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 )基因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傅大雄 阮仁武 +5 位作者 温海霞 陈云平 宗学凤 殷家明 戴秀梅 张建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85-1094,共10页
将在远缘杂交中由普通小麦 (AABBDD) 4D染色体易组导入六倍体小黑麦 (AABBRR)以及硬粒小麦 (AABB)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 (原位于普通小麦 4D染色体短臂距着丝点 31.2cM的显性雄性不育核基因 )重新导回普通小麦染色体组中。所获携带易组Ms... 将在远缘杂交中由普通小麦 (AABBDD) 4D染色体易组导入六倍体小黑麦 (AABBRR)以及硬粒小麦 (AABB)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 (原位于普通小麦 4D染色体短臂距着丝点 31.2cM的显性雄性不育核基因 )重新导回普通小麦染色体组中。所获携带易组Ms2基因的新型太谷核不育小麦其显性雄性不育特性表达正常 ,且雄性不育株的雌性可育机制正常 ,对不育株幼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染色体构型的观察可见其为整倍体 (2n =4 2 ) ,尚未发现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核不育基因与原位点的太谷核不育基因有不同的表型。采用系统的标志基因测交法对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核不育基因进行了测交定位 ,发现易组Ms2基因与普通小麦显性矮秆标志基因Rht3连锁 ,从而将其定位于普通小麦 4B染色体短臂距Rht3基因 9.7cM处 ,新位点被命名为Ms2 (4BS)。对Ms2基因在六倍体小黑麦与原太谷核不育小麦远缘杂交中易位时的走向 ,普通小麦 4A与 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以及Ms2 (4BS)新位点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 :认为异源多倍体生物核基因的组间易位倾向于从供体染色体向进化亲缘关系较密切 ,且染色体序数与染色体臂相同的部分同源染色体易位 ;1988年第 7届国际小麦遗传学会对普通小麦 4A与 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是正确的 ;Ms2 (4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 基因定位 小麦 Rht3 组间易位
下载PDF
群体改良工具:从太谷核不育小麦到矮败小麦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秉华 杨丽 +2 位作者 王山荭 夏兰芹 鲍海滢 《作物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矮败小麦 群体改良工具 品种
下载PDF
诱导太谷核不育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3
作者 董洪平 孙耀中 +1 位作者 吴学仁 秦素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69-74,共6页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其孤雌生殖.试验结果表明: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其诱导效果不同;注射法稍好于喷施,但喷施操作简便,更易于应用.不同剪颖...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其孤雌生殖.试验结果表明: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其诱导效果不同;注射法稍好于喷施,但喷施操作简便,更易于应用.不同剪颖深度对诱导效果的影响也明显不同,适当加深剪颖能提高诱导效果.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应用大谷核不育小麦为诱导材料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孤雌生殖 化学诱导
下载PDF
与太谷核不育小麦Tal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5
4
作者 隋新霞 孙兰珍 +3 位作者 李传友 姚方印 刘保申 高庆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本试验采用 5 99个引物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一对近等基因系进行RAPD分析 ,筛选到一个稳定的特异引物OPO0 1,用该引物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杂交后代育性分离群体进行RAPD分析 ,从而确定了OPO0 190 0 与Tal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14 7± 0 8... 本试验采用 5 99个引物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一对近等基因系进行RAPD分析 ,筛选到一个稳定的特异引物OPO0 1,用该引物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杂交后代育性分离群体进行RAPD分析 ,从而确定了OPO0 190 0 与Tal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14 7± 0 8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不育 太谷核不育小麦 TAL基因 近等基因素 基因连锁 RAPD分子标记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化学药剂诱导太谷核不育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洪平 孙耀中 +1 位作者 吴学仁 秦素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9,共3页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孤雌生殖。结果表明:对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赤霉素、奈乙酸、矮壮素、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的诱导效果不同,注射好于喷施,但喷施操作简便,便...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孤雌生殖。结果表明:对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赤霉素、奈乙酸、矮壮素、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的诱导效果不同,注射好于喷施,但喷施操作简便,便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雌生殖 小麦 太谷核不育 化学剂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消除法获得太谷核不育小麦纯合体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敬三 路铁刚 辛化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3期254-257,共4页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育性受单个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1)控制,其不育株总是杂合(Ta1ta1)的,纯合不育株(Ta1Ta1)并不存在。实验以太谷核不育小麦(TriticumaestivumL.)为母本和玉米(Zeamay...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育性受单个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1)控制,其不育株总是杂合(Ta1ta1)的,纯合不育株(Ta1Ta1)并不存在。实验以太谷核不育小麦(TriticumaestivumL.)为母本和玉米(ZeamaysL.)杂交,利用杂合子和幼胚细胞分裂过程中父本玉米染色体自发消除的特点,经过激素处理、幼胚拯救和染色体人工加倍,成功地获得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纯合显性太谷核不育小麦新种质(Ta1Ta1),并利用“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将这一宝贵新种质长期保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纯合体 染色体消除 小麦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研究和利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隋新霞 孙兰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9-244,共6页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在小麦中首次发现的显性基因型雄性不育突变体。本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性遗传分析、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在种质资源创新和小麦育种上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且对其研究和利用的前景...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在小麦中首次发现的显性基因型雄性不育突变体。本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性遗传分析、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在种质资源创新和小麦育种上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且对其研究和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雄性不育 TAL基因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细胞子特征 种质资源创新
下载PDF
采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法提高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绍南 叶定生 +1 位作者 张秋英 余建华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5年第2期1-4,共4页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了小麦抗赤霉病的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的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轮回选择通过选择、杂交、重组、累加,再选择、再杂交、重组、累加,周而复始的选择,能不断有效地...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了小麦抗赤霉病的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的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轮回选择通过选择、杂交、重组、累加,再选择、再杂交、重组、累加,周而复始的选择,能不断有效地将抗赤霉病基因重组和累加起来。本研究自1985年以来,经过连续十年轮回选择和抗赤霉病性的多点鉴定,育成了抗赤霉病性超过苏麦3号的有七个新品系,抗性类型接近苏麦3号的有35个新品系,其中大部分材料比苏麦3号早熟,20多份材料丰产性比苏麦3号好,有些材料已在全国8个省的育种单位作为抗源利用。抗赤霉病性反映良好,表明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抗赤霉病性轮回选择,对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轮回选择 赤霉病 抗病性
下载PDF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新望 张汝斌 范濂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12,共6页
由1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1,对其6个性状进行混合选择和单性状集团选择;由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2,进行回交混合选择.结果表明,无论采取哪种方案,对单株籽粒蛋白质产量、... 由1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1,对其6个性状进行混合选择和单性状集团选择;由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2,进行回交混合选择.结果表明,无论采取哪种方案,对单株籽粒蛋白质产量、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均具有较高的选择效率,三轮平均在5%以上.从单个性状的遗传进度看,集团选择效果最大;对群体的改良,以混合选择最优,其次是回交混合选择,二者均有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而集团选择不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就选择阶段而言,集团选择、混合选择和回交混合选择分别在第一、二、三轮选择效果最高.本文还对小麦轮回选择方法应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太谷核不育 轮回选择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中的应用与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作楫 吴政卿 +1 位作者 王美芳 杨攀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 小麦 群体组建 选择压力 种植方式 基因漂移 基因重组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山西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温辉芹 裴自友 +4 位作者 侯美莲 张立生 程天灵 李雪 朱玫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1715-1717,共3页
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小麦特异种质资源,是理想的遗传改良工具。总结了山西省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及其衍生种质矮败小麦在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基础研究和群体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取得的育种成就,并提出今后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 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小麦特异种质资源,是理想的遗传改良工具。总结了山西省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及其衍生种质矮败小麦在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基础研究和群体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取得的育种成就,并提出今后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培育优异新品种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 矮败小麦 种进展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中应用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进先 武克忠 李丽君 《东北农业科学》 1983年第3期23-29,共7页
高忠丽同志于1972年,在太谷县发现一株无花粉型的不育小麦。邓景扬同志等在总结高忠丽等人试验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学观察和遗传分析确定:它是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材料,是一个稀有的珍贵资源。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显性单基因 轮回选择 邓景扬 杂合群体 遗传分析 细胞学观察 综合种 基因型鉴定 异花授粉作物
下载PDF
小麦太谷核不育F_1轮选群体扬花期与株高的遗传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建国 刘虎星 +1 位作者 董普辉 王黎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51,7,共5页
用同一太谷核不育(Tal)小麦的不育株TaIS65(共同遗传背景)为母本,同时与纯合矮秆、杂合矮秆、纯合高秆、杂合高秆的父本杂交,配制成4种不同的组合类型。对4个杂交组合的F_1群体的扬花期和株高遗传分析表明:在Tal轮选群体中,开放授粉随... 用同一太谷核不育(Tal)小麦的不育株TaIS65(共同遗传背景)为母本,同时与纯合矮秆、杂合矮秆、纯合高秆、杂合高秆的父本杂交,配制成4种不同的组合类型。对4个杂交组合的F_1群体的扬花期和株高遗传分析表明:在Tal轮选群体中,开放授粉随机互交的轮选结果,只能使杂种后代朝着高秆、晚熟的变异方向发展,这是由于Tal材料自身的生物学特点造成的。要提高Tal轮选改良的育种效率,必须选择控制父本的花粉来源,并采取人工控制杂交措施,才能有效地克服由Tal材料自身的生物学特点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各种有利基因型间充分的杂交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太谷核不育 轮选群体 扬花期 株高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回交轮回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双志福 王振富 张瑞仙 《山西农业科学》 1991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开展以改造丰抗2号抗寒性为目的的隔代有限回交轮回选择。试验表明,经过两轮选择,就可获得在抗寒性及其他农艺性状上超过丰抗2号的类型。选到了一批优良品系,其中太核87—160表现早热、抗病、抗倒、抗寒、较丰抗2号...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开展以改造丰抗2号抗寒性为目的的隔代有限回交轮回选择。试验表明,经过两轮选择,就可获得在抗寒性及其他农艺性状上超过丰抗2号的类型。选到了一批优良品系,其中太核87—160表现早热、抗病、抗倒、抗寒、较丰抗2号增产18.9%,已参加第二年省级区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太谷核不育 回交 轮回选择
下载PDF
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创造小麦新种质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香芝 张其鲁 张连晓 《山东农业科学》 2000年第3期8-10,共3页
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杂交选育程序和小麦目标性状群体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选出了一套较为简便实用的杂交利用方案。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创新种质 杂交优质利用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标记蓝粒性状研究初报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宁 《山西农业科学》 1991年第9期6-7,共2页
1985年开始用转育稳定的太谷核不育小麦7739—3、贵毕农等15个品种(系)与硬粒小麦V6、V9等杂交,同时又用硬粒小麦V6、V9等13个品种作母本与5912—粒色深蓝杂交,对它们的后代进行复合杂交,并用硬粒小麦作轮回亲本,不断与蓝粒核不育株杂交... 1985年开始用转育稳定的太谷核不育小麦7739—3、贵毕农等15个品种(系)与硬粒小麦V6、V9等杂交,同时又用硬粒小麦V6、V9等13个品种作母本与5912—粒色深蓝杂交,对它们的后代进行复合杂交,并用硬粒小麦作轮回亲本,不断与蓝粒核不育株杂交。1989年在{[(核不育7739—3×硬粒小麦混粉)×(硬6×5912—粒色深蓝)]×硬6}×硬粒小麦混粉的后代中获得15粒蓝粒全不育株,58株白粒可育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太谷核不育 标记 蓝粒性状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标记性状附加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善澄 吴会玉 李生海 《山西农业科学》 1984年第1期24-25,共2页
从1981年起,我们开始研究给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子粒附加标记性状,采用的方法是杂交加辐射处理,用小偃麦蓝粒异二体附加系与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然后辐射处理 F0干种子,迫使不育基因与蓝粒基因易位连锁。现将1982—1983年度在广西的试验以... 从1981年起,我们开始研究给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子粒附加标记性状,采用的方法是杂交加辐射处理,用小偃麦蓝粒异二体附加系与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然后辐射处理 F0干种子,迫使不育基因与蓝粒基因易位连锁。现将1982—1983年度在广西的试验以及1983年在黑龙江春繁的试验结果扼要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以广西玉米研究所创制的小偃麦异二体附加系蓝为父本,春性太谷核不育的混合群体为母本,于1982年10月下旬在广西玉米所(邕宁)播种。父母本隔行种植,抽穗开花期拔除母本行内的可育株,以天然自由授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基因 不育基因 不育 太谷核不育小麦 分离比例
下载PDF
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山军建 曾宝安 王彩芬 《宁夏农林科技》 2001年第2期1-3,共3页
生物药剂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生物药剂对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影响很明显 ,诱导结实率为 0 .0 6 %~ 2 .2 8%。单生化因子以 10mg/L吲哚乙酸 ,复生化因子以 10 0mg/L对氯苯氧乙酸 + 50mg/... 生物药剂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生物药剂对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影响很明显 ,诱导结实率为 0 .0 6 %~ 2 .2 8%。单生化因子以 10mg/L吲哚乙酸 ,复生化因子以 10 0mg/L对氯苯氧乙酸 + 50mg/L肌醇 + 10mg/L 2 ,4 -D ,诱导效果最好。施药方法以喷施 3次的效果最好。通过后代纯系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 孤雌生殖 诱导 生物药剂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上的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保钦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9,共2页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山西省太谷县高忠丽同志于1972年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的小麦天然突变体.1981年全国成立科研协作组,由邓景阳博士主持.协作组从植物学、细胞学、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育种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通过多学科、多部门...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山西省太谷县高忠丽同志于1972年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的小麦天然突变体.1981年全国成立科研协作组,由邓景阳博士主持.协作组从植物学、细胞学、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育种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通过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研究利用现在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应用 特征特性 发展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景扬 黄泳沂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0年第3期13-15,共3页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上有多种用途,包括单交、复交、阶梯杂交、回交、轮回选择、远缘杂交等,其主要而又最有效的是轮回选择,此方法有利于大规模地聚积有益基因,有利于打破不利的连锁,有利于筛选最佳遗传背景与促进潜伏基因的表达和有...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上有多种用途,包括单交、复交、阶梯杂交、回交、轮回选择、远缘杂交等,其主要而又最有效的是轮回选择,此方法有利于大规模地聚积有益基因,有利于打破不利的连锁,有利于筛选最佳遗传背景与促进潜伏基因的表达和有利于优化基因组合。目前全国协作组大规模地应用轮选育种,除已培育出一批适合于各种生态区的丰产、抗病(锈病、白粉病)和优质品种(系)外,在抗逆性育种方面已培育出耐干旱、耐盐碱、抗(耐)赤霉病及特高蛋白的品种(系),并参加各级区域试验。实践证明,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利用是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大的育种新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太谷核不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