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对卵巢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纪学锐 李璐 王浩强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7期67-71,共5页
目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TM)水平检测对卵巢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卵巢癌患者纳入卵巢癌组(其中早期62例、晚期3... 目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TM)水平检测对卵巢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卵巢癌患者纳入卵巢癌组(其中早期62例、晚期37例),将10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组,另将11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三组血清TM水平、MSCT表现,绘制ROC曲线分析MSCT、TM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良性组、卵巢癌组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HE4、AFP、CEA、CA125、CA199水平高于早期卵巢癌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检测、MSCT、TM诊断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8、0.882、0.742,灵敏度分别为95.96%、83.84%、64.65%,特异度分别为91.63%、79.07%、73.02%,联合检测各项诊断价值均高于MSCT、TM,MSCT除特异度以外的各项诊断价值均高于T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卵巢癌的发生及病情进展,患者血清TM水平升高,MSCT检查联合血清TM水平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更高,可能作为卵巢癌患者的确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标志物 诊断价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3.0T磁共振成像联合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肛瘘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徐轶楠 王海红 +3 位作者 底胜霞 陈雷 马燕山 焦浩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448-2451,共4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肛瘘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经手术证实的126例肛瘘病人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0 T MRI和MSCT检查。根据Parks分类...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肛瘘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经手术证实的126例肛瘘病人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0 T MRI和MSCT检查。根据Parks分类法对比3.0 T MRI和MSCT对肛瘘病人检查的准确率,分析两项联合对肛瘘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3.0 T MRI联合MSCT诊断肛瘘外口的准确率(99.03%)高于MSCT单独诊断(90.29%),联合诊断主瘘管的准确率(100.00%)高于3.0 T MRI、MSCT各自单独诊断(93.65%、91.27%)(P<0.01),联合诊断肛瘘内口、瘘管分支、脓肿与各自单独诊断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T MRI联合MSCT诊断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8.48%、100.00%、100.00%、100.00%。结论3.0 T MRI联合MSCT对肛瘘临床分型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3.0 T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临床分型 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永华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MRI及MSCT检查,分别采集动脉期、全肝门脉期及延迟期图像及数据进行分析,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活检结果显示,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36例,良性病变76例。动态增强MRI诊断恶性病变35例,良性病变77例;MSCT诊断恶性病变32例,良性病变80例;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高于MSCT(P<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与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且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儿童主动脉弓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陈鑫 李洪杰 +3 位作者 林雷 高建 王霄 杨成乾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评估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血管造影在患儿主动脉弓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以及进一步了解患儿先天性主动脉弓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泰康同济(武汉)医院2010年至2022年经MDCT血... 目的评估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血管造影在患儿主动脉弓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以及进一步了解患儿先天性主动脉弓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泰康同济(武汉)医院2010年至2022年经MDCT血管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362例患儿(年龄范围为5 d~12岁,平均年龄为3.3岁)。所有诊断结果均经手术和(或)心血管造影所证实。结果362例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中,198例为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包括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离断、右位主动脉弓和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以及主动脉双弓,例数分别为134、32、20、10及2例。6例罕见先天性主动脉弓异常:2例双主动脉弓,2例孤立右锁骨下动脉伴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1例孤立颈总动脉伴PDA,1例双侧PDA合并单心室和肺动脉闭锁。32例主动脉弓离断患儿中,27例为A型、5例为B型。MDCT血管造影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198/198)、98%(161/164)和99%(359/362)。TTE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92%(182/198)、81%(133/164)和87%(315/362)。结论MDCT血管造影诊断患儿先天性主动脉弓发育异常是一个可靠的、无损伤的活体检查方法,可获得比传统的血管造影术更多的解剖信息及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儿童 发育异常 主动脉弓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5
作者 刘芳芳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86例疑似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设置为研究对象,将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方式作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患...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86例疑似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设置为研究对象,将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方式作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患者均使用MSCT与MRI检查,评估MSCT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检测阳性80例、阴性6例,MSCT检测阳性77例、阴性9例,MSCT诊断大面积脑梗塞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51%、96.25%、100.00%。MRI与MSCT检出病灶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应用于大面积脑梗塞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可以及时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具有科学价值的参考数据,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大面积 脑梗塞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和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对比研究
6
作者 魏士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57-060,共4页
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和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方法 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共筛选出80例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将其随机分组后,组内各自包含40例患者,分别为MSC... 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和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方法 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共筛选出80例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将其随机分组后,组内各自包含40例患者,分别为MSCT检查的对照组、MRI检查的观察组,基于临床综合判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结果在骨折类型方面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误诊率、漏诊率,以及对合并损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观察组的不同骨折类型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异度和灵敏度高于对照组,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对照组,且合并损伤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对比均体现出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于隐匿性骨折类型的诊断率均较MSCT高,灵敏度、特异度也更好,且更能够诊断合并损伤相关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有利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3D腹部多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医学图像的非线性扩散滤波分析
7
作者 钱民 邓杰航 +2 位作者 乔国庆 李汝锐 欧陕兴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5年第6期4-7,共4页
目的:对3D腹部多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detector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DCT)图像进行非线性扩散滤波分析,避免低剂量MDCT图像质量改善中3D非线性扩散滤波器需要通过主观经验设置扩散参数的缺点。方法:根据3D非线性扩散滤波器... 目的:对3D腹部多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detector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DCT)图像进行非线性扩散滤波分析,避免低剂量MDCT图像质量改善中3D非线性扩散滤波器需要通过主观经验设置扩散参数的缺点。方法:根据3D非线性扩散滤波器的滤波原理推导扩散参数与体素值变化的依赖关系,根据该依赖关系客观地设置扩散参数值,并将加权均值策略引入非线性扩散滤波当中以抑制点噪声。结果:根据该方法设置的非线性扩散滤波器能够有效地抑制低剂量MDCT图像的量子噪声,并且能够较好地保留小病灶、血管等感兴趣区域的边缘与细节信息。结论:扩散参数与体素值变化的依赖关系可以应用在3D扩散均值滤波器的参数设置当中,使该滤波器能够有效改善低剂量MDCT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多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噪声抑制 扩散性滤波
下载PDF
分析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宋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8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究在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中,应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MRI)的价值。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CT、MRI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 目的:探究在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中,应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MRI)的价值。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CT、MRI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MRI的诊断准确率为95.0%,高于CT诊断的83.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时应用MRI的价值好于CT,因此MRI值得优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骨折 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 核磁共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成分和体积的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金勇 孙宏亮 +2 位作者 叶志东 樊雪强 刘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3-839,共7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连续行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患者定义为6个月内出现一过性黑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非致残性脑卒中者,否则定义为无症状性患者。共有78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无症状性患者35例(44.9%),症状性患者43例(55.1%)。所有患者造影前一个月内行MDCTA检查。通过MDCTA利用后处理工作站斑块分析软件并根据不同的HU值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脂质斑块(富含脂质坏死核心,≤60 HU)、纤维斑块(60~130 HU)和钙化斑块(≥130 HU),计算斑块的总体积,各种斑块的体积及所占的比例,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无症状性患者的钙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症状性患者(t=2.760,P=0.007),而脂质斑块比例低于症状性患者(Z=-2.009,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钙化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OR=0.949,95%CI:0.915~0.985,P=0.005),脂质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负相关(OR=1.068,95%CI:1.021~1.117,P=0.004)。对于症状性患者,当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时,其特异度为94.3%,而敏感度仅为37.2%。两组斑块体积及纤维斑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相比,无症状斑块钙化比例增加、脂质比例减少,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预测症状性斑块一个有用的截点,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以应用MDCTA斑块分析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 症状性 斑块成分与体积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智翔 崔博 +1 位作者 李天云 解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3期9-13,共5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HC患者106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与Gd-D...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HC患者106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与Gd-DTPA增强MRI对肿瘤残余、复发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结果106例患者术前有146个病灶,其中43个病灶存在肿瘤残余,MSCT诊断肿瘤残余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30%、81.40%、88.35%,低于Gd-DTPA增强MRI的95.89%、95.35%、9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个病灶存在肿瘤复发,MSCT诊断肿瘤复发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36%、80.56%、90.91%,低于Gd-DTPA增强MRI的97.26%、97.22%、9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PHC患者TACE后肿瘤残余、复发的诊断中,Gd-DTPA增强MRI优于M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钆喷替酸葡甲胺 增强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低剂量技术在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钮敏 马喆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6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低剂量技术用于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副鼻窦病变患儿的临床资...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低剂量技术用于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副鼻窦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MSCT检查,并根据其扫描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流220 mA,30例)、低剂量组(管电流20 mA,30例)、超低剂量组(管电流10 mA,30例)。比较不同剂量组图像合格率、图像质量与图像噪声评分,以及扫描辐射剂量。结果超低剂量组总合格率显著低于正常剂量组(P<0.05);正常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与超低剂量组的总合格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剂量、低剂量、超低剂量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逐渐降低,水平位、矢状位及冠状位软组织窗噪声与骨窗噪声均逐渐升高(均P<0.05)。结论针对儿童副鼻窦检查,随着管电流的降低,辐射剂量也下降,图像噪声随之升高,图像评分会随之逐渐降低,低剂量的MSCT成像质量与正常剂量MSCT相仿,而超低剂量的MSCT则会对疾病诊断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低剂量MSCT检查更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辐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副鼻窦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低剂量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不典型性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2
作者 温艺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00008-00009,共2页
本篇文章主要为了研究和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不典型性肺结核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择了在2019年1月初开始一直到十二个月之后的同一月份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共计66人作为此次医学研究实验对象,将所有患者... 本篇文章主要为了研究和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不典型性肺结核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择了在2019年1月初开始一直到十二个月之后的同一月份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共计66人作为此次医学研究实验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其入院治疗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给予所有患者平均的分组,分配33人组成研究组,给予组内患者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分配33人组成对照组,给予组内患者X线检查,观察并记录对比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之后的检出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病灶检出率对比方面,采取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研究组其检出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检出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对照组(n=33)的上叶前段病灶检出患者数量,上叶尖后段病灶检出患者数量,下叶基底段病灶检出患者数量,下叶背段病灶检出患者数量,隐藏部位病灶检出患者数量,检出率分别为:9名,7名,6名,6名,3名,93.93%。研究组(n=33)的上叶前段病灶检出患者数量,上叶尖后段病灶检出患者数量,下叶基底段病灶检出患者数量,下叶背段病灶检出患者数量,隐藏部位病灶检出患者数量,检出率分别为:6名,5名,4名,4名,2名,63.63%;在两组患者的肺结核征象检出情况对比方面,对照组(n=33)的结核空洞检出患者数量,钙化灶检出患者数量,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检出患者数量,胸水检出患者数量分别为:31名,30名,32名,10名。研究组(n=33)的结核空洞检出患者数量,钙化灶检出患者数量,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检出患者数量,胸水检出患者数量分别为:26名,27名,26名,6名。结论:利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不典型性肺结核的患者检查中,检出结果要更理想,并且检出的精准程度非常高,能够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查数据,并有助于让患者接受及时和适当的治疗,能够很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医学方面的价值,可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 肺结核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
13
作者 黄飞扬 商雪林 《大医生》 2023年第23期118-121,共4页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4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4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手术骨折分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X线检查及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的图像清晰度、诊断结果,分析X线检查及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结果 MSCT联合三维重建图像的整体清晰度优于X线检查,且图像清晰度的总优良率高于X线检查(P<0.05)。4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手术骨折分型结果检查后确诊患者有38例,诊出率为86.36%;X线检查后确诊患者有30例,诊出率为68.18%;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后确诊患者有37例,诊出率为84.09%。X线检查诊断胫骨平台骨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敏感度分别为66.67%、81.81%、88.89%、83.33%、66.67%、66.67%,特异度分别为89.47%、84.85%、85.71%、84.21%、92.68%、90.24%,Kappa值分别为0.492、0.611、0.640、0.500、0.453、0.389;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测诊断胫骨平台骨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敏感度分别为83.33%、100.00%、100.00%、100.00%、66.67%、66.67%,特异度分别为92.11%、96.97%、97.14%、89.47%、97.56%、95.12%,Kappa值分别为0.662、0.941、0.933、0.699、0.642、0.532。结论 与X线检查比较,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用于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敏感度高,与手术骨折分型结果的一致性更好,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 X线检查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64排螺旋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乐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9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胃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麻城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64排MSCT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胃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麻城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64排MSCT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所有患者经术前64排MSCT检查T、N、M分期的检出结果、诊断效能;比较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64排MSCT检查征象。结果所有胃癌患者经术前64排MSCT检查T、N、M分期的检出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836、0.907、0.908,且其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低分化组肿瘤厚度>2cm、瘤周低密度带厚度>4mm、不均匀强化的患者占比高于中高分化组(均P<0.05)。结论64排MSCT检查可有效检出胃癌术前TNM分期情况,且诊断效能均较高,与病理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不同分化程度胃癌64排MSCT征象存在差异,因此,临床可结合胃癌患者术前64排MSCT检查结果及影像特点对疾病进行诊断,以提高其TNM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64螺旋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TNM分期 诊断价值 一致性
下载PDF
鼻咽癌螺旋断层治疗计划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对剂量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解传滨 徐寿平 +5 位作者 戴相昆 王小深 丛小虎 巩汉顺 葛瑞刚 鞠忠建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螺旋断层治疗(HT)中静脉注射造影剂所致CT值变化对剂量计算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已行CT平扫(C-)+增强(C+)并接受HT的NPC患者资料,在计划验证模块用C+图像替代C-图像实施剂量再计算,选取靶...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螺旋断层治疗(HT)中静脉注射造影剂所致CT值变化对剂量计算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已行CT平扫(C-)+增强(C+)并接受HT的NPC患者资料,在计划验证模块用C+图像替代C-图像实施剂量再计算,选取靶区及各兴趣器官内10点读取原计划和验证计划CT值和点剂量行对比分析。结果:C-与C+靶区剂量偏差为0.31%,各兴趣器官中血管差别最大为1.13%。腮腺剂量差为0.55%。脑干差别最小,剂量差为0.39%。结论:在C-与C+条件下HT计划剂量计算差别较小,理论上可直接在增强CT图像上行计划优化,但考虑血管等CT值变化较大,对每次治疗前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自动灰度配准会产生一定影响可能,故在临床运用中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螺旋断层治疗 造影剂 剂量计算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扫描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6
作者 覃晨斌 潘石宏 +1 位作者 刘杰明 陈凯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5期58-59,共2页
目的:将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用于急腹症诊断中,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42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同时采用CT重建技术,将... 目的:将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用于急腹症诊断中,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42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同时采用CT重建技术,将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出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胰腺炎等急腹症共41例,与病理结果相比诊断准确率为97.62%,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用于急腹症影像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急腹症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急腹症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对腹壁上动脉穿腹直肌点的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定位及其意义
17
作者 张佳琦 张金明 +1 位作者 陈宇宏 冀晨阳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对腹壁上动脉进行定位,以评估乳房再造术后其预防供区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对50例无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建立坐标系,以脐为原点,平脐水平线为X轴,脐垂直线为Y轴。... 目的通过应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对腹壁上动脉进行定位,以评估乳房再造术后其预防供区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对50例无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建立坐标系,以脐为原点,平脐水平线为X轴,脐垂直线为Y轴。在上述坐标系中定位腹壁上动脉穿腹直肌点(下简称穿肌点)的位置。结果50例患者在CT检测下共发现392个穿肌点,平均每例7.84个穿肌点。第1象限的穿肌点横轴主要分布在1.45-5.47cm,纵轴主要分布在2.52-16.38cm。第2象限的穿肌点横轴主要分布在2.02-6.80cm.纵轴主要分布在2.30-14.46cm。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腹壁上动脉穿肌点的定位可以避免术中切取多余的腹直肌,对减少腹壁供区的并发症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乳房再造术 腹壁上动脉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
原文传递
1.5 T MRI与64排多层螺旋CT在脊柱骨折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18
作者 施勤 朱慧 叶富建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64排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疑似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64排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疑似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1.5 T MRI与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技术对脊柱骨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对脊柱骨折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1.5 T MRI对脊柱骨折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与64排螺旋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与金标准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0.75)。1.5 T MRI对脊柱骨折A、B、C型分型诊断整体符合率为97.56%,高于64排多层螺旋CT的8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5)。结论1.5 T MRI与64排螺旋CT对脊柱骨折诊断效能相当,但1.5 T MRI的分型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1.5 T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器 临床诊断 分型诊断
下载PDF
MRI多b值成像联合64排螺旋CT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19
作者 周培玉 吴怡 《肝脏》 2024年第8期929-933,共5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多b值成像联合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7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多b值成像联合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7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诊断结果分成对照组(n=24,肝脏癌变结节)与研究组(n=45,肝脏再生结节)。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多b值成像检查、64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门静脉、主动脉不同期扫描的CT值,对比两组患者肝实质不同期扫描的CT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检查及MRI多b值成像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MRI多b值成像检查、64排螺旋CT检查及二者联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共检出37个癌变结节,研究组中共检出98个再生结节。两组性别、年龄、肝硬化朔伊尔分期及结节直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门静脉的延迟期、动脉期扫描的CT值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主动脉的门脉期、动脉期扫描的CT值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肝实质的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的CT值高于对照组(P<0.05)。MRI多b值成像检查、64排螺旋CT检查及二者联合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结节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21、0.758、0.897,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RI多b值成像检查、64排螺旋CT检查及二者联合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结节的AUC值分别为0.792、0.739、0.942(P<0.05)。结论MRI多b值成像联合64排螺旋CT在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结节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多b值成像 64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脏再生结节 诊断价值
下载PDF
DSA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用于肝癌介入术患者中的分析
20
作者 王锴 左桂征 左丽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20期1-3,134,共4页
目的:分析针对肝癌介入术患者采用DSA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体现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DSA三维重建技术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 目的:分析针对肝癌介入术患者采用DSA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体现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DSA三维重建技术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将DSA作为判定的金标准,观察术后病灶数量,比较DSA三维重建技术、DSA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肝癌介入术诊断,对于残留或复发病灶识别体现出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结果:DSA三维重建技术、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检查残留病灶的敏感度为89.3%、准确性为96.2%,高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单一检查(77.9%、91.4%)和DSA三维重建技术单一检查(83.5%、95.9%),P<0.05;DSA三维重建技术、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检查复发病灶的敏感度为88.6%、准确性为95.1%,高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单一检查(70.7%、91.4%)和DSA三维重建技术单一检查(74.2%、93.9%),P<0.05。结论:DSA三维重建技术联合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定可保证检出残留、复发病灶更高的可靠性,阳性病灶检出能力优于单一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三维重建技术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介入术 肝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