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药用石斛多糖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华允芬 陈云龙 张铭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研究了细茎石斛、细叶石斛和铁皮石斛三种药用植物石斛在多糖质量分数、分布、组成以及分子相对质量大小上的差异.运用糖含量测定方法分析三种石斛不同部位的总多糖TPs(totalpolysaccharides)和水溶性多糖WPs(watersolublepolysaccharid... 研究了细茎石斛、细叶石斛和铁皮石斛三种药用植物石斛在多糖质量分数、分布、组成以及分子相对质量大小上的差异.运用糖含量测定方法分析三种石斛不同部位的总多糖TPs(totalpolysaccharides)和水溶性多糖WPs(watersolublepolysaccharides),运用糖醛酸和蛋白质质量分数测定、离子交换柱色谱以及凝胶柱色谱方法分析WPs.分析表明,铁皮石斛TPs和WPs质量分数均为最高,细叶石斛WPs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种,三种石斛多糖在各部位分布情况存在差异;不同石斛的WPs的组成和分子相对质量大小也不同.分析证实,三种药用石斛在多糖质量分数、分布、组成及分子相对质量大小上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石斛 多糖成分 细茎石斛 细叶石斛 铁皮石斛 中药
下载PDF
蜜环菌不同发育阶段多糖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晓梅 郭顺星 +1 位作者 王秋颖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 :对蜜环菌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多糖的性质和含量进行研究。方法 :提取、分离、纯化蜜环菌菌丝体、发酵液、菌索和子实体多糖 ,应用红外光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和凝胶色谱法等方法测定蜜环菌 4种多糖的性质、多糖... 目的 :对蜜环菌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多糖的性质和含量进行研究。方法 :提取、分离、纯化蜜环菌菌丝体、发酵液、菌索和子实体多糖 ,应用红外光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和凝胶色谱法等方法测定蜜环菌 4种多糖的性质、多糖组成、多糖含量和多糖分子量。结果 :蜜环菌菌丝体和发酵液多糖为单一葡萄糖组成的葡聚糖 ;菌索和子实体多糖由葡萄糖、木糖组成 ,这两种单糖在菌索多糖中的摩尔比为 1∶14,在子实体多糖中的摩尔比为 1∶10。蜜环菌多糖的分子量为 1万~ 7万。蜜环菌不同发育阶段多糖含量分别为菌丝体含 9.0 0 % ;发酵液含 0 .87g·(10 0ml) -1;菌索含 1.12 % ;子实体含 2 .2 7%。结论 :蜜环菌不同发育阶段多糖成分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发育阶段 多糖成分
下载PDF
车前子多糖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林力 郑剑峰 +2 位作者 王东 栗艳彬 袁昌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32-233,共2页
采用两次正交试验以车前子总多糖量为指标得出车前子多糖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时用PH =9的 30倍量碱水 ,提取 3次 ,共提 4 8小时 ;醇沉时浓缩比为 1∶2 0 ,加 2倍醇 ,静置
关键词 车前子 多糖成分 提取工艺 研究 正交试验 中药
下载PDF
松茸多糖成分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高瑞希 李竣 +3 位作者 柴万鹏 邹大江 罗会畏 杨光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8-660,共3页
为研究松茸多糖中单糖成分,将松茸多糖水解产物进行甲基化反应,以气相色谱仪检测多糖水解产物.结果确定松茸多糖水解产物中的5种单糖: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单糖摩尔比为1∶1.8∶326.5∶52.53∶28.83,可能含... 为研究松茸多糖中单糖成分,将松茸多糖水解产物进行甲基化反应,以气相色谱仪检测多糖水解产物.结果确定松茸多糖水解产物中的5种单糖: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单糖摩尔比为1∶1.8∶326.5∶52.53∶28.83,可能含有D-阿拉伯糖.为深入研究松茸多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多糖成分分析 甲基化反应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光谱法鉴定黑海参中的多糖成分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熙灿 曾和平 +3 位作者 郑雨 杜少辉 黄玲 陈东风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建立以光谱法鉴定黑海参中多糖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电泳法测定黑海参中多糖纯度,并用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对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碳谱、核磁共振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电泳后凝... 目的:建立以光谱法鉴定黑海参中多糖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电泳法测定黑海参中多糖纯度,并用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对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碳谱、核磁共振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电泳后凝胶带呈蓝色,光谱检测结果可相互解释。结论:黑海参中存在均一组分的多糖成分,且为一种含硫酸酯基的酸性多糖,但不含糖肽;α-构型,存在α-吡喃葡萄糖,分子中的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海参 光谱 鉴定 多糖成分
下载PDF
茜草中多糖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抗辐射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寅生 李武营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自茜草中提取多糖类成分 ,并予以分离 ;测试茜草多糖在抗辐射方面的生理活性 ;方法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 ,测试茜草多糖对其造血组织和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 ,并以高剂量辐照后小鼠 30d的存活率作为抗辐射作用的综合指标 ;结果 :药理... 目的 :自茜草中提取多糖类成分 ,并予以分离 ;测试茜草多糖在抗辐射方面的生理活性 ;方法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 ,测试茜草多糖对其造血组织和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 ,并以高剂量辐照后小鼠 30d的存活率作为抗辐射作用的综合指标 ;结果 :药理实验表明 ,两组多糖与对照组及茜草片组比较 ,可显著增加受 7.5gyγ -射线照射小鼠的脾重 (NP :P <0 .0 5 ;AP :P <0 .0 0 1)以及外周血白细胞数 (P <0 .0 0 1) ,并能提高受照小鼠的存活率 (AP :P <0 .0 5 )结论 :自茜草中分离的多糖NP和AP均具有抗辐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 多糖成分 成分提取 成分分离 抗辐射作用 免疫系统
下载PDF
金针菇多糖成分及其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圣杰 陈相艳 +4 位作者 石贤权 孙华 宋康 官琦 王文亮 《农产品加工(下)》 2013年第9期54-55,60,共3页
概述金针菇多糖(Flammulina Velutipes Polysaccharides,FVP)的成分,探讨金针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金针菇多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金针菇多糖 多糖成分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二冬膏及其多糖成分的药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建平 许旭 《中国药理通讯》 2003年第1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二冬膏 多糖成分 药理 研究 中药
下载PDF
黄芪毛状根多糖成分的免疫药理作用研究
9
作者 单俊杰 王易 +3 位作者 谢长宜 翁颖琦 刘涤 胡之壁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5-367,共3页
关键词 黄芪毛状根多糖 小鼠脾细胞 免疫药理作用 多糖成分
下载PDF
四种食用野生菌多糖成分及活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郑婷婷 范江平 +3 位作者 谷大海 廖国周 葛长荣 普岳红 《农产品加工》 2017年第4期51-56,59,共7页
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多糖是食用菌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以4种在云南分布较广的野生食用菌(松茸、牛肝菌、鸡枞菌、竹荪)为研究对象,对其多糖成分及其活性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云南野生食用... 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多糖是食用菌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以4种在云南分布较广的野生食用菌(松茸、牛肝菌、鸡枞菌、竹荪)为研究对象,对其多糖成分及其活性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云南野生食用菌多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借鉴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野生食用菌 多糖成分 活性机理
下载PDF
羊栖菜非多糖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华夏 廖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135-136,255,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对羊栖菜岩藻黄质、多酚、萜类化合物、甾醇化合物等非多糖成分的提取分离以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羊栖菜非多糖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羊栖菜 多糖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巴楚蘑菇多糖成分对小鼠抗氧化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天龙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9-42,共4页
为探究巴楚蘑菇中多糖成分对小鼠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60只1日龄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少剂量组和多剂量组,进行阶段性培育喂养。在少剂量组的基础饲料中添加2 g巴楚蘑菇粉,在多剂量组的基础饲料中添加6 g巴楚蘑菇粉... 为探究巴楚蘑菇中多糖成分对小鼠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60只1日龄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少剂量组和多剂量组,进行阶段性培育喂养。在少剂量组的基础饲料中添加2 g巴楚蘑菇粉,在多剂量组的基础饲料中添加6 g巴楚蘑菇粉。研究巴楚蘑菇粉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新城疫HV抗体效应、PHA有效诱导细胞反应趾皮肤厚度和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服用巴楚蘑菇粉后,小鼠免疫器官肝脏、脾脏指数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胸腺法氏囊指数变化增强明显,新城疫HV抗体影响性、趾皮肤厚度明显提高,抗氧化能力大幅度增强。通过试验,推测巴楚蘑菇多糖成分有助于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且有利于提高小鼠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成分 巴楚蘑菇 抗氧化 免疫器官 胸腺
下载PDF
人参根和叶中多糖成分的化学性质和抗补体活性
13
作者 帅绯 王志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46-47,共2页
名贵中药人参一般要生长4~6a,而人参的叶则每年都可以采集。因此,如果叶中的多糖与根中的具有相似活性,则叶与根一样有效。材料和方法材料:人参(吉林),从日本购进不同分子量的出芽短梗孢糖(出芽茁霉Pulluria pullulans)和α-(1→6)连... 名贵中药人参一般要生长4~6a,而人参的叶则每年都可以采集。因此,如果叶中的多糖与根中的具有相似活性,则叶与根一样有效。材料和方法材料:人参(吉林),从日本购进不同分子量的出芽短梗孢糖(出芽茁霉Pulluria pullulans)和α-(1→6)连接的直线葡聚糖作为标准品。AR-阿拉伯半乳聚糖用Yamada等人的方法制备。链霉蛋白酶购自日本Kaken Kagaku有限公司。一般方法:总糖、糖醛酸和蛋白质的含量用苯酚-硫酸、m-羟基联苯和Lowry方法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多糖成分 抗补体
下载PDF
人参根与叶多糖成分的化学性质和抗补体活性
14
作者 Gao,Q 侯冬岩 《国外特种经济动植物》 1990年第1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人参 多糖成分 抗补体活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究白及非多糖成分治疗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敬贤 张炼 +4 位作者 李晶 张涵瑞 刘丹 聂晶 叶晓川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446-4458,共13页
使用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白及非多糖成分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首先采用UPLC-Q-TOF-MS/MS对白及非多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获取白及与胃溃疡的交集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 使用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白及非多糖成分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首先采用UPLC-Q-TOF-MS/MS对白及非多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获取白及与胃溃疡的交集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随后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ene Ontology(GO)及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预测白及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最后构建酒精性胃溃疡小鼠模型,验证白及非多糖成分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从白及非多糖部位鉴定出47个化学成分,其中gymnosideⅠ(手参苷Ⅰ)、gymnosideⅡ(手参苷Ⅱ)、militarine(白及苷)、bletilloside A、shancigusinⅠ(山慈菇素Ⅰ)等可能为治疗胃溃疡的主要活性成分;PPI网络分析得到白蛋白(ALB)、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白及非多糖成分主要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等多种通路发挥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白及非多糖成分可显著改善酒精所致小鼠胃组织的溃疡状况,提高溃疡抑制率;能够显著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血栓素B2(TXB2)水平,显著升高IL-10、前列腺素E2(PGE2)、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同时能够显著降低胃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PI3K、p-AKT蛋白水平。该研究表明白及在胃溃疡的治疗方面凸显出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的部分预测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多糖成分 网络药理学 胃溃疡 PI3K/AKT
原文传递
南北五味子多糖含量及成分比较
16
作者 武天元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6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比较南、北五味子果实多糖含量及组成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热水回流提取法提取南、北五味子多糖,减压浓缩,运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得南北五味子总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硫酸-咔唑... 目的:比较南、北五味子果实多糖含量及组成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热水回流提取法提取南、北五味子多糖,减压浓缩,运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得南北五味子总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硫酸-咔唑法测定糖醛酸含量。采用红外光谱、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联用脉冲安培检测器HPAEC-PAD法初步表征南、北五味子多糖化学结构。结果:南五味子多糖出膏率为5.56%,北五味子多糖出膏率为10.6%。南五味子多糖中总糖、糖醛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57.82%、29.1%和1.7%;北五味子多糖中总糖、糖醛酸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7.07%、22.05%和0.7%。红外光谱表明南、北五味子多糖中均具有糖醛酸结构。结论:北五味子多糖提取率及总多糖、蛋白质含量高于南五味子,南五味子中糖醛酸含量高于北五味子;可根据化学成分的差异指导南、北五味子的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五味子 北五味子 多糖 多糖成分 结构差异分析
下载PDF
中药多糖成分的质控及评价要点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永文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0-263,280,共5页
本文对中药多糖成分质控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多糖的分离和纯化、结构确定、分子量及其分布和定量分析等方面的评价要点进行了综合。对中药多糖成分的质控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讨论,为研究建立全面的中药及天然药多糖成分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 多糖成分 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 评价
原文传递
苦丁茶多糖活性成分动态累积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蔡鹃 黄敏桃 +4 位作者 黄云峰 赖茂祥 黄荣韶 刘华钢 黄庶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Tseng.)中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多糖在不同采收月份的动态累积规律。方法:将不同采收期的苦丁茶叶水浴回流提取3次,用杯碟法分别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3种菌的抑菌圈直径,比较不... 目的:研究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Tseng.)中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多糖在不同采收月份的动态累积规律。方法:将不同采收期的苦丁茶叶水浴回流提取3次,用杯碟法分别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3种菌的抑菌圈直径,比较不同采收期苦丁茶水提物抑菌圈直径大小,确定最佳采收期。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苦丁茶提取物中多糖含量,分析多糖含量与苦丁茶抑菌能力之间相关性;同时采集不同采收期红外光谱,分析与多糖相关的特征峰强度变化规律及其与抑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一年的不同月份生长期内,苦丁茶多糖含量在1—3月份逐渐增加,4月份达到最大值96.6 mg/g,然后呈缓慢下降的趋势,7—10月变化不大,11月份后含量显著降低,12月达到全年最低值47.7 mg/g。苦丁茶水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3种菌的抑制作用在4月份最大,12月份最小,与苦丁茶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苦丁茶抑菌活性多糖成分4月份含量最高,为最佳采收期;苷类和多糖为苦丁茶抑菌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采收期 多糖活性成分 红外光谱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盒子草多糖成分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缨 《黑龙江中医药》 2003年第1期51-52,共2页
盒子草水提醇沉后 ,用Sevage方法去蛋白 ,透析 ,得粗多糖。采用硫酸水解多糖 ,纸层析证明含有半乳糖 ,葡萄糖 ,阿拉伯糖 ,鼠李糖 ,木糖和一个未知成分。游离糖纸层析得含有葡萄糖 ,半乳糖 ,低聚糖。应用苯酚—硫酸法对多糖含量测定为 1 ... 盒子草水提醇沉后 ,用Sevage方法去蛋白 ,透析 ,得粗多糖。采用硫酸水解多糖 ,纸层析证明含有半乳糖 ,葡萄糖 ,阿拉伯糖 ,鼠李糖 ,木糖和一个未知成分。游离糖纸层析得含有葡萄糖 ,半乳糖 ,低聚糖。应用苯酚—硫酸法对多糖含量测定为 1 .90 % ,游离糖含量为 5.0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盒子草 多糖成分 含量测定 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南沙参多糖类成分提取工艺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福林 穆巧巧 +4 位作者 杨川力 李聪利 覃春叶 孙庆文 魏升华 《贵州科学》 2021年第2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南沙参多糖的提取率影响,优化南沙参多糖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南沙参多糖提取工艺。结果:优化的南沙参多糖提取条件提取火力(功率)为700 W、时长为85 min、料液比为1∶35(g...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南沙参多糖的提取率影响,优化南沙参多糖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南沙参多糖提取工艺。结果:优化的南沙参多糖提取条件提取火力(功率)为700 W、时长为85 min、料液比为1∶35(g/mL),此时微波法对南沙参多糖的提取率为10.50%,显著高于其他提取方法。结论:此方法提取南沙参多糖具有提取率高、工艺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参 轮叶沙参 多糖成分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