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灌土壤有机提取物对原代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高红霞 许浩 +5 位作者 刘英莉 闫红 薛玲 徐国卉 白玉萍 高振杰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3015-3016,3019,共3页
[目的]研究污灌土壤有机提取物对原代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方法]选取A、B、C3类污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地下水灌溉的土壤D为对照,采用超声振荡法提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并用彗星试验检测土壤有机提取物对原代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情... [目的]研究污灌土壤有机提取物对原代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方法]选取A、B、C3类污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地下水灌溉的土壤D为对照,采用超声振荡法提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并用彗星试验检测土壤有机提取物对原代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A、B、C、D3个剂量组(0.3g/ml,0.6g/ml,0.9g/ml)土壤有机提取物均可导致DNA迁移长度增加,拖尾率增高;A、B、C与D组相同染毒剂量比较,DNA迁移长度增加,拖尾率增高。[结论]A、B、C、D中均含有大量的DNA损伤物质,且A、B、C所含有机物的毒性要强于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 污灌土壤 有机污染物 彗星实验 大鼠肝细胞 DNA损伤
下载PDF
氧化应激在镉致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汪纪仓 刘学忠 +3 位作者 袁燕 裔传卉 卞建春 刘宗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895-3902,共8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镉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两步灌流法获得大鼠肝细胞,经过24 h培养,用醋酸镉处理细胞,或者Z-VAD-fmk、NAC和镉共同处理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内ROS水...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镉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两步灌流法获得大鼠肝细胞,经过24 h培养,用醋酸镉处理细胞,或者Z-VAD-fmk、NAC和镉共同处理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内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GSH和MDA含量。【结果】结果表明,肝细胞暴露于浓度为2.5、5、10μmol.L-1的镉后,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凋亡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呈剂量-效应关系;2.5和5μmol.L-1镉组在1.5 h之前导致细胞内ROS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镉暴露可使肝细胞Δψm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NAC能够显著减少镉引起的凋亡细胞数量和极显著降低凋亡率(P<0.01),可以显著降低单独镉暴露组ROS水平升高和阻止ΔΨm降低(P<0.05);细胞内GSH含量12 h时随镉剂量增高而降低,部分剂量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4 h时随剂量增高而升高,部分剂量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细胞内MDA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大而升高,10μmol.L-1剂量组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caspase-3活性升高,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镉致细胞凋亡无影响。【结论】醋酸镉致肝细胞凋亡与其引起ROS产生并导致氧化损伤的非caspase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肝细胞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姜黄素对四氯化碳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永刚 陈厚昌 +1 位作者 赵进军 蒋毅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四氯化碳 (CCl4 )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位灌流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36h后加入姜黄素 ,同时造成CCl4 损伤 ,于损伤 3h后测培养液中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四氯化碳 (CCl4 )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位灌流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36h后加入姜黄素 ,同时造成CCl4 损伤 ,于损伤 3h后测培养液中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 ,并用MTT法测肝细胞存活率。结果 :姜黄素明显改善细胞存活率 ,抑制CCl4 引起的ALT、LDH活力的升高 ,同时抑制MDA、NO的产生及提高SOD活力。结论 :姜黄素能有效抑制CCl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大鼠肝细胞 四氯化碳损伤 原代培养
下载PDF
新生大鼠肝细胞分离及体外培养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巨超 张兰 +3 位作者 张博峰 赵云山 徐飞 徐迎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3期10465-10468,共4页
背景:新生大鼠肝细胞是中度分化细胞,兼具肝祖细胞和成熟肝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是研究肝细胞特性的理想细胞来源。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肝细胞分离及体外培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8-03/08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 背景:新生大鼠肝细胞是中度分化细胞,兼具肝祖细胞和成熟肝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是研究肝细胞特性的理想细胞来源。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肝细胞分离及体外培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8-03/08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SD新生大鼠,雌雄不限,3月龄。方法:采用组织块-胰酶冷消化法和多步低速离心获取新生大鼠肝细胞,给予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HepatoZYME-SFM培养基体外二维培养。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MTT分析、PAS染色和脲酶法对培养的肝细胞生长及功能进行检测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肝细胞形态、活性,糖原水平,培养上清中的尿素浓度。结果:分离纯化的新生大鼠肝细胞总数1.0×106~2×106/肝,活力在90%以上,光镜下肝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大而圆,胞体较成熟肝细胞小。通过多步低速离心可去除红细胞、其他非实质细胞和死亡的肝细胞,其纯度可达95%以上。肝细胞活性在培养初期即缓慢上升,至第3天时开始快速增殖,第11天时达到高峰,与第1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但随后又缓慢降低,到15天时与第11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培养的肝细胞贴壁生长,并保持肝细胞特异细胞形态。培养至第7天的肝细胞PAS染色呈强阳性,之后阳性细胞逐渐减少,至15d时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培养上清中尿素在培养初期基本没有变化,培养至第7天时显著下降。结论:组织块-胰酶冷消化法和HepatoZYME-SFM培养基二维培养为种简单有效的新生大鼠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肝细胞 组织块-胰酶冷消化法 体外培养
下载PDF
丹参致大鼠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孟雪莲 曾晓非 +1 位作者 孙祖越 裴晓丹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主要探讨了不同剂量(8, 20和 50mg/mL)丹参作用 24h对大鼠肝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丹参浓度的增高,细胞培养液中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 (AST)活性逐渐增强,细胞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 主要探讨了不同剂量(8, 20和 50mg/mL)丹参作用 24h对大鼠肝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丹参浓度的增高,细胞培养液中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 (AST)活性逐渐增强,细胞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高,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得出结论,一定剂量的丹参作用可导致大鼠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能为丹参对大鼠肝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大鼠肝细胞 脂质过氧化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赤豆荚果总黄酮提取物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波 赵青威 +2 位作者 Nadine Weber 楼宜嘉 Peter Proksch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7-400,405,共5页
目的:探讨赤豆荚果总黄酮提取物抗氧化作用以及对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hotochem抗氧化测定仪对赤豆荚果总黄酮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评价,同时评价其对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Fe2+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量效... 目的:探讨赤豆荚果总黄酮提取物抗氧化作用以及对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hotochem抗氧化测定仪对赤豆荚果总黄酮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评价,同时评价其对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Fe2+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量效、时效关系。结果:赤豆荚果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在40,80,120ng剂量下,抗氧化作用大于芹菜素(P<0.05)。培养的原代肝细胞中加入100 μmol/L Fe2+后肝细胞活性减弱,培养液中ALT活力升高(P<0.05),脱落明显。加入提取物后,可有效抑制上述损伤作用。论:赤豆荚果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对Fe2+导致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大鼠肝细胞 氧化损伤 赤豆 黄酮 MT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增权 李孝生 +1 位作者 谭力学 刘梁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 :采用四氯化碳 (CCl4)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40只随机分为 4组 :A组 (模型对照组 )、B组 (秋水仙碱组 )、C组 (川芎嗪组 ) ,采用 5 0 %CCl4和 5 %乙醇造模 ;D组为正常对照... 目的 :采用四氯化碳 (CCl4)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40只随机分为 4组 :A组 (模型对照组 )、B组 (秋水仙碱组 )、C组 (川芎嗪组 ) ,采用 5 0 %CCl4和 5 %乙醇造模 ;D组为正常对照组 ,代之以等量生理盐水。 6周末处死动物 ,用TUNEL法检测各组肝细胞凋亡情况 ,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 ,比色法检测肝组织匀浆MDA、GSH Px、Hyp ,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GF β1的表达。结果 :川芎嗪能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 ,降低肝组织MDA、Hyp含量 ,增加GSH Px活性 ,使肝组织TGF β1的显色指数降低 ;凋亡细胞TUNEL标记显示 :模型对照组出现典型凋亡改变 ,川芎嗪治疗组未见明显凋亡改变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川芎嗪可抑制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的凋亡 ,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凋亡 大鼠肝细胞 组织 对照组 TGF-Β1
下载PDF
果糖修饰壳聚糖微载体的制备及其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立国 潘继伦 +1 位作者 李结良 俞耀庭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利用果糖修饰的壳聚糖为材料 ,液体石蜡作分散介质 ,戊二醛作交联剂 ,通过反相悬浮法制备了性能优良的微米级果糖修饰壳聚糖微载体。用其进行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 ,利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 ,并测定了细胞的代谢活性... 利用果糖修饰的壳聚糖为材料 ,液体石蜡作分散介质 ,戊二醛作交联剂 ,通过反相悬浮法制备了性能优良的微米级果糖修饰壳聚糖微载体。用其进行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 ,利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 ,并测定了细胞的代谢活性。结果显示果糖修饰的壳聚糖微载体是一种优良的肝细胞培养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修饰壳聚糖 微载体 原代大鼠肝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比较两种消化酶对分离大鼠肝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贾珍容 邱银生 +4 位作者 王大菊 宫新江 潘学营 何映 屈文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7期590-593,共4页
目的:比较胶原酶和胰蛋白酶在分离大鼠肝细胞数量、活力、原代培养及MTT试验等四个方面的差别。方法:分别用胶原酶和胰酶分离获取大鼠肝细胞,通过台盼蓝拒染试验测细胞活力并计数,将分离的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采用... 目的:比较胶原酶和胰蛋白酶在分离大鼠肝细胞数量、活力、原代培养及MTT试验等四个方面的差别。方法:分别用胶原酶和胰酶分离获取大鼠肝细胞,通过台盼蓝拒染试验测细胞活力并计数,将分离的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噻唑蓝(MTT)试验测肝细胞的增殖状况。结果:胶原酶分离的肝细胞数量是胰酶的2.4倍,而胰酶分离的肝细胞活力是胶原酶的2.8倍;胶原酶分离的肝细胞原代培养时贴壁慢,生长不良,而胰酶分离的肝细胞贴壁快,生长良好;MTT试验结果表明胰酶分离培养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胶原酶。结论:胶原酶分离的细胞数量及纯度优于胰酶,而胰酶分离的细胞活力优于胶原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胰酶 大鼠肝细胞
原文传递
三叶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_2及原代大鼠肝细胞的体外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54
10
作者 丁钢强 郑军献 +1 位作者 魏克民 浦锦宝 《浙江预防医学》 2005年第9期1-2,5,共3页
目的探讨三叶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及原代大鼠肝细胞的体外毒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细胞活性、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改变为指标,观察三叶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体外毒作用的时效、量效关系,共观察其对正常原代... 目的探讨三叶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及原代大鼠肝细胞的体外毒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细胞活性、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改变为指标,观察三叶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体外毒作用的时效、量效关系,共观察其对正常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影响。结果三叶青提取物以1×10-4g/L的浓度与HepG2共同培养,在24h较空白对照组的细胞活性有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和HepG2共同培养,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细胞活性及酶学改变有显著性影响;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活性及LDH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三叶青提取物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细胞毒作用,其毒性作用与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明显正相关,但对正常原代大鼠细胞毒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 G2 原代大鼠肝细胞 三叶青
下载PDF
大黄素对四氯化碳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兆胜 王宗伟 +3 位作者 钟仕卿 刘明平 黎俏梅 王培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5-47,共3页
大黄素(emodin,EMD)为蒽衍生物中分布最广泛的单蒽核类1,8-二羟基蒽醌衍生物,是许多中药尤其是蓼科植物虎杖、大黄、何首乌等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含有该类药材的中成药多以 EMD 作为质控指标,在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大黄素(emodin,EMD)为蒽衍生物中分布最广泛的单蒽核类1,8-二羟基蒽醌衍生物,是许多中药尤其是蓼科植物虎杖、大黄、何首乌等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含有该类药材的中成药多以 EMD 作为质控指标,在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MD 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抑制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及免疫抑制等。曾有报道认为 EMD对 CCl<sub>4</sub>和 D-氨基半乳糖造成的试验动物肝损害有保护作用,但从细胞水平研究其保护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以 CCl<sub>4</sub>体外损伤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为实验模型,通过测定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模型 大鼠肝细胞 原代培养 大黄素 保护作用 四氯化碳 脂质过氧化 细胞水平 药理作用 抑制肿瘤
下载PDF
生长因子对大鼠肝细胞增殖和酶活性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青 廖丹 +1 位作者 彭星亮 周霞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5-7,68,共4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EGF联合HGF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为肝细胞移植建立细胞库、提高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肝细胞的效率寻找适当的培养条件。 方法分离、培养肝细胞 ,采用3 H -TdR掺入...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EGF联合HGF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为肝细胞移植建立细胞库、提高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肝细胞的效率寻找适当的培养条件。 方法分离、培养肝细胞 ,采用3 H -TdR掺入试验测定肝细胞内DNA合成 ,应用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培养的肝细胞内葡萄糖 -6 -磷酸酶活性的表达。 结果培养肝细胞受EGF(1 0ng/ml)、HGF(5ng/ml)作用后 ,肝细胞内DNA合成分别增加了 5 9倍 (P <0 .0 1 )和 1 6倍 (P <0 .0 1 )。EGF和HGF联合应用不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培养的肝细胞可合成葡萄糖 - 6 -磷酸酶 ,具有肝细胞特异性功能。 结论提示EGF和HGF在体外可刺激肝细胞增殖并维持肝细胞功能 ,为肝细胞移植、肝病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肝细胞培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酶活性 原代培养 大鼠肝细胞
下载PDF
实验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细胞凋亡与组织病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跃林 李丽 邓卓军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12期929-931,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在实验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酒精组 (B组 )、高脂组 (C组 )和酒精加高脂 (D组 )四组 ,每组 10只大鼠。16周断头处死 ,取肝组织标本 ,分别以HE、Suda...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在实验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酒精组 (B组 )、高脂组 (C组 )和酒精加高脂 (D组 )四组 ,每组 10只大鼠。16周断头处死 ,取肝组织标本 ,分别以HE、SudanⅣ、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 ,进行量化评定 ,同时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用TUNEL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程度 ,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以D组病理损害最重。各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 ,尤以D组最为明显 ,模型组肝细胞凋亡指数与肝组织炎症评分、纤维化程度正相关 ,与其脂变程度无关。结论 不论是酒精或是高脂所致的脂肪性肝病大鼠 ,其肝细胞凋亡显著增加 ,并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改变正相关。说明肝细胞凋亡是脂肪性肝病病理变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 大鼠肝细胞 细胞凋亡 实验性 组织炎症 高脂 坏死 和酒 程度 正相关
下载PDF
大鼠肝细胞的快速分离和原代培养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家兴 夏民 +3 位作者 金珊 江瑞云 武桂新 杨清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46-52,共7页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分离大鼠正常肝细胞的方法,从刺杀动物到接种肝细胞总共只需用二小时。接种培养后,在有地塞米松的培养基内,肝主质细胞能存活到一周左右。从32例大鼠分别取材的肝细胞培养中,11例(34%)两周内出现克隆性增殖上皮细胞集落...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分离大鼠正常肝细胞的方法,从刺杀动物到接种肝细胞总共只需用二小时。接种培养后,在有地塞米松的培养基内,肝主质细胞能存活到一周左右。从32例大鼠分别取材的肝细胞培养中,11例(34%)两周内出现克隆性增殖上皮细胞集落,其中的8例(25%)四周内长成汇合状态。所有能长成汇合状态的细胞群体都来源于150g以下的大鼠。本文对肝细胞的两种主要类型以及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肝细胞 快速分离 原代培养
下载PDF
泡球蚴囊液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增殖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晓涛 林仁勇 +8 位作者 张亚楼 马海龙 张雪 卢晓梅 刘辉 许晏 温浩 吕国栋 刘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97-199,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泡球蚴囊液对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作肝细胞供者,采用胶原酶肝脏原位灌流消化法分离肝细胞。取1×106肝细胞接种于Ⅰ型胶原铺底35mm培养皿,无血清培养20h后以泡球蚴囊液置换培养液培养24h... 目的探讨泡球蚴囊液对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作肝细胞供者,采用胶原酶肝脏原位灌流消化法分离肝细胞。取1×106肝细胞接种于Ⅰ型胶原铺底35mm培养皿,无血清培养20h后以泡球蚴囊液置换培养液培养24h和48h,期间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另取1×105肝细胞接种于Ⅰ型胶原铺底96孔培养板,同上培养,MTT法检测泡球蚴囊液对大鼠肝脏细胞毒性作用。结果与泡球蚴囊液共培养后肝细胞贴壁生长良好,MTT法测定肝细胞存活率为77.5%~100%。培养24h后肝细胞增殖指数(PI)泡球蚴囊液处理组为(49.35±4.00)%,对照组为(82.00±6.00)%;培养48h后两组肝细胞增殖指数(PI)分别为(27.61±6.00)%和(67.00±10.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泡球蚴囊液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无毒害作用,但对肝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囊液 大鼠肝细胞 MTT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丹芍化纤方对体外大鼠肝细胞增生、Caspase-3mRNA及白蛋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亚云 耿晓霞 程明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1-783,共3页
目的:探讨丹芍化纤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及Fi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肝细胞,加入5%、10%、20%药物血清干预体外培养的肝细胞,用MTT法测定肝细胞的增生,荧光实时定量PT-PCR(Real Time RT—PCR... 目的:探讨丹芍化纤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及Fi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肝细胞,加入5%、10%、20%药物血清干预体外培养的肝细胞,用MTT法测定肝细胞的增生,荧光实时定量PT-PCR(Real Time RT—PCR)法检测肝细胞内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并检测培养上清中的白蛋白. 结果:丹芍化纤方药物血清对肝细胞的增生及白蛋白合成有促进作用,能显著下调肝细胞内caspase-3mRNA的表达, 其表达水平与正常大鼠血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 结论:丹芍化纤方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与其促进肝细胞增生、蛋白合成功能,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3MRNA 细胞增生 蛋白合成 化纤方 caspase-3 半胱氨酸蛋白酶 纤维化作用 密度梯度离心 mRNA表达 药物血清 大鼠肝细胞 显著性差异 细胞凋亡 Ⅳ型胶原 体外培养 MTT法 实时定量 Time 天冬氨酸 PCR) 培养上清
下载PDF
间二硝基苯诱导大鼠肝细胞DNA氧化损伤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天成 张金华 +5 位作者 马文军 李馨宇 贾光 王启恩 韩春华 沈惠麒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08-1109,共2页
关键词 间二硝基苯 大鼠肝细胞 DNA氧化损伤 细胞毒性机制 硝基苯类化合物 活性氧生成 DNA损伤 化学工业
下载PDF
基因重组生长激素对大鼠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表达及血清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荣山 彩霞 牛建英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4-345,365,共3页
关键词 IGF-1 GH 表达 大鼠肝细胞 基因重组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受体 患者 生物效应 分泌 发现
下载PDF
大鼠肝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晓涛 林仁勇 +8 位作者 张雪 张亚楼 许晏 卢晓梅 马海龙 刘辉 温浩 吕国栋 刘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肝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体系。方法:以Wistar大鼠做肝细胞供者,采用胶原酶肝脏原位灌流消化法分离肝细胞,分别通过有血清和无血清方法进行原代培养;以台盼蓝染色法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 目的:建立大鼠肝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体系。方法:以Wistar大鼠做肝细胞供者,采用胶原酶肝脏原位灌流消化法分离肝细胞,分别通过有血清和无血清方法进行原代培养;以台盼蓝染色法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增殖指数。结果:在大鼠肝脏有血清原代培养体系和无血清原代培养体系两种方法中,大鼠肝细胞存活率均>90%,生长良好,经24 h和48 h培养后,经检测大鼠肝细胞增殖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功建立大鼠肝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方法,为今后利用此方法进行细胞信号传导等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肝细胞 无血清原代培养 胶原酶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大鼠肝细胞液体外甲基化代谢丹酚酸A的酶促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艳丽 王芳 +1 位作者 翟文婷 许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61-2063,共3页
目的筛选大鼠肝细胞液作为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供体,建立丹酚酸A(SAA)体外孵育甲基化代谢的酶促反应。方法采用HPLC-UV法检测孵育体系中底物SAA的浓度,根据底物消耗量计算SAA的体外酶促代谢反应速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在大鼠肝细... 目的筛选大鼠肝细胞液作为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供体,建立丹酚酸A(SAA)体外孵育甲基化代谢的酶促反应。方法采用HPLC-UV法检测孵育体系中底物SAA的浓度,根据底物消耗量计算SAA的体外酶促代谢反应速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在大鼠肝细胞液体外温孵体系中,SAA的酶促甲基化代谢反应呈现饱和动力学特征,符合Michaelis-Menten曲线,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分别为30.4 nmol·mol-1·min-1,0.179 mmol·L-1。结论大鼠肝脏的COMT酶对SAA有较强的亲和力,可催化SAA发生快速、完全的甲基化代谢,大鼠肝细胞液与SAA在控制条件下体外温孵是高收率、选择性制备SAA甲基化代谢产物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甲基化代谢 大鼠肝细胞 酶促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