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探究
1
作者 吴琼 王长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5-27,共3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大国复兴的底气,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内外重大场合中提到振兴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阵地,创新和优化思政教育已然成为必行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大国复兴的底气,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内外重大场合中提到振兴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阵地,创新和优化思政教育已然成为必行之事。文章立足于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一目标,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政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育人新机制三者有机统一,从而助力实现文化育人,教育兴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大学生思政教育 逻辑关系
下载PDF
移动网络时代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评《互联网视域下的现代思政教学展开方式研究》
2
作者 李迎春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2期I0012-I0012,共1页
互联网的智能性、开放性和丰富性为现代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敞开了大门,以大数据技术、数字化教学系统、智慧课堂、新媒体传播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构成了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体系,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人才体系、教学设计... 互联网的智能性、开放性和丰富性为现代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敞开了大门,以大数据技术、数字化教学系统、智慧课堂、新媒体传播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构成了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体系,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人才体系、教学设计体系得到了充实与完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从此由传统转向现代化。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高校思政教学仍有很大的待挖掘的发展潜力,其理念、机制、模式、体系、人才培养、文化生态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育 智慧课堂 教学 新媒体传播 大学生思政教育 短视频 创新体系 大数据技术
下载PDF
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评《寓生态文明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
3
作者 毕晓明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I0013-I0013,共1页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生态文明教育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地完善。基于此,大学生思政教育也需要适应生态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寓生态文明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一书由陈安琪编著,由...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生态文明教育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地完善。基于此,大学生思政教育也需要适应生态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寓生态文明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一书由陈安琪编著,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6月1日出版,是生态工程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生态文明教育系统地介绍,重点阐述了生态文明教育中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内容、方法及评价等内容,能够在大学生生态工程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育 北京工业大学 大学生思政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 生态教育理念 实践体系 教育模式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路径
4
作者 张舒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1期I0014-I0014,共1页
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形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避免因互联网、计算... 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形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避免因互联网、计算机、新媒体等技术兴起而放大的网络舆论压力、多元文化交杂产生的负面影响等问题成为高校思政领域的重点话题。对此,应进一步探寻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教育 新媒体时代 想道德水平 大学生文化自信 高校 舆论压力 信息传播 多元文化
原文传递
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之道
5
作者 李贵 李游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7期115-115,共1页
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可以将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理想... 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可以将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与职业品质,促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践行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教育 工匠精神 立德树人 职业品质 工作岗位 时代精神 职业道德 相融合
原文传递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研究
6
作者 王越 宋丹阳 《炫动漫》 2024年第2期0159-0161,共3页
中国共产党带来人民群众百年奋斗历程中,在祖国各地都留下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在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中,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入,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支撑。本文在明确地方红色文... 中国共产党带来人民群众百年奋斗历程中,在祖国各地都留下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在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中,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入,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支撑。本文在明确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功能定位基础上,阐述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机制和融入保障,以此为思政教育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为提升大学生思政素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大学生思政教育 融入机制 融入保障
下载PDF
新时代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7
作者 江先锋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红医精神作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这一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培育堪当健康中国建设大任的医学人才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大学... 红医精神作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这一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培育堪当健康中国建设大任的医学人才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有其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融入路径来看,创新课堂教学是基础,将红医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案中;激活日常理论教育是支撑,第二课堂设置专题模块;创设网络课堂是拓展,构建红医精神数字传播平台;强化社会实践是推力,发挥红医精神的情境教化一作用,以此激发医学院校大学生承担起他们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红医精神 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 路径创新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改革发展
8
作者 刘祥 黎攀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3期0044-0047,共4页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同时也突显出其在时代变革中的不足之处。本论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改革发展,通过分析现...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同时也突显出其在时代变革中的不足之处。本论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改革发展,通过分析现状、探讨理念、总结实践经验以及评估成效,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 改革发展
下载PDF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商小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11,共1页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位愈加重要。基于特殊时代条件,必须结合新媒体背景设计高校思政教育,从课程内容到课程形式给予全新思考。为了研究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和选择,《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位愈加重要。基于特殊时代条件,必须结合新媒体背景设计高校思政教育,从课程内容到课程形式给予全新思考。为了研究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和选择,《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以新媒体环境为背景,从多个维度,对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与研究,回答了新媒体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教育 高校教育 课程形式 大学生教育 创新探索 新媒体视角下 新媒体背景 新媒体环境
原文传递
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评《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新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39-3239,共1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亟需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亟需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找到答案。通过深入研究和评价,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基于此,《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主要向大学生介绍并强化传统文化精神教育,要求他们讲求道德注重人文精神、发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探求社会和谐发展,学习古人积极改革开放、努力奋斗不息及追求真美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精神 大学生思政教育 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教育 高校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精神 奋斗不息
下载PDF
把握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趋向
11
作者 潘圣刚 段美洋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1期I0011-I0011,共1页
现代网络科技的成熟化发展,拓宽信息传播载体与路径,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与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全新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准确掌握网络发展态势、学生思想动态特点,基于“以生为本”育人理念,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大... 现代网络科技的成熟化发展,拓宽信息传播载体与路径,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与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全新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准确掌握网络发展态势、学生思想动态特点,基于“以生为本”育人理念,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灌输式向参与式转变,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新载体、新手段、新方法,探索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趋势,激活思政教育发展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教育 以生为本 育人理念 灌输式 网络科技 信息传播载体 网络优势 新载体
原文传递
信息技术赋能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
12
作者 赵杰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21-I0021,共1页
教学管理是维持高校教育机制正常运行、提升教育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人才核心素养系统培育的重要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大学生正确政治意识、优秀德行品质、丰盈思想精神... 教学管理是维持高校教育机制正常运行、提升教育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人才核心素养系统培育的重要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大学生正确政治意识、优秀德行品质、丰盈思想精神的关键课程,必须为之构建系统化的教育管理体系。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教育 教育管理体系 教育课程 高校教育工作 大学生教育 教学效果 教学管理 谨慎对待
原文传递
大学生思政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策略分析
13
作者 盛淑英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8期I0014-I0015,共2页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意识形态的稳固性、对国家政治规划的了解将影响未来社会发展.故此,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高校基本都会着力培育大学生正确思想意识.但具体怎样培育及使用怎样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来培育,才能够对大...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意识形态的稳固性、对国家政治规划的了解将影响未来社会发展.故此,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高校基本都会着力培育大学生正确思想意识.但具体怎样培育及使用怎样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来培育,才能够对大学生切实有效?目前,高校普遍认为,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厘清大学生思政教育理论体系.只要找准理论,基于现代教育卓越发展要求,使用新颖的实践策略,就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但是,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表示,当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有别于以往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即眼下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其理论意识的培育更加具体、专业.这就需要教育者立足教育实际,设计出一套更具体、更符合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求的理论体系.积极使用现代化实践策略,保障大学生思政教育确有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教育 实践策略 想意识形态 教育卓越 稳固性 理论体系 中坚力量 教育
原文传递
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探索
14
作者 牛丽丽 赵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I0014-I0014,共1页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当前,工匠精神成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精神引领,...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当前,工匠精神成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精神引领,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领悟工匠精神内涵与要义,分析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耦合关系,构建二者融合的育人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在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中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姜正国主编的《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教程》一书,2021年出版于北京理工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北京理工大学 大学生思政教育 精神引领 立德树人 府工作报告 高等教育 职业操守
原文传递
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生活化实现路径分析
15
作者 刘艳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0127-0130,共4页
微时代是以微信、微博、微电影等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悍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相比较于传统时代,微时代具有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内容简而精炼的特点,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著名教育学家陶行... 微时代是以微信、微博、微电影等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悍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相比较于传统时代,微时代具有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内容简而精炼的特点,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与生活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因此,理论联系生活,围绕文章主题,分析微时代环境的含义,实现教育目标是高校的教学发展目标。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以及高校作为我国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微时代环境下,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生活化,是高校现如今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环境 大学生思政教育 生活化 实现路径分析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旋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I0002-I0003,共2页
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分析,面向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是一项“群策群力”的工作,非高校内某一学科、一群体或一部门可以完全承担,需要全体教育人员在找准“思政育人生态位”的前提下,依据自身岗位各司其职、责任到位,同时朝向共同的“... 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分析,面向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是一项“群策群力”的工作,非高校内某一学科、一群体或一部门可以完全承担,需要全体教育人员在找准“思政育人生态位”的前提下,依据自身岗位各司其职、责任到位,同时朝向共同的“立德树人”目标展开协同合作、相互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高校辅导员 教育 立德树人 理念分析 协同合作 育人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原文传递
“智慧+”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途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昶佺 全湛威 《传播与版权》 2023年第18期103-105,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思政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创新方向和传播途径。文章从“智慧+”的角度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应用研究,梳理了传统思政教育的传播途径,总结了传统思政教育传播面临的困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思政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创新方向和传播途径。文章从“智慧+”的角度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应用研究,梳理了传统思政教育的传播途径,总结了传统思政教育传播面临的困境,重点探讨了“智慧+”思政教育传播的理念和特点,提出了“智慧+”思政教育传播的创新应用策略。最后,文章展望了“智慧+”思政教育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传播途径,为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大学生思政教育 传播途径 创新
下载PDF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思考
18
作者 高健 孙晓岭 乔欣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I0002-I0002,共1页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边缘学科的一个分支,旨在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去教育和研究人的发展规律,指明真正的教育应尊重生态平衡的基本理路。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再到大学教育、硕博士教育,不同的教育层次下,应当采取不同的教育理念。要顺应学...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边缘学科的一个分支,旨在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去教育和研究人的发展规律,指明真正的教育应尊重生态平衡的基本理路。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再到大学教育、硕博士教育,不同的教育层次下,应当采取不同的教育理念。要顺应学生的不同心境调整教育手段,不能太过严格,也不能太过松散。教育中的生态,宏观意义上指的是整个教育结构的科学性;微观上讲,则是指每节课堂甚至每个课堂教学用具的摆放,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学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稍有不慎,教师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不可逆的消极影响。因此,教育生态学呼吁课堂搞好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 大学生思政教育 幼儿教育 生态平衡 教育层次 课堂教学 宏观意义 教育理念
原文传递
自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云 霍晓冬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15-I0015,共1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传播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凭借其传播频次高、蕴含内容丰富等特点,正逐渐渗透于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自媒体时代的发展态势,高校思政...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传播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凭借其传播频次高、蕴含内容丰富等特点,正逐渐渗透于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自媒体时代的发展态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自媒体平台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掌握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平台 教育 高校教育工作 高校教育工作 自媒体背景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学习和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