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好氧堆肥化中堆体理论供氧模式 被引量:6
1
作者 于忠臣 刘继伟 +3 位作者 吴国忠 王松 吕炳南 李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49-1653,共5页
生活垃圾与粪便好氧堆肥过程中,满足微生物对氧的需求是必要的,因此,供氧量和供氧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堆肥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建立堆体的热平衡方程,得出1 m3好氧堆体理论供气量为0.166 m3/m in.同时,在外界供氧和微生物... 生活垃圾与粪便好氧堆肥过程中,满足微生物对氧的需求是必要的,因此,供氧量和供氧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堆肥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建立堆体的热平衡方程,得出1 m3好氧堆体理论供气量为0.166 m3/m in.同时,在外界供氧和微生物耗氧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动态供氧的理论模型,得出理论供氧方程和耗氧方程.并通过这两个方程建立好氧堆体的理论供氧模式,即连续供气14 m in后停止供气11 m in.最后通过1 m3堆体在不同供氧方式下,温度变化的实验结果,证明理论供氧模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粪便 好氧堆肥化
下载PDF
畜禽废弃物好氧堆肥化条件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毓峰 薛澄泽 唐新保 《陕西农业科学》 1998年第6期10-11,共2页
对堆肥化处置工艺和条件优化进行了研究,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化设备中,控制通风量为0.3m3/min,利用调理剂与膨胀剂改善鸡粪堆料的C/N在15~30、牛粪堆料的C/N在25~50、水含量在55%~65%,可实现集约化... 对堆肥化处置工艺和条件优化进行了研究,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化设备中,控制通风量为0.3m3/min,利用调理剂与膨胀剂改善鸡粪堆料的C/N在15~30、牛粪堆料的C/N在25~50、水含量在55%~65%,可实现集约化畜禽饲养场排放大量畜禽粪便的快速高效好氧堆肥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强制通风 静态堆肥 好氧堆肥化
下载PDF
城市垃圾二次性好氧堆肥化工艺的若干设计方程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朱蕾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13-116,共4页
二次性好氧堆肥化工艺是基于将堆肥化过程中高温微生物和中温微生物在分开的、各自适宜的环境中 进行不同基质降解和稳定化的一种较新工艺.通过实验,由物料平衡式结合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建立了 城市垃圾二次性好氧堆肥工艺的若干基本... 二次性好氧堆肥化工艺是基于将堆肥化过程中高温微生物和中温微生物在分开的、各自适宜的环境中 进行不同基质降解和稳定化的一种较新工艺.通过实验,由物料平衡式结合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建立了 城市垃圾二次性好氧堆肥工艺的若干基本设计方程式:一次发酵阶段的生物降解方程, K Av 值高的易降解物具有一级反应的性质,试验求出的比率常数 Kd 为0119 d - 1 ;一次 发酵阶段的堆肥减量二元线性方程,减量主要与挥发性固体降解率和水份蒸发量有关;一次 发酵动态反应器容积和二次发酵构筑物有效面积的计算式,计算式主要考虑了减量、容重变化及堆肥返料量的影响;一次发酵阶段所需理论通风量的计算式,通风量主要由微生 物需氧量和水份蒸发量所需的空气量组成,后者需气量往往大于前者,有时高达2 ~6 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 好氧堆肥化 二次性发酵 设计方程式
下载PDF
黄芪药渣好氧堆肥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小迪 孙利鑫 王引权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年第3期54-57,共4页
目的:对黄芪药渣好氧堆肥化进程中关键控制参数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温控型堆肥罐进行为期35 d的好氧堆肥试验,测定了堆肥过程不同阶段的温度、pH值、C/N和发芽指数(GI)等控制参数,并对最终堆肥产品进行评价。结果:堆肥高温(>50℃)持... 目的:对黄芪药渣好氧堆肥化进程中关键控制参数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温控型堆肥罐进行为期35 d的好氧堆肥试验,测定了堆肥过程不同阶段的温度、pH值、C/N和发芽指数(GI)等控制参数,并对最终堆肥产品进行评价。结果:堆肥高温(>50℃)持续14 d,最高温度达58℃;C/N持续下降到14;GI达到80%以上;最终堆肥产品的有机质和总养分(N+P2O5+K2O)含量分别比我国有机肥料(NY525-2012)标准高28.5%和93.6%。结论:黄芪药渣是一种可堆肥化循环利用的宝贵生物质资源,其堆肥产品可作为优质生物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药渣 好氧堆肥化
原文传递
超高温菌好氧堆肥技术对餐余垃圾中油脂、盐分的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闯 姜悦 +1 位作者 吴志博 侯文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617,625,共6页
餐余垃圾高油高盐特征是影响其堆肥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超高温环境下培养出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核心的超高温菌群,考察超高温菌群对餐余垃圾好氧堆肥化过程中堆体温度、物料含水率、pH、种子发芽指数等的影响,并分析好氧堆肥化过... 餐余垃圾高油高盐特征是影响其堆肥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超高温环境下培养出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核心的超高温菌群,考察超高温菌群对餐余垃圾好氧堆肥化过程中堆体温度、物料含水率、pH、种子发芽指数等的影响,并分析好氧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超高温菌群后,餐余垃圾好氧堆肥化温度最高可达83℃,75℃以上温度可以维持6 d,含水率由50.23%下降至26.71%,油脂、盐分质量分数分别从1.94%、3.62%降低至0.15%、0.88%,降解率较未添加超高温菌群的对照组分别提升了15.30百分点、17.29百分点。芽孢杆菌属和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是维持超高温的重要菌属,堆肥芽孢杆菌属(Compostibacillus)和芽孢八叠球菌属是提高油脂、盐分降解效率的重要菌属。超高温菌好氧堆肥化技术处理餐余垃圾相较于传统好氧堆肥化技术能有效提高餐余垃圾中油脂、盐分的降解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菌种的生长,提高堆体腐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 好氧堆肥化 餐余垃圾 油脂 盐分 微生物种群
下载PDF
好氧堆肥腐熟的促进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敬文 牛佳钰 李秀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44-2750,共7页
好氧堆肥化技术已成为废弃农作物秸秆返田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稀土农用越来越普及,研究稀土元素对废弃秸秆堆肥腐熟进程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镧有利于提高堆体中Bacillus thermophiles GX5及其... 好氧堆肥化技术已成为废弃农作物秸秆返田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稀土农用越来越普及,研究稀土元素对废弃秸秆堆肥腐熟进程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镧有利于提高堆体中Bacillus thermophiles GX5及其他土著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促进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转化,提高堆体的腐熟度。当堆肥体系中存在镧同时添加菌株Bacillus thermophilus GX5时,堆体温度可在第3天升高至70.3℃,且在55℃以上维持5天。此时,堆体的脱氢酶活性为11.02U/g,纤维素降解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的酶活分别为4.55U/g、2.82U/g和0.21U/g。腐熟阶段,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达47.6%、40.6%和31.1%,堆体的E4/E6值为3.24,硝化指数为1.87,种子发芽指数为221.80%。堆肥产品的品质符合我国《有机肥料》(NY/T 525—2021)等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化 废弃秸秆 稀土元素 腐熟度 嗜热短芽芽孢杆菌
下载PDF
有机固体废弃物好氧高温堆肥化处理技术 被引量:70
7
作者 黄国锋 吴启堂 黄焕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9-161,共3页
好氧高温堆肥化是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关键技术是如何为微生物繁殖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堆肥水分含量、pH值、C/N值、通气量、翻堆频率等均影响堆肥化的进程和效率。结合城市污泥、城市垃圾及家禽粪便垫料堆... 好氧高温堆肥化是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关键技术是如何为微生物繁殖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堆肥水分含量、pH值、C/N值、通气量、翻堆频率等均影响堆肥化的进程和效率。结合城市污泥、城市垃圾及家禽粪便垫料堆肥化处理的生产经验,阐述了堆肥过程的主要技术要求及其调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高温堆肥化 有机固体废弃物 堆肥技术 资源化处理 腐熟度
下载PDF
城市污水污泥堆肥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书勤 吴星五 《四川环境》 2003年第6期9-12,共4页
本文介绍了堆肥化技术发展的历史,以及国内外污泥堆肥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国内的生产实例,可供大家初步了解污泥堆肥化技术。
关键词 城市污泥 堆肥化 好氧堆肥化
下载PDF
氨三乙酸对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保存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程丰 何青山 +3 位作者 宋明淦 李秀芬 程宇晖 任月萍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99-708,共10页
以食品厂污水处理剩余污泥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研究了氨三乙酸(NTA)在好氧堆肥过程中的保氮效果。结果表明,添加NTA可以提高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的保存和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当NTA的添加量为2.5%时,3 d内堆体即可到达高温期,高温期持续... 以食品厂污水处理剩余污泥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研究了氨三乙酸(NTA)在好氧堆肥过程中的保氮效果。结果表明,添加NTA可以提高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的保存和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当NTA的添加量为2.5%时,3 d内堆体即可到达高温期,高温期持续时间为9 d。与空白对照相比,堆肥结束时,NH3累积挥发量减少了15.20%,铵态氮、硝态氮和凯氏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42%、10.54%和10.62%;同时,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增加了13.47%,总有机碳含量降低了1.4%。堆肥结束时,堆肥产物的碳氮比和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8.84和95.46%,达到了腐熟要求。堆肥过程中,NTA水解产生H+,可与氨化反应生成的NH3结合,这有利于堆体中氮素的保存,提高堆肥产品的肥效。本研究结果可为好氧堆肥保氮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氨三乙酸 好氧堆肥化 氮素损失
原文传递
中草药药渣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钦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第11期27-27,29,共2页
本文通过新型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来提高微生物对中药渣纤维素成分的分解速率,从而缩短中药渣无害化处理周期。在工艺研究方面,本文针对处理场合的不同,分别开展了厌氧发酵处理和好氧堆肥化处理两项技术,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关键词 中药渣 发酵 好氧堆肥化
下载PDF
Static aerobic composting of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with forced ventilation:Using matured compost as bulking conditioner 被引量:4
11
作者 欧阳建新 施周 +3 位作者 钟华 刘卫 柴琦 袁兴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303-309,共7页
Static aerobic composting of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with forced ventilation or air ventilation using matured compost as bulking conditioner was investigate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 ,eters, e.g., temperature, mo... Static aerobic composting of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with forced ventilation or air ventilation using matured compost as bulking conditioner was investigate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 ,eters, e.g., temperature, moisture content, VSS, CODcr, pH, and germination index (GI), were analyz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osting process. Fermentation starts quickly in both forced and air ventilation compost heaps and reaches high-temperature stage after 2 d, owing to the bulking function of matured compost. Compared to air ventilation, however, forced ventilation enables the high-temperature stage to last longer for approximately 7 d.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both compost bodies decreases from 62% to about 50% as a result of evaporation, and it decreases slightly faster in forced ventilation compost heap after 13 d due to the higher temperature and better ventilation condition. Although no obvious differences of VSS and pH are observed between both compost heaps, the soluble CODcr and GI show differences during the second half period of fermentation. In forced ventilation compost, the soluble CODcr has a small rebound after 13 d, and GI decreases from 46% to 35% but then increase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 the matured compost is a good conditioner and force ventilation with a proper air supply strategy can be more efficient than air venti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static aerobic composting forced ventilation matured compost bulking conditioner
下载PDF
Cellulolytic Microbial Activator Influence on Decomposition of Rubber Factory Waste Composting
12
作者 T. Kaosol S. Wande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年第3期41-47,共7页
An aerobic composting method is studied to reuse organic waste from rubb er factory waste as soil fertilizer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ellulolytic microbial activator (CMA) as the activator in the rubber factory w... An aerobic composting method is studied to reuse organic waste from rubb er factory waste as soil fertilizer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ellulolytic microbial activator (CMA) as the activator in the rubber factory waste compo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ting process was monitored as a function of carbon and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rate,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ubber factory waste is best composted with water hyacinth and sludge than composted alone. In addition, the CMA is more aft^ctive when mixed with the rubber factory waste, water hyacinth and sludge since a good fertilizer is achieved. When adding CMA into the rubber factory waste composted alone, the finished product does not achieve a standard of fertilizer, especially the C/N ratio. The finished products (both CMA and without CMA), can be a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lternative to solve the disposal problems of rubber factory waste, Since the C/N ratio, pH, moisture content, temperature, and nutrients of the finished products are acceptable for agriculture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TING rubber waste C/N ratio SLUDGE cellulolytic microbial activa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