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德文学视角下的中国当代女性小说译介——以王安忆为例
1
作者 赵亘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德语世界译介王安忆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文学关系衍变带动着译介活动发展转向,树立德语世界眼中的中国当代女性小说样貌。通过文本分析,在初期,相同的文学主题产生共鸣,促进德语世界对王安忆小说的接受。继而,中德两国文学都迈入了转... 德语世界译介王安忆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文学关系衍变带动着译介活动发展转向,树立德语世界眼中的中国当代女性小说样貌。通过文本分析,在初期,相同的文学主题产生共鸣,促进德语世界对王安忆小说的接受。继而,中德两国文学都迈入了转型探索阶段,作家的创作尝试获得德语世界关注,进一步推动了译介。而两国文学都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之后,世界文学舞台上的角逐与竞争,掺杂了多种因素影响,最终使王安忆小说的德译草草收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文学关系 译介 女性小说 王安忆
下载PDF
文学批评视角下的饮食文化研究——《舌尖上的身份:美国南方女性小说中的饮食、自我与社会》述评
2
作者 李娜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舌尖上的身份:美国南方女性小说中的饮食、自我与社会》是一部体例较为规范的学术著作,选取的是当代食学的重要分野——文学饮食研究领域,此书为文学批评视角下的饮食文化研究提供了借鉴:一方面,透过五部于20世纪40—80年代由美国南... 《舌尖上的身份:美国南方女性小说中的饮食、自我与社会》是一部体例较为规范的学术著作,选取的是当代食学的重要分野——文学饮食研究领域,此书为文学批评视角下的饮食文化研究提供了借鉴:一方面,透过五部于20世纪40—80年代由美国南方女性小说家创作的饮食书写探讨美国南方社会,研究其文化传承和地方特色、社会交往和人情世故、身份认同和社会层级、地区饮食文化的挑战与演变。另一方面,总结了文学饮食研究的价值和难点,即基于田野调查法,以跨学科的视角探讨食物在社会和文化中的角色是值得尝试的研究路径,同时从海量文学作品中挑选合适的材料是文学饮食研究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南方女性小说 文学批评 饮食文化 文学饮食研究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基于“阅读”的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研究述论
3
作者 金琼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长期以来,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备受中外学者关注与重视,相关成果林林总总,似难再出新意。不过,从“阅读”角度考察英国女性小说家的阅读之于小说兴起、小说创作、小说批评的影响等,却不失为一条拓新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研究的有效路径。... 长期以来,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备受中外学者关注与重视,相关成果林林总总,似难再出新意。不过,从“阅读”角度考察英国女性小说家的阅读之于小说兴起、小说创作、小说批评的影响等,却不失为一条拓新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研究的有效路径。虽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且零散而不成体系,但是对之进行较详尽的调查、梳理与述论,无疑可以从视角与方法上为国内的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乃至整个外国文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英国女性小说 阅读研究
下载PDF
性别身份认同的自我书写:1970-1980年代台湾地区女性小说创作
4
作者 刘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0-62,F0003,共4页
在中华历史文化的跌宕起伏中,具有地域特色的台湾地区女性小说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台湾地区女权运动迅速发展,台湾地区女性小说创作关于性别身份认同的自我书写呈现出生存空间的“女权文学”的反抗书写... 在中华历史文化的跌宕起伏中,具有地域特色的台湾地区女性小说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台湾地区女权运动迅速发展,台湾地区女性小说创作关于性别身份认同的自我书写呈现出生存空间的“女权文学”的反抗书写和性别空间的“欲望文学”的多维书写。性别身份认同的自我书凸显出台湾地区女性小说创作对社会生活的自觉感应,勾勒出台湾地区女性知识分子在探讨现代女性前途和命运时对女性性别身份认同的拓展和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女性小说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性别研究”专栏(2篇)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中国当代女性小说创作
5
作者 赵树勤 杨杰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28,共6页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中国当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有直接的启示作用,两者的共通之处主要表现在建构理想人格、营造传奇色彩、重视对照手法三个方面。然而,“创造性的转变”也在同步发生,中国当代女作家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接受凸显出鲜明...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中国当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有直接的启示作用,两者的共通之处主要表现在建构理想人格、营造传奇色彩、重视对照手法三个方面。然而,“创造性的转变”也在同步发生,中国当代女作家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接受凸显出鲜明的主体意识,她们的创作立足于民族性与本土性经验,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影响,体现出一种外启内发、和凝为一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当代女性小说 理想人格 传奇叙事 对照手法
下载PDF
从“卧室”到“第三空间”——网络女性小说的创作机制与女性话语建构
6
作者 王婉波 《长沙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1-95,共5页
网络技术给社会空间和文化领域带来了变化。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及思想意识的觉醒,女性开始在网络空间寻找独立的生存之地,并打破空间领域的“公”“私”分界和性别偏见,创造“进”可跨入公共空间、“退”可回归“自己房间”的阈限空... 网络技术给社会空间和文化领域带来了变化。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及思想意识的觉醒,女性开始在网络空间寻找独立的生存之地,并打破空间领域的“公”“私”分界和性别偏见,创造“进”可跨入公共空间、“退”可回归“自己房间”的阈限空间,由此女性从“卧室”走向“第三空间”,拥有了表达自我、言说欲望的场域。同时,网络女性小说在创作主体鲜明的性别意识下彰显着女性写作的力量与魅力,在资本积累与权力争夺中不断发展,实现了女性在网络空间的话语赋权与主体建构的目的。网络女性小说在空间活动、话语言说、资本积累、性别认同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反叛与变革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女性小说 女性话语建构 女性主义
下载PDF
20世纪初中国女性小说家群体论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延礼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共15页
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1900—1919)在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了一个女性小说家群,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60余人,其创作既有长篇,也有中篇和短篇。女性小说是顺应中国女权运动而诞生的,呼唤女权,倡导男女平等,争取妇女解放,主张婚姻自由,提倡女... 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1900—1919)在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了一个女性小说家群,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60余人,其创作既有长篇,也有中篇和短篇。女性小说是顺应中国女权运动而诞生的,呼唤女权,倡导男女平等,争取妇女解放,主张婚姻自由,提倡女学,成为女性小说最鲜明的主题。从总体上来说,女性小说虽然未达到同期男性小说家的思想水平和认识高度,但她们在创作中所传达的女性意识、女性特有的思维特征、情感方式和性别视角,以及在艺术上若干新的尝试,却是值得女性文学研究者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小说 女性小说家群 女权运动
下载PDF
面具下的叙述: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作者型叙述声音的权威 被引量:3
8
作者 方小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8-135,共8页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社会历史语境的限制,黑人女作家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有限叙述策略来讲述女性的故事。为了建构自己声音的权威,黑人女性小说家在该时期主要采取了作者型叙述交流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模糊了叙述者的种族与性别身份,...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社会历史语境的限制,黑人女作家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有限叙述策略来讲述女性的故事。为了建构自己声音的权威,黑人女性小说家在该时期主要采取了作者型叙述交流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模糊了叙述者的种族与性别身份,另一方面第三人称作者型叙述声音模仿历史叙述,显得相对客观,有利于建构黑人女性声音的可信度,从而有利于建构女性声音的权威。左拉·尼尔·赫斯顿、波勒·马歇尔和托妮·莫里森都是带着这种性别模糊的"他"面具,偷偷参与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话语权威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黑人女性小说 黑人女性小说 作者型叙述交流 声音的权威 左拉·尼尔·赫斯顿 波勒·马歇尔 托妮·莫里森
下载PDF
简论新时期女性小说精神追求的演变
9
作者 戚国华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32-35,共4页
新时期女性小说的精神追求在时代变革、转折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格局,本文从理想精神的选择与反思、焦虑撕裂与自我救赎、精神空间的扩大与超越三个层面来探讨这一演变过程。
关键词 女性小说 新时期 精神追求 精神空间 女性小说创作 精神家园 知识女性 女作家 精神超越 王安忆
下载PDF
浅析八九十年代女性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解构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瑶 郑晗琳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8-161,共4页
从寻找男子汉到驱逐菲勒斯,八九十年代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经历了一个消解的过程,这既是女性写作对男子汉形象的再造,又是对传统的男性形象的解构,对父权制神话的颠覆。同时,它也是女性意识日渐增强的过程。
关键词 寻找 驱逐 男性形象 菲勒斯 女性小说
下载PDF
简·奥斯丁与女性小说家的“说教传统”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戈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7,共6页
无论是题材选择还是情节设计 ,奥斯丁的小说都与 1 8世纪女性小说家的“说教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她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既是出于对女性作家在当时所处劣势地位的妥协 ,也是对生存及写作策略的主动选择。同时 ,奥斯丁对这一传统的不断... 无论是题材选择还是情节设计 ,奥斯丁的小说都与 1 8世纪女性小说家的“说教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她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既是出于对女性作家在当时所处劣势地位的妥协 ,也是对生存及写作策略的主动选择。同时 ,奥斯丁对这一传统的不断背离也显示了她对男权统治有意识的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小说 简·奥斯丁 传统 女性作家 反叛 男权 情节 有意识 背离 妥协
下载PDF
现代西方女性小说话语策略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晓文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24,共7页
对于如何摆脱男性话语的控制 ,如何突破父权制僵死的性别划分 ,始终是女性主义者在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中极为注重的问题。本文从西方现代女性小说的叙述形式、叙述结构、叙述人、叙述技巧等方面 。
关键词 话语策略 女性小说 叙述形式 小说文本 男性话语 女性作家 叙述技巧 现代西方 父权制 价值
下载PDF
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与文化身份批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军 高楠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5-67,共3页
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中的身份、性别、阶级和政治等主题的书写契合了西方后学的批评理论范畴。黑人女性作家自觉地将文学创作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相观照,她们为黑人文学分别注入了性别成分、种族成分和文化成分。黑人女性主义文本不仅... 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中的身份、性别、阶级和政治等主题的书写契合了西方后学的批评理论范畴。黑人女性作家自觉地将文学创作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相观照,她们为黑人文学分别注入了性别成分、种族成分和文化成分。黑人女性主义文本不仅彰显了黑人女性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更进一步推动、促进了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发展。黑人女性主义将逆转黑人女性身份被边缘化的境遇,颠覆和拆解黑人女性身份被客体化、被边缘化的命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性小说 身份批评 黑人女性主义 后学
下载PDF
科学与怪人——重读一部女性小说经典《弗兰肯斯坦》 被引量:8
14
作者 艾晓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共5页
一、最早的“克隆”故事 去年初,“克隆羊”的出现引起一场克隆大讨论,日前我在书店里看到另一本书,《克隆——人的设计与销售》,封面上的广告语是“世界上第一本挑战生命工程和基因技术的书”,是第一本吗,我有怀疑,因为译者并没有对... 一、最早的“克隆”故事 去年初,“克隆羊”的出现引起一场克隆大讨论,日前我在书店里看到另一本书,《克隆——人的设计与销售》,封面上的广告语是“世界上第一本挑战生命工程和基因技术的书”,是第一本吗,我有怀疑,因为译者并没有对这个判断的论据作出说明。为这本书作序的学者说: 在一个市场意识胜过生命神圣性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信念,以及胜过“上帝创世”的本质意义的国家中,遗传工程领域中的新进展,受到热烈欢迎的程度大于公众阻力的程度是理所当然的。人体的技术化和商品化标志,看延续了五百年之久,对地球上许多生态共有财产的私有化和商品化,发展到了最后阶段。我们已经将地球上大面积的土地占为私有了,将整个生态系统变成了商业财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 女性小说 女性批评 卡尔维诺 作品 商品化 女权主义 人的设计 私有化
下载PDF
无望的突围——评德拉布尔的女性小说 被引量:17
15
作者 程倩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英国当代女小说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创作, 以关注当代女性的生存境况,考察女性生命的本质为焦点, 反映具有觉醒意识的当代知识女性背离传统价值, 挑战社会规范,谋求精神突围的果敢和执著, 着重表现女性生命微妙细腻的... 英国当代女小说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创作, 以关注当代女性的生存境况,考察女性生命的本质为焦点, 反映具有觉醒意识的当代知识女性背离传统价值, 挑战社会规范,谋求精神突围的果敢和执著, 着重表现女性生命微妙细腻的情感体验和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女作家在其系列长篇中试图在传统的女性角色和现代女权主义的中间地带寻找一块理想的生存乐土, 她的每部小说都是对女性生活道路的某一种可能性所进行的有意识的尝试。突围是执著的, 成功却可望而不可及, 她的女主人公们无一不遭至悲剧性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拉布尔 女性小说 英国 女性关注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女性主义与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母性主题的演变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莉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3-147,共5页
“五四”以来,中国女性小说的母性主题分化为讴歌神圣母爱与反思母性缺陷两条线索。新时期之后,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化观念与文本创作的影响下,前一条线索发展为母女结盟、共同反抗父权统治的有效策略,后一条线索则体现出消解母性神话、挖... “五四”以来,中国女性小说的母性主题分化为讴歌神圣母爱与反思母性缺陷两条线索。新时期之后,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化观念与文本创作的影响下,前一条线索发展为母女结盟、共同反抗父权统治的有效策略,后一条线索则体现出消解母性神话、挖掘女性人生复杂性的特征。表面看来,这一特征与西方女性主义回归前俄狄浦斯阶段的母性家园的精神指向相对立,从本质上说却与它殊途同归,并更具中国本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中国 女性小说 母性主题
下载PDF
日常生活·身体叙事·性别政治——台湾女性小说“食、衣、色”书写透视 被引量:6
17
作者 艾尤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9,共7页
女性的性别界定是历史造成的,对身体的压抑和对女性的剥削被置于同一符号之下。日常生活中的"食、衣、色"是与人类身体最密切相关的三大元素,其书写被台湾女作家赋予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三大元素关乎感官、欲望、情感等,... 女性的性别界定是历史造成的,对身体的压抑和对女性的剥削被置于同一符号之下。日常生活中的"食、衣、色"是与人类身体最密切相关的三大元素,其书写被台湾女作家赋予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三大元素关乎感官、欲望、情感等,虽被男性所建立的以心灵、精神、理智为主导的世界所轻视,但台湾女性小说却用它们揭示了男权话语下女性"无我"的历史真相,以及性别政治中权利和权力问题的复杂性,检视社会形态和日常生活如何建构了女性的身体及身份,并追溯这种建构背后的意识形态功能,进而用非二元性的言说方式来呈现非父权式的身体及性别表达和女性主体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女性小说 日常生活 身体叙事 性别政治 主体建构
下载PDF
女性小说书写中的“以译代作”——兼论中西文化交流早期的一个倾向性问题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延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7,165,共13页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女性小说创作出现了"以译代作"的文本,它是在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的语境中新文体诞生初期的一种文学产物。当时一些女性在创作时,受到西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女性小说创作出现了"以译代作"的文本,它是在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的语境中新文体诞生初期的一种文学产物。当时一些女性在创作时,受到西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西方文学作品。这个过程经历了由摹拟西方小说到"以译代作"的过程。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西学东渐"的深入发展和女性作家对西方小说阅读的深入密切相关。她们以阅读、翻译外国小说为手段,经过移植、过滤与改造,生成一种新的文本,并表现出本土化的特点。"以译代作"在思想观念上对近代女性小说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启蒙意义。它拓宽了向西方文学学习的渠道,有利于本土文学/文化的发展。此现象也曾出现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创作中。如果再往前追溯,在近代早期一些史地著作中亦见端倪。"以译代作"现象的出现,既是中西文化交流中一代知识精英积极、主动地追求真理、学习西方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又是在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下拓展文化/学术视野、促进本土文化/文学发展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译代作 隐性翻译 女性小说 白话诗
下载PDF
新女性小说:“后之后”的人文精神建构——澄清关于新女性小说的几种误解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又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47,共7页
新女性小说是 2 0世纪 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小说创作潮流之一 ,对它的理解和评价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意在澄清对它的若干误解 ,以为在女性主义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女性小说固然具有后现代主义表征 ,且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资源 ,但从总... 新女性小说是 2 0世纪 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小说创作潮流之一 ,对它的理解和评价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意在澄清对它的若干误解 ,以为在女性主义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女性小说固然具有后现代主义表征 ,且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资源 ,但从总体上说 ,仍然是一种有关“解放”的宏大叙事 ,而不能同后现代主义画等号 ;新女性小说是具有个人性、批判性、自省性的知识分子写作 ,而非商业化写作。从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出发 ,新女性小说可以说是“后之后”的人文精神建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 女性小说 人文精神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论英国女性小说的命运及文化困境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莉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110-114,共5页
18世纪英国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女性小说的第一次繁荣。在建构自身文学传统的过程中 ,女性写作受到男权话语的指斥、限制与改造。直至今日 ,女性写作依然面临“失语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文化 英国 文学评论 男权社会 美学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