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粮制曲对清香型白酒酿造风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帅 《酿酒》 CAS 2023年第3期100-102,共3页
采用豌豆、大麦、小麦为原料培制多粮大曲,在传统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指导下,生产出了优质清香型白酒,在大曲工艺创新及新酒体开发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多粮大曲 工艺创新 新酒体
下载PDF
多粮酱香白酒酿造工艺研究
2
作者 张晓山 刘建华 +2 位作者 李大鹏 赵阳 马金成 《酿酒》 CAS 2023年第3期122-126,共5页
多粮酱香白酒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多种粮食为原料,结合北方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酿造而成。既有酱香型白酒的幽雅细腻、醇厚悠长,又有多粮白酒的香味浓郁协调丰满。通过以多种粮食为主要原料并结合北大仓一次性投料,六次加曲... 多粮酱香白酒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多种粮食为原料,结合北方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酿造而成。既有酱香型白酒的幽雅细腻、醇厚悠长,又有多粮白酒的香味浓郁协调丰满。通过以多种粮食为主要原料并结合北大仓一次性投料,六次加曲,六排发酵,六次取酒的生产工艺,尝试酿造多粮酱香白酒,从而达到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结果表明,实验得到的原酒有较高的感官评分,各项理化指标符合标准,多粮酱香生产工艺可以投入生产使用。多粮酱香酒独特的风味与口感值得进一步研究改进生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粮 生产工艺 酱香 技术
下载PDF
多粮生料酿酒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洪 罗惠波 +3 位作者 廖玉琴 邓露 刘蔺 罗广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41,共4页
以生料曲为糖化发酵剂,大米、玉米、高粱为原料混合发酵进行生料酒的酿制。研究了发酵温度、pH、水料比、加曲量对出酒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大米∶玉米∶高粱=6∶1∶3,发酵温度31℃,pH 5.5,水料比2.5∶1,... 以生料曲为糖化发酵剂,大米、玉米、高粱为原料混合发酵进行生料酒的酿制。研究了发酵温度、pH、水料比、加曲量对出酒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大米∶玉米∶高粱=6∶1∶3,发酵温度31℃,pH 5.5,水料比2.5∶1,加曲量1%,在此条件下,出酒率为75.0%(55°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料酿酒 多粮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多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糟醅生物及非生物因子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瑞平 游玲 +3 位作者 陈云宗 唐代云 江东材 刘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3-57,共5页
通过研究多粮浓香型白酒窖内发酵过程中糟醅理化指标(淀粉、还原糖、乙醇、总酸、总酯)和微生物菌群数量(细菌、酵母、霉菌)变化规律,发现发酵糟醅中各生物及非生物因子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细菌、... 通过研究多粮浓香型白酒窖内发酵过程中糟醅理化指标(淀粉、还原糖、乙醇、总酸、总酯)和微生物菌群数量(细菌、酵母、霉菌)变化规律,发现发酵糟醅中各生物及非生物因子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细菌、霉菌、酵母的数量变化趋势差异明显,表明各类微生物对窖内非生物因子变化的响应情况有所不同。同一时期窖内不同层次糟醅理化及微生物指标亦存在细微差异,表明浓香型白酒窖内发酵过程中,窖内糟醅物质能量传递不够充分。总体上,多粮浓香型白酒窖内发酵规律稳定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粮浓香型白酒 生物因子 非生物因子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多粮型白酒酒糟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胡伟 陈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8-120,125,共4页
测定5个不同酒厂的新鲜多粮型白酒酒糟(丢糟)和不同堆放时间酒糟的9项常规营养物质含量(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粗淀粉、钙和总磷)。研究结果表明:5个不同酒厂多粮型白酒酒糟9项常规营养物质含量中存在... 测定5个不同酒厂的新鲜多粮型白酒酒糟(丢糟)和不同堆放时间酒糟的9项常规营养物质含量(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粗淀粉、钙和总磷)。研究结果表明:5个不同酒厂多粮型白酒酒糟9项常规营养物质含量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变异程度较低。多粮型白酒酒糟含有较高的粗纤维(24.06%)、粗灰分(16.74%)、粗淀粉(16.46%)和粗蛋白(14.35%)。随着堆放时间的增长,多粮型白酒酒糟粗淀粉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粗蛋白、无氮浸出物、钙和总磷含量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变化不明显。多粮型白酒酒糟干物质、粗纤维和粗灰分的含量均高于米糠、麦麸和其他单粮型酒糟,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研究结果可为多粮型白酒酒糟适当合理贮藏和科学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粮 酒糟 营养物质
原文传递
多粮小曲清香型调味酒配方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万能 王东 +6 位作者 娄国平 龚晓林 范新发 赵远雕 王鹏 邱重晏 张永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9期20-24,共5页
为使小曲白酒酒体更绵甜爽净、自然协调、回味悠长,将单一高粱作为原料转向以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荞麦6种粮食为原料,并利用均匀设计法对粮食配方进行设计,进行小曲清香白酒发酵试验,再由国家级评酒师对试验白酒样品进行品... 为使小曲白酒酒体更绵甜爽净、自然协调、回味悠长,将单一高粱作为原料转向以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荞麦6种粮食为原料,并利用均匀设计法对粮食配方进行设计,进行小曲清香白酒发酵试验,再由国家级评酒师对试验白酒样品进行品尝打分和气相色谱进行微量成分分析,最后确定最佳原料配方(质量分数):高粱61%,玉米9%,小麦16%,大米3%,糯米6%,荞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多粮 发酵 小曲清香型
下载PDF
多粮小曲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万能 王鹏 +5 位作者 王东 娄国平 龚晓林 范新发 赵远雕 邱重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11期30-33,共4页
以重庆市江津酒厂生产窖池中不同发酵时间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对小曲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及计数,研究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部分微生物对白酒香味形成的不同作用。
关键词 微生物 多粮 发酵 小曲清香型白酒
下载PDF
多粮兼香型白酒窖内发酵动态变化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周瑞平 游玲 +3 位作者 陈云宗 刘超 江东材 唐代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14-216,396,共4页
分析了多粮兼香型白酒窖内发酵过程中糟醅酒度、残糖、残淀、总酸、总酯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发现多粮兼香型发酵的主发酵期在发酵前30d完成,这一时期在酵母发酵及霉菌的糖化作用下,酒度达到最高值6.47度,残糖迅速下降,残淀快速分... 分析了多粮兼香型白酒窖内发酵过程中糟醅酒度、残糖、残淀、总酸、总酯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发现多粮兼香型发酵的主发酵期在发酵前30d完成,这一时期在酵母发酵及霉菌的糖化作用下,酒度达到最高值6.47度,残糖迅速下降,残淀快速分解;30d后,下层糟醅已没有酵母存活,在兼性厌氧细菌及厌氧细菌的作用下,有机酸、总酯开始快速增长。整个发酵阶段,丝状真菌和细菌分别出现了2次和3次峰值。该研究结果对解析兼香型白酒窖内发酵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粮兼香型白酒 物质变化 微生物
原文传递
多粮型白酒酒糟与水稻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胡伟 陈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9,共5页
发酵原料总固体含量(TS)为8%,以多粮型白酒酒糟和水稻秸秆不同比例混合废弃物发酵原料,研究了30℃下不同比例混合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特性,分析了厌氧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p 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的变化。研究结果... 发酵原料总固体含量(TS)为8%,以多粮型白酒酒糟和水稻秸秆不同比例混合废弃物发酵原料,研究了30℃下不同比例混合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特性,分析了厌氧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p 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以单纯酒糟作为发酵原料厌氧发酵初期启动速度很快,第2天达到产气最高峰,然后产气量快速下降。(2)以酒糟和稻秆不同比例混合作为发酵原料,发酵天数明显长于单纯酒糟,并且混合发酵物中稻秆所占比例越高,其发酵天数也就越长。(3)在温度为30℃,总发酵原料TS含量为8%,多粮型白酒酒糟与水稻秸秆质量比为1∶2混合时,累积产气量最大(8 600 m L),p H值的降低幅度最小,抑制酸化效果最佳,产气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多粮型白酒酒糟和水稻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粮型白酒酒糟 稻秆 厌氧发酵 沼气
下载PDF
高温堆积发酵在多粮浓香型酒厂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泽军 周瑞平 +1 位作者 王涛 彭礼群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0-82,共3页
将高温堆积发酵工艺运用于多粮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结果表明,可明显地改善白酒的风格特征,优化原酒酒体的香味成分,进一步提高多粮浓香型白酒产品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 多粮浓香型白酒 高温堆积发酵 工艺
下载PDF
多粮浓酱兼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窖内糟醅温度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瑞平 王涛 +3 位作者 陈云宗 唐代云 刘超 江东材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6-48,51,共4页
比较分析了多粮浓酱兼香型白酒新工艺和传统多粮浓香型白酒工艺窖内发酵糟醅温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种工艺条件下窖内糟醅温度变化趋势均呈现主升温期缓慢、顶温维持期较长、温度回落期缓慢;贴近窖壁糟醅温度最低,中心糟醅温度... 比较分析了多粮浓酱兼香型白酒新工艺和传统多粮浓香型白酒工艺窖内发酵糟醅温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种工艺条件下窖内糟醅温度变化趋势均呈现主升温期缓慢、顶温维持期较长、温度回落期缓慢;贴近窖壁糟醅温度最低,中心糟醅温度最高,但是2种糟醅的具体出窖温度、平均温度、顶温,以及主升温时间、温度维持时间、温度回落时间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粮浓酱兼香型 白酒 糟醅 温度
下载PDF
一种多粮复合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志远 程伟 +5 位作者 张杰 潘天全 李娜 彭兵 吴丽华 吴宏萍 《酿酒科技》 2019年第9期35-40,共6页
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原料是前提,用曲是基础,工艺是关键。本研究在浓香、芝麻香等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多粮复合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选用高粱、小麦等为主要酿造原料,采用多粮浸泡润料、混蒸混烧与清烧相结合,以砖壁泥底窖作为... 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原料是前提,用曲是基础,工艺是关键。本研究在浓香、芝麻香等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多粮复合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选用高粱、小麦等为主要酿造原料,采用多粮浸泡润料、混蒸混烧与清烧相结合,以砖壁泥底窖作为发酵容器,大曲与麸曲综合应用、高温堆积、中温入窖、分层出池蒸馏等工艺,酿造生产出具有多粮复合香特点的优质白酒。结果表明,该工艺所酿造的多粮复合香型白酒,具有复合香幽雅、酒体醇和细腻,风格独特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粮 复合香型白酒 酿造工艺 理化指标
下载PDF
浓郁型(多粮)风味特征形成的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占成 张新兰 +1 位作者 徐姿静 姜维军 《酿酒科技》 2003年第4期46-49,共4页
不同品牌的浓香型白酒有各自的特点,各酒种间的酯类物质的构成、微量香味成分的构成,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在醛类、酮类、酸类物类构成上的差异,就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要形成一个独特的风味特征,需具备4个关键因素:原料、窖池、发酵剂、... 不同品牌的浓香型白酒有各自的特点,各酒种间的酯类物质的构成、微量香味成分的构成,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在醛类、酮类、酸类物类构成上的差异,就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要形成一个独特的风味特征,需具备4个关键因素:原料、窖池、发酵剂、独特的生产工艺。(丹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多粮 风味特征 技术要素
下载PDF
“多粮曲”制曲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国英 李红歌 +2 位作者 李晓欢 汤有宏 何宏魁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5年第2期92-96,共5页
介绍了"多粮曲"的制作工艺要点,分析了"多粮曲"制曲过程中理化指标、微生物种类及酶的变化规律,为传统"老五甑"酿酒工艺的制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多粮曲” 制曲工艺 老五甑
下载PDF
生、熟料复合法生产多粮型小曲白酒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准生 母先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2-115,共4页
近年来生料酿酒技术突飞猛进,在节约能源,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生料酒品质存在的一些问题始终困扰着生料酿酒业的发展。本工艺采用生、熟料复合法生产多粮型小曲白酒,既利用了生料酿酒技术的优点和各种... 近年来生料酿酒技术突飞猛进,在节约能源,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生料酒品质存在的一些问题始终困扰着生料酿酒业的发展。本工艺采用生、熟料复合法生产多粮型小曲白酒,既利用了生料酿酒技术的优点和各种粮食原料的特性,又运用了传统小曲白酒生产的特点,提高了出酒率,改善了酒的品质,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粮 小曲白酒 生料 生料曲 白酒生产 复合法 熟料 生料酿酒技术 原料利用率 节约能源
下载PDF
多粮浓香型白酒厂内细菌多样性及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瑞平 陈云宗 唐代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09-213,共5页
采用改良的NA培养基分离、去除冗余,从多粮浓香型酒厂内的空气、曲药、糟醅、窖泥中分离到82株细菌,其中优势细菌24株,占分离所得细菌总数的29.27%。对这24株优势细菌的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中13株为Bacillus属,9株分属于Lysinibacil... 采用改良的NA培养基分离、去除冗余,从多粮浓香型酒厂内的空气、曲药、糟醅、窖泥中分离到82株细菌,其中优势细菌24株,占分离所得细菌总数的29.27%。对这24株优势细菌的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中13株为Bacillus属,9株分属于Lysinibacillus属、Staphylococcus属、Rummeliibacillus属,Brevibacillus属、Brachybacterium属,还有2株菌与数据库中模式菌株相似性低于97%,很可能代表着新类群。入窖糟醅中细菌种类及数量最多,曲药中产芽孢细菌最多,可产淀粉酶的细菌在生产环境中分布最广,表明细菌种类及数量的分布与白酒生产以及酒体的风格形成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粮浓香型 细菌 分离 16SrDNA 分析
下载PDF
单粮发酵和多粮混合发酵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发琳 王化斌 +2 位作者 王萍 曹西伟 孙启华 《酿酒》 CAS 2011年第5期20-23,共4页
试验对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与单纯高粱发酵所得原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出,采用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得原酒总酯高于单纯高粱发酵,且其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及丁酸乙酯含量也均高于单纯高粱发酵;但单纯高粱发酵总酸含量高于高... 试验对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与单纯高粱发酵所得原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出,采用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得原酒总酯高于单纯高粱发酵,且其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及丁酸乙酯含量也均高于单纯高粱发酵;但单纯高粱发酵总酸含量高于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尤其是丁酸和己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通过感官品评,结果发现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产原酒感官品评略优于单纯高粱发酵,完全符合浓香型白酒香、绵、甜、净、长及香味谐调的特点。这为多粮代替单粮发酵生产高炉家酒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发酵 多粮发酵
下载PDF
浅析多粮白酒生产工艺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发琳 王化斌 《酿酒》 CAS 2016年第2期35-37,共3页
多粮白酒生产的出酒率以及酒质均优于单粮白酒生产,其原因在于:一是多种粮食营养平衡;另一是淀粉结构及淀粉颗粒大小的互补。多粮白酒生产工艺在操作上也有别于单粮,需要各个厂家在具体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最优工艺。
关键词 白酒 白酒生产 多粮白酒生产
下载PDF
单粮型和多粮型老白干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东明 柳宁宁 +1 位作者 张福艳 李泽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80,共7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单粮型和多粮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采用化学计量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对两种白酒进行差异性研...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单粮型和多粮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采用化学计量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对两种白酒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单粮白酒和多粮白酒中分别共检出83种、8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两种酒共有26种差异化合物,其中有11种关键差异化合物。相对于单粮酒,多粮酒有15种物质的含量上升,11种物质的含量下降。该研究从风味物质差异的角度解释了多粮酒绵甜、柔顺、利口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衡水老白干 型白酒 多粮型白酒 化学计量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浓香多粮型白酒的勾调体会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乾伟 黄情饮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56,共2页
浓香多粮型酒吸取了多种粮食的精华,利用各种粮食间的营养互补、作用互补优势,按恰当的原料比例混合发酵而成。浓香多粮型酒的勾调关键是解决好多粮的复合香味、四大酯的比例协调关系,其勾调关键要点:明确的勾兑思路,合理的酒体设计,对... 浓香多粮型酒吸取了多种粮食的精华,利用各种粮食间的营养互补、作用互补优势,按恰当的原料比例混合发酵而成。浓香多粮型酒的勾调关键是解决好多粮的复合香味、四大酯的比例协调关系,其勾调关键要点:明确的勾兑思路,合理的酒体设计,对基础酒和调味酒的正确选择和勾兑过程的组合调味,才能使所勾兑的浓香多粮型白酒酒体丰满、柔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多粮 复合香 勾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