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8篇文章
< 1 2 2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及其在转录调控中的功能
1
作者 赵相东 王乐 +4 位作者 马卢杰 谢德宝 高梦迪 孟亚南 曾凡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3-753,共11页
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是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生物大分子形成凝聚体或无膜细胞器(membraneless organelles,MLOs)的基本组织原理。已发现生物大分子发生相分离需要一些典型的内在特征条件,如无序区域、模块化结构域、多价相互作... 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是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生物大分子形成凝聚体或无膜细胞器(membraneless organelles,MLOs)的基本组织原理。已发现生物大分子发生相分离需要一些典型的内在特征条件,如无序区域、模块化结构域、多价相互作用等。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在许多重要细胞活动中发挥关键功能,近年来基因转录调控中生物大分子相分离成为研究热点。RNA聚合酶、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超级增强子(super enhancers,SEs)等转录调控元件都通过相分离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转录调控过程中的相分离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形成的内在特征条件和相分离在转录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为理解基本细胞活动和癌症中的基因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膜细胞器 相分离 转录调控 生物大分子 癌症
原文传递
非内吞依赖型生物大分子药物胞质递送策略研究进展
2
作者 袁静静 郑宇钊 +1 位作者 徐晨枫 殷婷婕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生物大分子药物由于具有高效、高特异性等优点,已成为新一代治疗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分子稳定性差、易被酶解、难以跨越生物膜。传统的生物大分子药物纳米递送策略的有效性主要受限于溶酶体逃逸效率低,针对性开发非内吞依赖型的胞... 生物大分子药物由于具有高效、高特异性等优点,已成为新一代治疗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分子稳定性差、易被酶解、难以跨越生物膜。传统的生物大分子药物纳米递送策略的有效性主要受限于溶酶体逃逸效率低,针对性开发非内吞依赖型的胞质直接递送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细胞穿透肽、低pH插入肽、清道夫受体介导的非内吞作用、膜融合、内质网途径、硫醇介导、基于液-液相分离技术的非内体捕获型生物大分子药物胞内递送策略的效应机制和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技术转化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分子药物 细胞穿透肽 巯醇 入胞 内质网途径 膜融合
下载PDF
汽油中大分子硫醇催化转化反应过程强化
3
作者 刘锋 褚阳 +3 位作者 李会峰 李明丰 朱玫 张润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9-284,共6页
选择性脱除加氢后催化裂化汽油中的大分子硫醇硫,是低成本高效生产国六清洁汽油的有效方法。采用孔饱和浸渍法制备孔径不同的CoMo/Al2O3加氢催化剂,破碎至不同粒径后,对其进行硫化处理;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分别使用模拟催化裂化汽油和加氢... 选择性脱除加氢后催化裂化汽油中的大分子硫醇硫,是低成本高效生产国六清洁汽油的有效方法。采用孔饱和浸渍法制备孔径不同的CoMo/Al2O3加氢催化剂,破碎至不同粒径后,对其进行硫化处理;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分别使用模拟催化裂化汽油和加氢后催化裂化真实汽油进行评价,并考察工艺条件对催化剂脱除大分子硫醇的反应效果,采用原位吸附反应过程强化方法,强化大分子硫醇的选择性脱除。结果表明:加氢后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醇是汽油中烯烃与硫化氢化合生成的大分子硫醇,种类多,每一种硫醇的含量低;再生成硫醇的脱除反应在低温下受传质限制,硫化氢与烯烃再生成硫醇的化学反应达到热力学平衡,依靠目前MoS2类催化剂无法高效脱除,通过减小催化剂粒径和增大催化剂孔径的手段可有效减弱硫醇脱除反应的扩散限制,提高催化剂硫醇脱除效果,同时通过原位吸附反应过程强化方法将硫醇脱除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硫化氢移出反应区,避免硫化氢与烯烃再结合反应发生,可以在反应温度160℃、体积空速4h−1、反应压力0.3MPa、氢油体积比10的缓和条件下高效脱除大分子硫醇,低成本生产清洁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硫醇 催化裂化汽油 烯烃 过程强化
下载PDF
双重孔结构SiO_(2)的制备及其吸附生物大分子的性能
4
作者 赵俊琦 李昕 +2 位作者 孙斌 张晓昕 宗保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24,共5页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有序介孔模板剂和相分离诱导剂,通过相分离和溶胶-凝胶转化,合成了具有较小有序介孔和较大堆积介孔/大孔的双重孔结构SiO_(2)。结果表明,采用该双重孔结构SiO_(2)吸附模型生物大分子,其吸附量明显高于单一...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有序介孔模板剂和相分离诱导剂,通过相分离和溶胶-凝胶转化,合成了具有较小有序介孔和较大堆积介孔/大孔的双重孔结构SiO_(2)。结果表明,采用该双重孔结构SiO_(2)吸附模型生物大分子,其吸附量明显高于单一孔结构MCM-41型SiO_(2),显示双重孔结构SiO_(2)吸附大分子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剂 相分离 有序介孔 双重孔结构SiO_(2)材料 生物大分子
下载PDF
金属抗菌肽SIF4基于胞内生物大分子靶点的大肠杆菌非膜损伤抑菌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玉珍 肖怀秋 +3 位作者 刘淼 王琳 曾梦琪 赵谋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62-68,共7页
为阐明金属抗菌肽SIF4对食源性大肠杆菌基于胞内核酸和蛋白质靶点的非膜损伤抑菌机理,本实验对SIF4处理下胞内核酸生物合成情况进行研究,并对SIF4与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竞争性结合基因组DNA荧光光谱、与基因组DNA互作紫外光... 为阐明金属抗菌肽SIF4对食源性大肠杆菌基于胞内核酸和蛋白质靶点的非膜损伤抑菌机理,本实验对SIF4处理下胞内核酸生物合成情况进行研究,并对SIF4与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竞争性结合基因组DNA荧光光谱、与基因组DNA互作紫外光谱以及SIF4与基因组DNA的结合方式进行分析,同时对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SIF4可通过沟槽嵌入与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结合,对核酸生物合成抑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EB竞争性结合DNA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SIF4可通过嵌插结合和静电吸附竞争结合EB与基因组DNA的结合位点;与基因组DNA互作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SIF4与基因组DNA结合可改变其分子构象,但不断裂基因组DNA双链结构;圆二色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与SIF4结合后,基因组DNA碱基堆积力被削弱,双螺旋结构变得松散,基因组DNA结构由B构型向C型转变;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影响分析结果表明,SIF4可显著影响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其抑制效应与SIF4处理时间和处理剂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综上,SIF4可通过与基因组DNA进行静电吸附或嵌插结合进入到DNA沟槽,影响DNA复制、RNA转录生物量以及蛋白质翻译,从而实现大肠杆菌非膜损伤抑制。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基于核酸与蛋白质靶点的非膜损伤抑菌机理和食源性大肠杆菌生物防控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抗菌肽 大肠杆菌 胞内生物大分子 非细胞质膜损伤 抑菌机理
下载PDF
煤有机大分子碳结构石墨化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伍 杨文斌 +1 位作者 战星羽 李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5-868,共14页
煤化作用和石墨化作用共同控制煤的形成和演化,因煤物质成分、化学结构的复杂性和石墨化作用的特殊性,使得研究煤大分子结构热演化过程非常困难。为了探索煤化过程和石墨化过程中的大分子结构变化特征,通过煤质分析、固体核磁共振、高... 煤化作用和石墨化作用共同控制煤的形成和演化,因煤物质成分、化学结构的复杂性和石墨化作用的特殊性,使得研究煤大分子结构热演化过程非常困难。为了探索煤化过程和石墨化过程中的大分子结构变化特征,通过煤质分析、固体核磁共振、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黄金管热模拟等实验技术和Amsterdam Modeling Suite (AMS)量子化学计算技术,对不同煤阶煤和煤系石墨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从大分子量子化学角度构建不同煤阶煤的有机大分子结构,以揭示煤的有机质大分子碳结构演化及石墨化机制。(1)随着成熟度升高,煤大分子结构中芳香结构的占比逐渐增大,脂肪结构含量逐渐减小,芳碳率在无烟煤阶段达到0.9以上;(2)低煤级煤和中煤级煤大分子中2×2、3×3尺寸的芳香条纹含量占比最大,随着成熟度的升高优势方向(75°、90°和105°)条纹占比由26.47%增至50.10%,在无烟煤和高级无烟煤阶段出现芳香条纹堆叠现象;(3)利用构建的三维大分子结构模型开展热解模拟计算,发现随着模拟温度升高,芳香层片间距有规律的减小,从0.400 nm降至0.318 nm,这与低煤阶煤到高煤阶煤芳香层片层间距从0.467 5 nm降到0.368 0 nm的结果是一致的;(4)分析评价了煤石墨化过程中大分子结构体系的变化规律,初步认为杂原子和脂肪结构的脱除是煤芳香结构向晶簇转化的原因,并探讨了煤大分子石墨化机制,初步揭示煤化作用和石墨化作用过程中,碳结构的变化规律和演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结构 煤化作用 石墨化 热解
下载PDF
大分子复合聚酯增塑剂的开发与应用
7
作者 汪多仁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23年第1期54-61,共8页
全文介绍了大分子复合聚酯增塑剂生产的最新生产工艺与最佳的操作条件。将对新技术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总结。探讨了扩大应用范围等的前景与拓展市场需求。
关键词 大分子复合聚酯增塑剂 开发 应用
下载PDF
反应型大分子抗氧剂的合成及其在EPDM中的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庆坤 丛川波 +1 位作者 孟晓宇 周琼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5,共7页
通过自由基引发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与2-巯基苯并咪唑(MB)反应合成了一种反应型大分子抗氧剂TMPTMA/MB。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元素分析证实了TMPTMA/MB的化学结构,并研究了TMPTMA/MB对EPDM硫化... 通过自由基引发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与2-巯基苯并咪唑(MB)反应合成了一种反应型大分子抗氧剂TMPTMA/MB。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元素分析证实了TMPTMA/MB的化学结构,并研究了TMPTMA/MB对EPDM硫化特性、拉伸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MPTMA/MB消耗了过氧化物分解产生的烷氧自由基并接枝到EPDM分子链上,从而减缓了橡胶的硫化速度并降低了交联程度,但接枝的TMPTMA/MB增加了外力作用下分子链运动的内摩擦,提高了EPDM的拉伸性能,另外,接枝到EPDM分子链的TMPTMA/MB具有较高的抗迁移性,由此大幅提高了EPDM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型大分子抗氧剂 硫化特性 拉伸性能 抗迁移 抗氧化
下载PDF
微射流技术对食品大分子物质性质及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李越 刘春菊 +7 位作者 李大婧 郭嘉 庞文倩 赵邯 牛丽影 吴海虹 孙希云 陈延训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3,共11页
利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对纤维多糖(AX)、蛋白质(WP)、淀粉(PS)和果胶(PE)进行均质处理,通过分析处理前后大分子物质的粒径、扫描电镜图、X射线衍射图、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表... 利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对纤维多糖(AX)、蛋白质(WP)、淀粉(PS)和果胶(PE)进行均质处理,通过分析处理前后大分子物质的粒径、扫描电镜图、X射线衍射图、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表观黏度,研究DHPM对大分子物质基本性质和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经DHPM处理后4种大分子物质粒径均减小,平均粒径分别减小了79%、31%、68%、63%,大分子颗粒表面在剪切力作用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剪切和破碎,AX和PS的表观黏度增加,WP和PE则减少;X射线衍射、紫外吸收光谱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均质前后的特征峰及官能团未发生改变,而吸收峰的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样品部分吸收峰发生红移,AX、PS、PE的O—H氢键缔合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峰宽增加,WP二级结构α-螺旋消失,β-折叠含量减少,结晶度下降。可以看出,DHPM处理使4种大分子物质的性质及结构产生一定的改变。该研究为食品大分子物质的深度开发与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高压微射流 大分子物质 物理改性 结构
下载PDF
参与UV固化交联反应的有机硅聚氨酯改性Irgacure-2959大分子UV引发剂的制备与性能
10
作者 袁红萍 朱虹宇 +6 位作者 孙娜娜 陈婕 黄传霞† 李美江 李文清 来国桥 杨雄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2-188,共7页
针对小分子紫外光(UV)引发剂存在的有一定毒性、有气味、易黄变及易从UV固化材料中迁移出来等缺点,以及为解决UV固化在工业生产中难以避免的氧阻聚现象,遴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小分子UV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Irg... 针对小分子紫外光(UV)引发剂存在的有一定毒性、有气味、易黄变及易从UV固化材料中迁移出来等缺点,以及为解决UV固化在工业生产中难以避免的氧阻聚现象,遴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小分子UV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Irgacure-2959)、生物基原料蓖麻油、羟烃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可参与UV固化交联反应的有机硅改性大分子UV引发剂.随后,用其引发丙烯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UV固化,制备了高透明UV固化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所得UV引发剂用量(质量分数)为3%,固化时间为70 s时,制备的UV固化材料铅笔硬度可达2H~4H,透光率可达80%,拉伸强度26.4 MPa,断裂伸长率从18%增加至42%.小分子UV引发剂Irgacure-2959的迁移率为7.2%,用其制备的UV固化材料经UV老化4 min就显著变黄;而所得参与UV固化交联反应的有机硅改性大分子UV固化引发剂的迁移率低至2.1%,所制备的UV固化材料经UV老化14 min才略微变黄.因此,研制参与UV固化交联反应的有机硅改性大分子UV引发剂是降低UV引发剂迁移率、改善UV固化材料的耐UV辐射性能和柔韧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材料 大分子引发剂 有机硅 聚氨酯
下载PDF
沥青质大分子的结构及其测定方法综述
11
作者 张志荣 陶国亮 +2 位作者 Lloyd R SNOWDON John K VOLKMAN 陈彦鄂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3-972,共10页
沥青质是石油或岩石可溶有机质的重要组分之一,通常具有复杂的大分子结构和较高的分子量。沥青质中包裹(或键合)的生物标志物被认为具有重要的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价值,而对沥青质大分子的实际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研究在油藏勘探开发、地球... 沥青质是石油或岩石可溶有机质的重要组分之一,通常具有复杂的大分子结构和较高的分子量。沥青质中包裹(或键合)的生物标志物被认为具有重要的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价值,而对沥青质大分子的实际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研究在油藏勘探开发、地球化学实验以及油品存储、运输和炼化生产等方面也具有潜在价值。对文献中报道的沥青质结构、分子量及相关的实验测定方法等开展综述,试图为沥青质的分子结构、分子量以及物理化学性质提供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为沥青质地球化学研究在常规、非常规油藏勘探、开发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针对沥青质分子的结构及分子量方面存在的不同观点开展成果综述并结合实验测定技术的现状探讨了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指出相关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方向。目前对沥青质大分子结构的认识主要是基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型,即“孤岛”模型和“群岛”模型。前者认为沥青质具有单个芳核,表征的分子量相对较低;而后者则认为沥青质具有多个芳核,表征的分子量高。上述两种沥青质分子结构的模型均有各自的实验测定结果得以支持,其中“孤岛”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荧光光谱及激光气化/离子化质谱(L2MS)分析以及基于不同离子化方式的高分辨质谱(FT-ICR-MS)分析技术;“群岛”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气相渗透测量法、体积排阻色谱法和化学降解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大分子结构 群岛模型 孤岛模型 分子 极性
下载PDF
不同类型接触变质煤大分子结构差异性研究
12
作者 束振宇 徐祥 +5 位作者 魏迎春 王安民 王路 刘志飞 陈高建 曹代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7-157,共11页
岩浆侵入煤层时发生接触变质作用,导致煤的显微组分、煤级、化学成分、物理化学结构、工艺性质发生改变。不同的构造−热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接触变质产物。为从大分子结构尺度揭示不同类型接触变质煤的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采用工业分... 岩浆侵入煤层时发生接触变质作用,导致煤的显微组分、煤级、化学成分、物理化学结构、工艺性质发生改变。不同的构造−热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接触变质产物。为从大分子结构尺度揭示不同类型接触变质煤的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采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反射率测定、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等测试方法,并结合地质背景分析,开展山西大同塔山矿区天然焦系列样品和湖南鲁塘矿区煤系石墨系列样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小型浅成岩体沿断裂侵入煤层后,热作用时间短,热封闭性差,属于高温低压条件,接触变质带窄,发育天然焦−热变煤序列;该系列处于碳化作用阶段,煤大分子结构以化学变化为主,芳构化作用和环聚合作用占主导地位,表现为富碳、去氢、脱氧。侧链和官能团等活性部位缺陷减少,芳香结构单元增长并导致芳层面内缺陷增加,芳香层片并未有序排列。区域性挤压构造背景下侵入的岩株、岩基等酸性、中酸性深成岩体,热量充足,热封闭性好,为高温高压条件,接触变质带宽度可超过1 km,发育石墨−半石墨−无烟煤变质序列;煤系石墨系列的化学成分成熟度高且变化小,大分子结构以物理变化为主,主要发生拼叠作用和秩理化作用。非定向的芳香层片在力的作用下拼接叠合、旋转定向,缺陷不断减少,向三维有序的晶体结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接触变质 天然焦 煤系石墨 大分子结构 高温低压 高温高压
下载PDF
磁性分子印迹材料在生物大分子分离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13
作者 张岂铭 杨晨 +2 位作者 李萱薇 胡佳俊 李继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3-1551,共9页
磁性分子印迹材料(MMIPs)具有识别性强、化学和物理稳定性高、生物兼容性好、回收简单、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已发展成为高亲和性、高选择性分离小分子物质的重要手段.生物大分子,如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因其传质阻力大、结构复杂,MMIPs... 磁性分子印迹材料(MMIPs)具有识别性强、化学和物理稳定性高、生物兼容性好、回收简单、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已发展成为高亲和性、高选择性分离小分子物质的重要手段.生物大分子,如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因其传质阻力大、结构复杂,MMIPs在生物大分子分离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相对滞后.本文简要介绍了MMIPs技术的原理、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重点综述了MMIPs分离生物大分子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MMIPs在生物大分子分离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分子印迹材料 生物大分子 分离 蛋白质 多糖 纳米材料
原文传递
天然生物大分子稳定高内相Pickering乳液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孔菊 董同珺 +4 位作者 朱国花 双媛 肖甚圣 王学东 丁贝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70-281,共12页
近几年,高内相Pickering乳液(high internal 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PEs)因其独特的组织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天然生物大分子作为生物体内的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无毒或... 近几年,高内相Pickering乳液(high internal 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PEs)因其独特的组织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天然生物大分子作为生物体内的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无毒或低毒性等特性,是优异的HIPPEs稳定剂。本文简述了天然生物大分子稳定HIPPEs的潜力,以及基于生物大分子稳定的HIPPEs在抑制脂质的氧化、作为反式脂肪酸的替代品、封装和递送营养物质、食品3D打印以及包埋益生菌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基于天然生物大分子稳定的HIPPEs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相Pickering乳液 天然生物大分子 乳液稳定性 应用
下载PDF
晋城高硫煤大分子结构表征及模型构建
15
作者 靳亮亮 相建华 +1 位作者 相兴华 常天翼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55,共8页
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表征高硫煤的结构特征对于清洁高效利用高硫煤具有关键意义。利用工业元素分析、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13C核磁共振波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晋城高硫煤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晋城高... 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表征高硫煤的结构特征对于清洁高效利用高硫煤具有关键意义。利用工业元素分析、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13C核磁共振波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晋城高硫煤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晋城高硫煤中的芳香层片长度分布范围较宽,且以2×2和3×3形式居多;杂原子结构中氮原子以吡啶氮和吡咯氮为主,硫原子的存在形式包含硫醇、硫醚、噻吩、亚砜和砜等多种结构,氧原子主要存在于羟基、羰基、和醚氧中,同时,结构中脂肪侧链长度较短,且支链化程度较低。根据高分辨图像提供的芳香碳骨架信息,从中选取327个芳香层片作为结构模型的基本骨架,在依次实现脂肪结构和杂原子官能团的添加后对其进行优化,得到了与上述实验数据吻合的高硫煤分子结构模型,模型由95个单体分子组成,原子数量为18882个,分子式为C_(12119)H_(6279)O_(214)N_(118)S_(152),分子量为161647Da。通过构建的分子结构模型可应用于进一步研究高硫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反应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 结构特征 基本骨架 大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模型
下载PDF
大分子型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研究
16
作者 刘国庆 闫福安 周勇 《中国涂料》 CAS 2023年第11期34-41,60,共9页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以及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充当硬段,线性聚碳酸酯二元醇(T5651)作为软段,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TMPME)充当光敏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单体,通过扩链合成了大分子型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UV-W...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以及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充当硬段,线性聚碳酸酯二元醇(T5651)作为软段,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TMPME)充当光敏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单体,通过扩链合成了大分子型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UV-WPU)。结合核磁共振波谱(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以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合成的乳液及涂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TMPME、DMPA、CHDM用量和光固化工艺对于树脂乳液以及成膜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MPME质量分数为15%,CHDM、DMPA质量分数分别为6%、5%时制得的聚氨酯乳液贮存稳定、性能优异;经紫外光固化35 s后涂膜硬度高、不黄变,耐溶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大分子 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 水性聚氨酯
下载PDF
聚羟基聚氨酯荧光大分子的合成及潜在应用研究
17
作者 赵伟 杨童 冯子昊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7,共9页
荧光颜料是一类在可见光下呈现无色状态,而在紫外光下呈现出红、黄、绿、蓝等颜色的发光颜料。传统荧光颜料多是基于有机共轭小分子、金属硫化物、稀土氧化物等,存在耐迁移性差、毒性高、耐候性差、制备成本高等缺点。本研究通过双(六... 荧光颜料是一类在可见光下呈现无色状态,而在紫外光下呈现出红、黄、绿、蓝等颜色的发光颜料。传统荧光颜料多是基于有机共轭小分子、金属硫化物、稀土氧化物等,存在耐迁移性差、毒性高、耐候性差、制备成本高等缺点。本研究通过双(六元环碳酸酯)和三(2-氨基乙基)胺的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非共轭有机荧光大分子——聚羟基聚氨酯(PHU)。PHU不仅合成方法简单快捷,而且其荧光强度可通过其分子网络交联密度来进行有效调控。此外,PHU可直接用于柔性织物上荧光图案的制备,并且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耐溶剂性以及耐洗涤性,在印刷防伪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聚氨酯 荧光大分子 荧光防伪 无墨丝网印刷
下载PDF
铅酸蓄电池生物大分子修复技术验证及机理研究
18
作者 潘兴波 曾林龙 +2 位作者 方三平 王全胜 姚俊 《电气应用》 2023年第3期42-46,共5页
劣化蓄电池若未发生物理劣化,是能够加以修复,并可以继续利用的,从而提高蓄电池的利用率。目前蓄电池的修复多采用物理修复方法,而采用生物大分子修复的方法未见相关研究。对一种铅酸蓄电池生物大分子修复技术进行效果验证。对已退运的... 劣化蓄电池若未发生物理劣化,是能够加以修复,并可以继续利用的,从而提高蓄电池的利用率。目前蓄电池的修复多采用物理修复方法,而采用生物大分子修复的方法未见相关研究。对一种铅酸蓄电池生物大分子修复技术进行效果验证。对已退运的铅酸蓄电池,从安全气阀孔注入生物大分子修复剂进行修复,并测试修复前后的蓄电池10 h率容量。测试发现生物大分子修复剂能实现对非物理劣化铅酸蓄电池的容量修复,但对一些严重失效的蓄电池修复效果有限。通过电镜检测,发现生物大分子修复剂能在蓄电池正极板表面上覆盖一层生物大分子,起到延缓极板劣化的作用;生物大分子修复剂能在蓄电池负极板上消除大颗粒硫酸铅结晶,从而提升蓄电池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硫酸铅结晶 生物大分子 容量恢复
原文传递
大分子光引发剂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学文 张诗禹 +3 位作者 杨晨熙 石鑫 张英强 徐微 《应用技术学报》 2023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随着高分子材料的飞速发展,光固化材料在油墨、涂料、牙齿固化及胶粘剂等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光引发剂作为光固化技术所需的关键材料,决定着聚合的速率和引发效率,其研究与制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针对大分子光引发剂引发效率高、... 随着高分子材料的飞速发展,光固化材料在油墨、涂料、牙齿固化及胶粘剂等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光引发剂作为光固化技术所需的关键材料,决定着聚合的速率和引发效率,其研究与制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针对大分子光引发剂引发效率高、不易挥发及产生气味少等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分类和研究进展,其中多功能高效率的大分子光引发剂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技术 光引发剂 大分子聚合物
下载PDF
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金星 安黎哲 宋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6-900,共15页
细胞中存在种类繁多的无膜细胞器,在感知环境信号,基因表达调控,RNA加工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生物大分子相分离被证明是无膜细胞器形成的主要方式。文章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相分离的概念与特征,总结了有关相分离在植物对环境信号响... 细胞中存在种类繁多的无膜细胞器,在感知环境信号,基因表达调控,RNA加工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生物大分子相分离被证明是无膜细胞器形成的主要方式。文章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相分离的概念与特征,总结了有关相分离在植物对环境信号响应中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分离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分类,以期解析相分离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中的作用机理,揭示植物无膜细胞器的本质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分子 相分离 植物 无膜细胞器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