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水杨酸、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李傲宇 李瑞敏 +1 位作者 陈翼芝 于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31-36,共6页
为研究外源水杨酸、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效果较为明显的缓解剂。本试验以大豆吉育204为材料,对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大豆种子分别外源施加浓度为0.1、0.2和0.5 mmol/L的水杨酸或褪黑素,进行培养皿... 为研究外源水杨酸、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效果较为明显的缓解剂。本试验以大豆吉育204为材料,对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大豆种子分别外源施加浓度为0.1、0.2和0.5 mmol/L的水杨酸或褪黑素,进行培养皿纸上发芽试验,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以及幼苗鲜重和苗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K0(空白对照、未经NaCl胁迫)相比,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鲜重、苗长分别下降了28.34%、21.67%、35.89%、47.79%、21.16%和47.82%,相对盐害率30.91%。0.1、0.2和0.5 mmol/L的水杨酸或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鲜重、苗长均有促进作用,并降低了相对盐害率。其中,与CK1(NaCl胁迫)相比较,0.2 mmol/L褪黑素处理的盐胁迫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苗长分别提高23.00%、25.00%、43.43%、66.84%、20.19%和19.12%,并使相对盐害率降至23.48%。褪黑素对大豆盐胁迫的缓解效应整体上优于水杨酸,可作为大豆抵御盐胁迫的较优缓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水杨酸 褪黑素 大豆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大豆种子老化等级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陈鹏文 胡军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7期82-84,共3页
大豆种子易发生老化并丧失活性,快速无损检测大豆种子活性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三种大豆种子为样本进行人工老化试验,以未老化豆种为对照组,应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建立6种模型,最终得出模型6表现最优,说明该模型可以较... 大豆种子易发生老化并丧失活性,快速无损检测大豆种子活性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三种大豆种子为样本进行人工老化试验,以未老化豆种为对照组,应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建立6种模型,最终得出模型6表现最优,说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实现对7类不同老化级别的大豆种子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活力检测 BP神经网络 光谱预处理 特征波长选择
原文传递
浅析基于机器视觉的大豆种子品质检测与分选
3
作者 朱亚琪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期8-10,共3页
传统的大豆种子品质检测与分选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存在主观判断和误差的问题。而机器视觉技术可以进行图像处理和精准识别,快速准确地监测、分选种子品质。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大豆种子品质检测与分选系统,旨在提... 传统的大豆种子品质检测与分选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存在主观判断和误差的问题。而机器视觉技术可以进行图像处理和精准识别,快速准确地监测、分选种子品质。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大豆种子品质检测与分选系统,旨在提高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大豆种子 品质检测与分选 设计与实现
下载PDF
基于Opt-MobileNetV3的大豆种子异常籽粒识别研究
4
作者 陈思羽 朱红媛 +3 位作者 王俊发 于添 王贞旭 刘春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59-365,共7页
针对大豆异常籽粒识别模型参数量过大、计算成本高、准确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轻量级神经网络MobileNetV3模型,将其层数减少,加快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速度,增加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以增加模型的非线性判别能力以及利于多分类任务... 针对大豆异常籽粒识别模型参数量过大、计算成本高、准确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轻量级神经网络MobileNetV3模型,将其层数减少,加快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速度,增加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以增加模型的非线性判别能力以及利于多分类任务的输出,使用全局平均池化代替全局最大池化减少信息丢失,通过添加Dropout层以及去掉MobileNetV3中SE Block注意力机制来增加模型的泛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将大豆籽粒图像数据经过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VGG16与轻量级神经网络MobilenetV3训练测试结果进行对比,AlexNet算法最终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为87.3%、VGG16算法为87.7%,二者mAP相差较小,但两者在训练过程中模型内存占用量及训练时间相差较大,其中AlexNet模型内存占用量为7070 kB,训练时间为5420.59 s,而VGG16模型内存占用量为19674 kB,训练时间为8282.68 s,整体来看AlexNet相对更好。通过对轻量级神经网络MobileNetV3模型的识别训练,最终模型内存占用量为32153 kB,训练时间为6298.29 s,mAP达到90.6%,相比两个传统算法更高,更适合大豆异常籽粒的分类识别。为了提高训练精度及速度,通过对MobileNetV3网络模型结构调整改进,最终优化改进后的Opt-MobileNetV3网络模型mAP达到95.7%,相较传统MobileNetV3神经网络mAP提高5.1个百分点,模型内存占用量为9317 kB,减小22836 kB,同时训练时间节省696.57 s。优化后的模型实现了模型减小、准确率提高、训练速度加快,可完成大豆异常籽粒识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异常籽粒 MobileNetV3 籽粒识别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大豆种子老化级别快速鉴别方法研究
5
作者 时闯 杨冬风 吕晨曦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1期126-132,共7页
大豆种子容易发生老化并丧失活力,大豆种子活力检测对目前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2020年收获的大豆种子为样本进行人工老化试验,老化时间设置为1、2、3、4、5、6 d,以未老化的种子作为对照组,每个老化等级30个样本。扫描获取全部210... 大豆种子容易发生老化并丧失活力,大豆种子活力检测对目前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2020年收获的大豆种子为样本进行人工老化试验,老化时间设置为1、2、3、4、5、6 d,以未老化的种子作为对照组,每个老化等级30个样本。扫描获取全部210条近红外光谱数据,以4∶1的比例划分样本集。对原始光谱数据建立BP网络模型1,再分别采取多元散射校正和标准正态变量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建立模型2、模型3。比较3种模型可以发现,预处理技术能缩短模型训练时间,同时可以消除部分噪声,提高模型预测能力,且经过标准正态变量处理后的模型结果较优,由于预处理后的数据维度并未发生变化,模型的训练时间较长,不利于实际应用。因此,采取主成分分析、连续投影法、竞争自适应重加权法对经过标准正态变量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波长变量提取,将光谱数据由原来的1845维降到10维、23维和150维。对经过特征波长变量提取后的数据分别建立BP网络模型,得到模型4、模型5、模型6。综合鉴别上述6种模型,其中模型6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3.43%,训练时间2.25 s,说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实现对7类不同老化级别的大豆种子快速、无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近红外光谱 活力检测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人工老化对大豆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1
6
作者 吴聚兰 周小梅 +3 位作者 范玲娟 李君剑 张鑫鑫 张海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2-587,共6页
以晋豆19号大豆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40℃、100%RH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并对种子发芽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以及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加深种子的各发芽指标均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 以晋豆19号大豆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40℃、100%RH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并对种子发芽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以及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加深种子的各发芽指标均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外渗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铜锌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随老化时间延长而增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呈波浪式变化,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变化的总趋势是随老化时间延长而降低,而过氧化氢酶呈先升后降趋势。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呈显著的相关性。用该老化方法评价大豆种子耐贮藏性的适宜老化时间在36~60h。在所测定的生理指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与大豆种子活力快速下降相吻合,可作为敏感指标监测大豆种子的劣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人工老化 种子萌发 膜质过氧化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不同电场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曹永军 习岗 +1 位作者 杨初平 宋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91-694,共4页
分别对大豆种子进行低压电场长期处理和高压电场短时处理 ,测定了不同电场处理后种子发芽势、浕 -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种子超弱发光的变化 .发现低压长期处理 (± 0 .2~ 1.0kV/cm ,每天 8h)对大豆种子的萌... 分别对大豆种子进行低压电场长期处理和高压电场短时处理 ,测定了不同电场处理后种子发芽势、浕 -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种子超弱发光的变化 .发现低压长期处理 (± 0 .2~ 1.0kV/cm ,每天 8h)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影响 ,高压短时处理 (2~ 6kV/cm ,30min)能促进种子萌发 ,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浕 -淀粉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高压短时处理吸胀种子比处理干种子的效果更为明显 .短时高压电场处理后 ,种子的超弱发光明显增强 ,并且种子超弱发光的变化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 ,提示超弱发光有可能成为一种准确、快捷、灵敏筛选种子最佳电场处理剂量的物理指标 .图 1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大豆种子 酶活性 超弱发光
下载PDF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11S与7S组份的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丽侠 郭顺堂 +4 位作者 付翠真 关荣霞 张其属 常汝镇 邱丽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57,共5页
大豆种子球蛋白组份的组成与蛋白品质密切相关。本实验利用SDS -PAGE梯度电泳分离 11S球蛋白和 7S伴球蛋白各亚基 ,通过软件Gel-proanalysis3.0计算了 175 7份大豆种质中 11S和 7S的相对含量(以蛋白亚基吸光值计算 )以及 11S/ 7S比值 ,... 大豆种子球蛋白组份的组成与蛋白品质密切相关。本实验利用SDS -PAGE梯度电泳分离 11S球蛋白和 7S伴球蛋白各亚基 ,通过软件Gel-proanalysis3.0计算了 175 7份大豆种质中 11S和 7S的相对含量(以蛋白亚基吸光值计算 )以及 11S/ 7S比值 ,结果表明 ,175 7份大豆种子球蛋白 11S/ 7S比值的变异幅度在 0 .72~ 2 .99内 ,平均值为 1.885 ;不同品种间亚基组份存在亚基含量和亚基缺失的变异 ,揭示了我国大豆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大豆品种 11S/ 7S比值在不同大豆生态区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大豆 11S/ 7S比值的高低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 ;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的比较表明 ,同一生态区或同一省份地方品种 11S/ 7S平均值显著高于育成品种 ;大豆种子粗蛋白含量的高低和 11S/ 7S比值相关性不大 ,但是以大豆种子粗蛋白含量在 4 0 %~ 4 9%范围内 ,11S/ 7S比值在不同生态区之间的变异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育成品种 子球 生态区 地方品种 贮藏蛋白 粗蛋白含量 比值 球蛋白 变异
下载PDF
Cd胁迫对萌发大豆种子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3
9
作者 张治安 王振民 徐克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0-673,共4页
以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5、10、30、50μmol·L-1)Cd胁迫对萌发大豆种子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5μmol·L-1)Cd处理下,在萌发初期(1~3d)大豆种子中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萌发第3d大豆种子中... 以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5、10、30、50μmol·L-1)Cd胁迫对萌发大豆种子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5μmol·L-1)Cd处理下,在萌发初期(1~3d)大豆种子中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萌发第3d大豆种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萌发第4~6dCd对SOD、CAT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同时MAD含量和种子外渗电导率显著升高;高浓度(10、30、50μmol·L-1)Cd处理下,萌发2~6d种子中O2-产生速率、H2O2含量、MDA含量和外渗电导率显著增加,SOD和CAT活性明显下降;Cd对萌发大豆种子中过氧化物酶(POD)具有激活效应,且随着Cd浓度的增加激活效应逐渐增强。大豆种子萌发受Cd胁迫伤害过程中,活性氧代谢失衡,从而造成膜脂过氧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活性氧代谢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大豆种子DNA快速提取方法的改良及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振雷 束永俊 +4 位作者 李勇 柏锡 才华 纪巍 朱延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0-63,共4页
高质量的DNA是进行基因克隆等分子生物学试验的前提条件。因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和油脂含量丰富,利用传统方法提取DNA质量很难达到试验要求。研究在SDS提取液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NP-40和Tween-20,优化出一种适合于大豆种子DNA快速... 高质量的DNA是进行基因克隆等分子生物学试验的前提条件。因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和油脂含量丰富,利用传统方法提取DNA质量很难达到试验要求。研究在SDS提取液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NP-40和Tween-20,优化出一种适合于大豆种子DNA快速提取的方法。优化后的SDS方法提取的DNA质量较高,OD260/OD280在1.809~1.916之间,无蛋白质和RNA污染。对该方法提取的DNA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它们能够用于大豆基因克隆、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DNA提取 SDS 基因克隆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微量大豆种子基因组DNA的快速制备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景升 姚伟 +2 位作者 余爱丽 张木清 陈如凯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5-596,共2页
用改良的CTAB法,从微量大豆种子样品中快速提取了基因组DNA,并从大豆基因组中扩增到了大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关键词 大豆种子 大豆基因 基因组DNA CTAB法 改良 快速制备 快速提取 扩增 大豆蛋白
下载PDF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含量变异种质的筛选与创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春 王显生 +2 位作者 张占琴 高文瑞 麻浩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9-255,共7页
以1 400份大豆品种(系)资源为材料,利用SDS-PAGE,分析贮藏蛋白11S和7S组分及其亚基含量与亚基缺失情况,并采用0.2%,0.4%EMS分别处理南农493-1和南农99C-6两个品种种子,利用60Coγ射线处理76个品种(系)种子,处理之后及时播种,单株收获,SD... 以1 400份大豆品种(系)资源为材料,利用SDS-PAGE,分析贮藏蛋白11S和7S组分及其亚基含量与亚基缺失情况,并采用0.2%,0.4%EMS分别处理南农493-1和南农99C-6两个品种种子,利用60Coγ射线处理76个品种(系)种子,处理之后及时播种,单株收获,SDS-PAGE检测M2代和M3代种子贮藏蛋白亚基.结果表明,1 400份参试品种(系)的11S/7S值范围0.44~3.64,平均值1.68±0.37,并鉴定出34份亚基含量特异材料,其中包括α′和α亚基含量低、β亚基含量低、A3B4亚基缺失、A5A4B3亚基缺失和A1aB1b亚基缺失种质.理化诱变结果表明,化学诱变率约为2.92%,物理诱变率约为5.71%,对大豆蛋白的诱变效果,0.4%EMS处理优于0.2%EMS处理,而60Coγ射线慢照射处理优于化学诱变处理,并从M3代种子中筛选出了211粒亚基变异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贮藏蛋白 亚基 11S 7S 理化诱变
下载PDF
NaCl胁迫对菜用大豆种子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聪 朱月林 +1 位作者 杨立飞 陈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09-1216,共8页
采用蛭石栽培,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对耐盐性不同的两个菜用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种子的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aCl胁迫显著增加了菜用大豆种子的H2O2含量,但耐盐品种... 采用蛭石栽培,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对耐盐性不同的两个菜用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种子的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aCl胁迫显著增加了菜用大豆种子的H2O2含量,但耐盐品种"绿领特早"的增幅低于盐敏感品种"理想高产95-1"。NaCl胁迫期间,"绿领特早"种子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AsA、GSH含量以及AsA/DHA值和GSH/GSSG值的增幅高于同期的"理想高产95-1",或降幅低于同期的"理想高产95-1";脱氢抗坏血酸(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的增幅低于同期的"理想高产95-1"。表明"绿领特早"种子在胁迫期间能够保持较高的AsA-GSH循环效率,可有效地抑制H2O2的积累,这可能是其耐盐性较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菜用大豆种子 抗坏血酸 谷胱甘肽
下载PDF
1,2,4-三氯苯胁迫对萌发大豆种子中活性氧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宛 孙铁珩 +5 位作者 李培军 周启星 梁文举 台培东 许华夏 张海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655-1658,共4页
以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 1,2 ,4 三氯苯 (TCB)胁迫对萌发大豆种子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10 0~ 30 0 μg·g-1TCB胁迫初期 (1~ 3天 )促使萌发大豆种子呼吸强度升高及其峰值提前出现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 )及过氧化氢... 以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 1,2 ,4 三氯苯 (TCB)胁迫对萌发大豆种子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10 0~ 30 0 μg·g-1TCB胁迫初期 (1~ 3天 )促使萌发大豆种子呼吸强度升高及其峰值提前出现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 )及过氧化氢 (H2 O2 )的积累显著增加 ,同时伴随丙二醛 (MDA)含量升高 ,显示发生膜脂质过氧化作用 .TCB胁迫 1~ 6天使活性氧清除酶功能紊乱 ,其中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升高 ,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开始上升后转为下降 .在萌发大豆种子受TCB胁迫伤害过程中 ,活性氧代谢失衡造成的膜脂质过氧化将起着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4-三氯苯胁迫 萌发大豆种子 活性氧 影响 膜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酶 环境污染 毒性
下载PDF
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5
15
作者 尹美强 郭平毅 +2 位作者 温银元 王计平 赵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0-475,共6页
利用不同剂量的磁化等离子体处理晋豆20种子,分析被处理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呼吸与能量的代谢以及同功酶谱的变化,为探讨磁化等离子体对种子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根长、... 利用不同剂量的磁化等离子体处理晋豆20种子,分析被处理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呼吸与能量的代谢以及同功酶谱的变化,为探讨磁化等离子体对种子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根长、干重没有显著变化;2.0~3.0A处理组苗高、鲜重比对照分别增加17.8%~26.9%和12.70%~17.08%;2.0A处理侧根数比对照显著增加,增幅为11.8%。当处理剂量为2.5A时,根系活力提高60.9%,叶片和根系的呼吸速率分别提高43.68%和38.92%,ATP含量分别提高37.79%和47.68%。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后幼苗同工酶谱没有特异性条带的产生,但POD和酯酶同工酶的活性得到了普遍提高,其中2.5A处理后POD活性最高。综合分析指标表明2.5A的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对刺激种子活力、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等离子体 大豆种子 ATP含量 同工酶
下载PDF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11S和7S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丽华 麻浩 +1 位作者 王显生 崔国贤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3,共4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我国122份大豆品种种子贮藏蛋白组分11S和7S的含量及11S/7S比值。11S在两种球蛋白中所占百分含量为40.67%~72.07%,平均值为60.84%,7S为27.93%-59.33%,平均值为39.16%,两者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我国122份大豆品种种子贮藏蛋白组分11S和7S的含量及11S/7S比值。11S在两种球蛋白中所占百分含量为40.67%~72.07%,平均值为60.84%,7S为27.93%-59.33%,平均值为39.16%,两者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11S/7S比值范围为0.69~2.58,平均值为1.61,且与种子的总蛋白量、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贮藏蛋白 11S组分 7S组分 含量 比值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下载PDF
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性和劣变抗性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宋利茹 王爽 +5 位作者 牛娟 马洪雨 舒英杰 杨艳 顾卫红 麻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2,共10页
【目的】南方春大豆种子在生理成熟(R6或R7期)过程中易受高温高湿胁迫影响常会发生种子田间劣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南方春大豆生产和应用的发展。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蛋白表达水平上揭示高温高湿下南方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性和劣... 【目的】南方春大豆种子在生理成熟(R6或R7期)过程中易受高温高湿胁迫影响常会发生种子田间劣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南方春大豆生产和应用的发展。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蛋白表达水平上揭示高温高湿下南方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性和劣变抗性的机制,为遗传育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奠定种质基础。【方法】利用抗种子田间劣变种质湘豆3号和不抗种质宁镇1号为材料,在种子发育到生理成熟期时模拟田间高温高湿胁迫处理,运用双向电泳(2-DE)和MALDI-TOF/TOF鉴定技术研究春大豆种子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结果】高温高湿胁迫处理和对照条件下(1、5、10、16和24 h),湘豆3号和宁镇1号大豆种子可溶性蛋白的每张2-DE重复胶上都可以检测到700多个可重复蛋白点,50个蛋白质点在处理与对照之间表达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有33个差异蛋白点经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功能分类表明,这些成功鉴定的差异蛋白分别涉及细胞修复及防御(9%)、氧化还原平衡(12%)、蛋白合成(3%)、能量代谢(15%)、转运过程(15%)以及贮藏蛋白(31%)等代谢途径和细胞过程。此外,还有5个差异蛋白为未知功能蛋白。【结论】高温高湿胁迫下,抗性种质湘豆3号较不抗种质宁镇1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细胞修复及防御能力,可能是其具有较强的抗种子田间劣变性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种子田间劣变 劣变抗性 高温高湿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大豆种子脂肪酸组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徐杰 胡国华 张大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6,共6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大豆油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相对其它的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等)较为合理,其消费量和食用量也已经逐步超过了其它植物油,成为人们日常饮食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大豆油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相对其它的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等)较为合理,其消费量和食用量也已经逐步超过了其它植物油,成为人们日常饮食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本文在脂肪酸组成、脂肪酸组分形成与地理纬度、气象因素的关系、及发育种子脂肪酸组分的形成等方面综述了大豆种子脂肪酸组分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脂肪酸组分 育种 气象因素 脂肪酸组成 发育 营养 研究进展 日常饮食 食用量
下载PDF
不同贮藏条件下棉花和大豆种子的水分变化规律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婧 姜朋 +5 位作者 李栋 马强 台述金 左振朋 董鲁浩 孙庆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61-1168,共8页
以不同初始水分(IMC)大豆和棉花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吸湿解吸规律,并建模验证。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贮温15℃、25℃和40℃时,4%IMC在相对湿度(RH)≤18.78%、8%和12%IMC在RH≤48.10%条件下解吸,其他条件下吸湿。棉花种子,15℃... 以不同初始水分(IMC)大豆和棉花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吸湿解吸规律,并建模验证。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贮温15℃、25℃和40℃时,4%IMC在相对湿度(RH)≤18.78%、8%和12%IMC在RH≤48.10%条件下解吸,其他条件下吸湿。棉花种子,15℃时,4%IMC在RH≤7.49%、8%IMC在RH≤18.78%和12%IMC在RH≤48.10%条件下解吸,其他条件下吸湿;25℃时,4%IMC在RH≤18.78%、8%和12%IMC在RH≤48.10%条件下解吸,其他条件下吸湿;40℃时,4%IMC在RH≤7.49%、8%和12%IMC在RH≤48.10%条件下解吸,其他条件下吸湿。棉花种子,4%IMC在15℃RH>55%、25℃RH>55%和40℃RH>50%时的安全水分(SWC)依次为10.5%、9.5%和6.5%;8%IMC在15℃RH>60%、25℃RH>55%和40℃RH>45%时的SWC分别为10.5%、9.5%和6.5%;12%IMC在15℃RH>55%、25℃RH>55%和40℃RH>45%时的SWC分别为10.5%、9.5%和6.5%。辽豆11在15℃RH>60%、25℃RH>55%和40℃RH>45%时,其平衡水分(EMC)超过其SWC(依次为12%、11%和8%);菏豆13在相同条件下水分平衡时的RH比辽豆11高5%。棉花种子EMC在15和25℃RH>55%、40℃RH>60%时超过其SWC;大豆种子EMC在25℃RH>55%、25℃和40℃RH>60%时超过其SWC。棉花种子的水分平衡时间(d)与IMC(x)、RH(y)和温度(z)的预测模型为d=36.97+1.78x-0.58y-0.58z-0.016xy-0.021xz-0.0012yz+0.007y^2,辽豆11的为d=23.29+3.72x-0.19y-0.86z-0.02xy-0.09xz-0.008yz+0.005y^2+0.03z^2,菏豆13的为d=48.64+0.36x-0.44y-1.49z-0.008yz+0.006y^2+0.026z^2。模型经检验,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种子 大豆种子 吸湿解吸 建模 模型验证
下载PDF
大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分离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财音青格乐 李明春 +2 位作者 蔡易 赵月菊 邢来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4-461,共8页
采用 PCR 技术从大豆品种吉林 43 基因组 DNA 中分离到大豆β-伴球蛋白α-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BCSP666)。序列比较和分析表明,这一启动子片段与其它两个大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β-伴球蛋白α′-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和β-伴球蛋白β-亚... 采用 PCR 技术从大豆品种吉林 43 基因组 DNA 中分离到大豆β-伴球蛋白α-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BCSP666)。序列比较和分析表明,这一启动子片段与其它两个大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β-伴球蛋白α′-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和β-伴球蛋白β-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在序列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并具有多种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所特有的序列元件,据此推测该启动子片段具有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活性。Δ6-脂肪酸脱氢酶是亚油酸脱氢形成γ-亚麻酸的限速酶。将启动子片段 BCSP666 与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I D6D)连接,构建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 pBMI666。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子叶节,在转基因愈伤组织中表达了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I D6D),获得γ-亚麻酸,初步验证了启动子片段 BCSP666 的启动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农杆菌介导法 子叶节 亚基 脱氢酶 愈伤组织 特异性 基因启动子 球蛋白 M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