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伤寒论》太阳中风属外感阳邪(上)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宇铭 姜良铎 《河南中医》 2011年第9期953-956,共4页
太阳中风证在《伤寒论》第2条的四大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均是由风邪所致。风为阳邪,故亦主热,因此太阳中风亦可理解为表热证。若按表虚表实而言,太阳中风相对于太阳伤寒,伤寒因寒邪束表,表气郁闭较重,张仲景习惯表述... 太阳中风证在《伤寒论》第2条的四大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均是由风邪所致。风为阳邪,故亦主热,因此太阳中风亦可理解为表热证。若按表虚表实而言,太阳中风相对于太阳伤寒,伤寒因寒邪束表,表气郁闭较重,张仲景习惯表述为"阳气重",而现在一般称为"表实证";中风因腠理疏松,相对而言则可称为"表虚证"。加上寒热的分类,太阳中风当属表虚的表热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中风 阳邪 表虚证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6章 太阳中风在于营卫不谐,桂枝芍药并非敛汗敛阴——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 被引量:6
2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之关系。方法:从分析《伤寒论》第12条入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①太阳中风证不等同于桂枝汤证,两者大部分相同,但并不是同一证候;②营卫失调是营气对卫气的吸引力不足,卫气对营气的约束力失常;③"啬啬... 目的:探讨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之关系。方法:从分析《伤寒论》第12条入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①太阳中风证不等同于桂枝汤证,两者大部分相同,但并不是同一证候;②营卫失调是营气对卫气的吸引力不足,卫气对营气的约束力失常;③"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形象生动地表述了太阳中风证恶寒、发热的方式、部位、程度;④桂枝汤是一首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方剂,同时又是既能治疗外感热病、又能治疗内伤杂病的方剂,并非后世认为是止汗方剂;⑤芍药在桂枝汤中的作用是养营补阴,与桂枝的温阳补卫相呼应,并非后世所说敛汗敛阴。结论: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证两者大部分相同,但并不等同,不是同一证候,不能简单视之,应细细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太阳中风 桂枝汤 营卫不谐
下载PDF
论《伤寒论》太阳中风属外感阳邪(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宇铭 姜良铎 《河南中医》 2011年第10期1081-1084,共4页
太阳中风证在《伤寒论》第2条的四大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均由风邪所致。风为阳邪,故亦主热,因此太阳中风亦可理解为表热证。若按表虚表实而言,太阳中风相对于太阳伤寒,伤寒因寒邪束表,表气郁闭较重,张仲景习惯表述为&... 太阳中风证在《伤寒论》第2条的四大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均由风邪所致。风为阳邪,故亦主热,因此太阳中风亦可理解为表热证。若按表虚表实而言,太阳中风相对于太阳伤寒,伤寒因寒邪束表,表气郁闭较重,张仲景习惯表述为"阳气重",而现在一般称为"表实证";中风因腠理疏松,相对而言则可称为"表虚证"。加上寒热的分类,太阳中风当属表虚的表热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中风 阳邪 表虚证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7章 太阳中风有异同,原证变证需分清——太阳中风证的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801-803,共3页
目的:探讨《伤寒论》六经中各经中风证的生理情况、表现及治疗异同。方法:从《伤寒论》第12条、第13条、第42条、第45条、第95条、第15条、第24条,入手将中风证的论证分为三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太阳中风证脉象并不是全是浮缓,尚有... 目的:探讨《伤寒论》六经中各经中风证的生理情况、表现及治疗异同。方法:从《伤寒论》第12条、第13条、第42条、第45条、第95条、第15条、第24条,入手将中风证的论证分为三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太阳中风证脉象并不是全是浮缓,尚有浮弱、浮数的不同,浮弱重于浮缓,无论缓、弱均应兼浮数;②太阳中风证的治疗分为原始证、误治后症状不变证和误治后症状改变证三类;③"营弱卫强"的实质是营卫两者都虚,病机以开泄太过为主,即卫气浮散,偏行于表,而见发热、汗出,即"阳浮而阴弱";④下之后气上冲实际是太阳中风证气机开泄太过病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不是正气向上冲;⑤表证用桂枝汤后反而增加烦症,是邪在经里不能外出所致,刺风池、风府使经里邪气透于经表,然后随汗外出。结论:《伤寒论》各经中风证从生理情况和临床表现有异有同,要注意分清原证变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张机 太阳中风 太阳
下载PDF
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对立辨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雪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27-27,共1页
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二证在辨证上有着严格的区别。二者在具有同一性的同时,又有着几近对立的辨证关系。试从病性、病位、病机和治疗4个方面来论述二证的对立性。
关键词 太阳中风 太阳伤寒 对立辨证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9章 谨查兼证病机,活用桂枝汤剂——太阳中风兼证的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探讨《伤寒论》关于太阳中风兼证的治疗。方法: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第14条、第15条、第18条、第20条、第21条、第22条、第43条及第62条,并参成无己的注释,进行分析。结果:①太阳中风"项背强几几"(读作qi... 目的:探讨《伤寒论》关于太阳中风兼证的治疗。方法: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第14条、第15条、第18条、第20条、第21条、第22条、第43条及第62条,并参成无己的注释,进行分析。结果:①太阳中风"项背强几几"(读作qing jīji),是邪阻经脉和汗多伤津,筋脉失养共同导致的结果,故用桂枝加葛根汤解表养津,舒缓筋脉。②如果人体阳气不足,津液过盛,筋脉受到浸滋,柔韧过度,弹性不足,就会出现瘫软乏力,湿气盛的病人即会如此,和动物皮筋浸泡后失去弹性一个道理。如果阳气过盛,阴津匮乏,则筋脉失于濡润,刚性有余,柔韧不足,就会出现拘急痉挛,就像动物皮筋风干太过有如干柴一般缩紧坚硬。③漏汗症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是纠正气津损伤的原因,加用附子是弥补汗出过多的结果,前者是"急则治其标",后者是"缓则治其本"。④桂枝去芍药汤证是手少阴心阳受损,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是手、足少阴心、肾阳气均受损伤。⑤"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并非是太阳中风兼证,而是喘家罹患太阳中风的治疗措施。结论:《伤寒论》关于太阳中风兼证治疗的条文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脉证并治 太阳中风兼证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
下载PDF
试论桂枝证与太阳中风证的关系
7
作者 钱喆 钱宏图 赵国平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43,共2页
根据《伤寒论》原文及后世医家的注解,剖析桂枝证与太阳中风证的关系。提出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的主方,造成营卫不和的原因除了外感风寒外,尚有其他内外致病因素以及误治变证等;而太阳中风证则仅仅局限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太阳中风营卫不和,... 根据《伤寒论》原文及后世医家的注解,剖析桂枝证与太阳中风证的关系。提出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的主方,造成营卫不和的原因除了外感风寒外,尚有其他内外致病因素以及误治变证等;而太阳中风证则仅仅局限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太阳中风营卫不和,是桂枝证的证型之一。因此认为桂枝汤在临床上不仅适用于外感病,也可辨证应用于内伤杂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证 太阳中风 《伤寒论》 桂枝汤
下载PDF
太阳中风与桂枝汤证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心机 《中医函授通讯》 1994年第4期19-20,共2页
用热电动势法快速测定了铁基合金中硅含量,当冷热端温度差△t=t1-t0=240℃且铜为参比电极时,热电动热Et与待测电极的高炉生铁和硅钢铁基合金中硅含量[%Si]关系式为:Et=10.695=0.74[%Si]生铁... 用热电动势法快速测定了铁基合金中硅含量,当冷热端温度差△t=t1-t0=240℃且铜为参比电极时,热电动热Et与待测电极的高炉生铁和硅钢铁基合金中硅含量[%Si]关系式为:Et=10.695=0.74[%Si]生铁和Et=9.550-0.常玻常郏ィ樱椋莨韪郑牖啾龋洳馐跃任溃ǎ埃埃常ィ埃埃担ィ樱椴馐砸伙资奔湓迹罚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中风 伤寒论 注释 桂枝汤
原文传递
论太阳中风含义与桂枝汤主治的不等关系
9
作者 王付 金培祥 《四川中医》 1999年第12期8-9,共2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 太阳中风 桂枝汤
下载PDF
川芎嗪治疗太阳中风证疗效观察
10
作者 江杰士 李玉智 +1 位作者 仇萍 刘汉君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太阳中风 中风 川芎嗪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试论《伤寒论》太阳中风的阳热属性
11
作者 张喜奎 彭斌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9-13,共5页
《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证,自古至今,医家皆认为属风寒表证,逢之施以辛温,主以桂枝汤,已成定律,即使解放后各版中医院校教材,亦持此说,咸无疑义。然就临证所见,风寒表证固有,而属阳热证者亦不鲜见,分析《伤寒论》有关原文,此意更为明了,... 《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证,自古至今,医家皆认为属风寒表证,逢之施以辛温,主以桂枝汤,已成定律,即使解放后各版中医院校教材,亦持此说,咸无疑义。然就临证所见,风寒表证固有,而属阳热证者亦不鲜见,分析《伤寒论》有关原文,此意更为明了,故深入研究其寒热属性,全面理解其实质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中风 阳热属性
下载PDF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中风表虚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荷生 伍炳彩(整理) 姚梅龄(整理) 《江西中医药》 2010年第2期5-7,共3页
关键词 伤寒论 证候分类纲目 太阳中风表虚证
下载PDF
太阳中风“营弱卫强”病机的研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柴瑞霁 《四川中医》 1989年第6期4-5,共2页
针对古今医家对太阳中风“营弱卫强”病机从正虚与邪实两方面作解的认识,本文侧重于该病机实质的研讨,认为“卫强”即“阳浮”之互词,与“营弱”相对而言,乃指风邪开泄,卫阳被伤而浮越外泄,属卫阳虚;提出“营弱卫强”的病机实质为营卫俱... 针对古今医家对太阳中风“营弱卫强”病机从正虚与邪实两方面作解的认识,本文侧重于该病机实质的研讨,认为“卫强”即“阳浮”之互词,与“营弱”相对而言,乃指风邪开泄,卫阳被伤而浮越外泄,属卫阳虚;提出“营弱卫强”的病机实质为营卫俱虚,故不能以正与邪对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中风 营弱卫强 病机
下载PDF
桂枝汤治太阳中风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灿 《中医药导报》 2011年第8期100-100,共1页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应用比较广泛,很多地方都用了桂枝汤及桂枝汤加减。但笔者平时习惯以桂枝汤加减应用,认为临证时情况较复杂,不是一个只有区区几味药的桂枝汤就能解决问题。但后来遇到的1例患者让我改变了想法,经方只要运用得...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应用比较广泛,很多地方都用了桂枝汤及桂枝汤加减。但笔者平时习惯以桂枝汤加减应用,认为临证时情况较复杂,不是一个只有区区几味药的桂枝汤就能解决问题。但后来遇到的1例患者让我改变了想法,经方只要运用得当,确实能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太阳中风
下载PDF
《伤寒论》太阳中风证护理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家坤 刘玉珍 《江西中医药》 1998年第2期51-51,共1页
《伤寒论》太阳中风证护理初探林家坤刘玉珍(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萍乡337000)关键词太阳中风证《伤寒论》护理太阳中风,是在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脉证基础上,更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等症的一种太阳表虚证,不... 《伤寒论》太阳中风证护理初探林家坤刘玉珍(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萍乡337000)关键词太阳中风证《伤寒论》护理太阳中风,是在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脉证基础上,更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等症的一种太阳表虚证,不同于“脑血管意外”的中风。《伤寒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中风 护理 伤寒杂病证
下载PDF
针灸治疗太阳中风42例疗效小结
16
作者 焦焰 《湖南中医杂志》 1991年第3期24-25,共2页
太阳中风,非脑血管意外之中风,乃《伤寒论·太阳篇》具有“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缓”等症状即桂枝汤证之伤风感冒。以素体卫弱表虚或原有慢性病者为多见。近年来笔者本仲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旨。
关键词 针灸 太阳中风
下载PDF
浅谈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之病机
17
作者 许积成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5-55,54,共2页
浅谈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之病机许积成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是《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两个证型。宋·成无己有中风证为“风并于卫,卫实而荣虚”,伤寒证为“寒并于荣,荣实而卫虚”之说[1]。此论一出,后世遵崇,相沿至今。本文从... 浅谈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之病机许积成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是《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两个证型。宋·成无己有中风证为“风并于卫,卫实而荣虚”,伤寒证为“寒并于荣,荣实而卫虚”之说[1]。此论一出,后世遵崇,相沿至今。本文从两证的受邪性质、病变部位、方药机制等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太阳中风 太阳伤寒 病机
下载PDF
试述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的病理及治法。
18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9-10,共2页
答:项背强几几:几几,如短羽之鸟,伸颈欲飞而不能,借以形容项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其病理是足太阳之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抵腰。外邪内窜太阳经输,太阳经脉失去濡养,
关键词 太阳中风 病理 治法 太阳 太阳 经脉
下载PDF
何谓太阳中风?试述中风的主要脉证、病理及治法。
19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7-8,共2页
答:原文第二条指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关键词 太阳中风 脉证 治法 病理 太阳
下载PDF
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在病因病理、脉证治法上有何异同?
20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12-12,共1页
答: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均由外邪侵袭肌表,正气奋起抗邪,邪正相争于体表而引起。均属太阳表证,同具脉浮、头项强痛、发热恶寒等证.在《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指导下,均用辛温解表法治疗。所不同的是,中风患者一般素体卫阳较... 答: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均由外邪侵袭肌表,正气奋起抗邪,邪正相争于体表而引起。均属太阳表证,同具脉浮、头项强痛、发热恶寒等证.在《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指导下,均用辛温解表法治疗。所不同的是,中风患者一般素体卫阳较弱,防护失固,感受风邪,致营卫失和。伤寒患者则素体皮肤致密,暴感寒邪,寒邪束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遏,营阴内郁而成。前者见汗出、恶风、脉浮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伤寒 太阳中风 病因病理 异同 治法 脉证 辛温解表法 太阳表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