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2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多重感染1例
1
作者 陈鑫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41-243,共3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会侵犯人体免疫系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因免疫功能缺陷,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HIV感染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病例报道已常见,HI...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会侵犯人体免疫系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因免疫功能缺陷,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HIV感染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病例报道已常见,HIV感染者同时合并多重感染病例报道少见。温州市中心医院于2023年3月11日至2023年5月10日收治了1例AIDS患者合并多重感染,现报道如下,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多重感染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然 董莉丽 +2 位作者 汪爱兵 冯磊 张清伟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9期2136-213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根据HR-HPV感染情况的不同将158例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分为单一感染组(n=119)和多重感染组(n=39)。记录两组患者的HR-HPV亚型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根据HR-HPV感染情况的不同将158例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分为单一感染组(n=119)和多重感染组(n=39)。记录两组患者的HR-HPV亚型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患者合并HR-HPV多重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HR-HPV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四重感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单一感染组HR-HPV亚型以16型(94.96%)、18型(2.52%)居多;多重感染组以二重感染(82.05%)为主,三重感染(12.82%)、四重感染(5.13%)较少,其中二重感染HR-HPV亚型以16+18型(38.46%)、16+33型(12.82%)、16+59型(10.26%)居多。多重感染组中年龄≥65岁、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单一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均是宫颈癌患者合并HR-HPV多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R-HPV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四重感染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HR-HPV多重感染与年龄较高、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HR-HPV多重感染可能参与宫颈癌进展,及时治疗HR-HPV多重感染有利于宫颈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多重感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HPV感染型别及多重感染与女性宫颈病变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露露 张琴 孙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37-640,共4页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型别及多重感染与女性宫颈病变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行HPV分型检查以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6000份检测样品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通过TCT检查对样本进行筛查,然后分析样本的HP...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型别及多重感染与女性宫颈病变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行HPV分型检查以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6000份检测样品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通过TCT检查对样本进行筛查,然后分析样本的HPV感染型别及多重感染情况。采用宫颈组织病理活检方法确定病人的宫颈病变情况,分析不同HPV感染型别病人的宫颈病变情况,观察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女性的宫颈病变情况,分析HPV感染型别及多重感染与女性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6000份HPV检测样本中,1034份为HPV阳性,阳性率为17.23%;HPV感染病人中检测出21个基因亚型,其中高危型感染的前三位是HPV16、HPV52和HPV56,低危型感染最多的是HPV6。HPV阳性病人中慢性炎症疾病634份(61.3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08份(20.12%),CINⅡ~Ⅲ级128份(12.38%),宫颈癌64份(6.1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16和HPV18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具有密切关联(P<0.01和P<0.05)。HPV阳性病人中单一感染761份(73.60%),多重感染273份(26.40%);不同宫颈病变分级病人中大部分为单一感染,且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单一感染占比明显上升,多重感染占比降低(P<0.01)。结论:HPV感染型别中,HPV16和HPV18是影响女性宫颈病变发展速度的高风险因素,是否为多重感染与女性宫颈病变具有明显关联性,宫颈病变病人以HPV单一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多重感染 宫颈病变
下载PDF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探讨 被引量:112
4
作者 陶萍萍 卞美璐 +1 位作者 李敏 刘军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6年第2期94-96,127,共4页
目的 探讨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2004年8月-2005年5月期间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91位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结果本组资料中多重感染的比例... 目的 探讨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2004年8月-2005年5月期间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91位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结果本组资料中多重感染的比例为44,6%,最常见类型为HPV52、58及HPV16、18二重感染。除宫颈鳞癌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随宫颈病变级别增加而增加,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多重感染 宫颈病变 HPV多重感染
下载PDF
一例规模猪场保育仔猪多重感染的诊疗实践
5
作者 王涛 《今日养猪业》 2023年第6期32-35,共4页
保育仔猪的多重病原混合感染在规模猪场很常见,因致病因素多、防控难度大,往往会给猪场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一个规模猪场保育仔猪多重混合感染的处理案例,深入剖析并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处理此类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猪场损失。... 保育仔猪的多重病原混合感染在规模猪场很常见,因致病因素多、防控难度大,往往会给猪场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一个规模猪场保育仔猪多重混合感染的处理案例,深入剖析并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处理此类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猪场损失。保育仔猪特别是刚断奶的仔猪因经历离乳焦虑、饲料和环境等变化,有一个剧烈的应激过程,常常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引发各种疾病,而此时又是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和支原体肺炎等疾病高发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猪场 保育仔猪 圆环病毒病 混合感染 支原体肺炎 蓝耳病 多重感染 机体免疫力
下载PDF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姚军 李曼 +2 位作者 钟萍 朱春江 曾思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5-707,715,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774位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结果本组资料中...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774位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结果本组资料中多重感染的比例为37.77%,其中以二重感染常见(85/139,61.15%),偶有六重感染(2/139,1.44%),最常见类型为HPV 16、58及HPV 16、18二重感染。HPV多重感染检出率在宫颈鳞癌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炎症组和正常组分别为40.00%、61.11%、50.71%、39.32%、30.56%和12.28%。除宫颈鳞癌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随宫颈病变级别增加而增加,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多重感染 宫颈病变
下载PDF
HPV多重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流行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晓玫 胡锦涛 +3 位作者 单军 成志强 彭全洲 高利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关系。方法应用HPV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287例宫颈病变患者(CINⅠ130例、CINⅡ69例、CINⅢ48例、宫颈癌40例)的宫颈液基细胞残余标本进行HPV感染基因型检测,并与组织学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关系。方法应用HPV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287例宫颈病变患者(CINⅠ130例、CINⅡ69例、CINⅢ48例、宫颈癌40例)的宫颈液基细胞残余标本进行HPV感染基因型检测,并与组织学检测结果比较。结果287例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率为89.9%(258/287),在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48.6%、40.3%、31.1%、27.5%,CINⅠ与CINⅢ及宫颈癌比较,P均<0.05;HPV最常见亚型为HPV16、HPV58及HPV52;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常见(51/105,48.6%),偶有五重感染(3/105,2.9%)。40岁以下者HPV多重感染率高于40岁以上者。结论宫颈HPV多重感染率有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有降低趋势,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HPV基因型多寡无关,而与感染HPV亚型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40岁以下者HPV多重感染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多重感染 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成都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年龄分布、多重感染及相关趋势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聂双双 丁显平 +2 位作者 陈祖翼 魏霞 张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2期3026-3028,共3页
目的了解四川成都地区23种HPV的亚型分布、多重和混合感染比例以及年龄比例,并分析历年变化趋势。方法应用反向点杂交技术对9399例患者标本进行HPV检测,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出阳性标本3472例,感染率36.91%;其中高... 目的了解四川成都地区23种HPV的亚型分布、多重和混合感染比例以及年龄比例,并分析历年变化趋势。方法应用反向点杂交技术对9399例患者标本进行HPV检测,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出阳性标本3472例,感染率36.91%;其中高危型单一感染1594例,感染率为16.96%;低危型单一感染1033例,感染率为10.99%;5年内HPV58、33感染率有所上升;多重感染以双重感染为主;混合感染中高危型-低危型混合感染最为常见,感染率在5年内有所上升;〉20~30岁年龄段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结论该地区高危型HPV的感染以16型为首,低危型感染以6型为首,多重感染占有较大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亚型 多重感染 混合感染 年龄
下载PDF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洋 凌志强 +3 位作者 陈鲁 张平 胡越 赵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进行研究,探讨宫颈癌患者HPV多重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因宫颈癌就诊且有临床病理确诊的患者171例,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感染进行基...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进行研究,探讨宫颈癌患者HPV多重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因宫颈癌就诊且有临床病理确诊的患者171例,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感染进行基因诊断和分型,并进一步比较HPV多重感染、单一感染、无感染者在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上的差异。结果:171例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者为122例(71.35%),其中单一感染者103例(60.2%)、多重感染者19例(11.1%);HPV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最常见(15例)、三重感染及四重感染各2例。单一感染主要是HPV16、18、58,多重感染主要是HPV16+58/52。无论是单一感染还是多重感染,均以含HPV16为主要的感染型别。年龄≥52岁宫颈癌患者中HPV多重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52岁患者,且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上,HPV多重感染与单一感染或无感染者之间均无差异。结论: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年龄有关,但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子均无关系,可能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适合临床筛查HPV感染及对HPV进行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型 多重感染
下载PDF
腹膜透析相关性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薄其凤 梅小斌 +6 位作者 郭志勇 李娟 赖学莉 张鹂 汪海燕 王铁云 王明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抗生素敏感性及转归,为防治多重感染性腹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81例腹膜透析相关性多重感染性...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抗生素敏感性及转归,为防治多重感染性腹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81例腹膜透析相关性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腹膜炎住院患者共151例次感染中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抗生素敏感性及转归。结果151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培养阳性98例次,培养阳性率64.9%。多重感染性腹膜炎20例次,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13.2%,其中单纯2种及以上G+菌感染3例次(15%);单纯2种G-菌感染1例次(5%);G+菌和G-菌混合感染6例次(30%);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9例次(45%),G+菌和真菌混合感染6例次(30%);单纯2种真菌感染1例次(5%)。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中G+菌抗生素敏感性为万古霉素100%、左氧氟沙星61%、头孢唑林52%;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中G-菌抗生素敏感性为美罗培南10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庆大霉素70%、头孢他啶60%。多重感染性腹膜炎20例次,治愈的15例次继续腹膜透析(75%),4例拔除腹膜透析管改永久血液透析(20%),1例死亡(5%)。结论本腹膜透析中心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主要由G+菌和G-菌混合感染、G+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引起;多重感染性腹膜炎G+菌敏感抗生素为万古霉素,G-菌敏感抗生素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经验用药参考。对于真菌性腹膜炎或难治性腹膜炎,需及时拔除腹膜透析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多重感染 致病菌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赵红霞 董艳双 +1 位作者 蔡友治 朱颖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性病变组(LSIL/NILM组)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浸润性宫颈癌组(ICC/HSIL组)。通过对样本进行PCR检测,鉴定HPV分型;然后进一步分析HPV多重感染的情况。通过计算ICC/HSIL或LSIL/NILM之间的优势比(OR),来检验特定HPV组合感染与宫颈癌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标本中,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与单一感染相比,HPV68和HPV16共同感染使患ICC/HSIL的风险增加。结论:高危型HPV病毒共同感染时,其ICC/HSIL发生的风险较单一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 浸润性宫颈癌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下载PDF
重庆永川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年龄分布及多重感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代红莹 张晓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9-621,共3页
目的了解23种常见人乳头瘤病毒(HPV)在重庆永川地区的亚型分布、多重感染及不同年龄段感染的比例。方法运用反向膜杂交技术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患者进行HPV亚型检测,然后运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最为常见高危型感染是HPV... 目的了解23种常见人乳头瘤病毒(HPV)在重庆永川地区的亚型分布、多重感染及不同年龄段感染的比例。方法运用反向膜杂交技术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患者进行HPV亚型检测,然后运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最为常见高危型感染是HPV-16、58、52,低危型感染是HPV-43、11、6。多重感染占总感染的26.08%,其中HPV-16合并的二重感染最常见。>30~40岁年龄段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占总感染的39.27%。结论多重感染占有较大比例,提示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的进程有一定关系,>30~40岁年龄段是HPV感染的高发阶段,需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分布 人乳头瘤病毒 亚型分布 多重感染
下载PDF
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温路生 孟加榕 +3 位作者 唐忠辉 黄仲庆 郭以河 潘羡心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5期2156-2157,216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00例宫颈病变患者石蜡组织标本进行24种HPV基因型进行检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宫颈病变确诊的金标准为依据。结果 200例标本中,HPV总感染率为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00例宫颈病变患者石蜡组织标本进行24种HPV基因型进行检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宫颈病变确诊的金标准为依据。结果 200例标本中,HPV总感染率为51.50%(103/200),其中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CIN1)、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CIN3)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2/57(38.60%)、12/33(36.36%)、44/81(54.32%)、25/29(86.21%),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P<0.01);不同宫颈病变中单一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HPV感染率(P<0.05);高危型单一感染组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不相关(P>0.05),多重感染、高危型感染、高危型多重感染、低危型多重感染、高低混合型多重感染的各组HPV感染率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的不同程度密切相关,持续高危型感染HPV和多重感染HPV是加重宫颈病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多重感染 宫颈病变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在宫颈鳞状细胞病变中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媛媛 彭燕燕 +4 位作者 刘春鹏 廖利华 郑洁 王少洪 宫国良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12期2692-2696,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多重感染在宫颈鳞状细胞病变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病变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性接种疫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至2015年39331例女性患者的宫...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多重感染在宫颈鳞状细胞病变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病变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性接种疫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至2015年39331例女性患者的宫颈HPV分型检测、液基细胞学(liquid based cytology,LCT)检查及部分宫颈活检诊断结果,分析HR-HPV多重感染与宫颈鳞状细胞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39331例患者中,HR-HPV多重感染者768例,年龄为(38.10±10.28)岁,2重感染及3重感染主要集中在21~50岁,4重以上感染主要集中在21~40岁。应用卡方检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2重感染、3重感染和4重以上感染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存在差异(χ^2=23.80,P=0.008);卡方检验风险分析显示,人群中HR-HPV多重感染增加宫颈鳞状细胞学异常发病的风险(OR=1.32,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R-HPV多重感染与宫颈鳞状细胞病变级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HR-HPV多重感染增加了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及癌变风险,在诊断、治疗和预防宫颈病变时,应重点参考HR-HPV的多重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鳞状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多重感染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慧儒 李菲 +2 位作者 王焕妮 胡鹏 莫凌昭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单一感染及多重感染状况。方法采集338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基因型;分析宫颈癌不同临床及病理指标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患者HPV阳性率为90.53%(3... 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单一感染及多重感染状况。方法采集338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基因型;分析宫颈癌不同临床及病理指标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患者HPV阳性率为90.53%(306/338);306例阳性标本中HPV单一感染247例占80.72%,多重感染59例占19.28%;HPV单一感染前3位最常见亚型为16型155例占62.75%、18型46例占18.62%、58型12例占4.86%;多重感染前3位最常见亚型为16型40例占67.80%、52型20例占33.90%、58型17例占28.81%。汉族与少数民族HPV阳性率、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组织分化患者HPV单一感染率、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多重感染尤其合并多种高危亚型感染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多重感染 单一感染
下载PDF
产ESBLs细菌感染患者多重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立军 赵敏 +3 位作者 孙立颖 蒋红 徐国宾 朱立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8期34-36,共3页
目的 :了解临床产ESBLs细菌感染患者并发多重感染流行分布情况以及多重感染细胞耐药性分析。方法 :将ESBLs细菌感染患者的痰、血、尿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采用VITEKAMS系统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等 17种抗菌药物进行最低抑菌浓度 (MIC)... 目的 :了解临床产ESBLs细菌感染患者并发多重感染流行分布情况以及多重感染细胞耐药性分析。方法 :将ESBLs细菌感染患者的痰、血、尿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采用VITEKAMS系统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等 17种抗菌药物进行最低抑菌浓度 (MIC)进行检测。结果 :临床产ESBLs细菌感染患者 ,39.8%并发多重感染 ,主要分布于ICU病房 ,老年病科病房、儿科、呼吸科病房等 ,多重感染细胞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阴沟肠杆菌等。结论 :产ESBLs细菌感染患者相对于非ESBLs感染患者容易出现多重细菌感染 ,主要发生在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危重患者 ,参与多重感染的细菌多是临床难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多重感染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肠杆菌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感染模式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艳 张冠群 +3 位作者 汪保国 杨翌 陈思东 伍碧雯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65-166,共2页
采用ELISA法和PCR法检测了广州地区和佛山地区的 394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患者的肝炎病毒感染标志 ,比较分析了两地多重感染的感染模式。结果表明 :两地区均有 90 %以上多重感染重叠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广州地区以乙戊型双重感染和乙丙... 采用ELISA法和PCR法检测了广州地区和佛山地区的 394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患者的肝炎病毒感染标志 ,比较分析了两地多重感染的感染模式。结果表明 :两地区均有 90 %以上多重感染重叠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广州地区以乙戊型双重感染和乙丙型双重感染为主 ,分别占36 86 % (10 8/ 2 93)和 18.77% (55/ 2 93)。佛山地区以乙戊型双重感染和甲乙型双重感染为主 ,分别占 4 8.51% (4 9/ 10 1)和 2 5.74 % (2 6 / 1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感染 感染模式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ABO血型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海珍 张冠群 +3 位作者 蔡旭玲 杨杏芬 王声湧 陈青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53-954,共2页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病人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并选取相应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纯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乙丙型病毒性肝炎双重感染和...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病人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并选取相应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纯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乙丙型病毒性肝炎双重感染和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分别与ABO血型无相关关系(P>0·05),乙戊型病毒性肝炎双重感染与O型血型呈相关关系(P<0·05)。结论乙戊型病毒性肝炎双重感染与O型血型呈相关关系,提示O型血型可能为Ⅰ戊型病毒性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多重感染 ABO血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肠内营养混悬液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道多重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磊 周伟 刘科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8期43-44,共2页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佳维体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功能及降低肠道多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颅脑手术、脱水降颅内压、补充能量、纠正电解质平衡、抗...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佳维体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功能及降低肠道多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颅脑手术、脱水降颅内压、补充能量、纠正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者全部在手术后24小时给予肠内营养,经鼻胃管输注安素营养液,观察组全部患者同时于手术后24小时应用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0天后腹壁皮皱厚度、身体质量指数(BMI)、腹泻便秘患病率、肠道内多重感染患病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00%,腹泻便秘患病率21.14%,肠道多重感染患病率32.0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腹泻便秘患病率32.76%,肠道多重感染患病率45.10%;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40天后腹壁皮皱厚度、BMI,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明显降低肠道多重感染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混悬液 重型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肠道多重感染
下载PDF
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技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多重感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小翠 王晓樱 +6 位作者 魏剑浩 刘海灿 赵秀芹 夏远志 楼永良 吕建新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技术在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多重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5μm孔径滤膜过滤法制备单个细菌菌悬液,平板接种37℃培养,选取生长良好的单个菌落培养增菌,提取基因组DNA,Sp... 目的初步评价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技术在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多重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5μm孔径滤膜过滤法制备单个细菌菌悬液,平板接种37℃培养,选取生长良好的单个菌落培养增菌,提取基因组DNA,Spoligotyping进行基因分型鉴定,比较临床分离株与相应的单克隆分离株的分型结果。结果共选取3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获得306个单克隆分离株。Spoligotyping分型鉴定结果显示3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与相应的单克隆分离株的分型结果一致,2株临床分离株的单克隆分离株呈现了多种基因型,多重感染率为6.25%。结论 Spoligotyping可用于快速,有效地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多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 多重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