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兰炜 朱旭 +4 位作者 朱涛 张世中 刘大鹏 胡哲 张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31,共12页
目前,我国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单一极距的,这种观测方法在实际观测中普遍存在着地电阻率季节性变化的现象,这种季节性变化与地震异常变化一起叠加在观测值中,给地震异常的识别和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而解决这... 目前,我国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单一极距的,这种观测方法在实际观测中普遍存在着地电阻率季节性变化的现象,这种季节性变化与地震异常变化一起叠加在观测值中,给地震异常的识别和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地电阻率的多极距观测。本文介绍了采用ZD8MI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在山丹地震台的试验观测情况,该系统是最新研制的、专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一年多的台站试验观测和反演结果表明,浅层电阻率的变化相对较大,而深层的相对变化较小,因此利用多极距观测系统进行不同层位的地电阻率观测,对排除干扰和识别地震前兆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是地电阻率观测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多极距观测 电极控制器 地电阻率年变化
下载PDF
矿井多极供电电阻率法超前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胡雄武 张平松 +2 位作者 吴荣新 郭立全 肖玉林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09-1715,共7页
矿井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技术在坑道安全掘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概述了矿井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技术的提出与发展,着重分析"多极供电观测"数据处理、成果表达及其应用效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矿井安全高效开采的... 矿井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技术在坑道安全掘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概述了矿井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技术的提出与发展,着重分析"多极供电观测"数据处理、成果表达及其应用效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矿井安全高效开采的需求,论文认为高分辨率超前预测预报是矿井电阻率法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直流电阻率 超前探测 多极供电观测 数据处理 高分辨率
下载PDF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毛先进 钱家栋 杨玲英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6-412,共7页
回顾了国内外地震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与研究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多极距观测在机理方面的优势,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随着地震预测从经验预报向物理预报的发展,多极距观测系统的建立和反演技术的应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 回顾了国内外地震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与研究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多极距观测在机理方面的优势,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随着地震预测从经验预报向物理预报的发展,多极距观测系统的建立和反演技术的应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多极距观测 发展 现状
下载PDF
地震地电阻率观测改进方法研究--电测井技术的移植应用与数值模型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田山 刘允秀 +3 位作者 聂永安 马骥 庞群英 杜学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2-281,356,共10页
现有的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需要较大的环境保护区(2—5km2).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地电观测的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造成部分台站连续多年的地电前兆观测受到严重的干扰.为了减小观测环境保护区范围,有效地抑制来自地面的观测环境改变... 现有的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需要较大的环境保护区(2—5km2).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地电观测的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造成部分台站连续多年的地电前兆观测受到严重的干扰.为了减小观测环境保护区范围,有效地抑制来自地面的观测环境改变及城市地铁、轻轨运行时漏电产生的干扰,提出了将三侧向石油电测井技术移植到地震地电阻率前兆监测领域,以提高地电前兆观测的抗干扰能力和前兆信息的监测能力.电测井有限元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测量出地层的电阻率变化,对来自地表的干扰有较强抑制能力.分析还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来自轻轨、地铁的漏电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电阻率观测 环境干扰 电测井技术 移植改造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中的最佳布极方式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艳东 赵家骝 庞丽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4,共8页
对如何确定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中的最佳布极方式,包括极距个数和各极距长度的确定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布极方式的主要依据是地下各层介质的响应系数随观测极距的变化规律以及采用不同观测极距对反演精度的影响。以宝坻台为例,讨论了在... 对如何确定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中的最佳布极方式,包括极距个数和各极距长度的确定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布极方式的主要依据是地下各层介质的响应系数随观测极距的变化规律以及采用不同观测极距对反演精度的影响。以宝坻台为例,讨论了在电性剖面参数已知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多极距观测中各极距长度。最后,利用提出的最佳布极方式确定的装置系统对宝坻台模拟多极距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用最佳布极方式确定的多极距观测系统可精确计算出地下各层介质的真电阻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多极距观测系统 响应系数 最佳布极方式
下载PDF
用正向供电技术提高视电阻率观测精度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家骝 李海亮 +1 位作者 李建 王燕琼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31-36,共6页
定量地实验研究了在采用不同观测方法时相同干扰对视电阻率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反向供电方法可大幅度提高视电阻率的观测精度。同时还在ZD8地电仪上实现了这种观测方法,试验结果与理论推算值基本相符。
关键词 电阻率 观测精度 供电技术
下载PDF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反演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毛先进 杨玲英 +3 位作者 段炜 赵晋民 庄儒新 钱家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9-477,共9页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的目的是借助对观测数据的反演获得地下介质中不同层位真电阻率的变化.本文以3层结构为例,对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的一维反演的效果进行了初步地理论研究.首先研究了一维地电阻率结构下观测数据一维反演的模拟效果,得...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的目的是借助对观测数据的反演获得地下介质中不同层位真电阻率的变化.本文以3层结构为例,对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的一维反演的效果进行了初步地理论研究.首先研究了一维地电阻率结构下观测数据一维反演的模拟效果,得到了各层电阻率值,且与真电阻率值很接近,说明在地下电性结构为一维的情况下,电阻率多极距观测可以区分出不同地层的电阻率变化.其次,考虑到台址下电阻率结构的复杂性,研究了上两层界面存在起伏的情况下,多极距观测数据一维反演的效果,结果显示:当电阻率变化较小时,各层反演得到的电阻率的变化与真电阻率十分符合;当上两层介质的电阻率变化较大时,各层反演得到的电阻率出现畸变,与真实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存在一定差别,表明浅层电阻率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影响对深部电阻率变化情况的正确判断.一般情况下,观测的时间间隔越短,则连续两次观测时段内各层介质的电阻率变化越小,因此缩短多极距观测的时间间隔可能是避免出现上述畸变现象的有效观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一维电阻率结构 二维电阻率结构 多极距观测 一维反演
下载PDF
电阻率多极距观测台站的电性结构模型及参数反演研究——以山丹台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朱涛 王兰炜 +1 位作者 胡哲 刘大鹏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1年第1期16-23,共8页
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相对于目前地震监测中普遍使用的单极距观测系统是一个进步。利用电阻率多极距观测数据,经正、反演计算后可获得不同深度层的等效(真)电阻率值,可有效地排除因人类活动等引起的表浅层干扰,从而获得可靠性高的电阻... 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相对于目前地震监测中普遍使用的单极距观测系统是一个进步。利用电阻率多极距观测数据,经正、反演计算后可获得不同深度层的等效(真)电阻率值,可有效地排除因人类活动等引起的表浅层干扰,从而获得可靠性高的电阻率异常。不过,在获得等效(真)电阻率之前,须获得台站的电性结构模型,而前人未对此进行详细研究。因此本文以甘肃省山丹地震台为例,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结果和电阻率多极距观测数据,详细研究了如何获得台站的初始电性结构模型及最佳电性结构模型,期望能为今后电阻率多极距观测数据的处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多极距观测 单极距观测 电性结构 正演 反演
下载PDF
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稳流电源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谭大诚 张世中 +2 位作者 席继楼 苏明达 宋宝昌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87,共6页
详尽地分析了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供电电源的发展过程 .对几种电源的技术指标和性能作出了评价 .在对几种电源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后 ,指出对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稳流电源的设计应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技术 .
关键词 地电阻率观测 稳流电源 供电设备 高频开关电源 技术指标 工作原理
下载PDF
安徽省地电阻率台网观测质量分析与改进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燚坤 陈俊 +4 位作者 李发 李军辉 何康 裴红云 李罡风 《华北地震科学》 2018年第2期58-65,共8页
通过对安徽区域地电阻率台站观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整理,根据连续率、完整率、月精度等指标综合评价了观测数据质量,归纳总结引起地电阻率变化的主要干扰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技术方案,对进一步提高观测资料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地电阻率 观测质量 影响因素 技术措施
下载PDF
红格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技术分析
11
作者 周定林 张世凤 何学勤 《科技与创新》 2022年第22期179-180,F0003,共3页
攀枝花红格台于2014年实施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技术改造,有效排除了长期以来建设施工对该台地震观测环境的干扰。对红格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台址条件进行了简单介绍,对观测系统布极方式、装置系数计算、电极及线路埋设、供电及避雷系统、观... 攀枝花红格台于2014年实施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技术改造,有效排除了长期以来建设施工对该台地震观测环境的干扰。对红格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台址条件进行了简单介绍,对观测系统布极方式、装置系数计算、电极及线路埋设、供电及避雷系统、观测仪器等观测技术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技术改造以来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其他台站进行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技术改造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观测技术 井下观测 装置系数
下载PDF
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的几个技术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曙德 苏永刚 《国际地震动态》 2015年第9期135-135,共1页
近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表人为干扰的增多,部分大极距的地面地电观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数据质量下降,中国地震局在部分有干扰的地电台站开展井下地电观测。主要解决:①井下多深可以避开地表的干扰和潜水的变化,观测数值主要... 近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表人为干扰的增多,部分大极距的地面地电观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数据质量下降,中国地震局在部分有干扰的地电台站开展井下地电观测。主要解决:①井下多深可以避开地表的干扰和潜水的变化,观测数值主要反映地是探测目标层地电阻率变化;②当测量目标层介质的电性发生变化时,设计的观测系统能否记录下地电阻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观测 电阻率变化 技术 深井 人为干扰 地电观测 城市化进程 中国地震局
下载PDF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及试验研究
13
作者 梁浩东 《环境与发展》 2017年第6期135-136,共2页
近些年,我国对地震的前兆预测技术多采用单一极距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对于地震的预测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种观测的方式季节性的变化,当季节性和地震变化共同出现在岁地震的观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严重影响对地震的判断。而这种问... 近些年,我国对地震的前兆预测技术多采用单一极距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对于地震的预测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种观测的方式季节性的变化,当季节性和地震变化共同出现在岁地震的观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严重影响对地震的判断。而这种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解决的,利用地电阻率的多极距观测的方式可以解决单一极距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进行讲解,以期对地电阻率观测技术的使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多极距观测系统 地阻率年变化
下载PDF
稳流源与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可靠性的关联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大诚 杜学彬 +1 位作者 马占虎 陈军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研究了稳流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稳流源输出电流的稳定性与系统测量数据可靠性之间的联系;从技术上分析了用于稳流源的高频开关技术和多种可靠性技术对观测系统长期可靠的重要性。理论分析阐述了稳流源输出... 研究了稳流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稳流源输出电流的稳定性与系统测量数据可靠性之间的联系;从技术上分析了用于稳流源的高频开关技术和多种可靠性技术对观测系统长期可靠的重要性。理论分析阐述了稳流源输出电流稳定的意义,新技术的采用促进了地电观测系统设计技术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流源 地电阻率 观测系统 可靠性 高频开关技术
下载PDF
地电阻率观测各类干扰源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磊 关华平 +3 位作者 田山 庞群英 马骥 马君钊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0年第2期68-76,共9页
地电阻率观测是我国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和强震震例。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部分地电台站观测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地电阻率前兆观测资料受到较强的干扰。本文... 地电阻率观测是我国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和强震震例。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部分地电台站观测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地电阻率前兆观测资料受到较强的干扰。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分析、干扰源的调研,研究了各类干扰产生的原因及识别方法。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地电阻率观测抑制干扰的技术和方法及数据使用与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电阻率观测 干扰源 抑制技术
下载PDF
深井地电阻率观测装置构建及其近场干扰测试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浩东 安海静 +3 位作者 谢宏 孟昭辉 李贤 李燕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27-133,148,共8页
基于新建成的新疆昌吉深井地电阻率综合观测台站,介绍了台址踏勘和场地测试结果;分析了观测、研究、实验、对比多种需求,依据需求设立了相应的观测分量;讨论了深井观测特有的装置自身一些技术指标的测试功能,给出了接地电阻、线路绝缘... 基于新建成的新疆昌吉深井地电阻率综合观测台站,介绍了台址踏勘和场地测试结果;分析了观测、研究、实验、对比多种需求,依据需求设立了相应的观测分量;讨论了深井观测特有的装置自身一些技术指标的测试功能,给出了接地电阻、线路绝缘测试方法,弥补了当前深井地电阻率观测中的两项现实需求。此外,借助本台站具有的场地条件,完成了近场干扰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昌吉 深井地电阻率 观测装置技术指标 干扰测试
下载PDF
四0四多极距地电阻率年变化特征分析
17
作者 张彩艳 闫勋 +3 位作者 雷功明 张贵文 刘帅 程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1-637,共7页
采用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ZD8MI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在四0四台的观测数据,分析各测道的年变化特征,发现随着观测极距的不同各测道年变特征也不同;通过不同极距实验观测和年变化模拟分析表明,浅层电阻率的变化相对较大,而深层的变... 采用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ZD8MI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在四0四台的观测数据,分析各测道的年变化特征,发现随着观测极距的不同各测道年变特征也不同;通过不同极距实验观测和年变化模拟分析表明,浅层电阻率的变化相对较大,而深层的变化相对较小,四0四台的年变化是由浅层介质电阻率随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不同测道的年变形态受浅层不同深度介质电阻率的变化出现相位差异。因此利用多极距观测系统进行不同深度范围的地电阻率观测,对定量识别表层非震干扰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多极距观测 年变化 四0四地震台
下载PDF
地电阻率预报地震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薛顺章 温新民 +3 位作者 董永德 梁子彬 张庆渊 赵和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27-234,共8页
采用单一极距观测地电阻率预报地震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以地下浅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为基础,建立多极距观测系统电阻率反演方法,以探索提高地电阻率预报效能的新途径.多台的长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极距观测反演方法获得的... 采用单一极距观测地电阻率预报地震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以地下浅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为基础,建立多极距观测系统电阻率反演方法,以探索提高地电阻率预报效能的新途径.多台的长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极距观测反演方法获得的地下浅部勘探底层电阻率的变化预报地震,比地电阻率变化预报地震具有明显独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地震预报 多极距观测
下载PDF
河北昌黎台多极距观测数据和地下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建芳 周剑青 +2 位作者 佟鑫 王晶晶 张思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190-196,共7页
利用河北昌黎台近一年的多极距观测数据,分析各个测道的年变特征,发现随观测极距的增大,各测道年变特征也不尽相同,体现了降雨对年变低点相位的影响随地层深度增加而滞后的特点。同时将多极距观测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测误差... 利用河北昌黎台近一年的多极距观测数据,分析各个测道的年变特征,发现随观测极距的增大,各测道年变特征也不尽相同,体现了降雨对年变低点相位的影响随地层深度增加而滞后的特点。同时将多极距观测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测误差均小于1,上两层误差略大于下三层。结合该台站最新打井资料,利用电测深数据反演,得到昌黎台新的电性结构模型:h1=2.6m、ρ1=36.0Ω·m;h2=14.4m、ρ2=528.6Ω·m;h3=75.8m、ρ3=38.5Ω·m;h4=∞、ρ4=817.0Ω·m,与历史文献略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 年变动态特征 地下结构层反演 昌黎台
下载PDF
地震电阻率实验研究新进展及展望
20
作者 朱涛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2021年第1期61-75,共15页
准确的地震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地电阻率是一种被证实了的、有效的地震前兆参量,在我国自1966年以来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发挥了且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地电阻率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关于电阻率变化特征和规律... 准确的地震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地电阻率是一种被证实了的、有效的地震前兆参量,在我国自1966年以来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发挥了且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地电阻率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关于电阻率变化特征和规律及其机理的实/试验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从未间断.在实/试验中,主要采用了单极距观测系统.它的测量值代表了其探测深度到地表的整个深度层的综合效应,无法确定地下各层的贡献.为此,一些研究者探索新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进行了地电阻率多极距和电阻率层析成像观测的实/试验研究.本文对单极距观测系统的实/试验结果进行了简述,详细介绍、总结了多极距和电阻率层析成像观测的实/试验研究状况,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岩石电阻率 电阻率实验 观测方法 观测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