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行性朱红毛斑蛾和夜行性斜纹夜蛾成虫复眼结构及其对光暗条件反应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黄吉山 吴海盼 +2 位作者 王小云 陆温 郑霞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8-552,共1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日行性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与夜行性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复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显微结构及自然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小眼结构和色素颗粒变化的异同,为进一步探索日行性和夜行性蛾类基于视觉的生存和繁...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日行性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与夜行性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复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显微结构及自然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小眼结构和色素颗粒变化的异同,为进一步探索日行性和夜行性蛾类基于视觉的生存和繁殖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朱红毛斑蛾与斜纹夜蛾成虫复眼外部形态并测定其成虫复眼小眼数量与复眼长度等参数,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其成虫复眼内部组织结构,通过超景深显微系统观察其成虫复眼在自然光照和全黑暗环境中的光暗适应状态。【结果】斜纹夜蛾成虫的复眼长度[(1.67±0.05)mm]和宽度[1.57±0.02)mm]及小眼数量(8816.38±25.56)均显著大于朱红毛斑蛾成虫的复眼长度[(0.74±0.11)mm]和宽度[(0.66±0.01)mm]及小眼数量(820.55±23.69)。自然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斜纹夜蛾成虫复眼发生了明显的明暗适应状态的转变,而朱红毛斑蛾成虫的复眼无明显变化。自然光照条件下,朱红毛斑蛾小眼中的色素颗粒均匀分布于感杆束和晶锥两侧,斜纹夜蛾的则分布在晶锥和透明带之间;全黑暗条件下,两者的视小网膜细胞内色素颗粒均向小眼远端移动,晶锥两侧的色素颗粒增多。与自然光照下相比,全黑暗条件下朱红毛斑蛾的晶锥长度、感杆束长度和视小网膜细胞核长均显著减小,视小网膜细胞核至基膜距离显著增大;斜纹夜蛾的感杆束宽度显著增大,其他小眼结构则无显著变化。自然光照条件下,朱红毛斑蛾的小眼长度、晶锥长度和视小网膜细胞核至基膜距离显著小于斜纹夜蛾的,角膜厚度、感杆束长度、视小网膜细胞核长与宽均显著大于斜纹夜蛾的;全黑暗条件下,朱红毛斑蛾的小眼长度、晶锥长度和视小网膜细胞核至基膜距离亦显著小于斜纹夜蛾的,角膜厚度、晶锥宽度、感杆束长度、视小网膜细胞核长与宽均显著大于斜纹夜蛾的。【结论】朱红毛斑蛾成虫复眼为并列像眼,斜纹夜蛾成虫复眼为重叠像眼。不同光暗条件下,朱红毛斑蛾和斜纹夜蛾小眼的色素颗粒移动方向相同,但复眼适应状态、小眼内部的晶锥和感杆束结构变化存在差异,可能与其不同的感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夜行性昆虫 复眼 明暗适应 显微结构 感光机制
下载PDF
夜行性传粉蛾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晓飞 朱琳 李后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87-1096,共10页
在生态系统中蛾类是很多植物的传粉者,是全球多样性的一个关键组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大。它们绝大多数营夜行性生活,因此,蛾类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被极大地忽视了,它们对整个传粉生态链的贡献可能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本文对国内外关... 在生态系统中蛾类是很多植物的传粉者,是全球多样性的一个关键组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大。它们绝大多数营夜行性生活,因此,蛾类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被极大地忽视了,它们对整个传粉生态链的贡献可能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夜行性蛾类传粉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主要介绍了夜行性访花蛾类多样性、夜行性与昼行性传粉的区别、夜行性蛾类的研究方法、蛾类传粉生物学及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情况。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有访花或传粉行为的蛾类物种文献记载为596种,涉及鳞翅目15个总科的29个科;夜行性与昼行性传粉无论是传粉昆虫还是被传粉植物在形态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夜行性蛾类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灯诱法、样段计数法、观察法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技术手段。希望本综述能够为我国传粉蛾类与虫媒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蛾类 传粉 夜行性 多样 生物学
下载PDF
夜行性昆虫微光视觉行为及其视觉适应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小凡 路子云 +2 位作者 苑士涛 李建成 魏国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55-1464,共10页
作为昆虫种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夜行性昆虫成功进化出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感觉机制,普遍认为夜行性昆虫主要依靠嗅觉和机械性感受等来探索环境,其视觉器官发生了退化或功能丧失。近年来,随着红外夜视、视网膜电位(electroretinogram,E... 作为昆虫种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夜行性昆虫成功进化出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感觉机制,普遍认为夜行性昆虫主要依靠嗅觉和机械性感受等来探索环境,其视觉器官发生了退化或功能丧失。近年来,随着红外夜视、视网膜电位(electroretinogram,ERG)和视觉神经等生物新技术的应用,昆虫视觉生态学研究出现了突破性进展,自2002年以来陆续发现蛾类、蜜蜂和蜣螂等夜行性昆虫进化出了非凡的微光视觉(dim-light vision)能力,在夜晚(光照强度低于0.3 lx)依然可以如同在明亮的白天一样清晰、准确地感知目标物体特定的视觉特性,如明暗、颜色、形状、大小、对比度、偏振光和运动状态等,展现出视觉调控夜行性昆虫行为活动的巨大潜力。此外,这些夜行性昆虫复眼瞳孔、小眼焦距、视杆和色素颗粒等方面进化出了一些相应的形态生理特征,以提高光学灵敏度适应夜间微光环境。鉴于夜行性昆虫微光视觉行为及其视觉适应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见于少数访花昆虫或粪食性昆虫,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重大夜行性农业害虫的微光视觉及其应用的研究;(2)非典型重叠复眼的光学结构特征及其应对微光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3)夜行性昆虫响应微光环境的视觉适应机制研究;(4)基于夜行性昆虫微光视觉行为研发新型害虫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行性昆虫 微光视觉 颜色视觉 视觉导航 复眼 视蛋白
下载PDF
我国的夜行性猛禽——鸮形目鸟类 被引量:3
4
作者 郭玉民 董德全 《野生动物》 2004年第2期47-49,共3页
中国幅员辽阔,从西北到东南跨寒、温、热等不同气候带。从生境类型上分,有多种森林、各类湿地、草原和沙漠等。复杂多变的生境孕育了十分丰富的鸟类资源。其中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类群、即鴞形目鸟类,俗称“猫头鹰”,它们是一类夜行性... 中国幅员辽阔,从西北到东南跨寒、温、热等不同气候带。从生境类型上分,有多种森林、各类湿地、草原和沙漠等。复杂多变的生境孕育了十分丰富的鸟类资源。其中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类群、即鴞形目鸟类,俗称“猫头鹰”,它们是一类夜行性猛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夜行性猛禽 鴞形目 鸟类
下载PDF
夜行性鸟类——长耳鸮
5
作者 沈夏淦 《花卉》 2013年第7期40-40,共1页
鹗,俗称猫又鹰,为乌鸦形目,鸱鹕科各类鸟类的通称。我国常的种类有红角鸮(Otus scops)、
关键词 鸟类 长耳鸮 夜行性 乌鸦
下载PDF
进入肉欲的迷宫 《夜行性情欲魔》
6
作者 迈克尔·德夫雷斯特 汉斯·胡拉 《电影世界》 2013年第1期70-70,共1页
对于特定年龄段的欧美观众来说,对《夜行性情欲魔》的初次接触或许是在本地电视台的午夜软色情电影环节。内心纯洁的青少年观众会惊讶于居然在电视上看到实战场面,此后,他们的好奇心则会被电影的调子和色彩所吸引。少数人甚至会辨认出,... 对于特定年龄段的欧美观众来说,对《夜行性情欲魔》的初次接触或许是在本地电视台的午夜软色情电影环节。内心纯洁的青少年观众会惊讶于居然在电视上看到实战场面,此后,他们的好奇心则会被电影的调子和色彩所吸引。少数人甚至会辨认出,这是一部杰出的电影。而这种观点是对的。这是一部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行性 月三 王幻 非逻辑 三人
下载PDF
蝙蝠核心生物钟基因Per1昼夜表达节律与适应性进化研究
7
作者 王慧 许宁宁 +1 位作者 李昕彤 冯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7,共9页
长期以来,生物钟相关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以往研究表明核心生物钟基因Per1广泛参与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调控。然而,Per1基因在具有不同昼夜节律活动模式的哺乳动物中是否发生了遗传位点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是否促进了哺乳动... 长期以来,生物钟相关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以往研究表明核心生物钟基因Per1广泛参与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调控。然而,Per1基因在具有不同昼夜节律活动模式的哺乳动物中是否发生了遗传位点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是否促进了哺乳动物昼夜活动模式的形成和稳定仍有待研究。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基因克隆测序与分子进化分析方法,对核心生物钟基因Per1开展了深入的分子进化分析,明确了Per1基因在夜行性蝙蝠脑区的昼夜振荡规律,由休息状态到睡眠状态对应着Per1基因表达量的由高到低,睡眠状态的表达量最低,而由觉醒状态到活动状态对应着Per1基因表达量的持续升高,与Per1基因维持中枢生物钟调控功能高度相关;检测到Per1基因序列上的15个潜在受正选择位点与2个显著受正选择位点,其中在夜行性动物中检测到的显著受正选择的1118A氨基酸位点恰好位于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域上;通过滑窗分析结果显示,Per1基因在夜行性哺乳动物中的进化速率均普遍高于其在日行性哺乳动物中的进化速率,可能促进了哺乳动物夜行性活动模式的形成和稳定。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哺乳动物自身稳态维持与适应环境周期性变化的关键分子基础提供新的认知,为生物钟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夜行性哺乳动物 Per1基因 节律 适应进化
下载PDF
澳洲生物多样性——袋獾
8
《中学生物学》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属于袋鼬科袋獾属,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肉食性有袋动物。仅见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是该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袋獾体型矮胖且粗壮,头大尾短。毛发呈黑色,胸部和臀部有白色斑块。袋獾的面部和头顶有触须,有... 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属于袋鼬科袋獾属,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肉食性有袋动物。仅见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是该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袋獾体型矮胖且粗壮,头大尾短。毛发呈黑色,胸部和臀部有白色斑块。袋獾的面部和头顶有触须,有利于它们在黑暗中感知环境。与其他有袋动物不同的是,袋獾的前肢略长于后肢。袋獾是夜行性动物,主要以动物的尸体为食,通常利用刺耳的叫声和威慑性的姿态维护其在种群中的地位,因而被称为“塔斯马尼亚的恶魔”。该物种目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版本)中的濒危(EN)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袋动物 塔斯马尼亚 白色斑块 生物种类 袋獾 夜行性 在黑暗中 澳大利亚
下载PDF
令人畏惧、迷惑、厌恶的夜行性蝎子
9
作者 卢汰春 贺鹏 《生命世界》 2013年第5期78-85,共8页
蝎子可以说是首批出现在地球上的节肢动物。目前已知地球上的蝎子最早出现在4.5亿年前的古生代早期。被公认为蝎子祖先的巨水蝎,在古生代末期结束。它是一种水栖或两栖动物,身长10厘米~2米,那时它的口器前面已经长出了螯肢和口钳。
关键词 蝎子 夜行性 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 古生代 地球 祖先 身长
原文传递
利用红外夜视技术观察桃小食心虫的产卵行为及产卵昼夜节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天小 陆振明 王洪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4,共5页
利用红外夜视技术,建立了一种简易的室内观测装置,观察桃小食心虫夜间产卵活动,拍摄其完整产卵过程,并将其产卵行为流程归纳为:搜寻,探测,产卵,整理4个步骤。试验结果显示:桃小食心虫会根据实时光照做出产卵判断而不仅仅根据内生节律。... 利用红外夜视技术,建立了一种简易的室内观测装置,观察桃小食心虫夜间产卵活动,拍摄其完整产卵过程,并将其产卵行为流程归纳为:搜寻,探测,产卵,整理4个步骤。试验结果显示:桃小食心虫会根据实时光照做出产卵判断而不仅仅根据内生节律。产卵频次与昼夜时间分配率呈正相关。试验证明,基于红外夜视技术建立的观测装置使观察可昼夜进行,突破肉眼能力限制,影像资料可保存调取,节约人力成本。红外夜视技术有望在其他夜行性害虫交配及产卵等活动规律和行为习性观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将为制定害虫综合防治方案,建立高效病虫防治体系提供翔实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视技术 桃小食心虫 产卵 夜行性
下载PDF
动物行动如何分昼夜
11
作者 朱活力 《科学之友》 2005年第10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动物眼睛 神经细胞 视觉图像 视网膜 夜行性 捕捉 杆状 大脑
下载PDF
红角鸮:暗夜行猎,对月当歌
12
作者 李瑞娟 《科学之友》 2022年第9期44-45,共2页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生活方式,对于黑夜,人类大多怀有敬畏与恐惧。然而,对于夜行性动物而言,当太阳的最后一道光线隐没、黑暗笼罩大地之时,“一日之计”才刚要开始。在灯光遗弃之地,蟋蟀...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生活方式,对于黑夜,人类大多怀有敬畏与恐惧。然而,对于夜行性动物而言,当太阳的最后一道光线隐没、黑暗笼罩大地之时,“一日之计”才刚要开始。在灯光遗弃之地,蟋蟀不知疲惫地高歌,流萤漫天飞舞,壁虎蓄势待发……夜晚充满生机而又暗藏杀机。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式的生物链条中,翱翔于夜空中的猛禽猫头鹰无疑是居于顶层的王者,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小型猫头鹰—红角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头鹰 夜行性 漫天飞舞 暗藏杀机 一日之计 蓄势待发
下载PDF
树鼩(Tupaia Belangeri)在恒定光照条件下的近似昼夜运动性活动规律
13
作者 徐慧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89年第3期71-72,共2页
根据“Aschoff aule”,昼夜行性动物近似昼夜节律周期的长度和光照强度呈负相关,活动时间与休息时间的比率以及活动量均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而夜行动物的情况则相反(比宁,1984;Aschoff,1959,1960;Solberger,1965)。到目前为止检查了7... 根据“Aschoff aule”,昼夜行性动物近似昼夜节律周期的长度和光照强度呈负相关,活动时间与休息时间的比率以及活动量均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而夜行动物的情况则相反(比宁,1984;Aschoff,1959,1960;Solberger,1965)。到目前为止检查了7种白天活动的灵长类动物均不符合这条规律(Toku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灵长类动物 近似昼节律 光照强度 活动量 活动节律 夜行性 休息时间 负相关 活动
下载PDF
家兔的生理习性与管理对策
14
作者 赵立平 《农村新技术》 2023年第12期32-33,共2页
家兔是由野生穴居的野兔经过人类漫长驯化而来。为繁衍后代,家兔仍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其祖先的生活习性、食性和繁殖特性等生理习性。家兔在饲养、繁殖等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习性和特点,以提高其健康水平和养殖效益。一、生活习性与... 家兔是由野生穴居的野兔经过人类漫长驯化而来。为繁衍后代,家兔仍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其祖先的生活习性、食性和繁殖特性等生理习性。家兔在饲养、繁殖等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习性和特点,以提高其健康水平和养殖效益。一、生活习性与管理对策1.夜行性。经长期驯化的家兔仍保留着其祖先的生活习性,白天嗜睡,夜间采食活跃,采食量可占到全天的3/4。管理对策:晚上在料槽中添加足够的饲料,水槽中添加充足的饮水;白天保持兔舍及周边环境安静,让其充分休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驯化 生理习 兔舍 繁殖特 养殖效益 夜行性 采食量 家兔
下载PDF
行踪隐秘的兔狲
15
作者 董得红 《中国土族》 2023年第2期54-55,共2页
在青海高原生活着一种许多人并不熟悉的猫科动物——兔狲。提到兔狲,有关青海野生动物的资料里,都显示其分布在遥远的、人烟稀少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即使在玉树、果洛,兔狲也偶见于多岩石的高山草原、高山草甸、荒漠及... 在青海高原生活着一种许多人并不熟悉的猫科动物——兔狲。提到兔狲,有关青海野生动物的资料里,都显示其分布在遥远的、人烟稀少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即使在玉树、果洛,兔狲也偶见于多岩石的高山草原、高山草甸、荒漠及山地沟谷等环境中,和其他猫科动物一样,是夜行性动物,多在黄昏活动和猎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科动物 玉树藏族自治州 高山草原 果洛藏族自治州 高山草甸 夜行性 人烟稀少 野生动物
下载PDF
几种蝙蝠排便方式的行为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忠 李玉春 +1 位作者 龙育儒 周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为观察 蝙蝠 排便 哺乳动物 教学过程 翼手目 夜行性
下载PDF
野生白缘[鱼央]亲鱼驯养试验
17
作者 冯云鹏 杨胜保 +3 位作者 方善臣 单云江 方媛林 王萧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8期40-41,43,共3页
白缘[鱼央](Leiobagrus marginatus)是一种小型底栖鱼类,属于鲇形目,钝头[鱼央]科,[鱼央]属。其身体光滑且没有鳞片和肉间刺。因其鳍边缘呈白色而被称为白缘[鱼央],又因其胸鳍和背鳍具有3枚毒刺而被当地渔民称为“水蜂子”“河蜂子”和... 白缘[鱼央](Leiobagrus marginatus)是一种小型底栖鱼类,属于鲇形目,钝头[鱼央]科,[鱼央]属。其身体光滑且没有鳞片和肉间刺。因其鳍边缘呈白色而被称为白缘[鱼央],又因其胸鳍和背鳍具有3枚毒刺而被当地渔民称为“水蜂子”“河蜂子”和“鱼蜂子”。白缘[鱼央]通常栖息在岩石底部和洞穴附近,是夜行性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和觅食。主要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如水生昆虫、小型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也摄食一些藻类和碎屑。白缘[鱼央]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因此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相对较高。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水利设施修建等原因,白缘[鱼央]的数量大幅减少,濒临灭绝。目前,对白缘[鱼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生态学、行为与生活史以及遗传学等方面,关于白缘[鱼央]的繁殖生物学、特别是野生白缘[鱼央]亲鱼的驯化和日常养护技术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现开展野生白[鱼央]亲鱼的驯化试验,以期为白缘[鱼央]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缘 间活动 水生昆虫 夜行性 繁殖生物学 鲇形目 过度捕捞 日常养护
下载PDF
灵长动物行为与生态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二):活动方式与取食行为
18
作者 尚玉昌 《自然杂志》 2015年第4期278-280,共3页
多数灵长动物都在一天中的某个特定时段进行活动,除了昼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外,很多灵长动物都在清晨和黄昏时表现出一个活动高峰,而在中午有一个休止期,还有一些种类的活动方式非常不规律,在一天24小时内随时都可能活动。上述的每一种... 多数灵长动物都在一天中的某个特定时段进行活动,除了昼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外,很多灵长动物都在清晨和黄昏时表现出一个活动高峰,而在中午有一个休止期,还有一些种类的活动方式非常不规律,在一天24小时内随时都可能活动。上述的每一种活动方式都有利有弊。灵长动物每天都要进行三项主要的活动,即取食、移动和休息。在一天内、一个季节内和一年内对食物选择的变化是现存灵长动物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这种差别对于灵长动物的生活和形态具有深远的影响。灵长动物的食物大体可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即果实、植物叶和各种动物。灵长动物所吃的食物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有很大的变化。生活在同一栖息地内不同种类的灵长动物,其取食策略存在着微妙差异,这些差异说明在经历了6 000万年进化之后,它们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性。任何其他目的哺乳动物都没有像灵长目动物那样具有如此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其中包括跳跃、树上和地上的四足行走、悬挂或悬吊行为和双足行走等。有很多事例都说明,灵长动物的取食姿态在物种进化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与运动方式一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动物 夜行性 取食策略 休息 移动
下载PDF
一起野生领角鸮雏鸟的救护与饲养
19
作者 陈梓梅 《广西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18-118,共1页
猫头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种类有130余种,多为夜行性食肉猛禽,主要以鼠类、小鸟、蜥蜴、鱼和昆虫为食。南宁市常见的猫头鹰有领角鸮、斑头鸺鹠、仓鸮、草鸮、鹰鸮等。每年3月至7月为大多数猫头鹰繁殖育雏的季节,不少市民都能在市区内... 猫头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种类有130余种,多为夜行性食肉猛禽,主要以鼠类、小鸟、蜥蜴、鱼和昆虫为食。南宁市常见的猫头鹰有领角鸮、斑头鸺鹠、仓鸮、草鸮、鹰鸮等。每年3月至7月为大多数猫头鹰繁殖育雏的季节,不少市民都能在市区内见到野生雏鸟或学飞幼鸟。本文以其中2只领角鸮雏鸟的救护、饲养与野化训练为例,为同行及热心人士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头鹰 夜行性 热心人士 斑头鸺鹠 参考经验 雏鸟 救护
下载PDF
密氏倭狐猴生活及生理习性浅谈
20
作者 龙亚明 孙庆 赵越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9年第2期57-58,共2页
密氏倭狐猴(Microcebus murinus;Lesser mouse-lemur)属于灵长目狐猴总科、鼠狐猴亚科、倭狐猴属,迄今为止是实验室内能够饲养的最小的一种灵长类动物。在自然界,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部的树林中。它们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长期的... 密氏倭狐猴(Microcebus murinus;Lesser mouse-lemur)属于灵长目狐猴总科、鼠狐猴亚科、倭狐猴属,迄今为止是实验室内能够饲养的最小的一种灵长类动物。在自然界,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部的树林中。它们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长期的地理隔绝使得狐猴进化特殊、种类特别、依赖环境性强。早在20世纪80年代,密氏倭狐猴就与其他的狐猴一起被国际公约列为濒危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倭狐猴 实验室饲养 动物蛋白 面包虫 灵长类 夜行性 光照期 繁殖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