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肽蛋白类药物微球控释系统的突释与控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先英 高继宁 +2 位作者 粟永萍 刘毅敏 肖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8期7177-7180,共4页
背景:突释问题是限制多肽蛋白类微球广泛应用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已经成为PLGA微球控释系统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对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肽蛋白类药物微球的突释与控制的研究,对突释的原因、影响突释的因... 背景:突释问题是限制多肽蛋白类微球广泛应用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已经成为PLGA微球控释系统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对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肽蛋白类药物微球的突释与控制的研究,对突释的原因、影响突释的因素以及减少突释的方法与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01/2010-12关于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肽蛋白类药物微球控释系统研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多肽;蛋白;微球;突释;控制"或"PLGA;peptide;protein;microspheres;burst release;control"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选,排出较陈旧和重复研究文献,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4篇。结果与结论:对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肽蛋白类药物微球突释机制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微球突释的控制,以扩大多肽蛋白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PLGA的性质、微球的制备方法、微球的制备参数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微球的突释,并且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通过对上述各种因素加以适当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球的突释率。通过该方面的机制研究对指导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多肽蛋白类药物 微球 突释 控制
下载PDF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肽蛋白类药物微球控释系统的突释与控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先英 张涛 +1 位作者 刘毅敏 肖湘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920-922,共3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多肽和蛋白类药物不断涌现,并以出色的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这类药物自身的缺点,如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体内生物半衰期短、易被酶分解等,使它们在临床治疗的应用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多肽蛋白类药物 微球 突释
下载PDF
多肽蛋白类药物递送的研究生课程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刚 谢操 +1 位作者 刘瑜 陆伟跃 《药学教育》 2014年第3期22-25,共4页
多肽蛋白类药物在疾病治疗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加强对药学专业研究生进行此类药物制剂知识的普及已势在必行。探讨多肽蛋白类药物递送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完成相关科学研究和适应医药产业发展... 多肽蛋白类药物在疾病治疗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加强对药学专业研究生进行此类药物制剂知识的普及已势在必行。探讨多肽蛋白类药物递送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完成相关科学研究和适应医药产业发展新形势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蛋白类药物 药物递送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研究生
下载PDF
多肽和蛋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健 高春生 梅兴国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98-300,共3页
口服递送系统是多肽蛋白类药物非肠道给药的一种理想替代途径,但难度很大。如何能增强大分子药物对消化道粘膜细胞的渗透性,是提高多肽蛋白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并达到临床要求的基本问题。要提高大分子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通常有以下3... 口服递送系统是多肽蛋白类药物非肠道给药的一种理想替代途径,但难度很大。如何能增强大分子药物对消化道粘膜细胞的渗透性,是提高多肽蛋白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并达到临床要求的基本问题。要提高大分子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通常有以下3种策略:(1)对大分子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修饰(亲脂性或酶易感性);(2)增加大分子药物新的功能(受体识别或细胞透过性);(3)采用转运载体。无论采用以上何种策略,都必须保证大分子药物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途径 多肽蛋白类药物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离子导入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姚亮 刘卫 +1 位作者 陈华兵 杨祥良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94-1400,共7页
论述了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离子导入经皮给药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对胰岛素、降血钙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精氨酸抗利尿激素(加压素)等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离子导入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多肽蛋白药物 离子导入 经皮给药
下载PDF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韩国柱 何巍 任开环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蛋白多肽类药物药动学十分复杂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类药物有显著的首过效应 ,其消除半衰期短 ,分布容积较小 ,吸收和消除均可能涉及非线性饱和动力学。结合蛋白、动物种属、给药方案、内源性成分及给药系统等均可影响其药动学过程。... 蛋白多肽类药物药动学十分复杂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类药物有显著的首过效应 ,其消除半衰期短 ,分布容积较小 ,吸收和消除均可能涉及非线性饱和动力学。结合蛋白、动物种属、给药方案、内源性成分及给药系统等均可影响其药动学过程。近年 ,众多的蛋白多肽类药物有待研发 ,其药动学特点和规律亟待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肽药物 影响因素 药物动力学 综合系统
下载PDF
蛋白多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莉 毕茹 张娜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目的:概述近年来蛋白多肽类药物各种非注射给药途径的特点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比较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鼻腔、口腔粘摸、肺部吸入、透皮吸收等给药途径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剖析各种给药途径的优劣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由于蛋白多肽类... 目的:概述近年来蛋白多肽类药物各种非注射给药途径的特点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比较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鼻腔、口腔粘摸、肺部吸入、透皮吸收等给药途径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剖析各种给药途径的优劣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由于蛋白多肽类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及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结构特点不同,各种非注射给药途径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结论:针对口服、鼻腔、口腔粘膜、肺部、皮肤等吸收途径的特点,选择适合蛋白多肽类药物特点的给药途径,能为人类防治疾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肽药物 非注射给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促蛋白多肽类药物经鼻黏膜吸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冯健 李范珠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128-1130,1175,共4页
目的概述促蛋白多肽类药物经鼻黏膜吸收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几年国内外研究促鼻黏膜吸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总结了影响药物经鼻黏膜吸收的3个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经鼻黏膜吸收的3条有效途径的研究... 目的概述促蛋白多肽类药物经鼻黏膜吸收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几年国内外研究促鼻黏膜吸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总结了影响药物经鼻黏膜吸收的3个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经鼻黏膜吸收的3条有效途径的研究进展。结论加入吸收促进刹、改变剂型和使用酶抑制剂可有效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经鼻黏膜的吸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肽药物 鼻黏膜给药 吸收促进剂 剂型 酶抑制剂
下载PDF
应用A549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蛋白多肽类药物肺部吸收的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智瑛 张悦 张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2-395,共4页
药物通过呼吸进行吸收的路径依次为气管→支气管→肺泡,其中通过肺泡上皮细胞吸收占90%以上.由于肺泡上皮细胞使大分子的蛋白多肽类药物不易通过,是它们渗透的主要屏障,因此对肺泡膜屏障特性、药物透过过程及渗透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更好... 药物通过呼吸进行吸收的路径依次为气管→支气管→肺泡,其中通过肺泡上皮细胞吸收占90%以上.由于肺泡上皮细胞使大分子的蛋白多肽类药物不易通过,是它们渗透的主要屏障,因此对肺泡膜屏障特性、药物透过过程及渗透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肺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549细胞 细胞模型 蛋白多肽药物 肺部吸收 表观渗透系数
下载PDF
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的载体材料、制备以及突释现象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31-1934,共4页
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在提高药物的利用度的同时,存在的主要要问题是微球制备过程中药物失活及药物突释而产生的毒副作用。微球进入体内后的突释现象已成为微球控释系统研究者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 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在提高药物的利用度的同时,存在的主要要问题是微球制备过程中药物失活及药物突释而产生的毒副作用。微球进入体内后的突释现象已成为微球控释系统研究者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结构及载药量/药物含量对药物突释产生重要的影响。采用结构修饰、聚合物联用、选用添加剂、控制微球粒径、降低微球载药量等方法控制突释程度取得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蛋白药物 缓释微球 载体材料 制备工艺 药物突释
下载PDF
生物样品中蛋白多肽类药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国柱 何巍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87-191,共5页
关键词 生物样品 蛋白多肽药物 药物分析 生物检定法 免疫测定法
下载PDF
蛋白和多肽类药物肺部给药剂型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季颖 吕剑 江志强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84-486,共3页
目的 对蛋白和多肽类药物肺部给药剂型的研究进展和安全性问题作简要综述。方法 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肺部给药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 尽管肺部给药还存在给药剂量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及长期用药后肺部安全性等问题需要解决,蛋白和多... 目的 对蛋白和多肽类药物肺部给药剂型的研究进展和安全性问题作简要综述。方法 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肺部给药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 尽管肺部给药还存在给药剂量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及长期用药后肺部安全性等问题需要解决,蛋白和多肽类药物的肺部给药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给药 蛋白多肽药物 剂型 安全性
下载PDF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襄河 周艳萍 +1 位作者 王琨 叶继丹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715-719,共5页
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了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剂型种类,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蛋白多肽药物 剂型 药代动力学 分析方法
下载PDF
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城 王海涛 肖小河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1-54,共4页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研究进展。蛋白多肽类药物在现代疾病预防和治疗中作用日益突出 ,但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在消化道中易被破坏 ,口服生物利用度差 ,常规给药一直以注射为主。大量研究表明 ,通过采取结构修饰、应用...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研究进展。蛋白多肽类药物在现代疾病预防和治疗中作用日益突出 ,但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在消化道中易被破坏 ,口服生物利用度差 ,常规给药一直以注射为主。大量研究表明 ,通过采取结构修饰、应用吸收促进剂、酶抑制剂以及制备新型载药、释药系统等手段 ,可大大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使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制剂显示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肽药物 口服给药 生物利用度 研究进展 吸收促进剂 口服制剂 治疗中 蛋白 消化道 胃肠道
下载PDF
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宁 高永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4期317-320,324,共5页
蛋白多肽类药物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类药物 ;这类药物在体内普遍稳定性差 ,易失活。研究证明 。
关键词 蛋白多肽药物 制剂学 生物利用度 氨基酸 口服给药剂型 经呼吸道给药剂型
下载PDF
蛋白多肽类药物鼻黏膜给药直接入脑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文静 李范珠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10期731-734,共4页
关键词 蛋白多肽药物 鼻黏膜给药 入脑 中枢神经系统 system 生物大分子 药剂学研究 BRAIN 生物技术
下载PDF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会仙 张淑珍 谢剑炜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传统药物不同,目标蛋白多肽给药量小,而各种内源性蛋白含量很高,这种干扰使准确测量目标分子非常困难。此类研究必须以建立灵敏、专一、准确的测定方法为前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传统药物不同,目标蛋白多肽给药量小,而各种内源性蛋白含量很高,这种干扰使准确测量目标分子非常困难。此类研究必须以建立灵敏、专一、准确的测定方法为前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各种分析方法,包括生物检定法、同位素标记示踪法、免疫分析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核磁共振、液相色谱-质谱(LC-MS)和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联用技术等,其中LC-MS和CE-MS联用技术可望成为较有前途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肽药物 药代动力学 分析方法
下载PDF
基于帕累托图的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晓利 白万军 孟萌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5期624-627,631,共5页
目的:了解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导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征、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4—2021年河北省人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27例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帕累托分析。结果:127例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的ADR报告中,... 目的:了解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导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征、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4—2021年河北省人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27例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帕累托分析。结果:127例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的ADR报告中,40~<80岁患者较多(95例,占74.80%);静脉滴注为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96例,占75.59%)。ADR涉及的药物中,免疫调节类药物、改善脑代谢类药物及抗糖尿病药的ADR病例数累计构成比在0%~80%,为主要影响因素。ADR病例数所占比例最高的药物为免疫调节类药物,为44.09%(56例),其次为改善脑代谢类药物(22例,占17.32%),抗糖尿病药居第3位(20例,占15.75%)。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所致ADR的临床表现合计232例次,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5例次,占32.33%),其次为全身性损害(45例次,占19.40%)。结论: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易引发ADR,尤其是免疫调节类药物,应加强对该类药物的监管,保障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及多肽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帕累托分析
下载PDF
蛋白及多肽类药物长效化制剂学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丁源 陈新 +1 位作者 涂家生 孙春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3-440,共8页
蛋白及多肽类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之中,然而,蛋白及多肽类药物通常需要注射给药且缺乏长效剂型,给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带来困扰。本文综述了通过制剂学手段对蛋白及多肽类药物进行长效化改造的策略,... 蛋白及多肽类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之中,然而,蛋白及多肽类药物通常需要注射给药且缺乏长效剂型,给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带来困扰。本文综述了通过制剂学手段对蛋白及多肽类药物进行长效化改造的策略,包括缓释注射剂、植入剂、口服制剂以及经皮给药系统,并总结其缓释机制、研究进展和优缺点,以期为此类药物的剂型改良提供研究思路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肽药物 长效化 缓控释 剂型改良 进展
下载PDF
蛋白多肽类药物及其微囊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慧 郭晓庆 +2 位作者 刘冬 孙佳明 张辉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6期608-610,共3页
近年来,蛋白多肽类药物在医药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药理活性高、特异性高、可溶性强、疗效稳定、用量少、毒副作用低等优点。但也具有生物利用度低,易变性失活的不足。微型包囊是近年药物制剂的新工艺、新技术。微囊较普通制剂有许... 近年来,蛋白多肽类药物在医药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药理活性高、特异性高、可溶性强、疗效稳定、用量少、毒副作用低等优点。但也具有生物利用度低,易变性失活的不足。微型包囊是近年药物制剂的新工艺、新技术。微囊较普通制剂有许多优点,能够弥补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不足,为此类药物临床应用开创了新局面。目前,微囊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生产中,并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肽药物 微囊 制剂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