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多枝柽柳生理特性对沙堆不同堆积阶段的响应
1
作者 李光莹 祖姆热提·于苏甫江 +2 位作者 董正武 马晓东 李生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57-3470,共14页
多枝柽柳作为干旱荒漠区重要的防风固沙灌木,其长期与风沙作用过程中形成了柽柳灌丛沙堆,在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及遏制沙漠蔓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沙堆上生长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 多枝柽柳作为干旱荒漠区重要的防风固沙灌木,其长期与风沙作用过程中形成了柽柳灌丛沙堆,在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及遏制沙漠蔓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沙堆上生长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模拟沙堆堆积发育过程,揭示多枝柽柳生理特征对沙堆不同堆积发育阶段的响应及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沙堆堆积发育过程中,多枝柽柳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及自由水/束缚水(Vs/Va)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其中,在增长阶段沙堆上最高,衰退阶段沙堆上最低,水分饱和亏(WSD)则呈相反趋势;组织含水量(TWC)呈逐渐上升的变化,清晨水势(Ψ_(PD))及正午水势(Ψ_(MD))呈逐渐降低的变化。(2)在沙堆堆积发育过程中,多枝柽柳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L)、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调节性能量耗散[Y_((NPQ))]日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衰退阶段沙堆上多枝柽柳各参数的日均值最大;各发育阶段沙堆上多枝柽柳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_((NO))]日变化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实际光化学效率[Y_((II))]日变化均呈“N”型,且Y_((II))日均值大小依次为增长阶段沙堆(0.489)>稳定阶段沙堆(0.463)>雏形阶段沙堆(0.455)>衰退阶段沙堆(0.439)。(3)气温(TEMP)和PAR与叶片Y_((II))均呈显著负相关,与ETR均呈显著正相关;Y_((II))与ETR、Y_((NO))与Y_((NPQ))均呈现显著负相关;PAR、TEMP是影响不同堆积阶段沙堆上多枝柽柳生理特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在沙堆堆积发育过程中,多枝柽柳可通过调节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之间的协同关系来响应微环境的变化,从而减少其脱水风险以实现最大程度资源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不同发育阶段沙堆 水分生理 叶绿素荧光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叶片功能性状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旋 李蕊希 +4 位作者 郑洲 李泽厚 贡璐 罗艳 吴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99-3708,共10页
叶片是植物获取资源的重要器官,研究其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植物对环境要素变化的生态适应性。以塔里木盆地北缘不同生境下(绿洲、过渡带、荒漠)典型荒漠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 叶片是植物获取资源的重要器官,研究其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植物对环境要素变化的生态适应性。以塔里木盆地北缘不同生境下(绿洲、过渡带、荒漠)典型荒漠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结构和生理性状在不同生境间的差异,建立叶片性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解析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并揭示影响荒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叶片功能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叶片面积变异幅度最大(40%),比叶面积、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变异幅度最小(均为15%)。(2)多枝柽柳叶片厚度和叶片面积等结构性状以及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淀粉含量等生理性状在不同生境中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在荒漠生境中达到最高。(3)多枝柽柳叶片部分功能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叶片厚度、淀粉含量等与叶组织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叶片厚度与淀粉含量之间、可溶性糖含量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4)通过RDA排序分析发现,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含水量、pH、容重等土壤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对多枝柽柳叶片功能性状有较好的解释。研究表明多枝柽柳通过叶片功能性状变化以及性状之间协同-权衡的生态对策来适应极端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其叶片功能性状最关键的土壤环境因子,研究可为极端干旱区荒漠植被的科学管理、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多枝柽柳 叶片功能性状 生境 土壤理化因子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不同土壤水盐条件多枝柽柳对胡杨种群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伊莹 邹旭阁 +2 位作者 王寅 王健铭 李景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0,共10页
【目的】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后,胡杨种群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恢复效果远不如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显著。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下,胡杨种群的适应优势是否受到多枝柽柳伴生的影响,以期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和绿洲生态输水方... 【目的】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后,胡杨种群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恢复效果远不如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显著。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下,胡杨种群的适应优势是否受到多枝柽柳伴生的影响,以期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和绿洲生态输水方案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以西北干旱区河岸林群落的关键建群种胡杨和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选取目前野外常见的两种土壤水盐生境(相对高水高盐和水盐适中),分析两个物种种群空间分布及其与水盐的相互关系。【结果】(1)在相对高水高盐的环境中,胡杨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幼龄木极少且更新受限,而多枝柽柳则表现稳定状态。水盐适中的环境中,胡杨种群结构稳定,各龄级相差不大,多枝柽柳种群则表现为增长趋势。(2)不同土壤水盐条件下,两个物种主要以聚集分布为主以抵抗不良环境的胁迫,胡杨幼苗的生长还会受多枝柽柳伴生抑制。(3)不同的土壤水盐条件会造成两物种多度的差异。多枝柽柳与胡杨种群个体数的比值均与盐分呈正相关,但在盐分含量不高时,随水分的增加,多枝柽柳种群个体数量减少,胡杨种群个体数量则增多。【结论】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除环境过滤作用外,多枝柽柳的竞争也是目前胡杨在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衰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盐环境中多枝柽柳会逐渐取代胡杨,水分条件的改善可以减缓这种趋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盐 胡杨 多枝柽柳 种间竞争
下载PDF
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对土壤干旱的响应差异
4
作者 胡焕琼 李利 +2 位作者 于军 梁海连 吕瑞恒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07-2015,共9页
在干旱区防护林建设中,选择抗逆性和适应力强的植物树种是关键。通过模拟不同干旱梯度的盆栽控水试验来比较塔里木盆地引种植物四翅滨藜和乡土植物多枝柽柳对干旱胁迫生态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程度增加,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 在干旱区防护林建设中,选择抗逆性和适应力强的植物树种是关键。通过模拟不同干旱梯度的盆栽控水试验来比较塔里木盆地引种植物四翅滨藜和乡土植物多枝柽柳对干旱胁迫生态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程度增加,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叶片含水量均逐渐降低,保水力、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大。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的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分别在轻度、重度干旱下达最大值,多枝柽柳的增幅更大。(2)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POD活性逐渐增大,重度干旱下,多枝柽柳较对照增加的百分比约为四翅滨藜的3倍;在中度干旱下SOD活性最大,多枝柽柳较对照增加的百分比约为四翅滨藜的5倍。多枝柽柳2种酶活性变化均大于四翅滨藜。(3)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叶绿素含量均为:轻度干旱>对照>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多枝柽柳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逐渐降低,轻度干旱对四翅滨藜叶绿素和光合能力有略微促进作用。(4)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多枝柽柳各性状间的联系更紧密,四翅滨藜不易改变性状和性状之间的联系,相对保守。四翅滨藜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其干旱适应性略强于多枝柽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多枝柽柳 生理特征 干旱适应性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疏叶骆驼刺和多枝柽柳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5
作者 麦格皮热提古丽·达吾提 王海鸥 +2 位作者 陈晓楠 伊丽努尔·艾力 马晓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97-1909,共13页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与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是塔里木河下游优势种,也是重要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共生植物,二者常相伴而生且均受水分严重限制。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以疏叶骆驼刺和多...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与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是塔里木河下游优势种,也是重要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共生植物,二者常相伴而生且均受水分严重限制。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以疏叶骆驼刺和多枝柽柳幼苗为试验材料,设定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0±5)%,D0]、中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0±5)%,D1]和重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5)%,D2]3个水分梯度,设置接种(AMF+)和不接种(AMF-)2种处理,以及供体植物疏叶骆驼刺和受体植物多枝柽柳之间2种菌丝传递距离(长菌丝传递距离30 cm,L;短菌丝传递距离15 cm,S),探究了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传递距离对2种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供体植物接种AMF后在供、受体间形成丛枝菌根菌丝网络(arbuscular mycorrhizal networks,AMNs),其中与正常水分(D0)处理下的侵染率相比,重度水分(D2)处理下长距离处理受体侵染率的降幅为73.22%。(2)在中度水分处理下,AMF对长、短距离处理受体均有促进作用,而在重度水分处理下对长距离处理受体株高、基径相对增长率和生物量无促进作用。(3)各水分处理下AMF对受体植物根系生长指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且S处理优于L处理,但在重度水分及长距离处理下的受体表现出显著较低的水平。(4)在中度水分处理下,AMF对长、短距离处理受体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有促进作用,且不同距离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在重度水分处理下对长距离处理幼苗无促进作用。因此,在正常水分和中度水分处理下,接种AMF可显著促进长距离端受体植物的表观生长、生物量积累、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受体植物的抗旱性,在重度水分胁迫下AMF对长距离端受体植物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菌根真菌(AMF) 疏叶骆驼刺 多枝柽柳 生理变化
下载PDF
多枝柽柳组织快繁方法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6
作者 金娜 何彩 +5 位作者 刘伟 李栋 晋敏 胡芳 叶芳 陈岩辉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8期119-122,126,共5页
以多枝柽柳嫩茎为外植体材料,筛选出了适宜诱导多枝柽柳愈伤组织、腋芽生长、无菌苗生根及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为1/2MS培养基,其中含有0.1mg/L吲哚乙酸;明确了炼苗时间对其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建立了多枝柽柳“一步成苗”法,无菌苗生长时间... 以多枝柽柳嫩茎为外植体材料,筛选出了适宜诱导多枝柽柳愈伤组织、腋芽生长、无菌苗生根及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为1/2MS培养基,其中含有0.1mg/L吲哚乙酸;明确了炼苗时间对其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建立了多枝柽柳“一步成苗”法,无菌苗生长时间为90 d时,田间移栽成活率达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组织快繁 植株再生 炼苗
下载PDF
多枝柽柳气体交换特性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邓雄 李小明 +3 位作者 张希明 叶万辉 Andrea Foezki Michael Runge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0-187,共8页
在美国柽柳 ( Tamarix L.)被列为臭名昭著的十大外来杂草之一 ,而在中国 ,它则作为一种濒危物种生存状况堪忧。对多枝柽柳 ( Tamarix ramosissima Lbd.)气体交换进行研究 ,探讨其蒸汽压差 ( VPD)、叶水势、气孔导度 ( gs)和水分利用效率... 在美国柽柳 ( Tamarix L.)被列为臭名昭著的十大外来杂草之一 ,而在中国 ,它则作为一种濒危物种生存状况堪忧。对多枝柽柳 ( Tamarix ramosissima Lbd.)气体交换进行研究 ,探讨其蒸汽压差 ( VPD)、叶水势、气孔导度 ( gs)和水分利用效率 ( WUE)之间的联系 ,结果表明 ,柽柳之所以能在沙漠生存又能在美国河岸地带疯狂扩展 ,主要原因可能是 :1柽柳属地下水湿生植物 ,发达的根系能直达地下水。 2柽柳适应性生境很广 ,作为一种阳性树种 ,柽柳非常耐旱 ,能够在很低的叶水势 (ψ)条件下 ( - 4.5 9MPa)进行光合作用 ,而较低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又反映出其耐阴湿的特点。 3灵敏的气孔适应性调整 :其 gs对 VPD的灵敏性随着干湿季其体内的水分状况变化而变化 ,调整蒸腾速率 ,从而影响其 WUE;gs与 ψ成显著正相关 ( P≤ 0 .0 5 ) ;gs与 WUE显著相关 ( P≤ 0 .0 5 ) ,但只有当 gs处于正在下降的时候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两个交换过程受轻微限制时 ,可得到水消耗和 CO2 吸收的最优协调 ,WUE达到最大值。这些适应性调整可能是柽柳能在美国河岸地带疯狂扩展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表明 ,柽柳完全能够适应荒漠生长环境 ,因而导致柽柳在我国处于濒危状况的根本原因不是传统认为的干旱的自然环境 ,而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气体交换特性 水势 气孔导度 水分利用效率 地下水湿生植物
下载PDF
多枝柽柳和疏叶骆驼刺幼苗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43
8
作者 曾凡江 郭海峰 +3 位作者 刘波 曾杰 邢文娟 张晓蕾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4,共6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上两种主要建群种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疏叶骆驼刺(Alhagi.sparsifolia SHAP.)的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壕沟全根挖掘法,研究同一生境条件下两种植物幼苗在生物量分配、根冠...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上两种主要建群种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疏叶骆驼刺(Alhagi.sparsifolia SHAP.)的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壕沟全根挖掘法,研究同一生境条件下两种植物幼苗在生物量分配、根冠比、根系分布特征对极端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植物幼苗生物量分配策略明显不同。多枝柽柳幼苗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上,其根冠比为0.75;而疏叶骆驼刺幼苗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其根冠比为1.73。(2)两种植物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属于典型的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异速生长模型的相关系数都在0.83以上。(3)两种植物幼苗根系分布各异。多枝柽柳幼苗根系多由垂直的主根和水平扩展的侧根组成,根长在垂直剖面上近似"丰"字形分布;骆驼刺幼苗根系在土壤中呈网状分布,根长在垂直剖面上近"古"字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疏叶骆驼刺 生物量分配 根冠比 异速生长 根系分布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多枝柽柳茎干液流及耗水量 被引量:46
9
作者 许浩 张希明 +1 位作者 闫海龙 姚世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5-741,共7页
2005年4—11月,利用植物茎流计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漠公路防护林植物多枝柽柳的茎干液流特性和耗水量.结果表明: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腹地,土壤水分充足时,直径为3.5和2.0cm的多枝柽柳在整个生长季的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6.322和1.179... 2005年4—11月,利用植物茎流计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漠公路防护林植物多枝柽柳的茎干液流特性和耗水量.结果表明: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腹地,土壤水分充足时,直径为3.5和2.0cm的多枝柽柳在整个生长季的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6.322和1.179kg;多枝柽柳的茎干液流呈单峰曲线型,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茎干液流随环境因子变化而波动;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总辐射、风速、温度是影响茎干液流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以用总辐射和风速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茎干液流的变化.沙漠腹地多枝柽柳的蒸腾耗水量相对较高,是因为在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条件下,多枝柽柳通过大量的水分消耗来抵御干燥高温的沙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 多枝柽柳 茎干液流 蒸腾耗水量
下载PDF
策勒绿洲多枝柽柳灌溉前后水分生理指标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曾凡江 Andrea Foetzki +3 位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李小明 Michael Runge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49-853,共5页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绿洲对引洪灌溉后多枝柽柳清晨叶水势、水势日变化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灌溉后柽柳的清晨水势值 (- 0 .93MPa)比灌溉前的清晨水势值(- 1.0 4MPa)有所增加 ,但幅度不大 .因此 ,灌...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绿洲对引洪灌溉后多枝柽柳清晨叶水势、水势日变化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灌溉后柽柳的清晨水势值 (- 0 .93MPa)比灌溉前的清晨水势值(- 1.0 4MPa)有所增加 ,但幅度不大 .因此 ,灌溉对柽柳清晨水势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灌溉后柽柳水势的日变化均值 (- 2 .2 9MPa)比灌溉前的水势日变化均值 (- 1.6 9MPa)有较大降低 .灌溉后柽柳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值 (0 .5 0 5mmol·m-2 s-1)比灌溉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值 (0 .18mmol·m-2 s-1)有较大增加 .从灌溉前后样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柽柳的根系分布情况看 ,这是柽柳利用地下水的结果 .柽柳通过深根系和地下水相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 多枝柽柳 水分生理 灌溉
下载PDF
干旱区多枝柽柳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38
11
作者 肖生春 肖洪浪 +1 位作者 司建华 刘发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2-1016,共5页
多枝柽柳是分布最为广泛的柽柳属植物之一,也是维持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植物种。本研究运用树轮年代学和树干解析方法,对额济纳地区不同生境条件下多枝柽柳的年轮生长、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初步探讨。多枝柽柳每年形... 多枝柽柳是分布最为广泛的柽柳属植物之一,也是维持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植物种。本研究运用树轮年代学和树干解析方法,对额济纳地区不同生境条件下多枝柽柳的年轮生长、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初步探讨。多枝柽柳每年形成1个年轮,树盘偏心生长极为普遍,完整树轮大多在10龄以内区域,10龄以外都呈单个或多个不完整年轮生长区。多枝柽柳单枝在1~4年高生长缓慢,4~8龄之间属于快速生长期,10年以上生长速率急剧下降。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三组样本径生长年增长速率达到极大值的年龄分别为21、56和74年,水环境条件是影响多枝柽柳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同一年年轮宽度随枝高呈减小趋势。多枝柽柳边材的树轮数一般在3~5轮之间,进入老龄阶段有增加趋势,边材宽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多枝柽柳 生长特性 树木年轮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多枝柽柳体内活性氧与保护酶的关系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文兵 王燕凌 +2 位作者 李芳 刘君 李霞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以多枝柽柳两年生同化枝条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常规自然干旱方式,在水分胁迫后第2,6,10,14,18天取样,分别测定柽柳同化枝内活性氧H2O2,O2-.含量,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变化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和质膜伤害度。结果表明:柽柳同化枝... 以多枝柽柳两年生同化枝条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常规自然干旱方式,在水分胁迫后第2,6,10,14,18天取样,分别测定柽柳同化枝内活性氧H2O2,O2-.含量,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变化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和质膜伤害度。结果表明:柽柳同化枝内H2O2和O2-.含量在水分胁迫第2天到第14天之间呈上升趋势,在第14天到第18天H2O2和O2-.含量下降,且O2-.含量在第18天与对照相近;SOD,POD,CAT活性也随水分胁迫的加剧而逐渐增加,并在水分胁迫第14天到第18天均保持着较高的活性。SOD活性的持续提高和维持有效地抑制了O2-.的增长。CAT与POD的活性在提高时间上有所差异,说明它们清除体内H2O2的作用时间不同,前期主要是CAT,而后期是由POD和CAT共同清除。随干旱胁迫的加剧,MDA含量和质膜伤害度也在持续上升,但MDA在后期含量提高不大,同时质膜伤害度在干旱18 d后虽然达到最大也只为20.7%,并未对柽柳造成致命伤害。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柽柳同化枝中保护酶与活性氧的产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干旱胁迫下维持体内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对柽柳抗旱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水分胁迫 活性氧 保护酶
下载PDF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多枝柽柳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与适应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佩 袁国富 +1 位作者 庄伟 薛沙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677-6687,共11页
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主要建群种多枝柽柳成年体为研究对象,对野外不同地下水埋深处柽柳叶片生理生态特性进行观测和分析,评价分析多枝柽柳对地下水埋深差异和地下水位季节变化的响应过程和适应机制。结果显示:在相似大气环境条件下... 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主要建群种多枝柽柳成年体为研究对象,对野外不同地下水埋深处柽柳叶片生理生态特性进行观测和分析,评价分析多枝柽柳对地下水埋深差异和地下水位季节变化的响应过程和适应机制。结果显示:在相似大气环境条件下,不同地下水埋深之间,多枝柽柳叶片的生理生态指标没有明显差异,但对于地下水位的季节波动,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和响应;柽柳通过气孔的调节,在更深地下水埋深下,水分条件更差时,保持了稳定的气孔导度和较高的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碳同化能力及较高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在不同地下水埋深下,叶片生理生态指标随地下水位下降的响应特征呈现出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暗示了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多枝柽柳的适宜地下水位在3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荒漠绿洲过渡带 地下水埋深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下载PDF
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水分关系的特征及灌溉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3 位作者 何兴元 曾凡江 THOMAS F.M. FOETZKI A.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4-650,共7页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进行了研究 ,生长季节和灌溉前后水分关系的特征表明 :多枝柽柳在生长季节保持了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 ,植物能够平衡白天水分损失造成的水分亏缺 ,水分恢复状况良...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进行了研究 ,生长季节和灌溉前后水分关系的特征表明 :多枝柽柳在生长季节保持了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 ,植物能够平衡白天水分损失造成的水分亏缺 ,水分恢复状况良好。环境气候变化对渗透势等水分参数的影响不及植物水分恢复状况对它们的影响。除了个别数据 ,多枝柽柳水势和渗透势的降低幅度很小 ,更像是生长过程的结果 ,植物水分胁迫的特征并不明显。对比水分生理上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渗透势的迅速降低和质外体水含量的增加 ,膨压消失点相对含水量(RWCp)和渗透势差值 (ΔΠ)等参数显示的生理特征表明 ,植物更加依靠稳定充足的水分供应来适应生长环境中极端的高水压差和与此相应的高大气蒸发要求。与此适应 ,植物和地下水发生了联系 ,并且一次性灌溉对植物水分状况的恢复基本没有帮助 ,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根系的可吸收范围内成为保护绿洲前沿多枝柽柳长期存在的关键。多枝柽柳的水分特征属于中生植物的范畴 ,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属于躲避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灌溉 地下水 水分关系 绿洲前沿地区 多枝柽柳
下载PDF
多枝柽柳的开花动态及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姬慧娟 尹林克 +1 位作者 严成 康晓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4-118,共5页
【目的】测试多枝柽柳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在开花散粉后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有性繁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分别在新疆吐鲁番和阜康选取10株健康多枝柽柳植株,定株观察其的开花动态和花后柱头的形态变化,并用MTT法检测其花... 【目的】测试多枝柽柳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在开花散粉后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有性繁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分别在新疆吐鲁番和阜康选取10株健康多枝柽柳植株,定株观察其的开花动态和花后柱头的形态变化,并用MTT法检测其花粉活力(每次用3朵花)和柱头可授性(每次用20朵花的柱头)。【结果】多枝柽柳在06:30~08:00开花,单花花期只有1d;花粉活力随生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多枝柽柳花药刚散粉时花粉活力最高,达84%以上,24h后活力迅速下降;不同花期、不同生境条件下植株的花粉活力下降速度一致,其活力可持续48h;柱头可授性的持续时间在吐鲁番春花期和阜康春花期、夏花期之间不存在差异(34h),而吐鲁番夏花期的柱头可授性仅持续24h;柱头呈现白色时具有可授性。【结论】多枝柽柳花粉具有高活力的时间与柱头具有强可授性的时间正好吻合,说明其适应自花传粉的机制,柱头在花朵开放前已具有可授性,有支持异交而降低自交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开花动态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下载PDF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多枝柽柳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的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珊珊 陈曦 +3 位作者 王权 包安明 曹晓明 李平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82-3089,共8页
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建群种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自然状态,模拟降水、遮光处理以及降水和遮光双因子处理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和Model 3500植物水分压力室分别测定光合作用和... 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建群种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自然状态,模拟降水、遮光处理以及降水和遮光双因子处理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和Model 3500植物水分压力室分别测定光合作用和枝条水势,研究多枝柽柳枝条水势对浅层土壤水分和光照变化的响应,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的日进程。结果表明:这4种处理方式下,枝条水势随土壤水分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差异,趋势表现为黎明前枝条水势最高(-1.2 MPa),正午枝条水势最低(-3.2 MPa),太阳落山后枝条水势逐渐升高的趋势;WUE和LUE日变化呈现出近似双峰型抛物线,WUE日变化曲线在11:00和16:00有两个不明显的波峰,LUE日变化曲线在10:00和16:00出现两个明显波峰。当光照发生变化时,遮光处理下的WUE和LUE日变化都较自然状态下的日变化低,分别降低了1.5μmol CO2/mmol H2O的WUE和0.20×10-2μmol CO2/μmol APAR的LUE。研究表明,作为深根系植物的多枝柽柳,生存主要依靠地下水来补给水分,所以浅层土壤水分条件变化没有明显引起光合和蒸腾的响应。而午间光强、高温是构成多枝柽柳光抑制现象的主要原因,这是多枝柽柳长期在荒漠绿洲过渡带形成的对抗环境胁迫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应性 水分利用效率 光能利用效率 多枝柽柳 荒漠绿洲过渡带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不同衰退程度多枝柽柳灌丛水分利用格局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鹏 徐先英 +7 位作者 姜生秀 徐高兴 柴成武 张逸君 马玉莲 戚福俊 高德才 张国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187-7197,共11页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灌丛是石羊河下游防风固沙林的重要组成,对绿洲免受风沙灾害侵袭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区域水文环境的恶化,多枝柽柳灌丛大面积退化死亡,亟需人工恢复,但其季节水分来源尚不清楚。为此,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灌丛是石羊河下游防风固沙林的重要组成,对绿洲免受风沙灾害侵袭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区域水文环境的恶化,多枝柽柳灌丛大面积退化死亡,亟需人工恢复,但其季节水分来源尚不清楚。为此,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运用IsoSource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衰退程度多枝柽柳灌丛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2016年石羊河下游降雨以小于5 mm小降雨事件为主,降雨氧稳定同位素值(δO)的季节效应明显。降水线方程为氢稳定同位素氘值δD=6.46δO-5.11,R^(2)=0.87。整体上,不同衰退程度多枝柽柳灌丛土壤水分在夏季较低,秋季略为恢复。由于衰退程度越严重蒸腾耗水越低,生长季多枝柽柳灌丛土壤水分大小排序为重度(3.48%)>极重度(2.69%)>中度(1.97%)>轻度(1.87%)。降雨与土壤水δD的变化关系分析表明,6—10月降雨对衰退多枝柽柳灌丛土壤水补给贡献较大。土壤水、降水、地下水是不同退化程度多枝柽柳灌丛的潜在水源。受春季蒸发损失小,冠层截留少,以及土壤生物结皮的综合影响,不同衰退阶段多枝柽柳春季对降水的平均利用比例达40.63%,大小排序为重度衰退(58.5%)>中度衰退(41.7%)>轻度衰退(39.3%)>极重度衰退(23%)。春季到秋季衰退多枝柽柳灌丛趋向于利用可靠的深层地下水。随生境水分可获得性的变化,不同衰退程度多枝柽柳选择性利用降雨、土壤水、地下水。虽然能勉强维持生存,但石羊河下游衰退多枝柽柳灌丛有被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等超耐旱小灌木替代的趋势。建议干旱区人工植被建设应以水定绿,灌草结合,少选择乔木、大灌木等高耗水植物种作为固沙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灌丛 土壤水 降水 地下水 水分来源 稳定氢氧同位素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不同氮素对多枝柽柳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吕豪豪 马晓东 +3 位作者 张瑞群 钟小莉 朱成刚 杨余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4-63,共10页
多枝柽柳是塔里木河下游优势物种,下游生态恢复过程中多枝柽柳幼苗的成活及其生长受水分和养分双重胁迫。本试验设置4个水分梯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D1-20%、D2-35%、D3-50%与D4-75%)并选用两种氮素(N1-KNO3与N2-NH4Cl)来探究水分与... 多枝柽柳是塔里木河下游优势物种,下游生态恢复过程中多枝柽柳幼苗的成活及其生长受水分和养分双重胁迫。本试验设置4个水分梯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D1-20%、D2-35%、D3-50%与D4-75%)并选用两种氮素(N1-KNO3与N2-NH4Cl)来探究水分与氮素对多枝柽柳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水分是影响多枝柽柳幼苗表观生长的主要因子,施氮对其株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D1时铵态氮对其株高的促进作用显著,而D4时硝态氮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2)幼苗在D1受到严重胁迫时,两种氮素对叶绿素a的含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铵态氮在土壤水分为D2、D3时,对叶绿素b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施氮可以提高幼苗的光合效率(φPS(Ⅱ)和ETR),D1、D3时,铵态氮对其影响显著,D2时硝态氮对其影响显著。4)铵态氮更容易被幼苗根系吸收用于总生物量的积累,硝态氮只有在水分D4时对其总生物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壤水分为D2、D3时,施氮使其比根长显著减小,说明幼苗生物量的分配更趋向地上部分;当水分不足时,硝态氮显著增加其根冠比,氮素更多地被幼苗用于根系生长,只有水分适宜时(D3),铵态氮使其根冠比显著减小,用于地上冠面积的增长。因此,水分作为多枝柽柳幼苗早期生长的关键因子,幼苗吸收氮素后与其之间的耦合效应,有利于幼苗改变表观生长及光合生理来适应不良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幼苗 氮素 水分 叶绿素荧光 根系
下载PDF
干旱及盐双胁迫下内生固氮菌接种对多枝柽柳实生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达 潘存德 +3 位作者 周俊 罗明 季华 李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4-161,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在干旱及盐双胁迫下内生固氮菌接种对多枝柽柳实生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植株较未接菌植株SOD酶活性在水盐胁迫条件下平均提高68.3%,在非胁迫条件下平均提高52.0%,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和胁迫强度增加,SOD酶...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在干旱及盐双胁迫下内生固氮菌接种对多枝柽柳实生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植株较未接菌植株SOD酶活性在水盐胁迫条件下平均提高68.3%,在非胁迫条件下平均提高52.0%,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和胁迫强度增加,SOD酶活性维持在275.82~561.49 u/g。POD酶活性在水盐胁迫条件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急剧升高的波动特点,活性提高主要发生在胁迫的中期和后期。内生固氮菌接种还能有效降低水盐胁迫条件下枝叶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减缓根系活力的下降幅度,维持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接种内生固氮菌提高了多枝柽柳植株在水盐胁迫条件下的适应调节能力和根系活力,保护了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减弱了逆境对植株细胞膜的伤害程度,增强了植物对逆境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固氮菌 多枝柽柳 水盐胁迫 保护酶 质膜透性 根系活力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干旱胁迫下多枝柽柳茎水势的变化 被引量:18
20
作者 付爱红 陈亚宁 陈亚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2-538,共7页
于2005—2006年对新疆塔里木河下游亚合浦马汗和阿拉干断面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茎水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多枝柽柳茎水势日变化规律与其它植物水势不同,8:00较高,14:00和20:00较低,20:00以后略呈上升趋势,说明在塔里木河... 于2005—2006年对新疆塔里木河下游亚合浦马汗和阿拉干断面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茎水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多枝柽柳茎水势日变化规律与其它植物水势不同,8:00较高,14:00和20:00较低,20:00以后略呈上升趋势,说明在塔里木河下游气温不是影响多枝柽柳水势变化的主导因素;对多枝柽柳茎水势和地下水埋深、土壤盐分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多枝柽柳茎水势与地下水埋深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土壤盐分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多枝柽柳茎水势对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响应强烈,对土壤盐分的变化响应不强烈。该研究可为塔里木河下游进行有效的生态输水,加速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茎水势 多枝柽柳 塔里木河下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