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粘膜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成延萍 陈晓荣 刘敏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P53与大肠癌的发生关系及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大肠癌、大肠粘膜异型增生、炎症及正常组织中 P16、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大肠癌中 P16 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低于炎症时及正...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P53与大肠癌的发生关系及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大肠癌、大肠粘膜异型增生、炎症及正常组织中 P16、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大肠癌中 P16 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低于炎症时及正常组织 ;而 P5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炎症时及正常组织。但两种蛋白阳性表达在大肠癌与大肠粘膜异型增生中无明显差异 ,且在大肠粘膜病变中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P16 、P53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与大肠癌、大肠粘膜异型增生的发生、发展有关 ,检测其表达产物对判断和预测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粘膜 P^16 P^53 蛋白 表达 诊断 大肠粘膜异型增生 大肠
下载PDF
大肠粘膜的内镜下pit分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殿元 刘思德 姜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1年第2期5-10,共6页
大肠腺管开口(pit)的形态与大肠病变性质密切相关,在工藤之前,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根据各自的观察对pit形态进行了多种分型,如Kosaka等通过277例大肠粘膜病变实体显微镜观察,将pit分为四型:1.单纯型(simple);2.乳头型(papillar... 大肠腺管开口(pit)的形态与大肠病变性质密切相关,在工藤之前,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根据各自的观察对pit形态进行了多种分型,如Kosaka等通过277例大肠粘膜病变实体显微镜观察,将pit分为四型:1.单纯型(simple);2.乳头型(papillary)3.管状型(tubulAR);4.沟槽型(sulcal).多田对此进行改进,分成六型,增加了混合型和无结构型.另有Eto及Nishizawa的分型.以上分型均未形)成标准.直到1996年,工藤通过1676例实体显微镜结合放大内镜观察,提出了新的pit的分型标准,这一分型广泛被日本学者接受,已成为目前通行的pit分型标准.以下将介绍工藤的pit分型标准并结合放大内镜所见配合图片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粘膜 分型 内镜下 观察 单纯型 大肠病变 腺管开口 初步研究 乳头 实体显微镜
下载PDF
直肠癌和大肠粘膜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范西红 尹格平 +1 位作者 孙晓明 单礼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CD5 4)在直肠癌组织和邻近肠粘膜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的CD5 4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 ,对 3 6例直肠癌癌组织、癌下缘 2cm处肠粘膜组织及患者正常结肠粘膜组织的CD5 ...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CD5 4)在直肠癌组织和邻近肠粘膜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的CD5 4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 ,对 3 6例直肠癌癌组织、癌下缘 2cm处肠粘膜组织及患者正常结肠粘膜组织的CD5 4表达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直肠癌组织CD5 4表达阳性率为 9.79%± 5 .12 % ,与癌下缘 2cm处肠粘膜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粘膜和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CD5 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 ,可作为直肠癌临床研究的指标 ;癌下缘 2cm处肠粘膜CD5 4表达与直肠癌组织相似 ,有恶性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大肠粘膜 CD54
下载PDF
APC蛋白在大肠粘膜、腺瘤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东旭 苏玲 +2 位作者 闫晓初 房殿春 刘为纹 《华北国防医药》 2002年第4期235-236,I002,共3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APC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及演进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和正常大肠粘膜中APC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中APC蛋白阳性率为100%(45/45),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中阳性率分别为80...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APC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及演进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和正常大肠粘膜中APC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中APC蛋白阳性率为100%(45/45),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中阳性率分别为80%(20/25)和55.5%(6/11),大肠腺癌中APC蛋白阳性率为44.4%(40/90),经统计分析发现大肠腺癌及腺瘤癌变APC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粘膜(P<0.01),大肠腺癌中APC蛋白阳性率也显著低于大肠腺瘤(P<0.01),而大肠腺癌与腺瘤癌变之间以及腺瘤与正常粘膜之间的APC蛋白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APC蛋白表达缺失与腺瘤类型、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 APC蛋白表达缺失可能在大肠癌的早期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C蛋白 大肠粘膜 大肠腺癌 大肠腺瘤 基因表达调控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肠粘膜异型增生细胞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5
作者 王艳颖 耿敬姝 +2 位作者 赵玉兰 郑伟 马国军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索判定大肠粘膜异型增生的计量学指标。方法 采用MPLAS-500型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检测大肠粘膜异型增生20例,设大肠CAR、NOR为对照组,测量参数为CyA、PA、NA、Pn、NF、N/P。结果 MDYS与NOR的六项参数均有明显差异(P<0.01);MDYS... 目的 探索判定大肠粘膜异型增生的计量学指标。方法 采用MPLAS-500型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检测大肠粘膜异型增生20例,设大肠CAR、NOR为对照组,测量参数为CyA、PA、NA、Pn、NF、N/P。结果 MDYS与NOR的六项参数均有明显差异(P<0.01);MDYS与CAR的五项参数有显著差异(P<0.01、P<0.05),而两者的NF未见明显差异(P>0.05);CAR与NOR有五项参数见有显著差异(P<0.01、P<0.05),而两者的CyA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的NF和N/P 95%可信区间无重叠。结论 细胞计量学指标能反映大肠异型增生的形态特征,三组的NF和N/P 95%可信区间无重叠,表明大肠异型增生的诊断可考虑客观数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粘膜异型增生 主量学 图象分析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大肠粘膜腺管开口对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许岸高 钟旭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2年第4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在诊断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放大内镜检查中,发现病变后,对病灶喷洒靓胭脂,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在19...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在诊断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放大内镜检查中,发现病变后,对病灶喷洒靓胭脂,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在194处病灶中,放大内镜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大肠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100.0%、93.3%、90.9%、100.0%,总病理符合率为96.1%.结论放大内镜对判断大肠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使我们能够区分肿瘤与非肿瘤,良性与恶性肿瘤,预测癌的浸润深度,决定合适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粘膜腺管开口 粘膜病变 诊断 大肠肿瘤
下载PDF
内镜下大肠粘膜癌前病变剥切术的配合及护理
7
作者 陈玲红 胡团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2期213-214,共2页
关键词 大肠粘膜癌前病变 内镜下粘膜剥切术 护理
下载PDF
大肠粘膜癌前病变及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
8
作者 孙奇 易平 +1 位作者 蔡宗芳 许燕华 《柳州医学》 200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P16、P21、P53、cerbB-2、Bcl-2及CEA的表达在大肠粘膜癌前病变及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3例肠粘膜、100例大肠息肉(其中炎性息肉46例、腺瘤样息肉54例)大肠腺癌101例石蜡切片P16、P21、P53、Cerb... 目的:探讨P16、P21、P53、cerbB-2、Bcl-2及CEA的表达在大肠粘膜癌前病变及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3例肠粘膜、100例大肠息肉(其中炎性息肉46例、腺瘤样息肉54例)大肠腺癌101例石蜡切片P16、P21、P53、CerbB-2、Bcl-2及CEA的表达。结果:P16在正常粘膜到腺癌各组病例中其阳性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从正常粘膜、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到腺癌,阳性率分别为91.78%、89.13%、57.40%和27.72%,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CEA在正常粘膜中无阳性表达,炎性息肉中阳性率为2.17%,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腺瘤样息肉及腺癌阳性率分别为27.77%、69.30%,两组间及两组与正常粘膜或炎性息肉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P21和Bcl-2在正常粘膜及炎性息肉中无表达或阳性率非常低,在腺瘤样息肉中阳性率显著增高,达64.81%和铝.14%(P<0.01),腺癌P21、Bcl-2阳性率分别为66.33%和52.47%,与腺瘤样息肉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C-erbB-2在正常粘膜、炎性息肉及腺瘤样息肉中无表达或阳性率很低,分别为0.00%、0.00%,2.17%、19.56%,12.96%、25.92%,它们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腺癌中其阳性率明显增高,二者分别为47.52%、54.45%,与各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P16、P21、P53、c-erbB-2、Bcl-2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P21、Bcl-2变异出现在癌变过程的早期,是确定癌前病变或癌变高危时象的可靠指标。P53、C-erbB-2均在病变细胞中的异常表达稍迟于P21、Bcl-2,可作为细胞恶性表型或早癌的标志。P16、CEA表达异常是判断癌前病变或早期腺癌的良好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粘膜 腺癌 诊断 癌基因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大肠粘膜粘液改变与大肠癌
9
作者 苏琪 刘恩卿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7年第3期51-54,共4页
1969年英国学者Filipe首先以组织化学方法发现在大肠癌上皮与正常粘膜之间存在着一段过渡性粘膜组织,这种肠粘膜主要的组织化学特性表现为腺管上皮细胞内唾液酸粘蛋白(Sialomucin)含量的增加和硫酸粘蛋白(Sialomuein)含量的减少或者消失。
关键词 大肠 大肠粘膜 改变 粘液 粘膜组织 正常 粘蛋白 上皮细胞 唾液酸 组织化学方法
下载PDF
大肠粘膜细胞色素P450在致癌剂活化中的作用及其诱导和抑制
10
作者 厉朝龙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08-210,共3页
本文研究了大肠粘膜细胞和肝细胞微粒体酶系对专一性致大肠癌化合物—二甲基肼(DMH)的代谢活性。实验证明,大肠粘膜细胞如同肝细胞一样,存在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混合功能氧化酶,能催化DMH的羟化反应.使之转变成具直接致癌活性的终致癌物... 本文研究了大肠粘膜细胞和肝细胞微粒体酶系对专一性致大肠癌化合物—二甲基肼(DMH)的代谢活性。实验证明,大肠粘膜细胞如同肝细胞一样,存在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混合功能氧化酶,能催化DMH的羟化反应.使之转变成具直接致癌活性的终致癌物,其羟化活性大约相当于肝的79.5%。大肠粘膜细胞对DMH的羟化活性及细胞色素P450含量,能被苯巴比妥钠所诱导,如给动物以维生素E,则两者同时降低。文中强调了大肠粘膜细胞色素P450在DMH代谢转变中的重要作用,并讨论了维生素E在预防大肠化学致癌过程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剂 大肠粘膜 细胞色素
下载PDF
大肠粘膜腺管开口对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曾晓元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3年第6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在诊断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放大内镜检查中 ,发现病变后 ,对病灶喷洒靓胭脂 ,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 ,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 ,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在诊断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放大内镜检查中 ,发现病变后 ,对病灶喷洒靓胭脂 ,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 ,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 ,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 :在 12 4处病灶中 ,放大内镜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大肠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 10 0 .0 %、93.3%、90 .9%、10 0 .0 % ,总病理符合率为 96 .1%。结论 :放大内镜对判断大肠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 ,使我们能够区分肿瘤与非肿瘤 ,良性与恶性肿瘤 ,预测癌的浸润深度 ,决定合适的治疗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大肠粘膜 腺管开口 粘膜染色
下载PDF
横结肠癌并全大肠粘膜层浸润一例
12
作者 李昌学 龚建军 张亚静 《农垦医学》 1995年第2期139-140,共2页
患者男性、52岁、汉族.于1994年11月始感中上腹不适、纳差、乏力,近半月来症状加重,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三天.由外院转入我科.四测正常,急性病痛苦面容,消瘦,中上腹饱满,压痛(十),肠鸣音减弱,查Hb126g/L,WBC15×10~9/L,NO.72,... 患者男性、52岁、汉族.于1994年11月始感中上腹不适、纳差、乏力,近半月来症状加重,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三天.由外院转入我科.四测正常,急性病痛苦面容,消瘦,中上腹饱满,压痛(十),肠鸣音减弱,查Hb126g/L,WBC15×10~9/L,NO.72,LO.28.腹部X线平片:中上腹见单个气液平,肠管扩张.以“肠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结肠癌 大肠粘膜 大肠 石河子市 急性病 肠梗阻 行剖腹探查术 回肠直肠吻合术 弥漫性 家族性
下载PDF
p53、p21、及c-erbB-2蛋白在大肠粘膜和肿瘤中的表达
13
作者 柳红 孔庆兖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p53、p21、及c-erbB-2蛋白与大肠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p21、及c-erbB-2蛋白在68例大肠癌、11例大肠腺瘤、26例癌旁粘膜及15例正常大肠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探讨p53、p21、及c-erbB-2蛋白与大肠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p21、及c-erbB-2蛋白在68例大肠癌、11例大肠腺瘤、26例癌旁粘膜及15例正常大肠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粘膜及癌旁粘膜中无p53蛋白过度表达。大肠癌p53蛋白表达率比腺瘤高(P<0.05)。正常粘膜p21及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癌、腺瘤及癌旁粘膜低(P<0.01或P<0.05)。②正常粘膜以3种蛋白全部阴性者为多,癌旁粘膜以1种蛋白阳性或全阴者为多。③p53及c-erbB-2蛋白阳性的大肠癌和腺瘤的PCNA(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增殖指数高(P<0.01或P<0.05),而p21蛋白阳性及阴性的大肠癌和腺瘤的PCNA指数无明显差别(P>0.05)。p21及c-erbB-2蛋白阳性对癌旁粘膜及正常粘膜的PCNA增殖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协同表达可能与大肠腺瘤和癌的发生有关,尤其与p53蛋白的关系较为密切,似通过导致细胞过度增殖而使肿瘤发生和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癌基因 抑癌基因 大肠粘膜
下载PDF
放大内镜对大肠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钟旭辉 许岸高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对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放大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后 ,对病灶喷洒靓胭脂 ,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 ,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 ,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 在 194处病灶中 ...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对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放大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后 ,对病灶喷洒靓胭脂 ,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 ,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 ,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 在 194处病灶中 ,放大内镜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大肠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 10 0 %、93 3 %、90 9%、10 0 % ,总病理符合率为 96 1%。结论 放大内镜对判断大肠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 ,可区分肿瘤与非肿瘤、良性与恶性肿瘤 ,预测癌的浸润深度 ,决定合适的治疗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大肠粘膜病变 诊断价值 腺管开口 粘膜染色
原文传递
正常成人大肠粘膜T淋巴细胞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斌 王崇文 徐宜宜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4-254,共1页
正常成人大肠粘膜T淋巴细胞分布的研究吴斌,王崇文,徐宜宜本文通过观察正常成人大肠不同部位的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变化,以探讨大肠癌发生的免疫机制。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正常健康成年人大肠粘膜。其经结肠镜检查无病变,并且未使用... 正常成人大肠粘膜T淋巴细胞分布的研究吴斌,王崇文,徐宜宜本文通过观察正常成人大肠不同部位的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变化,以探讨大肠癌发生的免疫机制。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正常健康成年人大肠粘膜。其经结肠镜检查无病变,并且未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男10例,年龄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粘膜 T淋巴细胞 大肠肿瘤 肿瘤发生
原文传递
大肠癌相关新基因SNC 66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粘膜中表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翰桂 郑树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7,共5页
分别采用 RT-PCR的方法和 RNA探针与 m RNA原位分子杂交的技术 ,以 β-actin为内对照 ,配对研究新基因 SNC6 6在大肠癌组织和大肠粘膜中的表达与定位情况 .结果表明 ,SNC6 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在大肠粘膜中的表达 ,存在明... 分别采用 RT-PCR的方法和 RNA探针与 m RNA原位分子杂交的技术 ,以 β-actin为内对照 ,配对研究新基因 SNC6 6在大肠癌组织和大肠粘膜中的表达与定位情况 .结果表明 ,SNC6 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在大肠粘膜中的表达 ,存在明显的表达降低或表达缺陷 .SNC 6 6在大肠粘膜中的表达以隐窝处最丰 ,越接近绒毛顶端表达越少 ,表明 SNC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C66基因 原位分子杂交 RT-PCR 基因表达 大肠癌组织 大肠粘膜 免疫球蛋白基因
下载PDF
大肠粘膜凹窝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云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11-412,共2页
关键词 大肠 大肠粘膜凹窝 分型 扩大电子内镜
原文传递
正常老年人大肠粘膜的病理改变 被引量:4
18
作者 纪小龙 富桂华 王孟薇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5年第3期154-155,共2页
目的 研究正常老年人大肠粘膜是不是正常,有无病理改变。 方法 无症状的老年人150例进行结肠镜查体中,发现粘膜隆起274个,采取组织活检,病理形态学观察。 结果 无症状的老年人大肠粘膜病理组织学可出现4种改变:①肠腺数目的改变;②固有... 目的 研究正常老年人大肠粘膜是不是正常,有无病理改变。 方法 无症状的老年人150例进行结肠镜查体中,发现粘膜隆起274个,采取组织活检,病理形态学观察。 结果 无症状的老年人大肠粘膜病理组织学可出现4种改变:①肠腺数目的改变;②固有膜内各种炎细胞的浸润;③炎症状噬细胞碎片现象;④间质水肿与纤维组织增生。 结论 在人群中无症状的老年人大肠粘膜组织学已不正常,主要是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这对于研究大肠微生态学具有明显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疾病 大肠粘膜 老年人 病理
原文传递
正常与肿瘤性大肠粘膜中p53与凝集素受体表达
19
作者 欧阳钦 甘华田 +3 位作者 李甘地 王一平 陈岱云 李奉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831-832,共2页
正常与肿瘤性大肠粘膜中p53与凝集素受体表达欧阳钦,甘华田,李甘地,王一平,陈岱云,李奉媛大肠腺瘤-癌变序列变化中涉及遗传及生化等多方面改变。组织形态改变在判断腺瘤性质、异型增生程度上常有偏差,而肿瘤标记物(tumo... 正常与肿瘤性大肠粘膜中p53与凝集素受体表达欧阳钦,甘华田,李甘地,王一平,陈岱云,李奉媛大肠腺瘤-癌变序列变化中涉及遗传及生化等多方面改变。组织形态改变在判断腺瘤性质、异型增生程度上常有偏差,而肿瘤标记物(tumormarkers)的应用有可能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大肠粘膜 P53基因表达 凝集素 受体
原文传递
30例大肠癌粘膜厌氧菌分析
20
作者 戴起宝 许东坡 林永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经纤维结肠镜取30例大肠癌的癌灶粘膜行定性、定量厌氧菌培养。菌群分析显示类杆菌属和梭菌属检出率分别达73.3%和83.3%,其中脆弱类杆菌在类杆菌属中占51.4%;产气荚膜梭菌在梭菌属中占38.6%。较高的检出率表明... 经纤维结肠镜取30例大肠癌的癌灶粘膜行定性、定量厌氧菌培养。菌群分析显示类杆菌属和梭菌属检出率分别达73.3%和83.3%,其中脆弱类杆菌在类杆菌属中占51.4%;产气荚膜梭菌在梭菌属中占38.6%。较高的检出率表明这两种厌氧菌与大肠粘膜的关系较为密切,对大肠癌的致癌过程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大肠粘膜 厌氧菌 检出率 癌灶 脆弱类杆菌 纤维结肠镜 产气荚膜梭菌 菌群分析 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