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复活久已失传的造纸工艺
1
作者 乔羽 《广东印刷》 2023年第5期44-44,共1页
2023年复旦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全新亮相,新版录取通知书正文以新开化纸为书写载体,薄薄一张纸片,凝结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传统和复旦大学深厚的科学底蕴。开化纸造纸工艺始于明,盛于清,许多清初名贵典籍均为开化纸写印。清中叶以后,由... 2023年复旦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全新亮相,新版录取通知书正文以新开化纸为书写载体,薄薄一张纸片,凝结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传统和复旦大学深厚的科学底蕴。开化纸造纸工艺始于明,盛于清,许多清初名贵典籍均为开化纸写印。清中叶以后,由于战乱频仍,“纸槽荒圮,工匠流亡”,加上核心原料荛花逐渐枯竭,工艺随之失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工艺 复旦大学 清中叶 书写载体 开化纸 录取通知书 失传
下载PDF
新疆濒临失传及失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和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凤霞 熊飞 张新辉 《辽宁体育科技》 2009年第5期72-74,共3页
从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中频临失传及失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入手,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濒临失传及失传主要原因,并针对失传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以此推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濒临失传 失传 保护 发展 对策
下载PDF
徐灵胎的“针灸失传论”对当代针灸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姜云武 汤晓云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9-40,43,共3页
针对当前针灸学术面临的“萎缩”、“滑坡”等现象,分析徐灵胎的“针灸失传论”对当代针灸的启示,从而探索一些改变针灸现状、促进针灸学术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 徐灵胎 针灸失传 启示
下载PDF
中国本土早已失传的玄奘图像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玉权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由于历史变革的诸多原因,无论是在中国古文献记载里,还是在中国现存图像中,描写玄奘生平故事的一些绘画作品,在中国本土早已失传了,但在日本的某些美术馆、博物馆或寺院的收藏品里往往可以见到。今选出两幅作品介绍给中国同好及广大读... 由于历史变革的诸多原因,无论是在中国古文献记载里,还是在中国现存图像中,描写玄奘生平故事的一些绘画作品,在中国本土早已失传了,但在日本的某些美术馆、博物馆或寺院的收藏品里往往可以见到。今选出两幅作品介绍给中国同好及广大读者并略加评论,一是"玄奘梦游须弥山图",另一幅是"玄奘巡礼天竺圣迹图"。它们都出自日本镰仓时代的《玄奘三藏绘》长卷。这两幅画的名字,系为叙述方便笔者所加,特先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传玄奘生平图像 玄奘三藏绘 玄奘梦游须弥山图 玄奘巡礼天竺圣迹图
下载PDF
濒临失传民族传统体育碎片的搜集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第2期153-154,共2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观察法,研究濒临失传的民族传统体育碎片的类型及其搜集、整理策略,希望能为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及其技能做出努力。主要结论:因为传承规则、地域建设与继承人自身条件的限制等,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碎片化甚至濒临失...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观察法,研究濒临失传的民族传统体育碎片的类型及其搜集、整理策略,希望能为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及其技能做出努力。主要结论:因为传承规则、地域建设与继承人自身条件的限制等,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碎片化甚至濒临失传。建议:应加强继承人走访、开展民间活动视频录制、全力搜集各种道具器材,并据此开展整理、复原工作,才能为濒临失传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打下坚定的发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临失传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碎片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6
作者 佟琳 李鸿涛 +2 位作者 李兵 张伟娜 张华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4期4-8,共5页
中医古籍中记载了大量养生的知识与方法,一些方法沿用至今为人类疾病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古籍的特殊性,一些有效的养生知识与保健方法深藏古籍之中被束之高阁,尚未被发掘与利用,濒于失传。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新时代背... 中医古籍中记载了大量养生的知识与方法,一些方法沿用至今为人类疾病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古籍的特殊性,一些有效的养生知识与保健方法深藏古籍之中被束之高阁,尚未被发掘与利用,濒于失传。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因素,结果显示,目前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挖掘文化内蕴,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科学评价基础上,实现养生方法多维度的抢救、整理、挖掘与实践,发挥特色功能优势,结合时代特点,对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进行创新创编,发展扩大群众基础,加强科学研究力量,专业宣传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药物养生方法 古籍 SWOT分析 濒于失传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历修《湘潭县志》及失传版本查考
7
作者 文鸣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6-128,共3页
《湘潭县志》自明成化始至清光绪止420年间,共计纂修11次。本文对其历修版本和失传版本情况均予查考。
关键词 湘潭县志 版本 失传 历修
下载PDF
宋词的误传与失传
8
作者 谭新红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86-91,共6页
误传与失传是古代文学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研究文学传播,也应该关注误传与失传。宋词在传播过程中,有时著作权出现混乱,有时传抄刻印时字句出现舛误,有时甚至是永久性失传。误传虽然使作品失真,但有时也能获得新的审美价值。失... 误传与失传是古代文学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研究文学传播,也应该关注误传与失传。宋词在传播过程中,有时著作权出现混乱,有时传抄刻印时字句出现舛误,有时甚至是永久性失传。误传虽然使作品失真,但有时也能获得新的审美价值。失传则使许多优秀的作品无缘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误传 失传
下载PDF
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的哲学思考——失传正阵的兵法价值
9
作者 周兴生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7-101,114,共6页
秦兵马俑布阵的意图以及诸阵功能历来没有结合讨论。在此通过对秦兵马俑各坑位置与兵种配置的分析,认为此军俑阵是诸侯三军阵,左阵在兵法上有必要存在。前军功能是攻击敌军以迫使敌军离开有利地形,南移西进而入秦右军阵。秦右军阵是秦... 秦兵马俑布阵的意图以及诸阵功能历来没有结合讨论。在此通过对秦兵马俑各坑位置与兵种配置的分析,认为此军俑阵是诸侯三军阵,左阵在兵法上有必要存在。前军功能是攻击敌军以迫使敌军离开有利地形,南移西进而入秦右军阵。秦右军阵是秦后失传的正阵,其功能在防守。正阵的哲学根源是以柔克刚的传统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兵马俑 兵马俑军阵 布阵意图 诸侯三军 正阵 失传
下载PDF
恢复失传的土釉烧造山西兔毫工艺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向阳 《晋中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17-120,共4页
兔毫釉,亦称兔毫斑纹釉。兔毫斑纹釉是指在黑色釉或黑褐色釉层中呈现的一种均匀细密的状似兔毛的釉。"土釉"即以大自然中的黄土为主,配以草木灰风化岩石粉末而成的釉,亦即自然物配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配釉方法。土釉配制兔毫... 兔毫釉,亦称兔毫斑纹釉。兔毫斑纹釉是指在黑色釉或黑褐色釉层中呈现的一种均匀细密的状似兔毛的釉。"土釉"即以大自然中的黄土为主,配以草木灰风化岩石粉末而成的釉,亦即自然物配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配釉方法。土釉配制兔毫釉的方法及烧成,其过程本身就非常有价值,是了解我国古代制作瓷器的一种重要手段。恢复传统土釉烧造技艺,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毫釉 土釉 化工釉 失传 价值
下载PDF
我国业已失传的棋类游戏之一——樗蒲游戏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红娜 《辽宁体育科技》 2012年第3期21-22,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业已失传的棋类游戏之一——樗蒲游戏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樗蒲的发展轨迹,探析了其游戏规则的演变和消亡的原因,目的是让人们了解该项游戏,进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
关键词 失传 棋类游戏 樗蒲
下载PDF
韦庄《秦妇吟》失传之谜新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云波 《唐都学刊》 1993年第2期33-36,共4页
本文对《秦妇吟》的失传原因作了新的探讨,得出新的结论。认为韦庄热心政治、关心时局,创作《秦妇吟》的初衷在于提示唐末战乱胜败内在原因。诗中通过对双方力量的艺术对比,得出了“官不如匪”、官兵自毁长城的结论。因此奠及了统治阶... 本文对《秦妇吟》的失传原因作了新的探讨,得出新的结论。认为韦庄热心政治、关心时局,创作《秦妇吟》的初衷在于提示唐末战乱胜败内在原因。诗中通过对双方力量的艺术对比,得出了“官不如匪”、官兵自毁长城的结论。因此奠及了统治阶级的隐痛,遭到了“公卿多谤”、群起而讳之的待遇,在外部压力下,韦庄为全身远祸,采取妥协态度——起而自讳,致使该诗湮没千年而不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庄 秦妇吟 创作初衷 诗歌背景 北梦琐言 止谤 自讳 失传
下载PDF
论庄子系统哲学的失传
13
作者 亓琳琳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4-77,共4页
庄子思想是先秦唯一的系统的哲学思想,但作为一种系统哲学,它在先秦之后就已经终结,而当人们舍弃了庄子哲学中的神秘性和非理性的因素,并将其上升为一种精神、一种情怀后,庄子思想便生机盎然地发展起来。也正因如此,庄子哲学失去了其本... 庄子思想是先秦唯一的系统的哲学思想,但作为一种系统哲学,它在先秦之后就已经终结,而当人们舍弃了庄子哲学中的神秘性和非理性的因素,并将其上升为一种精神、一种情怀后,庄子思想便生机盎然地发展起来。也正因如此,庄子哲学失去了其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系统哲学 失传
下载PDF
富宁“红苗”语言失传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禹平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1-74,共4页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识。一个民族出现语言失传,说明这个民族已经被完全同化。因此,做好一个民族的语言传承工作,对长期保留此民族的完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红苗语言 失传 思考
下载PDF
祖上的东西绝不能失传
15
作者 童拓基(口述) 钟晓峰(整理) +1 位作者 陈云龙(整理) 章毅(整理)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4-45,共2页
我今年81岁,是兰溪市女埠街道金家村人。在我们金家村有一座化千庙,庙内化干大帝很受村民的敬仰。这座庙由金家、西垅、董店、桥下以及小麻车五村共有,同时也南五村轮值。轮值的意思就是五村每年轮流将化千大帝迎归祠堂敬仰祭拜.轮... 我今年81岁,是兰溪市女埠街道金家村人。在我们金家村有一座化千庙,庙内化干大帝很受村民的敬仰。这座庙由金家、西垅、董店、桥下以及小麻车五村共有,同时也南五村轮值。轮值的意思就是五村每年轮流将化千大帝迎归祠堂敬仰祭拜.轮值者就叫做“当年”。因为小麻车村没有后人,所以就由金家村加值半年,称“月半年”。要祭拜就要用到祭品,这个祭品就是粮食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传 兰溪市 祭拜 祭品
下载PDF
我国针灸技术失传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16
作者 徐爱军 郑文韬 +1 位作者 李红美 夏浩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67-171,共5页
从历史长河来看,我国针灸技术失传现象时有发生,重视和研究针灸技术失传相关问题刻不容缓。当前我国针灸传承面临定位模糊、传承后继乏人、技术失传严重等现实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和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传承的主客体、传承渠道等因素... 从历史长河来看,我国针灸技术失传现象时有发生,重视和研究针灸技术失传相关问题刻不容缓。当前我国针灸传承面临定位模糊、传承后继乏人、技术失传严重等现实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和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传承的主客体、传承渠道等因素密切相关。未来,应制定科学的针灸保护政策,加强从人文管理角度研究针灸技术失传,积极恢复部分失传技术,不断完善针灸医生培养体系,推动针灸的国际化传播,以加强我国针灸技术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技术 传承 失传原因 保护政策
下载PDF
南宋失传菜“复活”市场分析
17
作者 程礼安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4期121-123,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蒸蒸日上,不同时期的菜肴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发展方向,把握菜肴的发展方向,了解菜肴的发展趋势,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保证.本文以研究南宋失传菜在现代菜肴市场“复活”为主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蒸蒸日上,不同时期的菜肴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发展方向,把握菜肴的发展方向,了解菜肴的发展趋势,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保证.本文以研究南宋失传菜在现代菜肴市场“复活”为主题,深入了解了现代餐饮对南宋菜肴文化的市场需求,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消费理念,不单单是解决营养需求、生理问题,还要在饮食文化和心理精神上享受,述说了南宋失传菜“复活”阶段性成果和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传 复活 分析
下载PDF
锡剧的付帮二胡面临失传的危机
18
作者 徐金方 《剧影月报》 2013年第6期51-51,共1页
南京江南剧场,一场由陈耀星、陈军父子俩举办的二胡独奏音乐会正在举行。一曲由父子俩演奏的锡剧“簧调”演奏得水乳交融,韵味十足,虽然没有人演唱.却仍然是乡土味浓厚,配合默契,获得了满场掌声。究其原因:一是陈耀星父子原是我... 南京江南剧场,一场由陈耀星、陈军父子俩举办的二胡独奏音乐会正在举行。一曲由父子俩演奏的锡剧“簧调”演奏得水乳交融,韵味十足,虽然没有人演唱.却仍然是乡土味浓厚,配合默契,获得了满场掌声。究其原因:一是陈耀星父子原是我们江苏常熟人,从小就喜爱乡音——锡剧。而在北京这么多年中,时常钻研和聆听锡剧磁带,从民间和戏曲中吸收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剧 二胡 危机 失传 独奏音乐会 配合默契 父子 演奏
下载PDF
一度失传的记忆云南瓢画
19
作者 四眼 《今日民族》 2018年第3期65-65,共1页
云南的民族民间造型艺术瓢画,又被称为“兽瓢”或“虎头瓢”,西南一带叫“避邪瓢”或“鬼脸”。它是在木瓢背面作画,通常画一头张着大口的怪兽,怒目愣睁,龇牙咧嘴,仿佛要把一切都吞下,“吞口”因此而来。瓢是一种用途广泛、人们不可或... 云南的民族民间造型艺术瓢画,又被称为“兽瓢”或“虎头瓢”,西南一带叫“避邪瓢”或“鬼脸”。它是在木瓢背面作画,通常画一头张着大口的怪兽,怒目愣睁,龇牙咧嘴,仿佛要把一切都吞下,“吞口”因此而来。瓢是一种用途广泛、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最早的瓢不是用木头制作的,是用葫芦制成的。人们将葫芦从中间一剖为二即成可以舀水的瓢。后来,逐渐发展为用木头制作。因木头更结实耐用,而且可以制出更长的柄,人握柄打水可以不湿手,使用更为方便。瓢作为吞口瓢画的独特载体,所蕴含的意义其实就是葫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记忆 失传 造型艺术 生活用具 葫芦 吞口 制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