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化出万象——论大后方戏剧的功能选择
1
作者 李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5-70,共6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戏剧是以宣传、鼓动职能为起点来建构其功能系统的 ,但并不意味着大后方戏剧只是宣传鼓动的戏剧。在历史过程中 ,它确立过多方面的功能取向。这是大后方戏剧创作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戏剧交流状况、知识类型、知识的戏... 抗战时期大后方戏剧是以宣传、鼓动职能为起点来建构其功能系统的 ,但并不意味着大后方戏剧只是宣传鼓动的戏剧。在历史过程中 ,它确立过多方面的功能取向。这是大后方戏剧创作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戏剧交流状况、知识类型、知识的戏剧化方式等方面看 ,大后方戏剧的功能观念是开放的 ,并没有自我封闭 ,也没有一种强化了的戏剧功能取代其他功能 ,因此对未来的戏剧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大后方戏剧 功能观念 交流状况 知识类型
下载PDF
大后方戏剧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2
作者 傅学敏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1-66,共6页
大后方戏剧研究虽然在资料整理、审美评价方面取得一些成就,但也面临着研究领域冷落、研究思维陈旧、艺术成就低估的困境,意识形态、市场运作、文学制度与大众化运动的关系均可作为大后方戏剧研究的突破口,拓展和提升该领域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 大后方戏剧 困境 突破
下载PDF
大后方戏剧现象概观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润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8-283,共16页
关键词 大后方戏剧 历史剧创作 戏剧评论 郭沫若 国立剧专 具体时空现象 《野玫瑰》 《北京人》 “失事求似” 讽刺喜剧
下载PDF
大后方戏剧结构艺术的流变
4
作者 李江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8-63,共6页
抗战时代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黄金时代。在那样一个浩荡而又宽广的历史河床上,战时戏剧曾负荷着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而奔腾咆哮,上下求索过。这一卷辉煌灿烂的戏剧文化史册记录了多少成功与失败、贡献与局限,值得我... 抗战时代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黄金时代。在那样一个浩荡而又宽广的历史河床上,战时戏剧曾负荷着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而奔腾咆哮,上下求索过。这一卷辉煌灿烂的戏剧文化史册记录了多少成功与失败、贡献与局限,值得我们进行仔细的反思和不倦的追索。 中国大后方战时戏剧,在中华民族八年抗战的艰难岁月中,接受过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它是战时戏剧家们以身许国,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产物,它记载着那么多愤怒与复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方戏剧 结构艺术 剧作家 戏剧发展 戏剧结构 戏剧冲突 流变 抗战中后期 内在冲突 抗战初期
下载PDF
寄忧患于雄放——大后方戏剧的总体审美观照 被引量:1
5
作者 廖全京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2期73-80,共8页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进入批评主体和鉴赏主体审美视野的大后方戏剧,都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一种特殊而又璀璨的戏剧美学现象。中国话剧艺术,从这时迅速地进入成熟,在这里艰难地走向世界。话剧在战时大后方所获得的不仅是社会价值的实现,而...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进入批评主体和鉴赏主体审美视野的大后方戏剧,都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一种特殊而又璀璨的戏剧美学现象。中国话剧艺术,从这时迅速地进入成熟,在这里艰难地走向世界。话剧在战时大后方所获得的不仅是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且是审美价值的实现,是戏剧艺术美在某种程度上的总体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究竟应当如何估价大后方戏剧的这种实现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话剧史必须回答的问题。一、大忧患时代审美体验的物化那是一个大忧患的时代。异族的入侵与本民族统治的黑暗,使所有跳荡着、奔腾着的生命感到极度压抑、痛苦、窒息。于是,作为一种历史精神的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方戏剧 审美意识 审美观照 忧患意识 雄放 剧作家 抗战前期 审美感受 审美体验 英雄意识
下载PDF
大后方戏剧观众审美心理需要论略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77-80,114,共5页
大后方戏剧观众审美心理需要论略李江审美心理需要是特定时代艺术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人类独特的审美方式之一的戏剧艺术的生产,与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的心理需求是息息相关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 大后方戏剧观众审美心理需要论略李江审美心理需要是特定时代艺术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人类独特的审美方式之一的戏剧艺术的生产,与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的心理需求是息息相关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①从戏剧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众审美心理 大后方戏剧 审美心理结构 戏剧艺术 需要论 抗战初期 戏剧演出 戏剧 抗战中后期 审美需要
下载PDF
大后方戏剧论稿
7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10-311,共2页
抗战时期许多优秀剧作家汇集到国民党统治的重庆、桂林、成都等地,在戏剧创作和演出实践方面取得了成就,但建国以来文艺研究界对此的研究远远不够。《大后方戏剧论稿》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该书是“国统区抗战文学研究丛书”中的... 抗战时期许多优秀剧作家汇集到国民党统治的重庆、桂林、成都等地,在戏剧创作和演出实践方面取得了成就,但建国以来文艺研究界对此的研究远远不够。《大后方戏剧论稿》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该书是“国统区抗战文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也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抗战时期大后方戏剧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六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大后方戏剧 戏剧创作 文艺研究 演出实践 抗战文学 国民党统治 研究丛书 一本 中国戏剧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斯氏体系”与大后方戏剧
8
作者 孙晓芬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3-46,共4页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阳友鹤、周企何等生前十分怀念建国初期文化部举办的“戏曲演员讲习会”,认为获益甚多。这个讲习会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分批轮训全国戏曲界的精英,就中重点学习了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以下简称“斯氏体系”),...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阳友鹤、周企何等生前十分怀念建国初期文化部举办的“戏曲演员讲习会”,认为获益甚多。这个讲习会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分批轮训全国戏曲界的精英,就中重点学习了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以下简称“斯氏体系”),从戏剧理论上武装了他们,对他们系统地总结丰富的表演艺术、提高导演水平,起到很大作用。就是未能参加北京“戏曲讲习会”的名演员,也有认真学习“斯氏体系”的,如川剧名丑王国仁,就在导演川剧的同时学习“斯氏”的《演员自我修养》等译著。川剧界名演员在建国视期学习“斯氏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 阳友鹤 大后方戏剧 演员自我修养 戏剧理论 戏曲演员 体验派 郑君里 朱今明 职业剧团
下载PDF
论大后方戏剧思潮的创作观念
9
作者 李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58-62,113,共6页
本文从抗战时期大后方戏剧家在对待创作发生、创作思维状态和戏剧叙述或展示方式等相关问题的历史事实和主张出发,较全面地透析了大后方戏剧思潮的创作观念。
关键词 大后方戏剧 剧作家 戏剧 现代主义 戏剧艺术 创作主体 创作观念 郭沫若 太平天国 抗战时期
下载PDF
论大后方戏剧思潮的历史起点
10
作者 李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86-93,共8页
任何戏剧思潮或戏剧观念的成型,都必然地包括对象观念、创作观念、形态观念和功能观念这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环节,本文以此为逻辑出发点,思考和探索了大后方戏剧思潮的历史准备。
关键词 戏剧艺术 大后方戏剧 中国现代戏剧 剧作家 现实主义戏剧 戏剧创作 戏剧思潮 戏剧冲突 草创时期 创作观念
下载PDF
在“爆炸”和“潜沉”中飞跃——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戏剧浅探
11
作者 储坚 《贺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8-30,45,共4页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戏剧,是中国现代戏剧伴随着抗战烽火形成传统并成熟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探讨了在八年抗战中大后戏剧发展形成的几个阶段及各阶级发展的标志和突出特点,并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高潮和低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后方戏剧 阶段 标志 特点
下载PDF
大后方戏剧文学简论
12
作者 李江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8-43,共6页
抗战时代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本文通过对战时戏剧史料的发掘与整理,以历史发展为经,以戏剧对现实生活的切入为纬,对战时大后方戏剧的繁盛局面作一全面描述和评价.
关键词 大后方戏剧 现代戏剧文学 抗战时代 现实生活 中国现代历史 《桃花扇》 陈白尘 南冠草 黑字二十八 乱世男女
下载PDF
对接案头与场上的尝试——大后方导演的编创剧本实践
13
作者 王耿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导演编创剧本有对接案头与场上创作的考虑,可借此缓和“剧本荒”下剧目资源与演出客观条件以及导演主观追求的不匹配。导演编创剧本能更好地整合、利用现有艺术资源,维持戏剧事业的生存,获得借演出表达立场、宣泄情感的机... 抗战时期大后方导演编创剧本有对接案头与场上创作的考虑,可借此缓和“剧本荒”下剧目资源与演出客观条件以及导演主观追求的不匹配。导演编创剧本能更好地整合、利用现有艺术资源,维持戏剧事业的生存,获得借演出表达立场、宣泄情感的机会,也可为舞台风格化探索寻得实践空间。导演编创剧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后方演剧活动的开展,也为包括不少“新手”在内的编剧提供了参照。但在艺术资源贫弱的大后方,导演编剧多为保障自己或他人排演的顺利可行,他们更看重剧本“整合演出”的“功能性”,而非“艺术性”,最终导致编创剧本质量的参差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方戏剧 大后方导演 剧本荒 剧目资源 自编自导
下载PDF
“爆炸”与“潜沉”──大后方戏剧历程简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全京 《剧本》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2-43,共2页
“爆炸”与“潜沉”──大后方戏剧历程简论廖全京从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枪炮声止息之日到今天,历史的册页已经翻过五十个春秋了。此时此刻,我们回顾中国戏剧那一段穿过硝烟前进的岁月,依然能够从中得到许多切近现实的深刻启示。抗战... “爆炸”与“潜沉”──大后方戏剧历程简论廖全京从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枪炮声止息之日到今天,历史的册页已经翻过五十个春秋了。此时此刻,我们回顾中国戏剧那一段穿过硝烟前进的岁月,依然能够从中得到许多切近现实的深刻启示。抗战八年。中华大地被战争切割为三个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方戏剧 艺术历程 戏剧 话剧创作 现实主义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艺术风格 戏剧工作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抗战前期
原文传递
大后方“军绅”社会权力制衡下的戏剧活动空间
15
作者 袁少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101,共10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军绅"社会存在着多种政权形态,利益的纠葛使得各政治势力之间常发生权力的制衡与对抗。另外,除中国共产党之外,无论是地方的军阀、绅士还是国民党中央政府,都没有形成坚实有力的意识形态,因此在具体的行动...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军绅"社会存在着多种政权形态,利益的纠葛使得各政治势力之间常发生权力的制衡与对抗。另外,除中国共产党之外,无论是地方的军阀、绅士还是国民党中央政府,都没有形成坚实有力的意识形态,因此在具体的行动中形成权力间的制衡。这些都在客观上为大后方的戏剧活动提供了活动的空间。文人作家还与共产党联合,借助其政治资源、组织资源、斗争经验推动了广泛的文艺宣传等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方戏剧 “军绅”社会 权力制衡 活动空间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戏剧理论与戏剧批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云贵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47,共6页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随着剧本创作和演出的空前繁荣,戏剧批评与戏剧理论建设也呈现出生机蓬勃的气象,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若将这些成果作一粗略划分,大致有:关于戏剧理论问题的论争;对剧本创作和演出的批评;以及关于戏剧基础...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随着剧本创作和演出的空前繁荣,戏剧批评与戏剧理论建设也呈现出生机蓬勃的气象,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若将这些成果作一粗略划分,大致有:关于戏剧理论问题的论争;对剧本创作和演出的批评;以及关于戏剧基础理论的专著和译著的出版。就其量而言,或许不如剧本创作和演出那样多,但其触及到的某些戏剧理论问题的深度,以及对大后方戏剧健康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和低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理论 乱世男女 陈白尘 大后方戏剧 艺术理论 现实主义精神 史剧观 戏剧创作 艺术创作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原文传递
郭沫若与孩子剧团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冬生 《郭沫若学刊》 2018年第2期51-57,共7页
因孩子剧团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表现突出,剧团受到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关心。郭沫若多方争取将孩子剧团收编并给孩子剧团编辑的书籍、刊物刊字。他还在回忆录《洪波曲》中记录孩子剧团事迹。在其指导下,孩子剧... 因孩子剧团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表现突出,剧团受到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关心。郭沫若多方争取将孩子剧团收编并给孩子剧团编辑的书籍、刊物刊字。他还在回忆录《洪波曲》中记录孩子剧团事迹。在其指导下,孩子剧团团员参加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演出。郭沫若的关心帮助不仅对孩子剧团发展影响深远,还对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演出的空前繁荣及全国儿童戏剧创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奠定了孩子剧团在大后方戏剧史上的地位。诚如郭沫若所说:孩子剧团是周总理领导的革命文艺队伍。他们"尽可以成为一部抗战的侧面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孩子剧团 《抗战儿童》 大后方戏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