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普教育基地游憩适宜性评价
1
作者 郭丽 罗文皓 +1 位作者 龚雪茜 张德顺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国家公园游憩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科学评价科普教育基地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以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三个科普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定量分析的游憩网络形象感知数据,运用灰色统计法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游憩适宜性评价体系,通过案例... 国家公园游憩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科学评价科普教育基地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以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三个科普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定量分析的游憩网络形象感知数据,运用灰色统计法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游憩适宜性评价体系,通过案例评价得到最终评分:雅安碧峰峡基地>都江堰青城山基地>卧龙神树坪基地,并证明科普教育基地的物理环境对其游憩适宜性非常重要。从而提出改善优化策略,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风景园林 科普教育基地 游憩适宜性评价 大熊猫国家公园
下载PDF
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进展
2
作者 詹同彤 王平峰 +8 位作者 郑晓美 文琦琦 叶刚 邓林华 由玉岩 何鸣 王茜 李才武 凌珊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0-778,共9页
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在圈养大熊猫中的耐药性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多重耐药情况,对大熊猫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能导致出血性肠炎、泌尿道感染等多种疾病。随着大熊猫数量的增加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 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在圈养大熊猫中的耐药性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多重耐药情况,对大熊猫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能导致出血性肠炎、泌尿道感染等多种疾病。随着大熊猫数量的增加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显著。其致病机制涉及荚膜、脂多糖、菌毛及铁载体等多个因素,共同参与了该菌的定植和侵袭过程。从传统培养到现代分子检测,针对大熊猫肺炎克雷伯菌的病原鉴定和诊断技术变得简便快速、可靠性逐渐凸显。目前,积极开展抗菌药物研发,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探索中药和植物提取物等替代治疗方式,抑制细菌生长并减缓耐药性发展势在必行。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大熊猫肺炎克雷伯菌病原生物学特性、耐药现状及诊断和防治方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和分析,为进一步控制和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耐药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的防控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耐药机制 检测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生态旅游发展动态特征
3
作者 张优琪 吴沛桦 +2 位作者 杨洪波 李玉杰 张晋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7-125,共9页
为丰富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动态趋势理论研究体系,运用SWOT法分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生态旅游不同阶段(1996—2001、2002—2007、2008—2015、2016至今)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状况,识别不同阶... 为丰富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动态趋势理论研究体系,运用SWOT法分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生态旅游不同阶段(1996—2001、2002—2007、2008—2015、2016至今)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状况,识别不同阶段卧龙片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矩阵。结果显示:(1)大熊猫特色、优美自然风光、凉爽气候一直是卧龙生态旅游的主要优势,而保护区与社区积极参与、道路交通便捷和旅游区位优势成为最近(2016年至今)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2)一直以来,旅游技术人才、服务和基础设施都是卧龙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劣势因素,随着道路恢复,旅游再度兴盛,盲目不科学的投资、旅游管理混乱、社区和市场关系混乱成为制约卧龙旅游发展新的因素;(3)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和旅游消费需求增加是卧龙生态旅游过去几十年的主要发展机遇,近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山地轨道交通计划、青少年研学的兴起等成为新的发展机遇;(4)流行传染病(如“非典”“新冠”)在不同时期会对生态旅游造成威胁,自然灾害频发、同行竞争激烈和环境压力增大也是近年来卧龙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威胁;(5)在不同阶段,卧龙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存在变化。本文基于卧龙现阶段生态旅游发展状况,提出4种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 生态旅游 SWOT分析 自然教育 卧龙
下载PDF
大熊猫母兽育幼早期应激水平与母幼行为的关系
4
作者 周晓 杨波 +9 位作者 曾文 李果 杨长江 王静 谢庆阳 刘怀庭 王锐 罗波 张明春 黄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晚熟性动物,育幼早期是幼仔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幼仔最易夭折时期。为了解大熊猫产后应激水平及其与母幼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行为适应机制的角度提高幼仔存活率,本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监...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晚熟性动物,育幼早期是幼仔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幼仔最易夭折时期。为了解大熊猫产后应激水平及其与母幼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行为适应机制的角度提高幼仔存活率,本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监测7只处于育幼早期(产后0~75日)母兽粪便皮质醇含量,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观测3对母幼个体的行为。结果显示:(1)育幼早期母兽皮质醇含量随幼仔日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r=-0.950,P<0.001);(2)幼仔断奶前与断奶后相比,母兽皮质醇含量无显著差异(t=-0.935,P=0.361);(3)母兽皮质醇含量与母幼联系(r=0.918,P<0.001)、幼仔尖叫(r=0.777,P=0.001)和休息行为(r=0.731,P=0.00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采食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608,P=0.016),而与舔幼仔行为不相关(r=0.366,P=0.179)。结果表明,大熊猫母兽育幼早期粪便皮质醇含量变化与幼仔生长发育有关,推测母兽的应激强度可能随幼仔御寒能力及自主活动能力的提升而降低;皮质醇可能参与母性行为调节,有助于母兽对幼仔需求信号做出积极响应,促进母性行为的表达,进而提高育幼早期幼仔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应激 粪便皮质醇 母幼行为 育幼早期
下载PDF
大熊猫咬合力和采食速率的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孙萌萌 严啸 +7 位作者 李凤 唐勇 张新星 董超 黄圣杰 郑元明 罗永 周世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咬合力在食物获取和雄性竞争等多方面影响大熊猫的生存和繁殖,同时,食性和咀嚼系统的独特性使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成为研究咬合力的理想物种。以往研究仅局限在通过测量大熊猫头骨进行力学模型估测,未经实体测量验证。本研... 咬合力在食物获取和雄性竞争等多方面影响大熊猫的生存和繁殖,同时,食性和咀嚼系统的独特性使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成为研究咬合力的理想物种。以往研究仅局限在通过测量大熊猫头骨进行力学模型估测,未经实体测量验证。本研究采用测力传感器定量测量了不同年龄段46只大熊猫的体重、切齿咬合力和采食速率,并重点关注幼仔期的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幼年大熊猫的切齿咬合力在切齿由乳齿到恒齿的过渡期呈较快速度的增长,与此同时,采食竹笋的速率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在全部切齿更换为恒齿后,其切齿咬合力仍然呈上升趋势,但速度变缓,而采食速率进入平台期。经Logistics模型对采食速率增长曲线拟合,表明月龄可以解释速率变异的87.56%。不同年龄阶段的大熊猫咬合力中位数随年龄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8~12月龄组的咬合力显著小于其他年龄组,13~18月龄的咬合力显著小于亚成年组、成年组以及老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间尚未检测出显著性差异。竹笋和胡萝卜的采食速率以成年大熊猫最高,亚成年次之,老年略低于亚成年,幼年最低。本研究验证了测力传感器测量大熊猫咬合力的可行性,记录了咬合力和采食速率在幼年大熊猫换牙期的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年龄与咬合力和采食速率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咬合力 采食速率 年龄组 换牙期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与电路理论的大熊猫栖息地内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研究
6
作者 费勇强 黄爱民 +1 位作者 罗义 赵利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2-632,共11页
为提高大熊猫栖息地内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效率和针对性,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电路理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区域为研究区,对大熊猫适宜生境及影响生境的主要环境变量进行分析,识别... 为提高大熊猫栖息地内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效率和针对性,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电路理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区域为研究区,对大熊猫适宜生境及影响生境的主要环境变量进行分析,识别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结果显示:大熊猫取食竹分布、高程、土壤类型及厚度是影响区域内大熊猫生境的4个主要环境变量,其最适宜生境条件为存在大熊猫取食竹、高程为2290~3250 m、土壤类型为暗棕壤或棕壤、土壤厚度为65~86 cm;研究区内不适宜及低适宜区面积占比为75.96%,区域废弃矿山范围内不适宜及低适宜区占比为92.23%,大熊猫适宜生境较为破碎;研究区生态源地数量多且分散,生态廊道数量多且长,其分布受到废弃矿山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时,应分别从区域整体和环境变量出发,重点修复宝兴区域及荥经、石棉区域的一级生态源地和廊道,修复时主要考虑取食竹分布、高程、土壤类型及厚度等对大熊猫生境影响较大的环境变量,并参考其最适宜生境条件为目标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需加强监测管护。该方法能够发现大熊猫适宜生境的环境条件和分布范围,确定重点生态修复区域及修复策略,以此提高修复效率和质量,促进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的恢复和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 最大熵模型 电路理论
下载PDF
圈养大熊猫种群性比失衡现象产生机制的探究
7
作者 乔麦菊 赖燕舞 +3 位作者 李仁贵 邓涛 周应敏 罗波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迁地保护工作已开展了近70年,基本实现了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根据2019年大熊猫谱系,现存圈养大熊猫种群(n=612)的总性比为1.22∶1(♀336/♂276),与1∶1的性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目前尚未开展性比...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迁地保护工作已开展了近70年,基本实现了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根据2019年大熊猫谱系,现存圈养大熊猫种群(n=612)的总性比为1.22∶1(♀336/♂276),与1∶1的性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目前尚未开展性比失衡现象产生机制的探究工作。本研究以全国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为研究对象,梳理了该种群36年的出生性比、11年的分年龄雌雄个体数量和分年龄死亡雌雄个体数量,计算了出生性比和预期寿命等数据,旨在探究性比失衡的内在原因。结果显示,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出生性比为1.01∶1,与1∶1的性比无显著性差异(P=0.926);雄性大熊猫在幼年阶段死亡的比例高于雌性(♀38.24%/♂48.72%);圈养大熊猫的出生预期寿命中位数为21.4岁,其中雌性为23.5岁,雄性为19.8岁,雌性预期寿命比雄性长3.7岁。研究表明,圈养大熊猫种群性比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雄性大熊猫幼年阶段的死亡比例高于雌性,且雌性大熊猫预期寿命更长。本研究聚焦圈养大熊猫种群的性比失衡问题,首次计算了圈养大熊猫的预期寿命,可为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饲养管理和野外大熊猫种群性比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性比 性比失衡 预期寿命
下载PDF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
8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2,共1页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在住建部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成都市园林局(现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的指导下,由成都动物园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同发起,于1987年6月1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批准成立,并于1993年12月17...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在住建部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成都市园林局(现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的指导下,由成都动物园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同发起,于1987年6月1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批准成立,并于1993年12月17日在四川省民政厅重新登记注册。业务主管单位为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2016年成立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党支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主管单位 四川省民政厅 成都动物园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都市林业 园林管理局 登记注册 基金会
下载PDF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
9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2,共1页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在成都市园林局(现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的指导下,由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同发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于1987年6月1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批准...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在成都市园林局(现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的指导下,由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同发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于1987年6月1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批准成立,并于1993年12月17日在四川省民政厅重新登记注册。业务主管单位为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2016年成立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党支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成立30余年来为大熊猫等濒危珍稀动物保护繁育研究提供资助,致力于促进大熊猫及珍稀濒危动物迁地与就地保护,推动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动物保护 繁育研究 业务主管单位 珍稀濒危动物 四川省民政厅 成都动物园 中共成都市委 大熊猫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地区的聚落景观多样性及其演变趋势——以四川岷山片区为例
10
作者 庞鑫 王雨欣 孙松林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1期42-57,共16页
【目的】分析大熊猫国家公园及其周边聚落景观的多样性与演变趋势,为保护国家公园文化景观多样性、推动区域健康协调发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实地调研、GIS空间分析与数据统计,探究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及周边地区乡土聚落的分布... 【目的】分析大熊猫国家公园及其周边聚落景观的多样性与演变趋势,为保护国家公园文化景观多样性、推动区域健康协调发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实地调研、GIS空间分析与数据统计,探究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及周边地区乡土聚落的分布特征、聚居结构、建筑类型、文化符号与景观风貌的多样性。【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国家公园内聚落密度明显低于周边地区;聚落的聚居结构主要为中心聚集、无中心聚集、散列、散点四大类型;民居建筑涵盖穿斗木框架民居、石砌民居、下石上木型民居、夯土民居等类型;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符号与绚丽多彩的景观风貌。进一步探讨其演变趋势发现:①1980—2020年间,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内乡土聚落数量与面积相比周边地区减少趋势更快,聚落数量减少282个,占研究区域减少总量的17.37%,聚落面积减少10.26 km^(2),呈规模集中化趋势;②易地搬迁、集中安置过程中,聚居结构趋向单一,新建聚落多为带状、网格状等规整结构;③民居建筑与景观风貌趋于现代化、同质化,建筑与景观风貌多样性降低;④保护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同地区的人员交往与文化交流,导致景观基因隔离发展。【结论】国家公园在注重物种保护的同时应兼顾聚落景观多样性、人文多样性保护,可从开展聚落景观多样性普查入手,优化移民安置与风貌建设管理措施,科学引导传统民居有机更新,适当保留必要的人文交流廊道,合理划定人文缓冲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 乡村聚落 形态分布 建筑形制 景观多样性 演变趋势 岷山片区
下载PDF
自然生态类短视频中的情绪传播--以大熊猫短视频为例
11
作者 林笑竹 《记者摇篮》 2024年第1期81-83,共3页
短视频成为爆款的核心密码是能够提供情绪价值,包含情绪价值元素的短视频,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用户注意力,还可以提升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自然生态类的短视频可细分为植物养殖经验分享与展示类、自然风景拍摄类、旅行景区欣赏类... 短视频成为爆款的核心密码是能够提供情绪价值,包含情绪价值元素的短视频,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用户注意力,还可以提升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自然生态类的短视频可细分为植物养殖经验分享与展示类、自然风景拍摄类、旅行景区欣赏类、动物生活日常类等,其中动物生活日常类受到大家的一致喜爱,尤其是大熊猫短视频。许多人表示观看大熊猫可以治愈焦虑和烦躁,海外网友也通过大熊猫短视频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发展。情绪传播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也被逐渐释放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传播 短视频 大熊猫
下载PDF
国家公园巡护线上的“女哨兵”——记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管理总站女子巡护队
12
作者 余萌萌 《绿色天府》 2024年第3期40-41,共2页
“装备都检查好,我们准备出发!”循着这声爽朗干练的口令看去,一支身着“迷彩服”的女子小队,正准备开始在深山密林里巡护的新的一天。登山杖、干粮、救护绳、纸笔、红外相机、通讯设备等装备常伴其身,虽臂膀柔弱但步履始终坚实,她们,... “装备都检查好,我们准备出发!”循着这声爽朗干练的口令看去,一支身着“迷彩服”的女子小队,正准备开始在深山密林里巡护的新的一天。登山杖、干粮、救护绳、纸笔、红外相机、通讯设备等装备常伴其身,虽臂膀柔弱但步履始终坚实,她们,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管理总站女子巡护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讯设备 红外相机 大熊猫 深山密林 巡护 登山杖 公园 汶川
下载PDF
“鸟中大熊猫”朱鹮保护记
13
作者 刘亚 沈晓燕 《方圆》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唐代诗人张籍曾在诗中这样描述朱鹮。朱鹮又叫朱鹭,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也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东方宝石”。
关键词 大熊猫 朱鹮 朱鹭 唐代诗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下载PDF
“濒危”变“易危”大熊猫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14
作者 徐润飞 《国土绿化》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被誉为“国宝”。党和国家对大熊猫保护高度重视,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强化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效。
关键词 显著成效 大熊猫保护 栖息地保护 濒危物种 林业 草原 采取措施 积极主动
下载PDF
大熊猫产品对国家品牌形象塑造的多重方式
15
作者 唐敏 《全媒体探索》 2024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硬产品”为代表的经济快速崛起,但中国国家品牌形象却与发展实力的高维优势不相匹配,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国家品牌形象的认知图谱依然存在刻板印象。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得出大熊猫产品在国际传播中对消费者...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硬产品”为代表的经济快速崛起,但中国国家品牌形象却与发展实力的高维优势不相匹配,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国家品牌形象的认知图谱依然存在刻板印象。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得出大熊猫产品在国际传播中对消费者认知有重要影响,其在中国国家品牌形象塑造上有独特优势。并从说明性品牌形象阶段、工业性资本创收阶段、精神价值性塑造阶段对大熊猫产品扭转与塑造中国国家品牌形象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大熊猫产品持续塑造国家品牌形象的未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品牌形象 大熊猫 软产品 形象建构 文化产品
原文传递
90后大熊猫“捡屎官”付明霞:以热爱之名 赴山海之约
16
作者 王意迦(文/图) 张冬玲(文/图) 《绿色天府》 2024年第3期42-43,共2页
在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密林深处,有一群大自然的守护者,他们戏称自己是大熊猫“捡屎官”,肩负着836平方公里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研究的使命。在这群以男性为中坚力量的巡护队伍里,笑起来牙齿白白的付明霞总是格外显眼。小时候... 在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密林深处,有一群大自然的守护者,他们戏称自己是大熊猫“捡屎官”,肩负着836平方公里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研究的使命。在这群以男性为中坚力量的巡护队伍里,笑起来牙齿白白的付明霞总是格外显眼。小时候在家乡,付明霞就时常往山里跑,特别喜欢喂养山里的小野兔。长大了依旧喜欢动物的付明霞还是选择了“在山里爬”。“如今算是梦想成真。”她笑着说,“虽然女生出野外要比男生相对辛苦,但是热爱,所以能坚定地走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栖息地 梦想成真 省级自然保护区 90后 大相岭 明霞 守护者 保护与研究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访客管理思考
17
作者 张美娇 《绿色天府》 2024年第1期54-55,共2页
《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3年7月25日通过,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四十五条内容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实行访客限额管理和预约制度。管理机构... 《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3年7月25日通过,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四十五条内容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实行访客限额管理和预约制度。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监测数据,合理确定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的访客数量,制定并公布访客及其他进入人员行为规范,并建立规范访客行为引导机制。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访客,应当遵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规定,依法依规接受管理。”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当前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访客管理的问题和挑战,思考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客 环境承载能力 管理机构 限额管理 大熊猫 引导机制 管理策略 行为规范
下载PDF
致力于大熊猫疾病防治与研究,业绩突出,助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大熊猫保护事业做出贡献诊疗能手——邓林华
18
《兽药市场指南》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行业贡献致力于大熊猫疾病防治与研究,业绩突出,助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大熊猫保护事业做出贡献。主要奖励/奖项2013年1月被中共卧龙特区、管理局委员会,卧龙特区、保护区管理局授予“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先进个人”;2019年5月在上海... 行业贡献致力于大熊猫疾病防治与研究,业绩突出,助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大熊猫保护事业做出贡献。主要奖励/奖项2013年1月被中共卧龙特区、管理局委员会,卧龙特区、保护区管理局授予“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先进个人”;2019年5月在上海获“第三十一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银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保护 保护区管理局 疾病防治 灾后重建 卧龙特区 行业贡献 抗震救灾 助力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濒危保护植物现状及保护对策
19
作者 刘圆圆 董鹏瑞 +2 位作者 周丌航 刘贤安 李雪杨 《现代园艺》 2024年第8期145-147,150,共4页
濒危保护植物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和维持地球生态安全的基础,既是保护生物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和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在资料整理基础上主要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内国家濒... 濒危保护植物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和维持地球生态安全的基础,既是保护生物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和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在资料整理基础上主要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内国家濒危保护植物的种类、保护等级、主要分布、海拔等资料进行调查探究。结果表明,卧龙片区内国家濒危保护植物46种,其中一级濒危保护植物2种,二级濒危保护植物44种。总结出卧龙片区内国家濒危保护植物分布区域面临着空间狭窄、环境气候变化大、自然更新能力弱、人类活动干扰大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就地保护、加强研究、生态监测、宣传教育等对策,这些对策具有维持生态平衡、增强社会意识与参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 卧龙片区 濒危保护植物 濒危植物保护
下载PDF
国家公园建设 掀开大熊猫保护研究新篇章——大熊猫国家公园采访纪实
20
作者 耿国彪(文/摄) 《绿色中国》 2023年第13期20-31,共12页
“2003年,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启动了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2006年4月,经历了重重考验的祥祥被放归山林,迈出了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第一步。2007年2月,因为在与野生大熊猫打斗中身受重伤,祥祥失去了生命。第一只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放... “2003年,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启动了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2006年4月,经历了重重考验的祥祥被放归山林,迈出了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第一步。2007年2月,因为在与野生大熊猫打斗中身受重伤,祥祥失去了生命。第一只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宣告失败。我们在总结祥祥野化培训放归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母兽带仔’、‘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扰及大熊猫对人和人工食物依赖’‘优化野外监测’等野化培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归 圈养大熊猫 野生大熊猫 野化 野外监测 大熊猫保护 宣告失败 全球范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