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8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黏菌素B联合给药治疗神经外科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研究
1
作者 李姗姗 侯国阔 +3 位作者 铁兴华 张英杰 史倩雲 张立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静脉注射(IV)联合脑室内注射(IVT)或鞘内注射(IT)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引起的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颅...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静脉注射(IV)联合脑室内注射(IVT)或鞘内注射(IT)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引起的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颅内感染病例。其中,有17例为MDR-AB感染且使用了多黏菌素B治疗,9例采用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治疗。收集此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抗感染治疗方案、脑脊液检查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感染指标、28 d死亡率及并发症等资料,评估其接受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纳入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9[18,60]岁;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直到脑脊液培养报告阳性)中位时间为13.33[2,25]d;多黏菌素B静脉治疗中位时间30.11[16,56]d,IVT/IT注射多黏菌素B中位时间19.78[8,42]d,脑脊液培养转阴中位时间12.56[8,17]d;治疗有效率为88.90%,细菌清除率为100.00%,28 d临床死亡率为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急性肾损伤1例(11.11%),皮肤色素沉着1例(11.11%),未出现明显神经毒性副作用,无其他过敏反应。结论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方案治疗MDR-AB导致的颅内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相对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脑室内/鞘内注射 多重 鲍曼不动杆菌 颅内感染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研究
2
作者 郭俊妙 袁润奇 +2 位作者 邓晓龙 毛璞 邱桂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替加环素不敏感MDR-AB(TIS-MDR-AB)及替加环素敏感MDR-AB(T...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替加环素不敏感MDR-AB(TIS-MDR-AB)及替加环素敏感MDR-AB(TS-MDR-AB)各22株。应用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进行外排泵表型抑制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主要外排泵基因(ade B、ade G、ade J)和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进行筛选,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Sanger测序分析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的突变。结果两组MDR-AB外排泵基因ade B、ade G、ade J的检出率均>95%,未检测到tet(X)基因。外排泵抑制剂试验显示,TIS-MDR-AB菌株在加入CCCP后最低抑菌浓度(MIC)下降,且有3株菌株外排泵表型阳性。TIS-MDR-AB组MDR-AB ade B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TS-MDR-AB组(P<0.01),ade G和ade J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e R基因和ade S基因中发现多个突变,且有2株菌株ade S基因中插入ISA ba 1,3株菌株插入ISA ba 13。结论外排泵系统ade ABC过度表达可能在M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其过度表达可能与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中出现插入序列或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 替加环素 RND外排泵
下载PDF
黄连素逆转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研究
3
作者 周燿 李文杰 +2 位作者 孙延文 骆丰 林少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对黄连素的敏感性,并研究黄连素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浙江省中医院微生物室2023年1月至12月分离的MDRAB临床菌株6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对黄连素的敏感性,并研究黄连素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浙江省中医院微生物室2023年1月至12月分离的MDRAB临床菌株6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黄连素对MDRAB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对原代菌株和次代菌株进行蛋白质谱图分析,寻找黄连素作用后MDRAB质谱峰图是否出现差异峰谱;检测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明确黄连素对MDRAB碳青霉烯酶表达的影响。[结果]60株MDRAB对黄连素的MIC值均大于或等于5 mg·mL^(-1)。黄连素作用后,应用MALDI-TOF MS分析两组菌株,发现质荷比6644.47、12297.67、16985.72处的峰是两组间差异较大的特征性峰,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金属-β-内酰胺酶(imipenemase metallo-β-lactamase,IMP)基因的检出率从34.2%下降到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单用时直接抑制或者杀灭MDRAB的能力非常有限;黄连素可通过改变MDRAB蛋白和碳青霉烯酶IMP基因的表达,逆转MDRAB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MDRAB感染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 黄连素 逆转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特征峰 碳青霉烯酶
下载PDF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黄晶 李佳慧 +1 位作者 张爱荣 娄峻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219-1223,共5页
目的探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综合ICU 216例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AB患者感染多重耐... 目的探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综合ICU 216例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AB患者感染多重耐药情况分为MDRAB感染组(85例)和非MDRAB感染组(131例),收集患者入住综合ICU时基线资料及AB感染前3 d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ICU患者MDRAB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MDRAB感染组年龄、气管插管占比、AB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比均高于非MDRAB感染组,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低于非MDRAB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越大、AB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越多、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红蛋白水平低、白蛋白水平低、白细胞计数水平低是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ICU患者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越大、AB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越多、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红蛋白水平低、白蛋白水平低、白细胞计数水平低是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ICU患者MDRAB感染的重点人群,且上述指标均是医院综合ICU患者MDRAB感染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多重 鲍曼不动杆菌 病原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结核病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分布特征分析
5
作者 胡族琼 吴幸怡 《中国处方药》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WHONET 5.6和SPSS 26.0软件对2019~2023年某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WHONET 5.6和SPSS 26.0软件对2019~2023年某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882株,检出率由7.31%下降至3.65%,呈显著性下降趋势(P<0.01);男性患者检出率(4.01%)显著高于女性患者(1.00%)(P<0.01);60岁以上患者检出率显著高于<60岁患者(P<0.01);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液(55.22%)和支气管冲洗液(23.92%);ICU是分离率最高的科室(53.06%),且96.58%为亚胺培南耐药株。5年中,全部菌株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和粘菌素敏感性无趋势性变化外,对另外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抗菌药物总耐药率低于50%的有4种,介于50.0%~70.0%之间的有11种,高于70%的有2种。亚胺培南耐药株占全部分离株的66.33%,敏感株占33.67%。除粘菌素外,亚胺培南耐药株对余下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都显著高于亚胺培南敏感株(P<0.01),且对其中12种抗菌药物总耐药率高于75%。亚胺培南敏感株对14种抗菌药物总耐药率低于20%。结论5年中,某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耐药性严重。最常感染的部位是下呼吸道,最常见的感染人群是老年男性患者。ICU检出率最高且耐药性极为严重。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时监测耐药性,做好院感防控工作,特别要加强ICU院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检出率 临床分布
下载PDF
某院2020—2022年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预防对策
6
作者 罗彩娟 李文辉 +2 位作者 黄仰銮 李少鹏 何浩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了解某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耐药谱及其重症医学科与非重症医学科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感染耐碳青霉烯类Aba的分布;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目的:了解某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耐药谱及其重症医学科与非重症医学科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感染耐碳青霉烯类Aba的分布;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81株耐碳青霉烯类Aba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168株,59.79%)、呼吸科(55株,19.87%)、脑外科(10株,3.56%);除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外,耐碳青霉烯类Aba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0%。重症医学科的耐碳青霉烯类Aba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重症医学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12.70、21.40、16.80、14.50、15.80、12.80、17.30、16.60、14.20、24.40、7.44、0.73、0.14、1.65,P<0.05)。结论:医院感染281株耐碳青霉烯类Aba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0%,做好耐碳青霉烯类Aba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重症医学科的耐碳青霉烯类Aba耐药问题仍不容忽视,需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预防对策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7
作者 昝艳 黄力毅 +3 位作者 宣伟军 甄秀梅 何丽霞 尹行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探索碘化钾(KI)联合亚甲基蓝(MB)介导的抗菌光动力疗法(aPDT)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及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MDRAb、XDRAb菌株为实验对象,在10 J/cm^(2)光能量密度照射下,亚致死量的aPDT对... 目的:探索碘化钾(KI)联合亚甲基蓝(MB)介导的抗菌光动力疗法(aPDT)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及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MDRAb、XDRAb菌株为实验对象,在10 J/cm^(2)光能量密度照射下,亚致死量的aPDT对MDRAb、XDRAb进行不同次数的光动力干预。通过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aPDT干预不同次数耐药菌生物膜形成。比较aPDT对MDRAb、XDRAb不同干预次数之间生物膜的表达量,探索KI联合MB介导的aPDT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在10 J/cm^(2)光能量密度照射下,亚致死量的aPDT对MDRAb、XDRAb进行多次干预后,生物膜表达量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干预7次比干预1次生物膜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干预1次与干预4次、干预4次与干预7次相比生物膜表达量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KI联合MB介导的aPDT使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的形成能力下降,aPDT连续干预7次可显著抑制耐药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可减少耐药菌的体外生物膜形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形成 亚甲基蓝 碘化钾
下载PDF
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伴广泛耐药或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重症肺炎阳脱证患者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田金艳 邓容 +1 位作者 刘柏毅 田时雨 《医药前沿》 2025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伴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或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重症肺炎阳脱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5月遵义市中医院收治的伴XDRAB或PDRAB感染的重症肺炎阳脱证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伴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或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重症肺炎阳脱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5月遵义市中医院收治的伴XDRAB或PDRAB感染的重症肺炎阳脱证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给予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XDRAB或PDRAB清除率、临床疗效、炎症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氧合指数(OI)。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XDRAB或PDRAB清除率和愈显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OI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伴XDRAB或PDRAB感染重症肺炎阳脱证患者,不仅能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水平,还能提高XDRAB或PDRAB清除率,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重症 广泛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破格救心汤 阳脱证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种耐药基因检测及同源性研究
9
作者 陈丽 薛娇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及同源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武汉市第六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CRAB 40株,利用VITEK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及同源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武汉市第六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CRAB 40株,利用VITEK 2 Compact系统,配合N533药物敏感性试验卡进行药敏试验,PCR检测5种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bla OXA-23-like、bla OXA-24-like、bla OXA-48-like、bla OXA-51-like、bla OXA-58-like),多位点序列分型对菌株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40株CRAB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的耐药率为100%,而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和2.5%。40株CRAB菌株全部携带bla OXA-23-like和bla OXA-51-like基因,均未检出bla OXA-24-like、bla OXA-48-like和bla OXA-58-like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得到7种序列类型(ST)型,分别为ST450型18株(45%)、ST208型6株(15%)、ST195型6株(15%)、ST369型4株(10%)、ST381型、ST191型和ST457型各2株(各占5%)。结论从武汉市第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出来的CRAB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严重的抗药性,携带bla OXA-23-like和bla OXA-51-like基因为主要耐药机制。流行的CRAB菌株以ST450型和ST208型为主,菌株之间存在同源相关性,临床医生应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强化对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及医院感染防控,以遏制耐药菌的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下呼吸道标本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10
作者 梁琼 李素艳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2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标本来源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流行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和分析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CRAB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 2020年—2022年该...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标本来源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流行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和分析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CRAB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 2020年—2022年该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共检出475株CRAB,CRAB在ICU病房分布最多,占比60.42%,患者中位数年龄为59岁,男女比例为3.1:1。CRAB菌株对临床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达90%以上,仅对黏菌素、米诺环素及替加环素的敏感性较高。不同病区来源的CRAB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下呼吸道标本CRAB检出率较高,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临床治疗应注意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 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检测 抗菌
下载PDF
米诺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观察
11
作者 邓素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38-041,共4页
探究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行米诺环素、头孢哌... 探究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行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细菌清除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具有显著的效果,加快细菌清除速度,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原文传递
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分子受体abaR基因对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和获得性耐药的影响
12
作者 廖佳馨 胡韦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system,QS)信号分子受体abaR对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鲍曼不动杆菌ATCC 17978 abaR敲除株(ΔabaR),通过生长曲线分析、血清杀伤实验和生物膜形成实验,比较野生株和敲除株... 目的:探讨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system,QS)信号分子受体abaR对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鲍曼不动杆菌ATCC 17978 abaR敲除株(ΔabaR),通过生长曲线分析、血清杀伤实验和生物膜形成实验,比较野生株和敲除株在生长速率、血清杀伤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多步骤稳态体外诱导耐药实验,检测野生株ATCC 17978和敲除株ΔabaR诱导耐药后相关耐药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生长曲线显示,野生株和敲除株在各个时期的600 nm处测定吸光度(absorbance,A)值无明显差异(t=10.720,P>0.05);血清杀伤实验表明,敲除株的健康人血清(normal human serum,NHS)/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比值明显低于野生株(t=3.968,P<0.05);生物膜形成实验显示,敲除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在培养的前24 h低于野生株(t=4.632,P<0.01);在体外将野生株和敲除株诱导为美罗培南耐药菌株后,敲除株的耐药基因AdeA、AdeB和AmpC表达水平低于野生株(t_(1)=11.330;t_(2)=15.010;t_(3)=13.420,均P<0.001)。结论:abaR基因通过调控生物膜形成和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明显影响鲍曼不动杆菌的毒力和获得性耐药;干扰群体感应系统中的abaR受体分子可能是抑制群体感应信号和解决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问题的有效策略,为开发新型抗生素治疗耐药菌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abaR基因 毒力 生物被膜 获得性
原文传递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外排泵及生物膜形成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王佳 冯磊 +6 位作者 郑玉磊 袁勇 姚瑶 虎子单 申妮 余艳 丁家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15-121,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感染性疾病所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rmii,AB)的生物膜基因、外排泵基因及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共11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菌株74株,非多重耐药菌株45株),PC... 目的探讨临床感染性疾病所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rmii,AB)的生物膜基因、外排泵基因及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共11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菌株74株,非多重耐药菌株45株),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基因(adeB、adeJ、adeG、adeS和adeR)和生物膜相关基因(bap、ompA、csuA、csuB、csuC、csuD、csuE、abaI、bfmR、bfmS),应用24孔细胞培养板体外构建细菌生物膜,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定性观察所有菌株是否形成生物膜。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多数为耐药,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米诺环素较为敏感;生物膜相关基因的总体检出率约80%左右,多重耐药菌中bap、csuB、csuC、csuD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多重耐药菌(P<0.05);主动外排泵基因的检出率不到70%,其中adeB、adeJ、adeS和adeR基因在多重耐药菌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多重耐药菌(P<0.05);而adeG携带率相反。有3株多重耐药菌株及5株非多重耐药菌株未携带有上述外排泵相关基因,所有菌株均未检出abeM基因;95.80%菌株可观察到生物膜的形成。结论医院内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多呈现出多重耐药特点,多数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多重耐药菌生物膜基因和外排泵基因携带率更高,可能参与调控形成其多重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 外排泵 生物膜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14
作者 罗艳 宋沧桑 +4 位作者 王波 任宝军 李兴德 张思敏 方甜甜 《中国药物评价》 202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生物膜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某三甲医院从临床血液标本中分离的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生物膜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某三甲医院从临床血液标本中分离的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A组实验用96孔聚苯乙烯板体外构建MDR-AB生物膜的模型,用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作用于成熟生物膜;B组实验用96孔聚苯乙烯板将MDR-AB浮游菌液与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共培养。通过结晶紫半定量染色法对生物膜进行染色,再用多功能酶标仪测生物膜在560 nm波长处的OD值。结果:A组a、b、c中所形成生物膜OD值与对照组d组比较,48 h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96h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X、Y、Z的生物膜形成过程中,48 h和96 h后OD值与对照组W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Ab有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具有破坏成熟生物膜的能力,且其破坏能力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1/2 MIC、MIC浓度的美罗培南可能抑制MDR-Ab生物膜形成,而1/4 MIC浓度的美罗培南则可能诱导MDR-Ab生物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鲍曼不动杆菌(mdr-ab) 生物膜 亚抑菌浓度 美罗培南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耐药机制及新型治疗手段
15
作者 史欣玥(综述) 张定宇(审校)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是一种常见的多重耐药病原体,对危重患者构成显著威胁。面对有限的有效抗生素选择,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导致较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其耐药性归因于多种机制,包括外排泵作用、靶点突变、抗生... 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是一种常见的多重耐药病原体,对危重患者构成显著威胁。面对有限的有效抗生素选择,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导致较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其耐药性归因于多种机制,包括外排泵作用、靶点突变、抗生素修饰酶的活化、生物膜形成及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将不动杆菌列为优先研发抗生素病原体,开发新抗生素的紧迫性显而易见。本文主要关注当前新型抗生素的开发、非传统抗菌药物的研究、潜在的疫苗以及多模式感染控制策略的推进。这些方法既是预防措施,也是应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升级挑战的替代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机制 多模式感控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老年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实践
16
作者 闫永悦 苑新文 《中国处方药》 2025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严重耐药细菌感染病例中的价值体现,为临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同时观察大剂量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严重耐药细菌感染病例中的价值体现,为临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同时观察大剂量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药师参与其抗菌药方案的制定,采取以舒巴坦及其复方制剂联合多黏菌素B静脉及雾化吸入基础方案,根据药物PK/PD理论优化给药方式,同时全程监护该老年患者应用大剂量舒巴坦及多黏菌素B对肾功能影响及药物不良反应,并对该患者院内感控措施提供建议。结果经过临床药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抗感染方案的制定及全程监护,经足疗程抗感染方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胸CT感染影像提示炎症明显吸收,对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正确处理,未发生耐药菌的病区内传播爆发。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自身药学专业知识为临床诊疗提供药学专业思维,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与临床医生形成良好共促的协作关系,同时有助于提高整个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舒巴坦 多黏菌素B 老年患者
下载PDF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特征与基因同源性分析
17
作者 陈龙 卓德祥 林允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1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三明市第一医院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特征与同源性。方法收集三明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检测到的MDR-AB。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93株MDR-AB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MDR-AB感... 目的探讨三明市第一医院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特征与同源性。方法收集三明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检测到的MDR-AB。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93株MDR-AB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MDR-AB感染者以男性、老年患者多见,主要分布在ICU(44.1%)。根据同源性分析将感染菌株大致分为4类,其中A类菌株居多。结论患者免疫力低下和采用侵入性操作是感染MDR-AB的重要因素,ICU是医院MDR-AB感染的高危科室,要做好重点管理,以防止患者感染MDR-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特征 同源性
下载PDF
重症感染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病死风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郭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5期099-102,共4页
探究分析重症感染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病死风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5例ICU患者(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时段)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CRAB)患者的28d病死率,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 探究分析重症感染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病死风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5例ICU患者(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时段)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CRAB)患者的28d病死率,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差异,并且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进行调查的125例患者中,发现其中有9例患者感染了CRAB,感染率为7.20%;在9例感染CRAB的患者中,共同分离出15株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表示,耐药率超过50%的有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等;两组间,在APACHE Ⅱ、SOFA得分、机械通气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是否使用机械通气等因素被确定为影响CRAB感染的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院内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28d内死亡率比较高,主要因生理差、有创操作以及抗菌药物使用不当,需要进一步加强消毒和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鲍曼不动杆菌 病死率 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及感染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陈淑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9例Ab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菌株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将89例患者分为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MDR-Ab)感染组(15...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9例Ab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菌株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将89例患者分为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MDR-Ab)感染组(15例)与MDR-Ab感染组(74例)。以病情转归为依据,将MDR-Ab感染组患者分为存活组(42例)与死亡组(32例)。收集、整理并分析入组者临床资料,对比NMDR-Ab感染组与MDR-Ab组患者临床资料,同时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DR-Ab血流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MDR-Ab组在侵入性操作、入住ICU、机械通气、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使用≥3 d、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3 d、抗菌药物种类≥3种及死亡占比高于NMDR-A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及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是MDR-Ab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死亡组入住ICU、机械通气、感染前器官衰竭、合并免疫抑制状态、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抗真菌药物、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3 d、使用抗真菌药物≥3 d及使用抗菌药物≥3种占比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感染前器官衰竭、合并免疫抑制状态及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MDR-Ab血流感染患者感染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使用≥3种是MDR-Ab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合并免疫抑制状态、感染前器官衰竭及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MDR-Ab血流感染患者感染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机械通气、严格把控侵入性操作指征,依据以上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此降低MDR-Ab血流感染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 鲍曼不动杆菌 机械通气 血流感染 免疫抑制 抗菌
下载PDF
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宝月 李震 +1 位作者 孙源彬 范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辅助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多重耐药AB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辅助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多重耐药AB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WBC、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辅助治疗多重耐药AB肺炎患者可提高疗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细菌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