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思路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旭 尹跃虎 向道丽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4期59-63,共5页
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本文通过论述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总结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工作的经验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现状,提出林... 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本文通过论述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总结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工作的经验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现状,提出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具体思路,为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林木种质资源 保护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植被对冻土地温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常晓丽 金会军 +5 位作者 于少鹏 孙海滨 何瑞霞 罗栋梁 孙广友 吕兰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138-5147,共10页
植被常常通过反射太阳辐射、遮阳、蒸腾散热、阻风挡雪、保水吸水等来影响下伏多年冻土。但是不同的植被类型,对下伏冻土热状况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探讨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植被对冻土的影响,选取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实验区杜香-真藓-落... 植被常常通过反射太阳辐射、遮阳、蒸腾散热、阻风挡雪、保水吸水等来影响下伏多年冻土。但是不同的植被类型,对下伏冻土热状况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探讨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植被对冻土的影响,选取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实验区杜香-真藓-落叶松林、真藓-落叶松林、塔头-落叶松林、柴桦落叶松林和伊图里河镇原冻土观测场塔头湿地5种典型林型,分析不同林型对冻土的温度和冻融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林型的不同组分,由于反射率、覆盖度和根系吸水能力的差别,使得各种林型下的地面温度也不相同。在夏季,月平均地面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真藓-落叶松林、杜香-真藓-落叶松林、伊图里河塔头湿地、柴桦落叶松林和塔头落叶松林。由于塔头落叶松林存在乔木层和灌木层,与伊图里河塔头湿地相比,8月份平均地面温度差值低10℃以上。柴桦落叶松林两个钻孔的对比实验表明,铲除地表植被会使活动层0.8 m以上部分的地温升高,并且主要发生在8、9、10月份。对冻土而言,林区植被暖季降温的贡献大于冷季增温的贡献。另外,塔头-落叶松林根系吸水能力最强,这种林型下的土壤开始融化和冻结的日期最晚,冻结初期地面降温速率为0.1℃/d,而0.2 m以下降温速率几乎为零。同样柴桦落叶松林的塔头根系吸水能力使得其0.5 m和0.8 m的降温速率低于除塔头落叶松林外的其他林型,但是地面上植物的凋零和枯萎会加快地面的冻结速率。真藓-落叶松林的乔灌木层发育不好,地面降温速率大于杜香-真藓-落叶松林和伊图里河塔头湿地,而伊图里河塔头湿地由于没有乔灌木层的庇护,地面以下的降温速率高于其他林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不同林型 多年冻土温度 冻结速率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地闪放电特征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东方 宣越健 +7 位作者 刘继明 张其林 房广洋 曹冬杰 张伟伟 张廷龙 刘明远 刘晓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利用2009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展的雷暴及闪电的多站GPS同步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闪放电特征。通过对464次地闪资料的分析,发现具有单次回击的地闪所占的比例高达69%,且正地闪比例较高,达到了22%。对连续电流的统计表明,约有... 利用2009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展的雷暴及闪电的多站GPS同步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闪放电特征。通过对464次地闪资料的分析,发现具有单次回击的地闪所占的比例高达69%,且正地闪比例较高,达到了22%。对连续电流的统计表明,约有27%的地闪伴随有连续电流过程且长连续电流过程主要出现在具有单次回击的负地闪中,其平均持续时间为127.4ms。进一步分析发现连续电流的持续时间与引发连续电流的回击电场变化及其回击之前击间间隔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引发连续电流回击电场变化及其之前击间间隔越小,连续电流持续时间越长。对两次正地闪的拟合研究表明,二者释放的电荷量相当可观,分别为38C、36C,海拔高度分别为7.6km、7.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雷暴 地闪 连续电流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灾规律及概率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骞 胡先锋 +2 位作者 杨传凤 吕庆利 耿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153,共5页
运用大兴安岭2000—2008年森林火灾和气象资料,对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该地区雷击火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运用距离权重反比法对雷击火数据、雷电数据和气象要素资料的选取、匹配,通过对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建立雷击火... 运用大兴安岭2000—2008年森林火灾和气象资料,对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该地区雷击火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运用距离权重反比法对雷击火数据、雷电数据和气象要素资料的选取、匹配,通过对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建立雷击火与气温、湿度、气压、雷电数据等相关气象要素的火险报警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率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森林火灾 雷击火 概率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火烧迹地木腐菌主要类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余长军 戴玉成 王政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781-1784,共4页
对大兴安岭林区火烧迹地的 17种主要木腐菌进行了报道 ,并就它们的生态习性和生态功能进行探讨 .通过对火烧林分和非过火林分主要木腐菌类群变化的研究 ,确定在火烧迹地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先锋菌物主要有 8种 ,常见菌 4种 ,以及... 对大兴安岭林区火烧迹地的 17种主要木腐菌进行了报道 ,并就它们的生态习性和生态功能进行探讨 .通过对火烧林分和非过火林分主要木腐菌类群变化的研究 ,确定在火烧迹地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先锋菌物主要有 8种 ,常见菌 4种 ,以及在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中的珍稀和濒危的木腐菌 3种 ,并探讨了珍稀或濒危菌物的保护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木腐菌 生态功能 大兴安岭林区 生态系统 寒温带针叶林
下载PDF
1972—2005年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特征及其与干旱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贾丙瑞 周广胜 +1 位作者 于文颖 方东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105,共7页
对1972—2005年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特征及其与Palmer干旱指数(PDSI)和Keetch-Byram干旱指数(KBDI)的关系分析表明:雷击火主要发生在5—9月,峰值出现在6月,约占全年雷击火次数的42%;雷击火的最大过火面积出现在5月和6月,约占全年过火总... 对1972—2005年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特征及其与Palmer干旱指数(PDSI)和Keetch-Byram干旱指数(KBDI)的关系分析表明:雷击火主要发生在5—9月,峰值出现在6月,约占全年雷击火次数的42%;雷击火的最大过火面积出现在5月和6月,约占全年过火总面积的85%。雷击火发生次数和面积的月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不同干旱指数的动态不同,其中KBDI的月动态呈单峰型曲线变化,5,6,7月最干旱;而PDSI则呈弱单峰型曲线变化,5月较干旱,6月和7月则较湿润。雷击火的年发生次数与9月的PDSI(R2=0.47,P<0.01)或6月和8月的KBDI(R2=0.57,P<0.01)关系密切,年过火总面积则与8月的PDSI(R2=0.20,P<0.01)或6月的KBDI(R2=0.40,P<0.01)有一定的关系。KBDI更适于描述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火 Palmer干旱指数(PDSI) Keetch-Byram干旱指数(KBDI)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多年冻土退化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周梅 余新晓 冯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2年第4期44-47,共4页
大兴安岭是中国东北最大的原始林区 ,也是中国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区。长期以来 ,人们忽略了引起大兴安岭森林环境恶化的多年冻土退化问题。本文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引起大兴安岭多年冻土退化的驱动力因素 ,揭示大兴安岭多年... 大兴安岭是中国东北最大的原始林区 ,也是中国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区。长期以来 ,人们忽略了引起大兴安岭森林环境恶化的多年冻土退化问题。本文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引起大兴安岭多年冻土退化的驱动力因素 ,揭示大兴安岭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冻土退化 气候变化 人口变化 森林环境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火灾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32
8
作者 于文颖 周广胜 +2 位作者 赵先丽 谢艳兵 贾庆宇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对1970—2006年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过火次数与过火面积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是大兴安岭林区火灾易发季节,4—6月易引发较大等级的森林火灾;雷击是引起该地区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雷击火灾多集中在春季和夏季,6月为雷击... 对1970—2006年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过火次数与过火面积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是大兴安岭林区火灾易发季节,4—6月易引发较大等级的森林火灾;雷击是引起该地区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雷击火灾多集中在春季和夏季,6月为雷击火多发月;年尺度上,降水量与过火次数呈显著相关,气温与过火面积呈显著相关;月尺度上,气温与过火次数呈显著相关,风速、相对湿度与过火面积呈显著相关;日尺度上,过火次数与最高气温呈显著相关,过火面积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相关;但复相关系数较小,表明对森林火灾的预测不能仅仅选取气象因子,更要考虑火源及可燃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雷击火 影响因子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秋良 边玉明 +3 位作者 代海燕 王冰 冯丽红 王美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09-1916,共8页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呈显著增多趋...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呈显著增多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显著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所有站点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呈上升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下降趋势,但空间差异明显。极端低温天气主要受27、18、11、7 a时间尺度周期影响。极端高温天气28 a左右周期振荡最为强烈,视为第一主周期,对极端高温天气影响最为显著,在2018年以后的大约8 a间(2019~2026年)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会更加频繁。生物生长季受28 a时间尺度周期影响,且在2015~2022年生物生长季天数增长处于偏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MORLET小波 年际变化 大兴安岭林区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电荷源的反演 被引量:6
10
作者 武智君 郄秀书 +3 位作者 王东方 宣越健 刘明远 王志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3-796,共14页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利用2010年7月14日一次过境雷暴多站同步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雷暴成熟阶段的15次负地闪(包含57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利用2010年7月14日一次过境雷暴多站同步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雷暴成熟阶段的15次负地闪(包含57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流过程)中和的电荷源进行了拟合。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1.0 C(范围为0.1-5.0 C),20%的继后回击中和电荷量大于首次回击,继后回击与首次回击中和电荷量的比为0.1-6.1,平均为0.8±1.0。单次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3.8 C(范围为0.4-7.3 C),连续电流期间通道中的平均电流估计为25.3 A(范围4.9-50.8 A),一次负地闪中和的总电荷量平均为6.4 C(范围为1.4-12.4 C)。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的高度分布与雷暴云的发展有关,对应的环境温度为-10—-25℃。在雷暴成熟阶段前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高度从5.0 km缓慢上升至10.5 km;在雷暴成熟阶段后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从9.0 km下降到6.0 km,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也较前期减小约一个量级。与雷达回波的叠加显示,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源主要位于大于40 dBz的强对流中心区,部分位于30—40 dBz的强回波区边缘或较弱的回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电荷源 负地闪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低效林补植改造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湃 李应珍 +1 位作者 杨雪峰 樊冬温 《森林工程》 2016年第3期36-39,共4页
本文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对大兴安岭林区低效林补植改造工程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从清林作业、整地作业和补植作业3个方面着手,提出了3个作业过程的输入、转化以及输出技术要求,并依次分析了三个作业过程对作业区生态效应的影响,体现... 本文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对大兴安岭林区低效林补植改造工程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从清林作业、整地作业和补植作业3个方面着手,提出了3个作业过程的输入、转化以及输出技术要求,并依次分析了三个作业过程对作业区生态效应的影响,体现了补植改造工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保持和提高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与效益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林 补植改造 生态效应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湿地生态水环境失调机理探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那平山 张明如 徐树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4-116,共3页
阐述了大兴安岭林区湿地特征和生态水环境失调机理,指出该区大气转暖期的温室效应增加,原始森林被砍伐,湿地排水造林,三者相互制约,促使降水径流加速,冻结滞水层融深和融水量加大,地面蒸发作用增强,并人为加大湿地及其流域内地表积水和... 阐述了大兴安岭林区湿地特征和生态水环境失调机理,指出该区大气转暖期的温室效应增加,原始森林被砍伐,湿地排水造林,三者相互制约,促使降水径流加速,冻结滞水层融深和融水量加大,地面蒸发作用增强,并人为加大湿地及其流域内地表积水和地下径流向山地河谷排泄,导致湿地生态水环境失调,由此造成大兴安岭针叶森林、冻结滞水层分布区向北和高海拔退缩,森林生态水环境随之失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湿地 生态水环境 失调机理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时限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岳金柱 冯仲科 姜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28-131,共4页
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频、损失大、危害重、扑救难等特点,在分析影响其发生、蔓延与扑救的主要因子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灭火时限的经验统计模型,经回归拟合和预... 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频、损失大、危害重、扑救难等特点,在分析影响其发生、蔓延与扑救的主要因子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灭火时限的经验统计模型,经回归拟合和预测检验,其平均相对误差小于8.60%.该模型可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时限预测与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限预测 多元线性回归 模型构建 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抚育工程系统输出特性和转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雪峰 樊冬温 +1 位作者 李应珍 李湃 《森林工程》 2015年第1期34-37,共4页
为提高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抚育工程作业质量和工程成效,采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根据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功能和林木的结构特点,对大兴安岭林区最主要的三种抚育类型(透光抚育、生长伐抚育、生态疏伐抚育)的直接输出特性、长效输出特... 为提高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抚育工程作业质量和工程成效,采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根据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功能和林木的结构特点,对大兴安岭林区最主要的三种抚育类型(透光抚育、生长伐抚育、生态疏伐抚育)的直接输出特性、长效输出特性和转化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运行控制和统计学理论,通过调整输出特性偏移量、输出特性标准偏差和输出特性公差要求,提高工程能力,进而优化输出特性,最终实现提高工程作业质量和工程成效的目的。对输出特性和转化特性的分析研究,为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抚育工程技术要求标准的产出提供基础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森林抚育 输出特性 转化特性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灾气候成因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郝润全 高建国 杨勇 《气象科技》 2008年第1期87-90,共4页
利用1981-2004年气象和雷击火灾资料,研究气候条件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灾发生的影响,进而分析该地区雷击火灾多发的气候原因。结果表明:①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灾发生次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5-7月,出现时间为5月1... 利用1981-2004年气象和雷击火灾资料,研究气候条件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灾发生的影响,进而分析该地区雷击火灾多发的气候原因。结果表明:①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灾发生次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5-7月,出现时间为5月12日到7月16日,多发生在每日10:00-17:00;②雷击火灾的发生与近年来气温的升高密切相关,尤其是5-7月气温和地温的升高,是引发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雷击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③5-7月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逐渐减小,使干旱程度不断加剧,导致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从1999年以后,雷击火灾次数呈明显上升的趋势;④气候的变干、变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是导致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灾频繁发生的主要气候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 森林火灾 气候成因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潜力与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平达 吕忠敏 王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75-178,共4页
为促进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汇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据此提出促进其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对策。结果表明: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优势是... 为促进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汇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据此提出促进其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对策。结果表明: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优势是丰富的森林资源、政策支持和森林碳汇项目的成功试点;劣势是森林资源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不高;机会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关战略的契机;威胁是人才、技术、法律和交易平台的支持不足,并且面临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应改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引进先进人才和技术,实现森林资源的质量提高和可持续经营,并建立独立的森林碳汇交易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森林碳汇 SWOT分析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意义、概况及对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荆立新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1-133,共3页
发展林业生产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生态、社会效益。大兴安岭是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每年生态效益达160亿元,同时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惟一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寒温带天然针叶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木... 发展林业生产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生态、社会效益。大兴安岭是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每年生态效益达160亿元,同时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惟一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寒温带天然针叶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因此,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要按照当地现有资源、环境和生产水平,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坚持走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林业生态经济 对策
下载PDF
2003年东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夏季火险形势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岳新 吴玉波 王金海 《森林防火》 2003年第3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2003年 东北林区 大兴安岭林区 夏季 火险 气候特征 森林防火工作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懿锋 孙浩进 《中国林业经济》 2014年第6期7-11,38,共6页
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林区凭借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在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然而,作为国家级限制开发区,林区在公益性事业运营经费、接替产业发展、生态移民、省内政策扶持等方面依然存在瓶颈,这些困难和... 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林区凭借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在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然而,作为国家级限制开发区,林区在公益性事业运营经费、接替产业发展、生态移民、省内政策扶持等方面依然存在瓶颈,这些困难和问题仅靠林区自身难以解决,还需要国家和黑龙江省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随着大兴安岭林区转型进入关键期,进一步推进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应结合区位特征和优势,完善生态功能区建设空间布局,发展生态农业、对俄合作区和生态旅游休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经济转型 生态功能区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郝润全 高建国 赵可新 《内蒙古气象》 2006年第3期25-26,共2页
利用多年雷击火资料,从多个时间尺度和空间分布区域分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以一般火灾和火警为主,重大火灾以上的火险发生概率较低,仅为9%;20世纪90年代后,雷击火发生次数有增多的... 利用多年雷击火资料,从多个时间尺度和空间分布区域分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以一般火灾和火警为主,重大火灾以上的火险发生概率较低,仅为9%;20世纪90年代后,雷击火发生次数有增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发生在5—7月份,出现时间为5月12日到7月16日,并多发生在每日上午10点到下午17点期间;在空间分布上,多出现在51°N以北、海拔800m以上山脉的腹地或山顶的落叶松—偃松林、樟子松—偃松林内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火 时空分布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