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8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神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IL-33、IL^(-18)、IL^(-1β)影响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陈祥 杨凯琪 +3 位作者 侯臻臻 周一心 宋红普 韩振翔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60-65,共6页
目的研究醒神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炎症因子白介素(IL)-33、IL^(-18)、IL^(-1β)水平的影响,探究其治疗PSD的可能机制。方法从5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建立PSD模型。将造模成功并符合神经学评分标准... 目的研究醒神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炎症因子白介素(IL)-33、IL^(-18)、IL^(-1β)水平的影响,探究其治疗PSD的可能机制。方法从5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建立PSD模型。将造模成功并符合神经学评分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PSD组、醒神解郁汤低剂量组、醒神解郁汤高剂量组及舍曲林组,每组8只。醒神解郁汤低、高剂量组与舍曲林组在PSD模型建立后分别给予醒神解郁汤低剂量(18.72 g·kg^(-1)·d^(-1))、高剂量(37.44 g·kg^(-1)·d^(-1))与舍曲林(5.142 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PSD组在相同时间段以等体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14 d。治疗前后记录大鼠体质量、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测定糖水消耗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33、IL^(-18)、IL^(-1β)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患侧海马体IL-33、IL^(-18)、IL^(-1β)蛋白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PSD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少,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增长,糖水消耗量下降,血清及患侧海马体IL-33水平明显降低,IL^(-18)及IL^(-1β)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SD组比较,醒神解郁汤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缩短,糖水消耗量上升,血清及患侧海马体IL-33水平显著升高,IL^(-18)及IL^(-1β)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神解郁汤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IL-33、IL^(-18)、IL^(-1β)水平,改善PSD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状态及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醒神解郁汤 炎症因子 大鼠模型 作用机制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磁共振靶向成像检测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中TGF-β1表达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宋梦星 夏敏 +1 位作者 杨雅雯 马占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5,132,共7页
目的构建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靶向探针(USPIO-anti-TGF-β1),探究其表征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 目的构建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靶向探针(USPIO-anti-TGF-β1),探究其表征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靶向检测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模型中TGF-β1表达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择40只雄性SD大鼠,其中30只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皮下注射法建立MF模型,另外10只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超声评估大鼠模型建立情况。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单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构建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通过尾静脉注入实验组大鼠体内,单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注入相同剂量的USPIO和生理盐水,并于注射12 h后行T2序列扫描。扫描完成后取大鼠心肌标本行病理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给药前后的MRI信号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MRI示实验组给药前心肌信号尚均匀,给药12 h后心内膜下心肌可见信号减低区,二者相对信号强度具有明显差异(0.72±0.12 vs.0.62±0.10,P<0.01);单纯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给药前后心肌信号未见明显减低(0.73±0.12 vs.0.71±0.12,P=0.81;0.70±0.13 vs.0.74±0.13,P=0.52)。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实验组MF区域与给药后MRI所示信号减低区相符合,免疫组化可见MF区域TGF-β1的阳性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心肌细胞中有大量铁颗粒的沉积,证实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的存在。结论通过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进行MRI在体检测MF大鼠模型中TGF-β1的表达可行,为临床监测TGF-β1的表达及抗MF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制备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3
作者 刘欣 张润宁 +2 位作者 李炀 张阳 何丽梅 《实验动物科学》 202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概述脊髓完全横断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术前准备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术后护理心得。方法购买雌性SD大鼠35只,横断S3-S4脊髓节段,建立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在术前、术后积极实施相关护理措施。重点涉及手术前后的常... 目的概述脊髓完全横断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术前准备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术后护理心得。方法购买雌性SD大鼠35只,横断S3-S4脊髓节段,建立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在术前、术后积极实施相关护理措施。重点涉及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术后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的防治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结果所有大鼠均在S3-S4脊髓节段横断脊髓,术后成活率为82%(包含1只膀胱破裂和2只互相撕咬,3只大鼠死于脓尿后败血症,术后48 h成活率为100%)。结论成熟的手术方法和熟练的手术操作对模型制作固然重要,精心的护理和完善的准备却是保障动物生命安全以及术后迅速恢复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横断 神经源性膀胱 大鼠模型 护理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基于TLRs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柳 叶东 +3 位作者 胡耀 曾圣强 徐文艳 王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以及Toll-like受体(TLRs)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大鼠心衰模型,并随机将4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参附注射液低剂量组、参附注射液高剂量组和模型组。使用心肌细胞分别进行了实...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以及Toll-like受体(TLRs)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大鼠心衰模型,并随机将4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参附注射液低剂量组、参附注射液高剂量组和模型组。使用心肌细胞分别进行了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分析,检测Toll-like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RAF6)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参附注射液高剂量组中,TLR4、MyD88和TRAF6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低剂量组降低不显著)。参附注射液高剂量组中,TLR4、MyD88、TRAF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低剂量组降低不显著)。结论参附注射液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中有保护心肌作用,它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以及心肌纤维化来实现的,其机制与TLRs信号路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慢性心力衰竭 大鼠模型 TLRs信号通路 实验研究
下载PDF
3种方法建立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远哲 赵罗娜 +2 位作者 简胜男 李中正 黎豫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8-628,共11页
目的采用病证结合评价方法对比研究3种阳虚型STC大鼠模型建立方法,为中医药防治提供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64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盐酸洛哌丁胺结合0℃冰水复合灌胃法(M-1组)、盐酸洛哌丁胺联合大黄水煎液灌胃法(M-2组)... 目的采用病证结合评价方法对比研究3种阳虚型STC大鼠模型建立方法,为中医药防治提供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64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盐酸洛哌丁胺结合0℃冰水复合灌胃法(M-1组)、盐酸洛哌丁胺联合大黄水煎液灌胃法(M-2组)、白醋与0℃冰水交替灌胃+盐酸洛哌丁胺灌胃法(M-3组),各16只,分别建立阳虚型STC大鼠模型,空白组(16只)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造模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每周固定时间测定肛温、饮食量、自主活动量、粪便Bristol评分及含水率,模型建立后检测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肠道推进率,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病理改变,PAS染色检测大鼠结肠黏液变化,ELISA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5-HT、VIP、SP含量及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均出现精神萎靡、倦怠懒动、弓背蜷缩等表现。造模期间各模型组大鼠出现死亡,死亡率依次为M-3组>M-2组>M-1组。与空白组相比,M-1组在造模第3周进食量、自主运动量明显降低(P<0.01),造模第4周肛温、粪便含水率明显降低(P<0.01),造模第5周粪便Bristol评分明显降低(P<0.01);M-2组在造模第3周肛温明显下降(P<0.01),进食量、自主运动量明显降低(P<0.01),第6周粪便Bristol评分、含水率明显降低(P<0.01);M-3组在造模第1周自主运动量明显降低(P<0.01),造模第2周进食量明显降低(P<0.01),造模第4周肛温、粪便Bristol评分、粪便含水率明显下降(P<0.01);HE染色显示各模型组大鼠结肠无明显病理改变;与空白组相比,PAS染色发现各模型组大鼠结肠黏液层厚度明显减少,排序依次为M-3<M-1<M-2,同时各造模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增加、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结肠5-HT、SP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M-1组结肠VIP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3种造模方法均能建立阳虚型STC大鼠模型,但以盐酸洛哌丁胺联合0℃冰水灌胃法建立的大鼠模型具有死亡率低、安全性较好、阳虚证候表现稳定,大便性状改变明显,肠道动力障碍病理变化显著的优点,是阳虚型STC发病机制及相关中医药药物作用实验研究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 大鼠模型 病证结合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早期和晚期行为学
6
作者 孙炜 吴春明 +1 位作者 刘张 难波宏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行为学的差异。方法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MFB损毁模型组(n=18)和假手... 目的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行为学的差异。方法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MFB损毁模型组(n=18)和假手术组(n=8)。通过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旋转实验、溴隐亭诱导的旋转实验和步行实验比较损伤后早期(4周后)和晚期(6个月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结合分析实验计算病灶侧阳性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2受体结合率。结果甲基苯丙胺诱发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和MFB损毁模型组大鼠均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溴隐亭诱发纹状体损毁模型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而MFB损毁模型组则产生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成模早期和晚期不同模型组组间比较以及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比较,旋转圈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肢体(P<0.001),病侧肢体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肢体(P<0.001),病侧肢体前后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肢体(P<0.001);同一模型组中,病侧肢体成模早期与晚期、健侧肢体成模早期与晚期比较,上述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多巴胺转运蛋白及D2受体结合率在不同时期的3种模型病变侧呈现出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动态变化过程。结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学活动并非仅由某些单一多巴胺能参数决定,而是由整个多巴胺能系统的综合效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行为学实验 多巴胺能系统 大鼠模型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
7
作者 范正媛 李亚 +2 位作者 李素云 李高峰 李景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1-1277,共7页
目的 建立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肾病(CKD)大鼠模型。方法 将40只雌雄各半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COPD组、CKD组、COPD合并CKD模型组(COPD+CKD组),每组10只。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细菌滴注法制备COPD大... 目的 建立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肾病(CKD)大鼠模型。方法 将40只雌雄各半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COPD组、CKD组、COPD合并CKD模型组(COPD+CKD组),每组10只。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细菌滴注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利用腺嘌呤诱导建立CKD大鼠模型,两种方法协同制备COPD合并CKD的大鼠模型,8周后取材检测肺、肾功能,观察组织形态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成功后COPD+CKD组大鼠肺功能指标FVC、FEV_(0.1)及FEV_(0.1)/FVC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肺泡壁断裂、融合的肺气肿改变及炎细胞浸润;血Cr、BUN及24 h尿蛋白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肾小管扩张及间质纤维化,超微结构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部分闭合,足突融合,肾小管线粒体融合崩解,溶酶体增多;血清IL-6、IL-13、IL-1β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单一模型组(P<0.01)。结论 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细菌感染合并2.5%腺嘌呤诱导的方法可成功构建COPD合并CKD的大鼠模型,炎性反应可能在COPD合并CKD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肾病 大鼠模型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的病变早期比较
8
作者 孙炜 吴春明 +1 位作者 刘张 难波宏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4-560,共7页
目的 比较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的单侧内侧前脑束(MFB)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成模4周后多巴胺(DA)系统中神经递质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62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模型组(n=18,1个位点纹状体损毁)、4位点模型组... 目的 比较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的单侧内侧前脑束(MFB)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成模4周后多巴胺(DA)系统中神经递质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62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模型组(n=18,1个位点纹状体损毁)、4位点模型组(n=18,4个位点纹状体损毁)、MFB模型组(n=18,MFB损毁)和假手术对照组(n=8)。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方法统计阳性DA神经元脱失率,运用体外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行为学实验和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测四组模型DA转运蛋白(DAT)和D2受体的放射活性结合率的变化。结果 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1、4位点模型组和MFB模型组病灶侧TH阳性细胞脱失率分别为19.1%、 84.7%、97.1%,提示模型制作成功。DAT和D2受体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1、4位点模型组及MFB模型组病侧DAT放射活性结合率均下降(P<0.05、P<0.05和P<0.01),且4位点模型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1位点模型组(P<0.05),MFB模型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1、4位点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1、4位点模型组病侧D2受体放射活性结合率均下降(P<0.05),MFB模型组病侧D2受体放射活性结合率升高(P<0.05)而1、4位点模型组间的下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AT和D2受体在假手术对照组大鼠病侧与健侧的分布无差异。甲基苯丙胺可诱导3个模型组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但3个模型组之间的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溴隐亭可诱发1、4位点模型组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但引发MFB模型组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1、4位点模型组之间的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3个模型组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P<0.001),但3个模型组间病侧的启动时间、步长长度和步伐调整数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纹状体和MFB两种单侧损毁模型DA神经递质功能及行为学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MFB损毁模型类似于人类原发性帕金森病,而纹状体损毁模型则类似于某些帕金森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转运蛋白 多巴胺D2受体 6-羟基多巴胺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大鼠模型
下载PDF
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
9
作者 乐金海 林湘东 +2 位作者 向茗 张强 胡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142-2147,2153,共7页
目的:观察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另选取健康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并评... 目的:观察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另选取健康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并评估各组大鼠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的平均光密度值,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PCR(QT-PCR)检测脑组织叉头框转录因子3a(FoxO3a)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缺血体积百分比,脑组织FoxO3a、HIF-1α、NF-κB、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Bax、Bcl-2平均光密度值以及Bax/Bcl-2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Bax平均光密度值、Bax/Bcl-2值、脑组织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降低程度最大(均P<0.05),Bcl-2平均光密度值,脑组织FoxO3a、HIF-1α、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升高程度最大(均P<0.05)。结论:脑泰通组方能有效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组织损伤,改善局部脑缺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泰通组方调控FoxO3a/HIF-1α/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脑泰通组方 叉头框转录因子3a/低氧诱导因子-1α/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脑缺血保护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下载PDF
糖尿病足溃疡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及生肌玉红膏干预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昭洋 石育弘 +4 位作者 张建平 周丁鹏 李晓阳 董小鹏 赵春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6-1424,共9页
目的通过复合造模方法,初步探索构建一种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大鼠模型。方法在高脂饲料结合20%蔗糖水自由饮用、高温高湿的饲养条件下,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在足底手术致创并注射金葡萄球菌... 目的通过复合造模方法,初步探索构建一种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大鼠模型。方法在高脂饲料结合20%蔗糖水自由饮用、高温高湿的饲养条件下,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在足底手术致创并注射金葡萄球菌造成糖尿病足溃疡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爱可欣和生肌玉红膏纱条干预治疗来验证模型是否成功。观察造模前后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血糖改变、足底创口的改变,初步建立湿热毒盛证候评分表评价,取足底溃疡创面和肌腱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溃疡创面、肌腱组织和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炎症因子的含量。结果4组大鼠在一般情况、体重、血糖、足底创口改变、HE染色、炎症因子水平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与假手术组、爱可欣组、生肌玉红组相比,模型组一般状态差,体重下降,血糖升高,湿热毒盛证候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溃疡创面和肌腱组织有更多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排列混乱更甚;溃疡创面、肌腱组织和血清中的IL-6、TNF-α、CRP等炎症因子的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经爱可欣及生肌玉红膏纱条干预治疗后,爱可欣组血清和溃疡创面、肌腱组织中的IL-6、TNF-α、CRP等炎症因子的含量较生肌玉红组降低(P<0.01);生肌玉红组较爱可欣组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采用多因素造模方法初步构建了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溃疡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毒盛证 糖尿病足 大鼠模型 复合因素
下载PDF
控制性超促排卵大鼠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董浩旭 胡茹楠 +2 位作者 张明敏 杨薇 黄光英 《实验动物科学》 2023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选择理想的符合临床实际的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大鼠模型,为后续的实验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N),模型10组(M10),模型20组(M20),模型40组(M40)和模型100组(M100),每组各15只。各模型组分别于动情期... 目的选择理想的符合临床实际的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大鼠模型,为后续的实验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N),模型10组(M10),模型20组(M20),模型40组(M40)和模型100组(M100),每组各15只。各模型组分别于动情期后一日的下午5:00给予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10单位、20单位、40单位和100单位,并于48 h后,再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单位、20单位、40单位和100单位,注射完后立即合笼,以次日行阴道涂片见大量精子记为怀孕1 d。在第8天,行剖宫探查,记录大鼠的妊娠情况和着床的胚泡数。另取25只大鼠,按上述方法随机分对照组和不同剂量干预组,每组5只,各组大鼠在妊娠第5天取材,处理后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和LIF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交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组相比,M10组大鼠怀孕率无明显降低(P>0.05),M20、M40和M100组大鼠怀孕率明显降低(P<0.01);和N组相比,M10组大鼠胚泡着床位数无明显增加(P>0.05),M20、M40和M100组大鼠胚泡着床数明显增高(P<0.05)。和N组相比,M10大鼠子宫内膜LIF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M20、M40和M100组大鼠子宫内膜LIF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M40和M100组大鼠子宫内膜LIF蛋白表达量比M20组更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大鼠在妊娠第5天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表面胞饮突丰富;M20大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表面几乎未见明显胞饮突表达。结论M20组大鼠妊娠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且平均胚泡数较高,胞饮突提前出现,LIF表达较正常组降低,是较为符合临床实际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超促排卵 大鼠模型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压榨时间和方式对面神经压榨伤大鼠模型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席梦含 封秀梅 +3 位作者 黄辰 王路 姚俊鹏 张微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压榨时间和方式对面神经压榨伤大鼠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40只SD雄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 minⅠ组(正反面各压迫30 s)、1 minⅡ组、3 min组、5 min组(分别正面压迫1 min、3 min和5 min)和正常组(不做处理),各造模组分别采用不同... 目的探讨压榨时间和方式对面神经压榨伤大鼠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40只SD雄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 minⅠ组(正反面各压迫30 s)、1 minⅡ组、3 min组、5 min组(分别正面压迫1 min、3 min和5 min)和正常组(不做处理),各造模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压榨方法造模,于术后第14天运用Simone 10分法和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面部功能恢复情况和面神经形态改变。结果术后第14天,与正常组比较,1 minⅠ组、3 min组和5 min组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而病理评分显著升高(均P<0.01),1 minⅡ组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与1 minⅡ组比较,1 minⅠ组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3 min组和5 min组病理评分升高(均P<0.05)。结论面神经损伤程度并非与压榨时间呈正相关,正反面压榨可能优于单面持续压榨,压迫30 s,松开30 s,反面压迫30 s是值得推荐的压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榨方式 压榨时间 面神经损伤 大鼠模型
下载PDF
雷公藤建立卵巢早衰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范雅祺 郑燕鹏 +10 位作者 周子婷 崔慕瑶 李司琪 单雪燕 李鑫 李莉 王尚龙 刘自民 邹圣灿 孙紫薇 李玲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目的对比间隔12 h与间隔24 h观察动情周期的方法在评价动情周期紊乱程度中的优缺点,并探究间期取材对于雷公藤诱导的卵巢早衰大鼠模型评价的意义。方法将60只动情周期规律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1、2组,模型1、2组(n=15)。空白组灌胃... 目的对比间隔12 h与间隔24 h观察动情周期的方法在评价动情周期紊乱程度中的优缺点,并探究间期取材对于雷公藤诱导的卵巢早衰大鼠模型评价的意义。方法将60只动情周期规律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1、2组,模型1、2组(n=15)。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雷公藤多苷片(TG)混悬液,连续15 d。空白1组、模型1组每日8:00行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测;空白2组、模型2组间隔12 h行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测,每周称量体重。干预后第15~17天于间期处死动情周期正常的大鼠,在第15天处死动情周期紊乱的大鼠。测定血清性激素,计算卵巢、子宫指数,观察卵巢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间隔24 h观察,正常动情周期数目显著减少、动情期显著缩短、间期显著延长;间隔12 h观察,8:00较20:00观察的结果更能体现两组间的差异性,且综合间隔12 h两次观察的结果在动情周期紊乱水平(I与IV级)上差异具有显著性。于间期取材,TG组血清INHB、E2显著降低,FSH显著升高,全周期取材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因血清AMH水平不受动情周期变化而波动,全周期或间期取材的结果均显示TG组血清AMH显著降低。TG组卵巢与子宫指数显著下降,卵泡间结构混乱,总卵泡、原始卵泡、生长卵泡、黄体数显著减少,闭锁与囊状扩张卵泡数显著增多,并出现浆细胞浸润。结论雷公藤可致大鼠卵巢功能明显衰退,卵泡发育障碍,卵巢储备下降。间隔12 h行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测,有助于捕捉亚周期阶段细胞学变化,反映真实的动情周期变化,较间隔24 h观察结果更能体现模型组动情周期的紊乱程度,但其可行性有待进一步探究。于间期处死,能反映大鼠基础性激素水平,利于评价雷公藤建立卵巢早衰大鼠模型的成功率。亚周期阶段下对比组间卵巢病理变化,客观地体现雷公藤对卵泡发育及黄体功能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雷公藤 大鼠模型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分子机制研究
14
作者 姚钰宁 韩赵成 +2 位作者 曹光昭 樊欢欢 曹克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00-1807,1813,共9页
目的:筛选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下三叉神经节中差异蛋白,分析相关生物学过程,探索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生物学过程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多巴胺、硝酸甘油方法制备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造模过程的不... 目的:筛选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下三叉神经节中差异蛋白,分析相关生物学过程,探索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生物学过程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多巴胺、硝酸甘油方法制备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造模过程的不同时间点(注射多巴胺后11 min、22 min、33 min及注射硝酸甘油后1 h、2 h取大鼠三叉神经节,进行串联质谱标签(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测序,筛选不同时间点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富集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A-11组有1323个差异蛋白,DA-22组有1392个差异蛋白,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相关;DA-33组有961个差异蛋白,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相关;GTN-1组有1051个差异蛋白,主要与炎症反应、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相关;GTN-2组有1102个差异蛋白,主要与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相关。收缩相关键生物学过程主要为氧化应激反应、ATP代谢过程,舒张相关键生物学过程主要为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细胞黏附。结论: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在不同时间点的分子机制生物学过程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收缩相以氧化应激状态为主,而舒张相以炎症反应、TRP通道的激活为主。以上特点能够为后续偏头痛动态变化病理机制与基于时相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偏头痛 时相性 分子机制 大鼠模型 差异蛋白 生物学过程 三叉神经节
下载PDF
风湿性关节炎胶原诱导型与佐剂诱导型大鼠模型的建立与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日许 叶晓彤 +2 位作者 陈健钊 杜青云 郭秋平 《实验动物科学》 2023年第2期49-60,共12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动物模型对RA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分别构建风湿性关节炎CIA与AA大鼠模型,并给予临床关节炎治疗药物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进行干预,详细对比分析两种常用RA动物模型关节炎疾病特征...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动物模型对RA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分别构建风湿性关节炎CIA与AA大鼠模型,并给予临床关节炎治疗药物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进行干预,详细对比分析两种常用RA动物模型关节炎疾病特征的异同点、成模过程稳定性、可重复性以及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能力。结果CIA成膜速度比AA模型更早,两种模型在一定造膜周期(14、28 d)后,对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病理学指标表标价各有偏重。同时,在给予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后,大鼠RA症状在CIA和AA模型上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结论CIA和AA模型具有良好的关节炎成模性,成模后的病理指标稳定。同时,对临床常用治疗药物的药效也具有良好的评价能力。但两种模型的成模速度,病理特征等有一定程度差异,可根据具体研究需要进行挑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大鼠模型
下载PDF
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与评价
16
作者 楼金成 苗镡允 +3 位作者 苏嘉琪 胡情 翟春涛 吕玉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7,共8页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2型炎症反应介导的超敏反应所引起的气道慢性损伤性炎症疾病。目前尚无任何一种哮喘动物模型能完全概括人类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构建一个较为完善且稳定的、符合临床患者病理表现的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尤为重...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2型炎症反应介导的超敏反应所引起的气道慢性损伤性炎症疾病。目前尚无任何一种哮喘动物模型能完全概括人类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构建一个较为完善且稳定的、符合临床患者病理表现的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尤为重要。本文就近5年过敏性哮喘模型大鼠的品系选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指标等方面做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大鼠模型 模型建立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评价
17
作者 李梦醒 刘涛 +1 位作者 王晓伟 金海 《交通医学》 2023年第2期117-121,125,共6页
目的:建立脂多糖(LPS)和海水淹溺(SW)两种诱因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在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浓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浓度以及肺组织湿重/干重比。方法:将28只健康雄性S... 目的:建立脂多糖(LPS)和海水淹溺(SW)两种诱因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在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浓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浓度以及肺组织湿重/干重比。方法:将2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4只、脂多糖组(LPS组)12只和海水淹溺组(SW组)12只,大鼠气管内分别注入LPS溶液和海水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后6 h、12 h、24 h LPS组和SW组各取4只大鼠,麻醉后取静脉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Control组4只大鼠一次性进行相同实验。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BALF中IL-1、IL-6、TNF-α浓度,BALF中总蛋白含量。取左肺下叶计算肺湿重/干重比,左肺上叶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造模后24 h内LPS及SW组大鼠肺组织均出现中性粒细胞聚集及肺损伤病理学改变。造模后6 h、12 h、24 h LPS组和SW组血清IL-1浓度高于Control组,造模后6 h LPS组血清IL-6及TNF-α浓度高于Control组,SW组IL-6浓度高于Contr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 h、12 h、24 h LPS组和SW组BALF中TNF-α和IL-6浓度高于Control组,造模后12 h、24 h LPS组BALF中IL-1浓度高于Control组,造模后24 h SW组BALF中IL-1浓度高于Contr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 h、12 h、24 h 3组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 h、12 h、24 h LPS与SW组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大于Contr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与SW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若同时考虑血浆和肺泡灌洗液中3种促炎因子的表达情况,LPS组和SW组与Control组相比出现统计学差异的时间分别是12 h和24 h。结论:脂多糖及海水淹溺均可诱导大鼠发生急性肺损伤,但其炎症因子升高的时间点各有不同,LPS诱导的ALI比SW诱导的ALI炎症反应发生的更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大鼠模型 海水 脂多糖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气候因素对哮喘大鼠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
18
作者 王锦 杨洋 +4 位作者 王雨薇 李嘉宁 葛姝廷 姜现瑞 张娟娟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建立河西走廊气候影响下的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即河西走廊气候特点的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探讨河西走廊气候因素对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致敏SD大鼠的方法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将过敏性哮喘模型暴露于河... 目的:建立河西走廊气候影响下的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即河西走廊气候特点的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探讨河西走廊气候因素对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致敏SD大鼠的方法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将过敏性哮喘模型暴露于河西走廊气候环境下,将SD大鼠按体重均衡原则随机分为空白组、哮喘模型组、河西走廊气候环境暴露低、中、高剂量组,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TNF-α和IL-4的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学显示,哮喘模型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不完整,肺泡间隔明显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和支气管壁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中杯状细胞增多。随着河西走廊气候因素暴露程度的加重,肺组织损伤程度加重,肺泡逐渐出现实变和出血,支气管内有分泌物潴留和出血。大鼠血浆TNF-α和IL-4水平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各组大鼠血浆TNF-α水平均降低、IL-4水平均升高、TNF-α/IL-4比值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河西走廊气候因素暴露各组大鼠血浆TNF-α水平均降低,IL-4水平均升高,TNF-α/IL-4比值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河西走廊气候因素暴露各组两两相比,血浆TNF-α水平依次降低、IL-4水平依次升高、TNF-α/IL-4比值依次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河西走廊气候因素暴露程度的加重,哮喘大鼠模型气道损伤和炎症程度加重,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上调IL-4水平和下调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气候因素 哮喘大鼠模型 气道炎症 影响
下载PDF
实验性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军 李秀钧 《农垦医学》 2007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制备胰岛素抵抗(IR)及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进行动物模型有效性考查。方法:分别用高脂饮食/缓冲液,高脂饮食/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IR与T2DM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大鼠生化代谢指标及胰岛面积。结果:实验性T2DM及IR鼠模型的... 目的:制备胰岛素抵抗(IR)及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进行动物模型有效性考查。方法:分别用高脂饮食/缓冲液,高脂饮食/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IR与T2DM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大鼠生化代谢指标及胰岛面积。结果:实验性T2DM及IR鼠模型的生化代谢指标及发病过程与临床相关疾病表现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IR及T2DM大鼠模型成功,模型能用于糖尿病的不同疾病状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模型 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Alzheimer’s病大鼠模型大脑胆碱能神经病理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5
20
作者 钟振国 屈泽强 +5 位作者 王乃平 王进声 谢智光 张凤芬 张雯艳 卢忠朋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老年性痴呆 (AD)大鼠模型大脑胆碱能神经病理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以d 半乳糖腹腔注射致亚急性损伤合并鹅膏蕈氨酸 (IBA)损毁双侧大脑Meynert基底核建立AD大鼠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切片胆...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老年性痴呆 (AD)大鼠模型大脑胆碱能神经病理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以d 半乳糖腹腔注射致亚急性损伤合并鹅膏蕈氨酸 (IBA)损毁双侧大脑Meynert基底核建立AD大鼠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切片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ChAT)免疫反应活性及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学改变。结果:PNS能明显减轻由d 半乳糖损害和鹅膏蕈氨酸损毁导致的大脑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和ChAT水平降低。结论:PNS对AD大鼠模型大脑胆碱能神经的病理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大鼠模型 病理损害 胆碱能神经 保护作用 三七总皂苷 经病 数量 IBA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