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PTP在铁过载大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丹 徐群英 +3 位作者 陈和平 彭维杰 黄起壬 何明 《中国药理通讯》 2007年第3期38-38,共1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mPTP在铁过载大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只;分别隔天ip右旋葡萄糖铁剂83mg·kg-1(iron overload组)、右旋葡萄糖铁剂83mg·kg-1+Cyclosporin A 5mg·... 目的:探讨线粒体mPTP在铁过载大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只;分别隔天ip右旋葡萄糖铁剂83mg·kg-1(iron overload组)、右旋葡萄糖铁剂83mg·kg-1+Cyclosporin A 5mg·kg-1(CsA组)或等容积NS(Cont组);4w后,称各组动物体重,取肝脏测定铁含量和肝脏指数;取血测定ALT、AST值,取肝脏组织测定MDA含量、Caspase3、GPx、SOD活性及其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膜电位(△ψm)及ROS生成、分光光度法测定mPTP开放;PI-Annexin V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p4W铁剂大鼠肝脏的铁浓度为1.045±0.090mg/g,肝脏指数与ALT、AST显著升高;GPx、SOD活性降低、蛋白表达下调;ROS生成显著增加、Ca2+诱导的mPTP开放敏感、线粒体膜电位(△ψm)减小;Caspase3活性增加且蛋白表达上调、凋亡细胞比率明显增加;而同时ip特异性mPTP阻断剂CsA,虽不会使得大鼠肝脏的铁浓度降低,但可使线粒体膜电位(△ψm)稳定、Caspase3活性降低且蛋白表达下调、凋亡细胞比率减小、大鼠肝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铁过载引起的大鼠肝脏损伤机制可能与线粒体mPTP开放有关,后者可能成为治疗铁过载引起的大鼠肝脏损伤的分子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mPTP 大鼠肝脏损伤 铁过载 大鼠肝脏功能
下载PDF
富集稳定同位素示踪研究钐、镱在大鼠肝脏中的亚细胞分布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福亮 王玉琦 +2 位作者 张智勇 孙景信 柴之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8-281,共4页
采用可活化富集稳定同位素152 Sm和16 8Yb作为示踪剂 ,结合差速离心分离和中子活化分析技术 (NAA)初步研究了稀土元素Sm和Yb在大鼠肝脏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 ,Sm和Yb在亚细胞组分中的浓度分布为 :溶酶体 >微粒体 >线... 采用可活化富集稳定同位素152 Sm和16 8Yb作为示踪剂 ,结合差速离心分离和中子活化分析技术 (NAA)初步研究了稀土元素Sm和Yb在大鼠肝脏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 ,Sm和Yb在亚细胞组分中的浓度分布为 :溶酶体 >微粒体 >线粒体 >细胞核 >胞液。线粒体中Sm和Yb所占比例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中子活化分析 富集稳定同位素 亚细胞组分 钐镱 大鼠肝脏 浓度分布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休克大鼠肝脏I-κBα和白细胞介素-18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淑杰 李洪岩 +2 位作者 吕文伟 袁兆新 孙连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87-1388,共2页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白细胞介素-18 MRNA表达 参麦注射液 大鼠肝脏 严重损伤 细菌移位 功能受损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AMPK苏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吴德红 王凤杰 +2 位作者 邓娟 欧阳静萍 刘永明 《微循环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表达的变化,并探讨黄芪多糖(APS)对T2DM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n=8)和APS对照组(APS组,n=8),以普通饲料喂养;T...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表达的变化,并探讨黄芪多糖(APS)对T2DM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n=8)和APS对照组(APS组,n=8),以普通饲料喂养;T2DM组和T2DM+APS治疗组(T2DM+APS组),以高脂饲料喂养。第8周末,行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mg/kg),实验期间定期检测动物随机血糖(BG)、空腹血糖(FBG)、口服糖耐量(OGTT)、血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于APS治疗第8周末,取各组动物的肝脏组织,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AMPK磷酸化水平。结果:T2DM组出现高血糖、糖耐量降低,经APS治疗8周后,T2DM+APS组各项实验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肝脏组织中磷酸化AMPK水平较T2DM组显著上升(P<0.01)。结论:APS可以显著改善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PS增加磷酸化AMPK表达水平,进而改善其能量代谢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AMPK 黄芪多糖 大鼠肝脏 磷酸化 苏氨酸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Protein
下载PDF
亚砷酸钠染毒大鼠肝脏组织砷形态分析前处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军 姜平 +2 位作者 王灏 吴顺华 郑玉建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染毒大鼠脏器组织砷形态代谢产物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并建立肝脏砷形态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方法,从而为阐明体内砷代谢和砷毒作用机制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快速溶剂萃取(ASE)、超声溶剂提取(SON)和盐酸浸提(HCl...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染毒大鼠脏器组织砷形态代谢产物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并建立肝脏砷形态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方法,从而为阐明体内砷代谢和砷毒作用机制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快速溶剂萃取(ASE)、超声溶剂提取(SON)和盐酸浸提(HCl)3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在亚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中,提取组织中的砷形态,并分别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肝脏组织中的砷总量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联用技术分析砷形态。结果快速溶剂萃取法提取大鼠肝脏砷形态提取效率最高,超声溶剂提取效率次之,盐酸浸提法提取效果最差。初步建立了iAs3+、二甲基砷酸(DMA)2种砷形态的萃取方法及分离分析方法。亚砷酸钠各剂量组DMA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9%~102.9%。结论快速溶剂萃取法对于提取染砷大鼠肝脏组织中的砷形态代谢产物效果较好,同时发现脏器组织中的砷主要以DMA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处理 高效液相-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大鼠肝脏 砷形态分析
下载PDF
化痰活血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及其目标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叶勇 王家宁 +2 位作者 汪道文 梅国强 刘松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化痰活血方大、中、小剂量及力平脂治疗,检测其相关指标。结果:化痰活血方能显著...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化痰活血方大、中、小剂量及力平脂治疗,检测其相关指标。结果:化痰活血方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水平,增强肝脏PPARα、ACO mRNA的表达。结论:化痰活血方增强PPARα、ACO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高脂血症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中医药疗法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代谢 @化痰活血方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高脂血症大鼠 化痰活血方 大鼠肝脏 基因表达 甘油三酯(TG) PPARα
下载PDF
高脂饮食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线粒体损伤和ATP储备改变 被引量:11
7
作者 丁晓东 范建高 +3 位作者 徐正婕 郑晓英 田丽艳 王国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24-1528,共5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肝脏线粒体损伤和三磷酸腺苷(ATP)储备的改变.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48)和对照组(n=24), 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标准饲料喂养,分批于实验8、12、16和24 wk处死.常规检测血清生化和肝匀浆ATP 含...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肝脏线粒体损伤和三磷酸腺苷(ATP)储备的改变.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48)和对照组(n=24), 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标准饲料喂养,分批于实验8、12、16和24 wk处死.常规检测血清生化和肝匀浆ATP 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8 wk时肝脂肪变明显,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12-24 wk进展为脂肪性肝炎;模型组肝脏ATP含量呈减低趋势,16-24 wk时较对照组减低约1/3(P<0.05);电镜下8wk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增大,部分内膜嵴粒脱落,16 wk 和24 wk大鼠线粒体内有类圆形结晶样物质沉积. 结论: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的肝细胞存在线粒体损伤和ATP储备的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损伤 脂肪性肝炎 储备 大鼠肝脏 三磷酸腺苷(ATP) 饮食性 肝脏组织学改变 ATP含量 单纯性脂肪肝 肝炎模型 高脂饮食 线粒体肿胀 大鼠肝细胞 对照组 SD大鼠 高脂饲料 血清生化 常规检测 电镜观察 肝脂肪变 线粒体内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CHO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胡琛琛 毕会民 +1 位作者 张叶敏 欧阳静萍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第1期1-3,12,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APS灌胃对照组(CA组)、T2DM模型组(T2DM组)、T2DM+APS治疗组(T2DM+APS组)。定期监测各...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APS灌胃对照组(CA组)、T2DM模型组(T2DM组)、T2DM+APS治疗组(T2DM+APS组)。定期监测各组动物体重(BW)、随机血糖(随机BG)、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动物肝组织CHOP的表达水平。结果:T2DM组大鼠BW、随机BG、FBG、Fins、HOMA-IR均显著高于C组,同时伴OGTT异常(P<0.01);T2DM+APS组大鼠BW、随机BG、FBG、HOMA-IR较T2DM组显著下降(P<0.01),OGTT各时点BG较T2DM组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CHOP表达水平在T2DM组显著高于C组(P<0.01),T2DM+APS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2DM组(P<0.05)。C组和CA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PS可显著降低T2DM大鼠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APS减弱T2DM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蛋白CHO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黄芪多糖 CHOP 大鼠肝脏 内质网应激 调节血糖 慢性并发症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慢性镉暴露诱发大鼠肝脏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任文华 陈龙 +2 位作者 谷宇 高伟 朱善良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1-94,共4页
 选择健康SD雄性成年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镉暴露中剂量组(M组)和高剂量组(H组),每天分别饲喂含镉0、5、10mg/kg饲料的大鼠全价饲料,分别于第3周和第6周检测肝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KP)...  选择健康SD雄性成年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镉暴露中剂量组(M组)和高剂量组(H组),每天分别饲喂含镉0、5、10mg/kg饲料的大鼠全价饲料,分别于第3周和第6周检测肝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KP).结果显示:在实验过程中,各组间体重、肝脏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第3周,与C组相比,只有H组GGT活性显著增强,其余各组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第6周,与C组相比,M组AKP活性差异不显著,GGT、LDH活性有显著增强,H组AKP和LDH活性显著增强,GGT活性极显著增强.可见,镉引起肝毒性的机制与酶的活性间存在一定关系.其中GGT是一种敏感性较强的检测镉致肝慢性中毒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镉暴露 酶活性 大鼠肝脏 生物体 肝毒性
下载PDF
大鼠肝脏再生过程中细胞标志物演变与骨髓细胞增生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孝本 刘峰 +5 位作者 王松霞 丛旭 费然 陈红松 高燕 魏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2-616,共5页
目的:为研究大鼠在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是否存在骨髓细胞的增生与动员以支持肝脏再生过程,以及肝卵圆细胞(hepatic oval cells,HOC)在体内细胞标志物的演变过程. 方法:SD(Sprague-Dawley)大鼠81只,随机分为3组: 2/3部分肝切除组(... 目的:为研究大鼠在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是否存在骨髓细胞的增生与动员以支持肝脏再生过程,以及肝卵圆细胞(hepatic oval cells,HOC)在体内细胞标志物的演变过程. 方法:SD(Sprague-Dawley)大鼠81只,随机分为3组: 2/3部分肝切除组(partial hepatectomy,PHx)、2/3部分肝切除加2-乙酰氨基芴(2-acetylaminofluorene, 2AAF)预处理组(PHx+2AAF)及假手术组,每组分为9小组(n=3),分别于术后1,2,4,6,8,12,16, 20,24 d采集大鼠骨髓细胞及再生肝组织;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液分离骨髓细胞中的单个核细胞,并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CD34+,CD45+细胞比例; 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进行再生肝组织切片,并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再生组织中与CD34共表达的部分造血干细胞、肝卵圆细胞及肝细胞的细胞标志物Thy1.1,CD45,CK19,vimentin,AFP,Alb. 结果:在PHx模型中,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及CD45+细胞在术后2,4, 6 d与对照组相比增高(分别为2.774±0.166 vs 1.903±0.044,P=0.016<0.05;3.164±0.056 vs 1.862±0.057, P=0.002<0.01;2.708±0.160 vs 1.897±0.149,P= 0.032<0.0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在肝组织中第4 d发现少量CD34,CD45共表达细胞,但未检出其他共表达的细胞标志物.在PHx+2AAF模型中,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CD34+及CD45+细胞于术后2, 4 d与对照组相比增高(分别为2.472±0.141 vs 1.903±0.044,P=0.020<0.05;2.985±0.120 vs 1.862±0.057, P=o.008<0.01),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其再生肝组织中与CD34共表达的抗原Thy1.1,CK19,Alb, AFP,vimentin等存在动态演变:在标志物出现过程中,Thy1.1最早出现,随后可检出AFP,vimentin, CK19,而Alb最后检出;在标志物的消失过程,则Thy1.1, Alb,CK19最早消失,随后AFP,vimentin未检出. 结论:大鼠在急性肝损时的肝再生过程中存在骨髓CD34+与CD45+的细胞增生现象,再生肝组织中与CD34共表达抗原的动态演变可能反映肝卵圆细胞在体内的产生与分化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标志物 再生过程 骨髓细胞增生 vimentin 大鼠肝脏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CD3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肝卵圆细胞 2-乙酰氨基芴 骨髓单个核细胞 部分肝切除 CK19 流式细胞分析 组织切片技术 演变过程 CD45 检测结果 0.05
下载PDF
碘、钼、钡对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姝 黄燕军 李利容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91-1392,共2页
关键词 肝脏脂质过氧化 大鼠肝脏 必需微量元素 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脂质过氧化作用
下载PDF
大鼠肝脏过氧化氢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娜磊 李玥 +2 位作者 高媛 陈永春 姚敏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9年第2期56-58,61,共4页
根据过氧化氢酶的催化特性,采用盐析,透析,离心等技术,从大鼠肝脏中分离纯化过氧化氢酶,提纯倍数达到26倍,酶活性回收率为57%。为一般实验室分离纯化大鼠过氧化氢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 根据过氧化氢酶的催化特性,采用盐析,透析,离心等技术,从大鼠肝脏中分离纯化过氧化氢酶,提纯倍数达到26倍,酶活性回收率为57%。为一般实验室分离纯化大鼠过氧化氢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5,在此条件下,以过氧化氢为底物的Km值为56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肝脏 过氧化氢酶 纯化 酶学性质
下载PDF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吸收率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少伟 刘永锋 +1 位作者 梁健 何三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HA)吸收率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肝脏在UW﹑Celsior和HTK3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16、24h后,用37°CKrebs-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90min... 目的:探讨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HA)吸收率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肝脏在UW﹑Celsior和HTK3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16、24h后,用37°CKrebs-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90min,分别于不同灌注时间检测灌洗液中PNP活性和外源性HA吸收率的变化。结果:低温保存16h和24h,UW和Celsior组再灌注60min与15min比较,PNP活性明显增高(P<0.05),而HTK组再灌注30min则显著增高;低温保存16h,UW和Celsior组再灌注60min与15min比较外源性HA吸收率明显下降(P<0.05),而HTK组再灌注30min出现外源性HA吸收率明显下降;低温保存24hUW组再灌注60min外源性HA吸收率明显下降,而Celsior和HTK组30min即出现外源性HA吸收率明显下降。结论:PNP和HA吸收率可作为评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透明质酸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肝脏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嵩 孙备 +2 位作者 许军 田英君 姜洪池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肝脏离体非循环灌注模型 ,对供肝分别作不同时间的IPC (IPC1组缺血 5min、IPC2 组缺血 10min、IPC3 组缺血 15min) ,而后比较各组供肝的损伤程度。结果 ...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肝脏离体非循环灌注模型 ,对供肝分别作不同时间的IPC (IPC1组缺血 5min、IPC2 组缺血 10min、IPC3 组缺血 15min) ,而后比较各组供肝的损伤程度。结果 流出液中AST和ALT的水平 ,IPC1组分别为 (4 0 .1± 6.3 )U/L和 (17.1± 0 .5 )U /L ,IPC2 组分别为 (5 3 .6± 3 .7)U/L和 (19.7± 0 .5 )U /L ,均显著低于未预处理 (NPC)组的 (64 .5± 8.2 )U/L和 (2 3 .8± 3 .9)U /L (P<0 .0 5 ) ;IPC1组又显著低于IPC2 组和IPC3 组的 (63 .8± 7.2 )U/L和 (2 2 .8± 2 .5 )U /L (P<0 .0 5 )。LDH水平 ,NPC组、IPC1组、IPC2 组和IPC3 组分别为 (10 4.3± 2 0 .6)U/L、(84.1± 19.7)U /L、(90 .5± 2 1.1)U/L和 (10 3 .1± 18.5 )U /L ,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但均高于正常组〔(71.5± 18.9)U /L〕 (P<0 .0 5 )。胆汁分泌量及肝组织ATP含量 ,IPC1组分别为 (5 3 .5± 10 .2 ) μl和 (6.15± 0 .65 ) μmol/g ,IPC2 组分别为 (4 1.5± 8.1) μl和 (4 .77± 0 .2 1) μmol/g ,均显著高于NPC组的 (2 2 .8± 9.7) μl和 (2 .62± 0 .3 4) μmol/g (P<0 .0 5 ) ;IPC1组又显著高于IPC2 组和IPC3 组的 (2 7.5± 2 .8) μl和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大鼠肝脏 低温保存 损伤现象 保护作用
下载PDF
清肝活血方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尤圣富 郑培永 季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研究清肝活血方防治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吡唑、玉米油混合液连续灌胃14周,形成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分为清肝活血方低、高剂量组,以小柴胡冲剂为对照,观察其对肝内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结果... 目的:研究清肝活血方防治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吡唑、玉米油混合液连续灌胃14周,形成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分为清肝活血方低、高剂量组,以小柴胡冲剂为对照,观察其对肝内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结果:清肝活血方可明显降低升高的ALT、AST、GGT、ALP、LDH,抑制IL1、IL6、TNFα、TGFα的升高;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蛋白水平。结论:清肝活血方对酒精性肝病有明显防治作用,而调节免疫活性因子、抗炎、抗肝纤维化发生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清肝活血方/药效学 肝纤维化 细胞因子 脂质过氧化损伤 清肝活血方 大鼠肝脏 脂质过氧化产物 血清透明质酸 免疫活性因子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革红 张成琰 赵和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8期707-708,共2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病率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而逐年增高,在某些地区NASH已超过病毒性肝炎,该病已不再是成年肥胖人的专利,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逐渐增加,甚至部分患者没有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病率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而逐年增高,在某些地区NASH已超过病毒性肝炎,该病已不再是成年肥胖人的专利,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逐渐增加,甚至部分患者没有肥胖也没有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抗氧化能力 大鼠肝脏 亚硒酸钠 病毒性肝炎 肥胖人 饮食结构 NASH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对离体大鼠肝脏ALT/LDH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苑晓烨 王淼 +2 位作者 曹经琳 曾强 窦剑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4期3696-3698,共3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sodium creatine phosphate,SCP)对离体大鼠肝脏中ALT/LDH指标变化,探讨磷酸肌酸在肝脏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用Wister系雄性大鼠40只,普通级。应用大鼠肝脏单纯冷保存离体灌注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sodium creatine phosphate,SCP)对离体大鼠肝脏中ALT/LDH指标变化,探讨磷酸肌酸在肝脏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用Wister系雄性大鼠40只,普通级。应用大鼠肝脏单纯冷保存离体灌注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UW液灌注肝脏)、实验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磷酸肌酸钠,依浓度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浓度分别1 g/100 ml、2 g/100 ml、3 g/100 ml)。测定不同时间点保存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实验组在冷保存12 h后,ALT及LDH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高、中、低剂量组的变化较对照组减轻,各剂量之间无差别(P>0.05)。高剂量实验组在经过24 h冷保存后,肝组织保存液中ALT含量高于对照组及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明显降低离体大鼠肝脏中ALT/LDH指标,对离体大鼠肝脏冷保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大鼠肝脏 ALT LDH 磷酸肌酸钠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正常SD大鼠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蕗璐 马琳 +6 位作者 陈克霏 王红 卢强 凌文武 全杰荣 李加伍 罗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3644-3648,共5页
目的:了解正常SD大鼠的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为大鼠肝脏疾病模型的观测和评估提供参考.方法:SD大鼠100只,体质量200-400g,采用5.0-12.0MHz高频探头观察肝脏多普勒声像图,测量门静脉管径及最大血流速度,肝固有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eak... 目的:了解正常SD大鼠的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为大鼠肝脏疾病模型的观测和评估提供参考.方法:SD大鼠100只,体质量200-400g,采用5.0-12.0MHz高频探头观察肝脏多普勒声像图,测量门静脉管径及最大血流速度,肝固有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大鼠门静脉;正常SD大鼠门静脉管径为:0.180cm±0.028cm;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为:16.21cm/s±3.86cm/s;肝固有动脉PSV、EDV、RI分别为:57.60cm/s±15.41cm/s、26.46cm/s±10.96cm/s、0.54±0.13.结论:高频多普勒超声能获得清晰的大鼠门静脉声像图,并能测得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大鼠实验研究中,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肝脏 血流动力学 高频超声
下载PDF
丙烯腈染毒对大鼠肝脏钙稳态某些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正东 金复生 +3 位作者 王心如 周建伟 高素琴 金锡鹏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52-254,共3页
本研究观察了丙烯腈对大鼠肝脏 Ca2 +- ATPase、Mg2 +- ATPase、Na+/ K+- ATPase和磷酸化酶 a( P- a)活性的影响 ,探讨其对大鼠肝脏钙稳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 ,各 ATPase活性均逐渐降低 ,而 P- a的... 本研究观察了丙烯腈对大鼠肝脏 Ca2 +- ATPase、Mg2 +- ATPase、Na+/ K+- ATPase和磷酸化酶 a( P- a)活性的影响 ,探讨其对大鼠肝脏钙稳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 ,各 ATPase活性均逐渐降低 ,而 P- a的活性却逐渐升高 ( P<0 .0 1) ,其中高剂量( 5 0 mg/ kg)组的各观察时段和染毒 42天时各染毒组酶活性的变化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并具有较好的剂量 -反应关系 ( P<0 .0 1)。结果提示 ,丙烯腈可影响大鼠肝脏钙稳态某些指标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ATPASE 磷酸化酶A 钙稳态 大鼠肝脏
下载PDF
丹芍化纤胶囊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Smad-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冰 谢汝佳 +4 位作者 罗新华 杨婷 方丽 程明亮 杨勤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Smad7在大鼠肝纤维化肝脏中的表达及丹芍化纤胶囊抗大鼠肝纤维化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为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采用CCl4、饮酒、高脂低蛋白饮... 目的探讨Smad7在大鼠肝纤维化肝脏中的表达及丹芍化纤胶囊抗大鼠肝纤维化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为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采用CCl4、饮酒、高脂低蛋白饮食等复合病因刺激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8周,然后两治疗组分别予以低剂量(0.5g/kg)、高剂量(1.0g/kg)丹芍化纤胶囊灌胃治疗8周。实验结束后测定肝脏指数,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同时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肝组织中Smad7的表达。结果Smad7在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表达明显减少(0.98±0.20/12.80±2.32),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比较,肝脏指数、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肝脏Smad7表达显著增加(10.42±2.74/1.74±0.29)。结论丹芍化纤胶囊能显著增加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Smad7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芍化纤胶囊 大鼠肝脏 实验性肝纤维化 免疫组化SABC法 Wistar大鼠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模型 肝纤维化程度 肝纤维化大鼠 抗纤维化作用 自然恢复 肝脏指数 纤维化肝脏 低蛋白饮食 治疗组 肝组织 CCl4 镜下观察 正常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