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曲酶在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熊学忠 谭亚玲 管小君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7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究巴曲酶在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樟树市第二人民医院的80例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进... 目的探究巴曲酶在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樟树市第二人民医院的80例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Vm)和搏动指数(PI)、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5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MCA、PCA、ACA的PI及血栓前状态分子低于对照组,MCA、PCA、ACA的V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防治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值得肯定,对于脑血流及血栓前状态分子的改善作用较好,因此在本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进展 血流 血栓前状态分子
下载PDF
两种血清指标与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张辉 陈亚伦 +3 位作者 孙新超 宋彦 王民珩 高媛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性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gter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 目的探讨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性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gter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0,ADAM10)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LAA性AIS患者12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和预后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68例、重度组25例,预后良好组72例和预后不良组5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PDCD4、ADAM1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DCD4、ADAM10水平与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DCD4、ADAM10对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和中度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重度神经缺损、高血压、Hcy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CD4、ADAM10与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关(OR=2.759,95%CI:1.479~5.146,P=0.001;OR=2.818,95%CI:1.559~5.093,P=0.001)。PDCD4、ADAM10单独和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40、0.864、0.935,联合预测的AUC显著优于单独预测(Z=2.687、2.008,P<0.05)。结论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LAA性AIS患者血清PDCD4、ADAM10水平较高,二者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效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 回归分析 预测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指标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动脉超声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管狭窄评估中的应用
3
作者 薛佳佳 王肖肖 +2 位作者 王旭 孙源源 朱弘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03-109,共7页
目的 探究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及颈动脉... 目的 探究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及颈动脉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SCI)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2例ASCI患者,均行TCD、颈动脉超声及甲功3项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为金标准,分析TCD、颈动脉超声联合TSH、FT4、FT3对ASCI血管狭窄的评估作用。结果 182例ASCI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颈内动脉血管轻度狭窄64例(35.16%),中度狭窄69例(37.91%),重度狭窄29例(15.93%),完全闭塞20例(10.99%)。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各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各组颈内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olume,EDV)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呈升高趋势,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管径(diameter,D)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呈降低趋势(P <0.05);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各组TSH、FT4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呈升高趋势,FT3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呈降低趋势(P <0.05);TSH、FT4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FT3与血管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 <0.05);TSH、FT4与PSV、EDV呈正相关,与RI、PI、D呈负相关,FT3与RI、PI、D呈正相关,与PSV、EDV呈负相关(P <0.05);RI、PI、D、PSV、EDV、TSH、FT4、FT3联合评估ASCI血管狭窄程度的AUC值最大,为0.941(P <0.05)。结论 TCD、颈动脉超声联合甲功3项对ASCI颈内血管狭窄评估有较高价值,RI、PI、D、PSV、EDV、TSH、FT4、FT3联合评估有利于诊断不同程度血管狭窄,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经颅多普勒超声 动脉超声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甲状腺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血管狭窄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近心端角度与新生血管评分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胡紫月 郑茹瑜 +4 位作者 刘丹 唐姗 阚艳敏 经翔 李倩 《天津医药》 2025年第4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近心端角度与新生血管评分的相关性,及二者对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患者88例。根据CT或MRI结果分为非脑梗死组(45例)和脑梗死组(43例),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后均行超声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近心端角度与新生血管评分的相关性,及二者对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患者88例。根据CT或MRI结果分为非脑梗死组(45例)和脑梗死组(43例),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后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常规超声测量斑块长度、厚度及近心端角度,超声造影模式显示斑块近心端新生血管评分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斑块厚度、近心端角度及新生血管评分大于非脑梗死组(P<0.05),而斑块长度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斑块近心端新生血管评分2或3分者比例高于非脑梗死组(79.1%vs.24.4%,P<0.01)。所有患者斑块近心端角度与新生血管评分呈正相关(r_(s)=0.374,P<0.01);新生血管评分预测脑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与近心端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获得近心端角度最佳临界值为18.8°,预测脑梗死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0%和62.2%。脑梗死组患者1年再发梗死7例(16.3%),再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近心端新生血管评分均较高,角度均大于18.8°。结论颈动脉斑块近心端角度与新生血管评分有较强相关性,对脑梗死的再发有积极预警作用,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辅助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新生血管评分 斑块近心端角度
下载PDF
依折麦布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丁猛猛 解力 +5 位作者 杨静 童琳 吴翠翠 方兰 韩晓云 李永安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3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3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依折麦布片。两组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TC、LDL-C、TG水平分别为(2.51±0.93)、(1.94±0.44)、(1.72±0.30)m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DL-C达标率为50.0%,高于对照组的25.0%(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分别为(3.48±1.41)、(1.53±0.60)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依折麦布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可以实现良好的降脂效果,有效降低TC、LDL-C、TG水平,并提高LDL-C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依折麦布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 血脂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6
作者 李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096-099,共4页
探讨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联合阿托伐他汀及血府逐瘀汤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的9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据治疗方案分组,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及血府逐瘀组(45例,阿托伐他汀... 探讨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联合阿托伐他汀及血府逐瘀汤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的9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据治疗方案分组,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及血府逐瘀组(45例,阿托伐他汀+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血脂、斑块稳定性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4周后,血府逐瘀组疗效高于阿托伐他汀组(95.56%vs80.00%,x2=5.075,P=0.024);血府逐瘀组TG、TC、LDL-C较阿托伐他汀组低(t=7.009、6.205、7.184,P<0.001);血府逐瘀组IMT、RI低于阿托伐他汀组(t=4.073、5.206,P<0.001);血府逐瘀组NO高于阿托伐他汀组,ET-1低于阿托伐他汀组(t=5.174、4.233,P<0.001)。结论 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联合阿托伐他汀及血府逐瘀汤可提高疗效,促使血脂表达降低,以提高斑块的稳定性,有利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功能 阿托伐他汀
原文传递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颈部CTA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7
作者 缪茂军 张新苗 张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CVUS)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宝应县人民医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68例疑似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均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CVUS)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宝应县人民医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68例疑似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均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及头颈部CTA检查。将DSA结果视作金标准,分析CVUS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能。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内膜厚度及平均斑块数,以及不同检查手段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1例,阴性27例;CVUS共检出阳性40例,其中漏诊9例,误诊8例;头颈部CTA共检出阳性41例,其中漏诊7例,误诊7例;联合检测共检出阳性41例,其中漏诊1例,误诊1例。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VUS联合头颈部CTA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56%、96.30%、97.06%,均高于CVUS、头颈部CTA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内膜厚度及平均斑块数均大于非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US联合头颈部CTA对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91.67%,均高于CVUS与头颈部CTA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US联合头颈部CTA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能较佳,尤其是在轻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颈部血管彩超 CT血管成像 内膜厚度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急性脑梗死风险关系的研究
8
作者 时丹丹 刘小雪 李刚 《西藏医药》 2025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iosclerosis,CAS)严重程度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风险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20年1月~2023年6月本院经超声检查提示CAS的患者98例。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以头颅CT显...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iosclerosis,CAS)严重程度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风险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20年1月~2023年6月本院经超声检查提示CAS的患者98例。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以头颅CT显示有、无低密度影为标准,统计CAS发生ACI的占比;对比发生ACI(ACI组)、未发生ACI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结果显示:98例ACI患者中轻度狭窄47例(47.96%),中度狭窄30例(30.61%),重度狭窄20例(20.41%),完全闭塞1例(1.02%);整理12个月的随访资料,对照组53例,ACI组45例;两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水平,(P>0.05),两组高血压、糖尿病史、IL-6、CRP水平、CAS严重程度,(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血清IL-6(>7pg/mL)、CRP(>10mg/L)水平及CAS严重程度(重度狭窄、完全闭塞)是影响CAS患者发生ACI的危险因素(P<0.05),当CAS严重程度为重度狭窄、完全闭塞时,发生ACI发生风险较中度、轻度狭窄者高1.650倍。结论CAS狭窄程度与ACI发生风险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阿加曲班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刘福友 孟彩丽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脑梗死患者10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取硫酸氢...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脑梗死患者10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取硫酸氢氯吡格雷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采取阿加曲班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脑平均血流量(Q_(mean))、阻力指数(RI)、血流峰值时间(TT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内皮素-1(ET-1)、神经生长因子(NGF)、N末端B型尿钠肽(NT-proBNP)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Q_(mean)、RI、TTP、ET-1、NGF、NT-proBNP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Q_(mean)、NGF高于对照组,RI、TTP、RI、TTP、ET-1、NT-proBNP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92.98%,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血清ET-1、NGF及NT-proBNP水平,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
下载PDF
ACSL4介导铁死亡及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中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洋 秦合伟 刘丹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9-1247,共9页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调节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脂质过氧化底物的形成进而导致铁死亡。近几年研究表明,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调节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脂质过氧化底物的形成进而导致铁死亡。近几年研究表明,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总结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及其介导铁死亡的潜在分子机制,阐述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驱动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以期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起至2023年8月收录的相关文献,以“atherosclerosis,ferroptosis,long-chain acyl-coenzyme A synthase 4,ACSL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ischemic stroke,myocardial infarction,endothelial cell,smooth muscle cells,foam cell”为检索词,最终纳入76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形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辅酶衍生物并将其插入磷脂,为铁死亡发生的核心机制脂质过氧化提供底物;②在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表达的调节因子中,整合素α6β4、细胞内囊泡转运因子p115、锌脂蛋白A20负调控其表达,同时多种miR通过结合3′-UTR下调其表达,相反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的表达上调大部分通过转录因子转录调控;③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依赖性生成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是脂质过氧化并执行铁死亡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且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作为铁死亡的正负调控因子相互制约,其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④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铁死亡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动脉粥样硬化中内皮细胞损伤与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的铁死亡密切相关,但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钙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⑤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作为铁死亡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靶点成为研究热点,靶向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抑制铁死亡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新方向,而抑制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的药物研究较少,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 脂质过氧化 内皮细胞 泡沫细胞形成 平滑肌细胞 缺血卒中 心肌
下载PDF
MES、LP-PLA2、VCAM-1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
11
作者 高巧林 封婷 +2 位作者 张宏 乔子梅 梁佳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55-60,共6页
目的分析微栓子信号(MES)检出率、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分析微栓子信号(MES)检出率、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将ACI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n=70)、内膜增厚组(n=58)、内膜正常组(n=52),分析其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12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ACI患者与对照组MES检出率和血清LP-PLA2、VCAM-1水平,分析血清LP-PLA2、VCAM-1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ES、LP-PLA2、VCAM-1对CAS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斑块形成组、内膜增厚组、内膜正常组之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MES检出率、血清LP-PLA2、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形成组、内膜增厚组、内膜正常组之间MES检出率、血清LP-PLA2、VCAM-1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P-PLA2、VCAM-1与TC、TG、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LDL-C、MES检出率、血清LP-PLA2、VCAM-1水平与ACI患者CAS斑块形成有关(P<0.05);以MES检出率、血清LP-PLA2、VCAM-1水平为检验变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ES、LP-PLA2、VCAM-1及三者联合检测对CAS斑块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97、0.783、0.921,敏感度分别为85.71%、81.43%、77.14%\94.29%,联合检测敏感度均高于单项指标。结论MES、LP-PLA2、VCAM-1是CAS形成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可用于辅助诊断ACI患者的CAS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微栓子信号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颅内动脉延长扩张与脑小血管病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温骏 李淑芸 +1 位作者 林嘉辉 余瀛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颅内动脉延长扩张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影像学结果,分为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组与非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颅内动脉延长扩张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影像学结果,分为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组与非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分析颅内动脉延长扩张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合并颅内动脉延长扩张患者58例(14.0%),颅内动脉延长扩张患者的平均年龄、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颅内动脉延长扩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小血管病(近期皮层下小梗死、陈旧腔隙性梗死、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在颅内动脉延长扩张患者中的比例高于非颅内动脉延长扩张患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延长扩张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颅内动脉延长扩张与脑小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延长扩张 血管 白质高信号
下载PDF
头颈CTA及血清Hcy、U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分析
13
作者 马颖 陈国智 陈蓓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 acid,U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头颈部CTA检查。CTA检查采用西门...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 acid,U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头颈部CTA检查。CTA检查采用西门子第三代双源CT,扫描参数:管电流30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0.5 mm。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帕醇[规格:15 g(I)/50 ml/瓶]45~50 ml,注射速率为4.5~5.0 ml/s,自下而上对患者主动脉弓至颅内动脉进行扫描,通过减影软件进行处理,记录管腔狭窄情况;结合70例患者Hcy、UA的数值变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A检出结果与金标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0.72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中度、轻度、无狭窄患者Hcy、UA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狭窄患者Hcy、UA指标明显<重度、中度、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分析显示狭窄程度与Hcy、UA指标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cy、UA及二者联合预测无狭窄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0.747、0.922,且两者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86.9%。结论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诊断价值相对一般,Hcy、UA指标水平预测价值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脂联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斌 纪茹英 +2 位作者 陆艳卉 郭佳 郭君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468-14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脂联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类型: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脂联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类型:轻度梗死(梗死直径<3.0 cm)30例,中度梗死(梗死直径3.0~5.0 cm)30例,重度梗死(梗死直径>5.0 cm)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粗糙28例,稳定斑块36例,不稳定斑块16例;选取80名无脑血管梗死的体检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MGB、脂联素和oxLDL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梗死类型、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中HMGB、脂联素和oxLDL表达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中HMGB、脂联素和oxLDL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5.47±5.15)ng/L、(5.22±1.04)m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61±1.21)ng/L、(2.61±0.45)mU/L],脂联素的表达水平为(9.52±1.25)mg/L,明显低于对照组[(17.17±2.1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梗死、中度梗死、重度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脂联素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粗糙、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脂联素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03、0.532,P<0.05),与脂联素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0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脂联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HMGB、脂联素和oxLDL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显著相关,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了临床诊治急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高迁移率族蛋白 脂联素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相关
下载PDF
头颈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评估效果的分析
15
作者 马冬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41-044,共4页
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头颈CTA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1-2024.8我院50例患者,分别予以CDUS、CTA诊断,分析血管狭窄检出情况、不同动脉斑块情况。结果 CTA诊断中重度狭窄90.00%高于CDUS诊断72.00%,X2=5.2632,P=0.0217。CTA诊断CCA... 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头颈CTA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1-2024.8我院50例患者,分别予以CDUS、CTA诊断,分析血管狭窄检出情况、不同动脉斑块情况。结果 CTA诊断中重度狭窄90.00%高于CDUS诊断72.00%,X2=5.2632,P=0.0217。CTA诊断CCA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 CTA在脑梗死动脉病变诊断中效果显著,能准确评估患者病变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李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86-089,共4页
探究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脑心通胶囊、阿托伐他汀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23年01月-2024年01月70例调研对象,均为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5例基础组(执行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和35例联合组(执行阿司匹林... 探究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脑心通胶囊、阿托伐他汀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23年01月-2024年01月70例调研对象,均为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5例基础组(执行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和35例联合组(执行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脑心通胶囊治疗方案),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联合组联合用药后疗效高达94.29%,优于基础组;同时,联合组联合用药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更优,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显著改善;治疗后hs-CRP指标水平、NIHSS评分显著降低,治疗满意度97.14%;上述指标均优于基础组(P〈0.05)。结论 联合用药疗法中,阿托伐他汀和脑心通胶囊同时应用,不仅可以明显地提高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机体血脂水平的浓度,还能够显著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并使患者神经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症状显著改善,提高患者疾病疗效与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通胶囊 阿托伐他汀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效能评价
17
作者 吴文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期8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收缩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期8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效能;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斑块类型分布及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IMT(1.10±0.22)mm比对照组的(0.71±0.12)mm厚,RI(0.79±0.15)、PSV(168.55±4.31)cm/s、EDV(57.44±2.51)cm/s比对照组的(0.63±0.10)、(77.86±7.46)cm/s、(24.18±3.09)cm/s高(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总检出率为74.42%,明显比对照组的6.98%高(P<0.05)。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检出率及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6.28%、15.12%、40.70%,均较对照组的6.98%、1.16%、3.49%高(P<0.05)。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检出60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5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敏感度为93.33%(56/60),特异度为96.15%(25/26),准确度为94.19%(81/86),阳性预测值为98.25%(56/57),阴性预测值为86.21%(25/29)。86例脑梗死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斑块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轻度患者高(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对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分布情况、类型进行明确诊断,有助于后续诊疗措施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准确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姜会 李英真 高富娟 《系统医学》 202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LI)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对其生活质量、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曹县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LI)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对其生活质量、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曹县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62例VCI合并L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1,药物治疗)、手术组(n=31,CAS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灌注参数、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血清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灌注参数指标、简明精神状态(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Ba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脑损伤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手术组平均通过时间、相对达峰时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内皮素均低于常规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组MMSE评分(23.98±2.57)分及BI评分(62.17±3.92)分均高于常规组的(22.52±1.68)分、(59.37±4.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8、2.570,P均<0.05)。结论CAS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VCI合并LI患者血流灌注与血清指标,有利于提升其认知水平与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植入术 血管认知障碍 腔隙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血清miR-124、CD146及Angptl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李霞 王景梅 +4 位作者 李军华 胡艳艳 王闪闪 毛亚娟 武一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121-2126,213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1例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ACI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56例)、稳定斑块组(71例)、无斑块组(6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所有对象血清miR-124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4、CD146联合Angptl2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2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CAS斑块的稳定性与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C)、CD146、Angptl2、miR-124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4下降、CD146升高、Angptl2升高、合并高脂血症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24、CD146、Angptl2及三项指标联合应用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719、0.781和0.834。结论血清miR-124表达水平及CD146、Angptl2水平是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可能参与ACI患者CAS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微小RNA-124 CD146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斑块稳定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血栓素A2、CXC趋化因子配体16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刘冰 霍会永 +3 位作者 赵聪慧 刘晓霞 刘佳佳 张文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栓素A2(TXA2)、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通过治疗计划不同分为观察组(n=68)与对照组(n=54)。对照组...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栓素A2(TXA2)、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通过治疗计划不同分为观察组(n=68)与对照组(n=54)。对照组方案为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为DSA引导下的神经介入取栓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CXCL16、TXA2水平、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内皮细胞功能、凝血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7%、70.37%(均P<0.05)。经治疗,观察组血清CXCL16、TXA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皮素-1(ET-1)、TXB2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V、FIB、PAR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29%、62.96%(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可以快速清除病变血管血栓,恢复血流灌注,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降低血清TXA2、CXCL1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 血管内皮功能 血栓素A2 CXC趋化因子配体16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