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哺乳动物精卵识别及阻止多精入卵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石庐挺 江博文 +1 位作者 刘国世 张鲁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1期28-35,43,共9页
哺乳动物卵子的受精过程是由减数分裂产生的高度特化的精子和卵子之间进行相互识别和融合的过程,其中精子与卵子透明带和质膜的特异性识别是完成正常受精的关键。正常条件下,一个精子和一个卵母细胞进行特异性识别后融合才能形成合子,... 哺乳动物卵子的受精过程是由减数分裂产生的高度特化的精子和卵子之间进行相互识别和融合的过程,其中精子与卵子透明带和质膜的特异性识别是完成正常受精的关键。正常条件下,一个精子和一个卵母细胞进行特异性识别后融合才能形成合子,并完成一系列的转变,从而开启新个体的发育。而多个精子通过卵子透明带和质膜会造成多精入卵现象,导致胚胎发育失败。精子与卵子相遇后,精子表面蛋白与卵子透明带糖蛋白及质膜蛋白之间的特异性识别,是保障正常受精并阻止多精入卵的关键。文章围绕精子与卵子透明带蛋白和质膜上负责特异性识别的蛋白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皮质反应、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反应在去除卵子对应特异性蛋白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家畜体外受精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精卵识别 透明带 卵黄膜 多精入卵
下载PDF
抑制UCHL1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透明带泛素化及多精入卵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史文姝 金一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563-3569,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抑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透明带泛素化及多精入卵的影响。利用DAPI染色、Hoechst染色及SDS-PAGE等方法检测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透明带泛素化水平及多精入卵等情况。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 试验旨在研究抑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透明带泛素化及多精入卵的影响。利用DAPI染色、Hoechst染色及SDS-PAGE等方法检测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透明带泛素化水平及多精入卵等情况。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UCHL1抑制剂(10、20、25、30μmol/L,二甲基亚砜(DMSO)及对照组)体外培养猪卵母细胞46h后,对照组成熟率为86.22%,而30μmol/L UCHL1抑制剂组的成熟率为15.30%,且各处理组间成熟率差异显著(P<0.05);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处理组的透明带在约61、80、106ku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泛素标记,通过灰度值分析差异显著(P<0.05);进行体外受精试验后,发现对照组透明带精子黏附数最多,精子入卵数较少,添加30μmol/L UCHL1抑制剂组的透明带精子黏附数最少,几乎没有精子入卵。结果显示,UCHL1抑制剂对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有一定影响,随着UCHL1抑制剂浓度的增加,透明带发生泛素化的程度逐渐降低,且UCHL1可调节透明带精子黏附及多精入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卵母细胞 UCHL1抑制剂 体外成熟 透明带泛素化 多精入卵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在解决猪体外受精中多精入卵问题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刘芊萩 陈强 雷安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2,共7页
凭借自动化、高灵敏度和高精确度的优势,微流体技术可以实现复杂精细的生物学实验流程控制,保证对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的实时准确获取。通过检索近年来微流体装置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以及胚胎体外培养中的研究报道,总... 凭借自动化、高灵敏度和高精确度的优势,微流体技术可以实现复杂精细的生物学实验流程控制,保证对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的实时准确获取。通过检索近年来微流体装置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以及胚胎体外培养中的研究报道,总结了微流控技术在哺乳动物胚胎学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将微流控技术应用于猪体外受精技术,目的在于解决并克服猪体外受精中存在的多精入卵,为完善猪体外受精技术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人类医学辅助生殖技术的优化完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多精入卵 辅助生殖 体外受精 体外胚胎培养
下载PDF
受精依赖的卵细胞调控防止多精入卵的分子机制
4
作者 禹小波 孙蒙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SCD 2021年第7期1325-1330,共6页
在动物受精过程中,卵母细胞皮层颗粒所分泌的蛋白酶在防止多精入卵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有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受精过程则更为复杂。这一过程涉及到花粉管所运输的一对不可移动的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融合的过程。在通常情况下... 在动物受精过程中,卵母细胞皮层颗粒所分泌的蛋白酶在防止多精入卵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有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受精过程则更为复杂。这一过程涉及到花粉管所运输的一对不可移动的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融合的过程。在通常情况下,每个胚珠只会吸引一根花粉管,从而有效地降低多精入卵可能性。植物受精后防止多余花粉管进入胚囊的机制长期以来一直不清楚。武汉大学植物生殖研究团队最近的一项工作发现卵细胞本身在防止多花粉进入胚囊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卵细胞特异性地表达两个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ECS1和ECS2,其mRNA在成功受精之后会快速降解。ECS蛋白在卵细胞的顶端区域以类似于动物皮层颗粒网络的形式分布,且其分泌过程也是受精依赖的。ecs1ecs2双突变体的胚珠呈现吸引多花粉的表型。ECS1和ECS2能够特异性地切割花粉管吸引物质LURE1。ECS1和ECS2在助细胞中的异位表达则会导致LURE1蛋白水平的降低及花粉管吸引能力的减弱。因此,ECS1和ECS2快速防止了多余花粉管进入胚囊。上述发现揭示植物的卵细胞能够感知受精并建立起一种受精依赖的快速防止多花粉管进入胚囊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细胞 花粉管 多精入卵 LURE1 天冬氨酸蛋白酶 受精 拟南芥
原文传递
栉孔扇贝受精卵减数分裂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杨爱国 王清印 +5 位作者 孔杰 刘志鸿 刘萍 李锋 王如才 姜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6-98,共3页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亲贝,1997年5月取自青岛石老人养殖场,入池后雌雄分开暂养。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ihydrochloride)为美国Si...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亲贝,1997年5月取自青岛石老人养殖场,入池后雌雄分开暂养。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ihydrochloride)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1.2 方法挑选性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受精卵 减数分裂 多精入卵 细胞学
下载PDF
刺参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谭杰 孙慧玲 +4 位作者 高菲 燕敬平 董迎辉 叶乃好 王清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2-277,共6页
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刺参成熟未受精卵以及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极体排放、雌雄原核的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刚产出的刺参成熟未受精卵呈圆形,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刺参成熟未受精卵以及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极体排放、雌雄原核的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刚产出的刺参成熟未受精卵呈圆形,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2~23℃、盐度29条件下进行受精,受精后12 min,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释放第一极体;受精后20 min,大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二极体。受精后35 min,雌、雄原核开始在卵中央发生染色体联合;受精后80 min,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一次卵裂,受精后100 min,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二次卵裂。刺参在受精过程中存在极少数的多精入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受精 多精入卵 细胞学观察
下载PDF
斧文蛤精子超微结构与受精过程的细胞学变化 被引量:14
7
作者 董迎辉 林志华 姚韩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6-364,共9页
采用电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斧文蛤精子超微结构与受精过程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电镜观察表明,斧文蛤精子为鞭毛型,全长45.2~47.7μm,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呈稍弯曲的狭茧形,长约2.5μm,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 采用电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斧文蛤精子超微结构与受精过程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电镜观察表明,斧文蛤精子为鞭毛型,全长45.2~47.7μm,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呈稍弯曲的狭茧形,长约2.5μm,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圆锥形,内部中轴处有亚顶体腔;细胞核为长锥形,有核前窝和核后窝。中段由线粒体围绕中心粒复合体构成,5个近球形的线粒体呈单层梅花状排列;中心粒复合体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远端中心粒延伸出尾部的轴丝。尾部为细丝状鞭毛,内部的轴丝呈典型的"9+2"结构,外周有波浪状质膜包被。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斧文蛤受精及早期卵裂过程的细胞学变化,结果发现,斧文蛤成熟未受精卵呈圆球形,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7~28℃条件下受精,受精后6 min,精子入卵并膨胀成球形;受精后12~15 min、20~25 min受精卵排出第一、第二极体;30 min左右,精、卵核膨胀形成雄、雌原核;35 min,两性原核在卵子中央发生染色体联合;40~45 min,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分裂球;55~60 min,第二次卵裂结束,形成1大3小4个卵裂球,核相变化与第一次卵裂基本相同;75~80 min,第三次卵裂完成,自此次起开始进行螺旋分裂。另外,在斧文蛤受精过程中发现了约1%的多精入卵现象,其对成熟分裂和早期卵裂过程影响很大,常造成成熟分裂紊乱和第一次卵裂染色体分离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斧文蛤 精子 超微结构 受精 多精入卵
下载PDF
宽壳全海笋受精及早期卵裂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董迎辉 林志华 +1 位作者 柴雪良 肖国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8-72,共5页
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宽壳全海笋Barneadilatata(Souleyet)受精卵早期发育中的生发泡破裂、极体排放、两性原核联合、早期卵裂、多精入卵等细胞学事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宽壳全海笋成熟未受精卵呈梨形或卵圆形,... 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宽壳全海笋Barneadilatata(Souleyet)受精卵早期发育中的生发泡破裂、极体排放、两性原核联合、早期卵裂、多精入卵等细胞学事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宽壳全海笋成熟未受精卵呈梨形或卵圆形,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生发泡尚存;在水温26℃±1℃条件下进行受精,受精后6~9min,生发泡逐渐萎缩、破裂;受精后18、25min,受精卵先后排出第一、第二极体,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成熟分裂;受精后35min,雌、雄原核在卵子中央发生染色体联合;随后,联合核的染色体共同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板上,形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受精后45min,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卵裂球,完成第一次卵裂;第二次卵裂过程与第一次卵裂基本相同,只是卵裂方向与第一次卵裂基本垂直,在受精后60~65min,第二次卵裂完成,形成1大3小4个卵裂球。另外,实验中发现了明显的第一极体分裂现象和极少量的多精入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壳全海笋 细胞学研究 受精 早期卵裂 多精入卵
下载PDF
青蛤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核相的细胞学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董迎辉 陈杰 +2 位作者 林志华 胡利华 孙长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0-45,共6页
利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方法,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青蛤成熟未受精卵呈圆球形,核内同源染色体排列整齐,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5... 利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方法,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青蛤成熟未受精卵呈圆球形,核内同源染色体排列整齐,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5~26℃条件下进行人工授精,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受精后5~10 min,精子进入卵内并明显膨胀成球形;分别在10~15 min、20~25 min受精卵进行两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一、第二极体;30 min左右,精、卵核体积膨胀,形成弥散状的雌、雄原核;35 min,雌、雄原核在卵子中央发生原核联合,染色体共同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板上,形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40~45 min,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分裂球;55~60 min,第二次卵裂结束,形成1大3小4个卵裂球,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与第一次卵裂基本相同;70 min左右,胚胎开始第三次卵裂。另外,在青蛤受精过程中发现了约1%的多精入卵现象,且入卵精核均能形成雄原核,但多精受精对成熟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有很大影响,往往造成成熟分裂紊乱和第一次卵裂染色体分离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 受精 早期卵裂 多精入卵 细胞学观察
下载PDF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透明带结构及其在体外受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作臣 姜泽 +2 位作者 玄彪 陈璇 金一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0-33,247,共5页
卵母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和分化形成配子,卵母细胞透明带(ZP)主要具有ZP1、ZP2、ZP3以及ZP4等4种结构蛋白。不同物种中ZP结构不同,且卵母细胞ZP在体外受精过程中能够阻止多精入卵。文章主要综述了卵母细胞ZP的结构和其在体... 卵母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和分化形成配子,卵母细胞透明带(ZP)主要具有ZP1、ZP2、ZP3以及ZP4等4种结构蛋白。不同物种中ZP结构不同,且卵母细胞ZP在体外受精过程中能够阻止多精入卵。文章主要综述了卵母细胞ZP的结构和其在体外受精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研究体外受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透明带(ZP) 多精入卵 减数分裂 体外受精
原文传递
禽类胚胎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国正 张文昌 +3 位作者 庄益芬 张丽 李明 祁喜可 《福建畜牧兽医》 2007年第S1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胚胎体外培养 胚胎发育 体外培养技术 鸡胚胎 出雏 哺乳动物胚胎 矿物质营养 多精入卵 囊胚阶段 孵化技术
下载PDF
泥蚶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核行为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韩韩 林志华 +2 位作者 董迎辉 朱东丽 沈和定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600,共5页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泥蚶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核行为进行了系统地细胞学观察。泥蚶成熟未受精卵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周围,受精后3 min左右精子入卵,启动成熟分裂,9~12 min排出第一极体、18~20 mi...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泥蚶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核行为进行了系统地细胞学观察。泥蚶成熟未受精卵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周围,受精后3 min左右精子入卵,启动成熟分裂,9~12 min排出第一极体、18~20 min排出第二极体,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成熟分裂;受精后25 min左右雌、雄性原核形成;受精后30 min左右雌、雄原核以原核联合的方式结合;受精后35 min左右第一次卵裂结束,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卵裂球;受精后45 min左右第二次卵裂结束,形成1大3小4个卵裂球。本研究发现了多精入卵现象,多个精子入卵可启动成熟分裂,排出第一、第二极体,形成多个雄性原核并与雌性原核联合,染色体分离紊乱形成多极纺锤体;对多精入卵的成因、发育结局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受精 早期卵裂 核行为 多精入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