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5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颗粒饲料中添加扇贝肽对大黄鱼稚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力的影响
1
作者 艾庆辉 王云涛 +2 位作者 张健敏 刘家辉 麦康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156,共12页
为了评估在人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扇贝肽(Scallop peptide)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稚鱼的生长性能、摄食相关基因表达、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力和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8.16±0.84)mg的大黄鱼稚鱼为研究对象... 为了评估在人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扇贝肽(Scallop peptide)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稚鱼的生长性能、摄食相关基因表达、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力和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8.16±0.84)mg的大黄鱼稚鱼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和0.2%的扇贝肽,共配制4种等氮(粗蛋白54.15%)等脂(粗脂肪16.52%)的人工微颗粒饲料,进行为期30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表明,饲喂0.1%扇贝肽饲料稚鱼的FBL(终末体长)、FBW(终末体质量)和SGR(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摄食相关基因表达方面,与对照组的相比,人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1%扇贝肽可显著提高大黄鱼稚鱼的npy(神经肽Y)和ghrelin(饥饿素)的mRNA表达量,相应地,当稚鱼被饲喂含有0.1%扇贝肽的饲料时,稚鱼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leptin(瘦素)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在消化酶活性方面,饲喂0.1%扇贝肽饲料稚鱼的胰腺段和肠段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饲喂0.05%扇贝肽饲料的稚鱼胰腺段的胰蛋白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肠道发育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在人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1%扇贝肽可以显著提高稚鱼肠道刷状缘的LAP(亮氨酸氨基肽酶)和AKP(碱性磷酸酶活性)活性(P<0.05)。在抗氧化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人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1%扇贝肽可显著提高稚鱼内脏团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且降低稚鱼内脏团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饲喂0.1%扇贝肽饲料稚鱼的内脏团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炎症基因表达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1%和0.2%扇贝肽饲料可显著降低稚鱼的il-1β(白介素-1β)、il-6(白介素-6)和il-8(白介素-8)的mRNA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在人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1%扇贝肽可以增强促食因子的mRNA表达量、抑制厌食因子的mRNA表达量、增强消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力及缓解炎症反应,最终提高大黄鱼稚鱼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稚鱼 扇贝肽 摄食相关基因 消化酶活性 抗氧化力
下载PDF
大黄鱼UBXN1基因鉴定及其过表达后的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张东玲 唐欣 王志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6-345,共10页
为探究一种包含泛素调节性X结构域的蛋白(ubiquitin regulatory X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UBXN1)在大黄鱼抗盾纤毛虫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可能涉及的免疫信号通路。本实验克隆鉴定了大黄鱼UBXN1基因,并利用在线软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生... 为探究一种包含泛素调节性X结构域的蛋白(ubiquitin regulatory X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UBXN1)在大黄鱼抗盾纤毛虫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可能涉及的免疫信号通路。本实验克隆鉴定了大黄鱼UBXN1基因,并利用在线软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UBXN1在健康大黄鱼各组织中的表达,及盾纤毛虫感染后的诱导表达变化;并进行了UBXN1的亚细胞定位;转录组测序分析了UBXN1过表达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UBXN1基因cDNA全长为915 bp,编码304个氨基酸。蛋白多重序列比对和结构预测表明UBXN1是一个进化保守的蛋白,包含UBA和UBX结构域。qRT-PCR分析表明UBXN1在所检测的11种组织中均有表达,脑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心脏和肾脏,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盾纤毛虫感染大黄鱼后,UBXN1在脾脏、脑、肝脏和肾脏中表达量早期显著升高,后期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UBXN1在大黄鱼肾脏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在293T细胞过表达UBXN1,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到12个上调基因,4个下调基因,其中RPL41/RPL39/XIST/RNA45SN4表达量显著增加,而ATP8/ND4L表达量显著减少。研究表明UBXN1在大黄鱼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UBXN1的免疫信号通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包含泛素调节性X结构域的蛋白(UBXN1) 盾纤毛虫 转录组 免疫
原文传递
养殖大黄鱼品质的饲料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文兵 于晓俊 +6 位作者 马睿 易新文 魏泽宏 牟华 吴阳 苑静 麦康森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3,共13页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其产量位居海水养殖鱼类之首。养殖大黄鱼的品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也是决定大黄鱼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多种因素决定了养殖鱼类的品质,包括遗传背景、养殖模式、环境和饲料营养等。饲...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其产量位居海水养殖鱼类之首。养殖大黄鱼的品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也是决定大黄鱼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多种因素决定了养殖鱼类的品质,包括遗传背景、养殖模式、环境和饲料营养等。饲料作为养殖动物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载体,其营养调控是促进大黄鱼生长、发育和提高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日益受到研究者和养殖户的关注与重视。文章对养殖大黄鱼品质的饲料营养调控技术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综述了养殖大黄鱼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展望大黄鱼配合饲料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大黄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品质 评价指标体系 饲料 营养调控
下载PDF
我国大黄鱼养殖产业现状与发展途径探究
4
作者 宋炜 李莉珍 +3 位作者 谢伟铭 王启要 徐豪 黄伟卿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1期17-21,共5页
大黄鱼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经济鱼类,其产业较早地经历了从资源濒临枯竭无法形成渔汛到科技攻关形成人工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本文综述了大黄鱼养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讨论了新时期大黄鱼养殖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 大黄鱼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经济鱼类,其产业较早地经历了从资源濒临枯竭无法形成渔汛到科技攻关形成人工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本文综述了大黄鱼养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讨论了新时期大黄鱼养殖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大黄鱼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 可持续发展对策 大黄鱼 科技攻关 渔汛 途径探究 现状和存在问题 机遇与挑战
下载PDF
改进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范式:从大口黑鲈和大黄鱼配合饲料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谈起
5
作者 王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95,共19页
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借鉴对人类和畜、禽营养研究的经验建立了研究范式。在过去70年中,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遵循已有的范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水产配合饲料技术的进步,为水产饲料产业从无到有、从... 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借鉴对人类和畜、禽营养研究的经验建立了研究范式。在过去70年中,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遵循已有的范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水产配合饲料技术的进步,为水产饲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全球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产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对水产饲料也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养殖生产实践表明,根据一些肉食性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结果设计配方生产的饲料不能取得预期的应用效果,这意味着遵循已有研究范式所得到的结果难以完全满足现代鱼类养殖生产的需要。本文总结了两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肉食性鱼类(大口黑鲈和大黄鱼)配合饲料在养殖生产中应用的曲折历程,指出早期研究明显低估了饲料蛋白水平是导致配合饲料长期无法在养殖生产中成功应用的主要原因。早期研究报道大口黑鲈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00~440 g/kg,大黄鱼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50~470 g/kg,但投喂配合饲料的鱼的生长明显比投喂冰鲜鱼的鱼慢。重新评估发现大口黑鲈和大黄鱼饲料蛋白需求分别为480~510 g/kg和490~520 g/kg,投喂含适量蛋白的配合饲料时鱼生长与投喂冰鲜鱼时接近。对大口黑鲈和大黄鱼饲料蛋白需求的明显低估反映出已有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范式中存在不足,其表现为:①强调食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但忽视了鱼类遗传背景和食物外的其他环境条件对鱼类生长和摄食的作用;②强调鱼类个体生长可反映其营养需求和饲料质量,但忽视了鱼类个体生长并不能完全反映养殖产量和效益;③强调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在评价水产养殖效益方面的重要性,但忽视了投饵养殖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限制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④基础饲料配方对评价营养需求或饲料质量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基础饲料组成不合理导致一些研究结果缺乏实际意义。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建议对已有范式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做如下改进:①重视鱼类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其它环境条件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明确鱼类生长潜力决定营养需求,而食物营养是实现生长潜力的条件;②重视食物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不同饲料原料在配方的营养平衡中发挥不同的作用;③进行饲养实验时重视实验鱼种质和种群结构,重视对照组和处理组个体生长的差异幅度在判断处理效应方面的指示意义,重视饲料配方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等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的影响。改进后的研究范式更符合现代水产养殖生产实际,遵循其开展研究获得的结果能够更好地指导饲料配方设计,所生产的配合饲料也能更好地应用于水产养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大黄鱼 配合饲料 范式 饲料蛋白需求 饲料鱼粉替代 生长
原文传递
一株大黄鱼虹彩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笑茹 郑义华 +5 位作者 赵路品 高娃 祁婧婷 吕利群 胡鲲 姜有声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2021年7月,浙江省象山某养殖场养殖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出现类似大黄鱼虹彩病毒引起的疾病。采用鲤上皮瘤细胞培养和病毒主要衣壳蛋白测序分析的方法,从患病的大黄鱼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到鲤上皮瘤细胞(EPC)后出现... 2021年7月,浙江省象山某养殖场养殖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出现类似大黄鱼虹彩病毒引起的疾病。采用鲤上皮瘤细胞培养和病毒主要衣壳蛋白测序分析的方法,从患病的大黄鱼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到鲤上皮瘤细胞(EPC)后出现空斑、脱落的细胞病变症状。根据虹彩病毒MCP和ATPas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病毒组织样本进行PCR扩增,得到分别为1 367 bp和74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MCP基因扩增片段测序,经BLAST对比及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确定该分离的病毒属虹彩病毒科细胞肿大病毒属。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用透射电镜观察该病毒粒子呈正六边形,直径为120~150 nm。用纯化病毒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抗大黄鱼虹彩病毒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7 000;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初步确定3个免疫蛋白。本研究为大黄鱼虹彩病毒纯化提供一种新方法,并初步分离出免疫蛋白,为该病毒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蛋白研究以及疫苗制备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虹彩病毒 细胞肿大病毒 分离鉴定 病毒纯化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pH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及乳化性的影响
7
作者 任中阳 崔雅清 +6 位作者 陈玉峰 石林凡 郝更新 杨燊 邱绪建 刘淑集 翁武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1,共10页
为深入探究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MP)的乳化性,以满足大黄鱼蛋白质高值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实验探究了不同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及其乳化性的影响。采用pH分别为2、4、6、8、10、12的低盐磷酸缓冲液处理大黄鱼MP,通过SDS-PAGE分析大黄鱼MP... 为深入探究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MP)的乳化性,以满足大黄鱼蛋白质高值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实验探究了不同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及其乳化性的影响。采用pH分别为2、4、6、8、10、12的低盐磷酸缓冲液处理大黄鱼MP,通过SDS-PAGE分析大黄鱼MP降解情况,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其疏水性变化。将不同pH下大黄鱼MP溶液与大豆油以体积比为1∶1的比例经高速均质制备乳液,并对其乳滴电位、粒径以及乳液的乳析指数进行测定,综合分析在不同pH下乳液的稳定性。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pH 4时,大黄鱼MP条带颜色较浅,在pH 6~12时,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基本消失,肌动蛋白条带颜色逐渐加深,且在浓缩胶顶部出现了高分子聚集物。对接触角和荧光光谱的综合分析表明,大黄鱼MP疏水性随pH增加而增加。对不同pH下MP乳液特性分析显示,在pH 8时,乳滴带负电且Zeta电位绝对值大[(49.63±1.52)mV]、粒径较小、乳液稳定性较好,而pH 12条件下容易出现破乳,不利于乳液的稳定。在pH 8时,大黄鱼MP结构更有利于提升乳液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大黄鱼MP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和乳化性的影响探究,有望为大黄鱼MP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肌原纤维蛋白 PH 疏水性 乳化性
原文传递
海藻酶解物对大黄鱼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张露 熊宇明 +8 位作者 董黎黎 梁萍 秦志清 王磊 江和基 黄志坚 殷光文 林建斌 王登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9-1833,共15页
为明确海藻酶解物饲喂大黄鱼的应用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2022年11—12月在福建宁德海域使用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和0.5%海带酶解物的自配饲料饲养网箱养殖的大黄鱼8周,测定大黄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增重,并采用NovaSeq PE250方案对肠... 为明确海藻酶解物饲喂大黄鱼的应用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2022年11—12月在福建宁德海域使用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和0.5%海带酶解物的自配饲料饲养网箱养殖的大黄鱼8周,测定大黄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增重,并采用NovaSeq PE250方案对肠道内容物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特定菌群的相对丰度。结果显示:0.5%的复合海藻酶解物或0.5%的海带酶解物均可显著提高大黄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增重(P<0.05);肠道菌群分析显示0.5%复合海藻酶解物组大黄鱼肠道中扩增子序列变体(ASVs)达1353种,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主,而0.5%海带酶解物组大黄鱼肠道中ASVs仅242种,各样本中以厚壁菌门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为主,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低,均与对照组(749个ASVs,各样本中菌门相对丰度无规律)有较大差异;基于KEGG的肠道菌群功能分析显示在淀粉和蔗糖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氰基氨基酸代谢、亨廷顿病和其他糖降解上3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0.5%复合海藻酶解物增加了大黄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并提高了拟杆菌属及丁酸合成相关细菌的相对丰度,而0.5%海带酶解物则降低了大黄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但可抑制肠道中假单胞菌属细菌的生长,且体外培养试验证实褐藻寡糖可极显著抑制变形假单胞菌生长(P<0.01)。综上可知,本试验制备的2种海藻酶解物可调节大黄鱼形成不同的肠道菌群结构,并均可促进大黄鱼的健康和生长,该结果可为大黄鱼海藻类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通过调整大黄鱼肠道菌群改善大黄鱼健康和生长的饲料添加剂研发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海藻酶解物 健康 生长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野生大黄鱼部分生长相关性状间的通径分析
9
作者 张雨情 郭华阳 +5 位作者 张楠 刘宝锁 朱克诚 冼霖 朱腾飞 张殿昌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9,共8页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不同地理种群的多样性体现在形态性状上,依据不同地理种群选育出的大黄鱼的形态特征也略有不同。为给养殖大黄鱼的品种选育和人工增殖放流过程中的苗种选择提供表型性状参考依据,分别从广东湛江、福建厦门...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不同地理种群的多样性体现在形态性状上,依据不同地理种群选育出的大黄鱼的形态特征也略有不同。为给养殖大黄鱼的品种选育和人工增殖放流过程中的苗种选择提供表型性状参考依据,分别从广东湛江、福建厦门和浙江舟山3个地点采集野生大黄鱼,测定其全长、体长、体高和尾柄高,并对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系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理种群的大黄鱼体质量间的变异系数介于17.44%~19.79%;不同种群间各表型性状的相关系数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湛江、厦门和舟山种群起主要作用的表型性状分别有2个(体长、体高)、3个(全长、体长和体高)和2个(全长、体长);3个种群对体质量有重要影响的个体表型特征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2、0.915和0.964。经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去除与体质量相关性不显著的表型性状,得到的回归方程中的形态指标和通径分析结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地理种群 相关性状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方程
下载PDF
2种抗生素对大黄鱼肠道组织及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成好学 王庚申 +8 位作者 许叶祥 王莹 刘慧玲 徐伟 施慧 谢建军 汪玮 张东旭 许文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1-540,共10页
为探究盐酸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对大黄鱼肠道结构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水温16.80~22.50℃下,将体质量(41.57±1.63)g的大黄鱼饲养在直径1 m、水深1.25 m的圆形塑料水槽中,投喂剂量0、0.2、1.0、2.0 g/kg的药饵5~7... 为探究盐酸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对大黄鱼肠道结构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水温16.80~22.50℃下,将体质量(41.57±1.63)g的大黄鱼饲养在直径1 m、水深1.25 m的圆形塑料水槽中,投喂剂量0、0.2、1.0、2.0 g/kg的药饵5~7 d,停药后1、5、15 d,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变化,测定紧密连接蛋白基因Claudin-7、ZO-1和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显示:大黄鱼摄食2种药物后,肠道均出现肠绒毛萎缩,组织空泡化等病变,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肠道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加深,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持续降低;肠黏膜损伤在停药15 d后仍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药物剂量越高恢复程度越低;与对照组相比,2种药物高剂量组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在停药15 d后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以剂量时间依赖方式损伤大黄鱼肠道组织,降低肠道通透性,药物剂量越高,恢复周期越长,在15 d后仍未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西环素 恩诺沙星 大黄鱼 肠道 组织病理 紧密连接蛋白基因
下载PDF
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技术鉴别4种大黄鱼产地
11
作者 杨梦琼 杨盈悦 +2 位作者 梅光明 张小军 黄丽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21-129,共9页
目的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技术准确快速区分4种产地来源的大黄鱼(福建养殖大黄鱼、温州养殖大黄鱼、舟山养殖大黄鱼和舟山野生大黄鱼)。方法本研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4种大黄鱼样本在4000~650 cm^(-1)的红外吸收指纹图谱进行测定,... 目的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技术准确快速区分4种产地来源的大黄鱼(福建养殖大黄鱼、温州养殖大黄鱼、舟山养殖大黄鱼和舟山野生大黄鱼)。方法本研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4种大黄鱼样本在4000~650 cm^(-1)的红外吸收指纹图谱进行测定,基于特征波段下的光谱吸收差异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对大黄鱼样品进行产地区分。结果采用测定波段4000~650 cm^(-1)的全光谱采集信息经过Savitzky-Golay算法平滑预处理后建立的SVM模型效果最优,对4种大黄鱼样本的测试集准确率为83.3%。进一步对福建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的产地区分方法优化后,选取特征波段3690~2800 cm^(-1)+1800~650 cm^(-1)的光谱信息经过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1stDer)、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2ndDer)和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transformation,SNV)3种方式预处理后建立LDA判别模型,光谱训练集与预测集的准确率均达到100%;3690~2800 cm^(-1)+1800~650 cm^(-1)的光谱信息经SNV、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预处理后的PCA效果最佳,2种大黄鱼样本间彼此间距远、无重叠,且前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均在90%以上;经SNV预处理后的CA分析中,除21号野生大黄鱼外,其余产地相同的大黄鱼样本均各自聚为一类。结论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处理的方法能够对大黄鱼产地进行较准确地快速区分,从而为大黄鱼溯源鉴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大黄鱼 产地鉴别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GAM模型的东海中南部大黄鱼资源密度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2
作者 谢世君 刘世刚 +5 位作者 宋普庆 王芮 李渊 王艺红 黄凌风 林龙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9,共10页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资源密度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18年秋季和2019年春季东海中南部两个航次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大黄鱼资源密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资源密度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18年秋季和2019年春季东海中南部两个航次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大黄鱼资源密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黄鱼尾数密度和生物量密度秋季为106.2 ind/km^(2)和6.57 kg/km^(2),春季为7.9 ind/km^(2)和0.45 kg/km^(2)。春季大黄鱼分布重心位于鱼山渔场,秋季分布重心南移进入温台渔场。广义加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最优模型均由离岸距离、温度、盐度组成,其中秋季最优模型的温度和盐度因子均为底层水体,而春季环境因子均为表层水体;春秋两季大黄鱼生物量密度均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秋季随着底层盐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最适底层盐度为33.7;春季随表层盐度升高而呈单调增加趋势。春季和秋季大黄鱼分布受到了不同水层环境的影响,这是由其栖息和繁殖特性的季节变动所导致的。本研究结果阐明了春秋季东海中南部大黄鱼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对海洋环境因子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时空分布 资源密度 环境因子 广义加性模型 东海
下载PDF
蒸制过程中大黄鱼理化性质及品质的变化
13
作者 张展琪 刘梦遥 +3 位作者 余欣芮 姚闽娜 石菲菲 梁鹏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0,共8页
【目的】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在不同蒸制时间下,其理化性质及品质的变化规律,为优化大黄鱼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测定不同蒸制时间大黄鱼鱼肉的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Ca^(2+)-ATP酶活力、蒸煮损失率、色差、质构... 【目的】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在不同蒸制时间下,其理化性质及品质的变化规律,为优化大黄鱼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测定不同蒸制时间大黄鱼鱼肉的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Ca^(2+)-ATP酶活力、蒸煮损失率、色差、质构、风味和脂质氧化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大黄鱼在0~4 min蒸制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相对提取率、总巯基含量和Ca^(2+)-ATP酶活力显著性下降;0~8 min时,蒸煮损失率增加,亮度值和蓝黄值上升,电子鼻响应值在4、6 min时较大,质构硬度、弹性、咀嚼性均下降;在蒸制过程中,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蒸制 加工过程 理化性质 质构 风味 脂肪酸
下载PDF
大黄鱼C型凝集素受体Clec4e的分子鉴定及凝集特性
14
作者 张鑫洛 王永阳 +3 位作者 吴子良 黄小红 陈新华 张伟妮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共15页
为了揭示硬骨鱼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CTLR)的生物学功能,实验以从大黄鱼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的一个CTLR基因—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4成员E基因(Clec4e)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分子特征、表达分布和凝集特性。结果显示,LcCle... 为了揭示硬骨鱼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CTLR)的生物学功能,实验以从大黄鱼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的一个CTLR基因—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4成员E基因(Clec4e)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分子特征、表达分布和凝集特性。结果显示,LcClec4e cDNA全长1546 bp,开放阅读框(ORF)771 bp,编码254个氨基酸。LcClec4e的N端有一个跨膜区,无信号肽,C端含有一个糖识别结构域(CRD),其中含有糖结合位点EPN和WFD以及6个可形成二硫键的保守半胱氨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LcClec4e与多种鲈形目鱼类Clec4e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Clec4e在所检测的10种组织中呈组成型分布,且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LcClec4e在来源于大黄鱼头肾组织的原代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巨噬细胞中表达量最高;经灭活溶藻弧菌刺激后,LcClec4e在3种免疫细胞中的表达均极显著上调。原核表达的重组LcClec4e胞外段(recombinant LcClec4e-extracellular domain,rLcClec4e-ex)具有Ca^(2+)依赖性的凝集活性,可凝集小鼠、家兔的红细胞,以及嗜水气单胞菌、变形假单胞菌、溶藻弧菌和坎氏弧菌等4种水产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D-麦芽糖、α-乳糖和脂多糖均可抑制rLcClec4e-ex对大黄鱼重要病原菌变形假单胞菌的凝集作用,说明LcClec4e可能与变形假单胞菌表面的糖类物质结合。上述结果提示,LcClec4e可能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通过结合病原菌表面的糖类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来识别病原,参与大黄鱼抗细菌感染的免疫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C型凝集素受体(CTLR) Clec4e 红细胞凝集 细菌凝集
原文传递
大黄鱼ATG5基因的分子特征及促进病毒增殖的作用
15
作者 魏祖运 王珊 +4 位作者 李婉茹 王胜蓝 陈玉红 母尹楠 陈新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为探究大黄鱼自噬相关基因5(LcATG5)在病毒感染中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本实验从大黄鱼中克隆得到了自噬相关基因ATG5(LcATG5),其开放阅读框(ORF)全长828个核苷酸,编码27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的分子量为32.3 ku,等电点为5.7。氨基酸序列... 为探究大黄鱼自噬相关基因5(LcATG5)在病毒感染中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本实验从大黄鱼中克隆得到了自噬相关基因ATG5(LcATG5),其开放阅读框(ORF)全长828个核苷酸,编码27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的分子量为32.3 ku,等电点为5.7。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Lc ATG5与其他物种ATG5之间的序列一致性较高,含有1个高度保守的APG5结构域,并且与棘头梅童鱼ATG5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ATG5在所检测的11个组织或器官中均有表达,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在脾脏中表达量最低;LcATG5在来源于大黄鱼头肾组织的原代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细胞系LYCK细胞中也均有表达,在原代粒细胞中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巨噬细胞中相对较低;病毒类似物poly(I:C)刺激后,这4种免疫细胞中LcATG5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上调,其在LYCK细胞中变化最为显著,刺激后12 h上调了3.93倍。过表达Lc ATG5的鲤上皮瘤(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EPC)细胞受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感染48 h后,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CPE)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中SVCV的滴度为10^(13.82)TCID_(50)/mL,高于对照组10^(9.27)TCID_(50)/mL,同时细胞内SVCV标志基因SVCV-G、SVCV-M和SVCV-P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了13.77倍、15.72倍和11.39倍,表明Lc ATG5过表达促进了EPC细胞中SVCV病毒增殖,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在鱼类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自噬相关基因5(ATG5) 免疫细胞 病毒增殖
原文传递
借助新标记批量测定群养大黄鱼个体的饲料效率
16
作者 潘育军 傅苒馨 +7 位作者 王公嗣 张森 朱星丞 李晓彤 艾庆辉 张立宁 任鹏 王志勇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289-300,共12页
设计制作一种新型体表标签,标记了770尾18月龄大黄鱼,在室内进行28 d以植物蛋白源为主的无鱼粉配合饲料饲养实验,借助视频记录观察摄食情况,获得了210尾大黄鱼的完整摄食量和饲料效率测定数据。结果显示,大黄鱼个体间的摄食情况和饲料... 设计制作一种新型体表标签,标记了770尾18月龄大黄鱼,在室内进行28 d以植物蛋白源为主的无鱼粉配合饲料饲养实验,借助视频记录观察摄食情况,获得了210尾大黄鱼的完整摄食量和饲料效率测定数据。结果显示,大黄鱼个体间的摄食情况和饲料效率都差异巨大。实验期间有的个体摄食活跃,最高摄食饲料量达到409颗(颗粒均重0.2627 g),增重显著,增重率达43.77%;有的个体则很少摄食、甚至完全没有摄食,体重出现负生长,减重最多的达30.3%;有的个体在初始体重、摄食量均相近的情况下,饲料效率、增重率以及特定生长率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体重正增长的个体中,饲料效率最高的达0.827(饲料系数1.21),最低的只有0.008(饲料系数128.73)。这些结果提示大黄鱼对无鱼粉饲料的适应性与饲料效率都有很大的遗传改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标记 大黄鱼 无鱼粉配合饲料 个体摄食量 饲料效率 适应性差异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大黄鱼肝脏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17
作者 李莉珍 张惠 +2 位作者 曾霖 黄伟卿 宋炜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42,共9页
为探讨盐度胁迫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实验设置3个盐度梯度(12、25、40,分别记为低盐组L组、对照组C组、高盐组H组),对大黄鱼进行盐度胁迫实验,在实验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提取肝脏样本,结果显示,低盐组和... 为探讨盐度胁迫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实验设置3个盐度梯度(12、25、40,分别记为低盐组L组、对照组C组、高盐组H组),对大黄鱼进行盐度胁迫实验,在实验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提取肝脏样本,结果显示,低盐组和高盐组相比对照组,大黄鱼丙二醛(MDA)与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在第1、3和7天时均显著增加(P<0.05);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第1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后下降至第7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第1、7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3天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溶菌酶(LZM)活力变化与SOD类似;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变化趋势较复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CAT、c型溶菌酶(c-type LZM)、g型溶菌酶(g-type LZM)和AKP基因表达水平与对应的酶活力呈正相关(P<0.05);NF-E2相关因子2(Nrf2)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与抗氧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大黄鱼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来抵御盐度胁迫对机体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盐度胁迫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温度波动对大黄鱼冷链流通期间鲜度品质及水分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玉梅 司徒慧媛 +5 位作者 高加龙 章超桦 秦小明 曹文红 林海生 陈忠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8,共8页
为研究养殖大黄鱼低温流通期间的鲜度品质变化,该文模拟了冷链与断链流通的温度条件,分析了流通过程中大黄鱼感官、色差、质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K值及菌落总数等鲜度指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低场... 为研究养殖大黄鱼低温流通期间的鲜度品质变化,该文模拟了冷链与断链流通的温度条件,分析了流通过程中大黄鱼感官、色差、质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K值及菌落总数等鲜度指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综合评价了流通各阶段大黄鱼各状态水分含量变化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流通时间的延长,大黄鱼的感官评分、L^(*)值呈下降趋势,色差b^(*)值、TVB-N值、K值和菌落总数则逐渐增大;与冷链组相比,断链组在流通过程中各鲜度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低场核磁共振结果显示,断链组结合水稳定性下降更快,说明断链流通中温度波动对鱼肉结合水影响较大,且加速了样品鲜度品质劣变。结合水峰面积(A_(2b)+A_(21))与菌落总数、感官品质、色泽(L^(*)值和b^(*)值)、咀嚼性的指标呈显著相关,不易流动水峰面积(A_(22))和自由水峰面积(A_(23))均与TVB-N值和K值呈显著相关。该研究结果反映了冷链流通过程中大黄鱼因温度波动产生潜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同时为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产品品质监测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波动 大黄鱼 冷链流通 鲜度品质 水分迁移
下载PDF
不同包装方式对清蒸大黄鱼贮藏过程中品质及菌群的影响
19
作者 邹灿敏 刘梦遥 +4 位作者 钟榕斌 余欣芮 姚闽娜 石菲菲 梁鹏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47,共10页
探究不同包装方式对清蒸大黄鱼贮藏过程中品质及菌群的影响。基于理化性质及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不同包装方式下清蒸大黄鱼贮藏过程中的汁液流失率、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 探究不同包装方式对清蒸大黄鱼贮藏过程中品质及菌群的影响。基于理化性质及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不同包装方式下清蒸大黄鱼贮藏过程中的汁液流失率、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挥发性成分、菌落总数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包装,真空包装和气调包装均可有效抑制清蒸大黄鱼贮藏过程中TVB-N含量的上升,真空包装可以最大程度抑制贮藏过程中清蒸大黄鱼的脂质氧化,而气调包装可以最大程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清蒸大黄鱼贮藏后关键挥发性成分为己醛、辛醛、壬醛、癸醛、庚醇、2-十一酮,其中气调包装的清蒸大黄鱼风味优于普通包装和真空包装;清蒸大黄鱼贮藏后的菌群多样性下降,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据优势,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和拟杆菌门;在属水平上,普通包装组优势菌属为嗜冷杆菌和不动杆菌,气调包装组为不动杆菌与无色杆菌,真空包装组为不动杆菌、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本研究可为大黄鱼加工贮藏中包装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清蒸 贮藏 真空包装 气调包装 菌群
下载PDF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的脏器生理差异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文婷 蒋宏雷 +3 位作者 江柳 刘哲宇 李有志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31,共9页
探究引起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脏器生理差异的主因,揭示造成各子群间生存适应对策和增重机制分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精选大黄鱼幼鱼优质增殖放流群体和指导大黄鱼科学高效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捞取宁波市象山西沪港海... 探究引起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脏器生理差异的主因,揭示造成各子群间生存适应对策和增重机制分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精选大黄鱼幼鱼优质增殖放流群体和指导大黄鱼科学高效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捞取宁波市象山西沪港海域内经板式网箱养殖3个月的3000尾大黄鱼同生群幼鱼,停食2d后按体质量由大到小依次分为A[体质量(3.45±0.43)g,出现率5%]、B[体质量(2.60±0.18)g,出现率20%]、C[体质量(2.00±0.21)g,出现率50%]、D[体质量(1.22±0.23)g,出现率20%]、E[体质量(0.74±0.04)g,出现率5%]等5个子群。在测量并统计脏器比例性状(鳃系数、内脏系数、内脏净重比、鳃净重比和鳃脏比)的基础上,较系统开展了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耗氧率、窒息点、内脏和鳃组织相关功能酶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鳃系数、内脏系数和日均耗氧率的显著高企(P<0.05)均可导致大黄鱼幼鱼增重性能的明显下降;(2)耗氧昼夜节律的分化是引起大黄鱼幼鱼增重性能发生明显改变的主因,具体表现为A、B子群的昼均耗氧率显著大于夜均耗氧率(P<0.05),以及E子群的日均耗氧率与昼均和夜均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耗氧率性状聚类和脏器比例性状聚类分别对甄别C、E子群具良好的辨识效果;(4)随着窒息点水中含氧量的趋势性提高,大黄鱼幼鱼的增重性能将表露出极明显的减弱效应,其中与E子群窒息点水中含氧量具显著差异(P<0.05)的仅为A、B子群,呈E>A≈B;(5)内脏消化酶和磷酸酶中,酶活力与大黄鱼幼鱼增重性能排序吻合度最高的分别为淀粉酶和AKP,前者随增重性能增强呈趋势性增加,后者则呈A<B<C<D<E(P<0.05);ATP酶中,Ca^(2+)/Mg^(2+)-ATPase酶活力无组间差异(P>0.05),Na^(+)/K^(+)-ATPase酶活力除A显著大于D、E子群(P<0.05)外,其余子群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6)鳃SOD、CAT和POD中,酶活力与大黄鱼幼鱼增重性能排序吻合度最高的为SOD,呈A>B>C≈D≈E,Na^(+)/K^(+)-ATPase和Ca^(2+)/Mg^(2+)-ATPase酶活力均呈A>B≈C>D≈E。上述研究可为大黄鱼生长性能评价体系构建和指导速生品种(品系)选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幼鱼 内脏 增重性能 耗氧率 窒息点 酶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