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清河流域生态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1
作者 王艳芳 叶凯敏 申彦科 《海河水利》 2024年第4期20-23,共4页
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及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生态环境禀赋不足的大清河流域将面临更加强烈的开发需求,生态保护形势紧迫严峻。通过梳理大清河流域现状存在的水资源超载利用、地下水超采严重、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及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生态环境禀赋不足的大清河流域将面临更加强烈的开发需求,生态保护形势紧迫严峻。通过梳理大清河流域现状存在的水资源超载利用、地下水超采严重、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推进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加强流域水源涵养和河湖水系连通、落实流域“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开展恢复河流连续和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恢复鱼类多样性等对策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流域生态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流域 生态保护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大清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
2
作者 徐晓 刘军梅 +3 位作者 张建涛 季明锋 张焜 石树兰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受230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海河流域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暴雨中心位于大清河流域。基于大清河流域站点场次降雨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集中在48 h内,面平均降雨量过程共出现3~4... 受230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海河流域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暴雨中心位于大清河流域。基于大清河流域站点场次降雨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集中在48 h内,面平均降雨量过程共出现3~4次峰值,最大1 h、6 h、24 h和48 h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7%、23%、59%和92%;流域强降雨(1 h降雨量≥20 mm)持续了2~13 h,持续时间较长,漫水河站强降雨持续时间最长,占总降雨历时的20%;流域暴雨中心不固定,7月30日15时和17时暴雨中心位于流域西南部,其余时段暴雨中心位于流域北部、东部,7月31日24时暴雨中心在流域西南部;流域降雨空间分布不均,最大1 h、6 h和24 h降雨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高值区位于流域北部偏东,低值区位于流域南部,最大72 h降雨量高值区呈带状分布于流域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降雨时空分布 大清河流域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3
作者 申彦科 陈海梅 谭杰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4期44-49,共6页
采用1956-2016年长系列径流资料,选取大清河流域北支水系、南支水系及大清河下游的水文站、典型断面为研究对象,进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大清河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白洋淀流域近54年的年降雨M-K统计值为-1.492,呈弱减... 采用1956-2016年长系列径流资料,选取大清河流域北支水系、南支水系及大清河下游的水文站、典型断面为研究对象,进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大清河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白洋淀流域近54年的年降雨M-K统计值为-1.492,呈弱减少趋势。对规划实施前后各水文站年均径流量变化分析结果,海河流域综合规划(1993年)的实施对大清河中下游断面年径流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M-K趋势检验 大清河流域
下载PDF
地表水资源供给服务供需关系对节水政策的响应——以大清河流域为例
4
作者 耿念姿 李若男 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13-4822,共10页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科学量化水资源供给服务的供需关系、识别供需矛盾的突出区域是进行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前提。以大清河流域为例,利用InVEST模型,建立了水资源供给服务空间流动量化方法,预测了用水效率提升、节水灌...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科学量化水资源供给服务的供需关系、识别供需矛盾的突出区域是进行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前提。以大清河流域为例,利用InVEST模型,建立了水资源供给服务空间流动量化方法,预测了用水效率提升、节水灌溉两种节水政策情景对水资源供给服务供需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水资源供给服务和水资源需求量均呈现出上游低、下游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农业用水为流域主要用水类型,2010-2015年,流域水资源供给服务增长0.97%,水资源需求量出现了9.6%的下降;(2)2010-2015年,流域整体水资源供给服务的供需比由0.78提升至0.88,服务的空间流动使得上游盈余的水量缓解了中下游的用水压力,但中下游水资源需求大于供给的问题仍普遍存在;(3)提升用水效率、推行节水灌溉这两种节水政策均能够有效改善大清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分别可将流域水资源供需比提升至0.97和0.96,基本达到供需平衡。研究可为北方资源型缺水流域水资源供需匹配度的提高、节水政策潜力的评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供给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流 节水政策 大清河流域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山丘区大兰小流域立地分类与评价
5
作者 刘佳琪 闫烨琛 +1 位作者 杨建英 王美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0,共9页
为推进“十四五”规划对于白洋淀大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以大清河流域上游的大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选取地形、土壤等8个立地因子,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ArcGIS叠置分析等方法,筛选出影响立地类型划分... 为推进“十四五”规划对于白洋淀大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以大清河流域上游的大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选取地形、土壤等8个立地因子,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ArcGIS叠置分析等方法,筛选出影响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划分并制作立地类型图;利用均方差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克里金插值将单指标样点数据由点及面,经模糊隶属度对栅格数据标准化后,指标权重叠加形成立地质量等级图。结果表明:1)海拔、坡度、坡向和土壤类型为主导立地因子;2)大兰小流域共划分26种立地类型,以丘陵缓阳坡褐土立地类型为主,占16.37%;3)小流域内无“优”等级立地类型,“良”等级占50.47%,“中”等级占48.48%;“差”等级占1.05%。在“适地适树”原则下营造水源涵养林时,应重视立地类型划分和质量评价,针对不同类型和质量的立地选取适宜的造林树种及空间配置方案,提高林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大清河流域
下载PDF
大同市大清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研究及防灾建议
6
作者 丁鹏飞 《华北自然资源》 2023年第4期152-154,共3页
文章通过对大同市大清河流域地质灾害调查,结合当地地质环境背景,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和诱发因素,总结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并针对地质灾害现状,提出适用于该流域的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防灾建议 大清河流域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穆文彬 李传哲 +3 位作者 刘佳 范玲雪 喻丽萍 田济扬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1,21,共9页
以海河流域的重要支流大清河流域为研究区,从气象因素和土地利用的角度对该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分别对气象要素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 以海河流域的重要支流大清河流域为研究区,从气象因素和土地利用的角度对该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分别对气象要素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大清河流域四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70—2011年,大清河流域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减—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年均气温则变现为显著增加的态势;年潜在蒸散量在近54年来变化也较显著,呈"减—增"的变化;(2)流域年降水量几乎未发生突变,年均气温和年潜在蒸散量分别在1991年和1973年发生突变;(3)年降水量、年均气温以及年潜在蒸散量的演变周期分别以22年、28年和28年为主;(4)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则处于耕地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与草地之间。通过对大清河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演变规律的分析,可为进一步在该流域开展基于水循环理论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性 突变性 周期性 气象因素 土地利用 大清河流域 水循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4
8
作者 司马文卉 胡小凤 +3 位作者 沈占峰 杨映雪 袁芳 高均海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5,102,共7页
雄安新区位于大清河流域中部,大清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结合国家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分析大清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特征和问题,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按照&q... 雄安新区位于大清河流域中部,大清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结合国家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分析大清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特征和问题,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按照"目标层-方案层-要素层-指标层"建立大清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代表性为原则选择23个评价指标,为更加准确进行大清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维系和保障大清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流域 水生态安全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年径流系数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宫爱玺 张冬冬 冯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选取大清河水系的4个典型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滑动平均和M-K检验分析了1956~2005年的年径流系数变化趋势和突变特点。分别运用降雨径流相关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气候和下垫面要素对年径流系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降雨因素是径... 选取大清河水系的4个典型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滑动平均和M-K检验分析了1956~2005年的年径流系数变化趋势和突变特点。分别运用降雨径流相关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气候和下垫面要素对年径流系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降雨因素是径流系数变化的主导因素,同时下垫面要素中的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对径流系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使大清河流域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也是其下游的白洋淀的入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系数 影响因素 变化趋势 大清河流域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山区径流量衰减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庆明 姜珊 +7 位作者 李森 张越 何国华 赵勇 李海红 朱永楠 翟家齐 王丽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9-679,共11页
针对大清河流域山区分析降水年内分布、雨强变化、蒸发能力、植被生长质量、梯田建设、水库蓄水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并计算径流变化与各因素的敏感性大小,得到以下结论:大清河流域山区地表径流持续衰减,而近20年汛期径流衰减更为剧烈;汛... 针对大清河流域山区分析降水年内分布、雨强变化、蒸发能力、植被生长质量、梯田建设、水库蓄水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并计算径流变化与各因素的敏感性大小,得到以下结论:大清河流域山区地表径流持续衰减,而近20年汛期径流衰减更为剧烈;汛期降水减少、雨强减弱、同期蒸发能力增强、区域植被变好以及梯田的拦蓄截留共同作用导致区域径流量的衰减;1983年和1997年是径流演变的2个突变点,根据突变点将径流系列前后分为3个时段,1961—1982年汛期降水减少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1983—1996年梯田面积大幅增加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1997—2016年汛期降水减少、植被质量提高导致蒸发消耗增加是径流衰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流域山区 地表径流 衰减 影响因素 敏感性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水工程联合防洪调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忠波 张双虎 +3 位作者 耿思敏 何晓燕 李辉 田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0-556,共7页
白洋淀是大清河流域重要枢纽工程,基于雄安新区建设对大清河流域防洪提出更高的要求,大清河流域水工程联合防洪调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白洋淀最高水位最小作为联合防洪调度目标,建立联合防洪调度模型并进行求解。在保证水库工程... 白洋淀是大清河流域重要枢纽工程,基于雄安新区建设对大清河流域防洪提出更高的要求,大清河流域水工程联合防洪调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白洋淀最高水位最小作为联合防洪调度目标,建立联合防洪调度模型并进行求解。在保证水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了不同洪水条件下的联合防洪调度研究,通过优化调度,可保证在遭遇百年一遇洪水不开启文安洼蓄滞洪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白洋淀最高水位,可有效减轻了堤防和白洋淀防洪压力,为保障雄安新区防洪安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流域 防洪工程体系 白洋淀 联合防洪调度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大清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丽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2期73-76,共4页
以大清河流域北支山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流域1980年前后降雨径流关系的动态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并非线性关系。而且1980年以后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该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对天然状态下... 以大清河流域北支山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流域1980年前后降雨径流关系的动态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并非线性关系。而且1980年以后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该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对天然状态下与环境变化下该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分析,两个时段的降雨径流相关关系很好,但数量上变化较大,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大,径流量变化率减小。降雨径流关系的这种变化,除受下垫面因素影响外,还与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有关。研究和分析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资源评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关系 人类活动影响 动态变化特征 大清河流域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产汇流特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伏龙 李建柱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5,49,共4页
以大清河水系紫荆关流域和阜平流域1956-2005年的暴雨洪水资料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研究了流域内产汇流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次洪量和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洪峰滞时和汇流单位线峰现时间呈上升趋势。... 以大清河水系紫荆关流域和阜平流域1956-2005年的暴雨洪水资料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研究了流域内产汇流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次洪量和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洪峰滞时和汇流单位线峰现时间呈上升趋势。降水量的变化对大清河流域的产汇流规律有直接的影响,但下垫面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域的产汇流规律,引起产汇流特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流域 产汇流特性 趋势分析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下垫面变化对设计洪水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邬龙 何长宽 +3 位作者 徐世宾 王瑞东 李博超 任喜龙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3,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清河流域受到水资源开发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径流及洪水成果产生了明显影响.采用频率分析法,对大清河流域南、北支3个时间段洪水序列进行了分析计算,确定了流域下垫面变化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清河流域受到水资源开发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径流及洪水成果产生了明显影响.采用频率分析法,对大清河流域南、北支3个时间段洪水序列进行了分析计算,确定了流域下垫面变化对不同类型区设计洪水的影响程度,为大清河流域未来防洪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洪水 下垫面变化 影响分析 大清河流域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水污染控制和治理规划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勤农 王裕玮 +3 位作者 何杉 田琦 张凤嵋 于卉 《海河水利》 1997年第4期13-17,共5页
探索利用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流域规划方法,提出大清河流域综合规划建议方案,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水土保持和管理体制等内容。并就水污染控制和治理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 大清河流域 水污染控制 水污染治理 水资源保护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主要河流与湿地生态水量计算与保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思琰 徐鹤 +1 位作者 刘德文 崔秀平 《吉林水利》 2021年第8期1-4,共4页
本研究对大清河流域主要河流与湿地生态水量进行了计算,合计生态需水量6.7亿m3。现状山区河段生态水量基本满足,平原河段生态水量满足状况较差,湿地生态水量均不满足。对生态不满足的9个平原河段和3个湿地进行水量保障分析,在新增本地... 本研究对大清河流域主要河流与湿地生态水量进行了计算,合计生态需水量6.7亿m3。现状山区河段生态水量基本满足,平原河段生态水量满足状况较差,湿地生态水量均不满足。对生态不满足的9个平原河段和3个湿地进行水量保障分析,在新增本地地表水对生态用水的供水能力前提下,合理利用再生水和外调水,并结合当地大水网建设,保障大清河流域生态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流域 生态水量 计算 保障
下载PDF
NCEP气象数据在大清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的适用性研究
17
作者 刘佳 王振海 +3 位作者 李传哲 田济扬 穆文彬 徐征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01期1-3,共3页
SWAT水文模型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在国内的多个研究区域已经得到了验证。但作为模型输入的气象数据,其精度和空间分布对SWAT模型的模拟结果有显著影响。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大清河流域,流域面积为45131 km^(2),全国国家级... SWAT水文模型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在国内的多个研究区域已经得到了验证。但作为模型输入的气象数据,其精度和空间分布对SWAT模型的模拟结果有显著影响。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大清河流域,流域面积为45131 km^(2),全国国家级气象台站仅有2个站点位于流域内部,6个站点分布在流域周边,无法为分布式水文模拟提供充足可靠的气象数据支撑。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的全球气象数据为SWAT模型提供输入,并对NCEP数据在大清河流域水文模拟中的适用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降雨数据是否准确对径流模拟的影响最为显著,NCEP数据在大清河流域的适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气象数据 SWAT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拟 大清河流域 适用性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大清河流域上游河流径流响应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崔豪 肖伟华 +2 位作者 周毓彦 陈琰 鲁帆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62,共9页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引起了各界对雄安新区所在的大清河流域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水资源的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是了解雄安新区水资源情势的重要参考。研究解析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大清河流域上游径流过程的相对影响,采用SWAT模型模拟...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引起了各界对雄安新区所在的大清河流域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水资源的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是了解雄安新区水资源情势的重要参考。研究解析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大清河流域上游径流过程的相对影响,采用SWAT模型模拟了大清河流域上游径流过程,并结合弹性系数法验证比对,分离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大清河流域上游径流过程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81-2015年,大清河流域上游山区倒马关站及紫荆关站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倒马关站及紫荆关站年径流量递减速率分别为0.10m3/s及0.07m3/s。人类活动为影响径流的主导因子,其贡献率为53.4%~60.8%;气候变化较人类活动影响径流稍小,其贡献率为39.2%~46.6%。研究结果可为支撑未来雄安新区建设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响应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SWAT 弹性系数法 大清河流域
下载PDF
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大清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潘莹 郑华 +1 位作者 易齐涛 李若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204-5213,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簇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合,是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中的主导功能表征。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空间和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可为基于主导功能实施分区管理策略、统筹土地多功能性,进而为整体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参考。本研... 生态系统服务簇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合,是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中的主导功能表征。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空间和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可为基于主导功能实施分区管理策略、统筹土地多功能性,进而为整体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大清河流域为例,选取6种生态系统服务(水资源供给服务、粮食供给服务、水源涵养服务、水质净化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固碳服务),在乡镇尺度上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依据主导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大清流域可以分为3个生态系统服务簇,生态调节服务簇(B1),农产品供给服务簇(B2)和人居环境簇(B3);(2)2000—2015年,生态调节服务簇的空间格局变幅最大,乡镇变化率为19.6%,而农产品供给服务簇和人居环境簇的空间稳定性较强,变化率小于5.0%;生态系统服务簇类型发生转化的区域主要位于服务簇交界处;(3)尽管服务簇在空间上有变化,但生态调节服务簇、农产品供给服务簇和人居环境簇的生态系统服务呈增长趋势,平均增幅高达8.62%;(4)自然本底条件和生态保护政策是驱动生态调节服务簇变化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供给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分别是驱动农产品供给服务簇和人居环境簇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该案例研究结果为管理土地多功能属性、整体提升国土空间功能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空间变化特征 驱动因素 大清河流域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河岸带类型划分与植被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锐锋 杨建英 +5 位作者 张艳 李秋梅 毕洋涛 刘洋 赵泽镐 毕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8,共6页
大清河流域内河岸带破碎化严重,人为干扰程度高,河岸带内自然植被已基本不复存在,为了更好地对流域内河岸带进行生态修复,以大清河流域内南拒马河、界河-龙泉河-清水河河岸带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形以及河岸带的乔木类型,对2条河道两侧25... 大清河流域内河岸带破碎化严重,人为干扰程度高,河岸带内自然植被已基本不复存在,为了更好地对流域内河岸带进行生态修复,以大清河流域内南拒马河、界河-龙泉河-清水河河岸带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形以及河岸带的乔木类型,对2条河道两侧25个河岸带进行了类型划分。结果表明:该区域河岸带类型可分为平原景观型、平原经济林型、平原人工护岸林型、低山经济林型和低山人工护岸林型5种;其中,平原景观型河岸带的乔木种类最丰富,占所有乔木种的40%;平原人工护岸林型河岸带草本种类最丰富,占所有草本种的23.08%;各类型河岸带内灌木较少。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种类型河岸带的草本植物在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指数方面由高到低为平原景观型、平原人工护岸林型、低山人工护岸林型、低山经济林型、平原经济林型。综上,在进行生态修复时,景观型河岸带应防止被人为破坏、同时注重病虫害的防护;人工护岸林型河岸带应根据立地条件,合理引进乔木树种,构建多条带混交林;经济林型河岸带则应对农药的施用进行管理,同时增种灌木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流域 河岸带 植被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