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4篇文章
< 1 2 2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合取向社会工作视角下都市单身青年婚恋态度
1
作者 姜振华 琚晓燕 李燕平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0,共9页
根据期待婚恋程度以及择偶状态的不同,本文将都市单身青年的婚恋态度分为五种类型。通过对北京市单身青年的实证研究发现,相当比例的单身青年持有负面婚恋态度,或焦虑,或佛系,或恐惧,陷入了各种各样的婚恋迷茫中。本文从整合取向社会工... 根据期待婚恋程度以及择偶状态的不同,本文将都市单身青年的婚恋态度分为五种类型。通过对北京市单身青年的实证研究发现,相当比例的单身青年持有负面婚恋态度,或焦虑,或佛系,或恐惧,陷入了各种各样的婚恋迷茫中。本文从整合取向社会工作视角出发,以“人在情境中”为分析框架,从个体、社会环境、个体与环境互动三个层面系统性探究了单身都市青年负面婚恋态度的生成规律和机制。为此本文建议采取系统性、整合性的干预之道,从实现青年个体增能、促进青年与环境的良性互动、营造包容支持的社会环境三个层面,解决青年的婚恋问题,促进单身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理性的婚恋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单身青年 婚恋态度 整合取向社会工作
下载PDF
论尹湛纳希作品中婚恋模式的现实基础及其超越
2
作者 乌凤琴 瞿鹏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2-168,178,共8页
清末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尹湛纳希的小说《月鹃》《红云泪》《一层楼》《泣红亭》《青史演义》中的婚恋模式独特,主要表现为“世代联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指婚”“一男多女”人物结构,注重男女双方感情交流。力求在前人... 清末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尹湛纳希的小说《月鹃》《红云泪》《一层楼》《泣红亭》《青史演义》中的婚恋模式独特,主要表现为“世代联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指婚”“一男多女”人物结构,注重男女双方感情交流。力求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和结论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尹湛纳希各部作品中婚恋模式的承继关系,婚恋模式中各个要素存在的社会根源,并挖掘其中的进步思想。关注和研究这些内容有助于解读尹湛纳希作品,走进尹湛纳希的内心世界,彰显尹湛纳希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更加立体化的尹湛纳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湛纳希作品 婚恋模式 现实基础 超越
下载PDF
婚恋失范:流动青年“结婚难”的另一种解释
3
作者 金小红 何超凡 《当代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61-71,共11页
现有婚姻市场理论无法有效解释部分农村流动青年“结婚难”问题。本次调查研究发现:选择现代婚恋模式的农村流动青年遇到的“结婚难”问题与婚姻市场理论下的“结婚难”问题不同,主要表现为恋爱难、由恋爱到结婚难。本文从婚恋失范视角... 现有婚姻市场理论无法有效解释部分农村流动青年“结婚难”问题。本次调查研究发现:选择现代婚恋模式的农村流动青年遇到的“结婚难”问题与婚姻市场理论下的“结婚难”问题不同,主要表现为恋爱难、由恋爱到结婚难。本文从婚恋失范视角对部分农村流动青年的“结婚难”问题进行解释,即因为婚恋观和恋爱行为缺乏社会规范指导和约束而导致“结婚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流动青年 结婚难 婚恋失范
下载PDF
婚恋观念的代际传递机制:家庭婚恋叙事中的意义生成与亲子协商
4
作者 刘子曦 何姣姣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婚恋观念呈现复杂的世代变迁逻辑,家庭作为婚恋观变迁的微观场域如何发挥作用,亟待考察。本文将家庭婚恋叙事作为观察两代人婚恋观念的透镜,基于57位大学生对父母婚恋经历的深度访谈,勾画父母对婚姻生活的反思与感悟...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婚恋观念呈现复杂的世代变迁逻辑,家庭作为婚恋观变迁的微观场域如何发挥作用,亟待考察。本文将家庭婚恋叙事作为观察两代人婚恋观念的透镜,基于57位大学生对父母婚恋经历的深度访谈,勾画父母对婚姻生活的反思与感悟,对子女成家的期待与教导,以及子女就父辈经验进行的共情与协商。本文指出,父母运用“世代延续”“世代断裂”与“人生进程”三个叙事框架来阐述自己的婚姻之道,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婚恋一体”的传统理念。子女在叙事过程产生的“情感共鸣”是他们理解父母婚恋观念的重要媒介。两代人对婚姻的理性操作与现实功能具有共识,但子代对亲子共生模式下的婚育规范难以接受。婚恋观念的代际传递呈现为两代人对代际契约的协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恋观念 叙事框架 代际传递 亲子协商
下载PDF
量化“门当户对”:一项对青年人表格式婚恋的研究
5
作者 陈露菡 刘战伟 包家兴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1,共12页
随着恋爱、婚姻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逐渐加剧,婚恋匹配问题日益凸显,“相亲文档”“婚恋打分表”“恋爱表格”“门当户对表”等婚恋量化表格开始风靡社交媒体,成为青年人婚恋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青年人表格式婚恋的研究发现... 随着恋爱、婚姻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逐渐加剧,婚恋匹配问题日益凸显,“相亲文档”“婚恋打分表”“恋爱表格”“门当户对表”等婚恋量化表格开始风靡社交媒体,成为青年人婚恋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青年人表格式婚恋的研究发现:“门当户对”备受当代青年人的认可与推崇。与传统的物质主义取向不同,当代青年人心中的“门当户对”观念逐渐融入了多种精神主义取向的元素,从而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在表格式婚恋中,原本类似“黑箱”运作的择偶过程被具象为数字表格中的量化指标。作为媒介的表格在婚恋匹配过程中显著提升了效率与程式化程度,但也存在着简约化婚恋和物化个体的缺陷,青年人应该警惕表格式婚恋这一理性工具背后隐含的决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当户对 情投意合 量化表格 表格式婚恋 婚恋观念 恋爱表格
下载PDF
《诗经》婚恋诗中水畔景观的成因及美学意蕴
6
作者 徐晓元 翁宇翔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60,共5页
《诗经》婚恋诗常常发生于水边,微妙的感情在水边悄然兴起、流散、变化,在水波流转中愈加深沉复杂,伴随着对水边场景的描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水畔成为《诗经》婚恋诗中的典型景观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原因,水文化认知是其文... 《诗经》婚恋诗常常发生于水边,微妙的感情在水边悄然兴起、流散、变化,在水波流转中愈加深沉复杂,伴随着对水边场景的描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水畔成为《诗经》婚恋诗中的典型景观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原因,水文化认知是其文化心理的源泉,加之《诗经》独有的抒情方式,赋予其独有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畔景观 《诗经》婚恋 历史地理文化成因 美学意义
下载PDF
家族主义的文化规范与个体化的婚恋抗争——打工流动背景下农村青年婚恋中的女性地位与实践逻辑
7
作者 曹锐 陈蓓丽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打工流动背景下农村男青年婚恋困难的实践场域中,女性徘徊在传统的家族主义文化规范与个体化的自由追求中,扮演着服从规范又转移责任以表达抗争的角色。女性青年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传统家族主义导向的性别观念体系的规训,承受着兄弟婚姻... 打工流动背景下农村男青年婚恋困难的实践场域中,女性徘徊在传统的家族主义文化规范与个体化的自由追求中,扮演着服从规范又转移责任以表达抗争的角色。女性青年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传统家族主义导向的性别观念体系的规训,承受着兄弟婚姻支付的代内转移,在婚恋择偶中表达着个体化抗争,把生活责任与母性角色转移给代际老人,尝试着自由爱情与个体化生活的实践。只有在农村性别平等的亚文化场域下、在积极健康的婚育环境氛围中,女性价值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性别角色才能得到积极的发挥,也才能真正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从而再反过来促进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婚恋 家族主义 个体化 性别平等
下载PDF
经济体制转型下大学叙事小说中的婚恋伦理——以《活着之上》《所谓教授》《第十一诫》为例
8
作者 张艺瀛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8-174,178,共8页
在大学叙事小说中,婚恋伦理是其主要的一个面向。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大学叙事小说中的婚恋书写呈现出既顺应又抵触,既含蓄又露骨的文艺质素。本文立足大学叙事语境和知识分子价值传统,分别探讨了以情感欲望为主导和以功利或身体欲望为... 在大学叙事小说中,婚恋伦理是其主要的一个面向。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大学叙事小说中的婚恋书写呈现出既顺应又抵触,既含蓄又露骨的文艺质素。本文立足大学叙事语境和知识分子价值传统,分别探讨了以情感欲望为主导和以功利或身体欲望为主导的婚恋模式与经济市场化的复杂关系,认为在经济体制转型下,大学知识分子的婚恋伦理呈现出精神让位于物质,情感泛滥化、功利化的特征,并提出了身体的“类商品”属性的概念。大学叙事小说中婚恋伦理的书写,为反思大学知识分子精神嬗变,厘清经济市场化与大学知识分子婚恋模式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内容资源和历史借镜,对大学叙事小说中婚恋伦理的研究为厘清当代文学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叙事 婚恋 市场经济
下载PDF
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看青年责任意识培育
9
作者 毕佳欣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125-128,共4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时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迁,通过回收615份调查问卷,就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特别是择偶标准、婚恋关系、性观念、生育观、婚恋观受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调研得出的结论是:...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时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迁,通过回收615份调查问卷,就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特别是择偶标准、婚恋关系、性观念、生育观、婚恋观受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恋爱动机多元化,却存在一定盲目性;大学生婚恋观中个人意识逐渐觉醒,性观念逐渐开放,但整体上依旧保守。大学生的婚恋观和生育观整体比较积极和理性,对婚姻持有端正的态度,多数家长对大学生婚恋态度比较民主,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婚恋观需要引导。因此,可从个人、社会、高校和家庭等四个方面积极引导大学生提升婚恋素养,培养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婚恋 责任意识
下载PDF
《诗经》的婚恋阐释与汉代儒学的重建
10
作者 邓静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0-36,共7页
爱情婚恋诗是《诗经》的一大主题,但在经学阐释的影响下,成为儒家精神载体。汉代儒士以经释诗,发挥诗歌的讽谏功能进行“刺时”,儒学逐渐回归政治中心,儒生可借用灾异祥瑞达到对天子权力制约的目的。进入“天变不足畏”的宋代,欧阳修、... 爱情婚恋诗是《诗经》的一大主题,但在经学阐释的影响下,成为儒家精神载体。汉代儒士以经释诗,发挥诗歌的讽谏功能进行“刺时”,儒学逐渐回归政治中心,儒生可借用灾异祥瑞达到对天子权力制约的目的。进入“天变不足畏”的宋代,欧阳修、朱熹开始辩证看待《诗经》中的爱情诗,将其纳入义理范围,把大多的婚恋视作“淫奔”。从“刺时”到“刺奔”的转变,表明随着皇权的巩固加深,对经典的阐释逐渐丧失其对天子的制约作用,道德枷锁指向下层民众,儒生们日渐丧失先秦儒家的人文关怀精神。以上婚恋诗主题阐释的演变反映了思想的演变,也是儒学精神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爱情婚恋 儒家 思想演变
下载PDF
大学生婚恋观及其与疏离感、社会支持的关系
11
作者 曹晓菁 滕晓琴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2期882-889,共8页
目的: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和文化观念的演变,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并探索其与疏离感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97名中国东部大学生进行婚恋观中恋爱动机和婚姻倾向... 目的: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和文化观念的演变,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并探索其与疏离感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97名中国东部大学生进行婚恋观中恋爱动机和婚姻倾向两个主要维度的考察,并通过一般疏离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收集疏离感及社会支持指标。结果:在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婚姻倾向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独生子女差异;在社会支持程度较低的大学生中,低疏离感者的恋爱动机显著高于高疏离感者。结论:大学生婚恋观存在显著的人口学差异,社会支持和疏离感会通过不同方向影响大学生的婚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恋 大学生 疏离感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研究
12
作者 罗煜霖 王宇辰 +2 位作者 王昭越 金美逍 黄佳怡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1期229-235,共7页
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地发展,我国生育率逐年降低,与之相关的是青年群体婚恋观和以往大不相同。通过研究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现状、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干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主要受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 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地发展,我国生育率逐年降低,与之相关的是青年群体婚恋观和以往大不相同。通过研究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现状、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干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主要受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政策因素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更加重视自身实力的提升和自我成长,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追求爱情而不是追求婚姻,对结婚产生更多的质疑和思考。我们将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角度提出相关干预策略。在个人层面,重要的是促进自我意识和自我完善,并为青年人追求爱情和人际关系提供指导和支持。在家庭层面,必须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并创造一个支持和开放的家庭环境。在学校层面,应加强全面的性教育和关系教育,以帮助青年人培养对爱情和婚姻的健康态度。在社会一级,应调整政策和社会规范,以适应青年人对婚姻和关系态度的变化。最后,研究报告对当代青年人对婚姻和关系的态度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干预战略,以应对这一领域的挑战和变化。希望这些策略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恋 青年群体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下载PDF
婚恋真人秀《爱的修学旅行》热播原因探析
13
作者 杨丹丹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4期159-162,共4页
《爱的修学旅行》是芒果TV推出的一档婚恋真人秀。该节目因为内容丰富、看点突出、话题度高、情节反转性强而多次登上热搜,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并引发网友的激烈讨论。本文以该节目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热播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以期为同类节... 《爱的修学旅行》是芒果TV推出的一档婚恋真人秀。该节目因为内容丰富、看点突出、话题度高、情节反转性强而多次登上热搜,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并引发网友的激烈讨论。本文以该节目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热播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以期为同类节目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的修学旅行》 婚恋真人秀 热播原因
下载PDF
当婚恋平台活成“销售窝点”时
14
作者 赵子坤 《商界》 2024年第4期79-81,共3页
当初正是因创始人自己上相亲网站受骗而创办的世纪佳缘,走进了第21个年头,终究还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3月15日,珍爱网、世纪佳缘网等婚恋网站被央视曝光。很快,世纪佳缘发文道歉,称会整改线下门店。但公众显然并不买账,并称这一... 当初正是因创始人自己上相亲网站受骗而创办的世纪佳缘,走进了第21个年头,终究还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3月15日,珍爱网、世纪佳缘网等婚恋网站被央视曝光。很快,世纪佳缘发文道歉,称会整改线下门店。但公众显然并不买账,并称这一操作已经是轻车熟路,甚至道歉模版改都不改一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歉 婚恋网站 相亲 世纪佳缘
下载PDF
晚明拟话本小说婚恋观的现代意义
15
作者 刘珍利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66-168,共3页
爱情婚姻是晚明拟话本小说重要的题材,透过这类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市民阶级真实的婚姻生活,了解晚明婚恋观在追求婚姻自主、张扬“人欲”、财富婚以及贞节观淡漠几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为现代人经营婚姻和树立正确婚姻观念提供了有... 爱情婚姻是晚明拟话本小说重要的题材,透过这类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市民阶级真实的婚姻生活,了解晚明婚恋观在追求婚姻自主、张扬“人欲”、财富婚以及贞节观淡漠几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为现代人经营婚姻和树立正确婚姻观念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拟话本 婚恋 现代意义
原文传递
潘向黎小说中的婚恋观透视
16
作者 詹雯慧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2期47-49,共3页
潘向黎热衷于探寻浪漫的归依之处,其婚恋小说始终流露出对古典理想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本文首先从潘向黎小说中的婚恋世界入手,把握以“真”为前提的婚恋观。其次,从作家的家庭环境、创作情怀等方面探讨潘向黎婚恋观的成因。最后,把握潘... 潘向黎热衷于探寻浪漫的归依之处,其婚恋小说始终流露出对古典理想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本文首先从潘向黎小说中的婚恋世界入手,把握以“真”为前提的婚恋观。其次,从作家的家庭环境、创作情怀等方面探讨潘向黎婚恋观的成因。最后,把握潘向黎浪漫爱情写实化的处理方式。潘向黎一方面坚持对实际生活进行考察,揭示女性在都市中爱情和婚姻分离的矛盾与焦虑;另一方面,她仍肯定了以“真”为前提的纯粹情感关系。这对大家认识当前中国人婚恋生活的真实状态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向黎 婚恋 现代女性
下载PDF
守旧与创新——十七年(1949-1966)中国戏曲电影中的婚恋书写
17
作者 姚文英 《中国音乐剧》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戏曲是传统中国民间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保留了众多传统中国民间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十七年”新中国的戏曲电影开始起步,尝试用新的戏曲作品作为电影的题材,创造出了一批优秀的戏曲电影。在“十七年”特殊的时代语境下,戏曲... 戏曲是传统中国民间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保留了众多传统中国民间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十七年”新中国的戏曲电影开始起步,尝试用新的戏曲作品作为电影的题材,创造出了一批优秀的戏曲电影。在“十七年”特殊的时代语境下,戏曲电影中关于婚恋的书写也呈现出与其他时期的不同面貌。本文以“戏曲改革对戏曲电影的影响”“婚恋政策和婚恋观的宣传”“婚恋叙事中的女性变革”为类别线索,立足在婚恋观念与主流话语表述的关联,对“十七年”戏曲电影中的女性婚恋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戏曲电影 女性意识 婚恋书写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婚恋综艺节目发展新态势探究——以《90婚介所》为例
18
作者 周佩醒 《声屏世界》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文章以婚恋综艺节目《90婚介所》为例,以接受美学作为研究的基本视角,从受众的接受维度分析该节目是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满足受众审美需求,引发当代年轻受众情感共鸣的,并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中的“期待视野”“隐在读者”等概念,挖掘新形态... 文章以婚恋综艺节目《90婚介所》为例,以接受美学作为研究的基本视角,从受众的接受维度分析该节目是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满足受众审美需求,引发当代年轻受众情感共鸣的,并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中的“期待视野”“隐在读者”等概念,挖掘新形态婚恋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婚恋综艺节目 期待视野 隐在读者 《90婚介所》
下载PDF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婚恋观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19
作者 吴东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1期20-22,共3页
文章探讨了婚恋观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包括叙事医学方法、角色扮演与情感剧场、社交媒体互动教学以及艺术治疗法,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婚恋关系,培养健康的婚恋观念,并提升情感发展和认知能力。实践表明,这些创新方法适应了当代学... 文章探讨了婚恋观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包括叙事医学方法、角色扮演与情感剧场、社交媒体互动教学以及艺术治疗法,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婚恋关系,培养健康的婚恋观念,并提升情感发展和认知能力。实践表明,这些创新方法适应了当代学生的需求,有效提升了婚恋观教育的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婚恋生活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 婚恋观教育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及培育路径探究
20
作者 陈荣光 《科学咨询》 2024年第3期188-191,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开放发展,大学生的婚恋观也在持续变化。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婚恋观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婚恋价值取向与婚姻家庭走向。正确的婚恋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幸福,而且有利于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发展。但是,当前...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开放发展,大学生的婚恋观也在持续变化。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婚恋观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婚恋价值取向与婚姻家庭走向。正确的婚恋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幸福,而且有利于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发展。但是,当前大学生的婚恋观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培育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现实意义以及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道德观 婚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