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护理保险对女性就业极化的影响——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新亮 刘金铭 +1 位作者 石玉建 梁馨月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3,共9页
采用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长期护理保险对女性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中等技能女性劳动力相比,长期护理保险显著提高了高技能和低技能女性劳动力的工资收入... 采用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长期护理保险对女性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中等技能女性劳动力相比,长期护理保险显著提高了高技能和低技能女性劳动力的工资收入水平,提升幅度分别为14.15和7.37个百分点,从而促进了女性劳动力市场双向就业极化。这种极化现象在就业人数和工作时间层面同样存在,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传统文化观念淡薄的城市更加明显。鉴于此,应在推广长期护理保险的进程中,增强女性护理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切实提高其产业变化适应能力,同时探索发展更适应传统文化观念和失能家庭需要的养老照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女性就业结构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交易政策对城市生态福祉的影响
2
作者 凌先冲 甘骏 石艳芳 《对外经贸》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碳排放交易政策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9—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Super-SBM模型构建出城市生态福祉的指标,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碳排放交易政策的实施对城市生... 碳排放交易政策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9—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Super-SBM模型构建出城市生态福祉的指标,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碳排放交易政策的实施对城市生态福祉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碳排放交易政策能显著提高城市的生态福祉。同时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替换被解释变量的方法对结论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提出政府要加大碳排放交易政策的实施范围,企业要改进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政策 城市生态福祉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能否促进社会公平?——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政策效应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洪竞科 郑琪 刘炳胜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0,共16页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所蕴含的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理念,在时空维度下对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从机会均等和结果公平的双重视角,以实验区设立这一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20年1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所蕴含的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理念,在时空维度下对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从机会均等和结果公平的双重视角,以实验区设立这一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20年1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对当地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能够缩小当地城乡收入差距。其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对胡焕庸线以东南地区实验区和绿色生态型实验区在结果公平改善方面的正向作用更明显。再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通过提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等机制保证机会均等,间接提升结果公平,但基础设施这一作用机制并不显著。最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通过时空层面的调节效应,以更加公正的方式实现社会公平,起到了二次公平的效果。本文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可持续发展 机会均等 社会公平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夜间经济政策对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文娟 明庆忠 刘宏芳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6期110-119,共10页
夜间旅游作为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打造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潜力,成为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夜间经济政策实施对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实施夜间经济政策并未按照理论预期促... 夜间旅游作为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打造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潜力,成为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夜间经济政策实施对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实施夜间经济政策并未按照理论预期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增长,而是存在“马太效应”。其中,东北地区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西部地区抑制作用减弱,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东部地区显著促进旅游经济增长;通过丰富夜间文旅产品、提高消费附加值可提升旅游经济效应,但需要同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水平。为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各地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政策,在开发夜间文旅产品时坚持特色化、多元化原则,以“全方位”服务和“精细化”管理保障政策效用;国家和省级层面还需分别完善国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评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经济 夜间旅游 文旅消费 政策效用 地区旅游经济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绿色债券发行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学峰 于欣琦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56,共9页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好,且实体企业正逐步取代金融机构成为最主要的发行方。发行绿色债券为企业提供了直接的融资渠道,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检验绿色债券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促进绿色债券市场...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好,且实体企业正逐步取代金融机构成为最主要的发行方。发行绿色债券为企业提供了直接的融资渠道,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检验绿色债券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引导企业进行科学化投融资决策、防范企业投资过度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首先,基于732家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16年至2020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研究发行绿色债券对企业投资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企业非理性投资行为带来的风险隐患,并从融资约束视角探究其中存在的作用机制。其次,将研究样本按是否为重污染企业进行分类并检验不同类别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发行绿色债券显著提高了企业投资规模,与轻污染企业相比,重污染企业的投资规模提升程度更高;发行绿色债券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在宽松的融资环境下,企业可能做出非理性投资决策,产生投资过度的风险。轻污染企业的投资过度现象较为明显,重污染企业的投资过度现象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债券 投资过度 融资约束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得分倾向匹配
下载PDF
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建设对长三角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霍云科 汪五一 《商展经济》 2023年第4期20-22,共3页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截至2020年底设立的2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来论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设立对长三角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跨境电商综试区的设立都能够显...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截至2020年底设立的2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来论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设立对长三角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跨境电商综试区的设立都能够显著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出口贸易,同时该模型还通过了安慰剂检验和样本排除极端地区的检验。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内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综试区内区域经济差距明显及各城市之间开放程度差异较大等。因此,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应继续加大对综试区的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资源,努力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长三角 出口贸易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水资源税节水效应实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沛 许龙祥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12期88-93,共6页
针对水资源税对水资源的节水效果,提出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水资源税实证在工业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以及万元工业增加值的显著值均超过5%;A市地下水供水量由2017年的142.07... 针对水资源税对水资源的节水效果,提出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水资源税实证在工业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以及万元工业增加值的显著值均超过5%;A市地下水供水量由2017年的142.07×10^(8)m^(3)降为96.40×10^(8)m^(3),地表水供水量由2017年的46.79×10^(8)m^(3)上升为78.30×10^(8)m^(3)。表明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对水资源税节水效应的实证方法可行,水资源税的征收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用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税 地下水 地表水 节水效应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地租理论
下载PDF
融资融券对我国ETF基金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曾智森 《特区经济》 2021年第8期35-39,共5页
本文选取多只纳入融资融券标的和未纳入融资融券标的的ETF基金,利用2014年3月20日至2020年9月30日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将ETF基金纳入融资融券标的并不能显著提高其超额收益率,即... 本文选取多只纳入融资融券标的和未纳入融资融券标的的ETF基金,利用2014年3月20日至2020年9月30日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将ETF基金纳入融资融券标的并不能显著提高其超额收益率,即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比未纳入融资标的的ETF基金更高的回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融券 ETF基金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超额收益率
原文传递
中国碳交易政策推动低碳技术创新的效用测度——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兆鹏 刘泽棠 祝金甫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3-104,共12页
碳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实践,也是以市场化为基础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当前中国面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持续改善的双重目标,低碳技术创新成为重要实现路径。对2006—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绿色专利创新面板数据展开研究,运用... 碳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实践,也是以市场化为基础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当前中国面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持续改善的双重目标,低碳技术创新成为重要实现路径。对2006—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绿色专利创新面板数据展开研究,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碳交易政策对低碳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碳交易政策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并通过增强政府管控能力、激励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碳交易政策更有助于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推动作用最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效果一般。最后提出,加强政府宏观把控,构建全国碳排放市场制度;逐步扩大碳交易行业覆盖范围,因地制宜采取激励措施;联合多种经济手段和规制工具,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新发展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政策 低碳技术创新 市场化程度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碳交易政策对建筑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分析
10
作者 刘莹 朱文喜 王达 《工程经济》 2024年第12期4-18,共15页
本文基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以2009-2021年A股上市的94家建筑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模型,深入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建筑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从建筑行业整体而言,碳排放权交易... 本文基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以2009-2021年A股上市的94家建筑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模型,深入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建筑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从建筑行业整体而言,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推动了建筑企业的绿色转型;中介机制分析显示,加强绿色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促进建筑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国有建筑企业和受媒体关注度较高的建筑企业中,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促进建筑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与理论依据,对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企业 碳交易 绿色转型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准自然实验
下载PDF
智慧城市试点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效应——来自207个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11
作者 杨凯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5,共9页
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融合为基础,通过统筹资源要素保障,调动主体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对构建城市产业生态圈、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本文基于2006-2020年20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 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融合为基础,通过统筹资源要素保障,调动主体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对构建城市产业生态圈、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本文基于2006-2020年20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改善城市创新环境,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具备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和较大产业升级空间的中部地区,以及具有较高财政支持水平的城市中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应持续完善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政策支持,发挥试点城市的先进示范效应,并进一步加快培育各类创新主体和高新技术产业,以释放智慧城市的创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现代产业体系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提升地方专项债务绩效的路径探索——基于县级政府的多时点DID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志杰 《现代营销(上)》 2023年第9期102-104,共3页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对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专项债务的治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我国2017—2020年1696个县域的相关数据,利用权责发生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在省份层面的政策试点,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来研究政府会计改革...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对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专项债务的治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我国2017—2020年1696个县域的相关数据,利用权责发生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在省份层面的政策试点,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来研究政府会计改革对地方专项债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会计改革对于地方专项债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本文为政府会计改革提升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绩效提供了证据支撑,并提出进一步提升地方专项债务绩效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会计改革 专项债务绩效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创业活力与城乡收入差距
13
作者 许有款 曾芳芳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模型评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和具体机理。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并通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创...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模型评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和具体机理。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并通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创业活力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制造业创业活力不存在中介作用,并且在城市区位、行政等级与市场潜能上存在异质性;疫情时期试点政策由于技术集聚减缓而对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出边际递减的扩大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坚持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重视发挥制造业在吸纳就业和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第二,各地要因地制宜制订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避免政策“一刀切”问题;第三,建设城乡要素统一大市场,加快推动形成新型城乡关系;第四,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活力 城乡收入差距 创新型城市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新质生产力--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国柱 李可心 《统计与管理》 2024年第7期16-24,共9页
“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是基于我国地级市层面,以数字化推动我国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1年258个地级市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 “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是基于我国地级市层面,以数字化推动我国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1年258个地级市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促进城市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且通过了PSM-DID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提升城市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传导机制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人力资本存量与城市经济密度;“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对于非资源型城市、省会城市和东部城市的表现更加显著。以上研究结论对促进“数字中国”和城市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新质生产力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基于270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15
作者 王玉杰 马爱艳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3-31,共9页
电子商务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引擎。利用2009-2022年中国27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探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厘清不同区域乡村振兴时空演化趋势基础上,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 电子商务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引擎。利用2009-2022年中国27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探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厘清不同区域乡村振兴时空演化趋势基础上,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一是整体层面和不同地理分区乡村振兴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发展水平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中西部差异显著大于东部,地区间差异是导致整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二是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同时这一正向作用在中部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乡村振兴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时空演化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
16
作者 彭林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9-89,共11页
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发改委分三批次开展了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实施的关键是能否推动试点城市淘汰高污染生产企业。为此,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基于2009—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面... 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发改委分三批次开展了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实施的关键是能否推动试点城市淘汰高污染生产企业。为此,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基于2009—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且经过平行性趋势检验、PSM-DID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行政级别更高的城市更加明显;机制研究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减少煤炭能源消费进而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而政府科技投入、城镇化和人力资本聚集效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政策 产业结构升级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农户规模经营的增收效应:内在机制和实证检验
17
作者 平卫英 章标彪 +1 位作者 王佳 李文星 《管理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81,共19页
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增强了农业产业的韧性,确保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而且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工具变量法... 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增强了农业产业的韧性,确保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而且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工具变量法和PSM-DID分析了农户规模经营的收入提升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规模经营对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农户规模经营可以通过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促进数字技术渗透来提高收入。(3)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户参与规模经营和持续规模经营的增收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户主拥有的技能越高其规模经营的增收效果越好,而性别因素也会影响技术作用的增收效果;相较于类市民化农户,纯农户规模经营能提升家庭人均纯收入,而兼业农户规模经营只对家庭经营性收入具有促进作用;考虑地理因素差异,规模经营对东中部地区和平原丘陵地区的农户家庭增收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规模经营 增收效应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汤子涵 许向阳 《浙江金融》 2024年第12期50-62,共13页
碳交易市场旨在运用市场机制来引导企业实现低碳化转型。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文章基于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碳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市场试点政策的设立提高了试点地... 碳交易市场旨在运用市场机制来引导企业实现低碳化转型。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文章基于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碳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市场试点政策的设立提高了试点地区企业ESG表现,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研究表明,碳交易试点的政策效应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非高碳排放行业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碳交易政策通过推动企业内部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的ESG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试政策 ESG表现 多时双重差分模型 绿色创新
原文传递
南水北调工程对受水区水资源非农化的影响
19
作者 徐章星 刘思媛 +2 位作者 李祎雯 蒋政 金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5,共15页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缓解了受水区缺水状况,但考虑到非农用水的“促进效应”和农业用水的“返还效应”,其对受水区水资源非农化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利用我国200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从规模和程度双重视角定量分...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缓解了受水区缺水状况,但考虑到非农用水的“促进效应”和农业用水的“返还效应”,其对受水区水资源非农化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利用我国200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从规模和程度双重视角定量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对受水区水资源非农化的影响,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探究其累计效应。研究发现:南水北调工程通水显著提升受水区的非农用水规模和占比,且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工程通水对受水区水资源非农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水和其他水供给量的增加;与东线工程相比,工程通水的影响在中线工程地区更为显著;细分来看,工程通水促进了工业用水规模的增加,同时农业用水规模逐步减少;此外,通水对受水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影响分别体现在GDP增长、产业结构层次优化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变动率正向波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受水区 水资源非农化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效应评估 被引量:19
20
作者 侯孟阳 席增雷 +1 位作者 张晓 姚顺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7,共14页
中国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托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首要任务,但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故其生态保护目标能否兼顾经济增长值得关注。为回答该问题,该研究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1... 中国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托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首要任务,但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故其生态保护目标能否兼顾经济增长值得关注。为回答该问题,该研究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渐进双重差分(DID)评估该生态政策对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不仅能够提升环境质量,同时还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兼得的双赢局面,这一结论在反事实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多重情景下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能够通过国土空间配置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及要素集聚效应促进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政策效应在不同的功能区类型、不同的地理空间及不同的分位数水平上存在异质性。水土保持型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型、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生态功能区均实现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共同提升,水源涵养型、东北地区及华北地区仅提升了环境质量,防风固沙型及西北地区则仅促进了经济增长。随着分位点的上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环境质量的正向作用逐渐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逐渐降低。该研究有利于生态政策可持续性实施的经验积累和制度完善,可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稳定经济增长的均衡协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生态功能区 环境质量 经济增长 多时渐进双重差分模型 双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