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的风险管理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杜炜 徐任菊 武艳阳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理论的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风险管理,试验组实施基于FMEA理论的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管...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理论的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风险管理,试验组实施基于FMEA理论的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期间的依从性、管理前后疾病活动度、管理前后各症状评分及总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管理期间依从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管理期间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管理前相比,两组管理后疾病活动率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管理前相比,两组管理后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下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管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理论的风险管理模式可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风险管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文传递
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的化工设备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金辉 常松松 刘钰喜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078-1081,共4页
化工作为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提高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保障,而化工设备安全工作则是企业进步的重要法宝。为确保化工产品质量,提高化工经济效益,让化工企业在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化工设备安全的重... 化工作为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提高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保障,而化工设备安全工作则是企业进步的重要法宝。为确保化工产品质量,提高化工经济效益,让化工企业在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化工设备安全的重视程度,在此环境下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常用的化工设备安全评估方法,过分析设备故障的失效模式、评估其对系统性能和安全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纠正措施,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的化工设备安全评估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提高化工设备安全的改善策略,以期提高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化工 设备安全 评估方法
下载PDF
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降低PIVAS危害药品调配中的职业暴露风险 被引量:34
3
作者 邱妮娜 武夏明 +4 位作者 肖玉良 孙兆荣 邹德俊 张广健 王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873-1876,共4页
目的: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危害药品调配中的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对我院PIVAS危害药品调配流程中可能产生职业暴露风险的失效模式(FM)进行分析,对FM的严重度、发生率和可侦测度进行评分,并计算... 目的: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危害药品调配中的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对我院PIVAS危害药品调配流程中可能产生职业暴露风险的失效模式(FM)进行分析,对FM的严重度、发生率和可侦测度进行评分,并计算其风险优先值(RPN),以量化并确定应优先改善的FM,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干预3个月后再次评估,比较干预前后的RPN值。结果:在我院PIVAS危害药品调配流程中共找出药品管理不到位(RPN值为24)、调配前准备不充分(RPN值为24)、混合调配方法不正确(RPN值为45)、废弃物处置不当(RPN值为36)、药品交接不规范(RPN值为32)等9项FM,制定并实施了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操作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监督检查、提高防护意识等措施。经过3个月的干预,上述5项FM的RPN值分别降为8、8、10、8、8,均处于相对低风险区域中;合计RPN值由215降低为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PIVAS应用FMEA方法,有效降低了危害药品调配中的职业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危害药品 职业暴露风险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与凝聚型层次聚类的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尤建新 陈雨婷 +1 位作者 宫华萍 徐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9-605,共7页
针对传统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和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的改进FMEA方法。首先,运用云模型对专家评估信息进行描述与集结;然后,结合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识别云模型评价信息... 针对传统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和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的改进FMEA方法。首先,运用云模型对专家评估信息进行描述与集结;然后,结合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识别云模型评价信息,利用聚类子簇确定失效模式间关联关系,利用聚类结果确定失效模式风险等级。最后,以在线教学失效风险评估为例,验证了该改进FMEA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云模型 凝聚型层次聚类 在线教学风险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田口质量观的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彦如 汪方祥 +1 位作者 王小巧 葛茂根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892-1898,1987,共8页
针对目前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中对实际风险较大的失效模式的风险难以有效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和质量损失函数的FMEA新方法。首先,在对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专家系统构建失效模式风险评估矩阵模型... 针对目前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中对实际风险较大的失效模式的风险难以有效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和质量损失函数的FMEA新方法。首先,在对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专家系统构建失效模式风险评估矩阵模型;其次,以降低数据本身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为目标,基于粗糙集理论将风险评估矩阵模型转换成粗糙域矩阵模型;再次,根据求解的粗糙域矩阵,运用多元质量损失函数模型,对每一个失效模式的潜在损失进行求解,依据潜在损失的大小对失效模式风险进行排序。最后,以发动机装配过程为例,对其失效模式与影响进行分析,并将其分析结果与目前的FMEA方法比较,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权重 粗糙集 质量损失函数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评价药品GMP认证缺陷改正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冉大强 李泮海 臧恒昌 《食品与药品》 CAS 201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索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GMP认证中的应用,使用风险管理工具,指导药品GMP认证技术审评工作。方法用风险管理工具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法,评价企业缺陷项目改正的效果。结果和讨论使用FMEA评价整改报告,使药品GMP认证技术审查更... 目的探索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GMP认证中的应用,使用风险管理工具,指导药品GMP认证技术审评工作。方法用风险管理工具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法,评价企业缺陷项目改正的效果。结果和讨论使用FMEA评价整改报告,使药品GMP认证技术审查更系统化、更具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药品GMP认证 改正效果评价
下载PDF
基于质量风险管理工具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的固体制剂共线生产风险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苏洁 梁毅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6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通过以南京某制药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和评估固体制剂共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失效模式,并提出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方法:通过质量风险管理工具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法得到共线生产不同环节各失效模式的质量风... 目的:通过以南京某制药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和评估固体制剂共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失效模式,并提出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方法:通过质量风险管理工具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法得到共线生产不同环节各失效模式的质量风险等级评估表,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对风险程度不可接受的失效模式进行控制和改进。结果:FMEA法有效地减小了固体制剂共线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风险。结论:FMEA法是一种有效提高共线生产药品质量水平的方法,然而此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风险管理工具对共线生产的整体风险进行把控,对同一等级不同特点的失效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和控制,以此降低固体制剂共线生产的交叉污染、混淆和空气转移风险,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效率,生产出安全有效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固体制剂 共线生产 风险管理
原文传递
医院门诊退费环节的风险防控研究——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徐磊 陶敏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68,共3页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工作流程中潜在失效风险及其原因的方法。门诊退费是医院收费管理中需要重点监控的环节之一,通过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能查找其中的风险控制关键点,确定相应的改进对策,从而增强门诊退费环节的风险防控。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门诊退费 潜在风险 风险防控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在急诊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巧利 李兴革 +2 位作者 吕小青 吴惠平 蔡月英 《护理学报》 2012年第23期28-31,共4页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对急诊科风险流程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改善的行动方案,做到在医疗失效之前采取相应措施对其加以预防,从而有效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对急诊科风险流程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改善的行动方案,做到在医疗失效之前采取相应措施对其加以预防,从而有效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方法按照HFMEA工作步骤,确定主题为"急诊风险管理";组建HFMEA团队,对急诊科护士进行HFMEA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画出流程,将急诊科风险因素定义为7个主流程及24个子流程;执行危害分析,将急诊风险因素分为主流程、子流程,并予编号,运用头脑风暴法,对每个子流程进行分析,通过项目组成员讨论与分析,确定急诊科高风险流程为院前急救流程;拟定行动计划,对院前急救这一主流程及子流程进行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失效影响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结果经过1年的急诊院前急救流程监测,院前急救流程的工作已在控制范围内,全年未发生风险事件或差错。急诊院前急救流程风险值由原来的10分降至6分,患者满意度由实施HFMEA前的83.12%提高到92.68%。结论应用HFMEA有效减少了急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对风险的预见性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急诊科 风险管理
下载PDF
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对腹膜透析患者院内腹膜感染风险原因分析及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红华 肖丽萍 梁洁娴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184-186,190,共4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膜透析的120例尿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腹膜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膜透析的120例尿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腹膜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FMEA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风险优先指数(RPN)评分、腹膜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失效模式RPN评分、RPN总分及腹膜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腹膜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腹膜透析 院内 腹膜感染
下载PDF
基于Cross-熵与TOPSIS的复杂系统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古莹奎 梁玲强 承姿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7,共7页
为降低复杂系统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中决策人员的主观偏好和不确定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建立基于Cross-熵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FMEA方法。基于Hp,q转化算子,将区间直觉模糊集转化为直觉模糊集,根据Cross-熵求得失效模式... 为降低复杂系统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中决策人员的主观偏好和不确定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建立基于Cross-熵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FMEA方法。基于Hp,q转化算子,将区间直觉模糊集转化为直觉模糊集,根据Cross-熵求得失效模式的综合绩效值;以绩效值最大为目标,以失效模式属性权重取值范围为约束条件,建立模糊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得到各属性的权重系数。基于可能度理论和关联系数2种排序方法,得到系统各失效模式改进的优先顺序。用某发动机涡轮增压系统FMEA的实例说明所建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避免分析过程中信息的损失,可提高风险优先数的精确度,避免其排序混乱,并始终能关注关键的故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Cross-熵 可能度理论 关联系数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风险排序 涡轮增压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的数控机床故障模式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艳 李柯柯 +1 位作者 常佳佳 李诗宇 《机械制造》 2020年第9期1-4,44,共5页
数控机床具有高效能、高精度、高柔性、高自动化等特性,一旦发生故障,往往会给企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数控机床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以WN-736B型数控铣床为例,基于模糊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对数控机床故障模式进行风险评... 数控机床具有高效能、高精度、高柔性、高自动化等特性,一旦发生故障,往往会给企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数控机床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以WN-736B型数控铣床为例,基于模糊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对数控机床故障模式进行风险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先分析模糊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理论,以及数控机床的故障模式,采用专家打分法评估确定各故障模式的发生度、严重度、可探测度的模糊等级;再针对不同专家在评估不同对象时存在的能力差异问题,确定基于属性差异的专家重要度矩阵;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计算方法分析确定各故障模式的风险优先值;最后根据风险优先值,得到数控机床故障模式的风险评价排序结果。基于模糊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对数控机床故障模式进行风险评价,能够提高数控机床的运行可靠性,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模糊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故障模式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的安全苛求系统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峰 陈邦兴 +1 位作者 祝玉军 向侯鹏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1年第12期14-18,共5页
针对传统RPN(风险优先数)方法在安全苛求系统FEM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FRPN(模糊风险优先数)的新方案,即运用模糊逻辑理论进行定量的FMEA。通过运用模糊加权几何平均计算失效模式的FRPN,据此对失效模式的风险... 针对传统RPN(风险优先数)方法在安全苛求系统FEM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FRPN(模糊风险优先数)的新方案,即运用模糊逻辑理论进行定量的FMEA。通过运用模糊加权几何平均计算失效模式的FRPN,据此对失效模式的风险程度排序,寻找影响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并将其作为改善对象。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高速铁路列控系统的FMEA过程中,结果表明,所提出的FRPN方法比传统RPN更加科学严谨,更能紧密联系应用环境,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模糊加权几何平均 模糊风险优先数 安全苛求系统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的MRI设备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贺坤 张艺琼 +10 位作者 易凯婷 时松和 程敬亮 张贺伟 张勇 张赞霞 刘良 汪卫建 贾文霄 王红 贾琳 《智慧健康》 2019年第7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在评价MRI设备可靠性中的效果,为提高MRI设备可靠性提供依据。方法成立FMEA管理团队,填写FMEA调查表,对MRI设备6个子系统32种故障类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计算风险指数(RPN)。结果 (1)国内外MRI设备RPN...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在评价MRI设备可靠性中的效果,为提高MRI设备可靠性提供依据。方法成立FMEA管理团队,填写FMEA调查表,对MRI设备6个子系统32种故障类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计算风险指数(RPN)。结果 (1)国内外MRI设备RPN值排名前6的风险因素相同,均为系统控制部分故障、数据重建模块故障、图像数据库故障、梯度放大器故障、射频放大器故障、计算机硬件故障。(2)场强为1.5T的国内外MRI设备的比较,29个失效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场强为3.0T的国内外MRI设备的比较,22个失效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MRI设备的风险性高于进口,应针对高风险的系统控制部分故障、数据重建模块故障、图像数据库故障、梯度放大器故障、射频放大器故障、计算机硬件故障这6种失效模式制定相应措施,以达到提高设备可靠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MRI设备 可靠性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成品输液破损率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宁 李茂星 +2 位作者 闫国英 李静 冯霞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206-209,239,共5页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成品输液破损情况的发生。方法:利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方法对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PIVAS可能产生成品输液破损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影响分析,...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成品输液破损情况的发生。方法:利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方法对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PIVAS可能产生成品输液破损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影响分析,计算其风险优先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根据计算结果,重点监控高风险因素,提出并积极实施整改措施,评估干预后效果。结果:在本院PIVAS可能影响成品输液破损率的系列过程中,共评估出10个失效模式,其中配置操作不规范(RPN=45)、分拣打包粗暴(RPN=36)、安瓿包装药品传送粗暴(RPN=36)等失效模式属于高风险因素。针对每个失效模式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制订完善的质控制度,由每个流程的成员密切监控,从而使各风险因素的RPN明显降低。干预后成品输液破损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0.01%vs 0.03%)。在配置压力最高的早高峰时期,破损率明显降低,尤其是配置量最高的普药成品输液破损率下降最为明显,降低约50%。结论:应用FMEA方法后,PIVAS成品输液的破损率明显降低,不仅减少了药品浪费,更能有效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成品输液破损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在血液透析类设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潘泽森 窦建洪 +4 位作者 窦泽宁 黄智冕 申东翔 陈宇珂 郑理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4期139-142,共4页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风险管理方法,对血液透析类设备进行风险管控,评估保障患者透析安全的作用。方法:根据FMEA风险管理方法构建流程图,结合临床实际选定血液透析机型及参与人员,剖析血液透析机主要系统中关键要素结构和...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风险管理方法,对血液透析类设备进行风险管控,评估保障患者透析安全的作用。方法:根据FMEA风险管理方法构建流程图,结合临床实际选定血液透析机型及参与人员,剖析血液透析机主要系统中关键要素结构和功能,通过失效分析建立失效链,评估其风险等级,针对高中风险值事件采取有效持续改进措施并引入再评价机制实现闭环管理,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文件。结果:项目实施1年后血液透析机整体风险事件发生频度较实施前3年降低46%,可探测度提升65%,高风险事件100%下降至中风险;选定机型血液透析机整体故障率下降43%,维修周期降低35%,患者满意度上升5%。结论:FMEA风险管理方法能有效指引血液透析类设备关键要素的预防性维护保养,降低设备使用风险,保障设备使用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血液透析 风险管理 关键要素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的光碟驱动器质量改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晓峰 周炳海 《机械制造》 2019年第3期91-94,99,共5页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作为一种控制质量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的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机械、电子等对质量及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分析了笔记本电脑光碟驱动器的潜在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作为一种控制质量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的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机械、电子等对质量及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分析了笔记本电脑光碟驱动器的潜在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原因和风险度,并提出在光碟驱动器设计及生产过程中的改善措施。通过研究,有效降低了笔记本电脑光碟驱动器产品的不合格率,提高了光碟驱动器产品的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碟驱动器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质量 改善
下载PDF
模糊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联合多元管理在骨科康复治疗设备管理中的临床效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桂萍 王朵 +1 位作者 张丹 吴瑶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2期50-55,共6页
目的:构建模糊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联合多元管理模式用于骨科康复治疗设备的管理中,提升骨科康复治疗设备管理质量。方法:梳理骨科康复治疗设备失效模式和7个失效原因为风险控制对象,采用模糊算法评价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 目的:构建模糊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联合多元管理模式用于骨科康复治疗设备的管理中,提升骨科康复治疗设备管理质量。方法:梳理骨科康复治疗设备失效模式和7个失效原因为风险控制对象,采用模糊算法评价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可探测度和优先值,从日常巡查、质量检测、维护维修和应急管理方面制定多元管理对策。选取医院骨科临床在用的65台康复治疗设备,按照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9台)和观察组(54台),包含对照组中的38台和新增加的16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FMEA优先值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模糊FMEA联合多元管理方法,对比两组设备失效占比、FMEA风险评估值和医疗设备服务质量。结果:观察组设备开机自检异常、治疗运行质量差、故障停机、质检不合格和造成外界伤害的平均失效占比分别为(0.76±0.89)%、(1.72±1.35)%、(1.07±1.22)%、(2.19±0.93)%和(0.13±0.26)%,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5,Z=2.833,Z=2.236,Z=3.637,Z=2.014;P<0.05);观察组设备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可探测度和优先值评分分别为(3.34±1.57)分、(2.56±0.94)分、(3.63±1.20)分和(31.29±20.80)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7,Z=2.665,Z=3.149,Z=3.466;P<0.05);随机选取的50例患者、37名相关医护人员和120次设备抽检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设备的患者满意度、医护认可度和抽检规范度分别为88%(44/50)、97.30%(36/37)和96.67%(116/120),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χ^(2)=6.198,χ^(2)=8.819;P<0.05)。结论:模糊FMEA联合多元管理模式能够降低骨科康复治疗设备失效比例,控制设备风险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和可探测度,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和临床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模糊算法 多元管理 可探测度 临床效能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降低危害药品调配职业暴露风险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刚 陈万一 邱云菊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14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法降低危害药品调配职业暴露风险的效果。方法组建项目小组,制订危害药品调配流程图,分析危害药品调配中产生职业暴露风险的失效模式(FM),评估其严重程度(S)、可侦测度(D)及发生概率(O),计算风险优先值...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法降低危害药品调配职业暴露风险的效果。方法组建项目小组,制订危害药品调配流程图,分析危害药品调配中产生职业暴露风险的失效模式(FM),评估其严重程度(S)、可侦测度(D)及发生概率(O),计算风险优先值(RPN)。通过头脑风暴法,制订并完善相关制度。实施操作规程4个月后,比较实施前后RPN值的变化,并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相关工作人员方法掌握程度及防护知识知晓率。结果通过对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危害药品调配流程集中分析,共找出生物安全柜的不正确使用、着装不规范、贴标及摆药不规范、调配前未充分准备等12项FM。实施FMEA4个月后,12项FM相关评分均显著降低,RPN≤8,处于风险可接受区;O的总分由34分降至15分,D的总分由18分下降至13分,RPN由187降至60分(P<0.05);施行FMEA法后,工作人员对化学治疗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危害知识知晓率、废弃物正确处理率、防护操作知晓率、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率、加药调配正确操作率、溢出事件正确处理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FMEA法可有效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危害药品调配 职业暴露 风险
下载PDF
手术室器械感染风险评估及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贺云霞 杨敏利 +1 位作者 周婷 拓宽亮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5期158-162,共5页
目的:建立感染风险评估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评价模型,探讨其在手术室器械风险控制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感染风险评估及FMEA评价模型,以相对风险度为指标挖掘高风险因素集,采用FMEA工具进行风险控制优先级评价,从感染防护、... 目的:建立感染风险评估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评价模型,探讨其在手术室器械风险控制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感染风险评估及FMEA评价模型,以相对风险度为指标挖掘高风险因素集,采用FMEA工具进行风险控制优先级评价,从感染防护、人员培训、技术操作和日常检查4个方面制定管理策略。选取医院整形外科手术室在用的479件手术器械,根据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28件)和观察组(447件,包含对照组中396件和新增加的51件),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感染风险控制管理,观察组采用FMEA模式进行感染风险控制管理,对比两组手术室器械感染风险控制主体、过程及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风险控制主体的手术室护士、消毒供应人员、感染控制管理人员和器械工程师对观察组器械感染控制管理的业务能力评分分别为(93.54±4.23)分、(94.70±2.82)分、(92.91±3.92)分和(88.59±3.90)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4,t=6.720,t=5.373,t=5.724;P<0.05);观察组手术室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包装、无菌检测、发放使用和回收存储的使用管理规范占比分别为99.17%(238/240)、96.67%(232/240)、96.75%(387/400)、95.70%(735/768)和97.07%(597/615),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0,χ^(2)=6.202,χ^(2)=8.500,χ^(2)=14.190,χ^(2)=21.482;P<0.05);观察组整形器械、切开器械、手外伤器械及其他外加器械的感染风险占比分别为3.75%(18/480)、0.42%(2/480)、0.21%(1/480)和5.63%(27/480),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9,χ^(2)=10.120,χ^(2)=8.439,χ^(2)=3.945;P<0.05)。结论:应用感染风险评估及FMEA评价模型管理手术室器械,可提升风险控制主体人员的管理能力,规范清洗消毒及使用管理的风险控制流程,降低器械感染风险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器械 感染风险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清洗消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