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宋初太常寺音乐职能重建过程述论
1
作者 唱明扬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北宋后期,太常寺音乐职能经历了徽宗朝的分割与“靖康之难”的破坏。南宋初,太常寺继承大晟府的“遗产”,开始缓慢地恢复与重建。绍兴和议后,政府投入更多精力于制礼作乐,太常寺下属太乐局、鼓吹局、教坊等音乐机构名义上均获重建,实际... 北宋后期,太常寺音乐职能经历了徽宗朝的分割与“靖康之难”的破坏。南宋初,太常寺继承大晟府的“遗产”,开始缓慢地恢复与重建。绍兴和议后,政府投入更多精力于制礼作乐,太常寺下属太乐局、鼓吹局、教坊等音乐机构名义上均获重建,实际组织层级空疏、编制人员稀少,较北宋变化很大。为满足国家典礼需求,南宋太常寺凭借灵活的人事调遣制度,大量使用和雇、抽调而来的临时乐工,然其乐技粗疏,遭人诟病。这些变化源自长期军事压力下政府在俭省开支与强化政权合法性间的矛盾与纠结,是“不忘中原”这一“政治正确”造成的名实分离现象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常寺 南宋 礼乐 音乐机构 乐工
下载PDF
北宋前期太常寺与太常礼院的政务关系及运作方式研究
2
作者 冯盛 《西夏研究》 2023年第2期83-90,共8页
北宋前期的太常寺与太常礼院并非严格意义上“事不相兼”,寺与礼院官共议礼制,二司常由同一官员兼掌,朝廷在计算太常寺员额时亦会将礼院官纳入其中。在官员兼职与官署分隔两地的背景下,为保证礼仪公务中“常行熟事”的运行效率,太常礼... 北宋前期的太常寺与太常礼院并非严格意义上“事不相兼”,寺与礼院官共议礼制,二司常由同一官员兼掌,朝廷在计算太常寺员额时亦会将礼院官纳入其中。在官员兼职与官署分隔两地的背景下,为保证礼仪公务中“常行熟事”的运行效率,太常礼院官提前在状纸上列署众衔并加盖官印,由太常寺官在空白印状上书填具体处理意见。这一“礼院故事”在减化公务运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将礼院官手中的权力转移到判寺官手中,为后者的擅权创造了条件。在制定温成皇后丧礼仪制的过程中,得到仁宗授意的判太常寺王洙借此实现“钩摭非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太常寺 太常礼院 温成皇后
下载PDF
汉官太常寺的组织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9-72,共4页
文章通过对汉朝中央政府行政部门太常寺的组织学分析,指出汉九寺行政体系各部门职能交叉,存在着组织目标不明确,机构冗散问题。太常寺设官渊源悠久,组织机构庞大,列于诸寺之首,但行政功能分散,不担当重要政务,后沦为清水衙门。
关键词 太常寺 三公九卿 博士 太史令 祝官
下载PDF
北宋太常寺礼乐机构述论 被引量:4
4
作者 龚延明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5期81-88,共8页
礼乐制度是源自周代君王统治臣民的一种重要制度。礼与乐有分工,但相辅相成。宋代汲取唐末五代礼乐制度崩溃的教训,尤其重视礼乐制度的建设。因此,礼乐机构也就始终成为了宋朝中央官僚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宋代主管礼乐制度的机构,经历... 礼乐制度是源自周代君王统治臣民的一种重要制度。礼与乐有分工,但相辅相成。宋代汲取唐末五代礼乐制度崩溃的教训,尤其重视礼乐制度的建设。因此,礼乐机构也就始终成为了宋朝中央官僚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宋代主管礼乐制度的机构,经历了阶段性变化:北宋前期太常寺不掌礼乐事,礼乐职能为太常礼院、礼仪院所侵;元丰新制后,太常寺重掌礼乐,仿《唐六典》新建编制,设太常卿、少卿、丞、博士、主簿等且各有职掌,并下辖郊社署、太乐署、鼓吹署、教坊等礼乐机构;至南宋时基本上沿袭北宋之制而有所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太常寺 礼乐机构
下载PDF
略论唐代太常寺乐工番上之余的活动 被引量:3
5
作者 左汉林 高付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0-72,77,共4页
太常寺乐工要按时到太常寺服役,用其音乐技能服务于宫廷。在番上之余,他们要用其音乐才能服务于民间,从事婚丧和各种民俗中的音乐活动,从而获得一定的报酬,并努力学习和训练音乐技能,以使音乐技能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 唐代 太常寺 乐工 番上 音乐活动
下载PDF
论唐代太常寺番上乐户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 被引量:1
6
作者 左汉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唐代太常寺番上乐户中有许多属于官奴婢、官户或杂户,他们一般来源于罪犯的家属和战俘,在法律地位上还远远不及平民。尽管太常寺乐户的法律地位不高,他们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许多太常寺乐工升任较高的官职,一些乐工与皇帝关系密切,... 唐代太常寺番上乐户中有许多属于官奴婢、官户或杂户,他们一般来源于罪犯的家属和战俘,在法律地位上还远远不及平民。尽管太常寺乐户的法律地位不高,他们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许多太常寺乐工升任较高的官职,一些乐工与皇帝关系密切,一些乐工在当时颇有声名。即使是普通的乐工,在一定时期内也拥有与其法律地位不相称的社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太常寺 乐户 法律地位 社会地位
下载PDF
唐代太常寺乐工种类考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左汉林 《开封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20-25,共6页
太常寺是唐代主管国家礼乐的机构,其乐工的种类较为复杂。太常寺乐工中的文武二舞郎属于良民,被赦免贱籍的前代乐工亦具有良民身份。太常音声人的身份属于杂户,在地位上接近于官户,但他们享有与良民通婚的权利。番户的地位和太常音声人... 太常寺是唐代主管国家礼乐的机构,其乐工的种类较为复杂。太常寺乐工中的文武二舞郎属于良民,被赦免贱籍的前代乐工亦具有良民身份。太常音声人的身份属于杂户,在地位上接近于官户,但他们享有与良民通婚的权利。番户的地位和太常音声人基本相同,但必须当色为婚,他们以番上的方式到太常寺服役。另有一种长上乐户,其身份属于官奴婢,需要长期在太常寺服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太常寺 乐工 身份 种类
下载PDF
论太常寺、大晟府对北宋音乐文学的影响
8
作者 宋康 刘茜 《音乐探索》 2022年第1期75-81,共7页
宋代,是中国音乐从中古伎乐转变为近世俗乐的时期。在音乐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是音乐机构。北宋的音乐机构中比较重要的有太常寺、教坊、大晟府等,它们对音乐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概述北宋时期太常寺、大晟府的情况,并在此... 宋代,是中国音乐从中古伎乐转变为近世俗乐的时期。在音乐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是音乐机构。北宋的音乐机构中比较重要的有太常寺、教坊、大晟府等,它们对音乐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概述北宋时期太常寺、大晟府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北宋音乐机构对北宋音乐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音乐机构 太常寺 大晟府 音乐文学
下载PDF
元丰改制与北宋太常寺建制的变迁 被引量:1
9
作者 曹璐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2-98,共7页
北宋前期,中央机构繁复,因旧有寺监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故在寺监外,增设新机构,太常寺与太常礼院、礼仪院并立,其重要职能被太常礼院和礼仪院所分,在北宋前期,仅掌社稷及武成王庙、诸坛、斋宫、习乐等职事。太常卿成为阶官的一种,没有特... 北宋前期,中央机构繁复,因旧有寺监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故在寺监外,增设新机构,太常寺与太常礼院、礼仪院并立,其重要职能被太常礼院和礼仪院所分,在北宋前期,仅掌社稷及武成王庙、诸坛、斋宫、习乐等职事。太常卿成为阶官的一种,没有特殊任命,不能到太常寺任职,太常寺的实际最高长官为判太常寺。元丰改制后,太常礼院职事罢废,太常寺开始专其职,太常寺职权由此得到恢复和扩大。北宋后期,太常寺统掌礼乐之事,凡大朝会、祭祀所用雅乐及器服,郊祀、宗庙、社稷、陵寝、牺牲、籍田、祠祀等,均得统管,其下辖机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总体而言,北宋太常寺建制,以元丰改制为界,前后存在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元丰改制 太常寺 建制
下载PDF
唐代乐舞机构下的乐舞教育研究——以太常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辉辉 《人文天下》 2019年第20期31-33,共3页
一、唐代乐舞教育兴盛的历史背景“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自古礼乐的繁盛印证了我国对乐舞教育的重视,另外儒家学派的两部经典著作《周礼》、《礼记》其中有不少篇幅都记载着各种典礼仪式的乐舞表演程式和教授... 一、唐代乐舞教育兴盛的历史背景“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自古礼乐的繁盛印证了我国对乐舞教育的重视,另外儒家学派的两部经典著作《周礼》、《礼记》其中有不少篇幅都记载着各种典礼仪式的乐舞表演程式和教授方法.乐舞教育的繁盛与乐舞机构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在古代,乐舞机构的设立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谋略所服务的,其广收天下英才,命其“制礼作乐”,并有专门官职负责乐舞的教习与演出.更有史料研究表明,乐舞机构几乎贯穿了中国古代自“商”以后的各个时期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礼作乐 政治谋略 唐代乐舞 史料研究 太常寺 表演程式 儒家学派 《周礼》
下载PDF
刍议唐之前太常寺的历史演变
11
作者 任飞 杨迎 《艺术评鉴》 2021年第10期177-179,共3页
太常寺自秦之奉常至唐之太常寺,历经800余年,它在历朝历代的国家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作为唐代乐官机构中最重要的、级别最高的、下辖部门最多的、管理体系最为复杂的礼乐机构,太常寺的成立... 太常寺自秦之奉常至唐之太常寺,历经800余年,它在历朝历代的国家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作为唐代乐官机构中最重要的、级别最高的、下辖部门最多的、管理体系最为复杂的礼乐机构,太常寺的成立和完善标志着中国古代乐官制度正式走向成熟。前人有关太常寺研究的相关成果也颇为多见,大多从太常寺成立的时间、职能、官员配置等方面进行历史学宏观层面的研究,然从文字学的角度进行该乐官机构微观层面研究的成果却并不多见。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唐代以前太常寺的历史演变及内涵两方面来进一步深化对太常寺相关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常寺 历史演变 内涵
下载PDF
金代太常寺的设置与职能
12
作者 卜晓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4期135-137,147,共4页
太常官职名称在太祖、太宗时就已出现,但为虚衔,授予目的在于笼络大批辽宋归降官员。金代太常寺正式设于熙宗皇统三年,下设太庙、廪牺、郊社等署,太常卿是最高长官。金代太常寺具有执掌礼乐,参与国家重大祭祀活动、商议谥号、出使周边... 太常官职名称在太祖、太宗时就已出现,但为虚衔,授予目的在于笼络大批辽宋归降官员。金代太常寺正式设于熙宗皇统三年,下设太庙、廪牺、郊社等署,太常卿是最高长官。金代太常寺具有执掌礼乐,参与国家重大祭祀活动、商议谥号、出使周边等职能,是金代重要官署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太常寺 职能
下载PDF
唐代宫廷音乐教育窥探--从太常寺、梨园、教坊三大音乐机构说起
13
作者 张晓航 《广东教育(职教)》 2021年第4期122-124,共3页
一、唐代宫廷音乐的教育职能唐代统治者在设立太常寺、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时,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当时音乐文化的发展,而是为了上位者享乐之用,但其从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唐时宫廷音乐教育的发展。(一)太常寺太常寺原被称作秩宗,秦时更名... 一、唐代宫廷音乐的教育职能唐代统治者在设立太常寺、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时,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当时音乐文化的发展,而是为了上位者享乐之用,但其从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唐时宫廷音乐教育的发展。(一)太常寺太常寺原被称作秩宗,秦时更名为“奉常”,高祖时期再更为“太常”,及至梁时,便在“太常”之后追加“寺”字,故称之为“太常寺”,后代袭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常寺 文化的发展 教坊 梨园
下载PDF
宋初太常寺礼乐职能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宝刚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4,共7页
“王者致治,有四达之道,其二日乐,所以和民心而化天下也。”《礼记·曲礼》亦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由此可见礼乐与政治相辅相成之关系。项阳在梳理并辨析中国礼乐制度的基础之上提出中国礼乐... “王者致治,有四达之道,其二日乐,所以和民心而化天下也。”《礼记·曲礼》亦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由此可见礼乐与政治相辅相成之关系。项阳在梳理并辨析中国礼乐制度的基础之上提出中国礼乐发展四阶段的理念,经两周之确立、秦汉魏晋之演化、隋唐之定型,延续发展至宋元乃至明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制度 太常寺 职能 宋初 中国 魏晋
原文传递
谁是真正的隋朝太常寺
15
作者 陈松民 《音乐研究》 1987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在研究和探讨闽南和粤东的民间音乐和戏曲声腔的起源时,张伯杰同志曾于1983年10月由花城出版社再版《潮剧音乐》,书中的《潮剧声腔的起源及流变》一文中持“陈之光是隋朝协律郎陈政之子,陈政官居太常寺(即最高音乐官),晚年入闽垦植。其... 在研究和探讨闽南和粤东的民间音乐和戏曲声腔的起源时,张伯杰同志曾于1983年10月由花城出版社再版《潮剧音乐》,书中的《潮剧声腔的起源及流变》一文中持“陈之光是隋朝协律郎陈政之子,陈政官居太常寺(即最高音乐官),晚年入闽垦植。其子之光精通音乐,永乐(应为永隆之误)初年平盗有功,官至漳州镇抚。”的观点,该文于《音乐研究》1984年第4期再次刊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常寺 隋朝 民间音乐 戏曲声腔 精通音乐 音乐研究 起源 潮剧 粤东 闽南
原文传递
新出南宋太常寺主簿周汝士墓志考释
16
作者 钱汝平 《书品》 2017年第4期109-115,共7页
2016年11月、浙江省嵊州市文物管理部门抢救性地发掘了一座南宋古墓,出土了一方墓志。从照片看来,这方墓志虽已断裂,但文字尚清晰可辨。据墓志记载,该墓墓主为南宋太常寺主簿、嵊县(今嵊州市)人周汝士。墓志共14行,满行23字,共... 2016年11月、浙江省嵊州市文物管理部门抢救性地发掘了一座南宋古墓,出土了一方墓志。从照片看来,这方墓志虽已断裂,但文字尚清晰可辨。据墓志记载,该墓墓主为南宋太常寺主簿、嵊县(今嵊州市)人周汝士。墓志共14行,满行23字,共322字。墓志的作者是墓主的上司朝散郎行太常丞李嘉言。李嘉言,安徽广德县人,生卒年未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常寺 墓志 南宋 考释 管理部门 嵊州市 浙江省 广德县
原文传递
唐宋国家礼乐机构变迁考
17
作者 曹璐璐 《唐都学刊》 2023年第1期33-41,共9页
古代中央王朝素重礼事,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观念。由唐至宋,国家礼乐机构职能关系几经迭变,其原因关涉社会实际需求的变迁,以及中央官制的调整,尤与尚书六部体制的调动关系密切。礼部、太常寺共掌礼事的格局是建立在尚书六部政务... 古代中央王朝素重礼事,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观念。由唐至宋,国家礼乐机构职能关系几经迭变,其原因关涉社会实际需求的变迁,以及中央官制的调整,尤与尚书六部体制的调动关系密切。礼部、太常寺共掌礼事的格局是建立在尚书六部政务运行体制下的,当尚书省地位下降,职权被剥夺时,会有新机构代替礼部、太常寺行使礼乐职权;只要尚书政务运行体制存在,礼部、太常寺共掌礼事的格局就不会被打破,即使在不同时期仍会有一些临时性的礼乐机构,但这些机构无法对礼部、太常寺权力造成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宋代 太常寺 礼部 礼乐机构变迁
下载PDF
李常任太常少卿時間考
18
作者 馮盛 《中华文史论丛》 2023年第2期24-24,共1页
李常,字公擇,南康建昌人,北宋神、哲二朝名臣。關於李常任太常少卿的時間,傳世文獻中有不同的記載。《宋史》卷三四四《李常傳》載,“元豐六年,召爲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頁10930)。這一説法,同見於《龍圖閣直學... 李常,字公擇,南康建昌人,北宋神、哲二朝名臣。關於李常任太常少卿的時間,傳世文獻中有不同的記載。《宋史》卷三四四《李常傳》載,“元豐六年,召爲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頁10930)。這一説法,同見於《龍圖閣直學士知成都府李公墓誌銘》,是銘亦記“元豐六年,召還試太常寺少卿”(《蘇魏公文集》卷五五,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頁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常寺少卿 《宋史》 公文集
下载PDF
北宋太常礼院及礼仪院探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志云 汤勤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北宋太常礼院和礼仪院均为中书门下附属机构,二者的设置皆分割了礼部与太常寺等礼仪官署职权。太常礼院除详定礼仪、参与祭祀大礼外,还编修了大量礼典。随着时代变迁,太常寺对太常礼院职权逐步限制并最终实现权力回收,太常礼院也于元丰... 北宋太常礼院和礼仪院均为中书门下附属机构,二者的设置皆分割了礼部与太常寺等礼仪官署职权。太常礼院除详定礼仪、参与祭祀大礼外,还编修了大量礼典。随着时代变迁,太常寺对太常礼院职权逐步限制并最终实现权力回收,太常礼院也于元丰改制中罢废。礼仪院因宋真宗崇奉天书符瑞而设,它在文书的上传下达、礼仪活动的协调安排上均有严密管理制度。礼仪院在真宗朝完成其处理"符瑞繁缛"的历史使命之后,职权亦回归太常礼院。北宋太常礼院与礼仪院在设置背景及目的、存留时间、职掌范围、历史地位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尽管二者有些职能重叠且有事务往来,但互不统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太常寺 太常礼院 礼仪院
下载PDF
唐代宫廷音乐机关与唐诗的汇集及传播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淑玲 张岚 许海岩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43,共5页
唐代宫廷音乐机关主要有太常寺、梨园和教坊。它们在以音乐服务于朝廷的职能之外,还兼有汇集和传播唐代诗歌的作用,它有助于诗人传名,鼓励诗人努力创制合乐诗歌,并为唐诗的后世流传奠定了音乐基础。
关键词 太常寺 梨园 教坊 唐诗的汇集与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