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郭强 郭玉龙 韩崇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的72例颈性眩晕(气血亏虚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治疗意愿按就诊... 目的:探讨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的72例颈性眩晕(气血亏虚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治疗意愿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芬尼多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观察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气血亏虚证)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眩晕症状,减轻颈项疼痛程度,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自拟定眩汤 围刺 悬灸 大椎
下载PDF
大椎为主的温针灸联合无痛精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研究
2
作者 陈芙蓉 陈静 +2 位作者 黄重庆 毛露苹 李巍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究大椎为主的温针灸联合无痛精针刀对颈性眩晕患者颈椎曲度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依据随机抽样法来进行组别的划分以及... 目的:探究大椎为主的温针灸联合无痛精针刀对颈性眩晕患者颈椎曲度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依据随机抽样法来进行组别的划分以及落实相应的治疗工作,划分为对照组30例,实施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大椎穴为主温针灸联合无痛精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与功能评分、颈椎曲度、TCD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各项评分差异均较大,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100%,治疗后各项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其各项评分均更差,差异极大(P<0.05)。在颈椎曲度方面,两组患者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大椎为主的温针灸联合无痛精针刀治疗颈性眩晕能有效改善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相对于单纯服用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其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大椎为主的温针灸 无痛精针刀 椎动脉血流动力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大椎穴三才八方透刺后温针灸联合电针综合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3
作者 吴良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08-0111,共4页
比较大椎穴八方透刺后温针灸联合电针综合治疗与普通针刺联合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穴大椎、天柱、风池、颈夹脊穴、肩井,合谷、外关、后溪。观察组:大椎穴采用三才... 比较大椎穴八方透刺后温针灸联合电针综合治疗与普通针刺联合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穴大椎、天柱、风池、颈夹脊穴、肩井,合谷、外关、后溪。观察组:大椎穴采用三才八方透刺后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配合传统针灸疗法,每次5次,1周为一个周期,共2个周期。对两组病人的疗效、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VAS)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及疼痛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才八方透刺法结合针刺疗法对颈部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椎 三才 透刺 温针灸 颈型颈椎病
下载PDF
针刺大椎时机选择对发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PGE2含量变化的影响
4
作者 吴限 张磊 王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针刺大椎穴对发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PGE2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体温与PGE2变化的关系,探寻退热的最佳针刺时机和针刺大椎的退热作用机制。方法使用20%酵母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治疗1组(造...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针刺大椎穴对发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PGE2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体温与PGE2变化的关系,探寻退热的最佳针刺时机和针刺大椎的退热作用机制。方法使用20%酵母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治疗1组(造模成功时针刺)、治疗2组(造模成功后1 h针刺)、治疗3组(造模成功后2 h针刺)、治疗4组(造模成功后3 h针刺)、非经非穴组,在大椎进行针刺。另设空白对照组。各组进行体温与下丘脑PEG2含量测量。结果4个治疗组均可使发热大鼠体温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解热时间:峰值治疗组(3 h)<峰值后治疗组(4 h)<峰值前治疗组(6 h)<上升期治疗组(8 h);各治疗组体温降低幅度和PGE2降低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峰值治疗组、峰值后治疗组、峰值前治疗组、上升期治疗组;体温降低值与PGE2降低值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时机针刺发热大鼠大椎均有退热作用并可使体温退至正常值,以体温到达峰值时进行针刺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PGE2等内源性脂类介质的释放来实现的。针刺退热具有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时机 大椎 发热大鼠模型 前列腺素E2 退热机制
下载PDF
拨针松解大椎主穴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效果
5
作者 史海峰 郑耀庭 张伟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9期151-155,共5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行拨针松解大椎主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组方式为随机抽样法,针刀松解术治疗纳入参照组,拨针松解大椎穴治疗纳入研究组,比...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行拨针松解大椎主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组方式为随机抽样法,针刀松解术治疗纳入参照组,拨针松解大椎穴治疗纳入研究组,比对两组治疗效果、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参照组(80.00%),改良ESCV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水平较参照组明显升高,红细胞比容、血沉及血浆黏度水平较参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行拨针松解大椎主穴治疗,有利于减轻病患疼痛感,改善恶心呕吐症状,提升治疗有效率,实践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 颈椎病 拨针松解 大椎主穴 红细胞变形指数 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不同时机针刺大椎对干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cAMP变化趋势的影响
6
作者 吴限 张磊 王悦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63-67,共5页
目的:以干酵母发热大鼠模型为基础,研究不同时机针刺大椎时体温与cAMP的变化趋势,以探究发热大鼠的最佳针刺时机和体温降低幅度改变的机制。方法:45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使用20%酵母悬液进行发热模型的建立... 目的:以干酵母发热大鼠模型为基础,研究不同时机针刺大椎时体温与cAMP的变化趋势,以探究发热大鼠的最佳针刺时机和体温降低幅度改变的机制。方法:45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使用20%酵母悬液进行发热模型的建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90只、上升期治疗组90只、峰值前治疗组80只、峰值治疗组70只、峰值后治疗组60只。各组进行体温与cAMP含量测定。结果:4个治疗组均可使发热大鼠体温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解热时间:峰值治疗组(3 h)<峰值后治疗组(4 h)<峰值前治疗组(6 h)<上升期治疗组(8 h);各治疗组体温降低幅度和cAMP降低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峰值治疗组、峰值后治疗组、峰值前治疗组、上升期治疗组;体温降低值与cAMP降低值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时机针刺干酵母致热大鼠大椎穴均有退热作用并可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体温到达峰值时进行针刺治疗效果最佳。不同时机针刺发热大鼠大椎穴可能是通过改变cAMP等中枢体温正调节介质的降低幅度来实现改变体温降低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时机 大椎 大鼠发热模型 CAMP 退热机制
下载PDF
拨揉肌痛点结合擦大椎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7
作者 唐艳 杜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8期1642-1643,共2页
目的:观察拨揉肌痛点结合擦大椎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49例以拨揉肌痛点结合擦大椎法治疗。结果:治愈11例,占22.4%;显效25例,占51%;有效9例,占18.4%;无效4例,占8.2%;总有效率91.8%。结论:拨揉肌痛点结合擦大椎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 目的:观察拨揉肌痛点结合擦大椎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49例以拨揉肌痛点结合擦大椎法治疗。结果:治愈11例,占22.4%;显效25例,占51%;有效9例,占18.4%;无效4例,占8.2%;总有效率91.8%。结论:拨揉肌痛点结合擦大椎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拨揉肌痛点 大椎
下载PDF
宣肺通窍针法联合大椎穴温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尚慧梅 郑通 +3 位作者 黄玲 折晚州 韩依伦 马伟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22-26,共5页
目的:观察宣肺通窍针法联合大椎穴温针灸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试验组予以宣肺通窍针法联合大椎穴温针灸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目的:观察宣肺通窍针法联合大椎穴温针灸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试验组予以宣肺通窍针法联合大椎穴温针灸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与治疗4周后记录两组患者鼻症状总分、鼻伴随症状总分与症状体征总分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_(4+)、CD_(8+)含量,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鼻症状总分与鼻伴随症状总分、鼻部症状体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CD_(4+)水平与CD_(4+)/CD_(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全身不适症状,温针灸组操作过程中无艾条烫伤情况。结论:宣肺通窍针法联合大椎穴温针灸能改善AR患者鼻部症状、伴随症状和鼻部体征,能调节AR患者的免疫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变应性鼻炎 免疫功能 宣肺通窍针法 大椎
下载PDF
艾灸大椎在防治血管性痴呆中的理论探讨
9
作者 陈翠 侯敏 +1 位作者 母佳鑫 赵永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5期81-83,共3页
近年来通过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艾灸对于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日渐明确。艾灸大椎穴发挥其温通的作用,激发督脉之阳气,活血化瘀,以达补肾健脾,濡养脑窍之功。笔者拟从中医认识、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防治应用方面,对艾灸大椎穴在防治血管... 近年来通过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艾灸对于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日渐明确。艾灸大椎穴发挥其温通的作用,激发督脉之阳气,活血化瘀,以达补肾健脾,濡养脑窍之功。笔者拟从中医认识、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防治应用方面,对艾灸大椎穴在防治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艾灸大椎穴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大椎 温通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点按大椎 退热祛邪防感冒
10
作者 夏梦幻 《健康博览》 2023年第9期27-27,共1页
日常生活中,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小朋友和体质较差人群,由于身体的防御屏障不坚固,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一到换季就容易感冒,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有个小妙招,点按大椎,对于防治感冒发烧有显著效果。大椎穴位于人体的脊柱后正中线... 日常生活中,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小朋友和体质较差人群,由于身体的防御屏障不坚固,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一到换季就容易感冒,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有个小妙招,点按大椎,对于防治感冒发烧有显著效果。大椎穴位于人体的脊柱后正中线上,具有调节全身阳气、扶正祛邪、解表退热的作用,是治疗外感发热、强身健体的特效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防御屏障 后正中线 大椎 祛邪 退热 强身健体 解表
下载PDF
大椎刺络放血配合腕踝针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陶燕华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大椎刺络放血配合腕踝针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腰部疼痛程度及功能状态、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体穴(腰部夹脊、膀胱经等穴)... 目的:观察大椎刺络放血配合腕踝针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腰部疼痛程度及功能状态、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体穴(腰部夹脊、膀胱经等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椎刺络放血及腕踝针治疗。两组均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腰部疼痛程度及功能状态、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27/30)高于对照组(83.3%,25/30);两组治疗后的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和个人综合情况总积分明显较对照组低;观察组复发率为6.7%(2/30),对照组复发率为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椎刺络放血配合腕踝针能有效缓解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腰部功能,减少复发几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劳损 大椎刺络放血 腕踝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针刺大椎联合雷火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秦秀荣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21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大椎联合雷火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大椎联合雷火灸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 目的:观察针刺大椎联合雷火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大椎联合雷火灸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颈椎旋转角度、前屈角度、侧屈角度、后伸角度)、颈椎功能[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旋转角度、前屈角度、侧屈角度、后伸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大椎联合雷火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功能,缓解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减轻颈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肩痛 痹证 针刺 大椎 雷火灸 颈痛颗粒 旋提手法
下载PDF
艾灸关元、中脘和大椎穴调节β-END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34
13
作者 翟道荡 丁邦友 +1 位作者 刘蓉 华雪桂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3-34,共2页
以荷移植癌小鼠为模型,通过小艾炷直接灸关元穴、大椎穴和中脘穴,观察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血浆β-END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第2天,各组小鼠垂体β-END含量均显著正常组,余组织变化不明显。而即刻灸后... 以荷移植癌小鼠为模型,通过小艾炷直接灸关元穴、大椎穴和中脘穴,观察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血浆β-END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第2天,各组小鼠垂体β-END含量均显著正常组,余组织变化不明显。而即刻灸后2分钟所测结果显示,3组艾灸组垂体β-END含量进一步显著下降,而血浆β-END浓度显著升高,以艾灸关元穴组最为显著,艾灸大椎穴似较艾灸中脘穴作用明显,提示艾灸治疗可能通过促进垂体β-END的释放,提高血浆β-END浓度,以发挥免疫调节等生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炷灸 实验性 肿瘤 关元 中脘 大椎 β END
下载PDF
大椎、关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林志苇 张永树 +3 位作者 黎健 张夏玲 留镜才 陈丽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大椎、关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及任督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上的指导意义。方法:将4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常规(循经取穴)组、常规加大椎组和常规加关元组进行治疗观察,采用u检验评定比较各... 目的:探讨大椎、关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及任督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上的指导意义。方法:将4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常规(循经取穴)组、常规加大椎组和常规加关元组进行治疗观察,采用u检验评定比较各组间疗效。结果:加大椎组和加关元组的治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椎、关元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调节任督、温补阳气可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椎 关元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下载PDF
针刺百会、大椎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9
15
作者 许能贵 汪帼斌 +2 位作者 佘世锋 易玮 赖新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2周与5周组、缺血2周与5周模型组、电针2周与5周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动物均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2周与5周组、缺血2周与5周模型组、电针2周与5周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动物均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缺血2周和5周后缺血区皮层BDNF的变化规律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相应区域仅见少量BDNF阳性细胞,且强度较弱;脑缺血2周及5周组大鼠缺血区BDNF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比假手术组增多(P<0.01),但脑缺血2周组与5周组大鼠缺血区脑片比较,BDNF阳性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2周组与5周组脑片中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电针可以通过提高BDNF在缺血区周围皮层的表达,保护缺血性脑损伤,并可能与大脑可塑性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百会 大椎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皮层脑源性 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百会穴、大椎穴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鑫 李敏 +2 位作者 彭晓燕 万婷 张丽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5-838,共4页
血管性痴呆(VD)是世界第二大痴呆疾病,也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缺血性脑病方面具有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百会和大椎作... 血管性痴呆(VD)是世界第二大痴呆疾病,也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缺血性脑病方面具有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百会和大椎作为各类针灸疗法治疗VD的核心取穴,作用关键,在临床中运用极广,然而现代研究尤其是其作用机理的探讨尚显匮乏,鲜见报道。文章拟从中医理论依据、现代研究及作用机制方面,对百会穴、大椎穴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作一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穴 大椎 血管性痴呆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34
17
作者 蔡国伟 李静 +4 位作者 陈玉婷 吴熳 李鹏飞 薛远志 李刚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组(观察组)30例、悬灸非热敏化大椎穴组(对照组)33例及药物组33例。观察组取热敏化大椎穴,行热敏... 目的观察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组(观察组)30例、悬灸非热敏化大椎穴组(对照组)33例及药物组33例。观察组取热敏化大椎穴,行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取非热敏化大椎穴,行悬灸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颈痛颗粒治疗。观察3组治疗15 d前后临床症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含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3种治疗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观察组疗效最优(P<0.05);3组治疗后血清Hs CRP及IL-8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及药物组(P<0.05),对照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比悬灸非热敏化大椎穴、口服颈痛颗粒疗效优,该法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病变部位炎症因子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条灸 热敏灸 颈椎病 Hs CRP IL-8 大椎
下载PDF
大椎穴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8
18
作者 李晓泓 李辉 翟景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期342-343,共2页
将近年关于大椎穴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概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认为大椎穴在临床上较好的防治免疫失调疾病的疗效,与其对机体免疫功能显著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其通调督阳、上传下达的枢纽地位,很可能... 将近年关于大椎穴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概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认为大椎穴在临床上较好的防治免疫失调疾病的疗效,与其对机体免疫功能显著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其通调督阳、上传下达的枢纽地位,很可能与启动或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发挥重要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椎 免疫调节 穴位 针灸 化疗
下载PDF
杵针大椎八阵穴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4
19
作者 蒋振亚 李常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4-96,共3页
采用杵针大椎八阵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并与常规针刺方法作对比观察。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3% ,对照组为 90 0 %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但两组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关键词 颈椎病 针灸疗法 大椎八阵 刺法 穴位按压 杵法
下载PDF
电针百会-大椎穴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赵桂君 刘明莹 +8 位作者 郭淑颖 张怡 李艳鸣 徐文源 李岩 赵军 陈英华 陈伊 孙忠人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大椎穴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疗效。方法:66例PTS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组进行治疗2个月,在治疗前、后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埃森创伤问卷(ET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后和治疗后...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大椎穴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疗效。方法:66例PTS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组进行治疗2个月,在治疗前、后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埃森创伤问卷(ET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后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评分总体上组间效应不显著(P>0.05),但电针组在ETI高警觉和SCL-90躯体化症状评分上比西药组低(P<0.05)。结论:电针百会、大椎与药物治疗对PTSD患者总体疗效相近,电针治疗对高警觉和躯体化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电针 百会 大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