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合金天然破裂特征进行孕震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后秀 杨敬武 +2 位作者 王哲人 杨渝钦 郑熙铭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7-392,共6页
自然界的宏观和微观领域都有天然破裂现象存在,这些现象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普适性和共有的特征.应用微观领域合金的天然破裂过程和宏观领域强震孕育发生过程之间的相似性,从破裂发生的环境、破裂过程的非线性特征以及临界表现等方面对... 自然界的宏观和微观领域都有天然破裂现象存在,这些现象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普适性和共有的特征.应用微观领域合金的天然破裂过程和宏观领域强震孕育发生过程之间的相似性,从破裂发生的环境、破裂过程的非线性特征以及临界表现等方面对孕震机理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破裂 孕震机理 非互性特征 固态合金 合金
下载PDF
盆地异常流体压力-应力耦合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睿 刘建章 +3 位作者 田金强 鲍晓欢 熊旭 权永彬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5,共9页
基于流变理论的数字、物理模拟以及生产实测数据分析均表明,异常流体压力条件下的应力莫尔圆在位移过程中存在直径(差异应力)的耦合变化,即最小水平应力自常压条件向超压条件逐渐增大。耦合规律显示,异常流体压力的保存明显受控于区域... 基于流变理论的数字、物理模拟以及生产实测数据分析均表明,异常流体压力条件下的应力莫尔圆在位移过程中存在直径(差异应力)的耦合变化,即最小水平应力自常压条件向超压条件逐渐增大。耦合规律显示,异常流体压力的保存明显受控于区域与局部异常流体压力间的差异性。厚层泥岩中流体压力的增高相对均一,区域性异常流体压力达到或超过垂向应力则易产生流化作用或水平张裂缝。倾斜砂岩顶点可存在较强的局部异常流体压力,该顶点处破裂压力会伴随区域流体压力的增高而增大,破裂压力可明显超过负载压力;且区域异常流体压力增高过程中的破裂方式(裂缝倾角)也存在明显变化。耦合机制下,异常流体压力的保存或泄放状态突破了传统预测值,也为相关异常地质过程成因探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流体压力 最小水平应力 天然水力破裂
下载PDF
呼玛十八站新发现的旧石器 被引量:24
3
作者 魏正一 干志耿 《求是学刊》 1981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关键词 呼玛 旧石器时代文化 石核 旧石器遗址 新发现 尖状器 切割器 贾兰坡 石料 天然破裂
下载PDF
奇妙的分形与分维——固体“类流态”在地震研究中的运用
4
作者 叶弘 麻亚宁 《天津科技》 2002年第3期10-12,共3页
简单介绍分形理论,运用自相似理论将固体“类流态”的研究同地震的孕震机理研究联系起来。在Cu-Zn-Al合金中观察到由固体“类流态”胞区活动引起的天然破裂,这种天然破裂在时间、空间、强度上有典型的分形特征,在破裂区介质的硬度变化... 简单介绍分形理论,运用自相似理论将固体“类流态”的研究同地震的孕震机理研究联系起来。在Cu-Zn-Al合金中观察到由固体“类流态”胞区活动引起的天然破裂,这种天然破裂在时间、空间、强度上有典型的分形特征,在破裂区介质的硬度变化上呈现典型的非线性变化,将其运用到地震的孕震机理研究中,从地震开裂的破裂规律和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前兆场变化和前兆异常等方面比较两者的相似性,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研究 分形 分维 类流态 天然破裂 孕震机理
下载PDF
底辟和非底辟区天然水力破裂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以莺歌海盆地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靳叶军 范彩伟 +5 位作者 王雯娟 邓广君 贾茹 孟令东 付晓飞 许马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4-977,共14页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油气富集区大断层不发育,底辟作用和天然水力破裂作用是油气纵向分布差异的核心控制因素.本文在地应力评价的基础之上以保持力为表征参数对典型区块浅层和中深层不同气组顶部盖层进行了水力破裂风险性分析,并结合...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油气富集区大断层不发育,底辟作用和天然水力破裂作用是油气纵向分布差异的核心控制因素.本文在地应力评价的基础之上以保持力为表征参数对典型区块浅层和中深层不同气组顶部盖层进行了水力破裂风险性分析,并结合底辟区和非底辟区气藏分布的差异性,明确了超压型盆地天然水力破裂作用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认为在气源充足的情况下底辟区具有更强的疏导油气的能力,而在非底辟区,油气只能以水力破裂的方式运移.研究结果表明:底辟区浅层气组保持力均大于0,中深层气组保持力大多小于0;而在非底辟区的中深层,气组保持力大多大于0.浅部地层超压程度相对较小,油气无法以水力破裂的方式在浅层运移,大部分通过底辟作用运移到底辟顶部成藏,浅层气藏主要集中在底辟顶部及底辟作用波及区域;中深层超压程度很高,烃源岩及砂体之间均可以通过水力破裂作用进行疏导油气,但在底辟区油气的疏导具有底辟和水力破裂双重作用:底辟活动期,底辟上拱形成张性伴生裂缝进行疏导油气的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水力破裂的临界压力;底辟静止期,由于有先存伴生裂缝的存在而更容易发生水力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超压 盖层风险性 天然水力破裂 天然气成藏 莺歌海盆地
原文传递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for anisotropy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ock mass with multiple natural joints
6
作者 HAN Feng-shan TANG Chun-an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0年第3期246-248,共3页
Based on 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 model RFPA2D, the evolutionary proc- esses of failure process of rock mass with multiple natural joints were simulated. Numeri- 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anisotropy of compressiv... Based on 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 model RFPA2D, the evolutionary proc- esses of failure process of rock mass with multiple natural joints were simulated. Numeri- 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anisotropy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jointed rock mass varies with the number of natural joints and inclination of natural joints. As the number of natural joints in rock mass increases, the anisotropy becomes less and less. It is justifiable to treat approximately rock mass containing six or more natural joints instead of four or more joints that was described in literature of Hoek and Brown as isotr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SOTROPY compressive strength rock mass multiple natural join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