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龙山旅游开发对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程占红 张金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4-147,共4页
以天龙山为例,采用敏感水平、群落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旅游影响系数和伴人植物比例5项指标,对该区植被与旅游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敏感水平与群落景观重要值和信息指数基本上成反比关系;旅游影响系数与伴人植... 以天龙山为例,采用敏感水平、群落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旅游影响系数和伴人植物比例5项指标,对该区植被与旅游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敏感水平与群落景观重要值和信息指数基本上成反比关系;旅游影响系数与伴人植物比例大小成正比,客观揭示了旅游对植被影响的规律性。利用这一方法评价旅游对植被的影响,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重要值 生态旅游 植被 天龙山 旅游开发
下载PDF
山西天龙山植被及植物资源 被引量:11
2
作者 程占红 张金屯 陈廷贵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26-230,共5页
采用TWINSPAN对天龙山主要植被进行了分类 ,并用DCA方法分析了植物群落间的生态关系 ,描述了九个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特征 ,最后介绍了蕴藏于植被中的天然植物资源的类型及其经济用途 ,提出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天龙山 植物资源 植被分类 群落分析 西
下载PDF
关于天龙山土状石墨的化学组分与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谢有赞 晏元江 《炭素》 1989年第4期13-17,12,共6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天龙山土状石墨的化学组分以及由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图相分析求得的石墨晶形特征,并与显晶石墨的特征进行了对比,说明天龙山石墨是陷晶石墨,而不是显晶石墨。为开拓天龙山土状石墨的加工工艺和扩大用途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天龙山 石墨 化学组分 结构 陷晶
下载PDF
天龙山隋代石窟保护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强 姚远 《文物世界》 2018年第5期18-21,共4页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武定三年(545年),历经北齐、隋、唐及五代时期,现存窟龛25个。天龙山隋代石窟,即天龙山第8窟,位于东峰陡峭的南坡山腰间,开凿于隋开皇四年(584年),是天龙山众多造像中唯一具有中心塔柱的石窟。本文试图针对天龙山第...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武定三年(545年),历经北齐、隋、唐及五代时期,现存窟龛25个。天龙山隋代石窟,即天龙山第8窟,位于东峰陡峭的南坡山腰间,开凿于隋开皇四年(584年),是天龙山众多造像中唯一具有中心塔柱的石窟。本文试图针对天龙山第8窟的地质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突破石窟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技术难题,逐步解决第8窟渗漏、风化、崩塌等病害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使天龙山石窟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得到科学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山 石窟 第8窟 渗漏 风化 崩塌
下载PDF
天龙山森林公园植被类型及分布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惠玲 石瑛 《长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4-15,共2页
通过对天龙山森林公园植被及分布的调查研究,考察了天龙山天然森林植被的类型与植物资源的多样性。通过考察,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天龙山森林植被类型及分布、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天龙山森林植物的保护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对天龙山森林公园植被及分布的调查研究,考察了天龙山天然森林植被的类型与植物资源的多样性。通过考察,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天龙山森林植被类型及分布、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天龙山森林植物的保护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山 植物类型 植物垂直分布
下载PDF
天龙山佛教雕塑艺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崔文魁 《佛学研究》 1998年第0期212-218,共7页
关键词 天龙山 佛教雕塑艺术 石窟 石窟造像 石窟艺术 北齐 佛像 须弥座 大雄宝殿 石刻艺术
下载PDF
天龙山木本群落种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勃 张金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457-1461,共5页
采用χ2检验方法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山西天龙山木本植物群落进行了种间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以正相关为主,但是负关联的比重也较大,而且还有一定的独立格局存在,表明物种间的关系不大稳定,群落正处于发展演替之中;... 采用χ2检验方法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山西天龙山木本植物群落进行了种间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以正相关为主,但是负关联的比重也较大,而且还有一定的独立格局存在,表明物种间的关系不大稳定,群落正处于发展演替之中;同时也表明物种对环境资源的竞争并不激烈,物种资源比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山 种间关系 森林植物群落 灌丛植物群落
下载PDF
太原市天龙山旅游景区开设体育旅游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嘉 《运动》 2013年第7期137-138,共2页
本文在分析、论证太原市天龙山风景区开展体育旅游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其实施策略和途径,以期为太原市天龙山风景区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品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天龙山 体育旅游 可行性分析
下载PDF
天龙山雕刻的复原与年代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崇峰 李裕群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6-94,共21页
天龙山雕刻的复原与年代(美)哈理·斯德本,玛丽琳·赖著李崇峰,李裕群译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境内,在太原市西南约10哩处。石窟开凿于二座毗邻山峰之峭壁上,沿崖面自东向西排列,除第十九窟面西外,其余洞窟均坐北朝... 天龙山雕刻的复原与年代(美)哈理·斯德本,玛丽琳·赖著李崇峰,李裕群译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境内,在太原市西南约10哩处。石窟开凿于二座毗邻山峰之峭壁上,沿崖面自东向西排列,除第十九窟面西外,其余洞窟均坐北朝南。天龙山共有石窟21个,其中,第十一、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山 图版 艺术博物馆 佛教雕刻 那文化 菩萨 艺术馆 佛像 石窟 立像
下载PDF
天龙山佛教瘗葬形式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玲玲 《文物世界》 2015年第1期7-9,32,共4页
"瘗"是掩埋、埋葬的意思。所谓瘗葬,就是一种埋葬方式。天龙山是一座佛教文化名山,自东魏以来就是历代文人墨客朝圣礼佛的灵秀之地,山中有寺庙、石窟、佛塔等各式佛教建筑,历史遗存丰富,本文主要是对天龙山的佛教瘗葬形式做... "瘗"是掩埋、埋葬的意思。所谓瘗葬,就是一种埋葬方式。天龙山是一座佛教文化名山,自东魏以来就是历代文人墨客朝圣礼佛的灵秀之地,山中有寺庙、石窟、佛塔等各式佛教建筑,历史遗存丰富,本文主要是对天龙山的佛教瘗葬形式做一综合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山 佛教瘗葬形式 瘗埋 佛塔埋葬 瘗穴
下载PDF
普定县天龙山喀斯特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成华 陈景艳 丁访军 《贵州林业科技》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以贵州省普定县天龙山的喀斯特森林原生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结构。结果表明,该群落中共有26科33属40种植物;外貌主要由革质、单叶、中型叶和全缘叶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景观所决定,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 以贵州省普定县天龙山的喀斯特森林原生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结构。结果表明,该群落中共有26科33属40种植物;外貌主要由革质、单叶、中型叶和全缘叶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景观所决定,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层。植物多样性的香隆-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H)为1.33,辛普森(Simpson)指数(D)为0.93,明显大于灌木林群落、灌丛群落和灌草群落的相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天龙山 普定县
下载PDF
从天龙山石窟艺术看唐代文化的特征
12
作者 于灏 《古建园林技术》 2012年第3期53-55,共3页
佛教石窟艺术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窟龛形制、题材内容、造像样式、彩绘壁画、装饰艺术及雕刻手法等诸多内容,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的过程。由于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佛教石窟艺术的创作汇聚了... 佛教石窟艺术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窟龛形制、题材内容、造像样式、彩绘壁画、装饰艺术及雕刻手法等诸多内容,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的过程。由于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佛教石窟艺术的创作汇聚了当时的文化精英和杰出的能工巧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装饰艺术 石窟 天龙山 特征 唐代 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
下载PDF
天龙山
13
作者 鲁筠 《晋阳学刊》 1983年第4期114-114,共1页
天龙山原名方山,在晋祠西南二十五里处,北齐时山上建有天龙寺,故名。天龙山的驰名,主要由于石窑造象。石窑造象包括北齐、隋、唐的作品,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
关键词 天龙山 石窑 北齐 晋祠 原名 西南 作品 分布 东西
下载PDF
天龙山
14
作者 张光林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2-52,共1页
天龙山位于太原市西南35公里处吕梁山脉的东麓,海拔1700公尺,原名万山,北齐时 (公元550—577年)在山腰修建天龙寺,山亦易为寺名,故称天龙山。天龙山,峰峦秀美,飞瀑流涧,松柏青翠,林木葱茏,满山遍野奇峰怪石。夏季,鸟语花香,气候凉爽,是... 天龙山位于太原市西南35公里处吕梁山脉的东麓,海拔1700公尺,原名万山,北齐时 (公元550—577年)在山腰修建天龙寺,山亦易为寺名,故称天龙山。天龙山,峰峦秀美,飞瀑流涧,松柏青翠,林木葱茏,满山遍野奇峰怪石。夏季,鸟语花香,气候凉爽,是避暑胜地;冬日冰瀑雪松,千姿百态,别有一番景意。圣寿寺(宋以后天龙寺改称圣寿寺)内殿宇昂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山 圣寿寺 吕梁 冰瀑 避暑胜地 药王殿 女性美 东麓
下载PDF
太原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兼谈近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15
作者 郭廷儒 《规划师》 1997年第1期90-91,共2页
风景名胜是大自然赐与、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人们游览休憩、陶冶情操、焕发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更是难得的宝中之宝。在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保... 风景名胜是大自然赐与、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人们游览休憩、陶冶情操、焕发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更是难得的宝中之宝。在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保护、利用好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结合太原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谈一点粗浅之见。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太原市的西南部,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主要景点晋祠、天龙山石窟距太原市区的距离分别为25公里和40公里。晋祠位于悬瓮山下、晋水源头处,始建北魏,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内的难老泉常流不息,美如碧玉。主要古建筑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为宋金所建。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以及历代所建古建筑30多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风景名胜区 天龙山 保护与开发利用 保护和开发 省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 古建筑 城市近郊 圣母殿
下载PDF
天龙山古树名木与保护复壮
16
作者 连颖俊 《文物世界》 2006年第6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古树名木 历史价值 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 历史传说 历史事件 天龙山
下载PDF
浅析天龙山第15窟开凿背景
17
作者 武慧民 《文物世界》 2016年第3期65-65,74,共2页
东汉末年,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石窟寺的建造也随之兴起。在太原地区有一处集结了近5个世纪的佛教石窟艺术巅峰之作——天龙山石窟。石窟现存25窟,大小石佛造像500余尊,藻井壁画,飞天1144幅。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攻取长安,建立唐朝,天龙... 东汉末年,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石窟寺的建造也随之兴起。在太原地区有一处集结了近5个世纪的佛教石窟艺术巅峰之作——天龙山石窟。石窟现存25窟,大小石佛造像500余尊,藻井壁画,飞天1144幅。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攻取长安,建立唐朝,天龙山凿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潮,共开窟18个。初唐时期,由于唐高祖、唐太宗尊老子为始祖,采取了抑佛扬道的政策,佛教受到很大的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山 黑齿常之 太原地区 佛教传入 唐时期 百济 李渊 右金吾卫 佛造像 上柱国
下载PDF
天龙山路1号桥K2+180~K2+215段崩塌成因机制与治理设计
18
作者 莫江涛 《山西建筑》 2020年第20期86-88,共3页
2019年11月1日,太原市新建天龙山路K2+180~K2+215段左侧边坡发生崩塌,崩塌体沿岩体层面发生滑移,脱落岩体底部卡入1号大桥梁体与边坡之间,垮塌方量为320 m 3,部分岩体垮塌坠入桥底,该崩塌灾害给该段桥梁安全和车辆通行带来严重威胁,急... 2019年11月1日,太原市新建天龙山路K2+180~K2+215段左侧边坡发生崩塌,崩塌体沿岩体层面发生滑移,脱落岩体底部卡入1号大桥梁体与边坡之间,垮塌方量为320 m 3,部分岩体垮塌坠入桥底,该崩塌灾害给该段桥梁安全和车辆通行带来严重威胁,急需进行工程治理。设计结合现场地形地貌、岩体岩性、结构等特点,进行了崩塌成因机制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际,综合采用锚索地梁+主动防护网的措施进行治理,取得良好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山 崩塌治理 工程设计 应急工程
下载PDF
游天龙山
19
作者 西樵 《沧桑》 1999年第6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天龙山 石窟 帝业 乡关 日红 西樵 造物 天公
下载PDF
天龙山石窟 佛教造像史上重要转折
20
作者 五千年 云烟缭绕 《科学之友》 2007年第08A期86-87,共2页
天龙山麓峰峦叠嶂、沟壑幽深松、涛拍浪溪、泉鸣涧开,凿在峻峭的东西两峰南坡山腰的石窟群,气象开阔巍、峨壮观。天龙山石窟北齐造像的写实手法在,中国佛教造像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建筑形制上天,龙山北齐洞窟精确地表现出木结构建... 天龙山麓峰峦叠嶂、沟壑幽深松、涛拍浪溪、泉鸣涧开,凿在峻峭的东西两峰南坡山腰的石窟群,气象开阔巍、峨壮观。天龙山石窟北齐造像的写实手法在,中国佛教造像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建筑形制上天,龙山北齐洞窟精确地表现出木结构建筑的原貌在,研究中国早期建筑史上是难得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天龙山 石窟 木结构建筑 建筑形制 实物资料 建筑史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