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联合茶多酚治疗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1
作者 龙智生 龚飞鹏 +4 位作者 温家宾 闵欢 舒阳 赖卓玺 陈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53-2959,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抑制内质网应激所致的细胞凋亡能够挽救神经部分功能。茶多酚能抑制内质网应激,但是存在生物利用率差不易透血脑屏障等问题,结合外泌体靶向脊髓修复及高效载药,理论上两者结合能够发挥更优的脊髓保护效能。目的:探讨茶多... 背景:研究表明,抑制内质网应激所致的细胞凋亡能够挽救神经部分功能。茶多酚能抑制内质网应激,但是存在生物利用率差不易透血脑屏障等问题,结合外泌体靶向脊髓修复及高效载药,理论上两者结合能够发挥更优的脊髓保护效能。目的:探讨茶多酚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茶多酚组、外泌体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2 h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外泌体、茶多酚、茶多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混合液;脊髓损伤后7,14,28 d进行BBB神经功能评分,脊髓损伤后14 d,取脊髓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尼氏染色、ATF6和GADD153内质网应激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结论:①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外泌体组、茶多酚组、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术后14 d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茶多酚组、外泌体组、模型组(P<0.05),术后28 d后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模型组和茶多酚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脊髓损伤区域内大量空洞坏死及瘢痕增生,茶多酚组、外泌体组、联合治疗组神经元数量和周边空洞坏死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治疗组改善最为明显;③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ATF6、GADD153表达:术后14 d联合治疗组GADD153表达低于模型组和茶多酚组(P<0.05),联合治疗组ATF6表达低于模型组、外泌体组和茶多酚组(P<0.05);④结果表明:茶多酚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能改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ATF6、GADD15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多酚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有机肥+生物炭+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烤烟多酚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2
作者 严锦申 李琳霖 +5 位作者 袁文彬 杨天旭 邵兰军 王维 温润豪 黄瑞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设置3个生物炭(900、1800、2700 kg/hm^(2))、3个微生物菌剂(30、60、90 kg/hm^(2))和3种有机肥(羊粪肥、芝麻饼肥、菜籽饼肥)组合成9个处理,并以无机肥为对照处理,研究了上述因素对... 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设置3个生物炭(900、1800、2700 kg/hm^(2))、3个微生物菌剂(30、60、90 kg/hm^(2))和3种有机肥(羊粪肥、芝麻饼肥、菜籽饼肥)组合成9个处理,并以无机肥为对照处理,研究了上述因素对烤后烟叶多酚类和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用量是影响烤烟的多酚和化学成分含量的主效因素,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及各种多酚类物质含量均有所增加,施用2700 kg/hm^(2)生物炭的整体表现较优。微生物菌剂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微生物菌剂施用量的增加,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多酚类、绿原酸含量均有所增加,施用60 kg/hm^(2)微生物菌剂的整体表现较优。施用有机肥的影响则较小,其中,羊粪肥的表现相对较好。综上,最佳组合方式为2700 kg/hm^(2)生物炭+60 kg/hm^(2)微生物菌剂+羊粪肥,并且将其可应用于凉山产区烤烟的施肥管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生物炭 微生物菌剂 多酚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不同产地花椒中多酚类物质的鉴定与差异性分析
3
作者 刘洋洋 袁源 +4 位作者 陈龙 李如一 奎杰 李积华 廖良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167-174,共8页
以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花椒中多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产地花椒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8个产地花椒中共鉴定出多酚类物质35种,其中酚酸类物质10种、黄酮... 以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花椒中多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产地花椒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8个产地花椒中共鉴定出多酚类物质35种,其中酚酸类物质10种、黄酮类物质20种、香豆素类物质4种和酚醛类物质1种;17种多酚定量结果表明,绿原酸、槲皮苷和金丝桃苷是花椒中含量最高的3种多酚类化合物;对8个产地花椒中存在相关性的12种酚类物质做主成分分析并构建主成分得分表达式,结果显示,陕西安康大红袍花椒综合得分最高。综上表明,花椒中多酚类物质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以安康样品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多酚 液质联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大肠杆菌多酚氧化酶的分子克隆及异源高效表达
4
作者 邓卉 余丹 +6 位作者 邹成义 范景胜 李斌 屈东 倪青松 郑钰嘉 陈瑾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1,共6页
菜籽粕、棉籽粕等非粮饲料资源存在的酚类化合物芥子碱、棉酚等抗营养因子,严重影响了其饲喂价值。本课题组筛选出的一株大肠杆菌属芥子碱降解菌SDB2已被证实能通过分泌多酚氧化酶来降解芥子碱和棉酚,本试验旨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SDB... 菜籽粕、棉籽粕等非粮饲料资源存在的酚类化合物芥子碱、棉酚等抗营养因子,严重影响了其饲喂价值。本课题组筛选出的一株大肠杆菌属芥子碱降解菌SDB2已被证实能通过分泌多酚氧化酶来降解芥子碱和棉酚,本试验旨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SDB2多酚氧化酶基因,实现其高效表达,为SDB2多酚氧化酶在饲料工业上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从大肠杆菌SDB2中克隆出多酚氧化酶基因,将其与质粒pET28a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培养,通过PCR鉴定及质粒酶切验证方法构建重组菌株,同时对重组克隆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以温度和诱导剂IPTG浓度两个影响因素诱导SDB2多酚氧化酶基因在重组菌株中高效表达,经SDS-PAGE和WB双重验证后,确立最佳诱导条件,最终纯化出目标酶蛋白。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SDB2多酚氧化酶基因,构建出异源表达重组菌株。(2)克隆出的SDB2重组多酚氧化酶基因含目标核苷酸741个,总编码氨基酸263个(含标签氨基酸2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8499.0,理论等电点为6.94,据此预测出SDB2重组多酚氧化酶三维结构模型。(3)确立SDB2多酚氧化酶异源高效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为温度37℃,IPTG浓度1 mmol,该条件下表达出大量可溶性酶蛋白,有利于工业化生产。本试验条件下,大肠杆菌SDB2多酚氧化酶成功实现了分子克隆及异源高效表达,为我国非粮饲料资源实现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多酚氧化酶 克隆 高效表达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沙棘多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田小平 罗郑 +5 位作者 夏军 淮文英 刘丹 熊鹰 陈云慧 何林熹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82-990,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的方法初步探讨沙棘多酚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目前报道的沙棘多酚化学成分,获得沙棘多酚有效活性成分及预测靶基因。通过Cytoscap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的方法初步探讨沙棘多酚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目前报道的沙棘多酚化学成分,获得沙棘多酚有效活性成分及预测靶基因。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采用Gencards、OMIM、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AD主要作用靶点,并与化合物基因靶点作韦恩图、明确交集靶点,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生物过程及作用通路。应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作用靶点-作用通路”网络,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得12个沙棘多酚候选化合物、142个成分靶点以及95个沙棘多酚与AD的共同靶点。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沙棘多酚调治AD的核心活性成分为阿魏酸、藜芦酸、咖啡酸等,核心靶点包括ALB、EGFR、PTGS2、STAT3、CTNNB1、MMP9、ESR1、TLR4、ICAM1和PPARA。GO和KEGG分析显示,沙棘多酚治疗AD的通路主要富集在化学致癌-受体活化、癌症的通路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其功能主要为氧化还原酶活性、丝氨酸水解酶活性和金属蛋白酶活性等。分子对接研究显示,沙棘多酚的5个关键治疗AD的化合物可与5个核心基因的对接口袋相匹配。结论沙棘多酚可通过多个化合物作用于多个分子靶点和通路发挥对AD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多酚 阿尔兹海默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刺五加多酚合成纳米氧化锌及其抗氧化和抗菌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莹 褚秀玲 +3 位作者 李晓丽 丁一 冯艺超 苏建青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48-265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并探究该纳米氧化锌的活性。以刺五加多酚为原料,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ZnO NPs),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 本试验旨在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并探究该纳米氧化锌的活性。以刺五加多酚为原料,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ZnO NPs),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和粒径分析对所制得的样品进行表征,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性能,通过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试验评价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合成ZnO NPs,其在361 nm处有吸收峰,形态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晶体平均粒径为77.45 nm;当ZnO NPs质量浓度达到6 g/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3.28%;当ZnO NPs质量浓度达到9 g/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3.83%;ZnO NPs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4 g/L,最小杀菌浓度为80 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0 g/L,最小杀菌浓度为88 g/L,且ZnO NPs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均高于氧化锌(ZnO)。本试验以刺五加多酚为原料成功合成ZnO NPs,该ZnO NPs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菌性能,为其进一步开发为饲料添加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刺五加多酚 抗氧化性能 抗菌性能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马齿苋总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7
作者 祝媛媛 任晓聪 +3 位作者 刘元松 刘绮玲 曾令菲 鲁新环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以马齿苋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马齿苋总多酚。以总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马齿苋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0:1(mL/g)提取温度45℃、乙醇体积分数60%、提... 以马齿苋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马齿苋总多酚。以总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马齿苋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0:1(mL/g)提取温度45℃、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马齿苋总多酚提取量为6.89mg/g。抗氧化试验表明,马齿苋总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多酚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浒苔多酚对2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功效研究
8
作者 邱小明 郭欣 黄聪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8-324,共7页
目的:为探究浒苔多酚(Enteromorpha prolifera polyphenols,EPP)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功效,为浒苔多酚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浒苔为材料,经乙醇溶液提取得到EPP粗提物,采用硅胶柱层析纯化EPP粗提物;用四氧嘧啶诱导建立2型... 目的:为探究浒苔多酚(Enteromorpha prolifera polyphenols,EPP)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功效,为浒苔多酚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浒苔为材料,经乙醇溶液提取得到EPP粗提物,采用硅胶柱层析纯化EPP粗提物;用四氧嘧啶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EPP低剂量组(EPP-L)、EPP中剂量组(EPP-M)、EPP高剂量组(EPP-H)、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4周,测定小鼠基础指标,以及脂代谢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在动物实验中,第4周时,EPP-H组小鼠体重达32.16±1.97 g,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EPP-H组小鼠空腹血糖浓度为11.78±1.62 mmol/L,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能显著提升小鼠葡萄糖耐受力(P<0.05),改善小鼠耐糖量异常。EPP-H组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57.36±6.71 U/mg,168.07±1.77 U/mg,378.14±9.74 U/mg,1.31±0.04 mmol/L,19.03±2.01 mU/L,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且能显著降低丙二醛、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0.05)。结论:浒苔多酚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基础代谢情况及修复糖尿病小鼠的过氧化损伤,进而起到降血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多酚 降血糖 功效
下载PDF
茶多酚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脓毒症小鼠的急性肺损伤
9
作者 凌旭光 徐雯雯 +3 位作者 庞观来 洪旭星 刘凤芹 李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1-386,共6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TP)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机制以及其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用。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单纯开腹探查盲肠后即关腹)、盲肠结扎穿孔组(开腹暴露并游离盲肠后行盲肠结扎与穿孔操作后关腹... 目的探讨茶多酚(TP)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机制以及其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用。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单纯开腹探查盲肠后即关腹)、盲肠结扎穿孔组(开腹暴露并游离盲肠后行盲肠结扎与穿孔操作后关腹)以及盲肠结扎穿孔+TP治疗组(盲肠结扎穿孔前1周予TP灌胃),每组20只。建模完成后绘制生存曲线评估各组小鼠对脓毒症打击的耐受情况。测定各组小鼠肺湿/干质量比值、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并对肺组织进行HE染色和急性肺损伤评分,评估肺损伤程度。ELISA法测定肺组织内IL-1β、TNF-α及IL-6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肺组织内NLRP3、caspase-1 p10及ASC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肺组织内MPO、caspase-8及NLRP3蛋白表达,评估各组小鼠肺内炎症情况。检测肺组织内MDA及H2O2以评估氧化应激水平;免疫荧光共染NLRP3和NOX4蛋白以探讨二者表达及共定位。结果TP治疗组小鼠术后72 h死亡率、小鼠肺湿/干质量比值、肺组织MPO水平以及急性肺损伤评分均较盲肠结扎穿孔组小鼠显著下降(P<0.05);TP治疗组小鼠肺组织内IL-1β、TNF-α及IL-6、NLRP3、caspase-1 p10、ASC等蛋白表达水平亦较盲肠结扎穿孔组小鼠显著降低(P<0.05);氧化应激相关检测结果提示,TP治疗组小鼠肺组织内MDA及H2O2水平较盲肠结扎穿孔组小鼠显著减低(P<0.05);免疫荧光共染则提示TP治疗组小鼠NOX4蛋白与NLRP3蛋白在肺组织内的表达和共定位较盲肠结扎穿孔组小鼠减少。结论TP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改善盲肠结扎穿孔诱导的小鼠脓毒症肺损伤,且这一调控机制可能与其对肺组织内氧化应激相关蛋白NOX4的表达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NLRP3炎症小体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淀粉基凝胶-多酚递送体系:从结构设计到食品应用
10
作者 蔡杰 桂玥 张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多酚是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一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然而,在食品加工、储藏和消化的过程中,多酚容易遭受外界不利因素(如高温、光照、碱性环境等)的影响而降低甚至丧失生物活性。淀粉基凝胶体系不仅具有天然... 多酚是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一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然而,在食品加工、储藏和消化的过程中,多酚容易遭受外界不利因素(如高温、光照、碱性环境等)的影响而降低甚至丧失生物活性。淀粉基凝胶体系不仅具有天然来源多糖类物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安全性,而且自身三维网络结构对小分子表现出优异的包封能力和有效的控释作用。近年来,通过不同方式(如3D打印、共价或非共价交联以及作为凝胶填充物)所构建的淀粉基凝胶,在提高多酚类小分子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多酚的生物活性以及自身的局限性,着重探讨了淀粉自身的特性(如糊化、老化、胶凝性等)以及不同交联方式与淀粉基凝胶形成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分析了多酚在淀粉基凝胶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所构建的淀粉基凝胶对多酚封装和释放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淀粉基凝胶-多酚体系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生物活性 递送体系 淀粉 凝胶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与茶多酚稳定的高内相Pickering乳液替代脂肪对肉丸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刘树萍 彭秀文 +1 位作者 张佳美 李沛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6,共8页
为降低饱和脂肪摄入过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本实验选择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油为原料制备高内相Pickering乳液(High inter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Es),并以茶多酚作为活性物质进一步优化乳液性能,以替代肉丸中动物脂肪。分别选... 为降低饱和脂肪摄入过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本实验选择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油为原料制备高内相Pickering乳液(High inter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Es),并以茶多酚作为活性物质进一步优化乳液性能,以替代肉丸中动物脂肪。分别选用水、HIPEs及负载茶多酚的HIPEs替代猪背脂肪,制备了6种不同的配方,并对肉丸的理化、感官指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除pH外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乳液的添加,肉丸的蒸煮得率可提高至93.59%,水分含量上升至66.91%,脂肪含量下降至8.42%,蛋白质含量上升至14.48%,肉丸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均随着乳液的添加而上升,pH无明显差异,添加Pickering乳液后肉丸的L值提高,a、b值因茶多酚的添加而升高,含茶多酚的HIPEs对肉丸水分与脂肪渗出率的改善最佳,分别降低至1.57%与0.019%,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最低为4.12 mg/kg,添加乳液后,感官评价较对照组均有所上升。以HIPEs作为脂肪替代可有效减少肉丸中脂肪含量,提高肉丸的出品率及品质,本研究可为减脂肉制品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相 PICKERING 乳液 多酚 脂肪替代 肉丸 脂肪氧化
下载PDF
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茶多酚乳液凝胶稳定性质的影响
12
作者 王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7,共7页
将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分别与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进行共热反应,制备玉米淀粉-TP凝胶,并将其用于稳定食品级乳液凝胶。通过检测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TP凝胶及其稳定的乳液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和乳化性能,探究直链... 将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分别与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进行共热反应,制备玉米淀粉-TP凝胶,并将其用于稳定食品级乳液凝胶。通过检测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TP凝胶及其稳定的乳液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和乳化性能,探究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TP凝胶稳定的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凝胶中TP的保留量不同,致使玉米淀粉-TP凝胶的微观结构不同。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减少,玉米淀粉-TP凝胶稳定乳液凝胶中的油滴尺寸减小,乳液凝胶的黏度和黏弹性增加,说明乳液凝胶中形成了网络结构。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减少,乳液凝胶中形成了结构紧密的网络基质。这些凝胶网络基质附着在油滴周围,阻碍油滴聚结,从而保持乳液凝胶长期稳定。本研究为食品工业开发淀粉基乳液凝胶以及生物活性成分递送载体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多酚 乳液凝胶 微观结构 流变性
下载PDF
茶多酚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3
作者 吴航 许婧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68,共4页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茶多酚是一类含有酚羟基结构的多元酚类混合物的总称,主要由黄酮类、花青素、酚酸及儿茶素类等物质组成,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抑菌、调节糖脂代谢等生物学功能。茶多酚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改善动物机体...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茶多酚是一类含有酚羟基结构的多元酚类混合物的总称,主要由黄酮类、花青素、酚酸及儿茶素类等物质组成,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抑菌、调节糖脂代谢等生物学功能。茶多酚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改善动物机体的免疫力、抗氧化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力,调节体内多种生理代谢功能,进而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增加养殖利润。文章综述了茶多酚的理化性质、主要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研究进展,为茶多酚在动物养殖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抗氧化 杀菌 抗病毒 动物生产
原文传递
不同叶幕结构对威代尔葡萄多酚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14
作者 王明洁 《中国果树》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以酿酒葡萄品种威代尔为试材,比较了避雨栽培条件下小厂形V形叶幕、小厂形直立叶幕、大厂形水平叶幕和扇形直立叶幕4种树体结构对果实多酚含量和组成以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大厂形水平叶幕,威代尔葡萄果皮和种子的总酚含量... 以酿酒葡萄品种威代尔为试材,比较了避雨栽培条件下小厂形V形叶幕、小厂形直立叶幕、大厂形水平叶幕和扇形直立叶幕4种树体结构对果实多酚含量和组成以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大厂形水平叶幕,威代尔葡萄果皮和种子的总酚含量分别为20.33、60.48 mg/g,类黄酮含量分别为13.61、55.35 mg/g,黄烷-3-醇含量分别为11.76、34.89 mg/g,单宁含量分别为2.55、10.80 mg/g,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5.30%、141.59%,FRAP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7.68%、284.41%,除果皮黄烷-3-醇含量与小厂形V形叶幕、种子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小厂形V形叶幕和小厂形直立叶幕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小厂形V形叶幕、小厂形直立叶幕及扇形直立叶幕。综上,避雨栽培条件下,酿酒葡萄品种威代尔选择大厂形水平叶幕的树体结构可提高其果实多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威代尔 避雨栽培 树体结构 多酚 抗氧化性
原文传递
三种多酚类物质协同L-精氨酸对冷藏鸡肉糜氧化稳定性和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王若莹 李俊瑶 +1 位作者 陈钰 孙晶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为探讨苹果多酚(Apple polyphenols,Ap)、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ion,GSE)和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分别协同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冷藏鸡肉糜氧化稳定性和品质特性的影响,在肉糜中添加5 g/kg L-Arg,再分别加入0.2 ... 为探讨苹果多酚(Apple polyphenols,Ap)、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ion,GSE)和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分别协同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冷藏鸡肉糜氧化稳定性和品质特性的影响,在肉糜中添加5 g/kg L-Arg,再分别加入0.2 g/kg的Ap、GSE、Tp,以添加0.2 g/kg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 anisole,BHA)作为阳性对照,分别在冷藏1、3、5、7 d时测定各组鸡肉糜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pH、蒸煮损失率和色度值。结果表明,与空白(不添加多酚类物质、L-精氨酸及BHA)和BHA相比,L-Arg+Tp可以更好地抑制鸡肉糜的TBARS、羰基含量、pH和表面疏水性的升高,减缓总巯基含量和红度值的降低。L-Arg+Ap和L-Arg+GSE与BHA的抗氧化作用相近。综上所述,在冷藏过程中L-Arg协同3种多酚类物质均可以抑制鸡肉糜的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改善其品质特性,其中L-Arg+Tp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多酚 苹果多酚 葡萄籽提取物 鸡肉糜 抗氧化
下载PDF
‘黔核7号’去皮种仁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与多酚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关系分析
16
作者 姜熠 潘学军 +3 位作者 洪艳阳 史斌斌 李雪 张文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本实验以优良泡核桃品种‘黔核7号’为对象,研究去皮种仁发育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单体酚含量和酚类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种仁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发育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 本实验以优良泡核桃品种‘黔核7号’为对象,研究去皮种仁发育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单体酚含量和酚类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种仁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发育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于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05 mg/g(没食子酸当量,以鲜质量计)和0.03 mg/g(芦丁当量,以鲜质量计);果实成熟期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为0.019 mmol/g,1,1-二苯基-2-苦肼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半清除浓度分别为43.57 mg/mL和16.86 mg/mL。在种仁中鉴定出8种单体酚,各单体酚含量变化差异大,总体来看,在成熟后期都有所降低,但平均含量以丁香酸最高,儿茶素次之,阿魏酸最低。总酚、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槲皮素含量与FRAP呈正相关,儿茶素、丁香酸、芦丁含量与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代谢酶活性分析表明,伴随种仁的发育分支酸变位酶(chorismate mutase,CM)、分支酸合成酶(chorismate synthase,CS)、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在种仁充实期达到最高,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ate 4-hydroxylase,C4H)活性变化规律呈“N”字型,并在成熟后期达到最大,4-香豆酸-Co A连接酶(4-coumarate coenzyme A ligase,4CL)、查耳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和查耳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活性快速下降后在成熟期略有回升;总酚、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槲皮素与CM、PAL、C4H呈正相关,与CS、4CL、CHS、CHI呈负相关,丁香酸、芦丁与CS呈正相关。综上所述,泡核桃‘黔核7号’去皮种仁在完熟期多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性都较高。本研究可为泡核桃种仁食品性功能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核桃 种仁 多酚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多酚代谢酶
下载PDF
基于AMPK通路探讨茶多酚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机制
17
作者 黄苏萍 林欢 +2 位作者 曾淑华 杨柳媛 许陆达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2-200,共9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途径调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机制。方法:经糖耐量试验筛选6周龄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35只,造模组糖尿病造模成功后剩余30只,根据体质量分层法和血糖水平分为... 目的:探讨茶多酚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途径调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机制。方法:经糖耐量试验筛选6周龄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35只,造模组糖尿病造模成功后剩余30只,根据体质量分层法和血糖水平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茶多酚组,每组各10只。各组均于每日下午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水溶液,茶多酚组给予茶多酚。干预120 d后,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肝脏ACCmRNA、转录因子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mRNA、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mRNA;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AMPKα1、磷酸化AMP活化蛋白激酶α1(P-AMPKα1)、SREBP1、HMGCR、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PEPCK)。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较差,FBG、TG、TC、LDL-C、ACC升高(P<0.05),SREBP1、HMGCR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5),CPTI、PEPCK蛋白表达升高(P<0.05),HDL-C、HSL降低(P<0.05),AMPKα1、P-AMPKα1、GLUT4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茶多酚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改善,TG、LDL-C、ACC降低(P<0.05),SREBP1、HMGCR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PEPCK蛋白表达降低(P<0.05),HDL-C、HSL升高(P<0.05),AMPKα1、P-AMPKα1、GLUT4、CPT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茶多酚组TC升高(P<0.05),FBG、TG、LDL-C、HDL-C、HSL、ACC、ACC mRNA、HMGCR mRNA、SREBP1 mRNA、AMPKα1、P-AMPKα1、SREBP1、HMGCR、CPT1、GLUT4、PEPCK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多酚可能通过调节AMPK通路,影响HSL、HMGCR、SREBP1、CPTI、GLUT4和PEPCK,从而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多酚 二甲双胍 AMP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糖脂代谢 大鼠
下载PDF
探究茶多酚对体育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18
作者 叶清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一直以来,茶叶在中国的饮食、药材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茶叶中含有的元素让其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茶多酚作为其中最为主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帮助运动员进行能力恢复上效果突出,但还需要结合实际应用效果,展开进一步分析。基于... 一直以来,茶叶在中国的饮食、药材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茶叶中含有的元素让其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茶多酚作为其中最为主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帮助运动员进行能力恢复上效果突出,但还需要结合实际应用效果,展开进一步分析。基于此,文章从茶多酚的应用情况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明确茶多酚对体育运动能力恢复的具体指标、效果,同时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摄入茶多酚,帮助运动员保持高质量的身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体育运动 能力恢复 恢复影响
下载PDF
黑蒜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包洪亮 吴鑫鑫 +4 位作者 马永杰 李星宇 严慧娟 胡雪柯 刘晓雨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5期97-100,共4页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对健康和保健的认识也在逐渐增强。目前,黑蒜的食用价值与经济价值被逐渐挖掘,黑蒜多酚在食品行业的研究提取已成为诸多研究热点。对黑蒜多酚的功效、提取方法及未来的市场发展...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对健康和保健的认识也在逐渐增强。目前,黑蒜的食用价值与经济价值被逐渐挖掘,黑蒜多酚在食品行业的研究提取已成为诸多研究热点。对黑蒜多酚的功效、提取方法及未来的市场发展进行了综述,为提高人们对黑蒜多酚的认识,以及在各领域黑蒜多酚物质的创新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蒜多酚 营养成分 提取工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青香蕉果肉多酚成分鉴定及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倩 王娟 +1 位作者 傅金凤 盛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8,共8页
以青香蕉为原料提取多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对多酚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香蕉果肉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探究青香蕉降血糖的部分机制。结果表明:青香蕉果肉... 以青香蕉为原料提取多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对多酚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香蕉果肉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探究青香蕉降血糖的部分机制。结果表明:青香蕉果肉多酚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包括21种多酚类化合物、2种有机酸、3种鞣花单宁代谢产物、以及香兰素和香豆素,检测到香蕉果肉中含有秦皮乙素、金丝桃苷、紫云英苷3种多酚类化合物,此外,二甲基鞣花酸和尿石素A为主要色谱峰;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香蕉果肉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存在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对α-淀粉酶抑制率为(76.25±3.79)%,半抑制质量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0.53 mg/mL;质量浓度为160μ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92.54±0.69)%,IC50为35.76μg/mL。因此,多酚可能是青香蕉能够降血糖的活性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多酚 成分鉴定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