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兴安岭北部天然林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驱动力分析
1
作者 王子瑞 妙文豪 +5 位作者 呼日查 高明龙 刘磊 李岩 付宇 萨如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0,共8页
林下草本层植物在森林群落结构稳定性的调节和生态功能的发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大兴安岭北部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气候、土壤和林分空间结构等环境因子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 林下草本层植物在森林群落结构稳定性的调节和生态功能的发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大兴安岭北部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气候、土壤和林分空间结构等环境因子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相对重要性,并探讨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气候、土壤和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均有较强的影响作用,其中气候的影响强度最大,土壤次之,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作用最小。从中介效应上来看,气候变化会导致土壤和林分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除此之外,还发现林分空间结构的改变,也会导致土壤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从影响系数上来看,影响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驱动因子因各影响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年均降水、有机碳含量、混交度是分别表征气候因子、土壤因子、林分空间结构影响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子。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保护及修复工作时,可适当调整混交度,维持合理的林分结构,并综合考虑改善土壤养分的森林经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物种多样性 结构方程模型 驱动力分析 林分空间结构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1974—2020年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积雪变化及其与地面、空气温度的关系
2
作者 宝乐尔其木格 张秋良 郝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5个气象站1974—2020年逐日气温、地面温度、积雪深度资料,利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积雪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积雪物候变化及积雪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冻土区积雪深度年内变化呈单峰型,积雪深...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5个气象站1974—2020年逐日气温、地面温度、积雪深度资料,利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积雪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积雪物候变化及积雪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冻土区积雪深度年内变化呈单峰型,积雪深度最大出现在2月,平均17.9 cm,年积雪日数为161.5 d,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最大月份不重合。年均积雪深度为10.6 cm,最大积雪深度平均为22.6 cm,近47 a年均积雪深度呈弱的上升趋势。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终日显著提前,使得积雪持续日数明显缩短。研究区年均积雪深度和冷季地面−雪面温差呈较好的正相关,年最大积雪深度和冷季地面−雪面温差亦呈较好的正相关,积雪深度越大其对地面的隔热作用越大,年均积雪深度每增加1 cm,地面−雪面温差升高0.4211℃,年最大积雪深度每增加1 cm,地面−雪面温差升高0.2889℃,年均积雪深度对冷季地面−雪面温差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多年冻土区 积雪物候 地面−雪面温差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北部十五里桥地区磁场特征及成矿预测
3
作者 杨亮 邰振华 +2 位作者 孙桐 商宇航 李向文 《黄金》 CAS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十五里桥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漠河前陆盆地东南部,属典型森林沼泽浅覆盖区,直接获取地质信息难度大。在1∶5万磁法数据综合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矿产、化探等信息,建立区域成矿预测模型、圈定成矿预测区,为十五里桥地区找矿等工作提... 十五里桥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漠河前陆盆地东南部,属典型森林沼泽浅覆盖区,直接获取地质信息难度大。在1∶5万磁法数据综合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矿产、化探等信息,建立区域成矿预测模型、圈定成矿预测区,为十五里桥地区找矿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小比例尺物探信息。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十五里桥地区各类地质单元磁场区分明显,火山岩地层表现为高磁化率、高剩余磁场强度,早白垩世侵入岩次之,沉积岩地层表现为低磁化率、低剩余磁场强度;高磁异常梯度带为成矿有利部位,沉积岩区磁异常值为20~80 nT,火山岩区磁异常值为120~180 nT;圈定Ⅱ级成矿预测区3处,Ⅲ级成矿预测区5处。其中,Ⅱ级成矿预测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综合信息强度高,找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特征 覆盖区 找矿潜力 成矿预测 十五里桥地区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新林地区早古生代高分异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4
作者 张俊涛 朱云海 +6 位作者 张克信 胡智英 姚东红 李杨 刘莉莉 杜宾银 娄允赫 《华南地质》 CAS 2023年第2期292-308,共17页
大兴安岭北段的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分布于新林-喜桂图缝合带东北缘漠河、塔河等地,而该时期缝合带西南缘的岩浆活动报道甚少,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新林地区构造混杂岩带中的花岗岩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 大兴安岭北段的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分布于新林-喜桂图缝合带东北缘漠河、塔河等地,而该时期缝合带西南缘的岩浆活动报道甚少,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新林地区构造混杂岩带中的花岗岩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以探讨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岩脉岩性以正长花岗岩为主,二长花岗岩次之。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正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502±2 Ma,属于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岩石具高硅(SiO2含量为74.25%~75.60%)、富碱(碱含量介于7.30%~8.22%之间),贫铁、镁、钙、钛、磷,高钾钙碱性,过铝质,中等负Eu异常的特征;富集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贫Zr、Hf、Nb、Ta、Ti等高场强元素,10000×Ga/Al值和Zr+Nb+Ce+Y值均低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值,锆石饱和温度(696~718℃)较低,P2O5与SiO2呈负相关性,Rb/Sr、Rb/Ba和K/Rb等比值均较低,指示其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浆锆石的εHf(t)值变化于范围较大,为-12.9~+2.9,表明其源区可能为不均一的地壳源区,且以中―新元古代新生地壳为主。岩浆锆石两阶段模式年龄反映额尔古纳地块在古元古代和中―新元古代期间曾发生两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本文认为该岩脉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其成因可能与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碰撞结束后加厚的岩石圈构造伸展垮塌过程中幔源岩浆底侵引起地壳部分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 被引量:40
5
作者 武广 王国瑞 +3 位作者 刘军 周振华 李铁刚 吴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7-1150,共24页
文章以大兴安岭北部内生金属矿床、海相火山岩型硫铁矿矿床和砂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按照矿床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其划分为7个矿床成矿系列,即:多宝山地区与加里东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钼矿床成矿系列,呼玛地区与华力西期辉长... 文章以大兴安岭北部内生金属矿床、海相火山岩型硫铁矿矿床和砂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按照矿床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其划分为7个矿床成矿系列,即:多宝山地区与加里东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钼矿床成矿系列,呼玛地区与华力西期辉长岩和花岗岩有关的铁、钛、金矿床成矿系列,伊尔施_黑河地区与华力西期花岗岩和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铁、铜、锌、硫铁矿矿床成矿系列,牙克石地区与华力西期海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铁、锌、硫铁矿矿床成矿系列,得尔布干地区与印支期_燕山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铅、锌、银、铜、钼、金矿床成矿系列,伊尔施_呼玛地区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铁、锌、铜、钼、钨矿床成矿系列和黑龙江流域与第四纪冲积沉积作用有关的砂金矿床成矿系列。大兴安岭北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表明,从奥陶纪到新生代该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7个主要的构造演化及成矿时期,依次出现奥陶纪岛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泥盆纪陆块边缘拉张环境的岩浆型和热液脉型矿床、泥盆纪—石炭纪俯冲_碰撞环境的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石炭纪弧后盆地环境的海相火山岩型矿床、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俯冲_碰撞_后碰撞环境的斑岩型、热液脉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矽卡岩型矿床、早侏罗世—早白垩世俯冲环境的斑岩型、热液脉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矽卡岩型矿床和新生代地壳差异运动带砂金矿床。大兴安岭北部优势矿种为铜、钼、金、银、铅、锌,主攻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热液脉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冲积型和海相火山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金属矿床 矿床成矿系列 成矿谱系 区域成矿规律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新林地区倭勒根群大网子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6
作者 孙巍 迟效国 +4 位作者 潘世语 张蕊 权京玉 范乐夫 王利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大兴安岭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自北向南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倭勒根群主体分布于额尔古纳地块,前人将其归属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对新林地区倭勒根群大网子组的上部变火山岩段和下部变沉积岩段进行了锆石LA-ICP-M... 大兴安岭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自北向南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倭勒根群主体分布于额尔古纳地块,前人将其归属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对新林地区倭勒根群大网子组的上部变火山岩段和下部变沉积岩段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测试结果显示:上部变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430.7±4.1)Ma,属早志留世;下部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最小峰值年龄为(480.1±2.9)Ma,指示其沉积时间不早于早奥陶世。综合文献资料确定:新林地区倭勒根群浅变质岩系是一套时间跨距从寒武纪到早志留世的岩石地层组合,而非新元古代-早寒武世;新林蛇绿岩的构造侵位时间不早于早奥陶世;新林地区的大网子组、兴隆沟地区的早奥陶世沉积与多宝山-伊尔施早奥陶世火山弧构成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早奥陶世弧-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新林地区 倭勒根群 锆石U-PB定年 火山岩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砂宝斯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22
7
作者 武广 李忠权 +2 位作者 糜梅 刘军 朱明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8,共8页
通过对不同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等的分析,研究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并探讨矿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另有少量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N2,CH4,CO2... 通过对不同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等的分析,研究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并探讨矿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另有少量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N2,CH4,CO2和H2O。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56℃~365℃(平均267℃),流体盐度介于5.4%~6.3%(平均5.9%),流体密度为0.82 g/cm3~0.87 g/cm3(平均0.86 g/cm3);成矿晚期辉锑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64℃~224℃(平均182℃),流体盐度介于7.2%~8.3%(平均7.7%),流体密度为0.93 g/cm3~0.96 g/cm3(平均0.95g/cm3);成矿后期石英大脉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29℃~253℃(平均184℃),流体盐度介于5.4%~11.2%(平均7.6%),流体密度为0.88 g/cm3~0.98 g/cm3(平均0.95 g/cm3)。从主成矿期、成矿晚期到成矿后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降低、盐度增加、密度增大,表明随着流体的演化,变质流体逐渐减少,而地层建造水增加。主成矿期流体压力介于62 MPa^73 MPa(平均65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6.3 km^6.9 km(平均6.5 km)。砂宝斯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造山型金矿类似,应属造山型,其形成于蒙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造山型金矿 砂宝斯金矿 上黑龙江盆地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监测进展 被引量:39
8
作者 常晓丽 金会军 +6 位作者 何瑞霞 荆宏远 李国玉 王永平 罗栋梁 于少鹏 孙海滨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100,共8页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多年冻土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多年冻土的存在和分布受植被、积雪等局地因素的影响十分显著,形成了独特的兴安-贝加尔型多年冻土.随着该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年冻土对寒区环境以及工程生产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几年来...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多年冻土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多年冻土的存在和分布受植被、积雪等局地因素的影响十分显著,形成了独特的兴安-贝加尔型多年冻土.随着该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年冻土对寒区环境以及工程生产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几年来逐步在大兴安岭北部建立了以多年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监测网络,包括多年冻土地温监测网络、自动气象站、雪特性观测系统、活动层温度-水分观测系统以及地面融沉监测断面,获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据和成果.做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及其周围植被、气候及冻土灾害的监测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多年冻土 监测网络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新林地区大乌苏混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玉 孙加鹏 +4 位作者 王献忠 张文强 杨华本 梁中恺 徐立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3-1405,共23页
新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处在塔源—新林—喜桂图断裂之上,西侧为额尔古纳地块,东侧为兴安地块。前人研究认为本区的"倭勒根群"为有序地层,通过野外观察及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地层是经历了多期次的变质变形作用,由多个构造岩... 新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处在塔源—新林—喜桂图断裂之上,西侧为额尔古纳地块,东侧为兴安地块。前人研究认为本区的"倭勒根群"为有序地层,通过野外观察及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地层是经历了多期次的变质变形作用,由多个构造岩块堆叠和拼贴起来的非史密斯地层单位。对新林地区大乌苏混杂岩的基质及岩块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测试结果显示,岩块中细碧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477.3±2.7)Ma,基质中变质石英砂岩的最小峰值年龄为468 Ma,限定其沉积时间为早奥陶世。而本地区二长花岗岩测年的结果为300 Ma,综合文献资料并结合本区构造特点,认为大乌苏混杂岩实际上是一套时间跨距从早奥陶世到晚石炭世的非史密斯地层。地球化学特征上,蛇绿岩残片低Si O2,属钙碱性或拉斑玄武岩系列玄武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中Eu无异常或弱正异常,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富集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可以推测在兴隆—呼玛弧后盆地进一步拉伸过程中,本区形成具有洋壳性质的大洋,同时在岛弧上形成细碧-角斑岩及中基性火山岩,在弧前形成砂泥质浊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新林地区 大乌苏混杂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弧前环境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红水泉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芝 迟效国 +3 位作者 赵秀羽 孙巍 潘世语 胡兆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红水泉组广泛出露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主要由杂砂岩、砂板岩、碳酸盐岩和凝灰岩组成,含腕足、珊瑚和苔藓虫化石,时代为早石炭世。对额尔古纳右旗和扎兰屯地区的红水泉组砂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87个谐和-近谐和... 红水泉组广泛出露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主要由杂砂岩、砂板岩、碳酸盐岩和凝灰岩组成,含腕足、珊瑚和苔藓虫化石,时代为早石炭世。对额尔古纳右旗和扎兰屯地区的红水泉组砂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87个谐和-近谐和年龄主要分布在4个年龄区间:353~379Ma,峰值年龄约为366Ma;428~473Ma,峰值年龄约为441Ma和464Ma;487~521Ma,峰值年龄约为502Ma;1790~1 943Ma,峰值年龄约为1 848Ma。其中:约366、441、464和502Ma的峰值年龄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的岩浆事件基本吻合,1 848Ma的峰值年龄普遍存在于2个地块,说明红水泉组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约366Ma的峰值年龄反映沉积物部分来自大兴安岭北部晚泥盆世火山弧,物源区具有双向性(古老陆壳和火山弧)。结合区域早石炭世沉积特征认为红水泉组为一套弧后盆地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水泉组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大兴安岭北部:地质测年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南华系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郭灵俊 陈志勇 +3 位作者 孟二根 王忠 武利文 郝俊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26-830,共5页
莫尔道嘎镇等3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原青白口系佳疙瘩组的含义进行了重新厘定。新厘定的佳疙瘩组剔除了原组内的石英岩、片岩和部分构造片岩,其岩石组合下部为片理化绢云母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变质粉细砂岩等,上部为绢云母千枚岩... 莫尔道嘎镇等3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原青白口系佳疙瘩组的含义进行了重新厘定。新厘定的佳疙瘩组剔除了原组内的石英岩、片岩和部分构造片岩,其岩石组合下部为片理化绢云母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变质粉细砂岩等,上部为绢云母千枚岩、绢云母板岩、炭质板岩夹变安山岩、结晶灰岩。该组底部与古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大理岩呈断层接触,顶部与震旦系额尔古纳河组结晶灰岩呈整合接触。在绢云母板岩、泥灰岩、细晶灰岩中采到大量微古植物:Lophosphaeridium,Lophominuscu-la,Trachysphaeridium和Symplasosphaeridium,在佳疙瘩组剖面中上部的变安山岩夹层中首次获得单颗粒锆石U-Pb蒸发法年龄723Ma±42Ma,证实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南华系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 佳疙瘩组 南华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甲乌拉铅锌银矿床Rb-Sr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9
12
作者 李铁刚 武广 +3 位作者 刘军 胡姸青 张云付 罗大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7-270,共14页
甲乌拉铅锌银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南西150km。矿床产于中蒙古-额尔古纳兴凯造山带南东缘之得尔布干断裂北西侧。本文在甲乌拉矿床选取7件闪锌矿和6件黄铁矿样品开展了Rb-Sr定年。获得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3.0±2.0M... 甲乌拉铅锌银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南西150km。矿床产于中蒙古-额尔古纳兴凯造山带南东缘之得尔布干断裂北西侧。本文在甲乌拉矿床选取7件闪锌矿和6件黄铁矿样品开展了Rb-Sr定年。获得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3.0±2.0Ma(MSWD=3.2),锶同位素初始值I Sr=0.71265;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2.0±3.0Ma(MSWD=5.7),锶同位素初始值ISr=0.71267;闪锌矿与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2.7±1.3Ma(MSWD=3.8),锶同位素初始值ISr=0.71266。上述定年结果表明,甲乌拉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初期。甲乌拉矿床硫化物的Rb和Sr含量分别介于0.1034×10-6~7.367×10-6和1.301×10-6~7.148×10-6之间,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介于0.71238~0.71277之间,平均值为0.71264,暗示甲乌拉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甲乌拉矿床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Rb-Sr定年 成矿时代 成矿物质来源 甲乌拉铅锌银矿床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凤凰山地区英云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与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郭宇飞 杨言辰 +2 位作者 韩世炯 谈艳 薄军委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6-1417,共12页
凤凰山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过渡带,该区广泛分布着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组成的兴华渡口群古老块体。本次研究发现凤凰山地区内还有古老的侵入体——英云闪长岩,零星分布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内。本文以凤凰山地区英... 凤凰山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过渡带,该区广泛分布着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组成的兴华渡口群古老块体。本次研究发现凤凰山地区内还有古老的侵入体——英云闪长岩,零星分布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内。本文以凤凰山地区英云闪长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的主、微量元素测试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英云闪长岩属于过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P、Sr、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呈中等负铕异常(δEu=0.64~0.69),表现出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英云闪长岩的锆石呈长柱状,具有清晰的环带,显示出岩浆锆石的特征,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07.7±2.2)Ma,表明其侵位时代为新元古代。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该地区新元古代英云闪长岩的形成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碰撞影响,是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过渡带地壳增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英云闪长岩 新元古代 凤凰山地区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大兴安岭北部蒙古栎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周晓峰 张远东 +2 位作者 孙慧珍 柴一新 王义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35-1040,共6页
通过对气象因子和样地数据分析表明 ,2 0余年来大兴安岭北部气候趋于变暖 ,低海拔地带蒙古栎呈现明显的进展趋势 ,演替趋于以蒙古栎为优势种的阔叶林 ,海拔较高地带蒙古栎更新不良 ,演替趋于兴安落叶松和几种阔叶树的混生林。蒙古栎种... 通过对气象因子和样地数据分析表明 ,2 0余年来大兴安岭北部气候趋于变暖 ,低海拔地带蒙古栎呈现明显的进展趋势 ,演替趋于以蒙古栎为优势种的阔叶林 ,海拔较高地带蒙古栎更新不良 ,演替趋于兴安落叶松和几种阔叶树的混生林。蒙古栎种群发展与干暖化具有一致性。在各类气象因子中 ,5月均低温是影响蒙古栎更新的决定性因子 ;由海拔升高引起的区域干燥度降低也是影响更新的重要因子 ,这也说明蒙古栎对冷湿生境的不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兴安岭北部 蒙古栎 种群动态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新林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如江 孙德有 +3 位作者 苟军 王广婷 杨东光 李旭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2期309-323,共15页
对额尔古纳地块东南部新林镇附近的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Lu-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141.1~123.8 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新林石英二长岩-花岗岩高硅较富铝贫镁,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 对额尔古纳地块东南部新林镇附近的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Lu-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141.1~123.8 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新林石英二长岩-花岗岩高硅较富铝贫镁,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中等-弱负Eu异常(δEu=0.53~0.72),轻重稀土分异比较明显[(La/Yb)_N=12.42~25.38];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LREE,高场强元素Ti、Nb、Ta、P和HREE表现出亏损。新林石英二长岩-花岗岩具有高Sr、低Yb及低Y的特征,且相对富K,属于C型埃达克岩,形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Lu-Hf同位素研究显示其ε_(Hf)(t)为2.1~6.2,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025~786 Ma,认为其岩浆源区为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林 埃达克 锆石年龄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小伊诺盖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武广 陈衍景 +2 位作者 糜梅 朱明田 刘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小伊诺盖沟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地块,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产于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具有明显区别。本文通过矿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成矿流体性质,探... 小伊诺盖沟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地块,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产于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具有明显区别。本文通过矿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成矿流体性质,探讨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3种类型。气相成分以CO2为主,其次是H2O,总体属NaCl-H2O-CO2体系;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低,介于2.1%-8.5%NaCl eqv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69-493℃之间,平均为295℃,属中温热液矿床。其成矿压力为38—172MPa,平均93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4—11km,平均8km。小伊诺盖沟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造山型金矿类似,应属造山型金矿,其形成于蒙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造山型金矿 小伊诺盖沟金矿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130Ma火山岩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兴洲 刘洋 +2 位作者 曾振 张宏涛 崔维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大兴安岭地区北部广泛发育一套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组合,这套组合下部以粗面岩-粗安岩为主,上部以流纹岩为主,二者的形成时代完全一致,锆石年龄均为130Ma,对应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火山岩以富硅、碱... 大兴安岭地区北部广泛发育一套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组合,这套组合下部以粗面岩-粗安岩为主,上部以流纹岩为主,二者的形成时代完全一致,锆石年龄均为130Ma,对应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火山岩以富硅、碱及贫镁为特征,且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都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反映其同源演化的特点。火山岩时代与相邻正常沉积地层中化石组合时代的对比结果表明,这套火山岩与其上下正常沉积地层的沉积时代是连续演化的。火山岩之下南屯组的化石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对应的数值年龄为139~132 Ma,之上大磨拐河组—伊敏组的化石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晚期—芭蕾姆期,对应的数值年龄为129~125 Ma。这一证据揭示,大兴安岭北部在139~125Ma的早白垩世期间经历了连续的沉积—火山—沉积作用演化过程,反映了该区当时伸展盆地的演化特点。其中,约130 Ma的火山岩是该区一次重要的区域性火山岩喷发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火山岩 130 MA 早白垩世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大白山高山林线动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7
18
作者 常锦峰 王襄平 +1 位作者 张新平 林鑫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3-711,共9页
高山林线植被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大白山高山林线的树木生长和群落更新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火干扰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林线树木的生长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但其敏感性随着海拔的降低... 高山林线植被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大白山高山林线的树木生长和群落更新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火干扰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林线树木的生长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但其敏感性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减弱;在高海拔,林线树木的径向生长与上年生长季后期(8月)降水负相关,而与上年初秋(9月)温度正相关,这些限制作用随着海拔的降低而逐渐消失;与此相反,低海拔树木生长与当年冬末春初(3月)的温度负相关,但随着海拔上升这种限制作用消失。分析结果还表明,本地区的群落更新主要受火干扰驱动,而与气候变化没有显著关系。不同树种在火灾后更新的时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又因海拔的不同而异,反映出不同树种的更新策略及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差异。大兴安岭北部的高山林线在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群落更新动态等方面均与干旱区林线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气候条件、树种、更新驱动力等方面的不同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林线 树轮年代学 气候变化 群落更新 大兴安岭北部 火干扰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上古生界极低级变质温度——来自碳质物拉曼光谱的证据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大千 王岩泉 +3 位作者 沙茜 王春光 陈旭 马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使用Renishaw System-1000型激光拉曼光谱仪,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上古生界泥质岩石碳质物的拉曼光谱特征及其对形成温度的表征,探讨了拉曼光谱参数与镜质体反射率(Ro)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碳质物不具有石墨的拉曼... 使用Renishaw System-1000型激光拉曼光谱仪,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上古生界泥质岩石碳质物的拉曼光谱特征及其对形成温度的表征,探讨了拉曼光谱参数与镜质体反射率(Ro)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碳质物不具有石墨的拉曼光谱谱带吸收峰,揭示了地层的变质程度未达到低绿片岩相。利用此次经过完善建立的拉曼光谱地质温度计,对大兴安岭北部上古生界泥质岩石变质温度的估算结果主要为270~320℃,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遭受了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程度属近变质带。依据碳质物拉曼光谱参数与镜质体反射率的相互关系,估算研究区有机质成熟度的Ro值主要分布为3.03%~4.23%,与实测Ro值吻合,表明有机质演化处于过成熟阶段,泥质岩石具有生烃的能力,部分层位可能具有形成油气资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上古生界泥质岩石 碳质物拉曼光谱 镜质体反射率 地质温度计 极低级变质作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诺敏河地幔金云母及钾质地幔熔体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隋建立 李霓 +1 位作者 樊祺诚 徐义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87-3594,共8页
在大兴安岭北部诺敏河第四纪钾质火山岩携带的地幔捕虏体中,发现少量金云母矿物和富钾地幔熔体。金云母颗粒大小1~5mm,呈网脉状充填在橄榄石和辉石、石榴子石等地幔矿物间隙。电子探针研究表明地幔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石榴石... 在大兴安岭北部诺敏河第四纪钾质火山岩携带的地幔捕虏体中,发现少量金云母矿物和富钾地幔熔体。金云母颗粒大小1~5mm,呈网脉状充填在橄榄石和辉石、石榴子石等地幔矿物间隙。电子探针研究表明地幔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石榴石等矿物几乎不含钾质成分(K2O<0.01%),而金云母矿物成分具有高钾(K2O^10%)、高钛(Ti O25.41%~7.74%)的特点,暗示区域地幔钾的富集与金云母矿物有密切关系。地幔金云母的成因往往与富钾地幔流体/熔体的交代作用有关,在地幔捕虏体矿物反应边的硅酸盐熔体(囊体)中,发现富硅、富钾的熔体,K2O 4%~8%。结合前人地幔熔体研究,认为区域地幔经历了多期、不同成分地幔熔体的富集作用,其中富钾熔体对地幔钾质成分的富集起到重要作用。诺敏钾质火山正是富钾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钾质熔体成分的来源可能与俯冲再循环的壳源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敏河火山 地幔捕虏体 高钛金云母 钾质地幔熔体 钾质火山成因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