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楠天然次生林不同林层碳密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游景晖 欧阳勋志 +2 位作者 李坚锋 毛述震 潘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89-94,共6页
以江西省安福县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次生林为对象,根据2015、2018、2022年3期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及国际林联(IUFRO)林层划分标准,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林层碳密度及其变化量的差异,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闽楠天然次生林不同林... 以江西省安福县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次生林为对象,根据2015、2018、2022年3期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及国际林联(IUFRO)林层划分标准,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林层碳密度及其变化量的差异,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闽楠天然次生林不同林层碳密度变化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15—2022年间,主林层碳密度显著提高(P<0.05),但其增量呈减慢趋势;次林层碳密度提高且呈加快趋势;林下层碳密度下降且呈加快趋势;整个林分的碳密度显著提高且呈加快趋势。株数密度是影响主林层、次林层、林分碳密度变化的主导因子,坡度是影响林下层碳密度变化的主导因子。坡向、平均胸径对碳密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为持续提高闽楠天然次生林固碳能力,应适当采取人工干预手段,实施林分结构调整,改善幼苗幼树生长环境等经营措施,促进林分自然更新及其正向演替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天然次生林 林层 碳密度
下载PDF
东北中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乔木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
2
作者 孙越 马宏博 +5 位作者 程福山 张忠辉 罗也 刘婷 包广道 何怀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目的】研究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林分内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为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物种研究与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数据支持。【方法】按照地理网络布点在长白山、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地区设置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共调查0... 【目的】研究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林分内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为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物种研究与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数据支持。【方法】按照地理网络布点在长白山、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地区设置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共调查0.1 hm^(2)(半径为17.85 m的样圆)样地183块,并对调查样地内物种组成、区系特征、重要值、径级结构和多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调查区内胸径(DBH)≥5 cm乔木数量共15 601株,隶属于15科31属60种,主要以蔷薇科和槭树科物种种类最多,以壳斗科和槭树科物种数量最多,以蒙古栎、紫椴、色木槭、春榆和桦树为主要构成树种,该地区物种组成丰富,物种科分属6个区系,以北温带与南温带间断分布为主;物种属共包含9个区系,以北温带分布为主;重要值排名前3的树种,除长白山地区蒙古栎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呈现正态分布、树种个体集中在8~18 cm径级外,长白山地区春榆,张广才岭地区蒙古栎、色木槭和春榆以及老爷岭地区蒙古栎、黑桦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形分布,树种个体主要集中在18cm径级以下,整体林分更新良好。3个地区物种丰富度相似,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外,老爷岭地区物种与长白山和张广才岭地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多样性指标在各地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3个地区物种相似性均属于中等相似。【结论】我国东北中东部山区森林乔木种类较为丰富,林分中小、中径级林木居多,更新状况良好,未来该区域森林仍能较为稳定发展。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的研究和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重要值 多样性
下载PDF
西北地区红桦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
3
作者 王泽龙 李泽义 +3 位作者 陈邑烜 马孟良 姜在民 蔡靖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在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设置红桦天然次生林临时样地85块,以年龄-树高、胸径-树高数据为依据,选取常用的9个树木生长模型拟合导向曲线,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并采用2种方法对4个不同地区的立地质量进行比较,... 在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设置红桦天然次生林临时样地85块,以年龄-树高、胸径-树高数据为依据,选取常用的9个树木生长模型拟合导向曲线,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并采用2种方法对4个不同地区的立地质量进行比较,实现对西北地区红桦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的科学评价。结果表明,立地指数和立地形的最优导向曲线方程分别为H=18.073/{1+exp[-(A-22.571)/9.144]}、H=19.793/{1+exp[-(D-12.218)/6.588]};确定基准年龄为40 a,基准胸径为20 cm,指数级距为2 m,划定10~20 m共6个立地质量等级,编制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检验结果表明,两表的卡方值均小于临界值,落点检验精度分别为95%和97.5%,达到编表精度要求,均能够良好地反映红桦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2种方法在对4个地区的立地质量评价中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其中陕西火地塘林场立地质量最优,宁夏二龙河林场次之,青海北山林场和甘肃洮坪林场立地质量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天然次生林 立地质量评价 立地指数 立地形
下载PDF
目标树抚育间伐对老山林场天然次生林直径分布的影响
4
作者 熊子月 周春国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研究老山林场天然次生林目标树抚育前后的直径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林分经营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基于实测的31块标准地调查数据,以老山林场5种主要林分类型(杉木纯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硬阔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 研究老山林场天然次生林目标树抚育前后的直径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林分经营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基于实测的31块标准地调查数据,以老山林场5种主要林分类型(杉木纯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硬阔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Weibull、Logistic和Cauchy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对抚育间伐前后的林分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对比分析林分直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抚育后,5种林分类型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都得到提高,针叶混交林和硬阔叶混交林增加的幅度最大。(2)对比抚育前后的分布函数拟合效果,Weibull分布函数更适合于拟合杉木纯林(R2最大分别为0.85、0.79),Cauchy分布函数则在阔叶混交林中拟合表现较好(R2最大分别为0.96、1.00)。目标树抚育间伐调整了研究区的林分直径结构和树种组成,为老山林场的科学合理经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抚育间伐 函数拟合 天然次生林 直径分布
下载PDF
暖温带山地天然次生林演替序列根系呼吸速率对林地增温的响应
5
作者 赵世魁 郭晋平 张芸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共12页
【目的】通过增温对比试验观测天然次生林演替序列森林内不同层次植物根系呼吸速率生长季的变化,揭示森林演替和模拟增温及其交互作用对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为森林更新过程中土壤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机制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目的】通过增温对比试验观测天然次生林演替序列森林内不同层次植物根系呼吸速率生长季的变化,揭示森林演替和模拟增温及其交互作用对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为森林更新过程中土壤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机制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关帝山4种天然次生林(杨桦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和白杄林)为对象,采用野外定点对比试验,以林下地面搭建温室模拟林地增温和用去根试验结合差减法区分根系呼吸组分。于2016—2019年利用Li-6400便携式分析仪观测根系呼吸速率。【结果】增温提高了4种林型细根生物量和根系总呼吸(土壤自养呼吸)的生长季碳通量;增温显著提高了灌木层和草本层根系呼吸速率,提高幅度分别为8.37%~15.26%和10.88%~14.00%,降低了根系呼吸速率的温度敏感性(Q_(10))。但增温没有改变根系呼吸的生长季单极值变化特征。各林分细根生物量和根系呼吸速率均随演替进程而降低,而根系呼吸速率Q_(10)的值则升高。【结论】灌木和草本层根系呼吸速率对增温和演替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程度显著,而乔木层根系呼吸速率对增温和增温与演替的交互作用响应程度不显著。随林地温度升高,森林根系呼吸速率升高而温度敏感性却降低,说明森林根系呼吸速率对温度升高的响应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 林地增温 天然次生林 根系呼吸 暖温带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三种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
6
作者 唐恬恬 胡宗达 +5 位作者 刘兴良 蔡蕾 王轶浩 肖玖金 冯秋红 罗明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422-7434,共13页
开展川西亚高山相似土壤母质背景下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探究,可加深次生林更新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认知。选取川西米亚罗林区20世纪60年代采伐后经自然更新恢复形成的3种天然次生林(槭-桦阔叶林,ABB;桦-... 开展川西亚高山相似土壤母质背景下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探究,可加深次生林更新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认知。选取川西米亚罗林区20世纪60年代采伐后经自然更新恢复形成的3种天然次生林(槭-桦阔叶林,ABB;桦-槭-冷杉针阔混交林,BAA;岷江冷杉林,AFF),分析林下表层(0—2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3种林型土壤细菌Chao1和Shannon指数均极显著高于真菌,但仅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差异显著,表现为BAA>ABB>AFF;(2)细菌群落优势门主要为变形杆菌门、酸杆菌门、疣微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相对丰度占比超过82%;真菌群落则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占比超过85%,AFF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最高而子囊菌门最低。(3)RDA分析显示,土壤pH和乔木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土壤养分元素对细菌群落影响不显著,真菌群落主要受TN、TP含量显著影响。总体上,林型间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土壤酸碱度及其氮磷含量是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天然次生林 微生物群落 相对丰度 多样性
下载PDF
桂西北干热河谷天然次生林群落个体密度对木本植物枝叶关系的影响
7
作者 韦海航 杨景竣 +5 位作者 覃杰 莫东宜 李进华 黄炳村 钟梦骅 卢志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32,共6页
以雅长林场12个个体密度具有差异的天然次生林群落为对象,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法比较不同个体密度群落木本植物枝叶大小及数量差异,分析密度制约因素对植物枝叶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植物的小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均存在显著正... 以雅长林场12个个体密度具有差异的天然次生林群落为对象,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法比较不同个体密度群落木本植物枝叶大小及数量差异,分析密度制约因素对植物枝叶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植物的小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均存在显著正向的异速生长关系,且回归方程存在共同斜率。中、高密度群落植物的小枝横截面积-总叶面积回归方程的截距显著高于低密度,说明高密度群落植物的单位面积枝条上所支撑的总叶面积大于低密度群落植物。不同密度群落植物的小枝横截面积与分梢密度均存在显著负向的异速生长关系,且存在显著小于1的共同斜率。各密度间小枝横截面积-分梢密度回归方程的截距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资源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植物并未改变枝条大小和数量的生物量投资比例。不同密度植物枝叶关系的回归方程在全部个体水平和大个体水平中均存在共同斜率,表明密度竞争无法改变植物的枝叶关系。在个体密度变化情况下,Corner法则对桂西北干热河谷天然次生林群落木本植物仍具有普适性。不同密度小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的回归方程截距存在差异,说明群落个体密度增大,植物会重新权衡枝条与叶片的生物量及资源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叶关系 天然次生林 个体密度 Corner法则 异速生长
下载PDF
湖南省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最优均衡曲线
8
作者 杜雪 白彦锋 +1 位作者 杜志 孟京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9,共9页
【目的】本研究以湖南省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生长模型的支持下,对备选均衡曲线进行筛选,最终甄别出最优均衡曲线,作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经营的量化导向目标。【方法】本研究首先在综合分析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结构的基础上,... 【目的】本研究以湖南省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生长模型的支持下,对备选均衡曲线进行筛选,最终甄别出最优均衡曲线,作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经营的量化导向目标。【方法】本研究首先在综合分析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结构的基础上,依据湖南省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状况以及以往的研究结果,胸高断面积(B)的取值拟选择35、40和45m^(2)/hm^(2);连续两个径阶的林木株数比值(q值)选择1.2、1.3、1.4、1.5、1.6、1.7;最大保留径阶(D_(max))的取值选择40、45和50 cm,构建了54条潜在的基础均衡曲线簇。并在所构建的可变概率转移矩阵模型的支持下,对基础均衡曲线簇进行了模拟,筛选出最优均衡曲线。【结果】转移矩阵模型支持下的80年的模拟结果显示均衡曲线12(B为35 m^(2)/hm^(2),D_(max)为45 cm,q为1.7)在蓄积年生长量、蓄积量、采伐木平方平均直径以及树种组成稳定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达到均衡结构时,具有最大的蓄积量年增长量(iv),iv为1.18 m^(3)/(a·hm^(2)),同时该均衡曲线的其他评价指标也表现较为优秀,观测株数偏离均衡株数的方差值var为0.12<0.5,蓄积量V为268.13 m^(3)/hm^(2),采伐木平方平均直径dg为17.99 cm。此外,该均衡曲线在模拟期后20年(2077-2097年),树种组成基本保持稳定,未见明显波动,因此作为最优均衡曲线。【结论】现实林分经营模拟结果表明,如果按照最优均衡曲线进行森林结构的及时调整,森林的结构会逐步逼近均衡曲线,实现最终的均衡状态。同时,森林的树种组成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经济价值高的硬阔树种以及栎类则会成为未来森林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马尾松的比例则逐步下降,到了后期马尾松会逐渐退化并被其他阔叶树替代。此外,大径阶树的株数增加,森林的价值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曲线 直径分布 马尾松 天然次生林
下载PDF
天然次生林碳储量生长模型与固碳能力驱动力研究
9
作者 何潇 李海奎 +1 位作者 张逸如 黄金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针对采伐干扰后天然恢复的次生林,建立其碳储量生长模型及对应的碳汇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固碳能力的驱动作用,为固碳能力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第9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筛选出的111个采伐后形成... 【目的】针对采伐干扰后天然恢复的次生林,建立其碳储量生长模型及对应的碳汇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固碳能力的驱动作用,为固碳能力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第9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筛选出的111个采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样地数据,采用Richards理论生长方程,以样地平均木的碳储量为因变量,以样地平均年龄为自变量,通过对年龄分组和迭代算法建立碳储量分级生长模型,通过对碳储量分级生长模型中的年龄求导得到碳汇分级生长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模型拟合效果。以地理因子、地形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林分因子为自变量,基于一般线性模型,引入定性和定量因子交互作用,分析固碳能力的驱动力。【结果】(1)天然次生林碳储量分级生长模型的R2为0.9656,RMSE为2.61 kg,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2)各个分级碳汇量最大的年龄分别为8、10、13、17和29年,以1000株/hm2的密度计算,5年时间的阈值为1.84 t/hm2,到30年时增加到10.78 t/hm2,各级间的阈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一阶定性和一、二阶定量交互的模型对平均木碳储量的解释最高,R2为0.9192,与不含交互项的主效应模型相比,R2提高了0.0885。(4)对于平均木碳储量,地理因子(经度和纬度)、地形因子(海拔、地貌、坡向、坡位和坡度)、枯枝落叶层厚度、气候因子(年均气温、极端最低温度、湿度指数、无霜期天数)、土壤因子(土壤厚度)和林分因子(年龄和优势树种)等因子有显著性影响;对于不同立地分级20年时碳密度,地理因子(纬度)、地形因子(地貌、坡度和坡向)、气候因子(极端最高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湿度指数)、土壤因子(土壤类型和砾石含量)和林分因子(优势树种)等因子有显著性影响,而海拔和腐殖质厚度等变量存在于交互项中,其主效应并不显著。【结论】天然次生林不同等级的碳密度在不同的时间段,等级间的阈值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级间的阈值不断增加,但不同等级间碳储量的相对差距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引入交互作用可以提高模型对森林固碳的解释程度。纬度等地理因子,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湿度指数等气候因子和优势树种等林分因子是影响天然次生林固碳能力因素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生长模型 固碳分级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桂西北干热河谷区不同林龄香合欢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0
作者 欧汉彪 王丰胜 +6 位作者 韦铄星 吴建律 高风 韦秋思 李成星 郭宏祥 涂茂粟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97-304,共8页
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为我国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研究其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进程对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和香合欢树种发展,以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香合欢天然次生林为... 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为我国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研究其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进程对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和香合欢树种发展,以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香合欢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时间换空间,分析香合欢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了解干湿两季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和容重均随林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均在成熟林中最低;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均随林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中龄林中最高;雨季土壤pH值、总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旱季;旱季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雨季;林龄和季节对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一定影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容重为影响林分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重要因子。在香合欢天然次生林更新过程中,土壤养分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中龄林中最高。在香合欢幼龄林中,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但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应加强对香合欢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在旱季增加水分供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香合欢 干热河谷 天然次生林
下载PDF
塞罕坝地区天然次生林顶级树种自然化混交林经营技术研究
11
作者 张菲 张岩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4期12-14,共3页
为了解自然化混交林经营对次生林结构及生长的影响,对采取经营措施后的华北落叶松白桦林林分结构及生长变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采取自然化混交林经营技术措施后,林分先锋树种比例下降,顶级树种比例增加;抚育1年后,3个试验林分平均胸径... 为了解自然化混交林经营对次生林结构及生长的影响,对采取经营措施后的华北落叶松白桦林林分结构及生长变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采取自然化混交林经营技术措施后,林分先锋树种比例下降,顶级树种比例增加;抚育1年后,3个试验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增长1.8cm、1.9cm、1.9cm,1.2m、1.8m、1m;林分健康优质木比例由不足60%提高到80%。由此可知,采取经营措施能够改善华北落叶松林林分结构,促进林分生长及加速林分正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 天然次生林 顶级树种 先锋树种
下载PDF
潮河流域典型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
12
作者 韩建国 项福星 +2 位作者 张娣 贾士伟 陈柏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7期55-56,59,共3页
文章以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盖度为主要指标,探讨了人为干预措施对典型森林群落蒙古栎次生林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木层丰富度变化不明显,其他指数均有所增加,多样性指数样地I、II较高,Pielou均匀度指数... 文章以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盖度为主要指标,探讨了人为干预措施对典型森林群落蒙古栎次生林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木层丰富度变化不明显,其他指数均有所增加,多样性指数样地I、II较高,Pielou均匀度指数样地III、IV较高。草本层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盖度均有所增加,样地I、II变化最为明显,Pielou均匀度指数样地III、IV增长较大。林下更新数量均有提高,样地I的提升量达7.5%,其次为样地II,具体表现为:样地I>II>III>IV>CK。各样地的更新树种种类相差不大,均以蒙古栎、山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河流域 天然次生林 蒙古栎 多样性
下载PDF
秦岭华山松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74
13
作者 张明霞 王得祥 +4 位作者 康冰 张岗岗 刘璞 杜焰玲 于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共10页
【目的】分析秦岭林区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群落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以期阐明群落发展与演替和种对间关联性内在规律,为秦岭林区华山松群落可持续经营管理提... 【目的】分析秦岭林区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群落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以期阐明群落发展与演替和种对间关联性内在规律,为秦岭林区华山松群落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秦岭山地火地塘林区典型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测定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各优势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利用χ2检验和Jaccard指数表征乔木层15个优势种群、灌木层19个优势种群、草本层15个优势种群间的种对关联程度及显著性。【结果】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分别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不显著负关联和显著正关联;χ2检验结果显示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均以正关联种对数占绝对优势,分别达81.9%,77.2%和85.7%,负关联种对数次之,分别为15.2%,13.5%和4.8%,无关联种对数较少,极显著和显著正关联种对数分别为11,2和5对,极显著和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分别为13,2和1对;Jaccard指数结果与χ2检验结果高度一致,该群落3个层次Jaccard指数较高的种对基本都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青榨槭和千金榆、青榨槭和刺叶栎、刺叶栎和少脉椴、山蚂蝗和刚毛忍冬、野草莓和牛尾蒿种对JI值>0.6,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其余种对JI值较小。【结论】秦岭山地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对间种间关联明显,该群落总体结构为针阔混交林,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趋于形成一个整体较为稳定的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群种间联结较松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独立程度较低,基本趋于稳定,灌木层优势种群则处于动态演替的不稳定阶段,草本层优势种群结构较为稳定。综上所述,种间联结性分析可以作为探讨森林群落稳定性与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动态变化的有效途径,实践中应将正联结性较强的树种作为生态树种加以保护,以缩短秦岭山地华山松天然次生林演替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山地 种间联结 方差比率法 华山松 天然次生林
下载PDF
秦岭林区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41
14
作者 吴恒 党坤良 +4 位作者 田相林 孙帅超 陈书军 赵鹏祥 曹田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8,共11页
【目的】以秦岭林区典型的松栎林带为例,采用临时样地、固定样地和解析木3套数据建立立地指数模型和立地形模型,比较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差异,为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对样地直径分布... 【目的】以秦岭林区典型的松栎林带为例,采用临时样地、固定样地和解析木3套数据建立立地指数模型和立地形模型,比较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差异,为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对样地直径分布进行SW正态性检验和株数积累分布曲线检验,论证天然次生林编制立地指数表的可行性;然后拟合优势树高生长方程,根据R2和标准估计误差选择各树种导向曲线模型;依据树高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且趋于平缓、树高变异系数趋于平稳确定基准年龄和基准胸径;分别采用相对优势高法、标准差调整法和变动系数调整法形成立地指数和立地形曲线簇,编制油松、华山松、锐齿栎和落叶松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运用卡方检验、落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树种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精度差异,采用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比较通用地位级表与立地指数表、立地形表评价立地质量偏差。【结果】各树种卡方检验值均小于卡方检验临界值,符合精度要求。油松和落叶松立地指数卡方检验平均值低于立地形,锐齿栎立地指数卡方检验平均值高于立地形,华山松立地指数与立地形卡方检验平均值差异较小。卡方检验、落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立地形适用于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而立地指数适用于人工林。与通用地位级表的比较表明,地位级评价立地质量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大于立地指数和立地形,地位级评价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误差显著大于立地指数。【结论】编制的油松、落叶松立地指数表,华山松、锐齿栎立地形表满足立地质量评价精度要求,能够反映林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立地质量差异,可用于林区立地质量评价和森林经营管理。同时如何解决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中混交和异龄的特点、建立更具普遍性的立地指数和立地形模型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质量评价 天然次生林 人工林 立地指数 立地形 秦岭
下载PDF
帽儿山天然次生林20个阔叶树种细根形态 被引量:51
15
作者 师伟 王政权 +2 位作者 刘金梁 谷加存 郭大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7-1226,共10页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C分配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根形态不但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而且与细根寿命和周转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森林树种的细根形态对了解根系结构与功能、预测寿命与周转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该文根据细根分...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C分配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根形态不但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而且与细根寿命和周转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森林树种的细根形态对了解根系结构与功能、预测寿命与周转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该文根据细根分枝等级划分方法,研究了东北帽儿山天然次生林20个阔叶树种1~5级根直径、根长和比根长等形态指标。结果表明,20个树种中,除5个树种1级根直径略大于2级和比根长略小于2级根外,其余15个树种均表现为1级根直径和根长最小、比根长最高,随着根序增加,直径和根长增加,而比根长降低。20个阔叶树种前3级根的累积根长均占前5级根总根长的80%以上。9个内生菌根侵染的树种的平均直径、根长和比根长均大于11个外生菌根侵染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形态 根序 阔叶树种 天然次生林
下载PDF
华北地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被引量:37
16
作者 郑聪慧 贾黎明 +6 位作者 段劼 魏松坡 孙操稳 贾振虎 卢福顺 王志勇 崔向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85,共7页
以华北地区71块栓皮栎天然次生林标准地和58株平均优势木解析木的514对树高-年龄数据作为编表材料,从12个数学模型中选定lgH=-0.2059+0.7700lgA作为导向曲线,基准年龄为50年,指数级距为2m,运用标准差调整法导出7~17m6条地位指数曲线,... 以华北地区71块栓皮栎天然次生林标准地和58株平均优势木解析木的514对树高-年龄数据作为编表材料,从12个数学模型中选定lgH=-0.2059+0.7700lgA作为导向曲线,基准年龄为50年,指数级距为2m,运用标准差调整法导出7~17m6条地位指数曲线,最终得到华北地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地位指数表。相关系数检验、拟合显著性检验和预报精度检验表明:所编地位指数表精度较高,可用于华北地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天然次生林 地位指数表 立地质量 华北地区 生长模型
下载PDF
采伐干扰对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土壤表层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谷加存 王政权 +2 位作者 韩有志 王向荣 梅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001-2009,共9页
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受到不同强度采伐干扰后(分别为采伐50%和皆伐)林地表层(3~5cm)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和格局.结果表明,采伐干扰明显降低了林地表层平均... 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受到不同强度采伐干扰后(分别为采伐50%和皆伐)林地表层(3~5cm)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和格局.结果表明,采伐干扰明显降低了林地表层平均水分含量,除2002年夏季,采伐50%样地与对照样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外(p>0.05),不同样地和不同季节之间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变异函数分析显示,干扰改变了表层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两年春季和夏季4次取样结果表明,采伐干扰导致平均块金值和基台值降低,平均结构方差比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变程则不随采伐强度增大而改变,采伐后第1年春季土壤表层水分变程较小、夏季较大,在第2年,采伐50%的样地春季变程较大而夏季较小,皆伐样地则与2002年一致.观测的2年内,土壤表层水分空间异质性主要受到结构因素的影响(>50%), 但是,采伐干扰有引起结构方差比降低的趋势.空间格局分析表明,采伐干扰引起土壤表层水分空间格局的改变.对于原来空间格局较强的系统,干扰有降低空间格局强度的作用.这种影响在春季和夏季有明显不同,干扰对春季土壤表层水分空间格局的影响明显大于夏季,干扰导致春季格局比夏季格局明显破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空间异质性 采伐 地统计学 天然次生林
下载PDF
采伐干扰对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土壤表层温度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谷加存 王政权 +4 位作者 韩有志 王向荣 梅莉 张秀娟 程云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48-2254,共7页
研究了不同强度采伐干扰对土壤表层(3~5cm)温度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格局的影响.在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内,设置3块不同强度采伐干扰处理样地:A(对照)、B(按基面积的50%随机采伐)和C(皆伐),分别布设不同空间距离(0.5~56m... 研究了不同强度采伐干扰对土壤表层(3~5cm)温度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格局的影响.在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内,设置3块不同强度采伐干扰处理样地:A(对照)、B(按基面积的50%随机采伐)和C(皆伐),分别布设不同空间距离(0.5~56m)的取样点160、154和154个,比较了干扰以后2年内春季和夏季(共4次)土壤表层温度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森林采伐后,土壤表层平均温度显著增加(相差0.6~4.2℃,P〈0.001),与干扰强度存在一定程度正相关,温度波动范围加大.采伐干扰导致土壤表层温度空间异质性程度和变异尺度增加,并随干扰强度加大而增大,小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也出现增加现象,但土壤温度空间变异尺度主要体现在〈20m范围内,空间异质性组成受干扰影响较小.经Kriging法对土壤表层温度空间格局模拟,发现采伐干扰样地土壤表层温度的空间格局强度较对照林地大,温度等值线密集,其差异春季比夏季明显.采伐干扰样地的年际间相同季节土壤表层温度格局较相似,而对照样地则呈较均匀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采伐 空间异质性 空间格局 地统计学 天然次生林
下载PDF
浙西北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周本智 傅懋毅 +5 位作者 李正才 谢锦忠 Manuel Ruiz Perez Brian Belcher 杨校生 吴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6-411,共6页
对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群落植物生长型构成以及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群落各层次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 对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群落植物生长型构成以及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群落各层次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各层次优势种比较明显,乔木树种以青冈为主,灌木树种以柃木和木占优势,草本植物则以箬竹为主;(2)该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比较丰富,乔木树种种数最多,草本植物稀少;就各层次而言,草本层物种数最多,乔木层和灌木层比较接近,各层次的均匀度指数的趋势是灌木层最高,草本层最低,乔木层居中;以多种指标计算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均显示,灌木层多样性指数最高,草本层最低,尽管草本层具有最高的丰富度;(3)封育时间长、人为干扰轻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标以及数量指标,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天然次生林 群落 多样性指数 浙西北
下载PDF
磨盘山天然次生林凋落物数量及动态 被引量:28
20
作者 范春楠 郭忠玲 +4 位作者 郑金萍 李兵 杨保国 岳龙 于洪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3-641,共9页
以磨盘山5.76hm2天然次生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均匀布设144个凋落物收集器,于2006年每月末(4—11月)连续收集其凋落物,用以分析群落尺度上的凋落物产量、组成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年凋落量为3039.6 kg/hm2,以凋落叶(249... 以磨盘山5.76hm2天然次生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均匀布设144个凋落物收集器,于2006年每月末(4—11月)连续收集其凋落物,用以分析群落尺度上的凋落物产量、组成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年凋落量为3039.6 kg/hm2,以凋落叶(2499.2 kg/hm2)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年凋落量的82.22%,而凋落枝仅占年凋落量的9.92%,花果皮等所占比例更小,占总量的5%以下。1a内,凋落物收集器内共收集到42种树木的凋落叶,占样地内树种总数(46种)的91.30%,其中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3个树种的凋落叶占落叶总量的82.97%,为叶凋落量的主要来源。不同收集器之间凋落量存在较大差异,99个收集器的年凋落量在200—400 g,2个收集器超过600 g;单个收集器全年最多可收集到19种树种的凋落叶,收集到凋落叶种数12种的收集器最多(29个)。凋落量月动态呈单峰型,69.78%的凋落量产生于9—10月份,叶凋落量月动态与凋落总量变化相同。落叶以秋季为主,但树种间叶凋落节律存在差异,其中核桃楸叶的凋落高峰集中在8—9月,花曲柳和春榆(Ulmus japonica)集中在9—10月,色木槭(Acer mono)为10月,蒙古栎叶为10—1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凋落量 动态 天然次生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