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并发大疱类天疱疮、麻痹性肠梗阻1例并文献分析
1
作者 寇丽 陈志刚 +2 位作者 徐晓华 李振东 邓锦凤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41-47,共7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诊断治疗典型帕金森病(PD)合并大疱类天疱疮和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例PD并发大疱类天疱疮和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检索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 目的总结和探讨诊断治疗典型帕金森病(PD)合并大疱类天疱疮和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例PD并发大疱类天疱疮和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检索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分析。结果患者男性,72岁,患PD18年,处于PD晚期,具有典型的PD运动运动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开关现象、异动症和多种非运动症状。2017年5月因多发水泡样皮疹并发热入院,诊断为PD合并大疱类天疱疮,经激素冲击治疗、抗感染、增强免疫等治疗以及加强皮肤护理,患者热退,大泡样皮疹控制,出院继续小剂量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定期门诊随访无复发。2018年5月突发腹胀伴排便困难再入院,诊断PD合并麻痹性肠梗阻,予胃肠负压减压、肛管排气、灌肠及通便等治疗,肠梗阻解除,腹胀消失,2018年9月14日随访未复发。文献复习显示相关报道不多,检索到密切相关文献27篇,其中涉及大疱类天疱疮16篇,肠梗阻7篇。从中筛选出PD并发大疱类天疱疮、麻痹性肠梗阻文献各5篇。报道PD合并大疱类天疱疮75例,发病率约为3%,可导致中毒休克而致患者死亡。用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合并麻痹性肠梗阻8例,发病率不详,肠梗阻后可导致肠穿孔1例,肠扭转1例,内科治疗6例,手术治疗2例,均治愈。两种并发症涉及不同的易患因素。结论PD并发大疱类天疱疮、麻痹性肠梗阻均为少见危重症,诊疗经验不多。前者主要应用激素治疗,后者进行综合治疗,严重者需考虑手术治疗。临床早期识别,及时恰当处理,均可治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大疱类天疱疮 麻痹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1例高龄糖尿病患者合并大疱类天疱疮病例护理经验
2
作者 唐小飞 赵锡丽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4期136-138,共3页
报告1例高龄糖尿病合并大疱类天疱疮患者的诊治及护理过程。依托多学科会诊及专业的护理,患者20 d好转出院。
关键词 高龄 糖尿病 大疱类天疱疮 护理
下载PDF
1例大疱类天疱疮的护理
3
作者 石秀英 杨文 王丽娜 《沈阳部队医药》 2012年第2期104-104,共1页
大疱类天疱疮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若治疗不及时,可因继发感染而导致死亡。我科于2011年治愈1例大疱类天疱疮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94岁。2010—08—04入院,诊断吸入性肺炎... 大疱类天疱疮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若治疗不及时,可因继发感染而导致死亡。我科于2011年治愈1例大疱类天疱疮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94岁。2010—08—04入院,诊断吸入性肺炎,高血压病3级,气管切开,腔隙性脑梗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类天疱疮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 护理 腔隙性脑梗塞 吸入性肺炎 继发感染 病例报告 高血压病
下载PDF
加味清脾甘露饮治疗大疱类天疱疮22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平安 张洁 《江西中医药》 2019年第5期47-48,共2页
目的:对加味清脾甘露饮治疗大疱类天疱疮患者进行临床总结及中医证候分析。方法:22例患者均口服加味清脾甘露饮配合外用曲安奈德尿素乳膏调配黛蛤散。治疗8周并进行疗效观察及证候分析。结果:中医证候前3位的是:湿热蕴结证、心脾积热证... 目的:对加味清脾甘露饮治疗大疱类天疱疮患者进行临床总结及中医证候分析。方法:22例患者均口服加味清脾甘露饮配合外用曲安奈德尿素乳膏调配黛蛤散。治疗8周并进行疗效观察及证候分析。结果:中医证候前3位的是:湿热蕴结证、心脾积热证、阴虚湿热证,占总量的86.36%。比较未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组全身水疱总量第2周(t=2.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前者控制效果低于后者,第4周(t=0.351,P=0.132)及第8周(t=0.802,P=0.0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者效果相同。结论:加味清脾甘露饮远期疗效优于短期,且副作用明显低于联合糖皮质激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脾甘露饮 大疱类天疱疮 糖皮质激素 证候分析
下载PDF
一例红皮症型银屑病合并大疱类天疱疮的护理
5
作者 赵晖 李芳华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红皮症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初期时,原有皮损部位潮红,迅速扩大,最后全身弥漫性潮红,表面覆有大量麸皮样鳞屑,不断脱落。大疱类天疱疮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表皮下大疱,基膜带有免疫球... 红皮症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初期时,原有皮损部位潮红,迅速扩大,最后全身弥漫性潮红,表面覆有大量麸皮样鳞屑,不断脱落。大疱类天疱疮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表皮下大疱,基膜带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抗体。多数患者血清中有抗表皮基膜带自身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症型银屑病 大疱类天疱疮 护理
下载PDF
大疱类天疱疮的护理体会
6
作者 王洪芬 常占平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22-323,共2页
大疱类天疱疮的护理体会秦皇岛市中医院王洪芬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常占平关键词大疱类天疱疮;护理大疱类天疱疮系一种少见的严重慢性大疱性皮肤粘膜疾病,其特点为奇痒难耐、病情易反复,如不及时治疗,会给病人的身心带来极大痛苦。我院... 大疱类天疱疮的护理体会秦皇岛市中医院王洪芬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常占平关键词大疱类天疱疮;护理大疱类天疱疮系一种少见的严重慢性大疱性皮肤粘膜疾病,其特点为奇痒难耐、病情易反复,如不及时治疗,会给病人的身心带来极大痛苦。我院1996年6月收治1例,经月余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学 大疱类天疱疮 皮肤病护理
下载PDF
抗桥粒芯蛋白1、3抗体及大疱性类天疱疮180、230抗体联合检测诊断大疱性皮肤病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徐珍珍 郑艳 刘俊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 探讨抗桥粒芯蛋白1、3(Dsg1、3)抗体及大疱性类天疱疮180、230(BP180、230)抗体联合检测在大疱性皮肤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结果、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确诊... 目的 探讨抗桥粒芯蛋白1、3(Dsg1、3)抗体及大疱性类天疱疮180、230(BP180、230)抗体联合检测在大疱性皮肤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结果、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确诊的大疱性皮肤病患者88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6名为对照组。分析两组Dsg1、Dsg3、BP180、BP230抗体的阳性检出情况;分析观察组血清Dsg1、Dsg3、BP180、BP230抗体标本诊断类型占比及观察组不同年龄组大疱性皮肤病疾病类型阳性率占比;绘制ROC曲线分析Dsg1、Dsg3、BP180、BP230抗体单一及联合检测对大疱性皮肤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血清Dsg1、Dsg3、BP180、BP230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Dsg1、Dsg3、BP180、BP230抗体检测结果,诊断类型:BP、PV、PF、PF+BP、PV+BP阳性率分别为32.95%、20.45%、11.36%、7.95%、3.41%。其中BP阳性率占比最高,PV+BP阳性率占比最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BP阳性率高于≤60岁组,PV及PF阳性率低于≤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g1、Dsg3、BP180、BP230抗体联合检测对大疱性皮肤病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02%、88.66%,AUC(95%CI)为0.821(0.745~0.911),均高于上述抗体单一检测(P<0.05)。结论 Dsg1、Dsg3、BP180、BP230抗体在大疱性皮肤病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且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年龄和抗体类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联合检测Dsg1、Dsg3、BP180、BP230抗体有助于大疱性皮肤病进行更精细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粒芯蛋白1 桥粒芯蛋白3 大疱天疱疮180 大疱天疱疮230 抗体 大疱性皮肤病
下载PDF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16周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昱希 李佶姝 +4 位作者 王金秋 李晓红 冯尘尘 周兴丽 李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评价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BP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新冠感染情况,选择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评分(BPDAI)... 目的:评价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BP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新冠感染情况,选择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评分(BPDAI)和瘙痒数字评分量表(NRS)评价BP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和瘙痒情况,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功能状态,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评估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随访16周后,8例(50%)达到疾病控制,6例(37.5%)达到疾病完全缓解,2例(12.5%)因疗效不佳或严重不良反应停用。BPDAI评分(8.37±9.45)和NRS评分(3.2±1.05)较治疗前(38.38±21.90;8.8±0.65)均明显下降,Karnofsky评分由基线(44.67±23.01)升高至(79.33±19.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6例患者中3例(18.7%)感染新冠,对症或局部治疗后好转;其余病情稳定。1例(6.25%)出现呼吸衰竭、粒细胞下降,1例(6.25%)出现全身大汗,2例(12.5%)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未报道其他不良事件。结论:新冠感染疫情对于本次纳入的BP患者疾病管理未造成明显影响,度普利尤单抗治疗BP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普利尤单抗 大疱天疱疮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卡瑞丽珠长期治疗后发生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
9
作者 郑淳之 张民阔 +5 位作者 赛雯雯 曹园园 张朝霞 潘付堂 杨宝琦 刘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22-424,共3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颠覆性的改革,但同时也导致较多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的发生。其中,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是一种罕见的ir...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颠覆性的改革,但同时也导致较多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的发生。其中,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是一种罕见的irAE,主要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疱壁紧张。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卡瑞丽珠长期治疗后的大疱性类天疱疮,并对ICI引起BP的诊断及治疗策略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卡瑞丽珠单抗 大疱天疱疮
下载PDF
基于疾病修饰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进展
10
作者 吴倩 姜福琼 +2 位作者 游淑琼 王媛 吴永卓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71-376,共6页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主要治疗方式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病情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BP疾病修饰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BP的靶向治疗受到很大关注,越来越多的新型...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主要治疗方式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病情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BP疾病修饰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BP的靶向治疗受到很大关注,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应用于临床。本文基于BP疾病修饰的相关研究,对当前BP新靶点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天疱疮 靶向治疗 疾病修饰 治疗机制 小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相关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张萌 雷学芬 +3 位作者 袁李梅 陈纤 陈海霞 陈怡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36-638,共3页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7岁。于2022年7月被诊断为肝细胞癌,于2022年7月20日行肝叶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病理结果诊断:肝细胞癌、粗梁型、组织学分级Ⅲ级、伴有MVI评级M1、肿瘤属于微卫星稳定性(MSS)、门静脉癌栓...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7岁。于2022年7月被诊断为肝细胞癌,于2022年7月20日行肝叶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病理结果诊断:肝细胞癌、粗梁型、组织学分级Ⅲ级、伴有MVI评级M1、肿瘤属于微卫星稳定性(MSS)、门静脉癌栓为肝细胞癌成分。免疫组化:Her-2(-)、MLH1(+)、MSH2(+)、PMS-2(+)、MSH6(+)、Ki-67(80%)、Glypican-3(+)、CD34(毛细血管化)、CEA(-)、CD10(部分+)。本案CNLC分期(2022版):Ⅲa期;TNM分期(AJCC第8版):p T4N0M0ⅢB期。术后恢复良好。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治疗手段,其不仅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而且利用被激活的免疫系统精准高效地抗击癌细胞,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目前免疫药物在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例如,2020年3月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被正式获批可用于接受过索拉菲尼和(或)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这是肝细胞癌免疫治疗领域向前跨出的一大步。继卡瑞利珠单抗之后,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于2021年也被获批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1种全身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天疱疮 肝细胞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以生殖器糜烂溃疡为首发症状的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董非凡 刘永霞 田洪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55-258,共4页
大疱性类天疱疮为常见的表皮下自身免疫性疱病,多见于70岁以上老年人,靶抗原主要为定位于基底膜的BP180和BP230,以躯干及四肢屈侧常见,约10%~30%的患者出现黏膜病变,口腔黏膜最常受累。本文报道一例以生殖器糜烂溃疡为首发症状的大疱性... 大疱性类天疱疮为常见的表皮下自身免疫性疱病,多见于70岁以上老年人,靶抗原主要为定位于基底膜的BP180和BP230,以躯干及四肢屈侧常见,约10%~30%的患者出现黏膜病变,口腔黏膜最常受累。本文报道一例以生殖器糜烂溃疡为首发症状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男,60岁,阴茎、龟头、冠状沟糜烂、溃疡4个月,胸部反复出现一米粒大小水疱1个月,尼氏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陈旧性水疱,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DIF):表皮基底膜C3阳性,线状沉积,IgG、IgM、IgA阴性。外周血抗BP180、230、Ⅶ型胶原抗体均阴性。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雷公藤及烟酰胺治疗,半月后生殖器糜烂、胸部水疱均愈合,2个半月后生殖器溃疡愈合。泼尼松逐渐减量,半年后停药,随访2年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天疱疮 生殖器 黏膜病变
下载PDF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发生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
13
作者 常佳玉 齐妙 +2 位作者 王一民 李永喜 史同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99-201,共3页
司库奇尤单抗是一种靶向白介素-17A(IL-17A)的重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目前被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银屑病,虽然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国际上仍有报道关于在使用司库奇尤单抗的过程中诱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案例,如系统性红斑狼... 司库奇尤单抗是一种靶向白介素-17A(IL-17A)的重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目前被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银屑病,虽然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国际上仍有报道关于在使用司库奇尤单抗的过程中诱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案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本文报道一例在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过程中发生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库奇尤单抗 大疱天疱疮 银屑病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嗜酸粒细胞相关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王甜雪 李梦琳 +3 位作者 郭涛 于研 苏畅 张峻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皮损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65例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的B... 目的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皮损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65例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的BP患者,以及24例同一时间段在本院皮肤外科治疗的有医学美容需求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BP患者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与BP疾病面积指数(BPDA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P患者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与BP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均与患者的红斑评分、水疱评分之间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损害评分、黏膜评分无相关性;BP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与患者的瘙痒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BP患者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与BPDAI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BP病情严重程度,且可推断其在BP的红斑、水疱形成机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升高可能与皮肤瘙痒形成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天疱疮 嗜酸粒细胞 趋化因子 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
下载PDF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丁薇 周乃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2型炎症在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度普利尤单抗特异性结合白细胞介素4受体亚基α(IL-4Rα)后,可阻断白细胞介素(IL)-4和IL-13的信号转导,抑制B细胞的增殖、类别转化,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并抑制IL-4R-Janus激酶(JAK)1通路... 2型炎症在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度普利尤单抗特异性结合白细胞介素4受体亚基α(IL-4Rα)后,可阻断白细胞介素(IL)-4和IL-13的信号转导,抑制B细胞的增殖、类别转化,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并抑制IL-4R-Janus激酶(JAK)1通路。目前已有较多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报道。该文对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可能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天疱疮 度普利尤单抗 生物制剂 2型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 lgE型自身抗体 白细胞介素4受体
原文传递
大疱性类天疱疮伴发恶性肿瘤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16
作者 韩君雅 吴维维 +2 位作者 何筱君 祝文文 方险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目的:明确大疱性类天疱疮(BP)伴发恶性肿瘤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BP的住院患者109例,根据是否伴发恶性肿瘤分为单纯BP组和BP合并肿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 目的:明确大疱性类天疱疮(BP)伴发恶性肿瘤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BP的住院患者109例,根据是否伴发恶性肿瘤分为单纯BP组和BP合并肿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结果:109例BP患者中有19例(17.43%)伴发恶性肿瘤,其中肺癌最常见(6例)。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糖类抗原199和血沉升高是BP伴发肿瘤的危险因素,白蛋白是保护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面积为0.917(95%CI 0.8573~0.9766),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结论:血沉和糖类抗原199是BP伴发肿瘤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BP伴发恶性肿瘤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BP患者进行系统性肿瘤筛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天疱疮 恶性肿瘤 相关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除湿解毒汤辅治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观察
17
作者 毛涵 成佳蓉 +2 位作者 惠海珍 王英俊 史丙俊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观察除湿解毒汤辅治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加用除湿解毒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inophils... 目的:观察除湿解毒汤辅治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加用除湿解毒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inophils,EOS%)、血清总IgE、激素剂量、皮损面积、BPDAI评分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除湿解毒汤辅治大疱性类天疱疮疗效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天疱疮 糖皮质激素 除湿解毒汤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强化营养管理在有营养风险的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中的应用
18
作者 宗世琴 付勇刚 +4 位作者 彭晶 杨蒙 希茜 邓璐 王婷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分析强化营养管理在有营养风险的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住院的有营养风险的12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管理模式将病人分为对照组(60例)和... 目的:分析强化营养管理在有营养风险的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住院的有营养风险的12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管理模式将病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营养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强化营养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皮肤损伤恢复情况、激素减量时间及住院时间、营养指标、C反应蛋白、人体测量指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新发水疱停止时间、皮疹缓解时间、激素减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4周后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体质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总满意度为90.77%,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营养管理应用于有营养风险的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中,可有效纠正病人营养状态,促进恢复,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管理 营养风险 大疱天疱疮 满意度 护理
下载PDF
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19
作者 齐春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46-149,共4页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累及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水疱的大疱性皮肤病,中医古籍中,称其为“天疱疮”“火赤疮”等。天疱疮是一种复发率高的重症性皮肤病,由于大部分患者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因此在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尚...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累及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水疱的大疱性皮肤病,中医古籍中,称其为“天疱疮”“火赤疮”等。天疱疮是一种复发率高的重症性皮肤病,由于大部分患者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因此在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尚存在较多问题。中医治疗此类患者有较大优势。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于2017年颁布的《天疱疮中医诊疗指南》中指出,其中强调辨证施护以饮食护理、局部皮肤护理与神志护理为主的观点。本文通过回顾分析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收治的1例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包括:疱液抽吸、邮票贴敷、中药外治等进行干预,达到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与瘙痒,缓解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的发生率。经过38 d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一年后随访无复发。进而探讨一种安全且疗效确切的中医护理方法,为今后护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天疱疮 中医适宜技术 液抽吸术 邮票贴敷法
下载PDF
IL-4、IL-13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和疱液中的表达
20
作者 周瑶 滕理君 +4 位作者 李帼敏 徐洁 郑金津 房浩 薛汝增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2型炎症因子IL-4、IL-13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血清和疱液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BP患者(49例)及对照组(健康人,33例)的血清或疱液样本,通过ELISA法检测样本中IL-4、IL-13的水平,比较两组血清和疱液样本中IL-4、IL-13水平是... 目的探讨2型炎症因子IL-4、IL-13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血清和疱液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BP患者(49例)及对照组(健康人,33例)的血清或疱液样本,通过ELISA法检测样本中IL-4、IL-13的水平,比较两组血清和疱液样本中IL-4、IL-13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分析BP患者血清和疱液样本中IL-4、IL-13水平与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荨麻疹样红斑评分、瘙痒评分之间的关系;分析抗BP180、BP230抗体谱的不同表达与IL-4、IL-13、血清总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P患者血清中IL-4、IL-13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疱液中IL-4、IL-13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4、IL-13在B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在疱液中的表达无相关性。BP患者血清中IL-4、IL-13水平与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荨麻疹样红斑评分、瘙痒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而疱液中IL-4的表达与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r=0.98,P=0.021)。BP患者血清抗体谱单阳性(抗BP180抗体阳性,抗BP230抗体阴性)的表达与疱液中IL-1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09)。结论IL-4、IL-13在BP皮肤局部富集,提示BP存在局部2型炎症。BP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可能反映局部2型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BP180免疫复合物可能通过局部IL-13的募集影响2型炎症反应的发生过程,或可有助于未来通过血清抗体谱进行分层精准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天疱疮 2型炎症 IL-4 IL-13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