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水隧洞施工通风Euler-Lagrange两相流大涡模拟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晓玲 朱泽彪 +2 位作者 刘震 刘长欣 禹旺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5-731,共7页
目前,地下通风两相流研究主要集中在矿井巷道通风且研究多采用雷诺时均法,无法准确获取湍流瞬态信息以及尘粒在湍流脉动影响下的瞬时运移规律.本文基于分子动理学理论,建立考虑热交换的三维非稳态EulerLagrange两相流颗粒轨道大涡模型,... 目前,地下通风两相流研究主要集中在矿井巷道通风且研究多采用雷诺时均法,无法准确获取湍流瞬态信息以及尘粒在湍流脉动影响下的瞬时运移规律.本文基于分子动理学理论,建立考虑热交换的三维非稳态EulerLagrange两相流颗粒轨道大涡模型,实现了对引水隧洞施工通风两相流的大涡数值模拟,揭示了引水隧洞风流场瞬态发展机制及颗粒在大涡结构影响下的运移规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运用该模型模拟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通风排尘过程,结果表明:大涡模拟能捕捉到湍流脉动细节,结果较雷诺时均法更接近实际;通风可有效降低工作面附近温度;颗粒分布由初始的颗粒簇逐渐弥散,最终对隧洞全断面造成污染;通风3,700,s后,绝大多数颗粒从隧洞出口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隧洞 三维非稳态Euler-Lagrange两相流大涡模拟模型 湍流瞬态信息 粉尘颗粒运移 热交换
下载PDF
亚格子模型在窄通道内铅铋换热特性研究的适应性评价
2
作者 王斐然 温济铭 +6 位作者 田瑞峰 张宴豪 王福阳 夏榜样 陈冲 张雪 谭思超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1-2349,共9页
针对使用雷诺时均模型对低普朗特数冷却剂的湍流换热特性研究时存在精确度不足及可靠性无法证实的问题,本文使用高保真的大涡模拟模型对铅铋合金在矩形通道内的湍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于Pe=1100及湍流强度更小的工况,使用经典Sm... 针对使用雷诺时均模型对低普朗特数冷却剂的湍流换热特性研究时存在精确度不足及可靠性无法证实的问题,本文使用高保真的大涡模拟模型对铅铋合金在矩形通道内的湍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于Pe=1100及湍流强度更小的工况,使用经典Smagorinsky-Lilly模型计算所得的对流换热系数偏高,而修正Smagorinsky-Lilly模型对过预测情况有优化的效果;对于Pe=2200及湍流强度更大的工况,由于Smagorinsky-Lilly模型不可解的小尺度粘性底层区域被压缩,使得模型参数Cs的改变对全局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被削弱。本文评估了不同的Smagorinsky-Lilly亚格子应力模型对窄矩形通道内铅铋湍流换热特性的模拟效果,当Pe≤1100时,Cs=0.18的模型对全局对流换热特性的计算结果过高;当Pe≥2200时,耗散模拟的过程受到Cs的影响减弱,全局对流换热特性受到Smagorinsky-Lilly模型参数的影响较小。湍流强度较低时,需要选取更小的模型参数以削弱过预测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模型 Smagorinsky-Lilly模型 壁面湍流 铅铋合金 矩形通道 高保真数值模拟 湍流应力 对流换热
下载PDF
汽车后视镜气流噪声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志亮 刘波 桑建兵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2-695,共4页
针对汽车后视镜的气流噪声问题,分析其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以某汽车为例建立CFD(computational fluiddynamics)分析模型。根据大涡模拟模型和莱特希尔-卡尔方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针对模拟结果提出后视镜合理性设计的判断方... 针对汽车后视镜的气流噪声问题,分析其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以某汽车为例建立CFD(computational fluiddynamics)分析模型。根据大涡模拟模型和莱特希尔-卡尔方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针对模拟结果提出后视镜合理性设计的判断方法,找出后视镜构形存在的噪声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措施。最后,对修改前后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和实验对比分析。实验对比分析发现,修改后车内噪声最高可降低1.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视镜 风噪声 大涡模拟模型 莱特希尔-卡尔方程
下载PDF
基于壁模型大涡模拟的壁湍流问题研究
4
作者 罗富强 于祥 邓锐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20,共16页
壁模型大涡模拟方法避免了直接求解壁面边界层黏性子层的巨大计算成本,使得大涡模拟在复杂壁面湍流问题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论文采用基于OpenFOAM开发的壁模型大涡模拟求解模块,对不同雷诺数下充分发展的槽道流动和周期山绕流的壁湍流... 壁模型大涡模拟方法避免了直接求解壁面边界层黏性子层的巨大计算成本,使得大涡模拟在复杂壁面湍流问题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论文采用基于OpenFOAM开发的壁模型大涡模拟求解模块,对不同雷诺数下充分发展的槽道流动和周期山绕流的壁湍流问题开展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壁面模型、壁面网格分辨率对壁模型大涡模拟数值求解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壁面解析大涡模拟,壁模型大涡模拟能在保持相当求解精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计算中的网格成本。在充分发展的湍流问题中,平衡型壁面模型能取得较高的数值求解精度,但在涉及流动分离的壁湍流问题中,平衡型壁面模型求解精度不高,应采用计及流向压力梯度的非平衡型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大涡模拟 壁湍流 OPENFOAM 槽道流 周期山绕流
原文传递
基于三种湍流模型的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魏园杰 罗凯强 +2 位作者 谭均军 唐磊 王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1-74,78,共5页
为研究不同湍流模型对竖缝式鱼道数值模拟的适用性和准确度,采用RNGκ-ε模型、大涡模拟(LES)模型及分离涡(DES)模型3种湍流模型对某竖缝式鱼道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了模拟的竖缝式鱼道流态特征、流速及湍动能等水力指标值与实测数... 为研究不同湍流模型对竖缝式鱼道数值模拟的适用性和准确度,采用RNGκ-ε模型、大涡模拟(LES)模型及分离涡(DES)模型3种湍流模型对某竖缝式鱼道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了模拟的竖缝式鱼道流态特征、流速及湍动能等水力指标值与实测数据。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可较为准确地解析鱼道池室流态特性,其中DES模型最能反映竖缝式鱼道的流态、流速分布;综合模拟成本后,RNGκ-ε模型在湍动能模拟方面较其他两个瞬时模型具有优势。因此,鱼道数值模拟在不追求较高精度流场特征的要求下,应优先选用RNGκ-ε模型。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数值模拟在鱼道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缝式鱼道 数值模拟 湍流模型 RNGκ-ε模型 大涡模拟(LES)模型 分离(DES)模型
原文传递
计算模型对空气静压轴承特性分析有效性的影响
6
作者 辛晓承 龙威 +2 位作者 高浩 王萍 雷基林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空气静压轴承具有精度高、摩擦小和寿命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同空气静压轴承气膜的承载面积和厚度的差距悬殊,导致气膜内部的流场极为复杂,传统的基于层流假设的N-S(Navier-Stokes)方程已无法精确预测该轴承的工作... 空气静压轴承具有精度高、摩擦小和寿命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同空气静压轴承气膜的承载面积和厚度的差距悬殊,导致气膜内部的流场极为复杂,传统的基于层流假设的N-S(Navier-Stokes)方程已无法精确预测该轴承的工作特性。为此,以圆盘形中心供气小孔节流空气静压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气体润滑和湍流理论建立其气膜流场数学模型,分析了气膜流场内湍流斑形成涡旋后的发展运动以及向平滑层流过渡的过程。在相同工况下,针对气膜厚度较小(<10μm)时的特征流场采用k-ε模型,针对气膜厚度中等(10~20μm)时的特征流场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模型,针对气膜厚度较大(20~30μm)时的特征流场采用“k-ε模型+层流模型”。然后,设计并搭建空气静压轴承静态特性测试实验台,以验证所采用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工况选择适宜的计算模型,可提高空气静压轴承气膜流场的计算精度。当气膜厚度小于10μm时,气腔内湍动程度较大,宜采用k-ε模型进行描述;当气膜厚度增大到10~20μm时,气腔内大涡旋以一定速度沿半径方向扩散并输运能量,宜采用LES模型进行描述;当气膜厚度增大至20~30μm时,气膜的容性效应增强,使得气腔内后半部分呈现层流特征,宜采用混合计算模型进行描述。研究结果为不同工况下空气静压轴承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准确选择计算模型有利于缩短研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静压轴承 湍流理论 k-ε模型 大涡模拟(LES)模型 混合计算模型
下载PDF
不同入流条件及偏航角下的单风机尾流特性
7
作者 黄国庆 刘廷林 +3 位作者 闫渤文 莫蕊瑜 邓晓蔚 信志强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3,共9页
随着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上游风机在运行时会使下游风场风速下降,湍流度增大,造成下游风机发电功率降低,加剧风机的疲劳破坏并缩短其服役周期。因此,亟需开展风机尾流研究,明确其特性及演化规律。为了揭示不同入流及偏航角下的单风机尾流... 随着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上游风机在运行时会使下游风场风速下降,湍流度增大,造成下游风机发电功率降低,加剧风机的疲劳破坏并缩短其服役周期。因此,亟需开展风机尾流研究,明确其特性及演化规律。为了揭示不同入流及偏航角下的单风机尾流特性,基于单风机尾流风洞试验,验证基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结合致动线模型(Actuator Line Model,ALM)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基于LES-ALM模拟方法研究入流风场(包括风速及湍流度)及偏航角对风机尾流特性的影响,阐明正负偏航角下单风机尾流的对称性。结果表明:随着背景湍流度的增大,风机尾流恢复速度加快;当入流条件相同时,风机设置正负对称偏航角,其尾流风速也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风机偏航角越大,风机尾流膨胀宽度会逐渐减小,并降低尾流风速的亏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风机尾流 偏航角 大涡模拟-致动线模型 来流条件
下载PDF
明渠交汇口三维水力特性大涡模拟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魏文礼 张泽伟 +2 位作者 邵世鹏 刘玉玲 戎贵文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9,186,共8页
为了解决明渠水流交汇口河道冲刷、泥沙沉淤、污染物滞留等问题,必须探明其水力特性的分布规律.采用气液两相流混合模型,对不同汇流比下90°明渠交汇口三维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别选取大涡模拟模型(LES)和RNGk-ε模型封闭两... 为了解决明渠水流交汇口河道冲刷、泥沙沉淤、污染物滞留等问题,必须探明其水力特性的分布规律.采用气液两相流混合模型,对不同汇流比下90°明渠交汇口三维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别选取大涡模拟模型(LES)和RNGk-ε模型封闭两相流时均方程,速度与压力耦合方程组求解时使用半隐式SIMPLE(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Linked Equations)算法,模拟自由水面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法.将汇流比为0.25时两种模型计算的纵向截面水面线与实验结果相比较,得出大涡模型结合VOF法能更好地捕捉交汇口水面的波动情况;将大涡模型计算的不同垂直线上的速度分布与实验结果相比较,两者吻合良好.通过比较两种模型计算的特征横断面上的流线图,得出大涡模型能更好地捕获水流瞬时流动特性,动态再现二次流动结构,且大涡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交汇口附近水力特性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交汇口 数值模拟 大涡模拟模型 RNGk-ε模型 水力特性
原文传递
数值堆热工流体程序CVR-PACA验证及典型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明军 鞠浩然 +7 位作者 赵民富 李伟卿 刘天才 胡长军 杨文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69-1580,共12页
谱元方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开发了数值堆高精度热工水力并行CFD计算程序CVR-PACA。应用CVR-PACA对单棒光棒通道湍流流场、3×3光棒棒束湍流流场、Matis-H压水堆棒束通道基准题、19棒带绕丝组件通道湍流流场进... 谱元方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开发了数值堆高精度热工水力并行CFD计算程序CVR-PACA。应用CVR-PACA对单棒光棒通道湍流流场、3×3光棒棒束湍流流场、Matis-H压水堆棒束通道基准题、19棒带绕丝组件通道湍流流场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与实验测量值对比,研究定量验证了大涡模拟(LES)模型及非稳态雷诺时均(URANS)模型对各类棒束通道流场预测的准确性。算例在建模过程中采用网格分裂技术实现了复杂几何的纯六面体网格划分,用于支撑谱元方法计算。研究较为全面地积累了高精度谱元方法模拟流场流动及换热的建模经验,获取了各类棒束通道内丰富的流动和换热细节,获得的建模经验能更加精准有力地指导相关设计的优化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搅混 稠密栅元 搅混翼 绕丝棒束 大涡模拟模型 非稳态雷诺时均模型 谱元方法
下载PDF
阀门共振腔声源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祖洪彪 张锴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近年来,随着新建核电厂功率的不断提升和在役核电厂的升功率,部分核电厂的蒸汽干燥器出现了疲劳开裂问题。研究认为,该问题是由主蒸汽管道上的阀门腔体中产生了流致声共振而引起的。为了深入了解阀门声共振机理,为解决该问题提供技术依... 近年来,随着新建核电厂功率的不断提升和在役核电厂的升功率,部分核电厂的蒸汽干燥器出现了疲劳开裂问题。研究认为,该问题是由主蒸汽管道上的阀门腔体中产生了流致声共振而引起的。为了深入了解阀门声共振机理,为解决该问题提供技术依据,本文针对阀门共振腔的声源特性展开研究。采用声固耦合有限元方法进行声学模态分析,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进行流场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阀门共振腔与所连接的管道中存在多个声学模态;(2)腔体和管道的几何参数对声模态的影响较大;(3)斯特鲁哈数St在一定范围内会导致峰值激励。模态分析与流体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且与现有理论和试验数据吻合较好。本文工作和结论不仅有助于阀门中声共振机理的研究,也为揭示和解决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中声共振引发的疲劳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门共振腔 声共振 声模态 大涡模拟模型 斯特鲁哈数(St)
原文传递
脊状表面降噪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光 黄明明 马骥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19,共4页
采用大涡模拟湍流模型(LES)仿真计算V型脊状面的湍流边界层流噪声,研究了V型脊状结构高宽比对降噪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大高宽比脊状结构降噪效果更加突出,其高频区的声压密度及峰值处的频率较其他两种尺寸都有明显减少,其中声压... 采用大涡模拟湍流模型(LES)仿真计算V型脊状面的湍流边界层流噪声,研究了V型脊状结构高宽比对降噪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大高宽比脊状结构降噪效果更加突出,其高频区的声压密度及峰值处的频率较其他两种尺寸都有明显减少,其中声压级最大减小量5dB。通过比较其上部区域流场的涡量及湍流脉动强度,发现如果脊峰更加"尖削",则脊状表面抑制涡发展、"稳定"湍流脉动的能力增强,而这就是其获得更好降噪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状表面 降噪 大涡模拟湍流模型 高宽比
下载PDF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Particle Wake Effect and RANS Simulation of Turbulence Modulation in Gas-Particle Flows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卓雄 周力行 祁海鹰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The turbulence enhancement by particle wake effect is studied by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of turbulent gas flows passing a single particle. The predicted time-averaged and root-mean-square fluctuation velocities ... The turbulence enhancement by particle wake effect is studied by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of turbulent gas flows passing a single particle. The predicted time-averaged and root-mean-square fluctuation velocities behind the particle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modeling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 semi-empirical turbulence enhancement model is proposed by the present-authors based on the LES resuits. This model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second-order moment two-phase turbulence model for simulating vertical gas-particle pipe flows and horizontal gas-particle channel flow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not accounting for the particle wake effect, the present model gives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gas turbulence modulation in much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eddy simulation gas-particle flow turbulence modulation
下载PDF
掺氢比对高Ka数射流预混湍流火焰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森彬 刘潇 周波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9,共8页
在同步多物种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测量的实验基础上,采用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耦合输运概率密度函数(TPDF)燃烧模型,以及44组分及268步CH4化学反应机理模拟了CH4/H2/空气混合气的不同掺氢比(0,20%,50%)时对高Ka数下预混湍流射流火... 在同步多物种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测量的实验基础上,采用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耦合输运概率密度函数(TPDF)燃烧模型,以及44组分及268步CH4化学反应机理模拟了CH4/H2/空气混合气的不同掺氢比(0,20%,50%)时对高Ka数下预混湍流射流火焰的影响.结果表明,LES耦合TPDF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捕捉火焰高度,模拟该类火焰的速度分布、反应锋面CH的分布以及火焰褶皱及局部熄火等现象.随着掺氢比的升高,火焰高度降低,火焰根部的局部熄火得到显著改善.相比于掺氢,在未掺氢时,由于其更小的临界拉伸率及更少的H2与伴生火焰带来的自由基反应的机会,使得火焰根部出现局部熄火更为频繁.同时进一步发现,火焰根部的燃烧模式与主燃烧区域存在很大区别,火焰根部的扩散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反应区 局部熄火 燃烧模式 大涡模拟-TPDF燃烧模型 掺氢
下载PDF
支气管堵塞对COPD肺部流场和颗粒场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影 严微微 《力学季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本文首先建立了三维正常肺部和3种不同阻塞部位以及3种不同堵塞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肺部模型,利用LES-DPM(Large Eddy Simulation-Discrete Phase Model)方法对正常肺部和COPD肺部的... 本文首先建立了三维正常肺部和3种不同阻塞部位以及3种不同堵塞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肺部模型,利用LES-DPM(Large Eddy Simulation-Discrete Phase Model)方法对正常肺部和COPD肺部的流场和颗粒场特征进行了仿真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阻塞气道对肺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支气管堵塞明显影响COPD肺部气流的流场特征,易造成COPD患者呼吸困难.堵塞气道导致了吸入颗粒在肺部分布的不均,且颗粒沉积多发生在右侧无阻塞支气管以及各级支气管的分叉区域.随着阻塞程度和颗粒粒径的增加,颗粒在肺部的总沉积率明显增大,表明COPD患者更易受有害颗粒物对肺部的伤害.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诊断和治疗COPD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流场特征 颗粒沉积特性 大涡模拟-离散相模型
原文传递
直管在横向流体冲刷下的流固耦合分析
15
作者 姜超 梁铁波 +2 位作者 王昌朔 廖成宇 艾阳 《科技视界》 2022年第22期48-52,共5页
为找到一种直管在横向流体冲刷下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文章在流场CFD计算中分别采用Transition SST模型、Realizable k-e模型、低雷诺数k-e模型和LES模型四种不同的湍流模型。文章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采用动网格技术和双向流固耦合... 为找到一种直管在横向流体冲刷下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文章在流场CFD计算中分别采用Transition SST模型、Realizable k-e模型、低雷诺数k-e模型和LES模型四种不同的湍流模型。文章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采用动网格技术和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研究直管在3~7m/s流速范围内的横向冲刷下的流致振动特性,将耦合模拟得到的振动幅值和振动频率与David Schowalter等人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ES湍流模型对流致振动的模拟精度较高,耦合计算得到的振动幅值与试验值之间的偏差小于5%,振动频率与试验值之间的偏差小于2%。因此,在流固耦合计算中,LES模型作为湍流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直管在横流冲刷下的流致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流致振动 ANSYS Workbench 大涡模拟(LES)模型
下载PDF
Modeling Abrasion Forces in a Pneumatically Powered Grinding Tool Using Compressible Large Eddy Simulation
16
作者 Kristofer Leach Rodion Groll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3年第9期1634-1643,共10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a new kind of miniature abrading sphere, which is magnetically mounted inside a spherical gap and set in rotation pneumatically with air. Large eddy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in conju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a new kind of miniature abrading sphere, which is magnetically mounted inside a spherical gap and set in rotation pneumatically with air. Large eddy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mpressible Smagorinsky model. Minim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allows for the assumption of adiabatic walls. Fluid-solid interaction is modeled using the law of the wall for compressible turbulent flow. A parametric study is done to determine optimal geometric layout while taking physical restrictions into account. The resulting optimal configuration is then examined in detail in order to determine demands to be met by the computerized control of the magnetic bearing as well as to quantify the force available to the abrasion process. Finally, a mathematical relation is given that determines available abrasion force depending on standard volumetric flow rate and rotation frequency. The findings presented here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maller versions of the t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compressible large eddy simulation fluid-solid interaction miniature-grinding tools OpenFOAM.
下载PDF
Analysis of Smoke Distribution in the Subway Station with Various Main Tunnel Ventilations 被引量:2
17
作者 Yong-Jun Jang Ji-Min Ryu Sung-Huk Park Dong-Hoe Koo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5年第4期405-410,共6页
Fire-driven flow analysis in the underground subway st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with various main tunnel ventilations. Shin-gum-ho station (depth: 46 m) in Seoul is selected as a simulation model. The ventilation mo... Fire-driven flow analysis in the underground subway st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with various main tunnel ventilations. Shin-gum-ho station (depth: 46 m) in Seoul is selected as a simulation model. The ventilation mode is assumed to be emergency state. Various main tunnel ventilations are applied to operate in a proper way for helping of smoke exhaustion in platform. The entire station is covered for simulation. Ventilation diffusers are modeled as 95 square shapes of 0.6 m × 0.6 m in the lobby and as 222 square shapes of 0.6 m × 0.6 m and four rectangular shapes of 1.2 m × 0.8 m in the platform. The total of 7.5 million grids is generated and whole domain is divided to 22 blocks for MPI (massage passing interface) efficiency of calculation. LES (large eddy simulation) is applied to solve the momentum equation. Smagorinsky model (Cs = 0.2) is used as SGS (subgrid scale) model. The distribution of CO (carbon monoxide) is calculated for various capacity of main tunnel ventilation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way station main tunnel ventilation fire-driven flow LES.
下载PDF
风沙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萍 郑晓静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62,共22页
大气表面层中的风沙运动是典型的高雷诺数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同时具有可蚀地表上的冲击溅起过程、风-沙-电多场耦合、多尺度与跨尺度等复杂特性,使其定量预测极具挑战性。回顾了近30年风沙运动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以及取得的成果,主要包... 大气表面层中的风沙运动是典型的高雷诺数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同时具有可蚀地表上的冲击溅起过程、风-沙-电多场耦合、多尺度与跨尺度等复杂特性,使其定量预测极具挑战性。回顾了近30年风沙运动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以及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基于湍流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法的风沙运动多场耦合模拟与风成地貌耦合尺度模型建立,基于湍流大涡模拟(LES)与高雷诺数湍流理论的风沙运动模拟方法。最后明确了风沙运动现有数值模拟方法的不足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运动 雷诺平均Navier-Stokes 壁解析大涡模拟 模型大涡模拟 国家数值风洞工程
原文传递
面向工程应用的流体界面失稳湍流混合问题建模进展
19
作者 肖梦娟 谢寒松 +1 位作者 宾远为 张又升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2-745,共14页
流体力学界面不稳定性诱导的湍流混合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类自然现象和工程问题中。特别地,在工程流动问题中,一般涉及的是复杂初始扰动诱导下的湍流混合问题。这类混合问题往往多混合机制共存、主控参数宽泛剧烈变化。准确预测这些复杂性... 流体力学界面不稳定性诱导的湍流混合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类自然现象和工程问题中。特别地,在工程流动问题中,一般涉及的是复杂初始扰动诱导下的湍流混合问题。这类混合问题往往多混合机制共存、主控参数宽泛剧烈变化。准确预测这些复杂性下混合区时空演化对于工程实践至关重要,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和大涡模拟(LES)是工程应用最为可行的数值模拟方法。但是,现有RANS和LES建模面临难以统一预测各类混合问题等工程应用的难点。本文从工程应用视角,综述目前在RANS和LES建模方面的认识、存在的问题,以及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不稳定性 湍流混合 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模型 大涡模拟模型
原文传递
Implementation of a Roughness Element to Trip Transition in Large-eddy Simulation 被引量:2
20
作者 J.Boudet J.-F.Monier F.Gao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In aerodynamics, the laminar or turbulent regime of a boundary layer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friction or heat transfer.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t is sometimes necessary to trip the transition to turbulent, and a... In aerodynamics, the laminar or turbulent regime of a boundary layer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friction or heat transfer.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t is sometimes necessary to trip the transition to turbulent, and a common way is by use of a roughness element (e.g. a step) on the wall. The present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numerical im- plementation of such a trip in large-eddy simulations. The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a flat-plate boundary layer con- figuration, with Reynolds number Rex=l.3x 106. First, this work brings the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a practical methodology to assess convergence in large-eddy simulations. Second, concerning the trip implementation, a volume source term is proposed and is shown to yield a smoother and faster transition than a grid step. Moreover, it is easier to implement and more adaptable. Finally, two subgrid-scale models are tested: the WALE model of Nic0ud and Ducros (Flow Turbul. Combust., vol. 62, 1999) and the shear-improved Smagorinsky model of Ldv^que et al. (J. Fluid Mech., vol. 570, 2007). Both models allow transition, but the former appears to yield a faster transition and a better prediction of friction in the turbulent reg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eddy simulation boundary layer roughness element TRANSITION TRIPP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