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4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大黄酸-牛磺酸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研究
1
作者 邢志华 高明宇 +4 位作者 徐志远 申光焕 韩维娜 张文君 刘颖杰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853-859,共7页
大黄酸(Rhein,RH)可以促进尿酸肠道排泄,改善肾脏损伤,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牛磺酸(Taurine,T)可以修复肾脏损伤,降低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力,还可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因此两种化合物在降尿酸、改善肾损伤方面具有相似的... 大黄酸(Rhein,RH)可以促进尿酸肠道排泄,改善肾脏损伤,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牛磺酸(Taurine,T)可以修复肾脏损伤,降低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力,还可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因此两种化合物在降尿酸、改善肾损伤方面具有相似的药理活性。通过拼合原理,将RH和T通过酰胺键连接,合成大黄酸-牛磺酸化合物(T-RH),以期发挥协同增效作用。采用^(1)H NMR、^(13)C NMR、IR和MS(ESI)对T-RH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T-RH对体外XOD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RH被成功合成,产率为65.73%。T-RH对体外XOD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优于大黄酸(^(**)P<0.01)和牛磺酸(^(##)P<0.01),且抑制活性与T-RH的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牛磺 嘌呤氧化酶 高尿血症 拼合原理
下载PDF
新型大黄酸丹皮酚偶联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成波 何冰 +2 位作者 谭鸿舟 吴虹 何黎琴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61-266,共6页
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抗骨关节炎药物,利用拼合原理,以不同碳数的烷烃链为连接臂,将均具有抗炎作用的大黄酸和丹皮酚偶联,得到相应的新型大黄酸丹皮酚偶联物(3a~3e),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巨... 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抗骨关节炎药物,利用拼合原理,以不同碳数的烷烃链为连接臂,将均具有抗炎作用的大黄酸和丹皮酚偶联,得到相应的新型大黄酸丹皮酚偶联物(3a~3e),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构建细胞炎症模型,RT-qPCR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能够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丹皮酚 偶联物 合成 抗炎作用
下载PDF
大黄酸衍生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姜美辰 邢志华 +6 位作者 张文君 刘佳雯 李小凤 曹妍 王倩琳 张金华 姜京京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594-598,共5页
近年来,研究人员为提高大黄酸的生物利用度及生物活性,对其结构进行修饰与改造得到许多大黄酸类衍生物如季铵盐类、季磷盐类、甲基化类、糖苷类、金属配合物类等。本文以大黄酸结构修饰位点为主线,围绕灭蚊活性、清除自由基、抗结核、... 近年来,研究人员为提高大黄酸的生物利用度及生物活性,对其结构进行修饰与改造得到许多大黄酸类衍生物如季铵盐类、季磷盐类、甲基化类、糖苷类、金属配合物类等。本文以大黄酸结构修饰位点为主线,围绕灭蚊活性、清除自由基、抗结核、抗骨质疏松、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抗炎、抗应激性和糖尿病性性腺功能减退、抗阿尔茨海默病、抗白血病等活性展开做一综述。该综述为大黄酸的构效关系研究及开发大黄酸类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结构修饰 衍生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大黄酸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甜甜 王魏 +1 位作者 杨翠华 卢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459-463,469,共6页
目的:研究大黄酸(RH)对高糖处理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H9c2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浓度组(NG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高糖组(HG组,葡萄糖浓度为35 mmol/L)、高糖+大黄酸组(HG+RH 5组、HG+RH 10组、HG+RH 30组,大... 目的:研究大黄酸(RH)对高糖处理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H9c2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浓度组(NG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高糖组(HG组,葡萄糖浓度为35 mmol/L)、高糖+大黄酸组(HG+RH 5组、HG+RH 10组、HG+RH 30组,大黄酸浓度分别为5、10、30μmol/L)。细胞增殖/凋亡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蛋白表达。H9c2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浓度组(NG组)、高糖组(HG组)、高糖+大黄酸组(HG+RH10组,RH为10μmol/L)、高糖+大黄酸+EX527组(HG+RH+EX527组,EX527为10μmol/L)。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Sirt1、PGC-1α、TFAM、核呼吸因子1(NRF-1)、解偶联蛋白2(UCP2)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irt1、PGC-1α、TFAM蛋白表达。结果: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不同浓度的大黄酸干预组细胞活力有一定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G组比较,HG组Sirt1、PGC-1α、TFAM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HG组比较,浓度为10μmol/L的大黄酸干预组Sirt1、PGC-1α、TFAM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与NG组比较,HG组Sirt1、PGC-1α、TFAM、NRF-1、UCP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G组比较,HG+RH10组Sirt1、PGC-1α、TFAM、NRF-1、UCP2 mRNA表达水平升高,而EX527处理组各指标表达较HG+RH10组降低(P<0.05)。结论:大黄酸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1/PGC-1α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大黄酸 心肌细胞损伤 保护作用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实验研究
下载PDF
TPGS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载药胶束制剂的冻干保护剂筛选及稳定性研究
5
作者 黄秋萍 欧阳惠枝 +3 位作者 黄彩霞 李崇仙 徐伟 王晓颖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2期53-56,64,共5页
目的优选载紫杉醇(PTX)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胶束(PTX/TPGS-CR胶束)制剂的冻干保护剂,并对该制剂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PTX/TPGS-CR胶束制剂的外观、复溶性、粒径、多分散系数、载... 目的优选载紫杉醇(PTX)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胶束(PTX/TPGS-CR胶束)制剂的冻干保护剂,并对该制剂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PTX/TPGS-CR胶束制剂的外观、复溶性、粒径、多分散系数、载药量及包封率作为指标,以不同浓度甘露醇、葡萄糖、乳糖、蔗糖作为冻干保护剂单用和复合使用,对制剂冻干效果进行评价,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并对添加了最佳冻干保护剂的PTX/TPGS-CR胶束冻干制剂复溶后3 d稳定性及冻干制剂室温放置6个月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0.4%蔗糖作为冻干保护剂的PTX/TPGS-CR胶束制剂具有良好的外观及复溶性、较小的粒径与多分散系数、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复溶后3 d内稳定性良好。在室温环境下储存6个月,制剂的外观、粒径及多分散系数、包封率及载药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选取0.4%蔗糖作为PTX/TPGS-CR胶束的冻干保护剂,复溶及常温下储存6个月均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聚合物胶束 TPGS 大黄酸 冻干保护剂 稳定性
下载PDF
大黄酸通过抑制p38 MAPK磷酸化减轻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损伤
6
作者 邵冠儒 张坤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6-843,共8页
揭示大黄酸(rhein)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损伤的影响及机制。将大鼠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UVB组、低剂量Rhein组(L-Rhein)、中剂量Rhein组(M-Rhein)、高剂量Rhein组(H-Rhein)和高剂量Rhein+p38 MAPK激动剂Anisomycin... 揭示大黄酸(rhein)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损伤的影响及机制。将大鼠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UVB组、低剂量Rhein组(L-Rhein)、中剂量Rhein组(M-Rhein)、高剂量Rhein组(H-Rhein)和高剂量Rhein+p38 MAPK激动剂Anisomycin组(H-Rhein+Anisomycin)。NC组大鼠仅剃毛,不照射,其他组进行UVB照射。大黄酸的给药途径为口服。大鼠共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表皮含水量、皮肤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并对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计算胶原体积分数(CVF)。通过RT-qPCR检测皮肤组织中TNF-α、IL-1β、IL-6、MMP-1、MMP-3和CollagenⅠ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肤组织中p-p38 MAPK和p38MAPK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UVB组比较,L-Rhein组、M-Rhein组和H-Rhein组大鼠皮肤p38 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表皮含水量升高,皮肤损伤减轻,CVF升高,皮肤MMP-1和MMP-3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CollagenⅠ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皮肤SOD、CAT和GSH-Px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皮肤TNF-α、IL-1β和IL-6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Anisomycin减弱了大黄酸的皮肤保护作用(P<0.05)。说明大黄酸通过抑制p38 MAPK磷酸化减轻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损伤。因此,大黄酸可能是一种防治皮肤光老化的候选天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紫外线B 皮肤光老化 p38 MAPK 抗氧化 抗炎
下载PDF
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7
作者 闫恳 张燕燕 +4 位作者 卞在东 张辉兰 黄鹏 倪佳 黄和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DB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R和BSA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温度290、300、310 K时,两者间的结合常数K...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DB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R和BSA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温度290、300、310 K时,两者间的结合常数Ka的数量级达10^(5),结合位点数为1.1,表明两者之间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形成1∶1复合物;Kq两者的猝灭常数值分别为5.5924×10^(12)、4.9853×10^(12)、4.1665×10^(12)L·mol^(-1)·s^(-1),推测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根据F9r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求算出给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4.8 nm、能量转移效率E=0.5793,推测两者之间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计算该体系的热力学参数得到ΔH<0,ΔS<0,ΔG<0,表明二者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另外,随着DBR的加入BSA的构象发生了改变,BSA的α-螺旋结构从60.55%减少到58.5%;电化学分析法表明两者形成了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推测出DBR分子进入了BSA分子的疏水腔内,其结合位置位于domainⅠA亚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 牛血清白蛋白 光谱法 电化学法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大黄酸对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李倩 陈臣 +2 位作者 胡燕 谢晓林 刘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16-20,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酸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分为空白组,LPS组,大黄酸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常规培养,其余四组加入1μg/ml LPS干预诱导,LPS组给予正常培养基,大黄酸低、中、... 目的研究大黄酸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分为空白组,LPS组,大黄酸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常规培养,其余四组加入1μg/ml LPS干预诱导,LPS组给予正常培养基,大黄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10、20μmol/L大黄酸。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胶质细胞中CD86^(+)(M1型)和CD206^(+)(M2型)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结果不同浓度大黄酸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与空白组比较,LPS组CD86^(+)表达量升高,CD206^(+)表达量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大黄酸中、高剂量组CD86^(+)表达量降低,CD206^(+)表达量升高(P<0.05);与大黄酸低剂量组比较,大黄酸中、高剂量组CD86^(+)表达量降低,CD206^(+)表达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LPS组中IL-1β、IL-6、TNF-α表达量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大黄酸中、高剂量组IL-1、IL-6、TNF-α表达量降低(P<0.05)。与大黄酸低剂量组比较,大黄酸中、高剂量组IL-1、IL-6、TNF-α低表达量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LPS组iNOS表达量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大黄酸低、中及高剂量组iNOS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大黄酸可使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由M1型向M2型转化,继而减少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发挥其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小胶质细胞 极化表型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黄酸对IgA肾病模型大鼠的影响
9
作者 郑明余 田园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8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肾病大鼠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造模组60只。...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肾病大鼠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蓖麻油+四氯化碳联合免疫建立IgA肾病模型,对照组大鼠在同时期采用相同方式给予等量0.9%NaCl处理。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酸低、高剂量组及替米沙坦组,每组14只。模型组、对照组分别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大黄酸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10 mg/mL大黄酸混悬液;替米沙坦组给予0.83 mg/mL替米沙坦混悬液。各组大鼠的灌胃剂量均为10 mL/kg,每日1次,连续8周。检测比较各组24 h尿蛋白量(24-hour urine protein,24h UT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肾组织IgA表达平均光密度值、肾组织病理损伤Katafuchi评分,以及肾组织TLR4、NF-κB p6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酸低、高剂量组和替米沙坦组大鼠24 h UTP及血清SCr、BUN水平,肾组织IgA表达平均光密度值,肾组织病理损伤Katafuchi评分,肾组织TLR4、NF-κB p65、MCP-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黄酸干预组呈现一定量效关系。结论:大黄酸能明显改善IgA肾病大鼠肾功能,减轻肾组织IgA沉积及病理损伤,且药物剂量越高,作用效果越好,其作用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大黄酸 纤维化 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大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UPLC-DAD法测定人参再造丸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含量
10
作者 曾静凯 汤逊尤 +3 位作者 黄晓燕 丁野 孙辉 李文莉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DAD)法测定人参再造丸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 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DAD)法测定人参再造丸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 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437 nm;柱温40 ℃。结果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分离度良好,在相应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9 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5%、83.5%、94.3%、98.9%、106.8%,RSD(n=6)分别为2.0%、1.2%、2.6%、2.4%、2.4%。结论 UPLC-DAD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人参再造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再造丸 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 芦荟大黄 大黄酸 大黄 大黄 大黄素甲醚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大黄酸对CKD大鼠氧化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马俊远 孔富康 +3 位作者 张美乐 王刘阳 胡文慧 刘慧娟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23-27,共5页
评估大黄酸对由“腺嘌呤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引发的雄性SD大鼠慢性肾病(CKD)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血清中氧化应激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DA)的潜在改善作用。选取48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 评估大黄酸对由“腺嘌呤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引发的雄性SD大鼠慢性肾病(CKD)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血清中氧化应激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DA)的潜在改善作用。选取48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12只、造模组36只,其中造模组采用腺嘌呤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联合灌胃法构建CKD模型,造模结束后从空白组和造模组中分别随机选取6只大鼠,验证造模结果。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剩余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大黄酸低浓度组、大黄酸中浓度组、大黄酸高浓度组,每组各6只。厄贝沙坦组、大黄酸低浓度组、大黄酸中浓度组、大黄酸高浓度组这4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21 d,且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与前4组灌胃量等量的蒸馏水。给药结束后,采用ELISA法测定SOD含量和MDA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厄贝沙坦组及各浓度大黄酸组的SOD含量显著增高,MDA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黄酸对慢性肾病的氧化应激状态具有改善作用,这体现在提高SOD含量和降低MDA含量上,为大黄酸在未来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大黄酸 SOD MDA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大黄酸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刘占鑫 王金西 《特产研究》 2024年第5期48-53,57,共7页
本研究为探究大黄酸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及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将TPC-1细胞分为对照组、大黄酸低浓度组、大黄酸中浓度组、大黄酸高浓度组,另将TPC-1细胞分为对照组、大黄酸+SKL2001组(SKL2... 本研究为探究大黄酸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及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将TPC-1细胞分为对照组、大黄酸低浓度组、大黄酸中浓度组、大黄酸高浓度组,另将TPC-1细胞分为对照组、大黄酸+SKL2001组(SKL2001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大黄酸+XAV939组(XAV939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大黄酸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侵袭情况,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β-catenin和c-Myc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大黄酸低浓度组、大黄酸中浓度组、大黄酸高浓度组均能有效抑制TPC-1细胞增殖,且大黄酸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TPC-1细胞抑制率越高(P<0.05);大黄酸高浓度组细胞迁移数量、划痕愈合率低于大黄酸中浓度组、大黄酸低浓度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大黄酸高浓度组β-catenin和c-Myc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大黄酸低浓度组及大黄酸中浓度组,差异显著(P<0.05);大黄酸+SKL2001组TPC-1细胞抑制率低于大黄酸组,大黄酸+XAV939组TPC-1细胞抑制率高于大黄酸组,差异显著(P<0.05);大黄酸+SKL2001组细胞迁移数量、划痕愈合率高于大黄酸组,大黄酸+XAV939组细胞迁移数量、划痕愈合率低于大黄酸组,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大黄酸可有效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甲状腺乳头状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PI3K/Akt/FoxO1通路探讨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乔进 赵彦 +4 位作者 陈霞 窦志华 孟国梁 吴锋 徐济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9-613,共5页
目的 通过PI3K/Akt/FoxO1信号传导通路探讨大黄酸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小剂量STZ(35 mg/kg)造模,将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大黄酸低、高(75、150 mg/kg)剂量组,二甲双胍组(300 mg/kg),模型... 目的 通过PI3K/Akt/FoxO1信号传导通路探讨大黄酸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小剂量STZ(35 mg/kg)造模,将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大黄酸低、高(75、150 mg/kg)剂量组,二甲双胍组(300 mg/kg),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体质量、肾脏指数、MDA水平、SOD和GSH-Px活性,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胶原表达,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脏PI3K、Akt与FoxO1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SOD和GSH-Px活性、FoxO1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糖、肾脏指数、肾组织MDA水平和PI3K、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肾脏有明显病变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酸各剂量组体质量、SOD和GSH-Px活性、FoxO1蛋白表达升高(P<0.05),血糖、肾脏指数、肾组织MDA水平和PI3K、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肾脏病理损伤得到改善。结论 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脏氧化应激及调节肾脏PI3K/Akt/FoxO1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PI3K/Akt/FoxO1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大黄酸对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杉杉 彭胜男 洪婷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9-824,848,共7页
目的基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研究大黄酸改善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100 mg/kg),每组10只。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采用牛血清白... 目的基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研究大黄酸改善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100 mg/kg),每组10只。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联合法复制IgAN模型。造模第7周开始,大黄酸治疗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尿红细胞数、24 h尿蛋白(24 h-UTP)以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小肠黏液中分泌型IgA(sIgA)的水平;观察大鼠肾皮质和小肠黏膜Peyer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及肾皮质中IgA沉积情况;检测大鼠小肠黏膜Peyer结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检测Peyer结中STAT3和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Peyer结中磷酸化STAT3(p-STAT3)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AN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数、24 h-UTP以及血清中IgA、小肠黏液中sIg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肾皮质中肾小体增大,肾小囊扩张,球内系膜增生、纤维化明显;小肠黏膜Peyer结体积和生发中心增大;肾皮质中IgA沉积明显;小肠黏膜Peyer结中IL-17、IL-6、TGF-β、STAT3 mRNA、RORγt mRNA以及p-STAT3、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IgAN模型组比较,大黄酸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肾皮质病理损伤有所改善,小肠黏膜Peyer结体积和生发中心减小,肾皮质中IgA沉积减弱。结论大黄酸对IgAN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活性、调控小肠黏膜Peyer结内的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免疫球蛋白A肾病 肠黏膜 Peyer结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家琪 刘佳琪 +2 位作者 胡会龙 王长江 何诚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8期79-87,共9页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首份全球抗菌素耐药报告显示全世界面临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2021年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鼓励替代抗菌药物的研制和创新。大黄素甲醚...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首份全球抗菌素耐药报告显示全世界面临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2021年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鼓励替代抗菌药物的研制和创新。大黄素甲醚、大黄酸作为植物蒽醌类有效成分,具有抗微生物、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但对其抗菌、抗病毒、抗炎症相关的作用机制和产业化工艺缺少详细报道。本文对国内外已经发表的专利文献、期刊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机制及其生产工艺,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甲醚 大黄酸 抗病毒 抗菌 抗炎症 制备工艺 抗菌素替代
下载PDF
基于微分脉冲伏安法的中药大黄中大黄酸电化学测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倩 张文星 +2 位作者 樊琪琪 胡奇军 韦国兵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60-64,共5页
目的: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建立中药材大黄提取物中大黄酸含量测定的电化学方法。方法:分别考察了浸提法、煮沸法和超声法等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提取时间对大黄中大黄酸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微分脉冲法测定最佳提取方法所得提取液中大黄酸... 目的: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建立中药材大黄提取物中大黄酸含量测定的电化学方法。方法:分别考察了浸提法、煮沸法和超声法等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提取时间对大黄中大黄酸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微分脉冲法测定最佳提取方法所得提取液中大黄酸的含量。结果:大黄中大黄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95%乙醇浸提50~60 min;在最佳条件下进行测定,DPV电信号强度与大黄酸浓度在0.0270~0.047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2,大黄酸回收率在97%~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结论:所建立的电化学方法对大黄中大黄酸的含量测定具有选择性高和准确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大黄酸 电化学 测定
下载PDF
大黄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平衡的影响
17
作者 张文基 王志斌 +7 位作者 李军祥 毛堂友 谢春娥 韩海啸 袁亚利 卢心毓 王木源 王建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451-2457,共7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平衡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NASH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健康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酸低剂量组和大黄酸高剂量...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平衡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NASH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健康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酸低剂量组和大黄酸高剂量组。模型组、大黄酸低剂量组、大黄酸高剂量组自由食用高脂饲料10周,建立NASH模型,空白组予以普通饲料作为对照。造模成功后,大黄酸低剂量组和大黄酸高剂量组分别予相应浓度药物灌胃4周,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肝组织形态及病理学表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M1/M2型巨噬细胞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1),经4周药物治疗后,大黄酸低剂量组的体质量较模型组低(P<0.05),高剂量组体质量明显减轻(P<0.01);模型组肝脏大而软,呈黄色,肝组织空泡样变性、脂肪样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大黄酸各剂量组肝脏形态及病理改变均有所减轻。机制方面,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F4/80+CD16/32+巨噬细胞(M1型)及其细胞因子TNF-α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F4/80+CD206+巨噬细胞(M2型)及其细胞因子IL-10 mRNA水平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经过药物干预后,各剂量组M1型巨噬细胞及TNF-α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M2型巨噬细胞及IL-10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大黄酸可以明显改善NASH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其作用机制与恢复M1/M2型巨噬细胞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大黄酸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 机制研究 免疫学治疗
下载PDF
黄瘤孢菌分离鉴定及产大黄酸培养条件的研究
18
作者 梁珊珊 王瑞琦 +5 位作者 赖荣林 吴凡 李琪 张雪 徐伟 马永强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189,共9页
从新鲜牛肝菌组织分离过程中获得1株孢梗短、金黄色球形孢子的真菌,以真菌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经BLAST比对结合发育树结果鉴定为黄瘤孢菌(Hypomyces chrysospermus)。将该菌株平板菌落切割0.5 cm~2接种到综合马铃薯液... 从新鲜牛肝菌组织分离过程中获得1株孢梗短、金黄色球形孢子的真菌,以真菌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经BLAST比对结合发育树结果鉴定为黄瘤孢菌(Hypomyces chrysospermus)。将该菌株平板菌落切割0.5 cm~2接种到综合马铃薯液态培养基中,28℃摇床培养10 d,研究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装液量和培养温度4个因素对大黄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 6、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125 mL/250 mL、培养温度28℃、大黄酸产量0.536 mg/100mL。进一步对黄瘤孢菌丝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经HPLC-MS检测分析提取物中含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为微生物发酵产大黄酸提供可行性,为解决植物资源短缺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孢菌 大黄酸 生物量 条件优化 LC-MS检测
下载PDF
β-氨基丁酸-大黄酸耦合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韧皮部传导性
19
作者 胡慈银 王锦鹏 +1 位作者 肖永欣 李俊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816,共9页
氨基酸-农药耦合物能够改善母体农药的内吸传导性,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因没有到达靶标造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以天然产物大黄酸为先导化合物、以β-氨基丁酸为导向基团,设计、合成了4个目标化合物,并检测了其对6种植物病... 氨基酸-农药耦合物能够改善母体农药的内吸传导性,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因没有到达靶标造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以天然产物大黄酸为先导化合物、以β-氨基丁酸为导向基团,设计、合成了4个目标化合物,并检测了其对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对小麦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及在蓖麻幼苗中的韧皮部传导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b(浓度0.5 mmol/L)不仅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3.5%),而且具有诱导抗性(持效期近7 d)和韧皮部传导性(渗出液浓度为15.1μmol/L)。该研究为兼具内吸传导性和诱导抗性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氨基丁-大黄酸耦合物 抑菌活性 诱导抗性 韧皮部传导性
下载PDF
大黄酸抑制线粒体分裂和EMT减缓乳腺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小波 谢艳 +4 位作者 陈金霞 娄兴凤 苗春龙 范庆 郑衍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92-2698,共7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对照组(0μmol·L^(-1)大黄酸组)、低剂量大黄酸组(100μmol·L^(-1)大黄...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对照组(0μmol·L^(-1)大黄酸组)、低剂量大黄酸组(100μmol·L^(-1)大黄酸组)、高剂量大黄酸组(200μmol·L^(-1)大黄酸组),不同浓度大黄酸处理24 h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2,Mfn2)和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Drp1)、波形蛋白(Vimentin)、E钙粘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黄酸可减低Drp1、Vimentin蛋白表达(P<0.05),增高Mfn2、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细胞线粒体数目和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情况,从而减低乳腺癌细胞MDA-MB-231转移(P<0.05)。大黄酸高剂量效果较低剂量更佳(P<0.05)。结论大黄酸通过降低Drp1,Vimentin,增高Mfn2,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乳腺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乳腺癌转移 线粒体分裂 上皮细胞转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