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姚文元的“棍子”式批评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古远清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58-63,共6页
中国的极左政治催生了一批职业文化杀手,姚文元无疑是其中最狠毒的一个。姚文元的评论文章集"十七年"极左文艺思想之大成,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上最为恶劣的文风。这种文学批评在"十七年"之所以能畅通无阻,内... 中国的极左政治催生了一批职业文化杀手,姚文元无疑是其中最狠毒的一个。姚文元的评论文章集"十七年"极左文艺思想之大成,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上最为恶劣的文风。这种文学批评在"十七年"之所以能畅通无阻,内因是姚文元善用政治投机的手段向上爬,外因是当时不断发动的政治运动、极左的文艺政策,均需要寻找姚文元式的"棍子"为其错误做法鸣锣开道。姚文元文艺批评的主要特征是"左",而非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文元 十七年 极左思潮 文化杀手
下载PDF
1940-1970年代中国主流批评家批评心态解析——以周扬、茅盾、姚文元为个案
2
作者 黄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2,128,共6页
作为1940-1970年代主流批评家的代表,周扬、茅盾和姚文元都具有政府高官兼批评家的特殊身份,自觉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吁求,但三人的话语表现和批评心态又有所不同: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阐释者,周扬的批评话语和心路历程体现了以政策... 作为1940-1970年代主流批评家的代表,周扬、茅盾和姚文元都具有政府高官兼批评家的特殊身份,自觉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吁求,但三人的话语表现和批评心态又有所不同: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阐释者,周扬的批评话语和心路历程体现了以政策阐释为文艺批评生命线的被动与尴尬;茅盾的批评心态略显自由,存在较为明显的现实取向与开放心态之间的矛盾;姚文元的批评话语是典型的大批判话语,体现了斫伤文学批评本性的畸形批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0-70年代 批评心态 周扬 茅盾 姚文元
下载PDF
粉碎“四人帮”的史实和疑点(下) 抓捕姚文元准备了两套方案
3
作者 韩钢 《国家人文历史》 2014年第18期24-29,共6页
解决"四人帮"的方式是如何确定的?以往人们都以为从一开始就确定了"隔离审查"的方式,近些年来披露的当事人的回忆显示事情并不完全如此。
关键词 粉碎“四人帮” 姚文元 史实 抓捕 当事人
下载PDF
姚文元与文学激进主义思潮
4
作者 程光炜 《粤海风》 2001年第5期46-49,共4页
一、以“四评”登场姚文元是以文学评论家的身份登上“文革”舞台的。1965年11月10日,他在《文汇报》发表轰动一时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参与了发动文化人革命的外围战:1966年5月10日,在《解放日报》刊山《评“三家村”——... 一、以“四评”登场姚文元是以文学评论家的身份登上“文革”舞台的。1965年11月10日,他在《文汇报》发表轰动一时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参与了发动文化人革命的外围战:1966年5月10日,在《解放日报》刊山《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拉开了“文革”的序幕;1967年春,在《红旗》杂志登载《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为“文革”文学的崛起推倒了最后一道屏障;同年,又在《红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文元 激进主义思潮 文艺批评 周扬 革命文学 反动本质 新编历史剧 毛泽东思想 反革命 文学评论
原文传递
“教科书”与“照相馆”——周扬与姚文元文艺观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同庆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2-16,共5页
周扬的文艺观和姚文元的文艺观有一脉相承性:一个代表着"左"的阶段,一个代表着"极左"的阶段。二者都是大环境的产物。但周扬的文艺思想在五、六十年代有所变化。以姚文元文艺观为参照,可以考察周扬五、六十年代文... 周扬的文艺观和姚文元的文艺观有一脉相承性:一个代表着"左"的阶段,一个代表着"极左"的阶段。二者都是大环境的产物。但周扬的文艺思想在五、六十年代有所变化。以姚文元文艺观为参照,可以考察周扬五、六十年代文艺思想的流变,以客观评价周扬在现当代文艺理论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照相馆” 周扬 姚文元 文艺观 文艺批评
下载PDF
我所认识的姚文元
6
作者 赵元三 《江淮文史》 2010年第6期58-65,共8页
姚文元,1948年加入共产党。1950年代初期在共青团上海市卢湾区工委宣传部工作。他家藏书甚多,有条件博览群书。因给报刊写评论性文字,主要是杂文和文艺评论而逐渐崭露头角。
关键词 姚文元 上海市卢湾区 1948年 50年代 博览群书 文艺评论 共产党 宣传部
下载PDF
“北京各报,一律不准转载姚文元的文章!”
7
作者 师东兵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137-138,136,共3页
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机“嘟、嘟、嘟”地响起来,彭真连忙抓起话筒:“不错,是我!什么?今天的《文汇报》上发表了批判吴晗《海瑞罢官》的文章?是谁写的?姚文元?他是什么人?”对方在电话里叽哩咕噜说了半天,彭真握听筒的手心都冒出汗来了。... 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机“嘟、嘟、嘟”地响起来,彭真连忙抓起话筒:“不错,是我!什么?今天的《文汇报》上发表了批判吴晗《海瑞罢官》的文章?是谁写的?姚文元?他是什么人?”对方在电话里叽哩咕噜说了半天,彭真握听筒的手心都冒出汗来了。他把电话放下,气得连连摇头,一屁股坐到椅子里。他妈的,这纯粹是对北京市委的突然袭击和阴谋活动!究竟是什么人搞的,一定得查清!半晌,他才想起什么,重新拿起电话,接通了邓拓的办公室:“喂,邓拓同志吗?给我找一张今天的《文汇报》,马上到我办公室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文元 彭真 海瑞 文汇报 办公室 文章 北京市 罢官 吴晗 电话机
下载PDF
试论莎菲女士的形象——兼评姚文元《莎菲女士们的自由王国》一文
8
作者 廖钦 陈锐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41-47,共7页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一鸣惊人的成名之作。由于作品塑造了一个叛逆女性的形象,因而发生过较大的影响。过去对这个形象虽也有不同的评价,但总的来说是肯定的。一九五七年当丁玲在政治上遭劫的时候,姚文元写了《莎菲女士们的自由王...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一鸣惊人的成名之作。由于作品塑造了一个叛逆女性的形象,因而发生过较大的影响。过去对这个形象虽也有不同的评价,但总的来说是肯定的。一九五七年当丁玲在政治上遭劫的时候,姚文元写了《莎菲女士们的自由王国》一文,把作品打为“毒草”,他说:“这篇小说即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没有任何进步意义的小说,是一篇应当予以否定的作品”。姚文元早已倒台。今天,我们有条件自由而认真地讨论这个问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菲 姚文元 个性解放 叛逆性格 子君 艺术典型 叛逆者 娜拉 旧时代 创作思想
下载PDF
关于鲁迅思想和创作的几点基本认识——评姚文元《巨人》一书对鲁迅思想和创作的歪曲
9
作者 李桑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15-23,共9页
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们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光辉战斗历程,呈显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在三十年代剧烈复杂的斗争中,共产主义者的鲁迅率领革命文化新军,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 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们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光辉战斗历程,呈显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在三十年代剧烈复杂的斗争中,共产主义者的鲁迅率领革命文化新军,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所坚持的无产阶级战斗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在这以前,鲁迅就一直是站在被压迫劳苦大众一边,带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痛苦的经验,迎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灿丽的霞光,以所向披靡的奋战,进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化营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姚文元 小资产阶级 基本认识 知识分子 劳动人民 无产阶级 遂宁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主向
下载PDF
美学研究道路漫议——批判姚文元的美学观所得
10
作者 戴平 《社会科学》 1980年第3期137-141,共5页
记得有好几个作家说过:要懂得“怎么写”,最好能失从“不能这么写”的作品中去悟道理。写小说是如此,做学问也是如此。例如美学这门学问,有许多根本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剖析各种反动的美学观,从中... 记得有好几个作家说过:要懂得“怎么写”,最好能失从“不能这么写”的作品中去悟道理。写小说是如此,做学问也是如此。例如美学这门学问,有许多根本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剖析各种反动的美学观,从中得出正面的结论。在六十年代初闯荡过一次美学界的姚文元,就是一个难得的反面教员。尽管他那些浅薄、混乱的篇什很难称得上是形成了什么美学思想,而只是对美学的一场骚扰,但正是从这种骚扰中使我们可以推想出一些美学研究中所必不可少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理论 美学研究 美学观 姚文元 美学思想 美与丑 重要方面 广阔道路 写” “美”
下载PDF
别浪费姚文元
11
作者 黄波 《同舟共进》 2006年第2期25-26,共2页
姚文元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有关媒体为此发布了一条只有一句话的消息,这是符合新闻规律的,毕竟,在今天,知道这位昔日风云人物的已经不多。对姚文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考察视角,最方便、最容易入手却又常常被忽略的正是“文人”这个角度... 姚文元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有关媒体为此发布了一条只有一句话的消息,这是符合新闻规律的,毕竟,在今天,知道这位昔日风云人物的已经不多。对姚文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考察视角,最方便、最容易入手却又常常被忽略的正是“文人”这个角度。不论给姚文元冠以什么样的称号,“文棍”、“文痞”、“文化刽子手”,或者“以文学、文化为幌子的政治阴谋家”都无法否认姚文元是个“摇笔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文元 基本的 浪费 形式逻辑 文章 讲道理 标本 政治野心 作为 忽略
下载PDF
姚文元最忌讳的心病
12
《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2年第2期46-46,共1页
1934年6月,南京新街田明瓦廊二十一号旧宅院里人来人往。显得很热闹,这是新迁来不久的姚蓬子夫妇在张罗着给爱予姚文元过三岁生日。但姚蓬子总是高兴不起来。他意识到自打南京《中央日报》上刊出《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后,他就被... 1934年6月,南京新街田明瓦廊二十一号旧宅院里人来人往。显得很热闹,这是新迁来不久的姚蓬子夫妇在张罗着给爱予姚文元过三岁生日。但姚蓬子总是高兴不起来。他意识到自打南京《中央日报》上刊出《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后,他就被自己的同志视作异类,备受冷落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文元 心病 忌讳 《中央日报》 1934年 共产党宣言 南京
下载PDF
1967年,彭德怀怒斥姚文元
13
作者 沈国文 《兰台内外》 2014年第6期15-16,共2页
(一)彭德怀是1965年11月30日从北京到达成都担任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的。这时,那场空前的政治风暴正悄然逼近。这天的《人民日报》在"学术研究"专栏里,
关键词 彭德怀 姚文元 《人民日报》 学术研究 副主任 专栏
下载PDF
姚文元《蝶恋花》的底蕴
14
《同舟共进》 2009年第6期76-76,共1页
广东陆丰 官蔚成:贵刊2009年第5期登载了叶永烈的《漫步在姚文元墓前》,读来颇有感触。诗词皆心声也,词作者抒发的心中块垒是什么?毋庸置疑,一个蹲了20年囚牢的“罪人”恢复了自由,发现曾与之相濡以沫的终身伴侣已先他而走,这不... 广东陆丰 官蔚成:贵刊2009年第5期登载了叶永烈的《漫步在姚文元墓前》,读来颇有感触。诗词皆心声也,词作者抒发的心中块垒是什么?毋庸置疑,一个蹲了20年囚牢的“罪人”恢复了自由,发现曾与之相濡以沫的终身伴侣已先他而走,这不能不是揪心裂肺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文元 《蝶恋花》 底蕴 2009年 叶永烈 词作者
下载PDF
漫步在姚文元墓前
15
作者 叶永烈 《同舟共进》 2009年第5期46-48,共3页
姚文元之死,为"四人帮"兴亡画上了句号,但"文革"的深刻教训,永远值得记取。
关键词 姚文元 上海 四人帮 历史
下载PDF
姚文元《评陶铸的两本书》出台内幕
16
作者 峥嵘 《党史博采(下)》 2010年第4期49-50,共2页
1967年9月8日,姚文元在《人民日报》上抛出了《评陶铸的两本书》的文章,对陶铸进行诬陷,给他加上了许多大得吓人的帽子,使陶铸蒙受了奇耻大辱、不白之冤。
关键词 姚文元 文章 陶铸 陶铸同志
下载PDF
“文坛杀手”姚文元
17
作者 顾保孜 《决策与信息》 2010年第6期61-66,共6页
姚文元从青年团上海卢湾区工委宣传部部长的位置逐步登上了他所执掌的“文坛”宝座,自1955年,批判胡风文章《分清是非,划清界限》引起张春桥的注意后,他一路成为文坛的疯狂“杀手”——1965年11月10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评新编... 姚文元从青年团上海卢湾区工委宣传部部长的位置逐步登上了他所执掌的“文坛”宝座,自1955年,批判胡风文章《分清是非,划清界限》引起张春桥的注意后,他一路成为文坛的疯狂“杀手”——1965年11月10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引起不小的轰动;1966年5月10日在《解放日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文元 文坛 杀手 上海卢湾区 《解放日报》 新编历史剧 《文汇报》 宣传部
下载PDF
莎菲在幻灭、追求中获得新生——兼评姚文元的《莎菲女士们的自由王国》及其他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辽民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0年第2期65-92,共28页
偶尔翻阅《新文学史料》第三期,一段并不十分显眼的“补白”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补白”简要地摘录了丁玲同志关于《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的一次谈话,丁玲说:“姚文元说莎菲是玩弄男人的女性,这是没有读懂。”于是。
关键词 莎菲 姚文元 子君 涓生 人生悲剧 矛盾纠葛 《新文学史料》 “五四”精神 我自己 政治骗子
下载PDF
姚文元最忌讳的心病
19
《党的生活(云南)》 2012年第7期53-53,共1页
1934年6月,南京新街口明瓦廊二十一号旧宅院里人来人往,显得很热闹.这是新迁来不久的姚蓬子夫妇在张罗着给爱子姚文元过三岁生日。但姚蓬子总是高兴不起来。他意识到自打南京《中央日报》上刊出《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后,他就被... 1934年6月,南京新街口明瓦廊二十一号旧宅院里人来人往,显得很热闹.这是新迁来不久的姚蓬子夫妇在张罗着给爱子姚文元过三岁生日。但姚蓬子总是高兴不起来。他意识到自打南京《中央日报》上刊出《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后,他就被自己的同志视作异类,备受冷落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文元 心病 忌讳 《中央日报》 1934年 共产党宣言 南京
下载PDF
姚文元一笔杀五人
20
《党史文苑》 1998年第5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姚文元 毛泽东 历史学家 田家英 见诸报端 分裂症 陈伯达 吴晗 中南海 邓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