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东延及板块缝合线:郯庐-鸭绿江-延吉断裂的厘定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建波 刘建辉 +2 位作者 郑常青 刘鹏举 孙加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104,共13页
根据大别-苏鲁造山带北缘和吉林—黑龙江东部的三叠纪浅变质加积杂岩特征标志,认为大别地区的板块缝合线为信阳-舒城断裂,苏鲁地区的为郯庐-鸭绿江断裂,且苏鲁造山带向北延入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而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构造缝合... 根据大别-苏鲁造山带北缘和吉林—黑龙江东部的三叠纪浅变质加积杂岩特征标志,认为大别地区的板块缝合线为信阳-舒城断裂,苏鲁地区的为郯庐-鸭绿江断裂,且苏鲁造山带向北延入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而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构造缝合线的东延部分则为郯庐-鸭绿江-图们江-延吉断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亚洲东部三叠纪以来连续的俯冲-加积模型:(1)三叠纪扬子板块在华北板块向南突出部位(大别—苏鲁一带)发生点碰撞形成超高压变质岩,之后扬子板块由点碰撞逐渐向两侧旋转拼贴形成加积杂岩;(2 )侏罗纪—新生代在三叠纪碰撞基础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连续俯冲和加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 东部延伸 板块缝合 -鸭绿江-延吉断裂 亚洲东部动力学
下载PDF
大别—郯庐—苏鲁造山带复合旋转拼贴作用 被引量:43
2
作者 肖文交 周烑秀 +1 位作者 杨振宇 赵西西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7-153,共7页
郯庐断裂带的成生演化与含超高压变质带 ( UHP)的大别及苏鲁造山带存在较密切的时空关系。郯庐断裂带所在的构造位置应是晚二叠世华北与扬子地块碰撞时的根带。UHP岩石的折返过程可能发生于华北、扬子地块的大角度旋转、拼合过程中。在... 郯庐断裂带的成生演化与含超高压变质带 ( UHP)的大别及苏鲁造山带存在较密切的时空关系。郯庐断裂带所在的构造位置应是晚二叠世华北与扬子地块碰撞时的根带。UHP岩石的折返过程可能发生于华北、扬子地块的大角度旋转、拼合过程中。在华北与扬子地块的造山后期或者造山期后的构造变形中所记录的构造形迹经晚中生代以来的中国东部构造变形叠加而逐渐呈现复杂的构造组合 ,所谓“郯庐断裂带”的走滑平移即是其中的一种运动方式。华北与扬子地块碰撞造山作用与陆内变形最终造就了大别—郯庐—苏鲁复合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郯庐-苏鲁复合造山带 旋转拼合 断裂 碰撞作用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7
3
作者 朱光 刘国生 +3 位作者 W.J.Dunlap C.Teyssier 王勇生 牛漫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0-198,共9页
大别造山带东缘的郯庐断裂带,具有两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最近从3处早期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获得了3个白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92.5±0.7,189.7±0.6,188.7±0.7Ma,认为代表了早期左旋走滑变形的冷却年龄.这表明... 大别造山带东缘的郯庐断裂带,具有两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最近从3处早期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获得了3个白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92.5±0.7,189.7±0.6,188.7±0.7Ma,认为代表了早期左旋走滑变形的冷却年龄.这表明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起源于华北、华南板块沿大别-苏鲁造山带碰撞造山过程的后期,属于同造山走滑构造.而其在早白垩世滨太平洋构造活动时又被利用而再次发生左行平移.认为该断裂带在造山期可能是以转换断层型式出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走滑运动 ^40AR/^39AR年代学 糜棱岩 白云母 大别-苏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