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角度探究欧美四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差异
1
作者 翟海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德、法、英、美四国有着近似的历史文化基础,但是四国职业教育立法却各不相同,其国际声誉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荣艳红教授最新撰写的《欧美四国职业教育立法:路径·机制·模式》(科学出版社,2023年6月版)是一本从多角度探究德、... 德、法、英、美四国有着近似的历史文化基础,但是四国职业教育立法却各不相同,其国际声誉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荣艳红教授最新撰写的《欧美四国职业教育立法:路径·机制·模式》(科学出版社,2023年6月版)是一本从多角度探究德、法、英、美四国职业教育立法差异的学术专著,该著作弥补了四国职业教育立法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四国职业教育立法不同的精神气质,对我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完善和提高也有着较高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立法 学术专著 我国职业教育 国际声誉 多角度探究 系统性研究 精神气质 整体性
下载PDF
一道向量数量积取值范围问题的多角度探究
2
作者 陈辉坤 毋晓迪 鞠腾基 《高中数理化》 2023年第23期35-37,共3页
求解两个向量数量积取值范围问题,往往会涉及动态几何问题,需要采取“动”与“静”相结合的解题思路,解题难度较大,可以采取向量问题坐标化、基底化思想,或构造图形使其更直观,体会解决向量数量积取值范围问题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向量数量积 构造图形 向量问题 取值范围问题 解题思路 动态几何 多角度探究 难度较大
下载PDF
追求自然联想的解题探索———以一道二元最值问题的多角度探究为例
3
作者 吴景峰 《中学数学研究》 2023年第12期49-51,共3页
在解题教学中,试题的解法应追求自然、朴实,在渗透通性通法的同时,往往还可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做一题,则会一类,通一片.本文以佛山市高一统测的一道二元最值问题为例,阐述如何开展自然联想的解题教学,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最值问题 通性通法 解题教学 一题多解 多角度探究 联想 追求自然 佛山市
下载PDF
对一道向量竞赛题的多角度探究
4
作者 施建华 《中学数学研究》 2023年第1期63-64,共2页
向量同时具有数量关系与几何关系,此类问题都可以通过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特别是在竞赛题中,向量的题型也非常多,本文着重分析一道向量相关的竞赛题,并将其推广至一般性质.
关键词 竞赛题 多角度探究 向量 几何关系
下载PDF
对2010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第18题的多角度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卢玉才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1年第6期22-24,共3页
高考年年有,考题常出新,但不管考题如何新颖别致,它们并非神来天降.仔细品味2010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第18题,发现它来自于我们身边的一个“活水源头”,而且还能从多个角度将问题推广延伸到一般情形:这样的推广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 高考年年有,考题常出新,但不管考题如何新颖别致,它们并非神来天降.仔细品味2010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第18题,发现它来自于我们身边的一个“活水源头”,而且还能从多个角度将问题推广延伸到一般情形:这样的推广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把握问题的一般规律,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不同分支间的知识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试题 解析几何 多角度探究
下载PDF
一道导数双变量不等式证明题的多角度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孔祥士 《中学数学研究》 2020年第3期31-32,共2页
一、试题呈现(合肥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三数学周测二第19题)已知函数f(x)=e x-ax,a∈R.(1)讨论函数f(x)在x∈(12,2)上零点个数;(2)设g(x)=f(x)-ax 2,若函数g(x)恰有两个极值点x 1,x 2,证明:x 1+x 22<ln(2a).分析:(1)略;(2)当参数a... 一、试题呈现(合肥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三数学周测二第19题)已知函数f(x)=e x-ax,a∈R.(1)讨论函数f(x)在x∈(12,2)上零点个数;(2)设g(x)=f(x)-ax 2,若函数g(x)恰有两个极值点x 1,x 2,证明:x 1+x 22<ln(2a).分析:(1)略;(2)当参数a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以使函数g(x)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x 1,x 2,当参数a变化时,两极值点x 1,x 2也随之变化,证明关于x 1,x 2,a的不等式x 1+x 22<ln(2a)恒成立,通常采用多变量不等式转化为单变量不等式的策略完成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数学 极值点 恒成立 双变量 已知函数 不等式 单变量 多角度探究
下载PDF
多角度探究一道不等式题
7
作者 张宇辉 《新世纪智能》 2020年第3期51-52,共2页
根据偶函数的定义,不难得出如下结论:若函数f(x)是偶函数,则必有f(x)=f(-x)=f(|x|).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平时喜欢添绝对值,想达到妙解偶函数有关的不等式问题呢?来一起欣赏我班同学关于一道一元二次不等式题的表现吧.
关键词 一元二次不等式 不等式问题 偶函数 多角度探究 妙解 不等式题 绝对值
下载PDF
多角度探究一道离心率问题
8
作者 郭海峰 《中学数学研究》 2022年第5期59-61,共3页
关于圆锥曲线离心率运算的理论基础在于,圆锥曲线的三个参数满足“勾股定理”的关系式,故只需再发现一个关于三个参数的方程即可计算出圆锥曲线的离心率.又因为圆锥曲线具有丰富的几何性质,通过选择恰当地参数也可快速地构建方程,进行求... 关于圆锥曲线离心率运算的理论基础在于,圆锥曲线的三个参数满足“勾股定理”的关系式,故只需再发现一个关于三个参数的方程即可计算出圆锥曲线的离心率.又因为圆锥曲线具有丰富的几何性质,通过选择恰当地参数也可快速地构建方程,进行求解.本文从五个角度探讨了一道椭圆的离心率问题,并在求解的过程发掘其几何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曲线 离心率 勾股定理 几何性质 多角度探究 几何本质 方程 关系式
下载PDF
一道“希望杯”赛题的多角度探究
9
作者 钟国城 《中学数学研究》 2022年第11期61-63,共3页
此题虽条件简洁,但内涵丰富,解法灵活多样,能开拓解题视野,提升解题能力与核心素养,是一道值得深入探究的好题.下面从不同角度给出本题的多种解法,以供大家欣赏.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解题能力 好题 希望杯 赛题 多种解法 多角度探究 灵活多样
下载PDF
一道高考题的多角度探究与拓展
10
作者 杨彩群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20年第3期12-12,共1页
同学们在解答圆锥曲线问题时,需要从代数、几何两大维度展开,以培养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核心素养,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水平。一、圆锥曲线的问题提出高中数学培养同学们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保证学习始终立足于数学基础,同时要高于基础,挖... 同学们在解答圆锥曲线问题时,需要从代数、几何两大维度展开,以培养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核心素养,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水平。一、圆锥曲线的问题提出高中数学培养同学们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保证学习始终立足于数学基础,同时要高于基础,挖掘数学本质内容,探寻数学学习中的相关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 圆锥曲线 数学解题能力 数学本质 高考题 多角度探究 关联关系
下载PDF
直角三角形中一个最值问题的多角度探究
11
作者 刘莹 刘大鹏 《福建中学数学》 2022年第5期11-11,共1页
题目求斜边为1的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的最大值[1].分析如图1,这是一个满足条件为a^(2)+b^(2)=1的最值问题。
关键词 最值问题 直角三角形 内切圆半径 满足条件 多角度探究 最大值
下载PDF
多角度探究极值点偏移问题——基于2022年全国甲卷理科第21题分析
12
作者 孙璪 《高中数理化》 2022年第15期37-40,共4页
极值点偏移问题因为其综合性强、难度大,经常作为压轴题出现在高考试卷中.面对复杂多变的极值点偏移问题,应总结处理该问题的通性通法.本文以2022年全国甲卷理科第21题为例,总结解决极值点偏移问题的方法.处理极值点偏移问题一般有四种... 极值点偏移问题因为其综合性强、难度大,经常作为压轴题出现在高考试卷中.面对复杂多变的极值点偏移问题,应总结处理该问题的通性通法.本文以2022年全国甲卷理科第21题为例,总结解决极值点偏移问题的方法.处理极值点偏移问题一般有四种解法:构造辅助函数法、对称化构造函数、对数均值不等式、双变量齐次化构造.四种方法各有优劣,其中构造辅助函数和对称化构造函数是解决极值点偏移问题的通法,是从“形”的角度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点偏移问题 压轴题 通性通法 均值不等式 高考试卷 双变量 综合性强 多角度探究
下载PDF
《长恨歌》主题的多角度探究
13
作者 高冬梅 《中学语文》 2019年第24期88-90,共3页
《长恨歌》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这本教材对诗歌的赏析是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 《长恨歌》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这本教材对诗歌的赏析是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声韵)三个方面入手的,《长恨歌》就是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探究 白居易 《长恨歌》
下载PDF
一个平面初等几何证明题型的多角度探究
14
作者 舒孝珍 《内江科技》 2019年第8期111-112,共2页
几何证明题型通常有多种证明方法,每种证明方法都有其独到的巧妙之处。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一道平面初等几何证明题的证明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10种不同的证明方法。
关键词 几何证明题 多角度探究 公共边
下载PDF
回到定义从多角度探究思考新定义题型——以海淀区九年级期末试卷新定义试题为例
15
作者 邱萌萌 齐亚超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23年第6期21-25,共5页
从2012年开始,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最后一题设置为“新定义”题型,其结构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提出新定义,二是利用新定义解决问题.在问题设置方面,一般采取“多问”方式,问题之间紧密相扣,搭建台阶逐层深入,呈现出“易上手、可深入、重... 从2012年开始,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最后一题设置为“新定义”题型,其结构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提出新定义,二是利用新定义解决问题.在问题设置方面,一般采取“多问”方式,问题之间紧密相扣,搭建台阶逐层深入,呈现出“易上手、可深入、重思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末试卷 海淀区 中考数学试卷 多角度探究 多问 九年级 逐层深入 搭建台阶
原文传递
一道新定义问题的多角度探究
16
作者 白玉娟 《中学生数学》 2023年第8期30-33,共4页
新定义问题是北京中考的压轴题,其设计思路往往是:第一步,结合图形初步认识“新定义”;第二步,通过进一步解答特殊的数学问题来形成初步方法或结论;第三步,利用第二步形成的方法或结论,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不难发现,新定义问题的解决过... 新定义问题是北京中考的压轴题,其设计思路往往是:第一步,结合图形初步认识“新定义”;第二步,通过进一步解答特殊的数学问题来形成初步方法或结论;第三步,利用第二步形成的方法或结论,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不难发现,新定义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学习一个新概念的过程.本文以一道初三期末题为例,从多角度展开对于新定义问题的学习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轴题 中考 问题的学习 多角度探究 设计思路 数学 初三 初步认识
原文传递
一道最值试题的多角度探究
17
作者 张侣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3年第6期41-42,共2页
最值问题是高考的难点,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一道向量最值题的多角度探究,能促使学生养成一题多解的习惯,同时进行变式拓展,得到一般性结论,从而掌握此类问题的常用解题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向量 最值问题 多角度探究
原文传递
一道2019年高考抛物线试题的多角度探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刚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 2019年第11期35-37,41,共4页
高考试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创新性、导向性等特点,只有认真研究这些试题,才能在高三复习中少走弯路,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是对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科18题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高三复习 高考试题 抛物线 多角度探究 创新性 导向性 典型性 基础性
原文传递
钢琴伴奏艺术的多角度探究——以舒曼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风格为例
19
作者 华敏 《艺术教育》 2012年第10期82-83,共2页
钢琴伴奏艺术是一种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在舒曼创作的艺术歌曲,尤其是声乐套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舒曼在发掘钢琴演奏技术的可能性与戏剧性方面显示出无穷尽的独创性。文章从探究钢琴伴奏艺术入手,以舒曼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钢琴伴奏艺术是一种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在舒曼创作的艺术歌曲,尤其是声乐套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舒曼在发掘钢琴演奏技术的可能性与戏剧性方面显示出无穷尽的独创性。文章从探究钢琴伴奏艺术入手,以舒曼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的伴奏艺术风格为例进行分析,对词曲的关系、钢琴伴奏织体对作品的衬托、和声简洁结构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追溯,以期提高人们对钢琴伴奏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使之更加科学、理性地整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伴奏艺术 舒曼声乐套曲 多角度探究
原文传递
运用数字化实验多角度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鹿钰锋 王晓芳 张晓静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2年第8期72-73,共2页
一、引言2KMnO_(4)+5H_(2)C_(2)O_(4)+3H_(2)SO_(4)=K_(2)SO_(4)+2MnSO_(4)+10CO_(2)+8H_(2)O是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出现在探究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影响内容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演示实验效果,草酸... 一、引言2KMnO_(4)+5H_(2)C_(2)O_(4)+3H_(2)SO_(4)=K_(2)SO_(4)+2MnSO_(4)+10CO_(2)+8H_(2)O是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出现在探究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影响内容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演示实验效果,草酸要过量,使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已有相关研究的关注点都落在探索演示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上,很少有人从数字化实验的角度深入发掘该实验的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 演示实验 实验效果 高锰酸钾 多角度探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