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分子多靶点药物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杜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6期159-161,共3页
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属于世界范围内的高发疾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该病最常见分型,占75%左右。肺癌早期治疗多借助于手术方式,通过切除病灶而达到治疗目的,中晚期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常见方案即化疗联合放疗,但化疗易导致机体... 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属于世界范围内的高发疾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该病最常见分型,占75%左右。肺癌早期治疗多借助于手术方式,通过切除病灶而达到治疗目的,中晚期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常见方案即化疗联合放疗,但化疗易导致机体耐药,加之毒副作用影响(常见的毒副作用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使得患者治疗过程中极为痛苦。在肺癌疾病进展中,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生成属于关键性步骤,且该过程具有一定复杂性。新生血管生成意味着肿瘤出现侵袭、转移,预示着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但当肿瘤生长至一定大小,且未见新生血管生成时肿瘤将会难以继续生长,使得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多年研究显示,小分子多靶点药物在肺癌治疗中的优越性已经得到大量实验证实。本文综述小分子多靶点药物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小分子 多靶点药物 向治疗
下载PDF
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多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雷曦 王健辉 +1 位作者 程肖蕊 周文霞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用于AD治疗的药物均为单靶点药物。但AD可引起全身性病理变化,其发病过程涉及多种调控因子和调控网络且囊括多种疾病假说。因此,对于AD的治疗策略目前更倾向于多靶点治疗。本文将近...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用于AD治疗的药物均为单靶点药物。但AD可引起全身性病理变化,其发病过程涉及多种调控因子和调控网络且囊括多种疾病假说。因此,对于AD的治疗策略目前更倾向于多靶点治疗。本文将近期报道的各类多靶点AD防治药物及化合物区分为单一化学实体多靶点药物、多组分药物和联合用药3类,分别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多靶点药物 多组分药物 联合用药
下载PDF
个体化治疗时代多靶点药物究竟何去何从——多靶点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最新临床进展综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彩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874-879,共6页
目前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多靶点药物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多项III期临床结果的陆续公布,多靶点药物的疗效可谓喜忧参半。在个体化治疗的大方向下,如何发挥多靶点药物的最佳疗效,的确值得我们探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靶点... 目前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多靶点药物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多项III期临床结果的陆续公布,多靶点药物的疗效可谓喜忧参半。在个体化治疗的大方向下,如何发挥多靶点药物的最佳疗效,的确值得我们探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靶点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临床进展,希望能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靶点药物 舒尼替尼 索拉非尼 凡德他尼 CRIZOTINIB
下载PDF
多靶点药物及其研发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文虎 王仕宝 阴新强 《药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49-57,共9页
某些疾病产生的根源在于多种因素引起基因表达的改变,单靶点药物在治疗这些多因素引起的复杂性疾病时疗效欠佳或毒性较大,而多靶点药物可以同时调节人类疾病网络中的多个环节,对各靶点产生协同效应,故对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高... 某些疾病产生的根源在于多种因素引起基因表达的改变,单靶点药物在治疗这些多因素引起的复杂性疾病时疗效欠佳或毒性较大,而多靶点药物可以同时调节人类疾病网络中的多个环节,对各靶点产生协同效应,故对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及艾滋病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综述多靶点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及其分子设计和筛选策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靶点药物 药效团模型 药物分子设计 化合物筛选
下载PDF
多靶点药物的开发策略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钱文麒 韩伟 +1 位作者 唐三植 陆涛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8期69-72,共4页
多靶点药物治疗肿瘤、抑郁症、糖尿病等复杂性疾病效果显著,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多靶点药物的分类、发现策略和优势,总结和展望了多靶点药物在复杂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 多靶点药物 发现策略 优势 复杂性疾病
下载PDF
多靶点药物研究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少强 铁璐 李学军 《神经药理学报》 2011年第4期48-54,共7页
在药物研发领域,从"单药单靶点"向基于系统生物学理论的"多靶点药物"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从多角度攻击疾病系统,同时调节疾病网络系统的多个环节,可以克服许多单靶点药物的局限性,并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虽然多靶点... 在药物研发领域,从"单药单靶点"向基于系统生物学理论的"多靶点药物"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从多角度攻击疾病系统,同时调节疾病网络系统的多个环节,可以克服许多单靶点药物的局限性,并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虽然多靶点药物现已开始应用于很多重大疾病的治疗,但其研究仍然面临众多挑战,需要开拓和完善药物研究的新技术。本文综述了多靶点药物研究新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多靶点miRNA反义核苷酸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多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新技术在多靶点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多靶点药物研究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多靶点药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靶点药物 多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多靶miRNA反义核苷酸技术
下载PDF
小分子多靶点药物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雨馨 沈夏波 潘跃银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44-1149,共6页
肺癌是世界上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治疗肺癌的手段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靶向治疗在肺癌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肺癌领域中,除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等常见药物靶点... 肺癌是世界上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治疗肺癌的手段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靶向治疗在肺癌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肺癌领域中,除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等常见药物靶点外,还存在其他少见的治疗靶点,靶向药物从单靶点药物到多靶点药物都在不断进行临床探索。小分子多靶点药物因其多靶向性、高效率性和安全性等优点,已成为近些年临床研究所青睐的对象。本文回顾总结了小分子多靶点药物在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能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其相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向治疗 多靶点药物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机制及基于吡喃/啶酮骨架的多靶点药物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雪艳(综述) 查代君(审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444-454,共11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也是导致痴呆的最常见的原因。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AD患者伴随认知和行为功能受损,并最终导致死亡。根据WHO的数据,目前全世界约有5000万例AD患者[1]。预计到205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也是导致痴呆的最常见的原因。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AD患者伴随认知和行为功能受损,并最终导致死亡。根据WHO的数据,目前全世界约有5000万例AD患者[1]。预计到2050年,病例数将超过1.5亿,给社会造成重大负担[2]。中国AD患者的数量不仅位居世界第一,其增速也是全球最快的。据估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AD发病率将从2010年的12%增至2050年的33%,治疗费用也将超过1万亿元[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AD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情感和精神压力,防治AD已经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发病机制 吡喃/啶酮骨架 多靶点药物 进展
下载PDF
多靶点药物的研究及筛选策略的提出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爱秀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1期1030-1034,1042,共6页
临床实践表明,对于复杂疾病单一靶点的药物通常很难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系统生物学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揭示生命的本质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研发防治复杂疾病的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和有力工具,由此产生的多靶... 临床实践表明,对于复杂疾病单一靶点的药物通常很难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系统生物学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揭示生命的本质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研发防治复杂疾病的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和有力工具,由此产生的多靶点药物是针对复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本文将基于"药效团"模型法提出多靶点药物的筛选策略,并对抗HIV多靶点药物的研究做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疾病 多靶点药物 药效团模型 筛选策略 抗HIV
原文传递
多靶点药物设计策略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俊廷 蒋学阳 +1 位作者 冯锋 孙昊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12-2025,共14页
单靶点药物在治疗多因素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时,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引发毒性。而多靶点药物可以通过调控疾病的多个环节,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改善耐药性,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了多靶点... 单靶点药物在治疗多因素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时,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引发毒性。而多靶点药物可以通过调控疾病的多个环节,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改善耐药性,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了多靶点药物设计策略(包括药效团连接法、药效团叠合法和药效团融合法)及近年来多靶点药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多靶点药物现存的问题与挑战进行讨论,以期为多靶点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靶点药物 药物设计策略 药效团 杂泛性 肿瘤 阿尔茨海默病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抗肿瘤药物几个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郑忠辉 任福龙 刘媛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几个新靶点的研究进展。方法分别对端粒酶、DNA甲基转移酶、缺氧诱导因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这四个靶点的研究发现,多靶点药物的研究尤其适用于肿瘤治疗,能确保药物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几个新靶点的研究进展。方法分别对端粒酶、DNA甲基转移酶、缺氧诱导因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这四个靶点的研究发现,多靶点药物的研究尤其适用于肿瘤治疗,能确保药物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性和持久性。结论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中应当加速靶向药物的发展,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开发出效果更好的抗肿瘤新药,使人类征服癌症不再遥不可及,不再是天方夜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端粒酶 甲基转移酶 缺氧诱导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多靶点药物
下载PDF
基于HDAC抑制剂设计的多靶点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毕艳静 宁澄清 余聂芳 《肿瘤药学》 CAS 2014年第2期86-96,共11页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个信号传导通路。研究表明,多靶点抗癌药物可提高单靶点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并降低耐药性,是抗癌药物研发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多靶点抗癌药物的设计是其研发的主要挑战之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个信号传导通路。研究表明,多靶点抗癌药物可提高单靶点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并降低耐药性,是抗癌药物研发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多靶点抗癌药物的设计是其研发的主要挑战之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抑制剂可以降低肿瘤细胞凋亡的阈值,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可与多种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目前,已有2个HDAC抑制剂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分别是Vorinostat(SAHA)和Romidepsin(FK228),还有多个HDAC抑制剂如PXD-101(Phase II)、LBH589(Phase III)、MS-275(Phase II)等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本文主要对基于HDAC抑制剂的多靶点抗癌药物的设计思路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AC抑制剂 激酶抑制剂 多靶点药物 向治疗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多靶点靶向治疗的原则及相关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万林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4期3665-3667,共3页
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最近几年,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取... 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最近几年,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实践已表明了分子靶向治疗理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但是肿瘤化学治疗最大障碍之一是肿瘤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临床产生耐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仅仅阻断一个环节不可能影响其耐药的发生,因为大多数实体肿瘤都是多靶点多环节的调控过程。目前,已经研发出多种多靶点药物研发以同时抑制多条通路。多靶点药物可以同时调节疾病网络系统中的多个环节,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各靶点的作用产生协同效应,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临床使用的多靶点药物治疗原则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靶点药物 向治疗 进展
下载PDF
基于多靶点分子对接筛选金银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成龙 郑明明 +4 位作者 王玲娜 刘兰玲 张永清 李佳 赵东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1348,共8页
整合多靶点分子对接和反向靶点预测技术探究金银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物质基础及潜在机制。借助TCMSP、ETCM数据库并挖掘文献收集金银花成分,以PPARα、PPARδ及FXR受体为靶标,运用分子对接筛选金银花中活性化合物,反向靶点预测... 整合多靶点分子对接和反向靶点预测技术探究金银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物质基础及潜在机制。借助TCMSP、ETCM数据库并挖掘文献收集金银花成分,以PPARα、PPARδ及FXR受体为靶标,运用分子对接筛选金银花中活性化合物,反向靶点预测活性化合物潜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生物功能和通路富集。11种金银花活性成分对3个靶标的亲和力高于阳性对照,野漆树苷与PPARα的结合能力最强,3,5-二-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与PPARδ和FXR结合能力最强。初步获得金银花治疗NAFLD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酚酸类,其中野漆树苷、3,4-二-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5-二-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异绿原酸B发挥主要作用。筛选出的成分主要通过PI3K-Akt、MAPK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特异地作用于肝、脂肪细胞和肝癌细胞发挥治疗NAFLD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多靶点分子对接技术筛选金银花治疗NAFLD活性成分,提示金银花酚酸类成分具有进一步开发成药物的潜力,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开发治疗NAFLD的创新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靶点药物设计 反向预测 分子对接 金银花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载PDF
具有多靶向作用的HDAC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湛碧霞 刘冉 +2 位作者 姜吉铠 孙大康(综述) 李勐(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S02期28-30,共3页
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s)在调节靶基因表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被认为是一类新型抗癌靶点,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HDACis)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化和生长停滞。目前已有多种HDAC抑制剂获得临床应用批准。在预防、治疗和协同增强方面... 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s)在调节靶基因表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被认为是一类新型抗癌靶点,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HDACis)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化和生长停滞。目前已有多种HDAC抑制剂获得临床应用批准。在预防、治疗和协同增强方面,多靶点抑制剂已被证明优于单靶点药物,并且它具有更好的疗效和特异性,能有效地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本文就基于HDAC设计的多靶点抑制剂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AC抑制剂 多靶点药物 肿瘤治疗 向治疗
下载PDF
具有多靶点抗阿尔茨海默病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丽娟 王柯人 桑志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9,共10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有的AD治疗药物仅能短期内改善AD的症状,并不能有效阻止和逆转该病的进程。鉴于AD病因复杂,同时作用于多个AD相关靶点的单一化合物,即"...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有的AD治疗药物仅能短期内改善AD的症状,并不能有效阻止和逆转该病的进程。鉴于AD病因复杂,同时作用于多个AD相关靶点的单一化合物,即"多靶点导向药物"将是AD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值得进一步开发。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对多靶点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多靶点抗AD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多靶导向药物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与药物发现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娟 李学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将生物学网络与药物作用网络整合,分析药物在网络中与节点或网络模块的关系,由寻找单一靶点转向综合网络分析,就形成了网络药理学。通过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更好的理解细胞以及器官的行为,加速药... 将生物学网络与药物作用网络整合,分析药物在网络中与节点或网络模块的关系,由寻找单一靶点转向综合网络分析,就形成了网络药理学。通过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更好的理解细胞以及器官的行为,加速药物靶点的确认以及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这使得我们有可能系统地预测和解释药物的作用,优化药物设计,发现影响药物作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因素,从而设计多靶点药物或药物组合。本文综述了网络药理学的新近研究进展,介绍在生物学网络的各个层面上网络药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展望网络药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药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系统生物学 多向药理学 多靶点药物
下载PDF
抗艾滋病药物设计新策略:多靶点及多价态结合配体 被引量:9
18
作者 展鹏 李潇 +1 位作者 康东伟 刘新泳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06-416,共11页
HIV是艾滋病(AIDS)的主要病原体,由于目前临床药物严重的耐药性问题以及长期应用的毒副作用,研发高效抗耐药的抗艾滋病药物及全新疗法是当前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多靶点和多价态结合药物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且成为合... HIV是艾滋病(AIDS)的主要病原体,由于目前临床药物严重的耐药性问题以及长期应用的毒副作用,研发高效抗耐药的抗艾滋病药物及全新疗法是当前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多靶点和多价态结合药物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且成为合理设计抗艾滋病药物的新途径。本文结合具体实例综述了合理设计多靶点及多价态抗艾滋病药物的新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发现新一代抗HIV药物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艾滋病 多靶点药物 多价态结合药物 药物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多靶点及多组分药物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静 张卫东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121-1126,共6页
目的综述当前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多靶点、多组分药物研究的一些方向和进展。方法文献检索方法。结果当前药物发现的原则主要遵循"一药,一靶,一病"的理念,即设计能与疾病相关的某一关键靶标特异结合的化学实体。尽管过去几十年... 目的综述当前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多靶点、多组分药物研究的一些方向和进展。方法文献检索方法。结果当前药物发现的原则主要遵循"一药,一靶,一病"的理念,即设计能与疾病相关的某一关键靶标特异结合的化学实体。尽管过去几十年中大多数选择性药物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但是许多药物却很难达到预期临床效果,或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近年来,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分子网络调控与疾病之间高度的关联性,并显示了在系统层面发现靶向疾病相关网络的多靶点、多组分药物的可能性。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分析了选择性药物设计的缺陷,并综述了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多靶点、多组分药物研究的一些方向和进展。结论将药物研究与系统生物学结合,在各种调控网络的背景中研究多个靶点之间的作用与联系,有可能系统地预测和解释药物的作用,发现影响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治疗复杂疾病的策略,并开发出新的多靶点及多组分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药物 多靶点药物 多组分药物 分子网络 系统生物学
原文传递
多靶点作用药物及其设计 被引量:9
20
作者 姜凤超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2-287,共6页
疾病起因的多因素性导致单靶点作用药物活性的降低或副作用的增加,利用多靶点作用的药物有可能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多靶点作用药物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利用药效团模型法设计多靶点作用药物的理念。
关键词 多靶点药物 多因素疾病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药效团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