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神经导航影像融合技术辅助颅内病变活检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国艳 张作洪 任铭新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7期80-82,共3页
目的 观察多模态神经导航影像融合技术辅助的颅内活检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颅内病变患者,均采用多模态神经导航影像融合技术辅助规划穿刺靶点和手术路径,实施颅内病变活检术,均成功进行了病变组... 目的 观察多模态神经导航影像融合技术辅助的颅内活检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颅内病变患者,均采用多模态神经导航影像融合技术辅助规划穿刺靶点和手术路径,实施颅内病变活检术,均成功进行了病变组织取材,然后全部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其中部分患者实施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37例。记录并统计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送检率、标本阳性率、病变性质诊断准确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60例颅内病变患者,均经常规病理检查确诊。活检术中快速冰冻送检率61.67%(37/60),标本阳性率97.30%(36/37),病变性质诊断准确率为62.16%(23/37)。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患者。结论 多模态神经导航影像融合技术辅助的颅内病变活检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颅内病变的准确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病变 多模态神经导航影像融合技术 快速冰冻病理活检术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外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程哲 周星辰 巢青 《科教文汇》 2025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神经外科相关疾病涉及的颅脑解剖复杂度高,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深奥,神经外科的实践教学常常面对课时少、学生专业基础差、授课教师缺乏创新等问题。综合来看,临床医学本科阶段的神经外科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对神经外科的学习失去... 神经外科相关疾病涉及的颅脑解剖复杂度高,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深奥,神经外科的实践教学常常面对课时少、学生专业基础差、授课教师缺乏创新等问题。综合来看,临床医学本科阶段的神经外科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对神经外科的学习失去兴趣。将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有助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对颅脑解剖及常见疾病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实践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对神经外科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临床医学本科生 神经外科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及神经导航技术在小儿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崇舜 王勇强 +1 位作者 陈民 王杭州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5期49-52,共4页
小儿神经系统结构复杂,手术操作困难,对于专科医师能力要求高,相应的教学难度也较大。介绍了多模态影像融合及神经导航技术助力小儿神经外科医师的教学培训,通过多模态影像融合及神经导航技术为培训医师提供直观的三维结构图像,并在术... 小儿神经系统结构复杂,手术操作困难,对于专科医师能力要求高,相应的教学难度也较大。介绍了多模态影像融合及神经导航技术助力小儿神经外科医师的教学培训,通过多模态影像融合及神经导航技术为培训医师提供直观的三维结构图像,并在术前、术中辅助精确定位,有助于降低小儿神经外科医师的培训难度并提高培训的标准化水平,从多个方面提高低年资医师的专业能力,对小儿神经外科医师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融合 神经导航 小儿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
下载PDF
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文浩 叶敏 +2 位作者 张文波 梁明礼 范伟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定手术方案,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判断减压。观察手术效果并追踪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前建模图像发现40例存在微血管压迫,1例未见微血管压迫。未见微血管压迫的1例经术中证实为岩静脉压迫,1例小脑前下动脉经术中证实为小脑上动脉,其余责任血管判定均与术中所见一致。术前建模图像的责任血管判定正确39例,正确率为95%。4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100%。术后住院期间1例发生面瘫,1例发生听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直观了解责任血管及周围重要结构解剖情况,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可避免术中减压过度或不充分的情况,两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多模态影像融合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BL联合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手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5
作者 杨树旭 李新伟 +1 位作者 程淼 吕骏晖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病例的学习(CBL)结合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手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神经内镜专业组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8名学员,随机分为CBL+多模态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24名。比较两组的考核优... 目的探讨基于病例的学习(CBL)结合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手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神经内镜专业组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8名学员,随机分为CBL+多模态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24名。比较两组的考核优秀率和教学满意度。结果CBL+多模态教学组的考核优秀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5),CBL+多模态教学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5)。结论CBL联合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能使得学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神经内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多模态影像融合 医师培训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田恒 朱徐楠 +3 位作者 杨思源 王嘉禾 陈罡 孙青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根据影像融合结果行MVD。结果多模态融合影像清晰显示责任动脉与神经的关系,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责任血管位置与术前多模态融合影像结果一致,术后即刻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无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结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进行MVD时,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清晰显示责任血管,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舌咽神经 显微血管减压术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导航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5
7
作者 韩鹏 李旭琴 +4 位作者 于军 金点石 罗可 冷晓磊 胡英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导航影像融合技术在内镜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导航辅助下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术前行鞍区薄层CT扫描、颅脑MRA融合40例,行鞍区薄层CT扫描、头部CTA融合7例。结果... 目的探讨多模态导航影像融合技术在内镜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导航辅助下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术前行鞍区薄层CT扫描、颅脑MRA融合40例,行鞍区薄层CT扫描、头部CTA融合7例。结果均通过导航准确定位病变,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9例。术后脑脊液漏3例,感染1例,一过性尿崩症10例;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出血病例。随访3~24个月,多数病人术前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全切除病例中复发3例,行γ-刀治疗;次全切除病例中复发1例,予以再次手术。结论神经导航影像融合技术可以提供病变及周边组织结构三维图像,结合神经内镜良好照明和视野,可增加肿瘤全切率,减小垂体功能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多模态影像融合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联合增强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业森 尚毓淳 韩易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与增强现实技术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1月某院神经外科114名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名。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与增强现实技术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1月某院神经外科114名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名。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联合增强现实技术教学模式,比较2组学生考试(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成绩、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增强自学能力、增强理论与实践联系、增强临床思维能力、扩展和延伸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评分、模拟手术方案优良率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87.19±3.45)分、(85.26±3.24)分,高于对照组的(83.25±3.47)分、(82.19±3.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增强自学能力、增强理论与实践联系、增强临床思维能力、扩展和延伸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评分分别为(85.37±5.04)分、(86.25±4.79)分、(87.01±5.11)分、(83.26±5.25)分、(84.06±5.26)分、(87.02±5.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25±5.07)分、(82.01±5.14)分、(82.43±5.06)分、(77.56±5.28)分、(78.19±5.25)分、(75.36±5.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模拟手术方案优良率(98.25%)、教学满意度(96.49%)高于对照组(87.72%、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与增强现实技术可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其临床技能,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临床教学 多模态影像 增强现实技术
下载PDF
荧光引导技术结合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韩秀鹏 梁洪磊 +1 位作者 罗文凯 高安举 《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荧光引导技术结合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肿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样本,按随机单双数抽签法划分组别,41例单数入对照组... 目的分析荧光引导技术结合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肿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样本,按随机单双数抽签法划分组别,41例单数入对照组,予常规显微镜下脑肿瘤切除术治疗;另外41例双数者入研究组,予以荧光引导技术结合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脑肿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发生情况,随访1年内肿瘤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1年内肿瘤复发率(2.44%)低于对照组(1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常规显微镜下脑肿瘤切除术,荧光引导技术结合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在脑胶质瘤中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且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复发率较低,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引导技术 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 脑胶质瘤 神经功能 肿瘤复发率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明辉 杨新超 +2 位作者 路小奇 田海港 郭效东 《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62-65,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18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2例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18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2例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仅接受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与实验组(31例,接受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基础上给予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手术后1周,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实验组治疗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3.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愈率(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听力下降率(3.23%)、面瘫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9.35%,1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采用联合技术后显示,责任血管与患者术中所见血管完全一致;微血管减压术中侧方扩散反应(LSR)波形均消失,均能够监测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波,且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acial-MEP)监测下均无报警。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促进治愈率提升,并发症降低,故可在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神经导航在脑动静脉畸形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德权 戴敏超 +1 位作者 程超 姜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神经导航在脑血管畸形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例资料。病人术前的均行MRI、MRA检查,术中将MRI、MRA多幅影像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融合,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显微手术切除AVM病灶。...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神经导航在脑血管畸形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例资料。病人术前的均行MRI、MRA检查,术中将MRI、MRA多幅影像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融合,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显微手术切除AVM病灶。结果 10例AVM病人共有29支供血动脉,均在导航手术中成功辨别,其中21支在手术开始后即成功夹闭,8支位于深部的供血动脉在手术后期阶段夹闭。病灶切除术后9例病人恢复良好,1例出现视野缺损。结论多模态影像数据融合神经导航技术,能够精准辨别和夹闭脑AVM的供血动脉,以最小手术损伤达到完整彻底切除脑AVM病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畸形 多模态影像融合 神经导航
下载PDF
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多模态融合技术对学生培训效果的分析
12
作者 崔晨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5期0026-0029,共4页
分析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多模态融合技术的效果及对学生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抽取本院神经外科进行临床实践的医学生72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72例研究主体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纳常规教学,观察... 分析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多模态融合技术的效果及对学生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抽取本院神经外科进行临床实践的医学生72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72例研究主体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纳常规教学,观察组采纳多模态融合技术,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实习医学生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统计结果显示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多模态融合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进而增强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临床实践教学 多模态融合技术 效果 学生培训效果
下载PDF
头颈部3D-CTA与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
13
作者 欧阳小辉 贠跃杰 李大成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探究头颈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中医院期间收治的7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探究头颈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中医院期间收治的7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术中DSA辅助检查及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术中3D-CTA联合DSA辅助检查及治疗,对两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图像融合情况,发现观察组融合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用照射剂量及造影剂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头颈部3D-CTA联合DSA影像融合诊断技术更能有效减少放射量,可控制造影剂的剂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全面的诊断依据,降低手术治疗风险,值得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荧光引导技术结合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肿瘤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毛彦君 孔德军 张冬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5期33-36,41,共5页
目的探究荧光引导技术结合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21例脑胶质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传统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和观察组(61例,荧光引导技术结合多模态影... 目的探究荧光引导技术结合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21例脑胶质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传统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和观察组(61例,荧光引导技术结合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下脑胶质瘤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失占比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两组的精氨酸加压素(AVP)、β-内啡肽(β-EP)水平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年,两组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年,观察组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荧光引导技术结合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在脑胶质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引导技术 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 脑胶质瘤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建锋 汪志忠 +7 位作者 盛柳青 李欢欢 尧小龙 王声播 林爱龙 陈迎春 别毕洲 李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MVD治疗的6例HFS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多模...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MVD治疗的6例HFS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责任血管并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全程监测侧方扩散反应(LSR)。结果6例多模态影像融合显示责任血管与术中所见完全相符。6例术中充分减压后LSR波形消失,术后Cohen评分0分4例,1分1例,2分1例;术后随访6个月,颜面部抽搐症状均消失,术后12个月未见症状复发。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多模态影像融合可帮助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多模态影像融合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后颅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俊 孙而艺 +2 位作者 许恩喜 周洲 陈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9期58-61,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后颅窝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9例后颅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头部CT和MRI检查... 目的旨在探讨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后颅窝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9例后颅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头部CT和MRI检查,并将影像数据输入影像融合工作站进行图像融合和三维重建。医生利用这些融合后的影像进行肿瘤空间评估和模拟手术入路。术后统计肿瘤全切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后颅窝肿瘤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19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5例(78.9%),次全切除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脑水肿2例,颅内感染1例,面瘫2例,吞咽困难1例。根据医生的反馈,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在手术中表现出显著价值的案例有16例,辅助价值的案例有3例。结论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可精准、清晰地显示后颅窝肿瘤与周围重要组织的空间关系,有助于医生设计更精准的手术切口和选择更合理的手术入路,对手术顺利完成有较高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 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 脑肿瘤 神经外科
下载PDF
MRI-CT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丽娟 王峥赢 孙艳杰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总结MRI CT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思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开展的351例在MRI CT影像融合导航辅助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 目的总结MRI CT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思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开展的351例在MRI CT影像融合导航辅助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准备计划,手术中谨慎应用,手术后保养维护。结果351例手术导航效果满意,成功完成了病灶切除,术中定位精准,血管神经保护完好,术后无1例意外神经功能受损,患者恢复良好。手术导航计划零失误,导航设备及导航器械零毁损、零维修,应用良好。结论MRI CT影像融合导航技术的应用,可协助神经外科医生更加准确地进行手术定位,增强对手术进度的主观把控,提高手术成功率。做好手术前准备,术中熟练操作,术后设备及器械维护保养等相关工作,对该项技术在手术中的有效应用至关重要。同时对护理人员积极学习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储备,与时俱进的工作要求提出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影像融合技术 手术导航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前颅底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永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1期3736-3738,共3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前颅底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9月我院前颅底肿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额下入路手术治疗,试验组予以... 目的:分析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前颅底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9月我院前颅底肿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额下入路手术治疗,试验组予以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术后1个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试验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2.86%,较对照组的71.43%高,肿瘤次切除率为7.14%,较对照组的28.57%低(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较对照组的19.05%低(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前颅底肿瘤患者予以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与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底肿瘤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神经内镜经鼻手术 神经导航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在切除颅内胶质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岳向勇 武江 郭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在切除颅内胶质瘤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2月3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下手术治疗的42例颅内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胶质瘤...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在切除颅内胶质瘤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2月3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下手术治疗的42例颅内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胶质瘤切除程度及胶质瘤继发癫痫的控制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无血肿、感染、偏瘫。术后48 h复查MRI,结果显示肿瘤全切除34例,大部切除8例。术后1年评估癫痫控制情况,Engel’sⅠ级17例,Engel’sⅡ级11例,Engel’sⅢ级5例。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同时,切除肿瘤,控制癫痫发作,临床效果显著。结论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可以实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及致痫灶,降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 术中超声 胶质瘤 癫痫
原文传递
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行脑深部血管病直视手术的探讨 被引量:17
20
作者 盛柳青 李俊 +10 位作者 陈刚 宋健 黄河 赵曰圆 李欢欢 汤伟 金二亮 向伟楚 李国栋 王丽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在脑深部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共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行脑深部直视显微手术治疗的5例脑血管病... 目的探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在脑深部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共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行脑深部直视显微手术治疗的5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烟雾病合并脉络膜后动脉末梢分支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合并静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A2段与腁周动脉外伤性多发假性动脉瘤1例,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行脑血管造影获得平板DSA三维影像数据和MRI层厚2.0 mm三维断层影像数据,手术中将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通过Dicom接口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融合,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显微直视手术切除、夹闭或电灼病灶,术后均复查DSA或320-CTA。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切除病灶。术后4例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脑分裂综合征。结论在脑深部血管微小病变手术中,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能够精准找到脑深部微小血管病灶并看清楚病灶与周围脑结构的解剖关系,以最小手术损伤完整、彻底的切除脑深部血管微小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平板DSA MRI 三维影像融合 神经导航 显微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