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伟军 曾雅蓉 安敏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6-50,共5页
以武陵山片区71县市2001-2014年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采用产业经济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武陵山片区近14年产业结构的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测算了产业结构演进产生的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结果显示:近14年武陵山片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q... 以武陵山片区71县市2001-2014年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采用产业经济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武陵山片区近14年产业结构的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测算了产业结构演进产生的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结果显示:近14年武陵山片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三二"到"三一二"最后到"三二一"的优化过程;产业结构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91%;在最优产业结构下发展片区经济需进行三次产业内部优化,即第一产业发展高级农业形式,第二产业鼓励发展新型工业,第三产业则以旅游业和物流业为基础,促进各产业联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进 多部门经济模型 经济增长贡献度 武陵山片区
下载PDF
安徽省旅游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的SSM空间模型分析
2
作者 刘锐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本文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和SSM空间模型揭示了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及其效应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本文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和SSM空间模型揭示了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及其效应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地域差异明显;旅游经济总量不大,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不强,各地市旅游业空间竞争力均有所提升,毗邻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对研究区域影响显著;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与各地市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空间竞争分量的差异及其消长变动方向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门经济模型 SSM空间模型 旅游产业结构 安徽省
下载PDF
“两驾马车”驱动延缓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基于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的需求侧核算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渠慎宁 李鹏飞 吕铁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7,共12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大体遵守了"库兹涅茨事实"的规律,但仍呈现出一些独有特点。可发现,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存在"三个典型问题":(1)为什么中国农业、工业劳动力份额不是一直下降、上升,而是呈现出&qu...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大体遵守了"库兹涅茨事实"的规律,但仍呈现出一些独有特点。可发现,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存在"三个典型问题":(1)为什么中国农业、工业劳动力份额不是一直下降、上升,而是呈现出"波浪式"的有升有降特点?(2)为什么中国农业劳动力份额在某些时间段能"企稳回升"?工业劳动力会一部分"逆向"流入农业,而非转型至服务业?(3)为什么中国服务业劳动力份额增速会忽然"降档"?而工业劳动力份额增速会忽然"提档"?本文建立了包含非位似偏好和差别化生产率的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两驾马车"纳入其中,并对其进行需求侧的核算分析。结果发现,"两驾马车"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释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三个典型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只有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两驾马车"依赖度,实现可持续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式,才是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根本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 两驾马车 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宏观经济多部门动态模型Mudan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潘省初 《中国统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1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宏观经济多部门动态模型 MUDAN模型 生产模块 价格收入模块 核算模块 应用
原文传递
从1+1=?谈到国民经济部门或产品的综合
5
作者 张金水 连秀花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4,共6页
当我们构造多部门数量经济模型的时候,往往要将千千万万种产品归结为几种产品或者几个部门.讨论如何将多种产品归结或综合成1种或少数几种产品.指出如何确定综合产品的数量与价格.并且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指出综合产品的数量、综合产品... 当我们构造多部门数量经济模型的时候,往往要将千千万万种产品归结为几种产品或者几个部门.讨论如何将多种产品归结或综合成1种或少数几种产品.指出如何确定综合产品的数量与价格.并且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指出综合产品的数量、综合产品的价格与不变价、现价、真实物价指数、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部门的综合 真实物价指数 多部门数量经济模型
原文传递
技术进步与畅通国内大循环:产业结构升级视角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辉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0,共16页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生产端的升级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与保障。本文在构建平衡增长路径下多部门经济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三次产业数据,实证考察技术进步对以就业结构变动为表征的产...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生产端的升级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与保障。本文在构建平衡增长路径下多部门经济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三次产业数据,实证考察技术进步对以就业结构变动为表征的产业升级的影响,从生产端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支持。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和工业就业比值呈负相关关系,工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和工业就业比值、服务业和工业就业比值同时呈正相关关系,服务业技术进步则与工业和服务业就业比值呈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差异会引致部门之间劳动力的流动,从而推动以就业结构变动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相对价格机制是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机制,即技术进步可以通过降低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推动以就业结构改变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基于中国数据,验证了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事实。因此,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以技术进步推动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三次产业间的有效配置,从生产端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升级 国内大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