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解读:D0501天气学 被引量:1
1
作者 孟智勇 梁旭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气科学科学调整了申请代码。2020版大气科学学科申请代码包括15个二级申请代码,分属“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三个板块。其中,D0501天气学二级申请代码由原代码D0505天气学与天气预报调整...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气科学科学调整了申请代码。2020版大气科学学科申请代码包括15个二级申请代码,分属“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三个板块。其中,D0501天气学二级申请代码由原代码D0505天气学与天气预报调整而来,天气预报的内容调整到了“支撑技术”板块二级申请代码D0511大气数值模式发展。本文对天气学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的6个研究方向的设计思路和关键词设置进行了解读,对一些易被混淆或误用的关键词做了解释,同时分析了2020~2022年申请书中关键词使用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关键词使用注意事项与建议。希望本文的解读有助于基金申请人准确选择研究方向和关键词,使申请书能被更精确地匹配评审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气学 研究方向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基于天气学分型的2022年广东省暴雨预报检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涂静 叶萌 +2 位作者 张华龙 黄晓莹 唐思瑜 《广东气象》 2023年第1期40-43,共4页
基于天气学分型,对全球模式ECMWF和CMA-GFS,区域模式CMA-GD和CMA-TRAMS 2022年广东省暴雨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综合对比分析各家模式预报性能和偏差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台风暴雨可预报性最高、锋面暴雨预报难度最大,预报员对模式台... 基于天气学分型,对全球模式ECMWF和CMA-GFS,区域模式CMA-GD和CMA-TRAMS 2022年广东省暴雨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综合对比分析各家模式预报性能和偏差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台风暴雨可预报性最高、锋面暴雨预报难度最大,预报员对模式台风和暖区暴雨“补漏”明显提高了主观TS评分。(2)CMA-TRAMS对台风暴雨预报表现最优,能有效提示广东省是否出现台风边缘影响的暴雨。(3)锋面暴雨TS评分普遍偏低,大范围漏报多为模式形势预报存在偏差,主观较难实现有效订正。(4)CMA-TRAMS和ECMWF对暖区暴雨预报较优,其中ECMWF对暖区形势预报更准确,CMA-TRAMS对降水强度和南部沿海暴雨预报更接近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预报检验 天气学分型 暴雨 广东省
下载PDF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天气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
3
作者 薛宇峰 罗小青 +2 位作者 常舒捷 梁梅 吴丽晴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21期1-4,共4页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首先分析了天气学课程教学现状,然后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了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天气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 天气学课程 一流课程建设 地方高校
下载PDF
广西汛期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特征与天气学分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华实 王东海 +3 位作者 陆虹 陈思蓉 曾智琳 张春燕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55,共14页
利用1979—2019年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集,对51例发生在广西的汛期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天气学分型研究,重点探索了不同类型过程的关键环流特征与锋生结构差异。主要... 利用1979—2019年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集,对51例发生在广西的汛期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天气学分型研究,重点探索了不同类型过程的关键环流特征与锋生结构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有华北槽、南支槽、低涡切变、副高边缘、热带气旋以及季风低压等六种主要类型,均以稳定天气环流背景为共同特征。华北槽型发生频率最高,南支槽型平均持续时间最长且平均影响范围最广。华北槽、南支槽和低涡切变型过程的降水强度相当,主要落区在桂东北,由该区特殊地形及其与冷暖空气交绥共同作用而引起锋生,较强锋生起始高度较高且不深厚,但在中低层都存在一定干冷空气的侵入,尤以华北槽型最明显,有利于增强大气不稳定度以及锋生发展;另外,南支槽型在沿海伴有暖区雨带。副高边缘、热带气旋和季风低压型降水强度较大,主要落区位于桂南,大多则由地形抬升暖空气、狭管效应以及地形摩擦辐合作用而引起锋生,触发和维持高效的暖云降水,后两者强锋生起始高度较低且深厚,暖云降水效率更高,而南支槽型沿海锋生区和副高边缘型强锋生相较浅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强降水 天气学分型 降水差异 锋生结构特征 地形
下载PDF
新形势下《中小尺度天气学与强天气》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探讨
5
作者 陈杨瑞雪 郑佳锋 +1 位作者 华维 封彩云 《教育进展》 2023年第9期6456-6461,共6页
《中小尺度天气学与强天气》是大气科学专业本科课程之一,也是了解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特征和形成机制的基础课程。新形势下的防灾减灾政策对天气预报的精度和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对造成极端天气的中小尺度天气... 《中小尺度天气学与强天气》是大气科学专业本科课程之一,也是了解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特征和形成机制的基础课程。新形势下的防灾减灾政策对天气预报的精度和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对造成极端天气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特征和形成机制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新形势下的《中小尺度天气学与强天气》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大气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改善和课程教学模式变革等方面,探讨了该门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可能途径,旨在为《中小尺度天气学与强天气》课程的本科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尺度天气学与强天气 新形势 评价机制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汉江流域暴雨天气学概念模型分析
6
作者 訾丽 王志良 +1 位作者 张方伟 王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50,共8页
为提高汉江流域的降水预报能力,利用1960~2021年的降水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汉江流域暴雨的区域特征,通过典型过程选取、关键天气系统辨识等方法建立了汉江流域典型暴雨的天气学概念模型。选取了2022年汉江流域上中游暴雨过程,采用天... 为提高汉江流域的降水预报能力,利用1960~2021年的降水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汉江流域暴雨的区域特征,通过典型过程选取、关键天气系统辨识等方法建立了汉江流域典型暴雨的天气学概念模型。选取了2022年汉江流域上中游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原理辨识中高低层关键天气系统的配置及位置进而对暴雨天气学概念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汉江流域上中游及汉江流域暴雨多发生在5~10月,汉江流域下游暴雨多发生在3~10月,夏季暴雨发生频率均高于秋季,且汉江流域下游暴雨及大暴雨日数最多。因此,可根据暴雨的特点将汉江暴雨划分为流域型暴雨、上中游型暴雨和下游型暴雨。(2)针对汉江流域型暴雨,建立了槽前切变低涡型、低空切变急流型、槽及两高辐合型、高空深槽型4种天气学概念模型;针对汉江上中游型暴雨,建立了低空切变急流型和两高辐合型两种天气学概念模型;针对汉江流域下游型暴雨,建立了槽前切变型、偏南气流型、槽后切变型3种天气学概念模型。(3)2022年汉江流域上中游暴雨过程验证结果符合汉江流域上中游低空切变急流型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概念模型 暴雨特征 典型暴雨过程 汉江流域
下载PDF
“天气学分析基础”教学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建颖 邓伟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6-78,共3页
"天气学分析基础"是大气科学专业学生进入专业技能学习的入门课程,它强调实践教学,并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天气学原理理论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良好的习惯,深刻理解天气分析规范将为学生未来的... "天气学分析基础"是大气科学专业学生进入专业技能学习的入门课程,它强调实践教学,并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天气学原理理论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良好的习惯,深刻理解天气分析规范将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加深对大气科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分析基础 天气学原理 能力培养
下载PDF
天气学和天气预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8
作者 陶诗言 赵思雄 +4 位作者 周晓平 纪立人 孙淑清 高守亭 张庆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1-467,共17页
全面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气团、锋面、梅雨、寒潮、阻高、副高、暴雨、高低空急流、亚澳季风区内涡旋和对流等现象的天气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在短中期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 全面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气团、锋面、梅雨、寒潮、阻高、副高、暴雨、高低空急流、亚澳季风区内涡旋和对流等现象的天气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在短中期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领域在模式发展和改进以及在数值模拟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同时指出模式发展和预测在中国数值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天气预报 气候预测 天气模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中国近海局部海域低空大气波导的天气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莉 高山红 +2 位作者 康士峰 张玉生 吴增茂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97-2002,共6页
利用大气模式MM5模拟结果统计分析了中国近海低空大气波导的季节分布特征;根据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选取局部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详细研究了该海域低空大气波导形成的天气学特征.研究发现,当位于冷高压偏南... 利用大气模式MM5模拟结果统计分析了中国近海低空大气波导的季节分布特征;根据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选取局部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详细研究了该海域低空大气波导形成的天气学特征.研究发现,当位于冷高压偏南侧、或热带低压的西北侧、或南部高压与北部低压之间时,依次对应着有利于产生低空大气波导的三种主要天气形势;第一种形势(约占41%)下的波导高度较高(约1300~1600m),第二种形势(约占7%)下的波导强度较大(约17M),它们的共同点是辐散下沉形成稳定逆温层且大气低层较强的水汽平流造成较大的水汽垂直梯度;第三种形势(约占4%)下,平流过程是形成大气波导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同时表明,分析某一局部海域大气波导天气学特征时,EOF分解方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波导 中国近海 MM5模拟 天气学特征 EOF分解
下载PDF
黄山连续性云海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有训 王克强 +3 位作者 杨保桂 程铁军 金其龙 吴继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6,共4页
用美国NCEP/NCAR的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分析了黄山1 984年1月1 9~2 4日连续6天云海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和物理量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50 0hPa平均高度场鄂霍次克海为阻高,乌拉尔山以东为高压脊,我国东北存在一低压,黄山受偏西气流... 用美国NCEP/NCAR的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分析了黄山1 984年1月1 9~2 4日连续6天云海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和物理量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50 0hPa平均高度场鄂霍次克海为阻高,乌拉尔山以东为高压脊,我国东北存在一低压,黄山受偏西气流影响;1 0 0 0hPa平均高度场黄山处在南伸的高压底部,受NE气流影响。物理量时间演变图上,1 8~1 9日降温、降湿,垂直速度由上升气流转变为弱下沉气流;云海出现阶段,气温、比湿、垂直速度稳定少变,风速较小,风向较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分析 黄山 云海 连续性 NCEP/NCAR 平均高度场 时间演变特征 500hPa 1984年 鄂霍次克海 大气环流 天气过程 下沉气流 垂直速度 速度稳定 物理量 日平均 高压脊 乌拉尔 上升 气温 比湿 风速 风向
下载PDF
渭河流域致洪暴雨的天气学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社宏 胡淑兰 +2 位作者 王旭仙 吕俊杰 杜继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5-148,152,共5页
目的对渭河流域致洪暴雨进行分析,以便得出其时空分布特征、天气环流特征,以及暴雨型和天气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致洪暴雨预报和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954年至2004年渭河流域70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流域洪水灾害资料和高空天气图资... 目的对渭河流域致洪暴雨进行分析,以便得出其时空分布特征、天气环流特征,以及暴雨型和天气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致洪暴雨预报和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954年至2004年渭河流域70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流域洪水灾害资料和高空天气图资料,应用统计学和天气学方法,得出近50年来渭河流域致洪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天气环流特征,总结出了暴雨型和天气型等不同类型,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近50年来渭河流域年均出现1次致洪暴雨过程,最多年份出现5次;致洪暴雨发生频率最高在7月上、下旬和8月上、中旬;致洪暴雨分为上游暴雨型、连阴雨中暴雨型、本区域暴雨型和叠加暴雨型4种类型,产生暴雨的大气环流形势分为低槽型、西南气流型、低涡切变型和副高控制型4种。结论渭河流域洪灾的形成与本地暴雨有密切关系,多数致洪暴雨都有低空急流相伴,低槽型和西南气流型是产生致洪暴雨的主要环流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致洪暴雨 天气学分析
下载PDF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闫俊岳 唐志毅 +3 位作者 姚华栋 张秀芝 柳艳菊 李江龙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9-579,共11页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季风爆发时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辐射及海面温度等要素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大气环流的突变造成的。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变化过程是 :80~ 90°E越赤道气流加强 ,同时印缅低压加深 ,孟加拉湾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大 ,而后东亚大陆上气旋发展东移 ,副热带高压东撤 ,孟加拉湾低压槽前的赤道西风突然加强越过中南半岛 ,南海北部首先出现强西南风 ,继而南海季风迅速地全面爆发。孟加拉湾西南风加强到南海季风爆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陆冷空气南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季风爆发时呈现单雨带型 ,而后由单雨带型转变为双雨带型 ,雨带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系统共同影响 ,并且随着副热带高压移动位置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季风 雨带变化 天气学
下载PDF
山东沿海偏北大风的天气学模型和物理量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晓霞 盛春岩 +2 位作者 沈建国 肖明静 华雯丽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55,共11页
应用观测资料和MICAPS3气象资料显示系统,分析研究了近十年山东沿海7级以上偏北大风的特征。对两年内36次区域性大风个例,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主,把偏北大风分为四种类型:冷锋型、温带气旋型、回流冷空气型和北上热带气旋型,建立了偏北大... 应用观测资料和MICAPS3气象资料显示系统,分析研究了近十年山东沿海7级以上偏北大风的特征。对两年内36次区域性大风个例,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主,把偏北大风分为四种类型:冷锋型、温带气旋型、回流冷空气型和北上热带气旋型,建立了偏北大风的天气学模型。分月份、分类型统计分析了偏北大风期间地面气压梯度、锋后冷高压强度、锋前低压强度、高低压之间的气压差、850 hPa锋区强度、850hPa偏北风风速、850hPa24h变温,给出了阈值和平均值;分析研究了各类型9级以上偏北大风气象要素的临界值。对各种类型偏北大风的物理量空间结构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锋偏北大风在中低层为较强的下沉运动,低层辐散,有高空动量下传,偏北大风主要是快速南下的冷空气、下沉运动造成的辐散风和高空动量下传的共同作用;气旋型偏北大风在高空为正涡度、低层辐合、整层为上升运动,北大风主要取决于快速旋转的气旋性环流和向气旋中心的辐合运动;回流型偏北大风的中高空为上升,近地面层为下沉,偏北大风主要是低层快速南下的冷空气的水平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沿海偏北大风 气候特征 天气学模型 物理量指标 物理量空间结构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天气学的发展概要——关于锋面气旋学说的四个阶段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陶祖钰 熊秋芬 +1 位作者 郑永光 王洪庆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0-947,共8页
参照流体力学发展的4个阶段,以锋面气旋模型为例将天气学也分为:"古代"、经典、近代和现代4个发展阶段。"古代"天气学的代表是1863年航海家Fitz-Roy绘制的第一个风暴概念模型,它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但不失其科学性;... 参照流体力学发展的4个阶段,以锋面气旋模型为例将天气学也分为:"古代"、经典、近代和现代4个发展阶段。"古代"天气学的代表是1863年航海家Fitz-Roy绘制的第一个风暴概念模型,它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但不失其科学性;100年前挪威气象学派锋面气旋模型是基于牛顿力学的经典天气学代表,确立了斜压性是天气变化机理的核心,但将锋面视为物质面是其有悖流体连续性原则的重大缺陷;50年前芝加哥学派的锋面气旋三维模型是基于对准地转动力学理论深刻物理洞察力的近代天气学代表;20世纪末暖锋后弯卷入爆发性气旋模型是高科技时代基于大规模数值计算的现代天气学代表。在大数据时代,现代天气学需要学习和继承近代天气学用深刻的物理洞察力来分析天气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锋面气旋 斜压性 准地转动力学 暖锋后弯卷入 数值模拟 视算技术
下载PDF
江西暴雨预报的客观天气学模型和物理诊断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曹晓岗 王田民 +1 位作者 戴熙敏 张明席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68-373,共6页
文章介绍了江西区域暴雨的客观天气学模型、物理诊断模型、预报流程以及利用数值化云图进行暴雨落区短时跟踪预报的方法.并给出了1992~1995年汛期模型的试报结果.
关键词 暴雨 降水预报 客观天气学模型 物理诊断模型
下载PDF
渤海、黄海沿岸主要港湾大振幅假潮成因的天气学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丛华 郭可彩 +1 位作者 李坤平 陈则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4-32,共9页
对渤海、黄海主要港湾发生的振幅大于 50cm(龙口港湾取振幅大于 80cm)的6 5次假潮过程与地面天气图进行对比分析 ,着重分析了伴随大振幅假潮过程的天气形势 .分析结果表明 :( 1 )龙口港湾 2 2次大振幅假潮中有 1 9次与雷暴天气 (其中有 ... 对渤海、黄海主要港湾发生的振幅大于 50cm(龙口港湾取振幅大于 80cm)的6 5次假潮过程与地面天气图进行对比分析 ,着重分析了伴随大振幅假潮过程的天气形势 .分析结果表明 :( 1 )龙口港湾 2 2次大振幅假潮中有 1 9次与雷暴天气 (其中有 3次伴随有飑线 ,1次还伴有龙卷 )有关 ,2次与大风天气有关 ,1次由外海雷暴引起 ;因此得出雷暴、飑线是引起大振幅假潮的主要原因 ;雷暴强弱和持续时间长短变化 ,导致假潮振幅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变化 ;雷暴的季节变化引起大振幅假潮的季节变化 ;雷暴发生的局地性导致假潮出现的局地性 ;雷暴传播方向的不同引起大振幅假潮的周期不同 .( 2 )北方气旋型和江淮气旋及西南倒槽型这两种天气类型有利于产生雷暴 ,并导致大振幅假潮的发生 .这两类型分别占 6 2个例的 46 8%和 1 7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振幅假潮 天气类型 雷暴 渤海 黄海 天气学分析 地面天气
下载PDF
SARS流行期的天气学尺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铮 蔡砥 +3 位作者 李山 杨妍 黎华群 毛可晶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2-701,共10页
本文以香港和北京为例 ,对SARS流行期的天气特征做了事件相关分析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 ,在SARS流行期 ,SARS疫情高发可能与大约 8日前的气温日较差阶段性降低有关系。但是当气温日较差过程发生趋势性变化时 ,疫情过程的响应时间为 5~ ... 本文以香港和北京为例 ,对SARS流行期的天气特征做了事件相关分析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 ,在SARS流行期 ,SARS疫情高发可能与大约 8日前的气温日较差阶段性降低有关系。但是当气温日较差过程发生趋势性变化时 ,疫情过程的响应时间为 5~ 1 0天。SARS疫情高发还可能与 8日前空气相对湿度偏低有关系 ,同时也与 1 1~ 1 2日前的相对湿度峰值有关。前者较多的表现在香港 ,后者较多表现在北京。初步认为 ,略低于相对湿度 75 %的某个值附近 ,相对湿度对于疫情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对湿度具有二重性。空气污染有助于SARS病毒的扩散传染 ,它的影响滞后期在 8~ 1 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病毒 流行期 天气学尺度分析 气温日较差 空气污染
下载PDF
广州地区雷电时空分布特点及天气学分析 被引量:47
18
作者 林良勋 梁巧倩 +1 位作者 温晶 曾琮 《气象科技》 2006年第6期679-683,共5页
利用2000~2003年闪电定位资料,对广州地区雷电时空变化的分析表明,广州地区的雷电主要发生在4~10月,电闪有准双峰的日变化,其中13:00~21:00雷电发生最频繁。广州市区是雷电的高发区,其次是其东北部山区。正电闪的空间分布中... 利用2000~2003年闪电定位资料,对广州地区雷电时空变化的分析表明,广州地区的雷电主要发生在4~10月,电闪有准双峰的日变化,其中13:00~21:00雷电发生最频繁。广州市区是雷电的高发区,其次是其东北部山区。正电闪的空间分布中心偏于市区的南侧。对相关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导致频闪的天气类型主要有西风槽类、副热带高压类和热带系统类等3类6型,在不同的季节频闪天气型的系统配置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雷电 时空特点 天气学分型
下载PDF
天气学检验在东北区域数值模式秋冬季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9
作者 崔锦 周晓珊 +3 位作者 张爱忠 阎琦 黄阁 张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年第4期17-21,共5页
根据影响天气系统不同,利用2007年9月—2008年2月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12 h累积降水预报和东北地区常规站降水实况资料,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从降水中心强度、中心位置、降水主体强度、落区、范围和移速6个方面对东北区域中尺度模式降... 根据影响天气系统不同,利用2007年9月—2008年2月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12 h累积降水预报和东北地区常规站降水实况资料,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从降水中心强度、中心位置、降水主体强度、落区、范围和移速6个方面对东北区域中尺度模式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性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式对东北地区秋、冬季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因天气系统和预报时效不同其预报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其中对高空槽预报效果最好;一般情况下,在预报出现偏差时中心和主体强度易偏强,雨带范围易偏大,移速易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区域数值预报模式 降水预报 天气学检验
下载PDF
3种数值模式对2008年5~8月辽宁降水预报的天气学检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崔锦 周小珊 +1 位作者 陈力强 张爱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236-11239,共4页
为了评估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辽宁中尺度模式和T213模式的降水预报性能,提高预报员使用其产品的能力,根据辽宁出现的不同影响天气系统,对2008年5~8月3个数值模式12h累积降水预报分别进行了天气学检验。检验时效为24、36、48和60h... 为了评估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辽宁中尺度模式和T213模式的降水预报性能,提高预报员使用其产品的能力,根据辽宁出现的不同影响天气系统,对2008年5~8月3个数值模式12h累积降水预报分别进行了天气学检验。检验时效为24、36、48和60h,检验内容包括降水中心强度、中心位置、降水主体强度、位置、范围和移速6个方面。结果表明,3个模式对辽宁降水都有很好的预报能力,但各模式之间存在显著的预报差异,而且因影响天气系统不同预报差异也存在于同一模式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式 降水预报 天气学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