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与大城市群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1
作者 臧红敏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与大城市群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时代趋向。文章依托产业融合理论,深入阐释数字经济与大城市群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理论逻辑,通过系统分析数字经济与大城市群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产生效应,提炼出...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与大城市群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时代趋向。文章依托产业融合理论,深入阐释数字经济与大城市群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理论逻辑,通过系统分析数字经济与大城市群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产生效应,提炼出数字+内容主导型、数字+服务主导型、数字+消费主导型三类数字经济与大城市群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以此提出实现三类融合发展模式的基本路径,为大城市群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及实现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大城市群 文化产业 融合发展
下载PDF
中国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差异显著
2
作者 关成华 宋涛 《中国经济报告》 2023年第4期54-65,共12页
本文构建了城市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五大城市群93个城市的绿色竞争力指数。基于城市绿色竞争力测算结果,利用泰尔指数对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发现,我国城... 本文构建了城市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五大城市群93个城市的绿色竞争力指数。基于城市绿色竞争力测算结果,利用泰尔指数对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绿色竞争力发展不均衡,并且城市群内部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群 绿色竞争力 差异显著
下载PDF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大城市群的发展——评周牧之《鼎——托起中国的大城市群》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忠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3-42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大城市群 城市 周牧之 《鼎——托起中国的大城市群 书评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主要城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107个城市2000年和2010年的横截面数据 被引量:20
4
作者 高耀 顾剑秀 方鹏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9,共11页
通过构建衡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象限分析等研究方法,使用2000年和2010年横截面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107个城市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十五"和"十一五&qu... 通过构建衡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象限分析等研究方法,使用2000年和2010年横截面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107个城市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107个主要城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总体协调程度有所下降;各主要城市高等教育水平分布由高到低大体呈现出"省会城市→东部沿海城市→中西部内陆城市"的分布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由高到低大体呈现出"东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东部沿海城市→东部内陆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的分布特征;主要城市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但贡献度随时间推移有所下降;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差距逐步加大,且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整体上远大于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从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完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107个城市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度
下载PDF
我国十大城市群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里文 袁晓玲 邓敏慧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4-137,共4页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关系密切,城市良好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对2010年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剔除环境因素因素后,十大城市群投入产出数值都低...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关系密切,城市良好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对2010年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剔除环境因素因素后,十大城市群投入产出数值都低于调整前的效率水平;十大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数值在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差距较大;影响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与省域研究结果相反;十大城市群投入产出调整后全部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现阶段亟需由粗放发展方式向内涵型、集约化发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群 文化产业 DEA模型
下载PDF
中国大陆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度因素分析与集成评估——基于2000年和2010年的横截面数据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耀 纪燕 方鹏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50,共7页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因素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象限分析等方法,使用2000年和2010年横截面数据对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十大城市群高等教...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因素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象限分析等方法,使用2000年和2010年横截面数据对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总体协调程度有所下降;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为"双领先型"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为"双落后型"城市群;整体而言,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显著,但贡献度随时间推移有所下降。加强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群高等教育质量,同时在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之间保持适度协调是促进城市群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群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度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比较 被引量:32
7
作者 杨莎莎 秦艳辉 +1 位作者 邓闻静 纪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31-134,共4页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AHM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对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指标权重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度协调模型,借助spss19.0和Gis工具对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其...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AHM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对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指标权重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度协调模型,借助spss19.0和Gis工具对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发现: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整体有所下降;旅游经济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失衡明显的城市普遍存在;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呈不同类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关系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韧性与环境压力脱钩关系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程皓 阳国亮 纪晓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83,共5页
文章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上百个城市的样本数据为基础,构建城市韧性和环境压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考察期内十大城市群及所含城市的城市韧性和环境压力综合得分进行了定量测算分析,并创新性引入脱钩指数模型对两者间的关系进... 文章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上百个城市的样本数据为基础,构建城市韧性和环境压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考察期内十大城市群及所含城市的城市韧性和环境压力综合得分进行了定量测算分析,并创新性引入脱钩指数模型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脱钩状态可以较好地反映十大城市群及所含城市的城市韧性与环境压力间的关系;理想脱钩状态与不理想脱钩状态的城市群数量一致,前者空间上集中在沿海沿江及历史底蕴深厚的地区,后者主要分布在湾区、海峡地区和西部山区;处于理想脱钩状态的城市占主流,其中主要以中小城市为主,大量高层级城市仍处于不理想脱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群 城市韧性 环境压力 主成分分析 脱钩指数模型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曾鹏 王云琪 张晓君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2,共7页
城市群承载力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总体发展,因而已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比较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分析各个城市群在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人口承载量现状,继而为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提出政策建... 城市群承载力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总体发展,因而已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比较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分析各个城市群在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人口承载量现状,继而为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提出政策建议。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域,先统计分析出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现状排名,并基于城市群内部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经济资源对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贡献普遍较大,自然资源的贡献并不均衡,城市群内部城市承载力不均衡;经济理论的实践需要一定程度上政策的支持;政府政策应着重在政绩考核GDP指标单一化、产业引导、宏观经济发展的把握等方面进一步调整,以适应城市群承载力的提高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综合承载力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卢万合 刘继生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0年第2期60-64,共5页
运用城市流强度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99座城市的外向型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和城市流倾向度进行计算,并汇总求出各城市群的上述指标,进而对城市群间城市流强度、各城市群核心城市及各城市群内部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运用城市流强度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99座城市的外向型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和城市流倾向度进行计算,并汇总求出各城市群的上述指标,进而对城市群间城市流强度、各城市群核心城市及各城市群内部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群间外向型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存在巨大差距,并存在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地区逐渐减小的态势,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为三大高城市流强度的辐射中心;东部地区城市群从业人员中为城市区域以外的地区服务的人员比例普遍较低,其中长三角最低仅为11%;核心城市的外向型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变化趋势与城市群一致,对城市群影响巨大,北京、深圳和上海三座城市综合实力和外向型服务能力最强,北京服务型产业在全国也有着超强的辐射功能;城市群内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差巨大,核心城市的总体实力、城市流强度均较高,但无一例外的其GDPi′值大于其Ki′,表明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十分必要,非核心城市则更应着眼于综合实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群 城市流强度 外向型功能量 城市流倾向度
下载PDF
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的灰色综合评价与非均衡差异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生鹏 曾鹏 孙永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8,共8页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因此,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十...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因此,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估及比较,研究发现,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领先型集团、挑战型集团、追赶型集团、后进型集团的非均衡区域差异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短四大集团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非均衡差异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灰色综合评价 非均衡差异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比较 被引量:16
12
作者 曾鹏 罗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60-63,共4页
文章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一百多个城市1999~2009年的入境旅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和赫芬达尔系数等4个指标分析了十大城市群之间旅游规模存在的差异;然后对11年的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发现十大... 文章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一百多个城市1999~2009年的入境旅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和赫芬达尔系数等4个指标分析了十大城市群之间旅游规模存在的差异;然后对11年的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发现十大城市群的旅游规模基本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十大城市群旅游规模及位序规模分布的重要因子;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的旅游规模存在着非均衡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旅游规模差异 位序规模体系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的比较 被引量:21
13
作者 曾鹏 张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98,共5页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城市群以及所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较为理想,但是各个城市群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群 “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曾鹏 张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98,共5页
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的矛盾仍然存在。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因素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并不很显著,十大城市群的技术效率总体来说不错,把... 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的矛盾仍然存在。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因素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并不很显著,十大城市群的技术效率总体来说不错,把十大城市群分为"双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双低型"四种类型。由于城市群跨省跨行政区等现实因素,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供给效率水平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群 公共服务 供给效率 三阶段DEA模型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曾鹏 向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8-145,共8页
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少和产业集聚水平的高低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模型,并采用SPSS17.0的成对样本T检验分析法,对2000~2012年中国十大城... 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少和产业集聚水平的高低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模型,并采用SPSS17.0的成对样本T检验分析法,对2000~2012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的优劣状况,得出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状态,研究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整体的高等教育投入与产业集聚水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十大城市群内的各城市群的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地区间非均衡差异。因而在制定高等教育和产业集聚政策时需要根据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的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群 高等教育投入 产业集聚水平 区域经济增长 共轭驱动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曾鹏 朱玉鑫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1,共7页
通过建立生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进行多层次的比较研究。认为在微观层面,中心城市对城市群生态发展影响巨大,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生态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在中观层面,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生态发展路径相似,但是没有... 通过建立生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进行多层次的比较研究。认为在微观层面,中心城市对城市群生态发展影响巨大,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生态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在中观层面,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生态发展路径相似,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联动,造成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在宏观层面,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水平直接关系我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程度,国家对大城市群的定位不同,不同的战略定位影响其生态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异;无论城市群内部还是城市群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尽快缩小各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努力提高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生态发展能力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从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的综合层面和影响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的各个因素层面分别提出了缩减生态发展状况非均衡差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发展状况 非均衡差异 中国十大城市群
下载PDF
大城市群协同发展障碍及实现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陈耀 汪彬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第2期37-43,共7页
大城市群是一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进入成熟经济阶段的空间组织形态,也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地域单元。当前我国大城市群存在着"大而散""大而不强"的问题,根源于大城市群内部缺乏"... 大城市群是一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进入成熟经济阶段的空间组织形态,也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地域单元。当前我国大城市群存在着"大而散""大而不强"的问题,根源于大城市群内部缺乏"协同效应",协同的障碍主要在于内部差异性大、行政区划分割及级别不对等、财税分灶体制等。大城市群要着力从基础设施、要素市场、产业分工、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积极推进内部一体化。在协同创新机制设计上要明确一个"核心",发挥市场主体功能,重视社会组织力量,建立利益共享和利益补偿机制,完善行政主体首长联席会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群 协同发展 障碍 实现机制
下载PDF
就业结构、文化教育和城市规模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曾鹏 褚王安 张晓君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2-77,共6页
中国十大城市群目前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地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城镇化质量问题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而就业结构、文化教育和城市规模又将对城镇化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基于1993—2012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 中国十大城市群目前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地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城镇化质量问题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而就业结构、文化教育和城市规模又将对城镇化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基于1993—2012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选取城镇化质量为因变量、第三产业产值等为自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自变量大部分对城镇化质量起着正向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城镇化质量 面板数据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交通运输方式对国内贸易贡献承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曾鹏 程皓 袁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4种交通运输方式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国内贸易贡献承载力表现出不同的强弱情况。通过从2002——2011年4种交通运输方式对中国十大城市群贸易贡献承载力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对不同的城市群国内贸易贡献... 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4种交通运输方式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国内贸易贡献承载力表现出不同的强弱情况。通过从2002——2011年4种交通运输方式对中国十大城市群贸易贡献承载力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对不同的城市群国内贸易贡献承载力也不一样,交通运输方式和贡献承载力两者之间正相关联动和负相关联动都存在;交通运输方式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的贸易贡献承载力较强的城市群个数太少,贡献承载力一般的城市群个数较多。但是交通运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提高贸易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文中分别从4种交通运输方式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为推进贸易发展加快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交通运输方式 国内贸易贡献承载力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中国都市区和大城市群的界定——兼论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21
20
作者 宁越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63,共7页
大城市群正在成为城市化空间组织的主要形态,构成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群规模壮大与能级提升。本文首先采用"五普"资料对大都市区进行界定,以... 大城市群正在成为城市化空间组织的主要形态,构成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群规模壮大与能级提升。本文首先采用"五普"资料对大都市区进行界定,以大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界定中国的大城市群,分析了中国13个大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区 大城市群 区域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