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大黄酸丹皮酚偶联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
1
作者 刘成波 何冰 +2 位作者 谭鸿舟 吴虹 何黎琴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61-266,共6页
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抗骨关节炎药物,利用拼合原理,以不同碳数的烷烃链为连接臂,将均具有抗炎作用的大黄酸和丹皮酚偶联,得到相应的新型大黄酸丹皮酚偶联物(3a~3e),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巨... 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抗骨关节炎药物,利用拼合原理,以不同碳数的烷烃链为连接臂,将均具有抗炎作用的大黄酸和丹皮酚偶联,得到相应的新型大黄酸丹皮酚偶联物(3a~3e),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构建细胞炎症模型,RT-qPCR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能够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丹皮酚 偶联物 合成 抗炎作用
下载PDF
TPGS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载药胶束制剂的冻干保护剂筛选及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黄秋萍 欧阳惠枝 +3 位作者 黄彩霞 李崇仙 徐伟 王晓颖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2期53-56,64,共5页
目的优选载紫杉醇(PTX)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胶束(PTX/TPGS-CR胶束)制剂的冻干保护剂,并对该制剂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PTX/TPGS-CR胶束制剂的外观、复溶性、粒径、多分散系数、载... 目的优选载紫杉醇(PTX)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胶束(PTX/TPGS-CR胶束)制剂的冻干保护剂,并对该制剂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PTX/TPGS-CR胶束制剂的外观、复溶性、粒径、多分散系数、载药量及包封率作为指标,以不同浓度甘露醇、葡萄糖、乳糖、蔗糖作为冻干保护剂单用和复合使用,对制剂冻干效果进行评价,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并对添加了最佳冻干保护剂的PTX/TPGS-CR胶束冻干制剂复溶后3 d稳定性及冻干制剂室温放置6个月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0.4%蔗糖作为冻干保护剂的PTX/TPGS-CR胶束制剂具有良好的外观及复溶性、较小的粒径与多分散系数、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复溶后3 d内稳定性良好。在室温环境下储存6个月,制剂的外观、粒径及多分散系数、包封率及载药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选取0.4%蔗糖作为PTX/TPGS-CR胶束的冻干保护剂,复溶及常温下储存6个月均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聚合物胶束 TPGS 大黄酸 冻干保护剂 稳定性
下载PDF
大黄酸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王甜甜 王魏 +1 位作者 杨翠华 卢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459-463,469,共6页
目的:研究大黄酸(RH)对高糖处理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H9c2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浓度组(NG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高糖组(HG组,葡萄糖浓度为35 mmol/L)、高糖+大黄酸组(HG+RH 5组、HG+RH 10组、HG+RH 30组,大... 目的:研究大黄酸(RH)对高糖处理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H9c2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浓度组(NG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高糖组(HG组,葡萄糖浓度为35 mmol/L)、高糖+大黄酸组(HG+RH 5组、HG+RH 10组、HG+RH 30组,大黄酸浓度分别为5、10、30μmol/L)。细胞增殖/凋亡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蛋白表达。H9c2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浓度组(NG组)、高糖组(HG组)、高糖+大黄酸组(HG+RH10组,RH为10μmol/L)、高糖+大黄酸+EX527组(HG+RH+EX527组,EX527为10μmol/L)。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Sirt1、PGC-1α、TFAM、核呼吸因子1(NRF-1)、解偶联蛋白2(UCP2)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irt1、PGC-1α、TFAM蛋白表达。结果: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不同浓度的大黄酸干预组细胞活力有一定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G组比较,HG组Sirt1、PGC-1α、TFAM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HG组比较,浓度为10μmol/L的大黄酸干预组Sirt1、PGC-1α、TFAM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与NG组比较,HG组Sirt1、PGC-1α、TFAM、NRF-1、UCP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G组比较,HG+RH10组Sirt1、PGC-1α、TFAM、NRF-1、UCP2 mRNA表达水平升高,而EX527处理组各指标表达较HG+RH10组降低(P<0.05)。结论:大黄酸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1/PGC-1α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大黄酸 心肌细胞损伤 保护作用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PI3K/Akt/FoxO1通路探讨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乔进 赵彦 +4 位作者 陈霞 窦志华 孟国梁 吴锋 徐济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9-613,共5页
目的 通过PI3K/Akt/FoxO1信号传导通路探讨大黄酸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小剂量STZ(35 mg/kg)造模,将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大黄酸低、高(75、150 mg/kg)剂量组,二甲双胍组(300 mg/kg),模型... 目的 通过PI3K/Akt/FoxO1信号传导通路探讨大黄酸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小剂量STZ(35 mg/kg)造模,将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大黄酸低、高(75、150 mg/kg)剂量组,二甲双胍组(300 mg/kg),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体质量、肾脏指数、MDA水平、SOD和GSH-Px活性,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胶原表达,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脏PI3K、Akt与FoxO1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SOD和GSH-Px活性、FoxO1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糖、肾脏指数、肾组织MDA水平和PI3K、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肾脏有明显病变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酸各剂量组体质量、SOD和GSH-Px活性、FoxO1蛋白表达升高(P<0.05),血糖、肾脏指数、肾组织MDA水平和PI3K、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肾脏病理损伤得到改善。结论 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脏氧化应激及调节肾脏PI3K/Akt/FoxO1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PI3K/Akt/FoxO1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基于微分脉冲伏安法的中药大黄中大黄酸电化学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龙倩 张文星 +2 位作者 樊琪琪 胡奇军 韦国兵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60-64,共5页
目的: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建立中药材大黄提取物中大黄酸含量测定的电化学方法。方法:分别考察了浸提法、煮沸法和超声法等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提取时间对大黄中大黄酸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微分脉冲法测定最佳提取方法所得提取液中大黄酸... 目的: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建立中药材大黄提取物中大黄酸含量测定的电化学方法。方法:分别考察了浸提法、煮沸法和超声法等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提取时间对大黄中大黄酸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微分脉冲法测定最佳提取方法所得提取液中大黄酸的含量。结果:大黄中大黄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95%乙醇浸提50~60 min;在最佳条件下进行测定,DPV电信号强度与大黄酸浓度在0.0270~0.047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2,大黄酸回收率在97%~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结论:所建立的电化学方法对大黄中大黄酸的含量测定具有选择性高和准确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大黄酸 电化学 测定
下载PDF
大黄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平衡的影响
6
作者 张文基 王志斌 +7 位作者 李军祥 毛堂友 谢春娥 韩海啸 袁亚利 卢心毓 王木源 王建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451-2457,共7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平衡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NASH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健康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酸低剂量组和大黄酸高剂量...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平衡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NASH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健康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酸低剂量组和大黄酸高剂量组。模型组、大黄酸低剂量组、大黄酸高剂量组自由食用高脂饲料10周,建立NASH模型,空白组予以普通饲料作为对照。造模成功后,大黄酸低剂量组和大黄酸高剂量组分别予相应浓度药物灌胃4周,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肝组织形态及病理学表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M1/M2型巨噬细胞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1),经4周药物治疗后,大黄酸低剂量组的体质量较模型组低(P<0.05),高剂量组体质量明显减轻(P<0.01);模型组肝脏大而软,呈黄色,肝组织空泡样变性、脂肪样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大黄酸各剂量组肝脏形态及病理改变均有所减轻。机制方面,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F4/80+CD16/32+巨噬细胞(M1型)及其细胞因子TNF-α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F4/80+CD206+巨噬细胞(M2型)及其细胞因子IL-10 mRNA水平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经过药物干预后,各剂量组M1型巨噬细胞及TNF-α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M2型巨噬细胞及IL-10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大黄酸可以明显改善NASH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其作用机制与恢复M1/M2型巨噬细胞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大黄酸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 机制研究 免疫学治疗
下载PDF
黄瘤孢菌分离鉴定及产大黄酸培养条件的研究
7
作者 梁珊珊 王瑞琦 +5 位作者 赖荣林 吴凡 李琪 张雪 徐伟 马永强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189,共9页
从新鲜牛肝菌组织分离过程中获得1株孢梗短、金黄色球形孢子的真菌,以真菌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经BLAST比对结合发育树结果鉴定为黄瘤孢菌(Hypomyces chrysospermus)。将该菌株平板菌落切割0.5 cm~2接种到综合马铃薯液... 从新鲜牛肝菌组织分离过程中获得1株孢梗短、金黄色球形孢子的真菌,以真菌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经BLAST比对结合发育树结果鉴定为黄瘤孢菌(Hypomyces chrysospermus)。将该菌株平板菌落切割0.5 cm~2接种到综合马铃薯液态培养基中,28℃摇床培养10 d,研究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装液量和培养温度4个因素对大黄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 6、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125 mL/250 mL、培养温度28℃、大黄酸产量0.536 mg/100mL。进一步对黄瘤孢菌丝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经HPLC-MS检测分析提取物中含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为微生物发酵产大黄酸提供可行性,为解决植物资源短缺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孢菌 大黄酸 生物量 条件优化 LC-MS检测
下载PDF
β-氨基丁酸-大黄酸耦合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韧皮部传导性
8
作者 胡慈银 王锦鹏 +1 位作者 肖永欣 李俊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816,共9页
氨基酸-农药耦合物能够改善母体农药的内吸传导性,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因没有到达靶标造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以天然产物大黄酸为先导化合物、以β-氨基丁酸为导向基团,设计、合成了4个目标化合物,并检测了其对6种植物病... 氨基酸-农药耦合物能够改善母体农药的内吸传导性,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因没有到达靶标造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以天然产物大黄酸为先导化合物、以β-氨基丁酸为导向基团,设计、合成了4个目标化合物,并检测了其对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对小麦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及在蓖麻幼苗中的韧皮部传导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b(浓度0.5 mmol/L)不仅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3.5%),而且具有诱导抗性(持效期近7 d)和韧皮部传导性(渗出液浓度为15.1μmol/L)。该研究为兼具内吸传导性和诱导抗性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氨基丁-大黄酸耦合物 抑菌活性 诱导抗性 韧皮部传导性
下载PDF
大黄酸对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陈杉杉 彭胜男 洪婷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9-824,848,共7页
目的基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研究大黄酸改善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100 mg/kg),每组10只。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采用牛血清白... 目的基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研究大黄酸改善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100 mg/kg),每组10只。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联合法复制IgAN模型。造模第7周开始,大黄酸治疗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尿红细胞数、24 h尿蛋白(24 h-UTP)以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小肠黏液中分泌型IgA(sIgA)的水平;观察大鼠肾皮质和小肠黏膜Peyer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及肾皮质中IgA沉积情况;检测大鼠小肠黏膜Peyer结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检测Peyer结中STAT3和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Peyer结中磷酸化STAT3(p-STAT3)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AN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数、24 h-UTP以及血清中IgA、小肠黏液中sIg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肾皮质中肾小体增大,肾小囊扩张,球内系膜增生、纤维化明显;小肠黏膜Peyer结体积和生发中心增大;肾皮质中IgA沉积明显;小肠黏膜Peyer结中IL-17、IL-6、TGF-β、STAT3 mRNA、RORγt mRNA以及p-STAT3、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IgAN模型组比较,大黄酸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肾皮质病理损伤有所改善,小肠黏膜Peyer结体积和生发中心减小,肾皮质中IgA沉积减弱。结论大黄酸对IgAN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活性、调控小肠黏膜Peyer结内的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免疫球蛋白A肾病 肠黏膜 Peyer结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究大黄酸对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赵宁生 胡勇 郑玲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244-1248,1254,I0004,共7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损伤人肺泡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NF-κB信号通路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模型组(以10μg/ml LPS刺激A549细胞24 h构建体外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LPS+2、4、8μmo...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损伤人肺泡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NF-κB信号通路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模型组(以10μg/ml LPS刺激A549细胞24 h构建体外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LPS+2、4、8μmol/L大黄酸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2、4、8μmol/L大黄酸),采用ELISA法及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测定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和活力以筛选出大黄酸最适浓度(2μmol/L)。而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模型组(10μg/ml LPS刺激A549细胞24 h)、大黄酸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2μmol/L大黄酸进行干预)、BAY 11-7082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5μmol/L BAY 11-7082进行干预)、抑制剂组(大黄酸组的基础上加5μmol/L BAY 11-7082进行干预)和激活剂组[大黄酸组的基础上加1μmol/L佛波酯(PMA)进行干预]。24 h后,分别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Transwell小室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率、迁移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NF-κB p65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PS+不同浓度大黄酸组炎症因子IL-6、IL-1β水平均降低(均P<0.05),细胞活力均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增殖率、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细胞迁移数、Caspase-1、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酸组和BAY 11-7082组显著扭转了上述指标的变化(均P<0.05)。与大黄酸组相比,BAY 11-7082加强了、PMA则削弱了2μmol/L大黄酸的作用(均P<0.05)。结论大黄酸对LPS诱导的炎症损伤A549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大黄酸 核因子-ΚB 增殖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家琪 刘佳琪 +2 位作者 胡会龙 王长江 何诚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8期79-87,共9页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首份全球抗菌素耐药报告显示全世界面临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2021年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鼓励替代抗菌药物的研制和创新。大黄素甲醚...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首份全球抗菌素耐药报告显示全世界面临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2021年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鼓励替代抗菌药物的研制和创新。大黄素甲醚、大黄酸作为植物蒽醌类有效成分,具有抗微生物、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但对其抗菌、抗病毒、抗炎症相关的作用机制和产业化工艺缺少详细报道。本文对国内外已经发表的专利文献、期刊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机制及其生产工艺,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甲醚 大黄酸 抗病毒 抗菌 抗炎症 制备工艺 抗菌素替代
下载PDF
大黄酸对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2
作者 古卓强 梁文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4期32-34,3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革兰阴性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大黄酸对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氏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副溶血弧菌等革兰阴性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革兰阴性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大黄酸对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氏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副溶血弧菌等革兰阴性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同时以大肠埃希菌为对象,采用酶标仪检测核酸、蛋白质等细胞膜内含物的渗透量。结果大黄酸对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氏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副溶血弧菌等标准菌株的MIC为0.31~5.00 mg/ml,MBC为0.63~10.00 mg/ml;同时在大黄酸作用后,大肠埃希菌细胞膜内的核酸、蛋白质外泄量明显增加。结论大黄酸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作用机制与破坏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革兰阴性菌 体外抑菌作用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果胶和透明质酸层层修饰的β-乳球蛋白包载大黄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表征
13
作者 聂文彪 高飞 林大胜 《中药与临床》 2023年第4期28-33,共6页
目的:制备可口服靶向递送的多糖-蛋白质复合大黄酸纳米粒(P-HA/PEI-RHNPs),改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方法:以β-乳球蛋白(BLG)为纳米载体,负载大黄酸(RH),然后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透明质酸(HA)和果胶(P)逐步包覆于BLG表面,制备P-HA/PE... 目的:制备可口服靶向递送的多糖-蛋白质复合大黄酸纳米粒(P-HA/PEI-RHNPs),改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方法:以β-乳球蛋白(BLG)为纳米载体,负载大黄酸(RH),然后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透明质酸(HA)和果胶(P)逐步包覆于BLG表面,制备P-HA/PEI-RHNPs,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结果: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镜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P-HA/PEI-RHNPs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载药性能;X射线衍射图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RH有效包裹在载体内部,P-HA/PEI-RHNPs被成功制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视化图像表明,HA/PEI-RHNPs具备一定的巨噬细胞靶向性。结论:P-HA/PEI-RHNPs是一种优良的纳米载药粒子,可有效改善RH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为RH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透明质 Β-乳球蛋白 大黄酸
下载PDF
口服大黄酸超分子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巨噬细胞靶向性能研究
14
作者 聂文彪 林大胜 高飞 《中药与临床》 2023年第5期17-22,共6页
目的:制备可口服递送的大黄酸超分子纳米粒(CP-FA-RH NPs),并对其巨噬细胞靶向性能进行探究。方法:基于主客体结合和静电相互作用力,制备CP-FA-RH NPs。以平均粒径、Zeta电位、外观形态和X射线衍射光谱等指标评价其成功制备,并通过高效... 目的:制备可口服递送的大黄酸超分子纳米粒(CP-FA-RH NPs),并对其巨噬细胞靶向性能进行探究。方法:基于主客体结合和静电相互作用力,制备CP-FA-RH NPs。以平均粒径、Zeta电位、外观形态和X射线衍射光谱等指标评价其成功制备,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P-FA-RH NPs中RH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此外,通过显微成像对FA-RH NPs的靶向性能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本研究制得的CP-FA-RH NPs的平均粒径为220.53±2.13 nm,Zeta电位为20.6±1.8 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5.8%和5.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子呈现大小均一的圆球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视化图像表明,FA-RH NPs对巨噬细胞靶向性能良好。结论:CP-FA-RH NPs被成功制备,且对巨噬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可有效改善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精准靶向巨噬细胞的新型纳米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超分子纳米粒 巨噬细胞靶向
下载PDF
大黄酸对过氧化氢致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15
作者 贾燕 黄进一 +1 位作者 宗晴晴 刘晶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是否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保护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应用H_(2)O_(2)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不用H_(2)O_(2)处理)、H_(2)O_(2)组(以H_(2)O_(2)诱导心肌细胞H9c2损伤)、大黄酸组(H... 目的探讨大黄酸是否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保护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应用H_(2)O_(2)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不用H_(2)O_(2)处理)、H_(2)O_(2)组(以H_(2)O_(2)诱导心肌细胞H9c2损伤)、大黄酸组(H_(2)O_(2)刺激心肌细胞H9c2造模,1μg/mL大黄酸干预)。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电镜检测线粒体超微结构,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蛋白p-Drp1、Drp1、OPA1、Bax、Bcl-2及Caspase 3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_(2)O_(2)组能明显抑制细胞活力(P<0.05),大黄酸组中3个浓度均能显著增加细胞活力,大黄酸浓度为1μg/mL细胞活力最显著(P<0.01)。对照组线粒体轮廓完整,棱嵴清晰;H_(2)O_(2)组线粒体肿胀,轮廓模糊,棱嵴消失,可见空泡化改变;大黄酸组线粒体与H_(2)O_(2)组相比,形态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细胞浆中绿色荧光增强、线粒体内红色荧光减弱;与H_(2)O_(2)组相比,大黄酸组线粒体内红色荧光增强、细胞浆中绿色荧光减弱。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OPA1和Bcl-2表达降低,而p-Drp1、Bax和Caspase 3显著增加(P<0.05);大黄酸组OPA1、Bcl-2明显增加,而p-Drp1、Bax和Caspase 3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黄酸能够减轻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其可能是通过保护线粒体形态和功能,调节线粒体动力学蛋白,抑制凋亡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H_(2)O_(2) 线粒体 大黄酸 Drp1 OPA1
下载PDF
大黄酸抑制线粒体分裂和EMT减缓乳腺癌细胞迁移
16
作者 李小波 谢艳 +4 位作者 陈金霞 娄兴凤 苗春龙 范庆 郑衍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92-2698,共7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对照组(0μmol·L^(-1)大黄酸组)、低剂量大黄酸组(100μmol·L^(-1)大黄...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对照组(0μmol·L^(-1)大黄酸组)、低剂量大黄酸组(100μmol·L^(-1)大黄酸组)、高剂量大黄酸组(200μmol·L^(-1)大黄酸组),不同浓度大黄酸处理24 h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2,Mfn2)和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Drp1)、波形蛋白(Vimentin)、E钙粘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黄酸可减低Drp1、Vimentin蛋白表达(P<0.05),增高Mfn2、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细胞线粒体数目和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情况,从而减低乳腺癌细胞MDA-MB-231转移(P<0.05)。大黄酸高剂量效果较低剂量更佳(P<0.05)。结论大黄酸通过降低Drp1,Vimentin,增高Mfn2,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乳腺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乳腺癌转移 线粒体分裂 上皮细胞转分化
下载PDF
大黄酸通过调控Sirt1/PGC⁃1α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17
作者 王甜甜 王魏 +1 位作者 杨翠华 卢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9期1448-1455,共8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饮食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大黄酸组。大黄酸干预12周后,观察小鼠空腹血糖、体重、心脏/体重比值变化;HE、...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饮食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大黄酸组。大黄酸干预12周后,观察小鼠空腹血糖、体重、心脏/体重比值变化;HE、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中Sirt1、PGC‑1α、TFAM、ANP、BNP和β‑MHC mRNA表达;Western blot、IHC检测Sirt1、PGC‑1α、TFAM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糖尿病组小鼠血糖、心脏/体重比值、心肌ANP、BNP和β‑MHC mRNA明显增加(P<0.05);心肌及线粒体结构明显破坏;心肌Sirt1、PGC‑1α、TFAM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大黄酸干预后小鼠血糖、心脏/体重比值、ANP、BNP和β‑MHC mRNA表达降低(P<0.05);心肌及线粒体损伤减轻;Sirt1、PGC‑1α、TFAM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黄酸对糖尿病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糖尿病心肌病 SIRT1 PGC‑1α
下载PDF
大黄酸治疗腹泻的潜在机制研究
18
作者 魏利莎 沈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3期146-148,156,共4页
[目的]评估大黄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和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增殖的影响。[方法]用0.3~19.2μg/mL大黄酸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肉汤培养法菌液在600 nm处的OD值,观察并拍照平板培养法细菌的生长情况;用1~5μmol/L大黄... [目的]评估大黄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和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增殖的影响。[方法]用0.3~19.2μg/mL大黄酸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肉汤培养法菌液在600 nm处的OD值,观察并拍照平板培养法细菌的生长情况;用1~5μmol/L大黄酸处理加或未加脂多糖刺激的IPEC-J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大黄酸在低剂量(0.3μ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大黄酸在高剂量(10μmol/L)时对IPEC-J2细胞的增殖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大黄酸不能缓解脂多糖诱导的IPEC-J2细胞的增殖抑制。[结论]低剂量的大黄酸可通过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来缓解由致病菌引起的肠道炎症,但不能直接作用于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脂多糖 色葡萄球菌 IPEC-J2细胞
下载PDF
大黄酸通过Sirt1/AMPK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功能及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
19
作者 王希文 贺琼 +1 位作者 杜凡 胡维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00-1006,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大黄酸灌胃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肝功能及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高剂量大黄酸组和高剂量大黄酸+...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大黄酸灌胃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肝功能及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高剂量大黄酸组和高剂量大黄酸+Sirt1抑制剂(高剂量大黄酸+EX527)组。动物实验: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连续饲喂高脂饲料(8周)构建NAFLD小鼠模型。8周干预完成后各组小鼠于处死前称重并记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脏组织乙酰辅酶羧化酶(ACC)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HE)及油红O染色检验肝组织硬化程度及细胞脂肪病变水平。细胞实验:采用200μmol/L棕榈酸(PA)处理AML-12细胞24 h构建NAFLD细胞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G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AML-12细胞脂质积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和AML-12细胞中Sirt1、AMPKα、磷酸化AMPKα(p-AMPKα)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和肝脏湿重升高,肝脏组织明显损伤,AML-12细胞中TG含量及小鼠血清TG、TC、MDA、ALT、AST、NEFA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组织ACC含量降低(P<0.05),肝脏组织和AML-12细胞中Sirt1、p-AMPKα/AMPKα表达降低,脂肪病变严重,脂质积累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大黄酸组小鼠体重和肝脏湿重降低,肝脏组织损伤减轻,AML-12细胞中TG含量及小鼠血清TG、TC、MDA、ALT、AST、NEFA水平显著降低,肝脏组织ACC含量升高(P<0.05),肝脏组织和AML-12细胞中Sirt1、p-AMPKα/AMPKα表达升高,脂肪病变减轻,脂质积累降低(P<0.05)。与高剂量大黄酸组相比,高剂量大黄酸+EX527组各项指标均有所逆转(P<0.05)。结论:大黄酸可有效通过调节小鼠肝细胞脂代谢改善NAFLD小鼠肝功能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AM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大黄酸 肝功能 脂代谢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amp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0
作者 余佳 吴晓晴 +1 位作者 孙海峰 吉民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大黄酸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成分之一,临床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并且具有协同抗肿瘤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大黄酸在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其母核取代的衍生物、氧杂蒽醌的类似物和酯衍生物的生物... 大黄酸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成分之一,临床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并且具有协同抗肿瘤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大黄酸在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其母核取代的衍生物、氧杂蒽醌的类似物和酯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双乙酰大黄酸 骨关节炎 糖尿病肾病 结构修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