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属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林静怡 兰成锋 +1 位作者 吕红桃 聂呈荣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6期68-72,共5页
姜科姜黄属植物是市场上重要的鲜切花和园林绿化品种,且多数物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姜黄属目前主流的块茎分株繁殖法面临着诸如繁殖质量可控性差、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限制了其市场的规模发展。姜黄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能... 姜科姜黄属植物是市场上重要的鲜切花和园林绿化品种,且多数物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姜黄属目前主流的块茎分株繁殖法面临着诸如繁殖质量可控性差、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限制了其市场的规模发展。姜黄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能为其提供高效的繁殖途径,批量生产出优质可控的种苗,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研究总结出姜黄属组织培养过程中各阶段的技术现状,通过不同培养方法探讨了目前姜黄属植物组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希望为姜黄属植物组培快繁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离体繁殖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下载PDF
姜黄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研究
2
作者 傅武祥 张雪梅 +2 位作者 尚宇梅 罗旋飞 马占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49,共12页
以8株来源不同的姜黄属植物(3株姜黄,1株莪术,3株郁金和1株川郁金)为实验材料,基于Illumina测序平台,Get-Organelle软件组装出8个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合Genbank中下载姜黄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33条,共得到41个姜黄属叶绿体基因组。姜黄属... 以8株来源不同的姜黄属植物(3株姜黄,1株莪术,3株郁金和1株川郁金)为实验材料,基于Illumina测序平台,Get-Organelle软件组装出8个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合Genbank中下载姜黄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33条,共得到41个姜黄属叶绿体基因组。姜黄属叶绿体基因组均为四分体结构,序列长度为159423~163539 bp,GC含量范围36.2%~36.3%,编码基因为125~133个;姜黄、蓬莪术、郁金和川郁金均含有133个基因,包括38个tRNA、8个rRNA和87个编码蛋白基因;检测到的SSR数量范围为97~128个,散在重复序列均为50个,基因组序列具有丰富的AT含量。基于整个叶绿体全基因组作为条形码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姜黄属不是单系,不过药典中收录的五种姜黄属药材郁金、广西莪术、姜黄、蓬莪术、温郁金与其他姜黄属物种形成一个独立分支,提示这些药用姜黄属植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由叶绿体基因组建的系统树中一部分没有区分开来的姜黄属物种,有可能是姜黄属通过外形很难鉴定而导致的不准确性或者物种间相互杂交及渐近渗透等原因,需要结合核基因或其他技术手段做进一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叶绿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基原物种鉴定
下载PDF
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RAPD分析与分类鉴定 被引量:69
3
作者 肖小河 刘峰群 +4 位作者 史成和 李隆云 秦松云 乔传卓 苏中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9-212,共4页
运用 RAPD技术刻划了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的遗传背景差异 ,并结合经典分类和异地栽培观察和聚类分析 ,初步澄清了姜黄属植物的一些分类学争议 ,从
关键词 姜黄属 RAPD 分类 鉴定 中药
下载PDF
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的数值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肖小河 钟国跃 +4 位作者 舒光明 李隆云 方清茂 陈善墉 苏中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24,共10页
目的 :为姜黄属植物分类与中药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47个分类性状 ,采用聚类分析并结合主成分析 ,对国产姜黄属植物进行数值分类。结果与结论 :首次将国产姜黄属植物系统整理为 9种 ,1种复合体、3栽培变种 。
关键词 姜黄属 药用植物 数值分类 中药鉴定
下载PDF
4种姜黄属药材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比较 被引量:28
5
作者 谢莹 杭太俊 +1 位作者 张正行 安登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 建立准确测定姜黄属 4种中药材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方法 以高效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醇的含量。结果 本法能准确地测定莪术醇的含量 ,回收率为 10 1.4 % ,RSD为 0 .4 % ,还测定了 4种姜黄属药材 (温郁金 ,姜黄 ... 目的 建立准确测定姜黄属 4种中药材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方法 以高效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醇的含量。结果 本法能准确地测定莪术醇的含量 ,回收率为 10 1.4 % ,RSD为 0 .4 % ,还测定了 4种姜黄属药材 (温郁金 ,姜黄 ,桂莪术 ,蓬莪术 )中莪术醇的含量 ,发现 4种药材中莪术醇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为姜黄属药材质量的分析控制提供可行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莪术醇 温郁金 姜黄 莪术 桂莪术 中药
下载PDF
姜科姜黄属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周欣 李章万 +3 位作者 王道平 梁光义 李霞 柴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6,共4页
研究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了解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别 ,为控制其药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 ,结合计... 研究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了解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别 ,为控制其药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 ,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发现 ,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在0.20%~2.13 %之间 ,分别鉴定出24~40个化学成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挥发油含量和其所含成分有较大差别 ,文献报道的某些有效成分如莪术酮、莪术二酮、莪术醇和表莪术酮在某些供试品中未检测到。实验中10个供试品药材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百分含量 (44.57%~88.65 %)明显高于单萜类化合物的百分含量 (1.63 %~2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 姜黄属植物 有效成分 挥发油 药材 郁金 莪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国产姜黄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夏文娟 肖小河 +2 位作者 刘峰群 苏中武 乔传卓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23-424,共2页
目的:为姜黄属中药材品种系统整理与质量标准规范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比色法、薄层层析比色法及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测定姜黄属不同种类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共34个样品的总姜黄素、姜黄素和挥发油。结果和结论:姜黄... 目的:为姜黄属中药材品种系统整理与质量标准规范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比色法、薄层层析比色法及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测定姜黄属不同种类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共34个样品的总姜黄素、姜黄素和挥发油。结果和结论:姜黄属不同种类植物的总姜黄素类和姜黄素含量差异悬殊,可达上百倍,挥发油含量差异可达6倍,同一种类的不同产地之间差异较小;并且不同种类的姜黄素含量与挥发油含量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姜黄 姜黄素类 挥发油 中药
下载PDF
姜黄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8
作者 肖小河 苏中武 +1 位作者 乔传卓 罗泽渊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姜黄属植物种类、分布、化学成分及药理与临床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姜黄属 药用植物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图像模式识别 被引量:16
9
作者 肖小河 夏文娟 +4 位作者 秦松云 李江陵 方清茂 舒光明 苏中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23-528,共6页
目的 :为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应用体视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 ,对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特征进行了立体定量分析。结果 :姜黄属植物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叶表皮的细胞密度、大小和形状存... 目的 :为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应用体视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 ,对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特征进行了立体定量分析。结果 :姜黄属植物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叶表皮的细胞密度、大小和形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上表皮细胞平均周长、下表皮细胞平均截面积和平均圆形度、上表皮气孔面数密度和平均最大直径、下表皮气孔面数密度和平均最大直径、上表皮副卫细胞平均最大直径、下表皮副卫细胞平均周长和平均最大直径、上表皮被毛情况、下表皮被毛情况等可作为鉴别的主要体视形态学特征参数。结论 :国产姜黄属 11种共 2 1份材料系统整理为 6种、1种复合体和 2栽培变种 ;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技术用于显微鉴定 ,科学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体视学 显微鉴定 药用植物叶 立体定量分析
下载PDF
姜黄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0
作者 葛跃伟 高慧敏 王智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461-2467,共7页
结合国内外文献详细综述了姜黄属药用植物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对近几年该属药用植物的生物活性和质量控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姜黄属药用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倍半萜,姜黄素和多糖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和保... 结合国内外文献详细综述了姜黄属药用植物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对近几年该属药用植物的生物活性和质量控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姜黄属药用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倍半萜,姜黄素和多糖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和保肝护肝等活性。由于其分布广泛、品种繁多、基原关系复杂,市场流通混乱,有必要对其化学成分和药效进行对应比较研究,并建立客观可行的质量标准,促进该属中药的合理安全使用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倍半萜 质量控制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根茎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小河 舒光明 +3 位作者 李隆云 方清茂 夏文娟 苏中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 :为姜黄属药材鉴定与植物分类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显微镜 ,观察根茎组织形态结构及其特点。结果与结论 :姜黄属各分类群根茎之间组织构造和特征基本一致 ,油细胞和叶迹维管束分布情况等可作为姜黄属植物根茎显微鉴别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姜黄属 药用植物 植物根茎 组织形态学 根茎组织
下载PDF
国产姜黄属植物叶表皮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肖小河 赵艳玲 +3 位作者 金城 舒光明 方清茂 苏中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 :为姜黄属植物分类与药材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 ,对姜黄属植物叶表皮结构和特征进行较系统的观察。结果与结论 :姜黄属植物种间叶表皮特征无明显区别 ,但在气孔、副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和密... 目的 :为姜黄属植物分类与药材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 ,对姜黄属植物叶表皮结构和特征进行较系统的观察。结果与结论 :姜黄属植物种间叶表皮特征无明显区别 ,但在气孔、副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和密度以及被毛情况等方面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形态学 姜黄属植物 叶表皮 显微鉴定 电镜观察
下载PDF
姜黄属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13
作者 王琰 王慕邹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 了解姜黄属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方法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姜黄属常用中药在化学、分析方法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文献报道。结果 姜黄属常用中药中现已分离并鉴定出 40余种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姜黄素类 ;常用分析方法... 目的 了解姜黄属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方法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姜黄属常用中药在化学、分析方法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文献报道。结果 姜黄属常用中药中现已分离并鉴定出 40余种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姜黄素类 ;常用分析方法有GC MS ,TLC和HPLC等。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肿瘤、代谢性疾病、抗氧化、肝保护等 10余种活性。结论 姜黄属中药有广泛的医药应用价值 ,在化学、药理、临床、质量研究等方面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关键词 :姜黄属 ;化学成分 ;分析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化学成分 分析方法 药理活性 中药
下载PDF
姜黄属几种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宿树兰 欧阳臻 金晓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建立红外指纹图谱法(FTIR)鉴别姜黄属常用药材的方法。方法:姜黄属四种常用药材姜黄、黄丝郁金、绿丝郁金、莪术采用80%乙醇,无水乙醇,丙酮,乙醚进行提取,提取物用氯仿充分溶解后采用液膜法分别测定400~4000cm^-1,范围... 目的:建立红外指纹图谱法(FTIR)鉴别姜黄属常用药材的方法。方法:姜黄属四种常用药材姜黄、黄丝郁金、绿丝郁金、莪术采用80%乙醇,无水乙醇,丙酮,乙醚进行提取,提取物用氯仿充分溶解后采用液膜法分别测定400~4000cm^-1,范围内各提取物的红外吸收光谱,依据各药材提取物的各自特征吸收峰鉴别各药材。结果:4种药材的4种溶剂提取物的红外吸收峰明显不同,可作为鉴别药材和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结论:该法可用于姜黄属4种常用药材的鉴别,操作简便,方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指纹图谱法 姜黄属药材 鉴别
下载PDF
姜黄属常用中药对实验性RA大鼠滑膜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晨霞 刘戈 +1 位作者 何嘉琪 李燕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 IA)大鼠模型,观察姜黄属常用中药姜黄、郁金、莪术对C IA大鼠滑膜炎症的影响,比较它们的抗炎作用差异。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组、郁金组、莪术组。除正常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 目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 IA)大鼠模型,观察姜黄属常用中药姜黄、郁金、莪术对C IA大鼠滑膜炎症的影响,比较它们的抗炎作用差异。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组、郁金组、莪术组。除正常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余各组采用右足趾部皮内注射胶原乳液免疫建立C IA模型。7天后,大鼠尾根部皮内注射胶原乳化液加强免疫1次。初次免疫21天后开始分组给药,姜黄组、郁金组及莪术组分别以中药姜黄、郁金、莪术100%水煎液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天。造模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关节肿胀程度,计算肿胀率。给药14天后取大鼠左膝关节滑膜组织,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余各组大鼠左足关节明显肿胀,关节肿胀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造模成功;给药14天后,姜黄组、莪术组与模型组比较踝关节肿胀程度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显示,姜黄组、郁金组、莪术组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充血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以姜黄组最为明显。结论:姜黄属常用中药均能减轻C IA大鼠滑膜炎症反应,其中,以姜黄抗关节炎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RA CIA HE染色
原文传递
中国姜黄属植物的订正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念 吴德邻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将白顶姜黄(CurcumaalbicomaS.Q.Tong)归入川郁金(C.sichuanenslsX.X.Chen),将另一种“川郁金”(C.chuanyujinC.K.HsiehetH.Zhang)归入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认为过去把莪术鉴定为C.zedo... 将白顶姜黄(CurcumaalbicomaS.Q.Tong)归入川郁金(C.sichuanenslsX.X.Chen),将另一种“川郁金”(C.chuanyujinC.K.HsiehetH.Zhang)归入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认为过去把莪术鉴定为C.zedoaria(Christ.)Rose.C.caesiaRoxb.或C.aeruginosaRoxb,其实都是C.phaeocaulisVal.的误定;C.elataRoxb.是C.wenyujinY.H.ChenetC.Ling的误定;认为广西莪术的两个变种,即紫脉莪术(C.kwangsiensisvar.affinisY.H.Chen)和毛莪术(C.kwangsiensisvar.puberulaY.H.Chen)不能成立.对台湾是否产C.viridifloraRoxb.表示怀疑。附有中国产姜黄属植物12种的检索表及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姜黄属 订正 姜科
下载PDF
中国姜黄属一新种—南昆山莪术(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向斌 陈娟 刘念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2-476,共5页
报道姜科姜黄属一新种—南昆山莪术(Curcuma nankunshanensis N.Liu,X.B.Ye & J.Chen)。该种与近缘种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X.X.Chen)的区别在于侧根茎分枝多,叶片阔椭圆状披针形,表面光滑无毛,不育苞片下部白色顶端深紫红色,能... 报道姜科姜黄属一新种—南昆山莪术(Curcuma nankunshanensis N.Liu,X.B.Ye & J.Chen)。该种与近缘种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X.X.Chen)的区别在于侧根茎分枝多,叶片阔椭圆状披针形,表面光滑无毛,不育苞片下部白色顶端深紫红色,能育苞片绿色。它与郁金(C.aromatica Salib)的区别在于根茎内面白色,不育苞片下部白色顶端深紫红色,具有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南昆山莪术 姜科 广东 中国 新种
下载PDF
几种姜黄属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莹 彭玉德 +4 位作者 余丽莹 陈晓英 潘春柳 蓝祖栽 黄雪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43-149,共7页
为了解几种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对姜黄属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LI-COR,USA),对几种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姜黄属植物进行光合日变化、光强度-光合速率曲线和CO_(... 为了解几种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对姜黄属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LI-COR,USA),对几种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姜黄属植物进行光合日变化、光强度-光合速率曲线和CO_(2)-光合速率曲线等光合指标测定,并对比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几种供试姜黄属植物的光合日变化参数、光响应参数和CO_(2)响应参数均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几种姜黄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 n)日变化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均未出现“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大小为姜黄>广西莪术>顶花莪术>川郁金>温郁金>大莪术>郁金,且各植物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蒸腾速率亦存在显著性差异;几种姜黄属植物的光补偿点(LCP)均小于45μmol/(m^(2)·s),差异不显著,而光饱和点(LSP)在350~1350μmol/(m^(2)·s)之间,差异较大;CO_(2)饱和净光合速率均在14~23μmol/(m^(2)·s)之间,差异不显著,但羧化效率、CO_(2)饱和点和CO_(2)补偿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供试7种姜黄属植物均具有较强的耐阴特性,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对强光也有一定的耐受性,但不同植物对光适应范围以及对强光利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结合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适当调控其生长环境因子,根据每种植物对光照适应性采取适当遮阴或向阳措施,并适当增加环境中CO_(2)浓度,进一步提高其光合利用效率和增加药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光合特性 日变化 光响应曲线 CO_(2)响应曲线
下载PDF
姜黄属中药活性成分对人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剑明 杨和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2期4539-4541,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姜黄、郁金和莪术等3种姜黄属中药中多种活性成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HUVEC)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期筛选出活性最强的抗血管生成成分。方法:①采用噻唑兰(3-(4,5-dimethylthiazol-... 目的:分析、比较姜黄、郁金和莪术等3种姜黄属中药中多种活性成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HUVEC)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期筛选出活性最强的抗血管生成成分。方法:①采用噻唑兰(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还原实验比较3种姜黄属中药多种活性成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②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实验探讨活性成分对内皮细胞及小细胞肺癌细胞株SPC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的差异性。结果:①3种姜黄属中药挥发油均可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姜黄挥发油的生物学活性明显高于郁金和莪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P=0.014)。②3种醇提物中仅姜黄醇提物对内皮细胞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③3种姜黄素单体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具有显著差异:姜黄素-3>姜黄素-2>姜黄素-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7,P=0.008~0.025)。④浓度为4mg/L时姜黄素-3可将内皮细胞阻滞于S期;姜黄素-3的浓度增至8mg/L以上时不但引起S期细胞积聚更加显著,而且出现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但浓度为10mg/L的姜黄素-3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SPC的增殖周期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内皮 血管 脐静脉 姜黄 油类 挥发
下载PDF
我国姜黄属植物研究——Ⅵ.桂莪术中三种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毓亨 余竞光 方洪钜 《中草药》 CAS 1983年第12期6-7,共2页
桂莪术(Cureuma kwangsiensis)是我国特产植物,亦是中药莪术和郁金原植物之一。本文报道从桂莪术挥发油分得三种结晶,分别鉴定为乌药?(Ⅰ)、吉马酮(Ⅱ)和异莪术烯醇(Ⅲ)。
关键词 化学成分 红外光谱 挥发油 吉马酮 KBR IR 姜黄属 原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